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电大现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1-6答案
形考一
1.浏览本课程各个部分的学习内容并简要介绍。
答:第一章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主要介绍了语言文字法的基本内容与实施;
第二章是语音,主要介绍了一些实用性的知识,如普通话的达标测试等;
第三章为词汇,主要介绍了语素问题,合成词,汉语语汇与汉文化的关系和词汇的运用;
第四章为语法,介绍了词类,短语,句子和句子的分类、意义,还有常见的语病;
第五章为汉字,主要介绍了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现代化,和汉字的文化;
第六章是网络语言,详细的介绍了网络语言及其形成的原因,网络语言的特点和网络语言的发展和规范。
2.本课程的六个专题,你对哪个专题最感兴趣?对哪个专题最不感兴趣?谈谈原因。
答:我对第六个专题最感兴趣。因为这个专题讲的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语言,我们比较陌生但又必须了解,才能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比如:“沙发”、“杯具”、“我爸是李刚”、“反正我是信了”……而此专题详细的介绍了网络语言及其形成的原因,网络语言的特点和网络语言的发展和规范。学习后,总觉得受益匪浅。
对第二个专题最不感兴趣。因为这个专题讲的是通用语言—普通话,当中涉及到的一些实用性的知识很难在短期内掌握,我觉得有点“复杂”。
3.颁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什么样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
第二,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三,有利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而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于促进民族间交往、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语文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正式步入法制化的轨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4普通话为什么要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我国北方各省方言,虽有不同,但都可听懂,言语意思表达方式也比较接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开展,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规范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根据语言表达方式语音语调难易程度,以北京话为基础而产生出标准的普通话。大力推进普通话的学习,有助于团结我国各民族凝聚力,可以更多的去学习理解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与信仰。也可以使得原本是一奶同胞的港澳地区、台湾地区,感受到语言的重要性与政治性。
5如何认识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
第一,要认识到的是方言不是单只北方的方言,还要包括南方方言;其次,共同语就是普通话,是一种通用语,它跟地方方言的关系就像是英语跟其他国家语言的关系一样。英语只是促进交流,减少民族隔阂的工具,普通话也是;第二,虽然说都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但是普通话跟方言之间没有什么十分必然的联系(除了北方方言外)。普通话的历史很短连500年都不到,形成于清朝,是满族语碰撞汉语的结果,中国的方言少则1000年多则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所以不能说普通话是中华民族语言的标准、典范,也不能说中国方言演变自普通话。
6、“普通话要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普通话的概念中就是这样规定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语法规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应当促进现代汉语按照其内部发展规律健康地发展,它应当肯定并推行现代汉语中那些正确的、有生命力的,能促使现代汉语更加精密化、准确化、更富有表现力。促使使用汉语的人们能够交际得很好。因此语法标准就是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是这个句子里面的问题是漏掉了一个“现代”。而白话文有古代的白话文和现代的白话文,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也是白话文,当然不能用来作为标准。
7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显现语音错误或语音缺陷,正是方音现象的突出表现。我在学习过程中关键就是要从根本上寻找突破点,改进方音辨正的方法,有效克服方音现象带来的负迁移,明确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排除方音干扰,最终达到发音纯正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听广播,反复学习,日渐提高。
8简述你在学习普通话、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方面有什么经 验?请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经验,供参考 一准备篇
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首先要知道普通话水平测试如何划分 等级、各行各业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要求,以及普通话水平测试考什么。二入场篇
普通话水平测试有准考证,应按照准考证上所写时间入场,不得迟到,入场时必须携带身份证、学生证、准考证,三证缺一 不可。三测试篇
进入考试机房,就意味着15分钟以内考试将结束。普通话水平测试阶段其实时间非常短,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挥如何,就决 定了得分以及等级。
开始正式考试之前,要求输入准考证号,注意是准考证,不 是身份证!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形考二 一判断 错 2对
3错
4错
5错
6错 7错
8对对10对 11 对12错13对 14对 15错 16对 17错 18对 19对 20错 21错 22对 23错 24错 25对 26错 27对 28错29对 30对 二单选题
31B 32D 33B 34C 35D 36B
37B 38A 39A 40D 41C 42B 43C 44C 45A 46D 47A 48C 49C 50D 三多选题
51A B C 52A B C D 53C D 54B C 55A C D 56A B C 57A B C 58A B D 59B D 60A B D 61A B C 62A C D 63A B C 64A D 65B D 66B C D 67A B D 68B C D 69A B C 70A B C D 71A D 72B D 73A C 74B D 75A B C D 76C D 77B D 78C D 79A C D 80A B
形考三 一判断、错 2对 3对 4对 5错 6对 7错 8对 9错 10错 11对 12对 13错 14错 15错 16对 17对 18错 19错 20错 二单选题
21D 22A 23D 24B 25B
26A 27B 28D 29D 30D 31D 32A 33D 34 D 35 A 36A 37A 38A 39D 40A 三多选
41ABC 42 BCD 43ABC 44BCD
45CD
46AB 47 AD 48ABC 49 A C D 50BCD 51ACD 52AC 53ACD 54 ABD 55BCD 56 ACD 57 ABC 58BCD 59 AB 60AD
形考四
1.定位语素就是词缀。这个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错误。词缀是定位语素,但是定位语素不一定是词缀。在定位语素中,只有具有构词功能的那部分语素才是词缀,不具有构词功能的定位语素不是词缀。
2.举例说明什么是单纯词、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并说明复合词和派生词的异同。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如:杀、忐忑、卢布、沉沉、哗啦、哎呀。
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方式组合构成的词。如:路线、规律、桌子。
复合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组合构成的合成词。如:喜悦、博文、改正、叫好、自立。派生词是由词根语素与词缀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如:老师、读者。
复合词与派生词相同的是都离不开词根语素。不同的是复合词是全部由词根语素构成,而派生词除词根语素外还必须有词缀语素。
3.词义理据是不是词义?为什么?
词义理据不是词义。它是一个词构成的缘由根据,它的内容包括由多个语素构成合成词,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语素而不选择那样的语素,语素义、词义和客观事物对象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语素和语素之间构成什么样的关系等。
4.为什么说地名与汉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之所以说地名与汉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地名反映我国古代历史,如登封市原名嵩阳县,因唐代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而更名。
二、地名反映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如“河南省”以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之南而得名,因为其为古“豫州”之地,简称“豫”,又因为豫州居九州之中心,又称“中州、中原”。
三、地名反映宗族观念,如“杨庄、薛店、韩村”等。
四、地名反映祈福观念,如“永安、太平、天安门”等。
五、地名反映地理人文观念,如“沁阳、江阴、衡阳、华阴”等。
六、地名反映宗教文化,如“观音寺、关帝庙、清真寺”等。
七、地名反映传说故事,如河南的长葛市,其地名源于传说中的远古部落首领葛天氏。
八、地名反映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如广东省中山市是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得名。
5.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划分词类的标准是功能。例如“打仗”和“战争”有相同的意义基础,可是功能并不相同。我们可以说“在前方打仗”,不能说“在前方战争”;可以说“一场战争”,不能说“一场打仗”。我们把“打仗”归动词,把“战争”归入名词,认为它们属于不同词类。
6.什么是表述性?为什么只有句子具有表述性?
表述性是指既表达观察现实,又陈述主观意图。只有句子才有这个特点。别的语言单位不具备。例如“谁”这个词,在词典里就不是句子,因为它与客观和主观都没有联系,不具备表述特点。当有人敲门,发话人问一声“谁?”,由于它既反映了客观情况,又表达了发话人的疑问,所以就是句子了。
二网上学习活动(选择性回答就可以)
1.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句子和句子中间有较大停顿。它的结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为了把意思表达清楚,一般常用的句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谁”或“什么”(主语部分);另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样”或“做什么”(谓语部分)。①词 ②短语
③词+词 +语气、语调、停顿→句子 ④词+短语
⑤短语+短语[1] 《初中导读》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主语:
1、定义: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3、符号:双行线 ═。
谓语: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 _____。
宾语:
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
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状语:
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中括号〔〕。
补语:
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 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 ] 补语<> 句类
——句子的语气类,即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句型
——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包括单句和复句,单句和复句又可以下分若干小类。
一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或标准看可以属于不同的类别,例如“你看电影吗?”是疑问句,又是单句、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下雨了。”是陈述句,又是单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2.(选择性回答)
1.少先队员发挥革命传统。2.小兴安岭的夏天真美丽。
3.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4.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5.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和水平。6.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方法。7.开学,我们树立了计划,明确了努力方向。8.爸爸对我说,我小时候,没钱读书。9.我的抽屉里堆满了许多获奖证书。10.快毕业了,应该更加刻苦学习。
答案:1.少先队员发扬革命传统。2.夏天的小兴安岭真美丽。
3.经过学习,大家的觉悟普遍提高了。4.新旧两个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5.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6.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改进了学习方法。7.开学,我们制定了计划,明确了学习目的。8.爸爸对我说,他小时候,没钱读书。9.我的抽屉里堆满了获奖证书。10.快毕业了,我们应该更加刻苦学习形考五 判断
1对
2错 3对 4对 5错 6错 7错 8错 9 错10对 错12错 13错 14错 15对 16错 17对 18错 19对 20对 21错 22错 23错 24对 25错
形考六
1.如何确定一个字符是意符、音符还是记号? 字符的性质取决于字符在构字时所起的作用。确定一个字符的性质要结合具体的汉字进行确认。跟文字所代表的意义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跟文字所代表的声音有联系的字符是声符。跟文字所代表的意义和读音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如字符“土”在独体应用时是记号,在“地”中作意符,在“吐”中作声符,在“寺”中作记号。
2.繁体字“馬”简化为“马”,所以“媽瑪碼”中的右偏旁都类推简化为“马”,这几个字写作“妈玛码”,“徹”简化为“彻”,请问“澈”中间和右边的偏旁可否简化为“切”?为什么?“澉、橄”中的字符“敢”能不能简化为“干”?为什么?
“澈”中间和右边的偏旁不能简化为“切”,因为简化后跟“沏”混淆。“澉、橄”的字符“敢”也不能简化为“干”,那样会跟“汗、杆”混淆。
3.什么是现代汉字的规范化?为什么要推行字形规范? 所谓现代汉字规范化就是根据汉字发展的客观规律,确定和推广现行汉字的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个标准去消除汉字使用中的一些错误,使现行汉字的应用符合这些标准。
之所以要推行字形规范,是因为文字作为社会交际工具,决定了人们在使用文字时必须遵守统一明确的规范,只有这样,交际才能顺利实现,生产和生活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否则就会给信息传递带来麻烦,甚至带来损失。汉字形、音、义关系复杂,异体字多,繁体、简体并存,大陆海外共用,这些都给人们使用汉字带来了一定困难。要使文字很好发挥交际工具的职能,就需要文字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规范。如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汉字的信息处理以及汉字的网络传播对汉字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举例说明什么是网络语言发展的补位、过滤、虚位和挤位?
网络交际随网络的产生而产生,新事物新行为不断出现,汉语词汇中出现了大量的缺位,网络语言起到填补缺位满足交际的作用,这就是补位。如聊天室,冲浪等。
当补位任务基本完成后,就进入了过滤阶段。虚位的形式或被淘汰,或被固定在某一个具体的位臵。如:表(不要)、虾米(什么)之类逐渐被淘汰。语言的自调节功能迫使语言使用者选择某些语言形式,从而减少乃至消除挤位现象。如“喜欢”逐渐取代等义的“稀饭”。
虚位是一种形式上占据了多个词位,如大虾、潜水、恐龙、水牛等。
挤位是一个词位上占有多种形式,如妹妹、美眉、MM等。5.网络语言会不会对现实语言产生负面影响?应该如何规范?谈谈你的看法。
“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会对规范的现代汉语形成冲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晁继周这样分析。“青少年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阶段,对他们来说,正确的语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网络世界里乱用惯了,就有可能把那些不合规范的词语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对语言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既然现在还拿不出一个好的方案去规范网络语言,那么网络语言将走向何方?美、英等国一些权威词典已经收录了部分网络语言,作为国内普通话用词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是否也会收录它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一些专家表达了他们的看法。词典室助理研究员张铁文认为:“网络语言能否被收录还要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前几年大家都把手机叫作“大哥大”,但是现在大家却都叫手机,反而少有人叫“大哥大”了。主管部门没有规定说“大哥大”不能叫,也没用行政力量来强制执行。但大家觉得“大哥大”这个词不好听,带点黑社会的性质。现在手机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没有必要把它叫成“大哥大”,于是这个词就被淘汰出局,中间还不到两三年的时间,这就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第二篇:电大劳动法学形考作业答案
劳动法学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劳动法学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决定和人民法院的裁定是正确的。因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方面的案件,谢某和杨某之间并未建立劳动关系,而只是雇佣关系,这不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也正因为谢某和杨某之间并未建立劳动关系,杨某以劳动纠纷起诉,法院不予受理也是正确的。谢某是雇主,杨某是雇工,雇工完成雇主指派的工作,责任后果应由雇主承担。杨某应以人身损害赔偿为由向法院起诉。顺便说一下,本案中,杨某受伤时间与仲裁、诉讼时间是矛盾的。
作业21、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加强指导,4月9日,在巫山高速公路出口工地上树起了一块告示牌。通过这块告示牌,使在这里工作的150多名农民工很清楚地得知,遇到不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不缴社会保险等问题,可以随时拨打公布的举报电话,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
企业:加强管理 依法用工企业是用工的主体,对于《劳动合同法》,我省境内绝大多数企业都能主动贯彻实施,通过规范用工行为,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加强劳动合同日常管理,大大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增强《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我省有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及法律渠道讨回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2、将于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合同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法存在一些疏漏,并可能造成实务界的困惑。
比如,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员工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除非法定情形,员工炒老板鱿鱼可以不支付违约金;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后再续订,除非法定情形,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每月支付二倍工资……
可以预见,《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签订一年以内的短期合同对用人单位而言未必“合算”。一方面,用人单位可能加快“换血”(员工更迭)速度;另一方面,几年之后,用人单位的大部分员工可能都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大锅饭”可能回潮,企业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可能加大。此外,由于《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今后劳务派遣市场可能萎缩。
因此,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在这部新法的实施细则中加以理清与修正。作业
3、小论文
多种用工形式细思量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三种期限,又规定了一些灵活用工的条款。企业对这些条款如果运用适当,采取多种形式的劳动用工,亦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第一,采用“工作任务合同期限”制用工。企业适当采取这种劳动用工方式,一是可以在终止劳动合同时,减少支付经济补偿;二是可以在连续订立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时,减少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约束。
第二,依法接受劳务派遣用工。法律规定了劳务派遣单位要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且一签就是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通过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务工派遣出去。在被派遣员工无工作期间,派遣单位还要向劳务工支付最低工资。另外,因劳务工和劳务派遣单位已经签定劳动合同,并由派遣单位发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所以,从《劳动合同法》“特别规定”的角度来看,实际用工单位通过劳务派遣形式一旦使用劳务工,就成为用工不建立劳动关系。由此推定这种用工形式不承担因劳动关系而产生的一些法律后果,即对用工单位来说,使用劳务工不存在经济补偿和劳动合同期限的问题。企业依法在一些岗位上接受劳务工,可以减少一定的用工成本。
第三,灵活使用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定了非全日制用工可以定口头协议,并且允许劳动者在两个以上的单位工作。对于非全日制用工,还规定不得约定试用期,双方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不支付经济补偿等。对于这种灵活的用工形式,实际上企业可以对有些手工活、技术性比较高但能个人独立完成的工作,如设计、市场营销以及策划等之类的工作,也可以采取这种用工形式。
多种灵活的劳动用工形式提供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广阔的空间,但是也要注意多种用工形式所需要承担的连带责任,在《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一条、第九十二条等有相关规定,企业用工时一定要注意。
总之,用人单位需要冷静、理智地看待《劳动合同法》,不要想钻法律的空子。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认识到一点:依法管理也许会增加一点成本,但是违法管理,增加的成本更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看重从增加一定的人工成本中设法促进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譬如在提升劳动者技能上增加投入,提升其技能,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
实施《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既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提升自身管理的绝好机遇。
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C4、A5、B6、D7、D8、A9、D10、A&a
二、多项选择题
1、CDE2、BCDE$
3、ABDE4、BCDE5、CDE6、ABCE7、ABCDE8、CDE9、ABCD10、BCD
三、名词解释
1、广义的劳动法
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一,劳动法调整的是两部分社会关系,除劳动关系外,还调整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第二,广义的劳动法,是法律规范的总称。
2、特殊群体
劳动法中的特殊群体是指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
3、工资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4、年休假
年休假是指职工依法每年所应享受的带薪连续休假。
5、职工代表大会
职工代表大会是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由企业全体职工选举产生,依法行使民主权力的机构.四、简答题
1、简述职业安全卫生的特征。
(1)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实施具有强制性。这种强制性表现为:它排除了用人单位通过任何形式免除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责任的可能性,同时也不允许劳动者本人基于任何动机放弃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2)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劳动过程为其保护范围。职业安全卫生关系是基于劳动关系而产生的保护关系,因此,所有的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规范都只限于劳动过程之中(3)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为主要途径,通过消除劳动过程中不安全和不卫生的因素,实现对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
2、、简述职工福利与公共福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职工福利与公共福利公共构成社会福利体系,二者都是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维持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基本任务,以实现社会公平为主要价值目标的物质帮助形式。不同点:(1)经费来源不同。职工福利的经费由行业或
单位负担;公共福利的经费则由国家或社会负担或筹集。(2)享受主体不同。职工福利的享受主体只限于特定的职工及其家属;而公共福利的享受主体则是全体社会成员。
五、论述题
试述我国劳动争议的范围。
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这项规定是根据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行为对等原则制定的。因企业根据职工违纪的情况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对职工实施开除、除名、违纪辞退、正常辞退的行为和职工根据企业和个人的具体情况作出的辞职、自动离职的行为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均予受理。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这里的保险是指包括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待业保险、养老保险、病假待遇、死亡丧葬抚恤等社会保障待遇。劳动保护是指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适宜的劳动条件而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休假制度的规定、各项保障劳动安全与卫生的措施、女职工的劳动保护规定、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规定等。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具体包括因执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劳动纠纷。
4.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六、案例分析
答:
1、适用
2、不适用,劳动者身份和劳动关系的建立,只与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有关,与户口无关,根据劳部发确认劳动关系的文件,李某显然属于劳动关系范畴
3、口头约定无效,应当根据劳动法及配套规定,企业承担70%-90%医疗责任,营养费不属于劳动法处理范围。由于系明确的工作场合负伤,直接办法是申请工伤认定,确定伤残等级,走工伤路线,就此要求工伤待遇
第三篇: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答案
《西方经济学》作业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__总量经济__、要解决的问题是__资源利用__、中心理论是__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_、分析方法是__总量
分析法___。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__单个经济__、要解决的问题是__资源配置__、中心理论是__价格理论__、分析方法是__个量分析法__。
3.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__相对__有限性。
4.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实证方法要回答的问题是__是什么__,规范方法要回答的问题是__应该是什么__。
5.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__减少__,收入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__减少__。
6.当市场供求关系实现均衡时,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需求量与供给量也相等,处于这种均衡状态的市场称为市场处于__市场出
清__状态。
7.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__反__方向变动,均衡数量__同__
方向变动。8.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__高低与顺序__,因此效用的大小只能用序数表示。9.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__消费者剩余__。
10.在分析技术效率时,短期是指企业不能全部调整__所有生产
要素投入__的时期。
1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商品的需求量会_____________。(填”减少”或者”反方向变动”吧,这题敢确定答案....)
二、判断正误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研究属于
实证方法。
(×)2.2001年12月31日的外汇储备量是流量。(√)3.当我们想让人们节约水时,提价是最有效的方法。(√)4.有人说,“破坏一个城市的最好办法除了轰炸之外就是限制房租了”。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5.一种观点认为,“最低工资法是保护所有低收入者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6.一种物品效用的大小表明它在生产中的作用有多大。(√)7.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而商品的价格不变,则消费可
能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8.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变化。(×)9.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变化。(√)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商品的需量反
方向变动。
三、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某种商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
A.消费者收入增加
B.互补品价格上升
C.替代品价格上升
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2.对一般的商品来说,当其供给不变时,如果其需求增加,则该
商品的:(B)
A.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
B.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
C.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
D.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 3.总效用达到最大时:(B)
A.边际效用为正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负
D.边际效用达到最大
4.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
A.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不同
D.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相同
5.内在经济是指:(A)
A.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
加
B.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或
收益减少
C.一个行业的扩大对其中每个企业带来的产量或收益的增
加
D.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一个企业所带来的产量或收益的增加
四、问答题
1.分析与阐述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答: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价格是由需求与供给决定的,需求或供给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动。①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需求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需求的增加,均衡价格上升了,均衡数量增加了。反之则需求的减少,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减少了。②供给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供给的增加,均衡价格减少,均衡数量增加了,反之则供给的减少,均衡价格上升了,均衡
数量减少了。
2.分析与阐述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答: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这种商品会出现供给过剩,供给过剩说明资源配置不合理。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会使该商品的价格下降。这样,一方面刺激了消费,增加了对访商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抑制了生产,减少了对该商品的供给。价格的这种下降,最终使该商品的供求相等增,从而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同理,当某种商品供给小于需求时,也会通过价格的上升而使供求相等增。价格的这一调节过程,是在市场经济中每日每时进行的。价格把各个独立的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并协调他们的活动,从而使整个经济和谐而正常地运行。价格机制是自发地调节经济的。
3.分析与阐述价格上限与价格下限
答:价格上限: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高的价格。价格上限一定是低于均衡价格的。由于价格低,需求就大,由于价格低,供给就少,因此,在实行价格上限时,市场上必然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的供给不足状况。
价格下限:是政府为了打扶植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低价格。价格下限一定是高于均衡价格的。由于价格高,需求就少,由于价格高,供给就多,因此,在实行价格下限时,市场上必然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供过过剩状况。
4.分析与阐述需求弹性的分类 答:①需求无弹性,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②需求无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当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③单位需求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相等。④需求缺乏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⑤需求富有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5.分析与阐述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答:总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销售量与价格的乘积,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它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出售该商品所能得到的总收益是密切相关的。价格的变动也就引起销售量的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动不同,从而收益不同。①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②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
6.分析与阐述税收的分摊
答:税收分摊:税收负担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分割。①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反应不敏感,无法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敏感,可以怕供给,那么,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②如果某种商品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反应敏感,能入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不敏感,无法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那么,税
收就主要落在生产者身上。
7.分析与阐述为什么化妆品可以薄利多销而药品却不行?是不是所有的药品都不能薄利多销?为什么?
答:①化妆品之所以能薄利多销,是因为它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的降价可使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使总收益增加,而药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降阶只能使总收益减少。②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都不能薄利多销。例如一些滋补药品,其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可以薄利多销。8.分析与阐述效用、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答:①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也可以表示偏好。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或物品组合的偏好越高,从消费这种物品或物品组合中得到的效用也越大。②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③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当边际交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9.分析与阐述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答: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听消费量每增加呈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0.分析与阐述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它的特征:①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②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所代表效用越小。③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曲线不能相交④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11.分析与阐述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答:①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时首先要考虑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效用。企业要使自己生产的产品能卖出去,而且能卖高价,就要分析消费者心理,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而消费者偏好受个人立场和伦理道德观的影响。②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一种新产品的边际效用是递羳的。如果产品仅仅是数量增加,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因此,企业的产品要多样化,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不相同,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企业要进行创新,生产不同的产品。
12.分析与阐述规模经济与企业最适规模11.等产量线的含义与
特征
答:规模经济:即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所带来的好处。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这就是规模收益递增;如果产量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这就是规模收益递减;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相同,这就规模收益不变。适度规模就是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企业规模的扩大既会带来好处,也会引起不利的影响。在长期中企业高速各种生产要素时,要实现适度规模。等产量是指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等产量线是指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特征:①等产量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②在现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③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④等产量线是
一条凸向原点的线。13.分析与阐述等成本线及其变动 答:等成本线是一条表明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如果生产者的货币成本变动,则等成本线会平等移动,货币成本增加,等成本线向上方平等移动,货币成本减少,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平等移动。如果生产者货币成本增加,则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等移动,不同的等成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得出扩张线。14.分析与阐述边际分析与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答:企业为了实现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一定要考虑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所能获得的边际产量与所付出的价格。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原则是:在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应该使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相等,即要使每一单位货币无论购买哪种生产要素都能得到相等的边际产量。①企业所拥有的侧身量是既定的,购买资本与劳动的支出不能超过这一侧身量,也不以小于侧身量的购买也达不到既定资源时的产量最大化。②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即所购买的生产要素与边际产量与其价格相等,也就是说每一单位侧身不论用于购买酱,还是购买劳动,所得到的边际产量都相等。
15.阐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答: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①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②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分为可变与不可变的两类。③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分三个阶段:产量增加、边际产量递减、产
量绝对减少。
《西方经济学》作业2(第6章——第11章)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称为__经济成本__。
2.总收益减去__会计成本__就是会计利润,会计利润减去__机
会成本__就是经济利润。
3.假设某一市场的销售额为1000亿元,在该市场上最大的四家企业的销售额分别为200亿元、160亿元、140亿元和100亿元,则该市场上的四家集中率为__60%__。
4.用公式表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短期均衡的条件是__ MR=MC __,长期均衡的条件是__ MR=MC=AR=AC __。5.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__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
度__的曲线。
6.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__非排他性
__和__非竞争性__。
7.如果一件事件未来的可能结果可以用概率表示就是__风险__
_。
8.国民生产总值以__人口__为统计标准,国内生产总值以__地
理上的国境__为统计标准。
9.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__技术进步__,充分条件是__制度与
意识的相应调整___。
10.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__制度__、__资源__和__技术__。11.经济学家认为,货币的职能主要有__交换媒介__、__计价单
位__和__贮藏手段__三种
二、判断正误题(每小题1分,共7分)
(×)1.与单一定价相比,歧视定价获得的利润更多,因此垄
断者普遍采用歧视定价。
(√)2.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产品差别竞争。
(√)3.垄断的存在会引起市场失灵。(×)4.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由政府来取代市场机制。
(√)5.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分歧是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在政策上的分歧是是否需要政府干预经济。(√)6.只要人们普遍接受把“万宝路”香烟作为交换媒介,“万宝路”香烟就是货币。2(√)7.货币数量论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商品价格水平越高,货币价值越小。
三、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8 分)
1.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A)
A.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D.平均成本曲线上升阶段的任何一点 2.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B)
A.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3.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之所以是价格接受者,是因为:(C)
A.它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B.它生产了所在行业绝大部分产品
C.它的产量只占行业的全部产量的一个很小的份额
D.该行业只有很少数量的企业 4.下列哪一个不是垄断竞争的特征?(A)
A.企业数量很少
B.进出该行业容易
C.存在产品差别
D.企业忽略其竞争对手的反应 5.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B)
A.劳动的供给量一直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了
D.劳动的供给量先减少,后增加
6.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
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7.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D)
A.将人们取得的收入加总
B.将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加总
C.将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
D.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价值加总 8.由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而导致的失业称为:(B)
A.总需求不足的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四、问答题(65分)
1.分析与阐述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不同
答:会计成本: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机会成本:所放弃的用途就是把资金用于一种用途的机会。机会成本是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选择的最好用途。①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②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③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其他人的选择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你的选择也会给其他人带来机会成本。
2.分析与阐述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不同
答:利润就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就是利润。但成本包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成本的含义不同,利润也就不同。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就是会计利润,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再减去机会成本就是经济利润。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各称为经济成本,所以总收益减去经济成本是经济利润。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并不相同,在正常情况下,机会成本大于零,所以,会计利润大于经济利润。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不是会计利润最大化,而是经济利润最大化。
3.分析与阐述长期平均成本
答: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①成本不变的行业。这各事各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不受整个行业产量变化的影响,无论产量变化,长期平均成本是基本不变的。②成本递增的行业。这各事各个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这种行业在经济中属于普遍的情况。③成本递减的企业。这种行业中各个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的增加而减少,这也是规模
经济中的外在经济。4.分析与阐述利润最大化原则
答: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到于边际成本。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表明企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啬的收益大于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对该企业来说,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企业增加生产是有利的,也就是说没有达到利润最大化。反之,对企业来说就会造成亏损,更谈不上利润最大化了,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还本,还是小于,企业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地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
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5.分析与阐述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答: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①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一般用两个标准来判断一个市场的集中程度。一是四家集中率,即一个市场中最大的四家企业在整个市场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二是郝希曼指数,指计算某一市场上50家最大企业每家企业市场占有份额的平方之和。②行业的进入限制。一个行业的进入门槛越低,即进入限制越低,企业越容易进入,从而竞争程度越高。反之则反之,进入限制来自自然原因和立法原因。③产品差别。产品差别是同一种产品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产品差别引起垄断,产品差别
越大,垄断程度越高。6.分析与阐述市场结构的类型
答:①完全竞争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市场集中程度低,无进入限制,无产品差别。②垄断竞争是即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市场集中率低,而无进入限制。产品有差别。③寡头是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形成这种市场的关键是规模经济,市场集中程度高,对市场控制力强。规模大,其他企业难以进入。无论产品是否有差别,只要规模经济重要,就会形成寡头市场。④垄断是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任何其他企业无法进入这个市场。没有相近的替代品。7.分析与阐述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答:在垄断市场上,企业可以通过对产量和价格控制来利润最大化。在短期内,企业对产量的调整也要受到限制,因为在短期内,产量的调整同样要受到固定生产要素无法调整的限制。企业仍需要根据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来决定产量,短期中,难以完全适应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在长期内,企业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时就存在垄断利润。
8.分析与阐述生产要素的需求
答: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由于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它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地需求。任何生产行为所需要的都不是一种生产要素,而是多种生产要素,这样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就是互补的。如果只增加一种生产要素而不是另一种,就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现象。在一定的范围内,各种生产要素也可以互相代替。生产要素相互之间的这种关系说明它的需求之间是相关的。影响生产要素需求有一些因素:一是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产品的价格。二是生产技术状况。三是生产要素的价格。
9.分析与阐述工会的存在对工资决定的影响
答:①增加对劳动的需求。通过增加对劳动的需求的方法来提高工次。不但会使工资增加,而且可以增加就业。②减少劳动的供给。通过减少劳动的供给同样也可以提高工资,但会使就业减少。③最低工资。工会迫使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最低工资,这样,在劳动的供给大于需求时也可以使工资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10.分析与阐述经济学家对利息收入合理性的解释
答:利息是酱这各睡产要素的价格。经济学家在解释利息时①说明了为什么要给酱支付利息:多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边际交用大于将来多增这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边际交用。因为未来是难以预期的,人们对物品未来交用的主人总要小于现在的效用。因此,放弃现期消费把货币作为资本就应该得到利息作为报酬。②为什么资本可以带来利息:经济学家用迂廻生产理论来解释这一点。迂廻生产就是行生产生产资料,然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它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迂廻生产的过程越长,生产效率越高。这种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资本具有净生产力是资本能带来利
息的根源。
11.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答: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实际收入分配状况的劳伦斯曲线介于这两条线之间。根据劳伦斯曲线可以谁知盘中餐出反映收入分配平行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称为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运用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可以对各国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进行对比,也可以对和和政策的收入效应进行比较。
12.分析与阐述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市场失灵产生于公共物品、外部性与垄断。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外部性引起市场失灵。一项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不得影响是负外部性,从私人角度看,市场调节是有利的,但从社会角度看,不是资源配置最优,负外部性引起市场失灵。当某项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好处时,这就产生了正外部性。同样引起
市场失灵。
13.分析与阐述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中的作用
答:①政府对公共物品:由政府向公民征收税收,作为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资金。提供这些公共物品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职能之一,政府为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征收迎头敢上可以根据支付能力文化与受益文化。②政府解决外部性也可以使用立法或行政手段,或者采用经济或市场手段。采用立法手段,就是制定环境保护法这样的法律。经济手段是片收污染税。③政府对垄断有三种方法。一是价格管制:价格管制是政府垄断者产品的价格。二是实施反托拉斯法:对违法的垄断企业提起起诉,进行法律制裁。三是国有化,即对垄断性的企业实行国有,由政府经营。14.分析与阐述信息不对称 答:信息不对称就是双方拥有的信息数量与质量不相同。经济学家把信息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信息。一种是私人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发生道德危险:就是拥有信息多的生方以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一方的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可能性。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逆向选择。:指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拥有信息少的一方作出不
利于另一方的选择。15.分析与阐述失业及失业率
答:失业: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失业者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又正在寻找工作,但仍然没有工作的人,处于这种状态就是失业。失业率:表示一国失业严重程度的,也是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失业率的以划分人口的概念,失业率是
失业人口与劳动力的比例。16.分析与阐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答: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①失业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有两种情况,一是自然失业,地理周期性失业。②通货敐是物价总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现代经济是货币经济,物价水平的变动对经济有至关重要的影响。③经济周期是经济中繁荣与衰退的交替。④经济增长是指GDP长期持久的增加。17.分析与阐述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答: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含义:①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②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只有依靠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地得可能的。③经济增长的充分投机倒把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特征上:①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②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③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④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⑤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⑥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18.分析与阐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答: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缺席、资源与技术。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制度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市场经济是一个制度体系,包括了多种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资源: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它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这两方面经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资本的概念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必然有资本的增加。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它在经济增
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19.分析与阐述自然失业及其原因
答: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动态的社会,社会经济的变动会引起劳动供求的失衡,这样就难免有失业存在。自然失业率是衡量自然失业状况的指数。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完善程度、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也取决于社会的承受程度。重要依据的是潜在GDP,在达到这种GDP时存在的僕不是自然失业。潜在一GDP表明一个经济的生产能力力,要根据资源与技术进步等因素来估算。各国的潜在GDP没的,制度等因素不同,对失业的承受能力也不同,因此,各国的自然失业率也不同。
《西方经济学》作业3(第12章——第17章)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__增加__,物价水平__上升__。2.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__1__,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__1__。
3.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__收入
等于消费__。4.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__反__
比,与最初存款成__正__比。5.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___物价指数___。
6.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是由于__成本__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7.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__政府支出__与__税收__。8.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__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__,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__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__。9.开放经济中的乘数__小于__封闭经济中的乘数。10.对国内产品的支出=国内支出+__净出口__。11.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包括__金融部门__、__融资模式与公司
治理__和__监管体制__。
12.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是__财富总额收入___、__财富构成__
和__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__。
二、判断正误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在短期内,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水平与总供给同方向变
动。
(√)2.投资函数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3.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4.围绕菲利蒲斯曲线的争论,不同的经济学派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5.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
(×)6.物价稳定就是通货膨胀率为零。
(√)7.汇率贬值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8.开放经济的乘数大于一般乘数。
三、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7分)
1.在总需求中,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B)
A.消费
B.投资
C.政府支出
D.净出口
2.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的原因
是:(A)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总供给减少
3.IS-LM模型研究的是:(B)
A.在利息率与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内生产
总值的决定
B.在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内生产
总值的决定
C.总需求与总供给对国民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D.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
4.周期性失业是指:(B)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5.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工资
6.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C)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7.汇率贬值将引起:(A)
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C.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D.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四、问答题(65分)1.分析与阐述长期总供给曲线
答: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表示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垂线。长期总供给也就是充分就业的的总供给,即充分就业GDP或潜在GDP。潜在GDP取决于制度、资源与技术进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因素确定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随着潜在GDP的变动,长期总供给曲线也会移动。正常情况下,长期总供给曲线随经济增长而向右方平行移动,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或战争,一个经济的生产能力被破坏,长期总供给曲线也会向左移动。
2分析与阐述加速原理
答:加速原理说明产量变动会引起投资更大变动的理论。加速系数指产量增加一定量所需要增加的净投资量。①投资是产量变动的函数,而不是产量变动的绝对量的函数。②投资的变动大于产量的变动。当产量增加时,投资的增加率大于产量的增长率,反之亦反之。③要使投资增长率保持不变,产量就必须维持一定的增长率,如果维持在原水平,投资一定会下降。加速原理说明了产量水平的变动是影响投资水平变动的重要因素:一,影响投资的因素不仅有产量,政治家资本家的预期、风险、投资成本、利息率、技术进步等等。二,加速原理只适用于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3.分析与阐述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答:总需求决定短期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就是总支出。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总支出决定的,因此总支出的变动必然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总支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所以,总支出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即总支出增加,均衡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总支出减少,均衡的国
内生产总值减少。4.分析与阐述乘数原理与运用
答: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倍数,或者说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的比率。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加的收入就有更多的部分用于消费,从而使总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更多。因为边际消费倾向于1的,则乘数一定是大于1的,这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支出的增加才会使和和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它是双重性的,即当自发总支出增加时,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支出的增加。反之亦反之。
5.分析与阐述IS一LM模型
答:IS-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的模型,两个市场均衡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决定的IS-LM模型。自发总出变动会引起IS曲线移动,从而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变动。货币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移动,从而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变动。总之,IS-LM模型分析了储蓄、投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如何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和利率,这一模型不仅精炼地概括了总需求分析,而且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此,这一模型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6.分析与阐述周期性失业及其原因
答: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凯恩斯认为,就业水平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在短期内取决于总需求。当总需求不足,国内生产总值达不到充分就业水平时,这种失业就必然产生。用紧缩性缺口的概念来解释失业的原因: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说明了预期的利润率是下降的,又说明了货币需求在存在,利息率的下降有一定的限度,这样预期利润率与利息率越来越接近,投资需求也是不足的。消费需求的不足与投资需求的不足造成造成了总需求的不足,从而引起了非自愿失业,即周期失业的存在。
7.分析与阐述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按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类:
一、爬行的通货膨胀: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
二、加速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较高,而且还在加剧。
三、超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非常高,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它会引起金融体系完全崩溃、经济崩溃。另外还有一种受抑制的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与配给制,通货膨胀并没有发生。8.分析与阐述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答: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其一是凯恩斯主义的解释,强调实际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它认为,当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表明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总需求仍然增加,就会由于过度总需求的存在而引起通货膨胀。其二是货币主义的解释,强调货币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它认为,实际因素即使对总需求有影响也是不重要的,由此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也不可能是持久的。引起总需求过度的根本原因是货币的过量发行。
9.分析与阐述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与运用
答: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因为根据成本抢劫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①通货膨胀是由于工资成本抢劫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抢劫通货膨胀理论。②承认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的关系。③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为零。新古典学派还把菲利普斯曲线动用于指导政策,即根据菲利普斯所表明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动用政策对经济进行微调,实现宏观政策稳定。
10.分析与阐述经济周期
答:经济周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而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波动。第二、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第三、有共同之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衰退的交替。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阶段:
一、扩张阶段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收缩阶段: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毛难氏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从总体上说,尽管有周期性波动,但波动程度小了,经济以繁荣为主。11.分析与阐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答: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为此要同时达到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只要消灭了周期性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物价稳定:是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当经济中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时也就实现了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并不是要消灭经济周期。经济增长: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
12.分析与阐述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答: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主要有: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国际经济政策。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供给管理:要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国际经济政策: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也包括了国际经济关
系的调节。
13.分析与阐述财政政策的运用?
答: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在经济萧条,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的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需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财政策是通过减少政府支出与增加税收来抑制经济的政策。
14.分析与阐述.内在稳定器?
答: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或自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俱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各处转移支付。当经济萧条时,由于收入减少,税收也会自动减少,从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减少,有助于减轻萧条的程度。反之亦反之。内在稳定器它只能减轻萧条或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趋势。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自动配合的作用,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
15.分析与阐述货币政策的运用。
答: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中央银行要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在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了刺激总需求,就要运用扩张性倾向政策即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的货币政策。在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抑制总需求,就要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的货币政策。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影响国内生产总值与价格水平的不是利率而是货币量。货币政策不应该是多变的,应该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按一固定比率增加货币供给量。这种政策可以制止通货膨胀,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6.分析与阐述当代世界国际贸易的特征
答:国际贸易是各国物品与劳务之间的交易。①在国际贸易中增长最快的发达之间的制成品贸易,以制成品为主。②劳务贸易增长迅速,包括旅游、运输、保险等在内 劳务贸易增长迅速。③各国之间的贸易并不平衡,发达国家贸易增加迅速,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相对下降。④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⑤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使经济得到发展。⑥跨国公司的发展在推动贸易中起到巨大作用。⑦国际贸易与全球资本一体化同步发展,相互促进。
17.分析与阐述要素禀赋理论
答:要素禀赋理论:各种商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是不相同的。各国所拥有的资源不同,这使各国的贸易是互利的。具体来说,使用劳动多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使用资本多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力丰富而价格低的国家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而价格低的国家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然后进行交换。这样对双方都
有利。
18、分析与阐述国际贸易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答:决定宏观经济善的仍然是总需求与总供给。国内总需求的减少,会使国同生产总值减少,并使贸易收支善改善。可见这时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不仅会影响国内的国内生产总值,还会影响贸易收支状况,而且国内总需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也与封闭经济不一样。如果总需求的变动是由于出口的变动引起的,宏观经济衡的变动与国内总需引起的变动有所不同。这就在于出口的增加提高了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从而总需求增加,并使国内生产总增加。它会使进口增加,但由于这时国内生总值的增加是由出口增加引起的。当国内总需求中由对进口品的需求变为对国内产品的需求时,也同样会增加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从而与出口增加的相同,即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得以改善。19.分析与阐述溢出效应和回波效应。
答:溢出效应:一国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对别国的影响。回波效应:别国由于溢出效应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又会通过进口的增加使最初引起溢出效应的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再增加。这两种效应概括了各国间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相互影响。各国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大体取决于几个因素:
一、国家的大小。
二、开放程度。
三、各国边际进口倾向的大小。20.分析与阐述内在均衡与外在均衡。
答:内在均衡定为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把外在均衡界定为国际收支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则有不同的情况。可把这三种关系组合的情况归纳如下: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赤字;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盈余;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盈余;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赤字;国内经济均衡与国际收支赤字;国内经济均衡与国际收支盈余;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均衡;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均衡;国内经济均衡与国际收支均衡。
第四篇:电大 管理学基础 形考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案例一 深深浅浅话海尔
一、理论概括说明 1.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2.企业文化的构成
企业文化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2)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的行为准则。(3)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
二、问题分析讨论
1. 对海尔企业文化的评价 参考资料:海尔管理面面观
2. 海尔文化是全体海尔人创造的
3.海尔的哲学和价值观是海尔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
案例二 拟订可考核的目标
一、理论概括说明
1. 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简称MBO)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具体而言,它是一处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组织管理任务的过程。2. 拟定目标的原则
(1)现实性原则。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其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
(2)关键性原则。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要以合理的成本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这一宗旨的企业发展目标很多,企业必须保证其将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关键内容作为企业目标主体。
(3)定量化原则。组织目标要实现由上到下的逐级量化,使其具有可测度性。
(4)协调性原则。各层次目标之间,同一层次目标之间要协调,保证分目标实现的同时,企业总体目标必然实现。
(5)权变原则。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宗旨。
二、问题分析讨论
1. 分公司经理可以采用自下而上拟订目标的方法 2. 集团公司应提供的信息和帮助。
3.分公司总经理主观地拟订、分解目标的方法不恰当。
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企业目标理论的发展
从“追求最大利润”到“创造顾客”以及“承担社会责任”。
传统企业目标定位在利润最大化方面。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既然是经济组织,企业生存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现代企业中由于企业制度变迁,人们更为注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寻求长期稳定的利润。于是一些学者对传统的利润最大化理论进行一定的修正。一些学者提出,企业要以“适当利润”作为企业的目标,即追求同行业的合理利润率。一些学者提出,“满意利润”是企业的追求,即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所谓的“满意利润”。“必要的最低的利润”是维持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企业创造顾客,意味着企业管理应着眼于有效地利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顾客对企业的不同要求,只有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和发展。
面对日趋变化的社会环境,企业为了保持自己在公众中良好的形象,不得不“割舍”一定的利润,以承担其在环保,就业、社会稳定等方面相应的责任。企业长寿是成功管理的直观标志,也是企业的永恒追求。
二、例举目前我们看到或听到的某些企业短期行为的现象。
三、分析短期行为现象所导致的后果。
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
案例一:保罗的领导方式
1、保罗作为一位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什么?
答:是会计师事务所公司执行委员会发现他的领导潜能和进取心,指派他到纽约的郊区开办了一个事务所,他鼓励下属参与决策的制定,后被提升达拉斯的经营合伙人.他的权力是公司执行委员会授予的,权力由两部分构成:(1)法定权利,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利,他以服从为前提,具有明显的强制性。法定权利随着职务的授予而开始,以职务的免除而终止,他受法律、规章制度的保护,又受规章制度的制约,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奖惩权。(2)自身影响力,这部分权利不能有组织赋予,只能靠领导者高超艺术、卓越的领导成就、务实的工作作风、宽大雄怀、广博知识等自身素养和努力取得。
2、是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为什么?
答:保罗应用的是领导行为理论,在保罗的成功中,作为一位很成功的领导,他具有领导的潜能和进取心,具有高度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并采用鼓励下属参与决策制定,下属工作起来心中有数,保罗的领导风格和自身素质影响了下属,他们共同把公司办好,升为达拉斯的经营合伙人,领导权力大,经营业务范围大,员工增加了,环境变了,他还是照搬原工作的行为理论。如果这时他应用权变理论,可能就不会失败。
2、没有在达拉斯取得成功?影响因素?
答:保罗在纽约郊区事务所取得成功是他领导行为理论发挥作用,他利用他的人格力量,及领导者,被领导者能同心协力取得事业成功。到达拉斯后事业失败的因素有:
(1)保罗原因:保罗到比原来规模大的事务所,业务多了,环境变了,人员变了,他还用原来工作领导理论,致使工作受挫。这样他对下属更没有了信心,频繁换人,到任后几乎全部更换25名专业人员,员工有20多人增加到40多人,本来你是新领导,环境不熟,人员不熟,熟悉业务和环境的专业人员被全部换掉,他的领导方式是采用专权命令式,对原下属缺乏信心,决策高度集中,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影响了工作效率致使工作失败。(2)环境变了,不是原纽约郊区。
(3)用人没计划,只知道制定计划不知道怎样落实、检查计划结果。(4)保罗及员工面对经营风险,安全感差,没有自信。案例二:某饮料公司的控制工作
1、衡量该企业的工作绩效并与计划相比较,找差距。答:该企业9个品牌工作绩效与计划的对比差别如下:
A品牌 实际销售与标准定额
913-1075=-162百万元
没完成计划162百万元 B品牌 实际销售与标准定额
634-630=4百万元,超标准定额4百万元 C品牌 实际销售与标准定额
912-800=112百万元
超标准定额112百万元 D品牌 实际销售与标准定额
822-620=2百万元
超额完成132百万元 F品牌 实际销售与标准定额
140-160=-20百万元
没完成标准定额20百万元
G品牌 实际销售与标准定额
220-225=-5百万元
没完成标准定额5百万元 H品牌 实际销售与标准定额
65-80=-15百万元
没完成标准定额15百万元 I品牌 实际销售与标准定额
286-170=116百万元
超出标准定额116百万元 没完成标准定额的品牌有A、F、G、H总额为202百万元 作为华东区的市场销售情况9个品牌销售情况是:
实际销售出标准定额4464-4300=164百万元,超额完成标准定额164百万元
2、分析原因
程序:首先找出控制过程中影响计划执行进程的全部因素或主要因素,其次分别分析它们对计划执行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力度。
1、随着市场全部放开,加入WTO,外国相同品种打入市场,挤占了我们的市场份额,如A品牌销售额下降。
2、主要竞争对手推出更有竞争力的新产品,F品牌销售量下降。3、选择广告媒体不当,G品牌销售额下降。
4、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H品牌销售,使定额没完成。
5、企业招聘人员多,人员不熟悉业务影响D品牌销售,虽然销售额没下降,但服务质量不尽人意。
3、修订标准,制定下月销售定额。
下月销售标准定额表
单位:百万元 品牌名称 标准定额 制定标准定额说明
A 1000 比上年标准定额下降75,大力促销,向其他地区扩展业务. B 634 比上月实际持平C 912 比上月实际持平D 622 比上月实际持平
E 640 市场有潜力加强推销可以完成。F 160 与上月标准持平
G 225 与上月标准持平,经过市场开发可以完成。
H 75 比上月实际增加10因为产品质量不稳,影响销售额,提高质量前提下,保持现有市场。
I 250 比上月计划增80百万,必须做员工思想工作 合计 4518 比上月标准4518-4300=218百万 增加218百万 比上月实际销售额增加4518-4464=54百万
管理学基础四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A 5,A 6,B 7,A 8,B 9,A 10,B 11,A 12,A 13,C 14, C 15,B 16,B 17,B 18,B 19,A 20,A
二、判断正误并校正
1、错 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目标,部门和关系。
2、错 人的组织包括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共同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习惯,要求一个人服从,这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3、对
4、错 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是因为他的心智模式不同 5、错 书名为《管理实践》
6、错 这是决策的超前性特征不是目标性特征 7、对
8、错 这种培养管理者的能力是职务培训之一职务轮换 9、错 此方法是换位法
10、错 他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反馈过程,不是处理过程 三 名字解释
1:管理: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的进行的协调活动。
2:战略管理:就是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的行动。
3:管理目标:简称MBO,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具体而言,他是一种通过科学的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组织管理任务的过程。
4:人员配备:是根据组织和目标和任务的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四:简答题
1:什么是决策,它具有哪些特征?
答 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性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特征:超前性 目标性 选择性 可行性 过程性 科学性 2:简述人员配备原则
答 经济效益原则; 组织人员配备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为前提
任人唯贤原则; 在组织的员工招聘过程,重视和使用确有真才实学的人
因事择人原则; 选聘应以职位的空缺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
量才使用原则: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岗位。
程序化、规范化原则:员工的选拔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
3、领导者应具备哪些个人素质?
领导者素质则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诸内在要素的总和。
(1)政治素质是对企业领导者政治作风和思想品德方面要求。
(2)知识素质: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3)能力素质:统筹兼顾的筹划能力,多谋善断的决断能力,调兵遣将的组织能力,循循善诱的协调能力,正确交流表述能力。(4)身体素质:即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五论述题
试对目标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评价?
答:目标管理注重结果,因此必须对部门、个人的目标进行自我评定,群众评议、领导评审。从以下几点进行。
1、首先进行自我评定。评定的内容包括目标执行方案、手段是否合适,条件变化情况,主观努力程度等。
2、上级全面、公正的评定。对发现问题要分析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鼓励下级今后继续努力。
3、目标评定与人事管理相结合。人事考核要以目标考核为基础,同报酬、升迁等结合起来,体现奖优罚劣。
4、及时反馈信息是提高目标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对目标管理制度进行评价意味着一个管理循环的结束,而循环中的信息反映出企业的总和发展能力,是制定下一个企业目标的重要依据。
第五篇:2018电大商务谈判形考答案
形考一答案
1务谈判是()的一种
经济谈判
2一项商务谈判往往涉及很多内容,但()几乎是所有商务谈判的核心内容。
价格 3商务谈判有一个临界点,即谈判双方达成协议的()。
最低要求 4商务谈判以()为目的。
获得经济利益 5一般来说,()适用于那些交易条件比较规范、明确,谈判双方比较了解的谈判。
个人谈判
6国外谈判专家一般认为理想的谈判队伍的人数不超过()。
4人 7按照从打到校的分类方法对社会耨及的谈判信息分类是,大项目数最好不要超过()。8商务谈判的最低要求和临界点指的是()。
最低限度目标 9般而言,()适用于小型的、常规性的商务谈判。
列表模式法
10通过模拟特殊事件来引发普遍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感情因素,并使这种感情迸发出来,从而达到营造气氛的目的,这种方法指的是()。
感情攻击法 形考二答案
1一场谈判的总成本是()几部分成本的总和。
为了达成协议所做出的所有让步之和 为洽谈所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
为洽谈而耗费的各种资源之和
2评价一场商务谈判是否成功的价值标准归纳为()
谈判双方需求的满足
谈判后的人际关系
谈判效率的高低 商务谈判的PRAM模式是指谈判由()部分或步骤组成,同时这几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协议的履行与关系的维持 达成协议
制定洽谈计划
建立信任关系
4谈判信息收集的途径包括()。统计资料 媒体 知情人员 其他渠道
5以下选项,属于谈判信息的有()。
行业状况 商业习惯 对手信息
法律制度
6谈判信息的收集方法包括()。
实验法 实地考察法
文献法
7通常,商务谈判的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指的是()。可接受目标 最低限度目标 最高期望目标 8一般来说,谈判执行计划的制定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确定谈判计划阶段 调查研究阶段
确定谈判目标及制定策略阶段
9一般而言,模拟谈判的方法包括()。讨论会模拟法
全景模拟法 列表模拟法
10一般来讲,商务谈判的开局气氛包括()。紧张、强硬、对立的谈判气氛
冷淡、平静、慢条斯理、旷日持久的谈判气氛 热情友好、互谅互让、轻松愉快的谈判气氛 简洁明快、节奏紧凑、速战速决的谈判气氛 研考三答案
1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将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复杂的信息传递过程。
正确
2商务谈判礼仪主要是指商务人员交往的礼仪,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
正确
3影响价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商品本身的价值、货币价值以及是市场供求状况
正确
4谈判一方事先以文字材料、数据和图表等详尽表述表明己方谈判中所要达成的交易条件。错误
5在谈判中,对抗与让步是必然的行为。
正确
6成交是指双方对交易条件经过反复磋商达成协议而结束谈判。
正确 7中止谈判是指双方因某些原因未能达成全部或部分成交协议,由双方约定或单方要求暂时终结正在进行地谈判。
正确
8意向书是当事人双方或多方之间,在对某项事务正式签订条约、达成协议之前,表达初步设想的一项性文书。
正确
9备忘录,不是书面合同的形式之一。
错误
10商务合同的履行是指在合同生效以后,双方当事人实现或完成合同中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事项而实行的法律行为。
正确 研考四答案
1下列不属于营造低调气氛的方法的是()。问题诱导法
2()适用于谈判双方实力比较接近,双方过去没有商务往来经历的情况。
坦白式开局策略 3()适用于双方过去有过商务往来,但对方层有过不太令人满意的表现的情况,己方要通过严谨的态度,引起对方对某些问题的重视。
坦白式开局策略 4 示错印证法属于()。
摸底法
5商务谈判的中心环节指的是()。
磋商阶段
6同一商品,针对客户性质、购买数量、需求疾患程度、交货地点、支付方式等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额购销价格,这种报价策略是()。
差别报价策略
7谈判中,将要出现僵局时,双方各持己见,且互不相让,这是,适合采用()暂时休会策略 8下列不属于迫使对方让步的策略是()。
互利互惠的让步策略 9互利惠惠的让步策略属于()。
己方让步 10()是指当谈判结束时,对谈判的结果不能再变,即双方的达成的协议或破裂、或终止的状态不得改变。
不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