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教学

时间:2019-05-13 01:5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如何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如何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教学》。

第一篇:浅议如何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教学

浅议如何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教学

东门小学

邓玉青

作为一名在一线的教师,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施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但课堂教学的成败,就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积极有效地学习。因此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必须立足课堂,以优化教学策略,打造优质高效的体育课堂为根本,坚持向40分钟要质量,让学生在这堂课的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技能。

一、认识课堂的有效教学

加强课堂教学的校本研修,改进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就要加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弄明白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我们做为一名体育教师,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和发展。

二、对低效教学的反思与分析。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适应程度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要上好体育课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技能水平有所了解。同时我们知道上好课是有效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教师要牢牢抓住一切课堂行为都要以学生为本。并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要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教学内容应提供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那些学生以前没学过的技术或以前学过的但现在又有所提高的;这样对他们的学习就会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再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要求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策略得当与否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因素关键在于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是否枯燥。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认真研究教学策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要让这学生对体育课没有了兴趣和快乐,失去了还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同时我们还知道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地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这样的课堂参与氛围中,学生主体更加易于克服参与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自信心不足、害羞等,大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参与的质量和水平。这样可在这几方面体现: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如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新资源,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团结协作。所以在体育 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要求的机会。在体育课堂上真正做到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

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等。”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现代的课堂更具有活力。

3.时间、场地、器材的保障

每个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都会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成一定的努力方向,然后才开始对新内容进行探索,进行相互交流合作,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但也有些教师名义是是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是变相的“放羊式”教学,学生自由活动的程度较高,教师对课堂教学难以控制,造成学生过度的自由活动取代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就是要先备场地、器材,这是上好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体育练习的需要和兴趣。不过有时也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致使一些活动没有达到预想的课堂效果,教师这时就应及时调整练习条件。要充分利用活动场地和辅助器材,用新异刺激手段和安排适宜练习环境,尽快排除干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相关对策

第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自我调控,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要加强道德修养,“以理制情”,要用意志克服各种困难。教师就要及时对无效、低效的课堂教学进行梳理,这样对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成功的机会,促进有效教学很有帮助,真正让教师在课堂上充满信心。

第二,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导致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各种形式主义的一个直接原因。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教学的细节,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有文化属性,即教师和学生在何种氛围中发生互动和如何互动。这样对学生个体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感态度、体验感受等方面认真分析、关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量成倍增加,体育知识与技能更新周期大为缩短,教师要不断掌握和补充新知识,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提高自己。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要“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教师的知识越丰富,就越容易把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教活、教准,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四,教师在教学中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根据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合理地进行评价,并构建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度。

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科学的教育思想,加强学习,具有广博而扎实的文化科学素质,全面贯彻新课标基本理念,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组织和调控好每一堂课,不断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为并改进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因教而学”的能力,就能克服低效、无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真正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5 2.李进忠

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学

基础教育参考 2004、12 3.教师素养论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9、8 4.中国教育伦理学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0

第二篇:初探如何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教学

初探如何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教学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素质教育与快乐体育内涵及特点界定,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中小学快乐体育对实现素质教育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以期能够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水平,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并根据影响学校体育继续教育生活化实施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进行相关调查,围绕情感、兴趣、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进行调查与研究。强调教师在体育继续教育生活化过程中应当重视并做好对学生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体育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水平同步协调发展,促进体育生活化教育的实施和贯彻,同时改善教学质量。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育 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

非智力因素

生活化

快乐体育

素质教育

体育,顾名思义是通过运动来改变身体的健康状况。它不仅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还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体育运动具有不同形式的对抗性,不论是个人或集体项目,因其有不确定性特点,则可把表现为肢体对抗的外在形式引伸为内在人脑间的智慧较量。但作为五育(德、智、体、美、劳)之一的体育,理应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因为我们培养的首先是健康的人,和谐发展的人。更何况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全民体质的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呈现为一种活动课的形式。具体表现为:课时量少,课堂上无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缺失,上课即打打篮球、踢踢足球、跳眺皮筋、捉捉迷藏等,教学效果不佳。这与平时的课间活动毫无二致。这种现状不仅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更影响新一代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自2001年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中学体育课程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学方式依然陈旧,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没有突破以技术为主线的竞技体系,导致体育课程教学处于冷落和尴尬的地位。本段落根据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分类和改造策略,为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一、问题的提出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老师感到中学体育课不好上了,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技术技能的教学陷入了误区,使得体育课程教学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冷落。一些技术相对复杂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跨越式跳高、原地推铅球等逐渐淡出了课堂。众所周知,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体育课程改革的前景值得探究。

二、传统体育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学方式具有浓厚的竞技色彩。从历年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发现,虽然经历了多次的修改,力求要突破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可终究未能实现。笔者认为,只要不是把学校体育变成竞技运动场,而是把竞技运动作为一种身体练习的手段,也未尝不可,只要运用得当,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传统的竞技运动教学是以竞技运动的传授模式,以竞技运动的技术标准去教学生,最后出现“教不好,也不像”的尴尬局面。

2.教学内容陈旧枯燥,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实用价值令人怀疑。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主要是围绕跑、跳、投三大类项目,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始终是围绕这三类项目学习,出现了教学内容的频繁重复,使得学生早已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再者,教学内容难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此类技术的实用价值。如蹲踞式起跑,在生活中有谁会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采用蹲踞式起跑呢?又如铅球、跳远等诸多项目,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3.教学方法简单、缺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呆板。目前,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注重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个体特征;重视和强调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掌握技术中的作用,对发展学生应用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仍是“一刀切”、“填鸭式”的方式。这种纯粹为技术服务的教学必然促使教师围绕某项技术的学习规律展开教学,此类教学可称为“系统教学法”,其主要特征就是正规、正规、再正规。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强调整齐划一,学生失去了主体性,又怎么能学好技术动作呢?

4.对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难以把握。新课标下的运动技能教学强调“不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系统和完整,不渴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众说纷纭,主要有“淡化”与“强化”两种分歧。不少人误认为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就是不需要技术教学,因为受以往竞技运动的传授模式的影响,要教授技术必须要系统和完整,并且注重技术细节的教学来提高运动技术和成绩,否则就难以完成技术教学。众多教师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茫然,造成了传统技术教学思维下体育课程教学的无所适从。体育课程几乎成了一块“是非”之地,许多教师都不愿涉足。

三、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策略

1.解放思想,突破“完整性”、“系统性”的束缚,改变竞技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体育内容教学受到竞技化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技术教学过程中注重技术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一是教学方式非常枯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二是体育课程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而教学,而不是培养专业化的运动员。学生并不具备运动员那样的运动能力,对技术细节难以掌握。因此,以竞技技术标准去要求普通学生是不合理的。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对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了“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的要求。那么,到底如何来传授运动技能,应该传授什么样的运动技能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周兵教授提出了运动技能的“分类假说”,即把运动技能分为基础类运动技能、专门类运动技能和专项类运动技能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既有区别,又存在联系。三个层面贯穿于运动技能学习的全过程,忽视或取消任何一方,都会导致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减弱,甚至失败。专项类运动技能是运动技能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高度熟练、自动化了的运动技能,是运动技能最为完美的表现形式。专门与专项类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改造与组建都是以基础类运动技能为基础的,因此,基础类运动技能是金字塔结构的核心层次。中学阶段的运动技能教学,主要是处于基础技能和专门技能两个层次,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技能或专门技能,而不是专项技能。因此,在技能教学中,不可用专业化的技术要求和手段来教学生,不必过度苛求技术的细节。技术的细节是为提高运动成绩服务的,而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基本的技术,发展基本技能。

2.对竞技内容进行“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改造。新课程下的技能教学是要改变过去竞技化的教学模式,而不是排斥竞技运动本身,更不是反对竞技性的运动项目。竞技运动项目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体育活动中最生动、最有活力和最吸引人的部分,它当然应该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竞技运动项目,来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服务,而不是追求竞技运动的终结目标——更高、更快、更强。由此,我们必须对竞技内容加进行改造。

1)竞技内容的“简单化”。“简单化”在于摈弃以往过度注重运动技术的细节,教授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的操作性知识。如在江苏省第三届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上,常州宋美红老师在《快速跑》一课中,一改高抬腿、后蹬跑等传统的技术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跨越、抢收呼啦圈的比赛游戏发展他们的步幅和步频,以提高其快速跑的能力;连云港张旭光老师的《三级跳远》一课,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三级跳的节奏和步幅,采用了跨越不同距离的橡胶轮胎,发展学生跳跃的能力,而并没有去注重踏跳和摆动的技术细节。可见,竞技内容的“简单化”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发展运动技能,但“简单化”是并不是单纯的简化,而是抓住了技术的核心,加以改造成适合学生身心特点,易于吸收的可操作性知识。

(2)竞技内容的“生活化”。学习内容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和安全感就越强,他们在学习时就容易产生价值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学习。例如,通过跨栏教学来发展学生跨越障碍的能力,让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能力选择不同高度的障碍,在跨越障碍的过程中体验跨栏的基础技术,而不是学习跨栏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又如,在江苏省第四届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上,南京的王萍老师把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10人11足跑”改造成“阳光伙伴——合作跑”,发展学生合作和快速跑能力,颇受专家和教师的认可。由此可见,竞技运动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得教学更加丰富多样,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竞技内容的“趣味化”。竞技内容的“趣味化”就是要把竞技内容改造成学生喜欢、容易接受的内容,这完全符合新课标“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基本理念。例如,在投掷内容的教学中,把铅球或实心球换成自制的纸球,通过多样化的投掷方法:前抛、后抛、单手和双手抛,或者改造成打“保龄球”。同样,还可以尝试竞技式投掷技术,发展投掷的能力,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投掷的兴趣;在蹲踞式跳远之三步助跑起跳的教学中,结合篮球三步上篮的技术,利用技术学习的迁移效应,可以同时学会两项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通过降低难度、简化规则、改变器械功能等方法,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3.走竞技与健身相结合之路。要彻底打破体育教学内容的旧格局,就必须对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突出体育教学对人们生活、健身的意义。因此,把中学体育课程以走、跑、跳、投四大类运动形式进行分类较为合理,然后再根据各类不同的运动特征拓展教学内容。其中涵盖了竞技运动的项目,而竞技项目则是其中典型的运动技术。以跳为例,分成了水平和垂直两种的跳跃的形式。在新课程下的跳跃类项目的教学可以通过更多形式的跳跃练习来发展学生跳跃技能。例如,发展学生垂直方向的跳跃能力,就可以通过学习行进间三步上篮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水平方向的跳跃能力可以从原地、行进间等各种形式进行选择内容,改变了以往单一技术化的教学,突出了健身性,使得田径教学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且形式多样。

四、结论

新课标下的体育课程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纯以技术教学为主线的竞技体系,而以新课标“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为指导,突破“完整性”、“系统性”的束缚,改变竞技化的教学模式;对竞技内容进行“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改造;走竞技和健身相结合之路。此外,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并不仅在于体育课程的本身,更在于课程的实施者,即教师。因此,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新课标的思想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变革和创新,让体育课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发挥出新的生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田径的学科特点,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在田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必将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多媒体应用于田径课中的优势

1.提供直观感受,生动、形象、准确,利于记忆

多媒体教学是以文字、图表、动画及音频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能将抽象的内容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某些抽象问题形象化、表面问题深入化、单一问题统筹化、枯燥问题活泼化,将某些复杂的问题、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及微观事物通过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屏幕上实施放大或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以往的板书、口授形式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初学挺身跳远时仅靠教师的讲解、示范,由于速度快、动作在瞬间完成,学生看不清楚,难以完全理解,影响他们掌握动作的准确性及快慢程度。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避免上述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连续的动作以定格的形式或像放映机一样慢放,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个技术环节的动作都能看得清楚,学生不仅学得快,而且能准确的掌握动作要领,教学重点、难点也体现的很明显。课件以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反复演示,再结合教师的指导,让学生直观、生动、立体地掌握动作,形象地解决了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目标的终极实现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性地为学生构建多途径、多方式学习知识的开放教学环境,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情绪的好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强迫其接受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很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厌学情绪,使他们视学习为负担。反之,教师在教学中若注意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快、愿意、渴求的心理状态,这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求知欲。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求知欲有极强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或者利用娱乐性的互动材料,使教学内容以直观的生动的形象通过多媒体的示范呈现于学生面前,从而变难为易,提高学习兴趣。

(2)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自信心对于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体育中的技术动作是要靠肢体的充分运动表达出来的,有些学生因为害羞或者是怕做错在同学面前出丑而讨厌上田径课,在这种情绪下就上不好田径课,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好,学生也就无从体会田径课的乐趣。在教学时,若采用多媒体就可以做到准确、完整而且更有节奏感。比如跳远,可以对体育台有关跳远比赛的节目进行录像,并在课件中加以体现。

体育比赛尤其是国际性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不仅姿态优美,而且准确规范,以他们的动作做示范,效果显然要比教师直接示范好得多。当学生看到体育明星优美的动作时,本来就喜欢模仿明星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想象画面中的就是自己,让他们在建立动作记忆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实际训练当中,还可以把学生练习的动作拍成录像,通过剪辑,与一些优秀的选手技术动作的录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不足之处,并给予纠正,使学生真正了解技术动作的结构、顺序以及动作的方向、路线,快速掌握技术动作,而增强自信心。练习中学生的动作技术正确,自然情绪高涨,不惧疲惫。另外,多媒体有随时观看的优势,即使在课堂上没听明白,课后还可以反复观看研究,上课时也不会惧怕不会做或者做不好了

二、多媒体应用于田径课中存在的问题

1.室内外教学课时的安排

田径教学既有在室内进行的理论知识性教学课,又有在场地进行的以身体运动为主的技术教学课。一般情况下,教师应将多媒体教学放在理论课上进行。若安排在实践课之前,则要注意控制时间,为田径课留出户外实践的余地。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之一,要在学生最需要获得大量技术、技能信息的时候适度进行。

2.多媒体教学只能在田径课的教学中占辅助地位

不能以辅代主。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辅助教师教,还可以辅助学生学。要明确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却忽视的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整个课堂教学授课的是多媒体,而教师只不过是充当了媒体播放的工具,没有起到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另外,一些同学也以媒体为主导,把媒体当作老师,在课堂学习中不仔细听老师的讲解,反而把老师的课件放在课下的时间进行研究,这样既费时又不能取得太大的效果。

3.软件匮乏

受应试教育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目前基于体育教学的辅助软件相当匮乏;另一方面就是体育教师的信息素质。中学体育教师由于客观原因往往对电脑接触的不多,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反过来抑制了软件开发的积极性。编制者除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外,还需要有较高的田径理论水平。因此,教师队伍中计算机水平和田径专业水平俱佳的人才匮乏也是体育多媒体课件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媒体课件在田径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田径运动技术教学提供了先进直观的教学手段,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提高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为学生个体的发展创造了和谐、愉悦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内容有了一定的自主权。

体育生活化教学是以生活为根基的体育教学,创设学生可能接触的体育生活情境,提炼体育与生活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让他们在生活中享受体育,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不断改善自身的生活。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成功的极其重要的方面,教师应在教学中以关心爱护学生、激发和满足需要、确立和强化目标、启发引导和树立榜样等四个方面为出发点和切入点,实现非智力因素与智力水平协调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

体育生活化教学正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体育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生活作为教学的知识建构的根基,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对新知识技能的建构作用。课程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教学过程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情景化再现过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一.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生活化教育兴趣的原因。分别是:(1)日常体育教学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激励性;(2)缺乏体育运动的基本常识和技能;(3)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自己不感兴趣;(4)校园体育生活文化风气不浓;(5)体育教师教学水平不高;(6)课外体育活动休闲时缺少运动指导员。可见,体育生活化教学使教学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联系。它的核心是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使体育能够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技能,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体同时兼顾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需要和好奇心人皆有之,体育教师在生活化教育过程中应当因势利导,讲明白体育知识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明确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自我需要锻炼,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二. 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生活化教育的情感因素。排序前六的是:(1)怕累、怕脏、怕受伤;(2)会受到社会时尚潮流的影响有意向选择参与锻炼的体育运动项目;(3)锻炼时找不到兴趣相同的伙伴;(4)锻炼的外界环境影响了我的运动动机和运动情绪;(5)没有养成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6)自身动作技术不好,怕同学见笑。由此可以知道,体育生活化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基础之上的,没有学生主体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没有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经验就谈不到体育生活化教学。优秀的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求学的情感,要用准确诚挚的语言、准确到位的形体示范,声情并茂地创设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教育、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境。

三.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生活化教育的意志因素。因素主要有:功课紧张,没有时间;体育教师水平差影响运动情绪与兴趣;运动强度太大,易脏易累,且怕受伤;缺乏指导,怯于动作技术难看;周围同学都不去,只好随大流;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分析可以知道,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单单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动作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将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并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教师也要确立生活化的态度,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要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对盲从轻率的学生,要多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对胆小犹豫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学会大胆、勇敢、果断;体育教学和锻炼过程尤其重要。对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要培养他们虚心接受意见,独立完成锻炼的能力;对学习锻炼虎头蛇尾的学生要重视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

四、结论与建议

1.学校体育教育的生活化的重要性再次被凸现出来了,它既是青少年体育兴趣、习惯、能力形成和培养的摇篮,电是连接社会体育、形成个体终身体育的关键点。

2.以确立和强化目标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社会化体育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培养依赖于明确的学习目的、新颖的教学内容、灵活而富含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丰富的实践活动、正确而及时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以及学习动机的可迁移性等若干因素。体育继续教育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应当围绕以上内容进行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

3.以激发和满足需要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体育社会化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在承认不同学生有不同兴趣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方式围绕各种流行的社会化体育项目,引导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利用典型事例来证明必须学习好本门学科的重要性,适当减低要求,让学生通过成功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逐渐树立“终身体育”的概念和项目。

4.以关心和爱护学生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生活化学习的积极而丰富的情感。教师时刻都应注意把积极情绪和美好印象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满足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和自尊的要求。多创设学生易于产生情感的教学环境,多引发学生学习情感的共鸣。同时,通过体育学习生活化学习情感的培养又会有力地推动学生智力活动的开展。

5.以启发和树立榜样为出发点,优化学生体育生活化学习过程中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把诸多非智力因素转化为学习效果的关键。我们在体育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多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多鼓励学生学会大胆、勇敢、果断;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和接受建议,独立完成的品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以及《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许多方面进行转变。在体育课中,如何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培养合乎于21 世纪教育发展趋势和现代化社会要求的具备强健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及丰富的文化知识人才。

一、快乐体育和素质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一)快乐体育的概念 快乐体育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要求而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是指以终身体育与个性协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玩得快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和提升各项技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后所获得的一种强烈愉悦感和成就感的一种教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是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些僵化、教条化教学现状的反思,同时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变革。

(二)快乐体育的特点

快乐体育强调学校体育必须是全体学生的体育、成功的体育、终身的体育,体育教学结构应是融入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一体结构教学观念。教学过程中“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既有严密的课堂纪律,又不失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氛围,并强调教学的多向交流,即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在教学中强调不同体育活动项目所独具的乐趣,主要指快乐的运动体验与成功体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快乐和成功的情感驱动体验,教师从情感教学入手,以自己对学生、对教学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勤奋学习。

(三)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特征,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其自然发展,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感知新事物,在快乐中学习。素质教育充分考虑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精神和个性差异,注重形成健全的人格。从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看,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价值。

(四)素质教育的特点

素质教育强调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教育的时代性。素质教育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开展教育的全体性。素质教育强调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均衡发展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强调要关注个性和创造力发展来开展教育,要充分弘扬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和支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性来开展教育。

二、快乐体育教学对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快乐体育的提出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快乐体育和素质教育这两者之间的本质是完全相同的,两者都是以“以人为本”为前提条件,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发展。中小学进行以快乐体育为手段的体育教学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教育的对象都是人,快乐体育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其表现是通过体育教学能够促使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增强锻炼的热情,关注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追求快乐的心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快乐体育能够加快素质教育的实现。在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欢乐、感受到快乐,由此而产生体育兴趣。根据快乐教学法的特点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的愉悦的一种教育思想。在这种积极思想的指引下,体育教育就体现“以人为本”的特征,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其自然发展,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感知新事物,在快乐中学习,以此来加快素质教育的实现。

三、建议和总结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应以快乐教育为手段,坚持以“健康第一”为先导、以全面育人为中心、以身心协调为基点、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指导思想。

(二)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合理改变竟技性内容,积极创设一些符合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和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内容。

(三)体育教师在开展快乐体育教学中要利用教学环境,发挥课堂优势,以灵活性、多样性、富有实效的教学手段、组织形式,让具有个性差异的所有学生都能通过体育教学途径,获取快乐体育教学的效益。

(四)在实施快乐体育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博采众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老师要抓住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快乐体育教学的特征相结合,将其两者之间的特点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同时素质教育与快乐体育教育相长,促进学生的德、体、智、美等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周兵.田径健身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黄小平“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田径教材的处理与转化策略[J].田径,2005,(2).【4】邵力平,冯晓劲.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1).【5】柳振纲.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34-36.【6】李敏.多媒体CAI课件在背越式跳高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4):94-96.【7】余胜泉,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1:32-35.【8】刘延春.多媒体CAI在高校业余田径运动队训练中的试验研究[J].内江科技,2008(10):140.【9】程重国,何培雯,贾玉林.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体育教学模式[J].农业网络信息:信息教育,2007(5):164-165.【10】Tracey,T.J.&Sedlacck,W.E.(1984).Noncognitivevariables in predicting academic Success by race.Measurementand Evaluation in Guidance,16:171—178.【11】唐振宗,生活教育[M],上海:上海联合发行所,1949.【12】王世友,课堂教学生活化[EB/OL].http://blog.cer-sp.com/18892/791077/.【13】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M],王承绪,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80.【14】邹桂芳,我国体育生活化构建策略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4):26—28.【15】吴福元,等,大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87,(5):17—18.【16】马加乐,等,关于中学生非智力因素量化的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6):20—22 【17】王瑞元,孙学川.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8】黄汉升.体育科学家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0】久书.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第三篇:体育课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体育课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一)、尊重学生,课堂注重人性化

我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我不欣赏有个别教师轻视学生,认为自己身份高于学生,搞得学生不敢与你交流,望而生畏,这样你就不能了解学生实际想法,摸不透学生心理,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不能有效的开展。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提意见,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教师给于正确指导。

(二)、让学生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你教师这个人 作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敬重你,服你,那么教师一定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为人师表。课堂上要注重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身体状况以及适当的运动量。

(三)、关心问题学生以及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

我在课间休息时间经常会主动找问题学生和差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认为体育课是多功能性的,除了锻炼身体主要功能以外还要协助其他课程老师搞好教学工作,让学生通过体育课来调节身心,以最饱满的热情去投入学习。

(四)、教师言行要有魅力 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而教师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举止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组织方法。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挖掘其中的内涵,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贴近学生,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魅力,这样我们离课题堂有效教学就会越走越近了。

(五)、教学内容、教学时数要合理

(六)、教学目标要明确,适宜安排运动量

(七)、三结合循环模式”教学方法

“三结合循环模式”教学正是在“常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作为榜样参与,诱导学生学练,严格把握教学环节,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多动脑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反复学练动作过程,逐步强化规范动作意识,使学生听、观、想、仿、练融为一体,紧紧相扣。

(八)、有效“小团队”教学法

“小团队”有效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这些有效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满足师生之间的情感需求——“亲其师信其道”,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诱发了体育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将“玩与乐,乐与学”融为一体.使教学体系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使学生从思想、情感、行为上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保证体育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小学体育课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一个指标。

新课改之后我有很多困惑与想法,把握不了有效教学评价的'度'。有时学生对一个项目从不认识到认识,或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虽然他水平提高不明显,但这不也是很好的有效吗?只是令我困惑的是,这又怎么来评价呢?很多时候,事物的变化发展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可是定性研究也是建立在大量的定量研究之上的,如果连简单的百分比描述都没有,而只是一个圆滑性的描绘,可能没有太大的说服力。所以总结一下还是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课堂的主体学生之外,教师作为一堂课的主导者也很关键,所以教师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追求师生平等、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今天,要求教师应具有更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要能巧妙科学地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有序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这是组织有效教学的前提与根本,只有具备较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才能顺利实施有效教学。很多老师经常上公开课、研究课,无疑,大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是做得相当不错的,但一节课的有效性是片面的、脆弱的,我们更应关注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才是长效的,也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

其实,有效无效我觉得也可以有一个简单的标志——学生出汗了没有。我曾在听课的时候听到一位教研员说新课标体制下的体育课应该是'笑与汗'的课堂。感受很深刻,真正感受到前辈们在磨练中学习到的东西我们还要下苦功夫去不断的摸索。笑,体现快乐教学;汗,体现有效教学。借他的话来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是体育课上没有得到有效的刺激,体育课下很少参与锻炼。体育课就那么点时间,如何在体育课上教会学生在体育课下也积极锻炼身体,这个是个难点。有效的体育课应该是教会学生基本技能,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最后,总结我的看法,体育课的有效教学可以是体育教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素质逐渐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学习运动技能,端正学习态度行为,和表现自我的同时锻炼交往与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的过程。之所以称过程,我是想表达有效教学也是一个慢慢进步的过程

小学体育课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一个指标。

新课改之后我有很多困惑与想法,把握不了有效教学评价的度。有时学生对一个项目从不认识到认识,或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虽然他水平提高不明显,但这不也是很好的有效吗?只是令我困惑的是,这又怎么来评价呢?很多时候,事物的变化发展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可是定性研究也是建立在大量的定量研究之上的,如果连简单的百分比描述都没有,而只是一个圆滑性的描绘,可能没有太大的说服力。所以总结一下还是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课堂的主体学生之外,教师作为一堂课的主导者也很关键,所以教师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追求师生平等、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今天,要求教师应具有更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要能巧妙科学地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有序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这是组织有效教学的前提与根本,只有具备较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才能顺利实施有效教学。很多老师经常上公开课、研究课,无疑,大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是做得相当不错的,但一节课的有效性是片面的、脆弱的,我们更应关注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才是长效的,也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

其实,有效无效我觉得也可以有一个简单的标志——学生出汗了没有。我曾在听课的时候听到一位教研员说新课标体制下的体育课应该是'笑与汗'的课堂。感受很深刻,真正感受到前辈们在磨练中学习到的东西我们还要下苦功夫去不断的摸索。笑,体现快乐教学;汗,体现有效教学。借他的话来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是体育课上没有得到有效的刺激,体育课下很少参与锻炼。体育课就那么点时间,如何在体育课上教会学生在体育课下也积极锻炼身体,这个是个难点。有效的体育课应该是教会学生基本技能,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最后,总结我的看法,体育课的有效教学可以是体育教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素质逐渐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学习运动技能,端正学习态度行为,和表现自我的同时锻炼交往与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的过程。之所以称过程,我是想表达有效教学也是一个慢慢进步的过程。

小学体育课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一个指标。

新课改之后我有很多困惑与想法,把握不了有效教学评价的'度'。有时学生对一个项目从不认识到认识,或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虽然他水平提高不明显,但这不也是很好的有效吗?只是令我困惑的是,这又怎么来评价呢?很多时候,事物的变化发展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可是定性研究也是建立在大量的定量研究之上的,如果连简单的百分比描述都没有,而只是一个圆滑性的描绘,可能没有太大的说服力。所以总结一下还是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课堂的主体学生之外,教师作为一堂课的主导者也很关键,所以教师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追求师生平等、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今天,要求教师应具有更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要能巧妙科学地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有序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这是组织有效教学的前提与根本,只有具备较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才能顺利实施有效教学。很多老师经常上公开课、研究课,无疑,大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是做得相当不错的,但一节课的有效性是片面的、脆弱的,我们更应关注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才是长效的,也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

其实,有效无效我觉得也可以有一个简单的标志——学生出汗了没有。我曾在听课的时候听到一位教研员说新课标体制下的体育课应该是'笑与汗'的课堂。感受很深刻,真正感受到前辈们在磨练中学习到的东西我们还要下苦功夫去不断的摸索。笑,体现快乐教学;汗,体现有效教学。借他的话来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是体育课上没有得到有效的刺激,体育课下很少参与锻炼。体育课就那么点时间,如何在体育课上教会学生在体育课下也积极锻炼身体,这个是个难点。有效的体育课应该是教会学生基本技能,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最后,总结我的看法,体育课的有效教学可以是体育教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素质逐渐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学习运动技能,端正学习态度行为,和表现自我的同时锻炼交往与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的过程。之所以称过程,我是想表达有效教学也是一个慢慢进步的过程

音乐课有效教学体会

本学年,我学习欧美、日本、台湾等地艺术综合课程改革经验,学习借鉴我国艺术课程倡导者、著名美学家滕守尧教授的“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20世纪初美国重建主义艺术教育理论和奥尔夫、柯达伊教学理念等,积极探索音乐有效教学。主要教学体会如下:

一、有效拓展音乐教学内容,是开展音乐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识谱与视唱、听音等,以唱歌为主要教学内容,以识谱为教学主线,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传授。《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整合与拓展。实践中,我注重领取《新课程标准》精神,努力拓展音乐教学内容。如我在上《我和星星打电话》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领唱与齐唱这种演唱形式,我与学生分别交换角色领唱歌词、齐唱歌词,然后过渡到领唱、齐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不仅很快掌握了演唱形式,而且通过歌词中的相互对话、分角色表演等,进一步培养了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唱歌、识谱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能尝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取得学科综合的教学效果。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开展音乐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根本途径。《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课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中,我是这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我在一年级音乐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等特征,开展了“认字、拼词、学歌词”的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边听歌曲边合作拼写歌词,拼写完后对照我列出的答案进行自查。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而且有效帮助学生记忆歌词,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兴趣。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在上《过新年》一课导入时,让学生两手甩着花手绢、扭着秧歌,亲身感受过新年的热闹气氛。在最后的表现歌曲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这时,有的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唱得有强有弱、对比明显;有的选用打击乐器,高低分明,还挺有韵味的;有的选择了边唱边甩起花手绢、扭起秧歌,充分表达出过新年时那种欢快热烈的情绪。这样,学生主动了,而我只需要在关键时候引导、提示学生,有效避免了长时间讲授的负面影响,给学生留下动脑思考、实验操作、情感体验的空间,学习兴趣自然就浓厚了。

三、创新教学评价,是开展音乐有效教学的有效办法 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师本教育,强调的是评价的“三个统一”,即评价内容统一、评价标准统一、评价模式统一。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教师教无灵性,只是机械地教唱几首歌曲;学生学不自主,只是被动地跟唱,严重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我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尝试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实践。

音乐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为了体现课程标准,落实选修内容,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我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以下几点是我高中音乐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严谨性 1.严谨的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整堂课起一个导向性的作用。教案之中各个环节、内容的安排是否有理、有序、有趣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课堂的质量。

比如教学目标,现行主要有两种设计模式。一种是理论型的,一种是实际型的,两者各有其特点。理论型的模式注重深层次的、意义广泛的要求等等,比较贴近素质教育的宗旨,但缺乏实际评价的可测量性;实际型的模式则注重评价的可测性,比如:学生领悟了多少知识、学会了多少方法和技巧等等,比较易于评价和测量,但与新课标的要求似乎又有一些距离。如何将二者的优点有机结合,正确应用到备课中,还需要我们多下功夫。

备课的严谨不仅仅体现在文字上,还应考虑到是否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是否适于所教授对象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是否能适于自身的客观条件;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等等。2.规范的教态

教室是一个“大舞台”,整台戏的成功取决于你能否调动起“群众演员”及“配角”的情绪,共同完成这场“演出”。

规范的教态是课堂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师的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声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仪表、手势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的沟通工具,可能在不经意中,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或一个鼓励性的动作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和力。

3.精炼的教学语言

“讲课”不是“说课”,“讲”和“说”的意义不同。“说”是很随意的,“讲”就不能。“讲”这个字本身就带有“教授、传授”的意思。所以“讲”不可随意,要精炼。一堂课下来,和教学中无关的甚至是个人的习惯用语要少说,或者是尽量杜绝,以免误导或扰乱学生的正常思维。

精炼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便于更好地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思路深入下去,以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4.严谨且不失幽默

一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单凭一味认真地讲解是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位成人对陌生事物的专注时间每15分钟为一个生理周期,超过这个限度,疲劳感马上袭来。幽默诙谐的语言、无伤大雅的小调侃即缓解了学生的疲劳感觉,又重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效果。

然而,难就难在一边能保持严谨的教学,一边还能不失水准地幽默调侃。要想做到既不失严谨又能幽默诙谐,只能认真地从平时常态课教学中一点一点积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位好的教师,讲解应该是生动的、风趣幽默的,同时还要善于捕捉友砩戏蠢』乩吹挠幸嫘畔ⅲ⑸约诱砭湍鼙涑煽翁蒙系囊桓錾凉獾恪S判愕慕萄в镅曰岣四蟮挠湓酶泻兔赖南硎堋?

二、科学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还是一门感知艺术。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是只能通过欣赏者的听觉器官接收,通过他的心灵体会、感受,从而使他得到美感的一门艺术。

高中学生有着他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如同他们的生理结构一样,自身的知识结构已近雏形;一方面知识结构亦如同他们的心理层面一样,虽自我感觉成熟,其实往内里挖掘还是稚嫩的很。这个时期为他们安排的课程内容浅了不行,不愿意听(学生语:小儿科了);深了也不行,听不懂(学生语:又讲些老古董)。所以在制定教学措施和教学计划时应当遵循音乐这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和自身规律,同时还应考虑到所教授对象(高中生)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1.教学中,应侧重于在聆听基础上的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过程。

2.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体现了音乐课程独有的魅力特色,音乐也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和经验,必须通过直觉的方式去获得。教学中,教师应尽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好学生的“感觉——体验——学习”这一学习过程。

3.围绕学习主线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课程,挑选一些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音乐素材来增大课堂信息量。

三、创新性

同样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案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教法有不同的变化。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实教学中许多创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

提倡创新性的教学是在符合自身学科知识特点,切合学生心理、能力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如:长沙的孙衫老师在《音乐与影视》这堂课中,加入了“我为电影片断来配乐”这一章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青岛开发区一中的刘磊老师在《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一课中,尝试着将“知识导引”这一章节加入到了教学中,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成功地进行了过渡和铺垫。许多成功的创新教学事例不胜枚举。要强调的是,创新是提倡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创新不是随意的改变;“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创新,还是要符合学科的知识特点及规律、切合教学的实际。

最后,我想说的是:所有的成就来自于平时一朝一夕的积累,规范严谨的常态教学是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

第四篇:浅谈小学体育课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体育课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课堂讲究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教学的效益。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一个指标。

我们体育教师要牢牢把握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过去那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以运动成绩来考核的评价方法已经不适应新的体育教学要求,必须采用新的有效教学理念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在近段时间对课堂教学讲究时效性有了些思考。

一、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活动必须全体参与;二是根据个体差异学生有权选择性的参与。在教学中,教师的行为无论是教学行为还是管理行为都应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权利,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体会到成功与喜悦。我在进行小学一年级学生“跳绳”考核时,教师先讲解考核方法,示范一次。接着让学生模拟一次,然后分组考,整个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操作。课堂结果反馈情况较好,这样既达到了考核目的,又让学生学到了裁判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

二、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基本模式:讲解——示范——练习——纠错,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可运用以下有效的小学体育教学思路,来培育和发展学生。

教学方式可游戏化,小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上进的心理特征。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适当贯穿游戏来配合教学,就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兴趣,使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技术动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如在课的开始部分可进行多种集中注意力的小游戏:报数游戏、击掌游戏、看看谁是木头人,老狼老狼几点钟,猜拳游戏、抓手指等等,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迅速集中起来。

教师还可利用游戏来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过去就是利用沙坑,学生排队练习,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都很低。由于贯穿了“猜拳游戏”教学,使学生的练习密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如让学生模仿小兔的形态和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带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的耳朵,然后双脚向前跳,跳之前问学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样动的呢?”鼓励学生做好摆臂的动作,接着教师又说:“看谁跳的动作最好、距离最远,谁最象小兔子。”最后通过游戏“谁是跳远冠军”这样,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最后再进行练习,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练习,不觉得累和烦。

因此,在体育课中能有效地贯穿游戏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大胆的延伸

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体育源与生活,体育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接近学生的经验,学生就越有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常常发生的事情与体育课结合起来,挑选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并能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利用投掷教学内容,我在中、低年级教学中创设了《劳动的丰收》情景,通过“劳动模仿操——播种——丰收”等情节的贯穿,创设快乐的田间劳动情景,使学生不但能在具体的情景中得到学习和锻炼,同时也能用心灵去感悟劳动者的可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体育课中根据年级不同,设计不同程度、难度的障碍跑,通过一些攀、爬、钻、跳、绕等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内容的设置,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生存能力。

学生自创小型器材。例:随着人们生活的需要,塑料袋给人们提供了许多方便,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环境污染,如何废物利用,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本课选择废弃的塑料米袋作器材来上课,让学生自创自编,学生用米袋做出了斗牛、跨栏、高尔夫球杆、标枪、击剑、舞狮等多种活动,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女生把米袋做成了时装秀。还有的同学做出了踏石过河,跳绳、同舟共济等集体游戏,有的小组还将它设计成舞龙表演。既可以变废为宝,又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打破教材禁区,开发课程资源精神,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呀。

2、教学内容的“精选化”

新颖、实用、具有挑战性、趣味性、拓展类的教材选用和搭配也是对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挑战。教材的呆板、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主因。每节课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学生会对体育课产生厌倦,他们需要拓展类的教材。

例如在学习模仿各种动物走的教材时,我先出示青蛙跳动的画面:学生首先联想到了青蛙捉害虫,进而想到了猫捉老鼠、螳螂捕蝉等等。从青蛙的跳动想到了多种动物的行走:袋鼠跳、象行,熊走、蟹行、鸭子走等。最后在学生喜欢的《我爱动物》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我在课堂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语言评价(表扬的语言)、行为评价(微笑、抚摸、握手等)、物质评价(糖果、小星星、学习用品等)。同时还让学生相互公平合理的评价。

总之,小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的活动中,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课堂的气氛就大大改观,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浅谈体育课有效教学的实施

浅谈体育课有效教学的实施

张伟

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体育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体育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斯拉文(Slavin)提出:要使教学有效,教学的质量、教学的适宜性、诱因、时间,这四个因素必须适宜,系统的效能与最弱的因素呈高度正相关。

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高成绩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能使用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我们认为,实现体育有效教学是多因素的,有一个因素不到位,就会影响教学,所以我们可从以“学”为中心的学习设计和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两方面来分析,确定有效教学的若干因素加以实施,可能对体育教学会产生一定的有效性。而有效教学的实施要点则有以下10点:

1、用好教材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点: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包括媒体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2、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要了解学情,才能以定教,以学定教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

3、设计适切目标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也是教师教学最后落实的结果。目标过高,难以通过教学达到;目标过低,在教学中学生感到没味道。所以,目标的设计要适切,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4、改变学习方式是“有效教学”的着力点;改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改变学习方式,关键是改变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

5、优化“讲练”策略是“有效教学”的效益点:所谓“讲练”策略就是“精讲精练”策略,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

6、引导帮助学生是“有效教学”的支撑点:在引学关系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

7、教与学的和谐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点:教与学的和谐,主要的是师生之间的和谐,教师尊重与赞赏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8、缩小个体差异是“有效教学”的平衡点:“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对学生教学有效,要让不平衡逐步趋于平衡。

9、善处动态生成是“有效教学”的关注点:在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情的变化,随机调整教学的程序,增加或减少教学的环节,学习目标和重点、探究的主题可在生成中随机升降、可在生成中替换。

10、坚持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的生长点:教师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可生长出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使原来的教学走向“有效教学”。

了解了什么是有效教学和实施要点后,就是来设定它的实施途径了: 途径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用着过去的老一套。二有惰性,常有“拿

下载浅议如何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如何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提高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提高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 2月3日我参加了“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和实践经验。我从中学到......

    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有效管理(范文)

    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有效管理 赵军飞(北京教育学院崇文分院,体育教研员、中学高级)一、体育教学管理的意义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教学工作......

    浅谈农村初中体育课的有效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体育课的有效教学 作者:张志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0日 点击数: 39 【摘要】:体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体育课堂教学是......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史家畔中心学校陈莉联系方式:*** 现在的语文学习的时间在减少,却没改变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量,甚至要掌握的知识更多了,也更难了。面对这样......

    推进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推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名师工作报告会心得体会 张陇琴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这一头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有效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教学 保太完小: 杨勇 陈江富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五篇]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摘要: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效率,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学习可以从课堂板书,多媒体运用,教学语言,教学组织,学生的讨论等入手,从关......

    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朱义兵,体育学院 摘 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体育课中适当创设各种有效情境,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让体育教学充满活力,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