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小编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进入了学校课堂,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带来冲击和挑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我们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多媒体课件正是这样一座桥梁。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使我们的教学日益综合化和现代化,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浅谈几点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它能使学生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动力,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能提供生动、活泼和鲜明的教学形象和动听的音响,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创设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进行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就能很好的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时,我向学生介绍,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几位图形朋友来,配合悦耳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一个个都象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学生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接着运用信息技术动态的显示四个图形朋友给小朋友们带来的节目:有乡村的小屋,烟囱里还正冒着烟;有正在发动的小轿车;有嘎嘎直叫的鸭子;还有快速行驶中的火车。然后图片全部消失,请学生回忆刚才看到的东西分别是由那些图形组成,学生回答十分积极踊跃。简单的图形拼组出了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学生觉得既新鲜有好奇,激起了他们很高的兴趣,并为巩固练习时自己拼组图形做好了铺垫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新知识时,总会碰到一些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和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证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可见,恰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的复杂事物或抽象问题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加深记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在其自身与知识内容之间建立可体验的事实材料。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加法的初步认识”,学生虽然在未读小学前已经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计算,但对于加法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3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里有鱼,鱼儿正在欢快的游来游去,另外一个是空的,接着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再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变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在认识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
而在巩固练习中有一道图形题,题目告诉我们紫色的直条表示4,请学生填出绿色的直条表示4+□,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此类题目,所以解决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屏幕上将紫色的直条慢慢移向绿色的直条,并与其重合,这是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相差1,4只要再加上1就表示绿色的直条了。
利用多媒体课件,动静结合,在激趣入境、激情入境的过程中,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的信息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的信息;也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思维过程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根据少年儿童的思维特点,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有恰当的媒介,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呈现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更加强有力的认识手段,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变难为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认识人民币”为例,这一课主要通过“认识元、角、分”,“元、角、分间的进率”和“实际购物”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认识元、角、分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一副热闹的购物场景,由此引出买东西要用到钱。学生基本上已能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所有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屏幕显示放大的人民币,请学生介绍人民币上的知识,并借助于符号以标明。学生可以通过屏幕了解到许多平时未曾注意到的地方。本节课进行到第二层次难度较大,通过动手操作和计算机演示学生已基本掌握分与角、角与元之间的进率,只是元与分之间的进率还不能够理解透彻。这时由1个1元的硬币变出了10个1角的硬币,然后1角的硬币又逐个变成1分硬币,这样1个10,2个10,3个10……10个10,也就是100,所以最后得出1元等于100分。认识了人民币,并且知道了人民币间的相互进率,接下来就要进入模拟的网上购物了。网上商店里有好多小朋友喜欢的东西,有吃的(如可乐、糖果)、有玩的(如娃娃、汽车)、有用的(如铅笔、橡皮),还有一部分钱,选中你想买的东西,然后选择合适的人民币进行购买,如果钱付对了,东西就是你的了,当然付错了就不能购买。由于付钱的方法有很多种,所以只要是正确的都可以,如果你想接受更难的挑战,还可以同时用多种方法进行付钱。孩子们活跃的思维肯定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概念、法则、原理等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学生建立表象,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材内容中,涉及的一些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学生无法看到,问题难于得到满意的解决办法。而实践操作是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掌握新知识就会事半功倍。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教学中,可把信息技术作为中介物,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实践操作,使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得到具体形象体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统计”时,通过故事导入后,联系实际来统计一下全班学生爱吃水果的情况。这时屏幕上出现三种水果,学生分别选择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电脑会将全班同学的选择结果显示在屏幕上,那么该怎么样来统计呢?在第一册的相关内容学习中,学生已基本掌握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于是马上会想到把它们分一分排一排来看结果。学生可以将上面的水果用鼠标进行拖动来完成分类排列的工作。当然也有学生会觉得这种方法太慢了,可以用符号来把它们统计下来,电脑也准备了这样一张表格,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符号来统计各种水果的个数。方法并不局限,学生可以在电脑中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方法。
第二部分难度提高了,要请学生统计出马路上车辆的过往情况。学生意识到第一种方法不适合所需的实际操作,在这种随机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用符号记录的方法来进行统计,在不断的探索中得以提高。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小学生成长尤为突出,当表现成功时,越发激起再表现的欲望。这个统计车辆过往情况是一个过关游戏,游戏一共分三关,车辆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密度由低到高,每次动画播放完以后都有一张表格要求学生把统计的结果填上,如果填写对了就能顺利地进入第二关,如果统计有误的话,只能回到第一关重新来过,第二第三关的规则与第一关相同。每通过一关都能看到学生脸上兴奋的神情,在一次次的过关游戏中,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探索出了方法。
在巩固练习部分有一个统计天气情况的练习。电脑里显示苏州、北京两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可以自己任选一个地区,进入后进行统计,完成后可与统计其他地区的小朋友进行合作,分析出两个地区有什么气候差异。
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生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五、运用信息技术,及时反馈评价 网络计算机技术能及时反馈学生信息,能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践的条件和环境,能为教师提供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实现监控。网络教学还能提高学生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反馈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教学时让学生操作实践,通过人机对话,独立完成一些数学练习题,老师通过屏幕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发现有代表性的错误或优点时,再转播给全班同学观看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积极进行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前面提到的过关游戏就是一个很好地反馈过程,如果掌握了,统计对了就能继续游戏,如果统计出错,只能重新来过游戏,这是一个很好的学生自测的过程。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不进位加法”时,我也安排了一个反馈游戏。每个学生的屏幕上都有一张图画的草稿,上面有很多的不进位加法,学生每算对一题,画上就会有一样东西被涂上颜色,如果全答对的话,你就会得到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如果算错的话,你的图画上就会有个别地方是空白的,那说明你没有全对,要继续努力。一味的口算,学生往往会觉得比较疲劳乏味,这样一个涂色游戏既练习了不进位加法,又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反馈。
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既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又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挥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完全由学生来进行操作还不能实现,但是信息技术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确实给学生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传授的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许堡中心小学 蒲丽丽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让课堂焕发活力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以及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课件,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学效率呈现最大化。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教学整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对数学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数学教育也开始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以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效率呈现最大化。下面浅谈几点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动力,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积极思考问题,探索创新。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能提供生动、活泼和鲜明的教学形象和动听的音响,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创设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进行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就能很好的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统计”时,在导入部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学校开了一个联欢会,可热闹了,有的小朋友在唱歌,有的小朋友在跳舞,学校为了办好这次联欢会买了好多的水果,准备分给所有的小朋友,可是到了最后,有的水果还剩很多,有的水果却已经没有了,于是,有些小朋友不开心了。动画型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通过刚才的故事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会有小朋友不开心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组织学生讨论,从而揭示课题,生动形象的信息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把学生带入趣味性故事情境中,引发学生想象。
除了故事情境的导入外,应用信息技术还能创设各种各样有趣而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认图形”时,我向学生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来,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一个个都像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学生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接着运用信息技术动态的显示四个图形朋友给小朋友们带来的节目:有乡村的小屋,烟囱里还正冒着烟;有正在发动的小轿车;有嘎嘎直叫的鸭子;还有快速行驶中的火车。然后图片全部消失,请学生回忆刚才看到的东西分别是由那些图形组成,学生回答十分积极踊跃。简单的图形拼组出了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学生觉得既新鲜有好奇,激起了他们很高的兴趣,并为巩固练习时自己拼组图形做好了铺垫。
二、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恰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的复杂事物或抽象问题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加深记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在其自身与知识内容之间建立可体验的事实材料。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加法的初步认识”,学生虽然在未读小学前已经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计算,但对于加法它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3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里有鱼,鱼儿正在欢快的游来游去,另外一个是空的,接着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是学生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
动静结合,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激趣入境、激情入境的过程中,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层次信息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浓缩信息,资源转化为能量,量变带来质变,认知行为水平逐渐接近及至达到认知目标。
三、呈现出学生活跃的思维过程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更加强有力的认识手段,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变难为易,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认识人民币”为例,在认识元、角、分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一副热闹的购物场景,由此引出买东西要用到钱。认识了人民币,进行模拟的网上购物了。网上商店里有好多小朋友喜欢的东西,有吃的(如可乐、糖果)、有玩的(如娃娃、汽车)、有用的(如铅笔、橡皮),还有一部分钱,选中你想买的东西,然后选择合适的人民币进行购买,如果钱付对了,东西就是你的了,当然付错了就不能购买。由于付钱的方法有很多种,所以只要是正确的都可以,如果你想接受更难的挑战,还可以同时用多种方法进行付钱。
孩子们活跃的思维肯定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概念、法则、原理等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学生建立表象,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四、及时反馈,对学生进行评价 网络计算机技术能及时反馈学生信息,能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践的条件和环境,能为教师提供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实现监控。通过反馈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教学时让学生操作实践,独立完成一些数学练习题,老师通过屏幕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发现有代表性的错误或优点时,再转播给全班同学观看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积极进行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不进位加法”时,我也安排了一个反馈游戏。每个学生的屏幕上都有一张图画的草稿,上面有很多的不进位加法,学生每算对一题,画上就会有一样东西被涂上颜色,如果全答对的话,你就会得到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如果算错的话,你的图画上就会有个别地方是空白的,那说明你没有全对,要继续努力。一味的口算,学生往往会觉得比较疲劳乏味,这样一个涂色游戏既练习了不进位加法,又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反馈。
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既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又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挥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完全由学生来进行操作还不能实现,但是信息技术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确实给学生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传授的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例如教学《什么是周长》,教材只借助一片树叶和趴在树叶边缘的一只小蚂蚁和数学书封面让学生观察周长,这样让学生对周长有了初步印象后,教师再通过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周长,让学生观察周长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一只小蚂蚁在一片树叶边缘的一点出发,沿着树叶边缘跑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周长是怎样形成的。再出示树叶让学生动手描线,再演示课件描线过程,一目了然,让学生认识到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才有。然后再通过课件演示量周长。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的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
第四篇:多媒体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
多媒体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
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朱 玲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却是比较枯燥的学习内容,反复单调的操练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为帮助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我将机算机引入数学课堂,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电脑游戏来组织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兴趣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产生学习内驱力的关键。多媒体课件涉及动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可以创设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法”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如下的情境:一天,蓝色小精灵想到数学王国游玩,刚到门口,国王拦住他说:“小朋友,你想进入数学王国吗?必须先回答我两个问题,出示画面猫8只,鼠4只,问:猫和鼠一共有几只?猫比鼠多几只?用闯关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生活化是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征。从新教材的编排上,我们也不难看出非常明显的生活化色彩。正可谓: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购物情景”,课件演示大头儿子去买本子,每个本子3角钱,他带了两元钱,最多能买几个本子,指导学生思考讨论。引出钱的用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过钱。这样及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思考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从小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
三、利用计算机直观演示,丰富感性经验,培养抽象思维。要培养抽象思维,必须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内在的规律和本质,从中概括出知识结论。运用计算机教学,能系统、深刻地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事物内部的联系,帮助学生理顺思维的线索,进行合乎逻辑的思维,概括出客观事物变换的规律。如教学“8加几”的计算时,可以用计算机设计与算式“8+5=”相关的情景:游乐场上旋转椅有10个座位,有8个小朋坐在上面玩,这时又来了5个小朋友,其中有2个小朋友跳上剩下的2个座位。通过以上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在算8加几时如何使用“凑十法”,即先把8和2凑成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使学生顺利的学会使用“凑十法”来计算8加几。
总之,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电脑游戏来组织学习,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能取得明显效果。运用多媒体激活低年级数学课堂。
运用多媒体激活低年级数学课堂
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吴玉蓉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与语文课比较显得枯燥、低调而抽象。并且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直观形象、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却能够激活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激活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引情激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低年级儿童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部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最活跃的因素。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恰当利用多媒体,能很好地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渲染气氛,震撼人心。比如在教学“9减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客人。”(出示花仙子姐姐的画面,同时播放配音,播出花仙子姐姐那甜甜的声音。)“你们认识我吗?我叫花仙子,大家叫我花仙子姐姐,我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礼物。(出示小动物头像)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不过,它们特别聪明,都住在数学宫里。数学宫里有三座大门楼,每座大门楼上都有数学题,如果你能解答出门上所有的题,就为你把大门打开,让你自己去挑选你所喜欢的小动物。有信心学会解答这些题目吗?”如此导入新课,生动有趣,身临其境,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冲动,迫切希望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运用多媒体,破疑解难。
课堂教学中,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展示知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会新知识。比如: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是教材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非常重要。由于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我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中的气球图制成化静为动的课件,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我的启发提问,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圆片,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就是把几和几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由于制作的课件色彩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运用多媒体,增效减负。
新授结束后,如果学生兴趣犹存,我认为运用灵活的多媒体手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进行课内练习是很好的方法,能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且通过学生思考练习,达到认知结构清晰的目的。在应用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增大练习密度,变化丰富等特点,使得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图多编、一式多编等练习形式充分利用。运用多媒体,能组织大量的变通题,起到了小黑板难以起到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练习密度增大,学习积极性提高,练得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教师可不必布置多少课后作业,减轻了作业负担。
实践证明,多媒体的运用,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上述各种效果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培养表达、想象的能力等等。
巧用多媒体 增效添彩课堂
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曹 玲
摘要:巧用多媒体,主动获取;巧用多媒体,开放增趣;巧用多媒体,设景激趣;巧用多媒体,优化课堂;巧用多媒体,形象理解。
关键词:多媒体 增效 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巧妙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科学地记忆知识,积极思考,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课堂气氛活跃,有神采,并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用多媒体,主动获取。
老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会给老师一个惊喜;老师给学生一个引导,学生就会走得更远。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提供了物质保证。我们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致力于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致力于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究、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网络环境下利用CAI课件辅助教学。首先屏幕上显示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钟面、车轮、交通标志、呼啦圈等),问学生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然后点击鼠标,每个图形变成大小不同的圆,从而建立圆的表象。然后屏幕展示圆形成过程的动画:一只小狗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拴在木桩上,小狗叫着,绕木桩跑一周回到起点,小狗跑动的轨迹,展示出一条封闭曲线,也就是圆,这样直观展示出圆的形成过程,过目难忘,初步建立了圆的概念。多媒体演示圆规画圆的过程:一脚固定,一脚旋转。然后学生尝试画圆,通过手眼脑各种感官的参与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多媒体动态展示圆各部分,圆心、直径、半径,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通过观察比较深入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让静态抽象的概念,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的融入变得生动活泼。又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借助CAI软件演示运动情况,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时间、地点、方向、结果这四要素的相互联系,从而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利用多媒体集图像、动画、声音等于一体的优势,为数学课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的感知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学习,从而准确快速的认识概念,发现规律,理解数量关系,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巧用多媒体,开放增趣。
现代信息技术能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互动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所创设的虚拟环境。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的一个著名数学教育思想是: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巧妙创造合适的条件,提供大量具体实际的例子,开放教学时间、空间,让学生操作电脑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把要学习的东西,发现和创造出来,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增加学习兴趣。
如学习圆的周长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是个难点。可以提前让孩子们通过自己上网查资料,比较全面地了解圆周率的历史,认识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刘徽等。通过这样的网络学习,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会为我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感到无比自豪!
又如教学小学数学六年级《利率与利息》内容时,教师把银行利率牌、各行业职工缴税情况编成网页,供学生查阅。学生们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所需的信息,就可以计算出父母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况。这样,学生对自己得到的详细材料进行分析,无疑会十分的投入,兴趣高涨,同时也保障了学生选择学习的权利。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孩子们还深入了解了国家税收的应用范围,进一步理解“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
再如教学小学数学五年级《平移与旋转》内容时,先组织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图案,然后让孩子们说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平移、对称和旋转的,它们的特点又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图案设计。这是让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好机会!如果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有些图形做起来不容易,而且会影响图案的美观。但是若把它放到计算机上进行设计,就可以从一个简单的图形出发,将图形进行若干次的对称、平移和旋转,得到一系列新的图形,形成一个图案。开放的题目,给学生极大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他们可以兴趣盎然地任意驰骋在自由、轻松的世界里。最后通过学生机联网,集体欣赏学生的作品,从中感受图案的美、体会几何形体的变幻无穷,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三、巧用多媒体,设景激趣。
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使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知识的积累与智能的发展,也多在无意识下完成,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景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多创设情景迎合学生这一特点,让小学生觉得学习有兴趣,从而愿学、乐学,做到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巧妙运用电教多媒体,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将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教学中,设计一个由多种图形组成的卡通人物奥特曼,由奥特曼提出问题并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我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呢?哪个部位是长方形,哪个部位是正方形?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呢?”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之中。多媒体运用发挥了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并将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此外,教师还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特有的鲜艳色彩、移动的画面、科学的设计、合理的排版将新授后的巩固练习创设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情景,如:与智慧猫竞赛、射击游戏、画面拼图、游迷宫、太空一游、游动物园„„让学生在看看、玩玩、想想中轻松地完成单个、整个练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四、巧用多媒体,优化课堂。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亦有其规律。教师在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下,巧妙借助多媒体快速完成新知识传授,同时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借助计算机信息量大的特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加以巩固,用计算机对学生的答案及时作出反应,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很快知道学习结果,满足其求知欲望。这样,不但能增加课堂密度,缩短反馈时间,优化课堂结构,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计算机简要地说明问题,化繁为简,更好地配合教师掌握时间和进度。另一方面,根据心理学规律,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也是优化课堂的一种手段。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老是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感觉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智慧爷爷”出的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裁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裁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何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再电脑演示。演示过程中,画面不断闪烁,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原来精神不振的同学一看,兴趣来了,最后让学生开放自由的互相讨论解决了该题,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巧用多媒体,形象理解。
数学知识中的意义、性质、法则、公式、定理、定义、公理等基础知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依据,也是发展智力,发展思维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理论基础。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而数学概念是高度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的、缺乏趣味的。那么,怎样去学习数学概念呢?聪明的教师会巧妙借助计算机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从感知现象——形成表象——概括抽象——理解深化的认知过程。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往往出示硬币、钟面等实物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然而由这些实物的观察而建立在头脑中的圆的表象,往往不是数学中的圆的概念的确切反映。数学中的圆是指“以定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的点的轨迹”,而学生从实物中获得的是“圆面”的表象,不是“点的轨迹”。这就需要在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去除实物中的非本质的东西,抽取其本质。先由屏幕显示硬币、钟面等实物,再让实物慢慢地隐去,留下圆的外形,接着提问:这个圆是怎样得到的呢?同时可以用课件演示圆的形成过程,这样形象地演示学生很快理解了科学的圆的概念,这种多媒体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并促进其形象思维的过渡。
总之,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有助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理解,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获取新知,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下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既可以活跃课堂,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轻松愉快高效地学习。
信息背景下的增效减负——浅谈数学课堂的信息化
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孙义华
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减负提素”工作深入开展,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引发教育工作者深思。
多媒体教学直观、多变、省时的优势,可激发学习兴趣,加大课堂容量,有利于教师控制上课进程,非常适合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如何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改革进人一个崭新的阶段?通过几年多媒体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主要精力应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上,适应个别化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课堂策略,因材施教,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把课堂空间真正还给学生。下面是我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运用信息化教学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年龄小,对学生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在开始正式教学内容前,通过多媒体课件设置一些场景导入教学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如教学“100以内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一课,上课伊始,我们设计屏幕上出现一些零乱散落的珍珠,教师问道:“为了便于珍藏这些珍珠,你有什么办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当一位学生说用线把珍珠穿起来,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展示它的美丽时,电脑动态呈现用一根线穿珠的过程,一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出现在大屏幕上,教师顺势说:“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像这些散落的珍珠,只有经过及时整理,应用起来才很方便。”这一导入不仅为本课先罗列知识点,再由点串线,最后形成知识网络的复习方法打下伏笔,而且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状态,诱发了学生感情行为上的参与意识,学生强烈的复习欲望油然而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低年级儿童来讲,是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而我们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可以美化数学课堂,创设轻松学习氛围。在视觉、听觉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学《统计》时,课前我让学生欣赏《蓝猫淘气三千问》片头曲,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在愉悦的气氛中,让学生明白只要你爱想、爱问、爱动脑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从而使他们感到学数学不是那么枯燥;又如教学《认识钟表》这节课时,课堂调节时让学生跟着多媒体课件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歌曲内容本身与本节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了时间稍纵即逝,要珍惜时间。在灵动活泼极赋感染力的节奏旋律中,自然而然地渗透了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人文教育。
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感受到一个有色彩的、鲜明的、会动的世界。学生感觉到眼前一亮,当然会觉得我们的数学很有趣。
二、围绕学生,提高效率。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学中的重点应放在围绕教学重点,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在通过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还剩下一个虚线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又如在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师在屏幕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图形,把它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地挑选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每涂一个,老师就让学生回答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当涂到第10份时,占图形几分之几?使学生很快发现十分之十即是1,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学生难理解的问题。
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掌握知识,获得结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并尝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学习的兴趣,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营造氛围,鼓励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而且,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发展也都是在无意识下完成,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境尤为重要。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小学生成长尤为突出,当表现成功时,越发激起再表现的欲望。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把学生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例如,某小学的操场长70米,宽55米,为满足学生活动需要,操场的长增加50米,宽增加25米,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出现这样错误解法:50×25=1250(平方米),如果我们按题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长70米,宽55米长方形,再延长长方形的长和宽,成为扩大后的长方形,并把面积扩大的部分涂色。从图上直观地看出长50米、宽25米的长方形不是操场所增加的面积,再让学生看图思考:增加的面积应该怎样求?在可视图形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四、开拓眼界,学习新知。
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我们现在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多媒体正是学生拓展思维、丰富知识,走向世界的窗口。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省时、多变优势,设计出题型多样、趣味性强的各类问题,从基本训练题、目标达成题到能力拓展题,加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信息反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们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屏幕上出现彩色的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转一周为一日。再配以教师亲切的解说和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宇宙,感知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怎样产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产生的疑问,通过这一新奇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认知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识,扩大知识面,使他们增长见识。又如教学小学数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可以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信息技术,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课堂的增效减负之路就不远了!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金长余
(甘肃省永昌县城关一小 737200)
[摘要]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要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发展的合理、高效的工具,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创造一切必需的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开端,又是保证学生从始至终主动参与的动力源泉;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主动创新的有效工具。如果充分发挥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而有力地推动新一轮地教学改革。
[关键词]情境创设;激发兴趣;突破难点;探究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对于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数学教育的现状,使数学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信息技术更有效的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就像使用传统教学手段一样自如、流畅地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完成数学知识的教与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不仅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同时也为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主动创新,获得知识能力上的提高;满足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由于其自身独具的资源的广泛共享化,信息呈现方式的多元化等特点,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新的动力,使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使我们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与数
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目的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实践来看,信息技术自身的特性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有效的保障。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巧妙地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够通过虚拟现实形象深刻地反映和再现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够迅速地进行信息的反馈和调控,能够有效地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要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发展的合理、高效的工具,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创造一切必需的条件。那么在当前环境下,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之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接合,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巧妙创设学习情境,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开端,又是保证学生从始至终主动参与的动力源泉。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与新知学习有关的动画、声音、文字、网页、图片、视频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出符合学生心理条件和认知经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发“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动机,进而更好的完成对新知的学习。
在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展现了这样的情境:森林运动会上,小猴、小鹿和小熊猫要进行独轮车比赛。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小鹿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小熊猫的车轮是方形的。画面一出现,立即吸引了所有学生的视线,就连一些平时不太喜欢数学的学生也认真的关注起画面来。激烈、有趣的比赛结束后,小猴获得了冠军。由此引发了学生的质疑: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又为什么安在车轮的中心位臵?由问题情境引发的探究往往是最具研究价值的,学生在探究心理的引导下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接下来就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尝试画圆、剪圆、折圆找圆心,利用圆形硬纸片探究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圆
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以上环节我都安排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演示、讲解,并在学生间进行比较、质疑,帮助学生形成共同的认知;再针对学生的发现,由计算机通过形象生动的动态演示给予验证;最后,投影屏幕再次出现课程伊始三种形状车轮转动的过程,结合画面,学生借助本节课已掌握的圆的特征圆满地解决了课程伊始所引发的问题,并推而广之发现了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来看,在探究兴趣的激发、学习问题的提出乃至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它能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强有力的现代化工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它们之间的协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效率,加速新知的形成和巩固。研究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94%来自听觉和视觉,;人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交流中所说内容的70%。这充分表明,人们获取的信息量与感官刺激的形式密切相关。如果刺激是多样化的,那么,知识的获取将大大优于单一感官的刺激。而现代信息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网络技术虚拟现实的功能等多种信息呈现功能相结合,就能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刺激获取信息,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虚拟实践与真实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就是要创设这样的一个环境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刺激下形成对新知的有效认知。例如,在“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中,我利用课件依次闪烁、移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鲜艳的颜色、不同于静态实物的动态画面,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了强烈而有效的刺激,使学生能在头脑中形成长方体的清晰表象。再通过对长方体实物的研究,形成对长方体的具体认识,初步发现长方体的特征,这时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就能充分发挥助学、验证发现的作用。当学生点击长方体的任意面时,与其相对的颜色相同的面就会闪动并与其完全重合;点击棱时,画面就会出现红、蓝、黄三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相同颜色的4条棱依次不断闪动并重合,生动地证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分为三组且每组中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点击顶点时,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同时闪动,展现出了顶点是相邻的三条棱的交点。学生验证
了自己的发现,就会感到特别高兴、自豪。
2.用信息技术消除思维障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而有些数学知识相对于小学生的认识程度来说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这样就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形成了鲜明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运用信息技术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从而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化繁为简,使学生能相对轻松地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例如,在相遇问题的教学中,我运用课件模拟两辆汽车相向运动的运动全过程,使学生不仅对抽象的问题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同时还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两辆汽车1小时共行多少千米,2小时、3小时呢……直至相遇。在此基础上,将相遇问题运动的全过程抽象成线段图,一方面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静止的线段图所反映的运动过程,另一方面静止的线段图又便于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3.信息技术能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大容量的反馈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在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测后才能了解到,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相对滞后。而利用计算机和实物投影仪等信息技术设备就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及时检测与反馈。一方面能满足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全部知识进行全班达标检测,有利于纠正错误认识及时补救,不让错误在学生的头脑里“过夜”,达到了当堂巩固,当堂矫正的目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保障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认知的主体。学生认知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有机结合,使数学教与学的内
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师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性的数学学习应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学会自主地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
1.创设情境:“十一”来临了,教师们打算结伴分别到北京、苏州或西藏三个地区旅游。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解决教师在出行既经济又快捷的最佳方案?
2.组织学生讨论出游前要考虑的问题。如:去那个地区?路程有多远?选择什么交通工具?需要多少钱?在各个地区的开销是多少?需要带多少钱?……
3.学生交流明确本次活动要解决的几个问题:(1)你打算去那个地区旅游?
(2)选择什么交通工具?路上要用多长的时间?(并说说理由)(3)需要准备多少钱?
4.为学生提供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网站。如与三个地区有关的:交通信息及票价查询网站,旅游消费服务网站,天气查询网站等,让学生分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中学生自行分工,有的查询路程、出发时刻及票价,有的查询在目的地的消费价格,有的查询目的地的天气情况,有的记录数据、有的进行数据整理并计算出结果等。
5.同组整理数据,交流意见,汇总想法形成共识。
6.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和评价。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思考后,提出了很多方案,这时在全班进行交流,有利于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或是还有什么问题及发现,大家共同研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从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整个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搜集、加工、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四、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且基本保持不变。数学学习不是
为了消除学生间的智力差异,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有差异的学生通过有差异,但又符合自身特点的方式和进程学习有差异的数学,从而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优等生积极主动参与,学困生被动消极地跟从。现代教育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例如,我利用网络教室的训练型软件进行教学训练时,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能力的状况,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适当地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和不同的速度来进行解答。对于解答的结果,计算机可以及时进行评判,并进行鼓励和赞扬。如果学生遇到了一些疑难问题,还可以使用帮助按钮来答疑解惑。学习中,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自身的潜能得到了应有的发挥,甚至会有超水平的表现。张扬了个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保障了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大众数学思想。
总之,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是学生进行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主动创新的有效工具。充分发挥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必将给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加以实践和总结,使之能得到更有效地运用,从而有力地推动新一轮地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