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藏区初中汉语文小班化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1
藏区初中汉语文小班化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
究 开题报告
课题组负责人 蒋拉什吉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小班化教育是当前发达国家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项重要对策。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我校现有14个班级,30人及以下的班级就占到了一半,其中初中达到了5个班;全校最大班级为48人,最小的班级仅有22人。班级人数减少和学生占有空间增大,有利于教师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有利于每一位学生充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小班化教育的优势。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其目的就是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在我校,学生多数是农牧民子女,汉语基础相对薄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就成了关键。因此,通过对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探究,努力形成适合我校实际的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习动机的产生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源头活水,本课题研究试图通过自主互助学习开掘源头活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开发学习潜能。本课题设置的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彻底改变长站讲台我讲你听的给予式教法,以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开拓者身份出现在课堂,在指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全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在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致力于为学生的发现、创造、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为充分发挥学生间、师生间教学相长效应搭建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平台,不仅能激活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出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而且能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因此,本课题对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对发展藏区学生的学习力,对提高藏区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藏区人才,都将有不容忽视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使教师能初步掌握和运用小班化教育基本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并能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小班化教学的经验。
2.使教师了解和掌握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掌握评价的方法,从评价中进一步实现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3.探索、实践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使教师能够把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自觉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和落实。
4.创设和谐、生动、愉悦的小班化教育环境,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崇尚人文关怀。使小班化教育资源、环境配置更具有育人功能。
5.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个性化教学模式和个性化教学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享有充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发展他们各自的特点。
6.通过小班化有效课堂创建活动,全体学生得到解放和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有提升,学校发展上水平,信息化应用上档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特色。
7.让学生利用小班化有效课堂,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培养汉语文的学习兴趣。
总之,面对藏区学生的基础差、阅读及写作能力差的客观事实,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不应是退缩叹息,怨天尤人,而应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种挑战,积极寻找各种有效途径,克服困难,力争把藏区的语文教学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根据研究方案参与研究参与实践,并在研究和实践中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善于发现、善于创新,逐步形成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新理念,逐步形成胜任小班化教育的综合能力。
2.文献研究法,借鉴前人和网络研究成果,探究新的成长点和支撑性理论,有针对性的指导实践研究。
3.调查研究法,多角度设计调查问卷,对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下教与学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典型案例,通过成因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经验总结法:在构建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对一些成功的经验及时总结,对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时推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成功做法,课题组成员坚持认真学习有关小班化教学研究的专著和理论文章,切实转变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求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着重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施的研究。
(二)“研究项目计划”实施的步骤设计(含年度完成工作指标)
本课题从2016年3月起开始到2017年12月结束。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方案准备与申报阶段。
成立课题组,组织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观念,更新思想,从本校实际出发,申报方案。
2.第二阶段:方案研究与实施阶段。
按照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总结,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请上级教研室的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使其科学化,更具有可操性。形成高效性的小班化教学的模式。
阶段成果:课题研究案例集、高效课堂教学实录。
3.第三阶段:成果深化总结。
深化研究方案,全面进行方案研究总结,撰写方案研究总结报告,形成与方案相关的材料。
4.最终成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论文集。并推荐给甘南等藏区使用。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主要参考文献 目前,在我县区内还没有这类课题研究,在整个研究领域内也还没有发现藏区初中汉语文小班化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课题研究。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科教学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1.主要参加者的学科教学背景和研究经验
近年来,我校语文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教改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经常派教师去各地参加优质课竞赛、观摩课、经验交流、研讨会等教研、教改活动,所有课题组教师都曾多次参加省市新课程标准培训和其他业务培训。课题组成员都是学校的专职语文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中课题组负责人蒋拉什吉老师是县级骨干教师,在市语文高效课堂评比中获三等奖,多位教师常年在教育一线,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他们的论文曾多次在省市获奖或发表,科研热情高,并有着扎实的教育理论底蕴与丰富的新课程理念,科研能力强。
2.课题研究的组成结构
参与课题研究的人,都在初高中教育教学第一线,能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开展调查与研究,具有充裕的时间保障,能从第一线积累丰富的研究资料。
蒋拉什吉:女,担任七年级(1)(4)班语文教学,地理科学专业,本科,33岁,负责课题的确立、申报,组织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指导课题组进行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材料、论文、报告等。赵扎西:男,语文教研组长,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46岁,组织课题的实施,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撰写调查研究报告,进行个案研究等。
武延福、刘龙、王登玉、王旭龙、鲁凤英、甘建鹏、李萍、祁文霞、刘玲玲:收集研究材料,组织调查研究,撰写调查研究报告,进行个案研究等。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一)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核心成员均具备中、高级职称,均为本科学历,具有多年的小班教学经验。他们都参与过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
2.学校教学设备齐全,近几年来,学校在教学硬件和软件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3.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课题实验与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亲自挂帅的课题组,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组成,小班教师全员参与,教导处具体管理、专人负责课题研究的计划、实施、监测、指导等工作。
制度保障:建立建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课题研究的奖惩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定期向上级汇报研究进展情况。
第二篇:小班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小班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凤凰镇何田小学
朱建平
小班化教学是建立在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基础上,充分发发挥“小班”本质特征的教学模式。现就有关教学策略方面浅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重组
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应得到增强和增加。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间交流沟通的过程,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分享对教材的理解、课堂给予的快乐。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扶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营造一种平等宽容、健康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2、营造浓郁学习氛围的教室环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小班化教室环境的布置要以学生为本位,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有利于教师实施个别化教学去考虑。要把教室布置成为一个学习中心,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如可以在教室内悬挂励志格言、经典名句,张贴学生优秀作品,设立班级小书库,在课桌椅的排列上采取个体独立式或小组组合式,摆放成圆形、方框形、辩论型式、等等,以方便学生开展自学思考、课堂练习和进行一些互动沟通、讨论交流。
3、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教师要注意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最佳语文学习状态,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气氛中,跟着教师进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力求生动、形象、有趣,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二、自主探究策略
尊重和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课堂内的自主探究,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让学生有独立认知、思考的过程,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民主文明的重要标尺。在积极创设情境目标的引导下,学生学习教材,主动探究,发现和研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1、开展学生课堂自学。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利用各种媒体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自觉积累生字新词和好词佳句。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对读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处理信息,同时要注意积累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等学习方法。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学生自学时教师应及时巡视,适时点拔,对自学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重点进行个别指导。
2、引导学生课堂质疑。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对于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疏理,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相互答疑;一时难以回答的,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3、帮助学生自我反思。古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知道学生进行课堂自我学习情况的反思。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尚存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不断反思,使学生将学习转化为一种心理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唤醒他们的觉悟,发展他们的个性,启迪他们主动思维、主动学习、主动想象、主动实践,使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合作交流策略
合作交流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在小班化课堂中,由于人数少,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才有可能,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调、互动和交流,在教师、学生,学生、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当中,激发创造活力,共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所梳理出的知识点进行汇报交流,小组内成员相互借鉴,合作研讨,相互完善。
1、科学组合。要科学组合学习小组,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合作冲动。要把每个小组冠以“英雄联盟”、“小虎队”等儿童喜欢的名称,推荐并指导好组长,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好工(如设立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等),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对研究内容和方式都要进行有效安排和指导,使之合理和最佳。如教学《站在铁索桥上》这首诗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想当军事家的同学给这段话画张军阵图;想当小诗人的研究这段话的写作顺序。
2,有效互动。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和互动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是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学活动是在学习者的讨论和对话中自然地展开的,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引导他们积极地与教师及其与他学生进行广泛的对话。交流和讨论不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问答结果,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和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是学生在积极思考基础上的对知识和经验的灵活应用。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3、注重指导。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同时,教师不是局外人,教师要不断巡视、及时的矫正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出现的偏颇,让合作学习不偏离主题;也同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解决不了的难题,以备交流展示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提升。要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全班交流,交流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交流自己受到的启示,综合全体的认识和见解,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和见解。
小班化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师生的近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比如在小组讨论时,我就会俯下身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讨论;有时走到讨论得不太热烈的小组中间插上几句;学生有不同意见,我会大大加以赞许;学生指出错误,我会积极采纳,并对这位同学表示感谢等等,从而极大的提供了师生心理相容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地学习,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分类指导策略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并且利用差异、改变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现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课堂,真正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1.学生组别分层。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智能差别以及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社会影响等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和教学的需要,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可以按照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建立“档案进行研究,同时根据学习情况定期进行层次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目标分层主要包括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创新性目 标。在把握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重视教学中的统一目标,兼顾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按照不同层次学生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做到“统一性”和“层次性”相统一。
3、教学方法分层。课堂教学要面向中等生,发展后进生,提高优等生,使 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既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又给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机会。对基础好的学生采用优生尝试新知,培养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差的学生采取差生配置补偿,解决旧知识为新知识搭桥的问题。同时作业和练习也分为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拔尖作业三个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至少选做一组。
五、多元评价策略
评价具有诊断、鉴别、调节、激励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注重评价的激励 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1、注重导向的激励性。除了对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情况的评价外,要重视兴趣、情感、态度、习惯等的评价,随时给学生以激励。如对于学困生,运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明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努力向上:而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2、注重主体的多元性。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 人,同学等参与评价中,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如学生朗读课文后,先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读得怎样,然后请其他同学评价同学的朗读,教师又适时地进行点评。在这样多元的评价后,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3、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在课堂内的评价语言不能单
一、老套,不然学 生会感到腻烦;评价语言也不能吝啬,要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夸一夸”,会使课堂更加生动而又活力。如果评价语言灵活多样,随机应变,注重创新,学生就想听,爱听,听不厌烦。如在学生朗读时,老师说:“孩子们,谢谢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也感受到了这么美的景色!”,“别着急,再试一试,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句话!”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发自内心深处,就像一缕温柔的春风抚摸孩子,这样才能博得学生信任,赢得学生的心。
第三篇: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小班化课堂教学”已经推广,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热点,其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村老百姓外出经商、务工人数逐年增多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导致我校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现象。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家长的意识也在不断的进步,许多家长希望子女在学校生活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流,得到教师的更多的个性化教学。
我校初中生源较少,13个班,每班内人数平均35人。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从容的关注每一位学生,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有利于每个学生充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小班化教育最大优势。
二、发现的问题
目前,教师“重教不重学”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
1、本校没有成为高中优质生源基地。
2、本校中老年教师相对较多,教学模式比较固定,很多教师只凭老经验教学,跟不上课堂改革发展的要求,上级的课改要求在老教师群体中实施有难度。
3、本校青年教师相对较少,尤其近几年新分配的大学生很少,课题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最好在青年教师身上,所以学校上下要改变思想作风,鼓励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给青年教师拥有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
4、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的有序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性等方面有待加强。
课改是什么?就是改变传统的课堂上只有传授,极少思考的教学局面,让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直面当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挑战,面对初中出现的新问题,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精办初中,质量优先”的发展思路,坚持“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学校明天做好准备”的办学理念,要站在为“教学生一天,育学生一生”负责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树立“学生为本、高效课堂”的旗帜,课改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力求构建《初中小班化“学生课前预习、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力争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理论依据:
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理论。“小班化教学”是初中办学从形式到内容的一次变革。“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于两千多年前对教育提出的精辟论断,他的这一理论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家的高度重视。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也同样提出了“因材施教”。而“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人数少这一特征,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课堂教学,使孔子的这一理论落到实处。
2、教育机会均等理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是学校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标志。小班化教育则是针对目前学生数减少的形势而提出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外,这一举措已经开始实验并得到了认可:在美国,在法国,墨西哥,英国,在日本,小学与初中每班人数降至35人以下甚至更少;在国内,21世纪初,北京、上海、杭州等对实施小班化教学进行了专题研究,已经取得了研究成果和经验。
四、初中发展优势
1、成绩优势
马庄初中虽然地处诸城的西北角,但是论教学质量还是骄傲的。我校近几年中考升学率都在50%以上。我校在农村,学生父母去城里打工的很多,导致有较多的留守儿童,即使这样,2013年的全市中考,我校化学和历史两科全市第一、生物第四、物理第六。
2、师资优势
本校有传承多年的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职业理念以及热爱学生、严谨笃学的职业风尚。教师队伍中有领军带头人。有高级教师4人、中学一级教师35人、潍坊市教学能手3人,潍坊优秀班主任2人,诸城市级别的荣誉更多,教师兢兢业业、有爱心、有责任感。
3、硬件优势
从教学设施上来说,教室、计算机设备、多媒体、实验室条件等学校硬件条件满足教学的需要。
4、小班优势
实施“小班化教育”将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发展。一方面,它是课堂教学领域的教育现代化的一项体现,是当代优质教育、发达教育的一种象征与发展趋势。在中学阶段实施小班化教育将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寻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和实现形式。进入新的世纪,人们教育民主化的愿望将会更加强烈,家长希望孩子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平等的教育成功的机会,小班化教育为每一个学生增加了更多教育平等的机会,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小班化教育”的提出为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既可以提高教育标准化、现代化的程度,又可以有效地保护教育资源,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五、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4月)
通过看书、上网、查阅资料,收听了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报告、衡水中学校长的报告,给了我特别大的启迪。
校长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领导班子多次坐下来分析本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次研究,一致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决定先在本校的青年优秀教师中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
2013年4月末,召开了“课改教学改革会议”,宗旨是: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积极行动,落实贯彻。为“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统一了思想。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创造高效课堂,要把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一有意义:要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有良好的、主动的情感体验,越来越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有效率:要让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三有生成性:在课堂中,要有学生和教师情感、智慧、精力和思维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
教学一定要与科研相结合。教师只有通过科研工作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实际教学制定详细计划,进行校本课题研究。以“小班化、分组探究”教研为突破口,以“学生先带问题预习,老师后点拨讲授”为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导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探索高效课堂,立足自身实际,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做到:八个研究即(1)研究考纲。(2)研究学案。(3)研究教材。(4)研究学情。(5)研究教法。(6)研究作业。(7)研究辅导。(8)研究考试。目的是让教师有针对性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把培养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动机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引导,解决让学生想学、会学的问题,尽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通过分组在课堂上高效地合作交流,给每一位学生思考提供一个足够的空间,创建和谐、民主、高效的课堂,让每位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再就是研究方法、实施途径等运作方式做了具体阐述,为全面实施《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5月——7月)
学校先后组织了“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开展了全体教师参与的《小班化自主教学研讨课》活动、优秀青年教师的《小班化“自主学习”研究》课堂竞赛活动。5月初,邀请了市教研员等专家来我校进行教学指导和调研,同时我们还根据上级要求多次派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外地名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科研工作经验。老师们去了诸城市龙源学校参观学习,学习了“和谐高效,分组联动”课堂是怎样构建的?学习了“三大理念、四大要素、五大板块”。我们通过学习、参观和教研员之间的互动:“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感悟到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获得了宝贵的课改经验。同时,校领导先后出台了《初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中教师职称评审教务处考核项目评定办法》、《初中“自主学习”课堂评价标准》、《初中教育教学奖励方案》、《初中学生星级评比》、《初中学生成长手册》等运行机制。
为了使课改工作取得有效性进展,40岁以下的青年老师做了一节“小班化课堂报告”,课前要求进行集体备课活动,严格按学校《集体备课制度》,认真组织备课,极大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大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领导思想达成一致,深入课堂,与教师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据统计,上学期校领导班子听课评课次数达到200次以上,通过一阶段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框架搭建。具体如下:
1、老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老师通过编制和引用导学案,给学生设定预习的范围、方法和提纲,给学生确定重点、难点,做好预习笔记。分为总体预习、单课预习和单元预习等。
总体预习:老师指导学生了解教科书的编排体系、内容安排,并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项目为主线,通过任务型活动和完成项目来达到教学目标。
单元预习:老师引领学生浏览本单元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框架的感知,再根据学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其次,指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课预习:老师指导学生预习本课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通过做习题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听课时能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
2、老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要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教师给各组明确每科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给每班安装了2块大黑板,把学生按学习情况合理搭配分成6—7个小组,每组4-5人。每组设有组长和副组长,起协调管理作用,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探究活动。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察言观色、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的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成为学生的点拨者,对学生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
在时间上,实施“10+35”时间模式,即教师点拨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不少于35分钟。实施学生先预习,老师后点拨,当堂训练,当堂达标。老师要注意活动过程中对各小组的指导,尤其要重视对那些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组成的小组的指导工作。
老师要以激励为主,如果学生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就要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3、老师指导学生自主作业
老师指导学生自主作业一定要做到“三个并重”学习困难的、中间的、即好的学生并重;课外辅导与课堂教学并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社会教育并重。“四个学会”即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学会生活。
学生作业要有针对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中等生、优等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时效性:以强化和巩固当堂或一单元内所授重点、难点知识为主。有适量性:不布置大量重复抄写、机械性作业,防止学生陷入题海。
第三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阶段(2013年9月——11月)
1、教师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完成自选题目,进一步加深理解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高起来的有效活动形式。
3、通过课后自主作业,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逐渐形成学生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4、力争达到教师会教、善教、乐教,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目的。
5、教学课堂由“静”变“动”,由“教”变“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方面
学生课前能够积极主动预习,课上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课后主动拓展知识视野,学生把学习建立在积极主动参与和促进其能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突出表现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学习困难、中间的、好的的各类学生得以关注,处处有平等参与的机会,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综合逻辑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一部分学生绘画、演讲、书法、合唱等比赛中得到了展示。
一个学生说:“以前我在课堂上最多发一两次言,现在我每节课都要有很多次的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胆子也变大了。”反思课的演讲,尽情展示着学生的才能,他们发自内心的大声说出:我能行!
老师方面
通过《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的研究,我们的教师开始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反思的目光看自己,老师都相信“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老师们在课改教学过程中学会了发现、学会了欣赏,不再吝惜赞扬,不再高高在上,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而民主。平时只要学生有闪光点,老师都会不惜笔墨的大加鼓励,让每个孩子的心中充满自信、快乐。老师们能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让师生之间获得更多的交流。
年轻教师迅速脱颖而出,成为课改教学骨干,教师的学习意识、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六、思考
魏书生说过: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要守住我们自己的优点,改革是为了解放学生,更是解放自己,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教师的教学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超过自己,老师由主演变成导演,由师长变成朋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们要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问题。
今后,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实验研究,探索《以学生为主、当堂达标》有效课堂之路,坚持“精办初中,质量优先”的发展思路,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幸福的高质量、现代化、特色化名校,为马庄的父老乡亲做贡献。
七、2013年4—11月主要成果:
4月:校名师到龙源学校做诸城市初一复习观摩课1节。
5月:校教研组研讨《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并做示范课10节。6月,青年教师在校开展《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汇报课20节,听课人数223人次。6月17日到28日学校开展全校“教学开放日”活动,开设老师观摩课12节,听课人数215人次。
7月校名师到龙源学校做诸城市小班化教学示范课1节。9—11月:
班主任做晨读课、晨跑课、读书课共计800多节。
每位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谈话共计1000次以上。学生做反思观摩课10节。
根据教育局提出的海量阅读,学生自编自导《我爱读书,书香校园》活动。参与率:初一100%,初100%,获奖率90%。
第四篇: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 师:倾听——引导——点拨——启发——归纳
教学环节:
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精读体验
品味语言
美读成诵
掌握学法
延读创新
拓展运用
学生:听——说——读——写——思 模式的运用说明
该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阅读的全过程中自读自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运用此模式教学旨在将这一教学理念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能唯模式而模式。本模式适用于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教学,不同的是随着年级的降低,每个教学环节的要求也应降低,请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灵活使用。
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
这一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参与本节课学习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为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打下情感基础。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因此,初读时,要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进入课文。即,一开始就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地读书,自由地读,根据自己的习惯与速度,边读边初步感知语言,在读中咬准字音,在读中感知字形,在读中理解部分词义,一直读到正确、流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精读课文的切入点。
精读体验
品味语言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采用“读”、“悟”的方式,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生读的过程要有目的、有层次,默读思考和动笔圈画结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在精读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感悟-----感悟课文的人物形象,感悟文本的语言,感悟蕴含的道理。对于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循序渐进,从词语的品味,到课文的理解,到体会作者遣词的妙处,对课文的语言魅力,让学生从读中充分地揣摩。需要说明的是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于文本的品味要求是不一样的。中年级学生可以引导读懂课文的内容,品味课文的语言;到了高年级以后,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揣摩文本的表达顺序。
美读成诵
掌握学法
这一环节目的是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促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使学生与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并把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下来,逐步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为学生今后语言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领悟、掌握读书的方法。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用笔圈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有感触的地方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的感受,透过文字的表面意义想象背后的蕴意。
延读创新
拓展运用
这一环节目的是运用语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延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知识的迁移,也可以是课外阅读。迁移的内容可以是读写方法,也可以是课文的语言材料,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也可以阅读合适的课外读物(与各校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案》中选定的内容结合起来),并对其中的句、段进行摘录,写写读后感。教师要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交流、评议,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五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共)
初中数学高效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王怀军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价值的表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开展,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
教学模式是能用来计划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师行动的’“范例或方案“,它是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设计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用来指导教学,可以进行具体操作,但不能因此而作茧自缚,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模式。何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适用于各种教学情景之中,只有适应于一定教学环境、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的最佳教学方式和方法,所以教师在考虑选择教学模式时,同时要考虑教什么、怎样教等诸多因素。新授课、复习课、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新授课(“引导----发现”模式)
一、模式构架
新授课一般采用“引导----发现“模式。这种模式是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与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操作流程 1.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利用(或类比)已学过的知识,经过对话、交流基本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或类比)已学过的知识,虽不能完全解决,但可以设计出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2.探究尝试
在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方法去研究与探索,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应主动加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作为指导者要对学生的探究不断地起促进和调节作用,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他们真正学会“数学的思维的过程,也是其个性心理品质得到磨砺的过程。3.数学交流
引导学生根据探索、尝试所得,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知识、规律等方面的结论(反馈的形式可以是提问、也可以是板演,但必须以全体学生都参与了思考为前提),然后教师通过必要的讲解,明确这些结论,并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在知识系统中理解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要有一个明确的交代----“对”还是”不对”.即使是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教师也应该完整地复述一遍规范的答案,而且一定要追问为什么?其他同学还有无不同的看法,有无其他解法。学生的思维常常会发生创造性的火花,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发挥和呵护。4.解决问题
知识、规律的运用是必需的。一方面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技能技巧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一般地都要接触到相应的题目,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或找到题目的解答后才能获得;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某一知识与方法韵重要性与必要性看得见、摸得着。这一环节教师应围绕教学中心,精心选择2--3个难易适中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尽可能独立地(也可以讨论、交流)思考、分析、探索问题,从中感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然后,通过反馈信息,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题发挥,进行示范性讲解,教师的讲解分析,要重联系、重转化、重本质,概括提炼规律,由例及类,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5.巩固提高
教师通过对概念、图形背景、题目的条件或结论、题目的形式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变化、引申,编制形式多样(最好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解答,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6.反思升华
通过前五个环节的努力,学生已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较深刻和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知识进行整理,对规律进行总结,对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形成观点。这一环节要尽量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对“评价”进行再评价,让学生做的、说的尽可能多些,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完善、提高,教师主要起启发、引导作用
复习课(“整合----创新”模式)学生复习的过程就是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以学生的活动,即主动整理知识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动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实现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目的。
一、模式构架
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是数学复习课的一种新模式。这一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协作能力?它的特点是,对学过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对学习内容通过问题串形式开展讨论,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讨论,交流思想,探究结论,掌握知识和技能。基本模式构架如下:
二、操作流程 1.知识梳理 复习课必须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可以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也可以通过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回顾所要复习的知识点、方法及规律,唤醒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加深理解。
知识梳理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通过回忆、思考、查阅课本等方式,以表格、树状图或纲要的形式,把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理顺知识、方法的前后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2.归纳质疑
在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系统后,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本单元的知识重点、数学思想方法及解题规律技巧等,也可以互助评价,质疑答辩,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深化概念的理解,补充完善对问题解决的认识和方法。
归纳质疑必须做到:让学生克服定势思维,查找学生的薄弱环节,分层辅导,抓住重点,突破重点。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错题辨析,题目能够体现本知识的重、难点,最好选用教材中的变式题,或收集到的学生平时易错的题。3.思维训练
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探究的习惯,问题有较高的综合性,每个问题处理之后,要对问题解决留给学生进行反思,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可以按照能够体现本单元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原则,精选题组,比如概念题组,方法题组,易错题组等进行思维训练,题组编写要注意有层次性。为了使学生在复习时有新鲜感,教师要经常改变复习形式和营造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4.数学交流
让学生根据问题解决的思路和自我反思所呈现的问题,通过交流进行归纳出方法规律、技巧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下一步应用创新奠定基础,从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交流合作的能力。
数学交流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可以讨论、可以争辩、可以修改、可以补充,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培养。
要变“教师讲解“为“学生主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要以教师的详细讲解代替学生的探索,以个别学生的回答,代替全体学生的思考,造成教师是“主角”,个别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则成了“观众”的无效教学现象。5.应用创新
复习课可以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复习课练习的特点与新授课的练习不同,应换个角度,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复习课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传统的复习课教学,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反复练习,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模仿一一重复,缺乏独立思考和高效探索,简单的模仿、机械的重复成了复习阶段的主旋律。本模式的应用创新主要以运用知识的方法与规律、一题多解、开放性问题等为主,同时也可以展示典型或共性的词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注意总结提升问题解决的深度和广度。6.整合完善
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真正的学习就是一种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创造性的学习。通过数学交流,学生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发现自身学法上的不足,因而取长补短,学会学习。通过学生对以上各个环节的完成,学生进一步整合完善所复习的知识、方法、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整合完善可以通过备课中教师预设的问题,或针对前面几个环节学生所出现的易错点和共性问题,通过针对性问题的出示进行矫正补偿,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要求学生当堂自主完成,形成知识方法体系。
复习课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的关键时间,如果教师能够提供和创造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得到较好的发展。“整合----创新”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学方法的一个尝试,它需要新授课、讲评课等各种课型的相应配合。
备课中,教师往往忽视讲评后的补救工作。其实,一份试卷讲评结束后,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知识学生已完全掌握。因此,还需做好巩固加深的工作,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试卷中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难度相当的练习题,当堂反馈补救;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重新设计一份考卷,以便课后复习巩固;还可以让每位学生备有失分“回收站“,建立错题档案,将知识性的错误订正到“错题本”上,时时不忘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结构。
以上环节,实质是学生通过“反思一诊断’’的一个动态过程,便于将知识和能力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高效的讲评课教学模式。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学生接受式学习与发展式学习互相补充、合理结合;数学教学模式不能机械的截然划分,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几种模式可以进行相互渗透与综合。没有可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教学模式,也没有所谓最好的教学模式。对某一种教学目标、某一类数学教学内容、某一个班学生不一定只有一种教学模式,有多种模式可以选用。我们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特点等诸多方面来考虑,灵活地进行选择与组合,这样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