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2 23:3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

第一篇:《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

“关于《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追根溯源,中国古代的教育就非常重视诵读。1904年现代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诵读教学虽然有专家提倡,但总体还是趋于弱化。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重讲轻读、重写轻读的现象,教师和学生都忙于应试,从而忽略了诵读,忽视了对语感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新课程改革以来,诵读教学再一次受到了关注。但通观全局,由于目前高考、中考等通行的书面考试不便检验,诵读教学至今常为中学语文教学所忽略。诵读只不过作为一种表面形式,起不到关键作用,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效果不明显。学生文字表达、语言运用以及文学阅读欣赏能力较差,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适应不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朱自清先生也曾说过:“教育上的诵读方法应当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养成。”因而,诵读教学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历经岁月洗汰而不见褪色的绝代才情,吸纳历经风雨磨砺而未曾稍减的人生智慧,领略遭受光阴剥蚀而历久弥新的写作技巧,继承受忧患锻冶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在诵读中,培养民族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诵读中,感受文化的冲击,学会鉴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研究目标

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特点,通过开展语文实验,确立研究语文诵读的基本途径,优化学生语言理解与感知,探索出一条以读代讲,以读带讲的语文课堂教学新途径。让学生认识到诵读是一门语言艺术,激发他们想读,敢读,肯读,乐读的兴趣,以读带思,做到从思考中产生疑问,在疑问中领悟,促进理解,鉴赏,表达等多项能力的运用。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理医学理论: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他指出,诵读经典的过程类似唱念,眼睛看文字与念唱的律动刺激和启动了右脑,而辨别字形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整个诵读过程恰恰同时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动作得以同步。根据研究,左右脑能有同步效用时,学习能力可增长2—5倍。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本身属于“意念的知识”,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

2.教育心理学:在青少年的记忆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水平的基础。可见,加强古诗文的背诵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进行古诗文的诵读将对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只能有积极的促进做用。

3.心理学理论:当今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指出: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的。一至三岁即有显著发展,三至六岁进展更为迅速,六到十二岁则为一生中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十三岁达到记忆力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初中生的记忆已经进入下滑阶段,若不能及时掌握这个转折点,记忆将进入退化阶段。诵读古代经典半年到一年之后,约有50%的儿童可能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而一旦错过良机,则会导致终生遗憾。

四、研究内容

(一)我们的经典诗文诵读时间主要是在以下“五个每”中“挤”出时间进行:

(1)每天从早读课中挤出20分钟进行诵读。(2)每节课从课前准备中挤出3到5分钟进行诵读。(3)每天晚上从休息前挤出10分钟进行诵读搭档寝室诵读。(4)每周从课表中挤出两个课时作为经典诵读课进行诵读。(5)每月从课堂中挤出一个下午进行年段性的集体诵读。

(二)组织多种活动

我们通过教室内教育电器设备建立了一天的感受经典环境:

1、清晨,“名家诵读五分钟”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2、“晨读一刻钟”中,学生进行经典诗文诵读;

3、午间的“经典音乐欣赏一刻钟”中的音乐陶冶着学生心灵;

4、“精读《弟子规》、《常礼举要》”熏陶着学生的思想和礼仪

5、“习字一刻钟”中,学生感受着书法艺术中的独特神韵和魅力

6、下午的“读书时间”,学生在书海漫步,浸润在书香之中。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枯燥的古诗背诵多样化、兴趣化。

听,即听广播。由学生主持、播音,其内容有经典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古诗文的趣闻轶事等。

看,即通过设立诗文牌和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

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

赛,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诗会活动,全校师生参加。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自由发挥表演等多种形式,并有接力赛、抽卡赛等种类。通过举行这一活动评出优秀选手和优秀班级。对各班在吟诵古诗词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吟诵古诗词的数量和质量;对班级、教师也要进行大张旗鼓的奖励。

(三)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

(四)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学古诗给予支持,让他们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诗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某个生活细节,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映的警句、诗句来。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警句、诗句“内化”。

(五)班主任要积极协调科任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与学生合作、竞争、交流,多发现典型,做好校内宣传,树立身边的榜样。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开辟“古诗角”,“经典壁”,争创书香班级。为了让学生在诵读经典、古诗中收获更多的益处,(例如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合作精神。)各班组织学生成立“古诗配画”小组,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课外学到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绘成题诗图,对于他们好的作品要给予鼓励,并定期展示;而一些适合于表演的诗,可组成“诗词表演组”,由教师选择与诗文有联系的音乐,放着音乐按节奏让学生朗读古诗文;也可以由学生自己伴奏诵读古诗文;还可以由师生用现代歌曲的旋律来吟唱古诗文。有一些古诗文通俗易懂,教师把它们改编成诗文剧让学生表演,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对于书法爱好者,可以指导其用宣纸写成的古诗文条幅。举办古诗书法作品展,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五、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2月(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2)研究制订课题方案

(3)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学习,研讨课题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08年12月------2010年9月(1)启动课题研究,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课题研究。

(2)制定阶段达成目标,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及时反馈课题研究实施信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研究思路。

(3)定期组织座谈,总结交流,进行阶段成果展示,形成课题研究经验和成果。

3、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2)收集整理各类课题研究资料、个案分析、论文、活动方案、影像资料等。

(3)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结题。

六、阶段性成果

1、初中生古诗文诵读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为当前的古诗文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减少语文阅读教学的盲目性、低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通过初中生古诗文诵读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我们了解到,经典古诗文诵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初中生对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兴趣不够浓厚;诵读时间不够充裕;诵读范围过于狭窄;诵读方式方法过于僵化,有待进一步提高,使其趋于科学化、高效化;诵读效果不够理想,大多停留在记诵这一初级目标,缺少对经典古诗文人文内涵的领悟,陶情、益智、审美目标达成率较低;诵读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这些方面。

有了这个分析报告的出炉,我们课题组老师及时调整了研究方向和策略。同时,这个分析报告也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在古诗文诵读方面提供资料,从而使得他们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初中经典古诗文整理成册。在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的老师们尽心尽力,严格根据课标要求和中考考试要求,将初中三年的经典古诗文整理成册。这为初中学生古诗文诵读提供了范本,同时也为学生的诵读提供了素材,以免学生的诵读没有目的性。同时也为任课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大大缩短了查找诵读材料的时间。

七、存在问题及后续研究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研究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有:

第一、培养学生诵读兴趣、习惯、能力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理论认识水平仍有待提高。

第二、如何激发诵读兴趣,让学生喜欢诵读的方法和手段有待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下阶段,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我将继续加大力度,使我校的课题走向深入:

第一,继续请专家、学者对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专业的指导。鼓励教师多阅读勤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我校的课题研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一步培养他们诵读方面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使学生诵读能力逐步提高。

第三、以活动促研究,通过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主题的优质课、论文评选”、“师生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促进课题的深入研究。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教学实践的土壤中,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历练与完善,它终会结出丰硕成果,带给我们丰收的喜悦。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经典诵读

《初中语文教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八年级备课题组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首先,我们学校努力创设经典诵读的环境氛围,树立了“多通道地引导学生接受经典的熏陶”的指导思想。教师们大胆实践,选择并合理改编经典欣赏内容、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每学期开展的经典课研讨中,我们踏实地工作,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跨出了一大步。

其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促进学生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 “经典诵读”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还能增强孩子自信,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

经典诵读活动包含古文经典诵读与经典学习活动两方面,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逐步形成古文经典诵读的层级目标,作为教师组织经典诵读活动的目标依据,同时做好古文经典诵读内容、教材的开发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经典本身特点去加以选择,摈弃糟粕、弘扬优秀文化,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开发,经典学习活动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发展特点,结合校园主题活动课程,搜集、整理适合我班学生学习的我国古今的经典故事、名画、音乐、名剧,并进行适当的改编,设计成有趣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经典特色学习活动体系。诵读时候根据古文特性、学生年龄特点,先背诵经典原文,教师就古文中的典故、事例作介绍。我们的基本要求是:不求甚解为主;方法灵活直面经典;激发兴趣,以读快乐为旨;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最后,经典诵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开发学生记忆力。古文经典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唐诗宋词意境新奇、含韵丰富、旋律优美、色彩鲜明、语言凝练,对于记忆力处于黄金时期的学生,要记忆这些经典实在是太容易了。

二是增强倾听能力。在诵读活动中,学生须先听、后念,背诵时需约束自己认真倾听,在天长日久的诵读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三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长期诵读养成的静定习惯能有效延长学生注意的时间,并易做到专心做事、有始有终。

四是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对古文经典作品的大量接触,积水成流,自然而然打好了语言文字的功底,长期的诵读是对学生口语训练的最佳途径。

五是激发了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经典诵读将听、念有机结合,在朗读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汉字,增加了识字量。

六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形成。孩子会背古文经典,也就多了许多表现的机会,班级里大家轮流当小老师领读,在班上请他当众表演,在家里他可以做父母的老师,当然能博得人们的夸奖,因此古文诵读对那些内向的孩子帮助是非常大的。

七是为学生奠定优秀文化素养和高尚人格的基础。我们希望孩子学知识、长本领,对待长辈孝顺,会关爱家人。

八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爱国对学生来说是空洞难以理解的,古文诵读重在朗读,旨在诵读中逐渐感悟,在诵读中自然萌发民族自豪感。经典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发展、性情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他们现在熟练背诵“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还不会真正明白其含义,但相信当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定会明白这些道理,也一定会像我们今天一样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优秀文化传统,将经典融入现代文明。

回首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诵读之路,我感慨,看着学生们在经典中获益,我欣慰!置身于书声朗朗的校园,我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将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第三篇: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督查报告》显示,从整体水平来看,小学生语文合格率比数学科逊色多,尤其农村小学语文更甚,这是为什么?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倾向于表达能力培养是多数发达国家母语课程的取向。日本非常明确地认定“国语教育首先是言语教育,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美、英、法等国家在其母语课程标准一类的文件中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以言语表达为重的倾向。然而我国的语文课程却将始终坚持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语文课用于阅读的时间占了四分之三,而运用表达教学时间不足四分之一,造成语文课程“阅读”和“表达”教学时间的结构性失调。可以说以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与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是不相称的,这也是造成大多数学生“语文不过关”的直接原因。现在社会各界对语文课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学生表达能力不过关,而语文课却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效率很低的“文本讲读”上,始终没有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重点。30多年前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于学本国语言,却大多数不过关”。如果语文课不改变“讲课文”为主的课程形态,那么可以预见,再过30年我们的学生语言能力还可能过不了关。语文课程必须调整课时结构,“均衡读写”,建构“理解”和“表达”并重,并且适当朝向“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结构。

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其核心指标主要不是看教师“教”得怎样,而是应该看学生学得如何。丰富学生语汇是发展学生语言,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工作,很多教师对此认识不足,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训练的技能和熟练技巧的培养不够。

因此,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案例研究》的课题研究势在必行,尤其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尤其重要,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首先,案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研究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促使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的足与不足;然后,案例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反思”的过程,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从而提升专业能力;最后,案例研究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进行参与式校本培训提供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相关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学习、运用,构建一套具有系统性、实践性、操作性的教学体系,将在根本上对教师起到一个关键性的引领作用,进而促进教师教学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理论学习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成长。

二、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法:培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相关理论,撰写学习笔记 2.揣摩模仿法:研究名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分析

3.行动研究法:教师运用教学策略进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探究教学,上研讨课,写教学反思

4.归纳总结法:开主题讲座,撰写教学论文,写研究报告

三、研究内容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变传统的“学课文”为“学语言”,变“重感悟”为“重运用”。语文教学只有转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上,崔峦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因此,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 1.名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策略 2.构建各学段“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

低年段:主要是识字学词,运用词语说话、写话,抓住常用句式、有特点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

中年段:识字学词+通过朗读,把握课文内容,掌握(了解、运用)关键词句和段落层次。高年段:读通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结合文本的内容、语言、段式、文章的写法,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

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4.构建“读写均衡”的课程形态

四、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㈠组织教师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自身素质。

1.加强理论学习。在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课题组定期习集中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指导性文件及相关理论,提高课题研究参与成员的理论水平,统一思想认识。

2.组织教师听课,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㈡加强课题研究,提高课题成员的科研水平。

1.多次召开课题组会议,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提出新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写好教学反思,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上,积极撰写研究性文章,提高研究能力。

六、取得了阶段的成果 1.学生方面

通过一年的学习研究、实践操作,课题组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学生在识字学词中,能运用词语说话,写话;掌握关键词句,在说话、写话中模仿运用;提高了写作水平,实现了词语的有效运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还在各级各类征文、演讲、书法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教师方面

通过对该课题实践与探究,提升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目前我们的课题工作井然有序,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每个成员都为课题提供了质量较高的支撑材料。如李海燕老师在“沐浴报香共同成长”征文评选中获得二等奖。杨晓红老师参加“一师一优课”比赛,获得孟州市三等奖。每个成员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参加公开课之后进行听后记及教学反思的撰写,及时总结、整改课题研究方向;构建了各学段“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探究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做好案例的交流、反馈、总结,并形成了文字资料,撰写的教学论文发表在报刊上,参加教学论文比赛获得较好的奖项。

一年来,本课题组老师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在后一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总结前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将继续以教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具体研讨中进行理性反思,使每位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四篇:中期研究报告

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校园文化建构研究——以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为例

中 期

山东省嘉祥县第一中学课题组

2017年10月12日

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中 期 报 告

校园文化建构研究——以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为例课题组

一.课题简介

(1)课题的基本情况

2016年4月,我校申报了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校园文化建构研究——以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为例》,成立了课题组,教科室副主任田新柱同志任课题指导教师,骨干实验教师成员6名。2016年6月21日,该课题正式通过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济规字【2016】3号文批准,课题批准编号为2016NG146。课题申报成功之后,课题组深入学校展开调查研究,不定期举办碰头会,课题组成员献言献策,商议并及时调整研究思路,一年来初步获得了有一定价值的成果。

(2)课题研究的目的

嘉祥一中萌山校区地理位置独特:三面环山一面临城,背倚萌山,怀抱独坐山,南望洙水。嘉祥一中前身为曾子书院,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学校领导高瞻远瞩,致力于将嘉祥一中打造成绿色校园、文化校园。嘉祥一中不遗余力地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特别注重挖掘当地优秀文化资源,如儒家文化、曾子孝道文化、石雕艺术等。独立开发和编著了《弟子规》《孝经解读》《嘉祥籍文化名人》《嘉祥地方文化简介》等校本课程。学校的教研楼——辅仁楼,原教学楼——至真楼、至诚楼、至善楼,功能楼——琴馨苑、聚英楼、聚德楼、聚才楼、聚婧楼,其他景点——三省亭、格物门、砺慧广场、孝墙等,命名多出自曾子及其他古代圣贤所著典籍。

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县中小学校舍改造的统一规划,2016年启动了东扩工程。2017年9月份学校东扩建设基本完成,原高一教学楼至真楼、科技楼因时代久远,建筑质量不达标,同时阻碍景观视线等原因拆除,原宿舍楼聚靓楼、高三教学楼停用,校区在原面积之上扩大近一半,学校建筑功能划分、布局发生巨大改变。嘉祥一中文化建构百废俱兴,面临着艰难的任务,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本课题紧承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时代大背景,又是嘉祥一中发展史的迫切需要。为学校领导层进言献策,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发挥校园文化在提升学校环境,塑造学生性格习惯以及潜移默化开展励志教育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说过:“熏陶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熏陶尤为重要。”纠偏单纯依靠加点加时手段提高学生升本率的守旧思想,探索嘉祥一中教学和管理深层次发展的新路径,新发展。

(3)课题研究的意义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属于热点课题,今几年研究者日益增多。但也存在不少误区与不良现象。比如过于追求硬件设施,建筑富丽奢华;重视新校区建设,轻视老校区发展;对校园文化理解狭隘,认为举办文化艺术节、开展文化经典诵读等活动就万事大吉了,校园文化建设重复雷同。还有前任领导与现任领导思念迥异,校园文化建设的连续性、持续性无法进行。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的特性为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增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

本课题尽量规避上述误区与现象,而是借鉴吸取空间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响应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国家号召,着眼于当地文化特色,积极寻求当地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构上的结合点,让当地传统文化在一座现代化

学校里植根新生,架起传统与现代沟通的桥梁,而不是视为过时的东西加以遗弃。立足学校东扩现实,努力为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提供高层参考,融合集体智慧与个人研究,早日实现嘉祥一中文化建构上的大飞跃。虽然定位于个案研究,但采用的切入视角以及实践示范依然有启发借鉴意义,县域兄弟学校可实地参观,结合自身情况,大力促进本校文化建构的快速有效推进。因而,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独到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课题研究情况 1.课题的概定

当前,对校园文化概念的阐述解说不一。狭义的校园文化常指以学校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

广义的校园文化可以称之“三位一体”说。本课题中的校园文化倾向于采用此说法。即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所以校园文化大体分为三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其中物质文化为最外层,是基本条件。制度文化为中层,是保障。精神文化为内核和里层,是核心和灵魂。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尤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但不可否认的,校园作为学生生活、学习、休闲的主要场所,校园建筑的布局、功能划分,景观的设计以及校园绿化,能无形渗透到学生的精神内核,减少大量不必要的徒步时间,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得到放松。

故本课题中对“校园文化”的考察主要聚焦于新建建筑和原有建筑合理布局、功能规划,重要而独特景点的意义挖掘,地域文化(如曾子思想)的推广传播,它实际上仍然属于一个个案研究,但期望能够上升到校园文化建构的理论原点、原则方法、一般规律上。

2、课题研究目标

*用教育学、建筑学、美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以系统化、特色化为基点,熔炼科学系统的嘉祥一中文化理念体系。校训“三省吾身,至诚至善”来源于曾子的名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认为是嘉祥一中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

*设计个性鲜明的嘉祥一中文化视觉系统,让嘉祥一中萌山校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建筑坐落有序,色彩搭配协调,打造蒙山脚下的花园式校园。师生生活在校园里身心放松,赏心悦目;

*推进地域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凸显嘉祥一中文化建构的特色、亮点,把嘉祥一中建设为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建设传统文化浓郁的校园环境文化;

*实施文化强校品牌战略,增强嘉祥一中发展后劲。纠偏靠挤压学生时间换取成绩的不良办学方向,寻求目前基本情况不变前提下,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进一步增加的新路径。

3.课题研究的实施(1)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由一般到个体的研究思路,综合采用多种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①文献法。去学校档案室调阅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设内部资料,了解嘉祥一中文化建构的实情,科学规划它的发展前景。查阅有关校园方面的书籍、网站,将校园文化建构放在一个较大视域里衡量,在对比参照中寻求进步,告别闭门造车、一叶障目的狭隘与短视。

②访谈法。向嘉祥一中退休和现任校长请教,和东扩指挥部总指挥黄存才书记面谈,虚心听取他们对学校校

园文化建构的构想以及存留的遗憾,他们高瞻远瞩的视野、大胆创新的勇气会给本课题研究提供启发。

③问卷调查。发放《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调查表》《嘉祥一中你最期待文化布置调查》等问卷,让校园主体——教职工、学生倾述自己真实的感想,如实评判校园文化建构的优劣,提出宝贵的参考意见。

④实地调查。到嘉祥石雕城参观,挑选有寓意的石雕作品,合理陈列在校园的绿化带、道路旁。去曾庙、武梁祠等地方文物保护单位考察学习,熟悉曾子重要思想遗产、汉画像石刻文化。

⑤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整理出嘉祥一中文化建设手册,协助指挥小组制定嘉祥一中东扩方案,最终拟开一节校园文化建构的讲座,拟在县域之内学校开展经验推广。

(2)课题研究操作要点

①课题成功申报后,主持人张衍凯召集课题骨干实验教师召开专题会议,向教师布置课题研究的事宜。宣读了课题实施方案,按照各自的特长布置分工,并邀请嘉祥一中教研室主任田新柱做课题研究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了一批校园文化建设领域的论文、书籍,浏览了大量专门从事校园文化研究与建设的专业机构的网站,逐渐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开阔自己的视野,努力触摸到校园文化建设领域的前沿阵地。

③开展实地调查,带领实验教师深入走访嘉祥一中的每一个角落。制作并发放了《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调查表》《嘉祥一中你最期待文化布置调查》等问卷。和嘉祥一中东扩指挥部总指挥黄存才书记多次面谈,虚心听取指挥部就嘉祥一中东扩之后的校园建筑的规划构想。协助济宁设计院制定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东扩之后的规划方案。

④定期召开课题组研讨活动会议,建立了“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微信群,搭建交流平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尽可能的吸取全体教职工、学生的宝贵意见,融合集体智慧。经过广泛讨论、认真思考,及时调整研究思路和行为,将对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建筑的功能划分,重要景点的意义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继承发扬上,而对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策略舍弃,避免研究问题散而庞杂,从而使本课题不至于陷入面面俱到却浅尝辄止的流弊。

课题主持人张衍凯和主要参与成员王陆军先后撰写《东扩之后嘉祥一中建筑设计与构想》和《曾子孝道进校园——以嘉祥一中为例》论文,将浮浅片段的探索与思考逐步推进,转化为理性的文字表述。

三.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正扎实有效地推进,目前已经到了中期阶段,也到了关键的攻坚阶段。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果,简单汇报如下:

1、理论成果

(1)课题主持人张衍凯完成论文草稿《东扩之后嘉祥一中建筑设计与构想》,课题组成员王陆军完成论文草稿《曾子孝道进校园——以嘉祥一中为例》,修改之后下一步积极向《今日嘉祥》《济宁教育》《新校园》等报刊投稿,保证至少有一篇论文发表在县市级以上媒体报刊。

(2)协助济宁设计院完成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东扩设计方案,此方案得到学校主要领导的认可,成为嘉祥一中洪山校区校园文化建构的主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现已装订成册。

(3)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校园文化建构几经风雨,有经验有教训。课题组成员克服搜集困难前去学校档案室调取资料。东扩之前校园文化建构的珍贵资料,现已装订成册,构成我们进行前后对照研究的基础。

(4)课题组成员闫长青将发放的调查表数据输入电脑,制作了数据结果分析图。经大数据分析,摸清了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得出绝大部分师生认为校园文化建构能显著提高教学成绩的结论,预测出未

来校园文化建构完成后带动学校发展的前景。

2、实践成果

(1)课题组成员张爱华设计发放了《嘉祥一中文化建构调查表》1000份,回收有效答卷986份。分析电脑数据统计,深入基层基本摸清了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上的民意。

(2)课题组成员闫长青收集、拍摄了大量珍贵美丽的校园文化照片,经筛选后压缩打包保存。

(3)迎接山东省规范化高中验收过程中,和学校党政办公室主任张谷昶联合拍摄了反映学校基本办学情况的专题视频。视频中以较大篇幅介绍了嘉祥一中文化建构方面的现有成果,其特色性、独创性、厚重感赢得了专家的赞誉。

(4)规划出东扩之后嘉祥一中萌山校区的鸟瞰图,放置在学校教研楼一楼大厅显要位置,让全校师生切实感受到嘉祥一中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从而充满坚定的文化自信。

(5)嘉祥一中萌山校区建筑功能划分基本完成,拆除原教学楼至真楼、科技楼,新1#、2#教学楼、新宿舍楼、新理化生实验楼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独坐山东边新建体育场建设接近尾声,学校空间得到释放与扩大,校内绿化带、草木种植正有序进行。2017级高一4000多新生全安置在嘉祥一中萌山校区,基本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

(6)对全校100多位班主任进行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培训。让班主任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格物门,砥慧广场、校墙等代表性文化景点,写出心得体会,选择优秀作品刊登在校刊《渠清如许》,部分作品通过校园之声在全校广播。同学们增进了对嘉祥一中的认识,德育工作开展顺利。

四.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取得了一些还不成熟的阶段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并期待研究后期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克服。

1、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教育教学一线骨干人员,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在新课改形势下师生的教学负担较大,课题研究的教师却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如何在繁重的教学管理下沉心钻研,是一个难以平衡的问题。

2、课题组成员大学本课所学专业为中文、物理、化学等,建筑学、园艺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需要边搞研究边学习,逐渐弥补知识上的缺陷。这一天然的不足和缺陷,可能让研究行为缺少新颖的眼光考察,会限制课题研究的理论深度和降低课题的创新度。

3、设计方案画图与拍摄视频要利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技术,需要课题组成员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课题组成员掌握的现代科技技术水平普遍不高,需要加以培训,因而会增加研究过程的难度,花费更多的研究时间。

4.本课题虽冠以校园文化建构研究,但选取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为研究对象,故本课题本质上属于个案研究。其地域性和独特性决定其他学校复制模仿的难度大,故成果的推广可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围绕本课题撰写的论文直到目前还没有在县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还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修改完善,这对课题的顺利结题依然构成挑战。

5、校园文化的渗透、陶冶、提升等功用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需要漫长的时间,可能一两年、也可能三五年。

嘉祥一中萌山校园文化建构完成后,采用何种方法、何种标准衡量和评估它的动态成果影响,还未找到较好的操作形式。

五.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

1、山东省校园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山东省最早成立的专业的学校文化策划机构。准备邀请山东省著名校园文化团队如山东省校园文化研究中心来校对嘉祥一中文化建构进行科学评估,在保持本校特色文化和原生态的前提下,提出科学中肯的修改建议,使嘉祥一中文化建构迈一个大的台阶。

2、实施走出去战略,拟在学校批准的前提下,准备与后勤校长王永进等一同参观国内知名文化高中。只要有先进的理念,实用的做法,就大胆吸取精华,移花接木,为我所用。

3、嘉祥一中官方网站截止到目前依然采用旧版,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文化建构完成之后,协调信息处王峰主任,做好嘉祥一中官方网站的改版工作。改版后的新官方网站以鸟瞰图为页顶,设计专门板块流动校园文化建构图片,配以文字简介。新官方网站必将成为嘉祥一中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

4、拟给县域中学校长录制一节汇报课,介绍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上的成功做法及不足;或至少在县市级以上教育报刊如《今日嘉祥》《济宁教育》等发表一篇专门论文,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宣传。

5、嘉祥是文明全国的“石雕之乡”,石雕雕艺精湛,种类繁多。嘉祥一中萌山校区大门即为石门,气势磅薄,古朴大气。学校将实施“一道两园”工程:在晨阳路两侧摆放石雕艺术作品,使之成为凸显学校特色的石雕文化大道;在新建1#、2#教学楼之间增设具有教育意义的曾子雕塑,使之成为凸显学校特色的科学园;修建环山公路,在环山路两侧建设德育展室、校史展厅,构建学校的文化长廊,校史展厅设学校沿革展、发展成就展、校友名人录、典型榜样展等,把独山开发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育人园。

6、课题组成员不定期碰头,集思广益,汇总资料,挖掘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推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分工协作,接受课题的验收,顺利完成结题工作。

第五篇:中期研究报告

《初中历史课自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张维一中 课题组

一.自课题以来,阶段性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1.确定课题组成员,指导,培训

本课题组成研究课题方案,全面搜集有关资料,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讨论。为什么要课题研究,根据本校情况怎样研究,通过活动课题组成员研究理论。

2.教师组织能力得以提升

在课堂教学试验中,教师灵活掌控教材,设计情景,组织学生活动,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明显进步。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通过课堂课堂教学,学生课前积极准备预习,小组合作探究,唤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在课堂上,生生对话,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二.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课题研究持续性不够。

2.课题组成员研究不够深入,收集、整理不够全面。

三.本课题下一阶段的研究打算

1.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一体化。

2.注重过程总结,逐步推广。

3.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下载《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诵读中期小结

    枝江市实验小学《经典诵读》课题研究中期小结 2013年秋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探讨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探讨中期研究报告 一、 课题已开展的理论研究与实验工作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关于词汇教学的理念标准和内容,总结出有操作性的词汇教学......

    6、中期研究报告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网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网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 汪春杰 2008.10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本课题从2006年开题......

    中期研究报告(合集五篇)

    无锡市震泽实验幼儿园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迎取幼儿生存教育的第一张护照 无锡市震泽实验幼儿园课题组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课题组全体成员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安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浅析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效果 ——ayjky15250课题组的中期研究报告 立项号:ayjky15250 单位:安阳县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负责人:王......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格式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二、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课题实施情况 七、初步成果 八、研究后的反思 九、研究展望......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金坛市尧塘小学崔桂芳执笔 确立本课题后,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回顾历时一年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过程可以小结如下: 一、前期阅......

    中期研究报告 (500字)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阜阳市第三中学 孙玉芬 2008年10月10日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中期研究报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