探讨经典诵读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时间:2019-05-15 01:3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讨经典诵读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讨经典诵读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第一篇:探讨经典诵读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探讨经典诵读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冷水江市第二中学 李华彬

摘要:把经典诵读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提升其语文水平和成绩,为祖国建设事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对如何将经典诵读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教学融合策略进行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经典诵读教学;语文教学;有效策略

近几年来,国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得到了国家的推广,而且还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精髓,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道德标准,丰富内心世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塑造健康的人格。把国学经典诵读和初中语 文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提升其语文水平和成绩。下面对如何把经典诵读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进行简单介绍。

一、将经典诵读内容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 初中教学内容本身就对国学经典进行了吸收,包含了从韵文、诗歌到散文的各个方面。在两者的结合过程中,要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坚持从韵文到散文和从阅读教学到作文教学的方式。教学内容包括了大量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主的古代诗歌,而其都具有音韵美感。加强初中生对这些诗歌的课堂阅读和课下诵读的训练,有助于使其培养良好的音韵感和汉语语感。此外,通过阅读大量诗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经验和阅读潜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初中语文教学内容适当加入《史记》、四书五经等经典的文章片段。这些文章经典是古代写作的典范和模本,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意境,还包含有大量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加强对这些文章经典的学习,能够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二、将经典诵读方法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 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中,有很多好的方法,这些方法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有着借鉴的意义。加强对古代教育学习方法的借鉴和改进,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更好发展。

第一,培养初中生把握意境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注重意境,强调诗画同源。古代文人通过所书写的文字来展现出意境的画面,使读者对其思想产生共鸣。初中生要加强对诗文及其表达的意境的了解,就必须学会把诗文联想成画面。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形象性的解说,或者通过多媒体视频与音乐的使用,启发学生进入诗文的意境画面中,提高文学修养,逐渐学会如何使用文字来勾勒画面和表现意境。

第二,加强对诗文的诵读。

古代教育方法是不追求精深的讲解,要求在反复的诵读中领悟。语文着重培养的是听说读写能力。古代的文章和诗歌都有极强的韵味,十分适合诵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加强对诵读方法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和把握好轻重快慢、高低长短的抑扬顿挫的诵读方法。

第三,加强文字的抄写。

在我国古代,抄写是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抄写文字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到作品,还能够让学生体会诗文的意蕴。此外,抄写文章还能促进习字教学的进展,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书写的工整度与美观度。

三、建设经典诵读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结合的有效环境 环境对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昔日孟母三迁,目的是为孟子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打造国学经典诵读和初中语文教学结合的美好环境,搭建结合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经典因素,使用学校的有声语言传播国学经典,开展国学经典诗文的朗诵比赛等形式来塑造书香校园,为初中生学习国学经典打造良好环境。通过对家长传统文化知识和观念的培养,来使家长注重和加强对学生的国学经典培养。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来选择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的文章作为训练的资料,学生在充满古代优秀文化的环境中,必定能加强对经典作品的喜爱和学习,教师巧妙完成了背诵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鉴赏水平。国学经典记载着我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根”。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将经典诵读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教学巧妙融合策略进行研究,必能传承优秀经典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出更多为实现中国梦的国家栋梁。

第二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

学科与德育有效融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科教学目标、内容与德育目标、内容加以整合,以达到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教学与德育互动促进的效果。体现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品质提高和品德内化发展为核心目标,在教学与德育目标、内容、过程、形式、氛围等方面的整合性、有效性、创新性为导向的评价模式。强化学科与德育有效融合的课堂教学评价,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学科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育人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学习与道德品质的有效发展

学科教学中德育融合,有三个问题必须明确和解决。一是各学科的性质与特点,数学学科的性质与特点不同于语文学科,其教学中的德育也必然不同于语文学科。二是学科教学中德育的目标与任务。不同学科,其德育的目标与任务不同,所采用的德育也必然不同。所以,学科教学德育的目标与任务是研究其德育方法的重要依据。三是教学过程的特点。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学科教学中德育必须尊重一般的教学过程的特点,不能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变成专门的脱离一般教学过程的活动,那样会“两败俱伤”,既损害了一般的教学,又损害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科学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就是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寓于或融于一般教学之中,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我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对语文教学如何具体、灵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现将积累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初中学生的年龄段大致在13—16岁这个范围内。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在“身”和“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一般而言,和小学生相比时,他们表现得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具有初步的价值观念,能分辨出一般的是非美丑,一般也能估量到自身行为的直接后果。但与高中生相比时,他们在较为完整的人格心理、自觉的人生设计、理性分析能力诸方面又明显要差一个层次。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必须重视这些特点,有的放矢,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根据笔者的实践,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具体方面。

1.尚未形成完整的人格心理。心理学调查证明,青少年一般在小学阶段已较为充分地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而在初中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也开始得到发展,不过还很粗浅幼稚。我们知道,完整的人格心理是由明确而强烈的理想信念、稳固而一贯的个人性格特征等内容所组成。人类行为主要是社会行为。人格心理的形成是靠长期对各种社会行为的学习而来。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经历的限制,生理发展很快,心理变化也很快,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能力差,故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稳定的人格心理尚未形成。这一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影响将对他们的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中的学校教育这一环,尤其直接关系到初中学生思想的发展进程。正是在这里,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2.尚未形成稳固而系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明确而强烈的理想信念,总是和系统而稳固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深刻的联系。任何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是反复熏陶、实践、最后作出理性抉择的结果。初中生大多还没有可能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因此,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大多呈现出朦胧、多变的特点,可塑性十分突出。按照国家教委《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要使中小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审美,”其中学会做人被列在首位,这就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这方面,中学语文教学也明显具有自身的优势。

3.感情丰富,易于接受形象性强、感性强的事物。初中语文教材对课文类型的安排也是针对这一特点而设计的。各类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都具备了直观、浅显、形象、易懂的特点,即使在初二开始安排了一些议论文,也都短小精炼,论点明确,论证层次少而清晰,使学生学习、练习都容易入手。初中学生的这一接受特点,提醒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通过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确、合适的教育方式,切忌长篇大论,枯燥说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行道树》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学生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行道树,创造性地加上了“我”向行道树说几句话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少,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更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全校的厕所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

二、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方法与艺术性探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因此,德育教育在渗透中要讲究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第三篇: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庄扶中学 徐香玲

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要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营造和谐、积极上进的教研氛围。要让学生“动”,教师就得先“动”。

如上好开学第一课,告诉学生我是谁?语文是一门怎样性质的课程?如何学好语文?等等。每堂课尽可能做到准备有效、练习有效。

课前的有效准备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清晰和简明,内容适量和适度。

预习课:积累字词、读懂文本、品析文本、小创作、质疑或设计题目。

展示课:抽测(学情预设、解决方案)、精讲、讨论、展示(学情预设、解决方案、专题分析、知识补充)、穿插巩固、检测。

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回答问题: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学生回答: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课堂的有效组织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

课后的有效练习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可以分层设计题目。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深入解读文本,设计有效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所以,我认为认真研读文本,进行有效教学设计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

首先,要准确地把握文本,深入地理解文本,对文本的思想内容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并且形成自己的观点。其次,还要有所创建,要看到文本背后隐藏的信息,开发别人看不到的有效资源。同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考虑学生情况,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学生会怎样学,对于一篇课文,想一想学生可能会读懂些什么,会获得什么,哪些会触动他们的心灵,哪些地方的学习需要帮助等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在教学《石壕吏》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之后抛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①“室中更无人”和“惟有乳下孙”是否矛盾?你怎么理解?②老妇人的话是一口气说完的吗?还有谁在听她诉说?这一个环节的设计就是教师挖掘出了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信息,两个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多给学生看书、读书的时间。

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语文课要贯穿听书读写四种能力,不能只有问题、习题,要重视朗读教学。不能让政治与活动唱主角,要重视对文本的悟读、分析。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散文就要以情动人,说明文就要弄清写作顺序、说明方法。

要让学生动,首先必须让学生静下心来学;要让学生动,必须让学生在静下心来思;在充分“学”和“思”的基础上,学生才可能大胆地“动”起来。

以学为主,师生互动、教辅结合、优差并重。

学案要注重落实、蓝笔做红笔更正。教师检查落实。批改作业中要仔细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如是共性问题,就要集中讲评;如是个别问题,就要个别当面辅导。小组帮扶,小班制教学。

此外,应注意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个性阅读。

《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用教师的分析和理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教材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发现和认识。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敢于表达,形成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第四篇:试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试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还是人文性的学科,语文的良好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写作在这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阶段的每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最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一、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强烈的写作兴趣,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就会得以提升,所以想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首先必须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只有产生了作文兴趣,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此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同时要注意,学生写作的内容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因为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作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动力。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精心地创设情境,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给予科学和适当的指导点拨,降低一定的写作难度

对很多学生来讲,写作就像一头大老虎,让他们感到害怕、恐惧,对于一个写作要求,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怎么开展故事情节,不知道怎么使用措辞和语言。在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在初期的教学阶段,就要适当地调低难度,明确写作要求,让学生对于写作不是感到害怕,而是觉得写作并非难事,提升学生的信心,逐步提升写作的难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步。比如,在2009年的时候,省教委曾经组织了一次全国书信作文大赛,主题限定在祝福祖国,主要描写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中国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师,当初在指引学生参赛的时候,首先跟学生一起分析,获得结论:祝福祖国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把握起来太困难,但是作为初中生,如果能够用周围很小的事情来见证祖国的发展,就可以将这一个宽泛的大主题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比如家乡的变化,某个家庭的变化,学校的变化等。这些变化怎么体现出来呢?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就不是难事了,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使用对比的手法。教师这个时候进一步地发问:“文章的写作重点放在哪里呢?”学生答曰:“现在。”尔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最终确定相关的标题有如下几个:《喜气洋洋奔小康》《越来越好》《觉醒的东方雄狮》《翻天覆地大变化》《小康进万家》等,可以说效果真的是意想不到的好。

三、引导学生做好素材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没有一定的知识量积累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的积累,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能够有素材可用。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学生成语掌握量、俗语谚语掌握量的积累。初中时期的词汇量积累对于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以及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意义,需要教师们高度重视。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很重视学生的词汇量积累,比如每天安排学生在黑板的一侧写一些经典成语,让他们在有意无意之间进行学习,这些都是他们拓展词汇量、提升基础知识的途径。另外,教学中笔者也会重视学生的案例素材积累,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写的,笔者就倡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记录一些案例、事件,比如自己的一些见闻、思考,还有生活中的一些奇闻逸事等,通过素材的积累让他们养成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的好习惯,以便以后的写作、学习能够有效地进行。

四、积极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学生作文,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大多是很随意的,漫无目的地写到哪儿就算到哪儿,写作前缺乏周密细致的思考和布局。那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的写作呢?笔者认为,作文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第一步,认真审题,把握好文章的方向。第二步,确立文章的主旨中心,主旨中心要结合实际,要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或给人以启迪,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第三步,围绕中心选材,所选的材料一定要为主旨中心服务,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第四步,组织材料列提纲。提纲视其时间而定,可详可略,但一定要注意,必要的步骤一定要说清楚。第五步,文学体裁的确定,表达方式的运用。第六步,修辞手法的选取,根据不同的内容选取最合适的修辞手法。第七步,文章结构的安排、布局,从全篇到局部都要有所考虑。第八步,精心拟定题目,一个好的题目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是写好一篇优秀习作的基本要求和有力保障。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依赖于教师的认真授课态度,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的认真钻研,依赖于教师不断地总结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也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乃至写作方法的培养。但是教师只是教的主体,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只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结合才会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一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经典诵读

《初中语文教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八年级备课题组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首先,我们学校努力创设经典诵读的环境氛围,树立了“多通道地引导学生接受经典的熏陶”的指导思想。教师们大胆实践,选择并合理改编经典欣赏内容、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每学期开展的经典课研讨中,我们踏实地工作,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跨出了一大步。

其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促进学生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 “经典诵读”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还能增强孩子自信,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

经典诵读活动包含古文经典诵读与经典学习活动两方面,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逐步形成古文经典诵读的层级目标,作为教师组织经典诵读活动的目标依据,同时做好古文经典诵读内容、教材的开发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经典本身特点去加以选择,摈弃糟粕、弘扬优秀文化,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开发,经典学习活动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发展特点,结合校园主题活动课程,搜集、整理适合我班学生学习的我国古今的经典故事、名画、音乐、名剧,并进行适当的改编,设计成有趣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经典特色学习活动体系。诵读时候根据古文特性、学生年龄特点,先背诵经典原文,教师就古文中的典故、事例作介绍。我们的基本要求是:不求甚解为主;方法灵活直面经典;激发兴趣,以读快乐为旨;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最后,经典诵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开发学生记忆力。古文经典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唐诗宋词意境新奇、含韵丰富、旋律优美、色彩鲜明、语言凝练,对于记忆力处于黄金时期的学生,要记忆这些经典实在是太容易了。

二是增强倾听能力。在诵读活动中,学生须先听、后念,背诵时需约束自己认真倾听,在天长日久的诵读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三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长期诵读养成的静定习惯能有效延长学生注意的时间,并易做到专心做事、有始有终。

四是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对古文经典作品的大量接触,积水成流,自然而然打好了语言文字的功底,长期的诵读是对学生口语训练的最佳途径。

五是激发了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经典诵读将听、念有机结合,在朗读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汉字,增加了识字量。

六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形成。孩子会背古文经典,也就多了许多表现的机会,班级里大家轮流当小老师领读,在班上请他当众表演,在家里他可以做父母的老师,当然能博得人们的夸奖,因此古文诵读对那些内向的孩子帮助是非常大的。

七是为学生奠定优秀文化素养和高尚人格的基础。我们希望孩子学知识、长本领,对待长辈孝顺,会关爱家人。

八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爱国对学生来说是空洞难以理解的,古文诵读重在朗读,旨在诵读中逐渐感悟,在诵读中自然萌发民族自豪感。经典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发展、性情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他们现在熟练背诵“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还不会真正明白其含义,但相信当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定会明白这些道理,也一定会像我们今天一样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优秀文化传统,将经典融入现代文明。

回首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诵读之路,我感慨,看着学生们在经典中获益,我欣慰!置身于书声朗朗的校园,我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将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下载探讨经典诵读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讨经典诵读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永春美岭中学郑茂喜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进步,文化教育紧跟潮流,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只有教师单方面的讲,学生单方面的接收来自教师传达的信息,这样......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浅谈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浅谈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有效教学”,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基于以上学习心得,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了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工作总结 2010-01-21 08:45:55|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学校领导的大力......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知道怎么样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摘 要:本文从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有......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济宁十一中 林文利 “有效教学”,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基于以上学习心......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和策略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和策略 永发中心学校 陈琼莲 “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教学追求,更是一套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艺。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的标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界......

    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