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高三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探讨
对高三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探讨
作者:王栋
单位:威海二中 地址:威海二中高三物理组 联系电话: *** 电子信箱:wangd55555@sina.com
对高三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探讨
摘要:在我省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际,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大力倡导、研究并实施有效教学,既能保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本文就笔者执教新课程高三的经历作一些总结,主要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习题的布置、物理情景的分析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探讨高三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字: 有效教学
效率
主体作用
情境分析
正文:在我省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际,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大力倡导、研究并实施有效教学,既能保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共同发展,这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理想追求,也是“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回报国家和社会”的题中之义。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正在努力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充分利用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教学会议等积极研究、转变有效教学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实施有效教学,以下是本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尝试。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要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以学为乐,将我们的物理课打造成快乐的课堂,这样学生才能快乐地学,教师才能愉快地教,才能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1: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对于万有引力与航天这部分知识,学生在高一学习时,就感觉比较困难,其中关于变轨的问题,很多学生不理解,在一节复习课中,我是这么做的:以国庆节为切入点,引出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利用动画模拟嫦娥二号发射过程,强调这次发射首次使用了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再结合此前发射的嫦娥一号,让学生观察两次发射轨道的不同,引出变轨的问题。通过这几分钟的讲述,学生对变轨的问题有了极大的兴趣,在接下来的讲解中,学生听课效率很高,由此很好的突破了变轨的问题。
二、采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
过去的物理讲评课,往往是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师滔滔不绝或喋 2
喋不休,学生昏昏欲睡或不知所云,教师的讲评或随心所欲,或隔靴搔痒,导致师生身心俱疲,教学效率低下。而“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课堂上群体参与、平等对话、交流思想、探究问题、心灵相约、生命相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解题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自信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同时成了师生飞扬激情和增进智慧的舞台,成了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和生命质量的操练场,成了学生人生的驿站和求知的天堂。
案例2:曾经有一个学生给我说过这样的话,“老师,您的课堂太有特色了,自从上了你的课,我从来没睡过觉,也能真正理解一些题目,现在喜欢学习物理了。”这位同学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如果一节课总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只能被动的在下面听,课堂的时间都被教师占用了,学生很快就会进入一种迷糊的状态。通过实施“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喜欢学习了,会主动学习了,真正以一种研究的态度学习物理了。
三、精心编制习题,进行精讲精炼。
学生经过高中两年的学习,对高中物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但还不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因此,高三物理复习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使学生达到理解概念、原理,灵活运用,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对习题的处理是这么做的:首先在每周二的集体备课中,将下一周讲述内容的习题,所有老师先做完,然后将其中认为比较难的或不合适的题目删掉。在进行基本知识复习之前,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就是完成《世纪金榜》中的“考点梳理”的知识填空与“考情、考题、预测”中的相关试题,在进行知识复习中,重点讲解以下几点:一是讲解重要题型;二是对学生做错比较多的题目重点讲解。完成后,学生在课后自己完成对应的练习题。总体上效果不错。同时,在习题的处理上,也要做到重点题目反复练习。
案例3: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求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如下: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吊椅的质量为15kg,3
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a=1m/s2上升时,试求:⑴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⑵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本道题,在第一次学生的练习中,全班50名同学仅有5名同学,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解答出来,其中也有的步骤不完善,方法太复杂。所以在习题课中,我重点讲解了本道题。半个月之后,学校组织集体练习,在试卷中又出现了此题,分值10分,学生的作答仍然存在很多问题,50名同学中,16名同学能得到8分以上,9名同学得分在4~7分之间,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在讲解过程中,不能深刻的领会方法,只是被动的接受,将题目死记硬背;其次在老师讲完之后,学生没有及时的巩固复习。
四、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建模的习惯
在高三物理课堂上,练习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练习题是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具体学习形式,也是教师与学生书面交流的主要方式。而目前许多表述物理情景的练习题一般是通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阅读再现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许多习题结合生产、科技、生活,为了能够将题意表述清楚,出题人不惜文字,由于文字较多,再加上一些隐含物理含义的文字,使得情景分析变成一个重要的审题过程。同时,对物理情景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
案例4: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神州”七号宇宙飞船,实现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又一突破,为了拍摄飞船的外部影响,航天员在太空释放了一个伴飞小卫星,通过一个“弹簧”装置给伴飞小卫星一个速度增量,伴飞小卫星的速度比“神七”飞船快,两者之间会越来越远,直到保持在一个大致距离上,伴飞小卫星是一个边长40厘米的立方体,大概有一个篮球那么大,伴飞小卫星虽然小,但它具有姿态的调整、测控、数据传输等功能。将飞船的运动轨道近似为圆形,忽略飞船与伴飞小卫星之间的万有引力,则伴飞小卫星在远离飞船的过程中
A.速度增大
B.加速度减小 C.受地球万有引力增大
D.机械能不变
本题的难度不大,但是由于题目题干太长,文字太多,给学生造成了迷惑性,我在讲评该题中,首先让学生找出本题的关键词:速度增量、快、远等,然后分
析物理情景,伴飞小卫星原来与“神舟”七号在同一轨道上等速运行,释放后加速而远离“神舟”七号,转变成物理模型就是,卫星运动的轨道增高,速率减小,所受万有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因只有万有引力做功,故远离过程机械能守恒。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潮中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实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我们坚决摒弃旧的观念、方式,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注重情感投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物理课堂的教学中,打造快乐的物理课堂,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的提高。
第二篇: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设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别出心裁地导入新课、改进实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主体学习以及及时反馈都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目标、激发兴趣、探索实验、学习主体
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课堂上要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决定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高低。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兴趣越大,教学的有效性就越高。因此,作为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要的就是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谈几点粗浅的尝试和体会。
1.设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案时都要从促进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考虑,不能照搬书本和教参书。设定《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目标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课堂教学时间等因素,“惯性”的知识内容没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而是把重点放在探究实验上,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究。课堂上时间相对充裕,而且通过师生合作解决了学生能力水平差异的问题,所以能完整地按照“创设情景一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的过程进行实验探究,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体验了自己探究获得成功的愉悦。实践证明,物理课堂教学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往往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过分强调所谓的全面,常常会得不偿失。
2.创设激发兴趣的教学情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可精心准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新奇直观的实验、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导入新课。这样就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如用小激光灯沿着黑板或者白墙照射引入光的直线传播,看自己在镜中的像引入平面镜。在导入“汽化”的内容,教师用手指沾水在黑板上写字,让学生观察字迹的变化;教师让学生听口令先走起来然后突然停止,让学生体验“惯性”。在引入“大气压强”的内容时,取两支粗细相差不大的试管,向大试管里注满水,将小试管底朝下放入大试管中,(小试管有一半插入大试管即可),这时有一部分水被排挤出去。当把两试管一起倒过来松开拿小试管的手时,小试管不下落,而是上升。这样导入新课,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形象直观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下一步的教学创造了情感条件。虽然教无定法,但如果能做到因人因地,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不断地探索和改进物理实验
重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很多知识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展现物理现象,找出物理规律,学习物理知识,从而得到培养能力的目的。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的理论讲授和学生的大量练习相结合,基本上由教师手把手讲授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要求、实验注意事项,真正由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实验观点、实验结论的很少。虽然在实验中学生也可以获得知识,但学生无法体会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很难实现。但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探究实验越来越被重视,这种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分析归纳→获得结论→评价与交流。与验证性实验相比,它的优点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以前,要多下一番功夫想方设法将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有意识的创设一种探究氛围,扩大探究空间和思维空间,并能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寻找新的突破口。例如: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实验时,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放手让学生去结合书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1)音叉的振幅不易观察,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其振幅的大小?(2)这一实验中我们应观察什么?如何记录实验现象?(3)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实验进一步探究这个问题?最后同学们很好完成了本探究实验,并设计出了几种新的探究方案,而且还学到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转换法(变微观为宏观)——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来推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幅。因此,用物理实验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的层面上,要有创造性地去探索和发现。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体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走路、骑车、照镜子„„,这些看起来随意的日常生活,其实包含着许许多多物理知识,这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背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如用铅笔和手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用雪碧瓶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用乒乓球从地上弹起探究“能的转化”„„),甚至学生自己的身体(如:用嘴对手背“吹气”探究“蒸发吸热”、用嘴对手背“哈气”探究“液化放热”;用两手掌摩擦感觉发热探究“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用手掌分别轻压和重压在桌面上并拖动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来进行实验,比运用实验室中器材做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更帖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刻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为学生今后开展创新实验提供了物质保障。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教师本来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只担心漏讲知识或少讲而学生不会。教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处在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要实现主体教育思想就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绝不可以越俎代庖。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把备课要点放在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切入点上。切入点的选择是灵活的,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放得开。
5.课堂内及时反馈
练习与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一定要把课堂练习与反馈看作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确立课堂练习与反馈的意识。反馈训练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结束前;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和要素,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练习即时反馈,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当堂可以认识到并可以有意识地去解决,起到强化、督促、纠正学生学习的作用。这种即时反馈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对于还存在某些问题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对于过易或过难的题目适当地进行修正,根据收集到的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具有自我反馈纠正功能的系统,成为一个流程通畅的回路。
综上所述,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下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它却离不开“实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创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 主编 张玉民 光明日报出版社 2.《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 主编 周成平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 主编 刘志 汤旭 光明日报出版社
第三篇:如何构建高三历史教学有效课堂
如何构建
高三历史教学有效课堂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历史课堂教学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主要就是学生个体智力活动与教师课堂活动相结合的过程,因此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就必须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法、途径,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是我们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共同追求。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呢?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是教育队伍的主体,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高素质的教师首先体现在具有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基本功,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能灵活的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这就需要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充实自己,要平时多读书,在读书中积累。长期积淀一种文化底蕴,在教师具备了这种文化底蕴后,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就能彰显个人的人格魅力。读书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自身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21世纪的教师,要想做好教师,做好自己,唯有不断读书,每天坚持读书,才能有自己的智力背景,在课堂上才能应用自如,深得学生的喜爱。历史教师需要有历史的专业知识、需要有唯物史观的观点、需要有能用现代语境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方面的取得需要教师平时的阅读和积累,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含量,只有平时的积累积淀才能让课堂上的自己做到游刃有余,彰显个人教学魅力,深受学生的喜爱,使教者乐道。
其次,高素质的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高尚的人格。爱岗敬业,有极强的责任心、爱心。一个教师要把教书育人视为己任,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去追求,不仅仅看成养家糊口的职业。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二、选择好恰当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有效课堂的保证
一堂课仅有四十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使他们的历史素养得到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得到提高,思想上得到净化,这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而在现实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在我校的教研活动中与教师们交流这一问题,收到很好的效果。发现有两种表现。一是唯教材是从,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不能整合、拓展,开发新的教学资源,课堂上,照本宣科,机械地被动地完成教材内容的传授,单相情愿的预设,不顾学情;二是完全抛开教材,置教材于不顾,教学内容东拼西凑,质量低下。我们应该认识到,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学的最重要的凭借。教学前要下大气研究教材,明了其知识结构、编辑意图、前后关系,然后根据学情慎重处理选择,形成科学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每一板块的知识框架结构,准确抓住主要线索,特征再对应基础史实,然后把一个个重要知识放到大的时代背景中去考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面、线、点相结合的网络知识体系。这样就可以由大及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突出重点带动整体。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备课时就要确定:我要教给学生什么?用这教材教什么?首先确定了内容,解决一个讲什么的问题,再去研究怎么讲,而有些老师轻内容重方法,其不知,内容有偏差,再好的方法也无济于事,创造不出有效课堂。恰当的教学内容的确定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智慧、学识,它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能力得到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三、有学法指导的课堂是有效课堂的体现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最高境界呢?我想:课堂教学一定得有学法指导,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而且会学了,这就应该是高效课堂。在高三多次测试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对材料题能理解,看的懂,但得分却丢了将近一半的分,甚至不得分。针对这一点,我认为应从答题方法上进行突破。教学内容的选择有针对性,是为了解决学生的难题,提高高考质量。于是,我搜集了近几年的高考题,筛选出经常考的几种类型,然后配上训练题课堂交流说自己的得失分情况。这一过程,有的是自批,有的是互批,是自主合作的过程。我并没有就此为止,而是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失分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把平时没有关注的问题,如不按步骤答题,思路不清,丢失分点,马虎大意,主客观的问题找了很多,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分是怎么丢的,问题找到了,该如何解决呢?典型例题解析,规律方法总结:拿出几个典型题,大家共同作答案,然后借鉴正确答案,归纳总结出答题的思路、步骤,最后,简化为答题模式,就是做这类题的方法。这一过程学生亲自动手,探讨规律总结方法是他们亲自实践得到的。俗话说,知错必改,有的同学不知自己错在哪里,让他们亲自去做,比较之下,才发现自己的答案有那么多不足之处,离标准答案差远了。亲自尝试才能记忆深刻。知道错在哪里,一定迫切寻求正确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进入第二环节:寻找规律方法,找到了,好不好用,实践中才知道,于是,做题、巩固、运用,这一过程是符合认知规律的,会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学程序的设计必须引起重视。
四、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途径
长期以来我们有这样的认识误区:要考好高考历史,只需要下大功夫,上课认真听和记笔记,课后去死记硬背就行了。我根据对近年来高考历史试卷的分析,发现高考考察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局限与教材,在考察的角度上更加广阔,呈现出诸如在内容上,材料广泛,多样,新颖,社会生活史,地方史比例加重,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考察目标上,除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外,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察也日益增多。如创新精神、人文精神、爱国主义、世界意识等。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对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以革新,改变以往只会照读课本,课堂枯燥无味,内容很少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或上课只叫学生画重点记录要点等。同样也要避免一味提倡探究性学习,完全排斥接受式学习。把探究性学习视为课堂结束时的一个探究题目,或者合作学习就等于简单的分组学习,而对于探究学习中的问题,一般是由学习者——学生提出,但教师在教案中竟然预知学生提出某某问题。可以说这些教学形式不得要领,无法真正实现总体的教学目标,更不可能真正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观念,在注重“双基”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深入到历史场景中去对一些历史人物,重大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知识与能力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的统一体,一定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一定的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
五、及时的反思,使有效课堂持续有效 教师每节课后都要进行有效地教学反思。一个专家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二十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二十次重复。”要做一名好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必须要不断的进行反思,从不断的反思中取得经验,丰富自己。
上完一节课,要问自己: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课堂教学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看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怎样。适当布置作业,查看完成情况,以检验学生课堂中的收获,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再思考一下,是否有比这节课更有效地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质疑自己,要对每一个教学细节进行研究,要敢于否定自我。但是由于学情及高考成绩等各方面的原因,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离有效课堂还有一定的距离。不断地反思,使我认识到了教学中的不足,不断的改进,使我不断成长,使我的课堂教学逐步走向完善。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教的内容,或教的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得到什么或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学的不好,即使老师教的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和谐、融合的高中历史课堂,让教师教得放心,让学生学得开心。如果说我们每节课都是有效教学,目前我们还没能做到,但有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教育要发展,科教要兴国,都要求我们的教学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让我们向着这一目标努力吧。
第四篇:浅谈对课堂有效教学的构建
浅谈对课堂有效教学的构建
广东仲元中学
政治科组
屈秀萍
【摘要】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构建有效的教学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这个冲锋陷阵的主阵地,注重上课时让学生充满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注重精讲精练,有效提问,优化评价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每一名教师都应努力构建有效的教学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这个冲锋陷阵的主阵地,注重上课时让学生充满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注重优化自我评价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下面笔者就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性的构建作一浅谈。
一、通过创设情景,提出探究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研究,内容在课本,研究在课堂,它主要是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下进行的研究。而课文研究,最普通、最有效的方法是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或思考题,转换成一个个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究性的课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提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学生直接发现问题,二是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鉴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政治课堂探究式的问题,应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创设。为此我们应针对教学信息,根据课堂目标“依本扣纲”进行严格有序地选择,设计成有内在联系的、环环紧扣的“探究式问题链”,于重点、难点、关键处设疑、置疑,以引起学生注意,改善探究条件,帮助学生掌握主要内容,降低探究难度。如讲《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时,结合“西藏的人权问题”、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以及民族分裂分子近来的一些破坏中华民族大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行径等时事热点,我对学生提出以下三个探究问题:①结合民族平等的原则来驳斥西方反华势力鼓吹的“西藏的确存在严重的人权问题”;②结合藏独分子的分裂行径,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③结合西藏的变化,谈谈怎样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学生拿到自己的探究课题时,兴趣十分昂然,积极性非常高,马上上网查阅大量资料,也积极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二、运用多种直观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政治课教学中我正是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堂课的主人。
(一)利用计算机课件,创造环境,引人入胜。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大量的概念和原理,这些概念和原理很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法去讲解很枯燥,同时有许多概念、原理,由于学生对其缺乏感性知识,也使得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利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技术等综合手段,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同时,通过动画模拟可以将事物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动态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增强了教师讲解的可信度。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配上教师简练语言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如讲《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这一框题时,通过播放一段flash动画,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形成的新型的民族关系;在讲授民族团结重要性时,我在屏幕上展示藏独分子分裂行径的破坏后果和海外华人团结一致保护圣火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视频。形象、生动的演示使学生很快领会人类最初形成的过程,这样就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课件最大的优点是能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能以动画显示各种图像,并且通过交互设置,可以随放随停、反复使用。这种声音和形象的有效结合,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教学环境,使学生受到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很快激发起学习政治的浓厚兴趣。
(二)开展多样的活动,将抽象的理论变成活知识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用填灌式教法单纯以灌输语言材料为目的,而应通过创造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中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在政治教学实践中,我有时会将一些课本上的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内容编辑成短剧,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如教“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节时,我编了短剧《小王的求职故事》,教“股票、债券和保险”内容时,我编了短剧《陈大伯的投资路》。学生在表演中,根据对话的内容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配之以一定的情景,或声音,或图像,或兼而有之,这样在课堂上便创设了一个较真实的交际情景。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展开对话,形象生动,富有真实感。
三、精讲精练,有效提问,提高训练有效性
实践证明,无论是教师主宰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还是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完成大量的训练都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改革这种全讲全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精讲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这意味着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至少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教师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理论水平,梳理探究思路,指引探究方向,推荐探究方法,激发探究勇气,强化探究热情,避免走入误区,尤其是在学生的探究浮于表面不能深入时,教师要适时点拨,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但在点拨时应注意点到为止,切忌越俎代庖,要给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在指导学生探究时,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合作,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然而,无论“讲授”多么有效,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某种“互动”的、“对话”的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加入适当有效的提问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设问,然后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有这样的意识:老师在等待他们的回答,在倾听他们的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而在教学中,我往往会担心学生对问题的把握,担心课堂占用时间过长,往往会在学生思考或回答的过程中,加以提点,或者很明显的引导,这对教学任务与时间的把握是及时的,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并不充分,长期以往甚至让个别学生养成依赖性。
有效的训练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效训练不是采用“题海战术”,而是要求学生在单位时间里尽可能的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接受、掌握和巩固新知。要做到有效地训练,教师在组织训练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各层次的学生人数,大致的学习水平及知识结构等,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训练的容量、难度等方面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组织训练时应分层逐步递进,做到各有所得,共同进步;训练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课堂训练或课外训练,可以采用口头、书面或动手实践等;训练的题目要求精选化,要选择一些新题型或对已有知识的提升和综合运用,这样在提升作业有效性和减轻学生、教师负担上都有很好的作用;同时还要严格控制作业时间,课堂作业应尽量控制在课堂上完成,建议给学生留10—15分钟,课后作业也要严格控制,如果我们都能在布置作业以前好好的想一想,那么作业的有效性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启发分析,指导学习方法
正是由于学生个体间差异的客观存在,当学生探究出现困难时,教师就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比较,找出适合表达的相关因子,这是科学研究的一个过程,也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研究方法,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在学习《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时,让学生思考辨析题“没有民族团结,就一定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了民族团结,就必然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学生思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探究如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创新和探究,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就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认识更加科学、深刻和完善。这种从熟悉的现象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分析,提出问题,引起思维的撞击,有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还能让学生能在简单层次上像科学家那样去“主动发现”,获得探究乐趣,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加深了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达到有效教学的有力途径是多样的,要求广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教学形式。只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政治教学服务。而每一种有效教学形式都需要教师课前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就要求广大政治教师要发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心血、汗水和智慧,去营造政治课教学的明天。从最基本的入手,平实之中,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的效果。
第五篇: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铜梁中学物理组 吴昌水
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我们物理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长期探索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校本特点的课题,直接服务与我们学校,我们的学生。
我们的校领导和学科组的相关领导也给出了深刻的指导性的意见和观点。在全面推行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周校长提出“30加15”的教学模式,还时间给学生,建学生高度参与的师生互动的高效动态系统教学模式。
苏书记指出:“30加15”的教学模式是指导思想,模式是活的,不是完整的30,也不是完整的15,根据不同的课型灵活分配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刘副校长在指导物理教学时谈到:要有模式,模式是有生命力的,是活的,不能唯模式,目的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校性。并且指出行课逻辑的重要性,所提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层层追问,这样学生也就被激活了,课堂也自然高校了。
物理组张组长提出:对应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思维的培养和逻辑的训练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以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年级备课组会议上,冉组长提出,要让学生“过手”,学生参与的课堂才会是高效的,学生不参与的课堂,高效就无从谈起。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有效性评价的标准,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得到发展是高效教学,学生得不到发展是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策略”是一种行动的方针或者是实现目标的集合。在有效教学中表现,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在动态教学过程中,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筹划教学方式、方法并灵活运用的过程。
主要理论指导有: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和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这四个理论就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教学关注人的全面发展。(2)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3)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4)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