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综述[精选]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综述
一、文献综述
1、早期有关阅读教学的研究
有关阅读教学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那时,人们对阅读教学的重视不够,他们认为,阅读是听、说、读、写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认为阅读是不用教学生就能够掌握的。到了五、六十年代,人们依然这么认为,因为受了生成语法和结构语言学的影响。那时的阅读教学是为了改进教育及减少文盲。60年代,人们认为阅读是‚自下而上‛的心理过程,因为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人们认为读者先是辨别文章中的词汇,对词汇一一解码,从词汇再到句子的辨别,再到段落到整篇文章。人们通过逐词逐句的解码就可获取意义。Care115这样描述那个年代的阅读过程:‚阅读沿着‘视觉刺激一口头重新编码~作出字义反应’这一单向流程进行。‛因此,在早期的阅读教学中,人们对阅读的认识不够,只注重字面的意思,而忽视了文章是传达作者思想的载体,忽视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
2、心理语言学对阅读理论研究的影响
Smith和Goodman较早的运用心理语言学对阅读理论进行了研究。1971年,Smith提出‚冗余‛理论,他认为6‚阅读时信息来源有四个:视觉、听觉、句法和语义,这四个信息来源往往是重复的,如果阅读者能充分利用其它三个信息来源。就可减少对视觉信息的需求,他还进一步指出:语言的各层次都存在冗余现象(字母间,单词间,句子间和语篇间)。因此读者如果能利用其它各方面的信息来源(世界知识等),就可以减少对阅读篇章可见信息的需求‛。根据Smlth的理论,GOOdmari在《阅读: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一书中指出7‚阅读过程就是一个预测,选择,检验,证实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有效的阅读并不依赖于对所有语言成份的精确辨认,而在于能否用输入信息中尽可能少的线索作出准确判断。‛Smith和Goodman的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第一语言的阅读理论进行了研究,在当时的影响极大,这引起了许多学者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第二外语的阅读教学。
一些第二语言阅读专家如:Widdowson在《学习过程和语言使用》中,认为8 ‚阅读过程是积极的过程,阅读是读者与文章(或作者)的交流过程,宛如两人面对面谈话,有问有答。在阅读中,作者根据文字不断提供的信息,联系自己既存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世界知识,对读物依次作出反应。成功的阅读是一个创造过程,读者和阅读材料相互交流创造意义。‛他还认为9:‚句子只有使用才具有价值,阅读时,了解文章中的语言特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语言在特定条件下的使用价值,才能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而且语篇的理解在第二语言阅读中十分重要。‛后来,又由于Coady提出,阅读者对第二语言的背景知识的掌握及阅读技巧的运用加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从而产生‚自上而下‛阅读模式的理论研究。
3、图式理论和相互模式对阅读理论研究的影响
近期,人们主要基于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加以研究。图式概念(schemata)是1804年德国的康德最早提出的。图式理论后又被英国现代心理学家Bartlet七在其著作《记忆》被应用,他认为10:‚图式是个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知识结构,遇到新事物时,只有把这些新事物和己有的图式相联系才能被理解。因此图式又被称为认知框架。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在读者的脑海里,取决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大脑中图式知识的启动。阅读过程中,认知框架中的信息给阅读预测提供依据,它们作为典型形象反映现实规律,赋予读物以意义。‛Carrell在《第二语言理解中的背景知识》中指出11,‚图式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引导理解文字内容的内容结构(content schemata)和引导理解文字中修辞组织的形式结构(formal schemata)。图式理论在第二语言阅读中的作用是启动(或提供)和读物相关的内容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读物的理解,也有助于对已读内容的回忆。缺乏图式知识的启动是第二语言阅读者的主要的阅读困难。‛
由于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理论中的影响,使得人们不得不反思‚自上而下’的阅读理论,从而产生了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理论相结合的‚交互作用‛阅读理论的出现。在当时,Rumelhart发表了《论阅读的相互作用模式》o Stanovich又提出了阅读的‚交互补偿模式‛,他认为12:‚该模式不单纯是‚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阅读过程,而是两者相互作用的阅读处理过程,阅读处理过程具有其双向性。‛相互作用阅读模式是目前深受大多数人接受的阅读模式,它克服了‚自下而上‛阅读模式中对篇章的整体理解的缺陷,也克服了‚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中忽视词汇解码的重要性的缺陷。专家Grabe在他的著作《阅读的教学与研究》中认为13:‚熟练读者读得快,并不是因为他的猜测能力强,而是因为他们能迅速自动地辨别大部分词汇。相互作用理论既重视运用图式知识进行预测、推断这些高层次阅读技巧,又强调低层次的迅速解码能力,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两种能力可以互为补充‛。
4、.我国阅读理论的发展
我国对阅读理论的研究有100多年的历史。但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受到了国外阅读理论的影响。如张必隐于1992年在其《阅读心理学》中系统地介绍了国外的阅读心理研究理论,也介绍了有关中文阅读的研究成果。他认为14:‚阅读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和相互作用模式。‛陈贤纯的《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也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与心理学联系起来。又有胡春洞于1998年发表《英语阅读论》,从中国阅读教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实践意义,他在该书中探讨了阅读理论及发展阅读技能途径。从这些专家、学者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些年我国对外语阅读教学的重视,并针对本国的国情具体分析我国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应对方法,把国外有关的阅读理论引进国内,并加以改进利用,发展自己的符合中国人的外语阅读教学理论。
到了近凡年,我国对第二语言的阅读不仅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研究阅读教学,还从阅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掌握、阅读过程的分析及阅读策略的培养方面研究第二语言的阅读教学。吕良环教授在他的《外语课程与教学论》中提出15:‚阅读是读者运用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通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感知、加工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心理过程‛。胡春洞也指出16,‚阅读能力指的是阅读理解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是通过阅读过程而体现出来的能力。‛有关阅读过程,束定芳、庄智象认为17:‚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关注阅读时的语言问题,忽视了一系列影响阅读过程的语境因素,把阅读过程当成是一种纯粹的语言知识的应用活动。受自下而上阅读模式的影响,教师一般都从语言形式入手,以词:汇和语法为中心,采用分析语法结构的方法,精讲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充当了‚说文解字‛的角色。而无暇顾及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另外,在我国的一些有关英语教学的期刊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发表了很多有关阅读教学的文章,他们把一些阅读理论如‚图式理论‛、‚相互作用‛阅读模式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还在探索某种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总之,目前我国有关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层出不穷,各有特色。
二、核心概念界定
1、阅读 Nunan在其《体验英语教学》一书中认为阅读定义是:“Reading is a fluent processof readers combining information from a text and their own background knowledgeto build meaning”。朱晓燕认为19:‚该定义强调阅读是读者利用各种知识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利用各种知识如生活常识、话题背景知识、各类语言知识和智力判断等,对语言材料或者作者的观点意图进行对话、质疑和评估,可见,阅读是一项智力活动,也包括心理情感的认知活动。‛
吕良环教授20认为,‚阅读是读者运用己经具备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通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感知、加工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心理过程。读者已有的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模式
李秉德教授21认为:‚教学模式是指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它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冯克诚、西尔泉22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张志勇23认为:‚从教学模式归属角度看,不外乎以下六个方面,即:教学理论、教学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范例、教学策略或方法等‛。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为了达到课程的总目标(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24),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中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活动。
3、教学有效性,是从英语Teaching Effectiveness翻译而来,是指在教学过程完成后,学生中的接受程度及学习效果。程红和张天宝认为25:‚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学有效果、率和有效益。和物力投入,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得时间、有效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学的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三方面分别强调结果、效率和目标的达成程度,但是三者并非可以各自分离表示单独一方面的意思,而是相互融合共同表达着有效教学的丰富内涵。首先,教学的有效果是对教学活动结果是否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评价,主要评价其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如何。教学效果是指由于教学才一产生的情况或变化,教学活动左右下的成果,它包括受教学活动影响所能显示出来的一切成果。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其次,效率主要指产出与投入之比,教学的有效率是指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之比。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产生了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最后,教学效益反映的是教学活动的结果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其吻合程度。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和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及其达成程度。有效教学不仅要求教学有效果,使学生身心发展发生变化,而且要求教学有效益,满足社会和个人的特殊的教育要求。朱晓燕认为26:‚检测教学的有效性,似乎应该是按照学生下课前的语言行为或表现来比照课前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两者一致或者接近,应该说这节课的教学据别了一定的有效性‛。英语教师需要明确特定的教学目标之后,才能相应思考教学策略和教学技巧,才能比照教学效果是否有效。
就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性的三维目标来说,其有效果是能够通过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英语阅读感兴趣,并能够主动搜集资料进行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阅读策略(如查找信息、猜词、归纳主题、判断、总结等),并能够对各种语篇进行分析,从而获取信息。其有效率是在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因此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其有效益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班中学生的在英语阅读方面的需求。即他们可以利用课上所学,课下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相应水平的课外读物、英文报纸,并能在英文网站查找信息等。
三、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观,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后来,布鲁纳提出‚学科结构论‛,并主张‚发现教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维果斯基创立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左右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27。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进行意义的建构。读者在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意义,这些知识是在他们引入任务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阅读课的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寻找有线索的信息,激发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间的协作学习、讨论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文章作者交流思想并与老师同学思维碰撞出火花。与传统的阅读课相反,建构主义的阅读课并非只是学生自由阅读,师生相互对证答案,老师针对答案进行讲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突出和强调文章中与学生以往经验有关的信息线索,激发学生思考、预测、推理和判断。在阅读后期,教师还需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知识材料,最终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整个阅读过程正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理想应用28。
2、语篇分析理论
美国学者喜用‚Discourse“,欧洲学者多用‚Text‛表示语篇,因此,语篇研究分别称为‚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和‚篇章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刘润清、胡壮麒29)。黄国文认为语篇分析通常指的是针对比句子或语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胡春洞30指出:‚要想进行有效的阅读,首先就要具备篇章的知识,不具备篇章知识的读者是很难讲究阅读效率的‛。英语语篇体裁结构是语篇分析中篇章知识的组成部分。
初中英语课文中常出现的语篇体裁可以分为记叙类、议论类、和说明类,也涉及到一些应用文,多是书信和日记,还有少量广告、通知、标志语等。
记叙类文体的文章,中考考察的热点、设题形式多以细节性问题为主,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推理判断题,.有的时候还会出现主旨大意归纳题。记叙类文体的结构由开端(Beginning)、发展(Development)、高潮(Climax)和结局(Ending)四部分构成。阅读时要抓住六要素:Who, when, Where, Why,What,How。拉波夫认为完整的叙述性篇章结构可以包括六个部分:点题(Abstract)、指向(Orientation)、进展(Complicatingaction)、评议(Evaluation)、结果或结局(Result or Resolution)和回应(Coda)o叙事结构中前五个部分通常用来回答各自的潜在问题31:
Abstract--What was this about? Orientation--Who, when, what, where? Complicating action--…then what happened? Evaluation--...so what? Result or resolution--...what finally happened? 议论文体的文章在近几年的初中各类考试中有所增加,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命题的形式多以观点辨认题、细节判断题和推理判断题为主。因此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体裁图式有利于他们对语篇的层次理解和推断。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The Point of View)、论据(Evidence)、论证(Argumentation)。论点是作者在议论文中加以阐述的观点和主张,是全文的中心;论据是证实论点的依据,它是证实论点正确的材料;论据是作者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另外,议论文还有个特点就是段落大多有主题句(Topic Sentence),它是段落的中心议题。
说明类文体的结构分为引言(Introduction)、正文(Body)和结束语(Conclusion)三部分。说明类文章通常包含大量的事实(Facts)和观点(Ideas),都有一个或多个明确的被说明对象(Object)以及与被说明对象有关的主题(Theme)。把握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只要了解了这类文体的结构特征,把握理解中心,文章的脉络就会变得清晰(转引自黄国文32)。
3、图式理论
图式概念(schemata)是1804年德国的康德最早提出的。图式理论后又被英国现代心理学家Bartlett在其著作《记忆》被应用,他认为33:‚图式是个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知识结构,遇到新事物时,只有把这些新事物和己有的图式相联系才能被理解。因此图式又被称为认知框架。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在读者的脑海里,取决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大脑中图式知识的启动。阅读过程中,认知框架中的信息给阅读预测提供依据,它们作为典型形象反映现实规律,赋予读物以意义。‛Carrell在《第二语言理解中的背景知识》34中指出,‚图式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引导理解文字内容的内容结构(content schemata)和引导理解文字中修辞组织的形式结构(formalschemata)。图式理论在第二语言阅读中的作用是启动(或提供)和读物相关的内容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读物的理解。也有助于对已读内容的回忆。缺乏图式知识的启动是第二语言阅读者的主要的阅读困难。‛
Patricia在其《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法》一文中认为35:‚图式理论强调读者掌握的背景知识的重要性,读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检索或构建阅读材料的内容。任何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意义在读者的脑海里。意义的构建取决于读者对已存在大脑里的图式知识的启动。‛因此,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了解如何激活学生的图式,使其快速进入到阅读任务中。
以上的有关阅读的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另外,阅读模式中的‚自下而上‛模式重视学生的词汇解码能力,即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应忽视词汇的教学及巩固,学生没有一定量的词汇,是不能流畅地完成句子、语篇的阅读。‚自上而下‛模式重视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及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如根据主题句、文章旁的图片对文章进行预测,推断文章整体内容,又通过篇章的分析了解文章的框架,从而了解作者是在想表达什么观点或描述什么事实或是在说明什么问题。‚相互作用‛模式是对‚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式的相互交替的使用。而图式理论则是调动学生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对文章加以理解,并形成自己新的图式。
上述理论为以阅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效性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参考文献
[1]陈芳.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闭.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2]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5).t3]曹怡鲁.外语教学应借鉴中国传统语言教学经验LJ].外语界,1999(2).[4]曹仲学.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5]成文.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6),[6]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外语界,2003(1).[7]董洪兰.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8]冯克诚、西尔泉。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9]谷欣雨.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状况调查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0]郝振甫.怎样提高英语阅读技能“M].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11]黄艳云。初中高年级英语阅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英语教学,2009.[12】胡春洞.英语阅读论叫.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13]胡风明.谈外语考试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7.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7).[14]姜治芳.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英语教育,2008.[15]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6]刘芹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前活动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17]雷芳.高中英语阅读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18]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9]李良红.利用网络辅助英语泛读教学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20]李佳德.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JJ.世纪桥,2012(4).[21]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2]孟爱香.初一英语阅读教学效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23]舒运祥.外语测试理论与方法“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2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5]唐吉民.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性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26]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96.[27]王松美、林立.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实践“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 [28]王媛.透视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设计[M].北京出版社,2009:197.[29]王佳娣.将课外阅读纳入英语阅读课程体系的可行性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3).[30]应惠兰.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31]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的命脉「J].江西教育,2007(7).[32]袁春艳.英语阅读教学中的‚2+3" CJ].广西师范大学报,2002(12).[33]朱莉琼.初中生英语阅读认知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学科教学(英语),2006.[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5]中学外语教与学“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2012(1).[36]邹慧,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学科教学(英语),2010.[37]朱晓燕.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38]朱鸥.通过资源策略有效提高高一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39]周华.PPPC阅读模式,一种积极的阅读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1).[40]张铁城.中学英语语篇教学初探[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41]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2]张志勇.对教学模式的若干理论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996(4).[43]张志莉.浅析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J].甘肃农业,2006(11).[44]张华、苏理华.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6).[45]钟启泉、崔允廓.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6]钟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47]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48]郑雪飞.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49]赵世开.学习外语的漫长道路[J].外国语,2002(5).[50] Bartlett.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51]Carrel.Background knowledge in seco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M].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1983.[52jGoodman.K.S.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M].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1967:126.[53] Grabe.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Read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54]Julian Bamford&Richard R.Day.如何设计课堂泛读活动[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55] Michael H.Long, Jack C.Richards.Methodology in TESOL[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56] Nunan.体验英语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8.[57] Rumelhart, D.E.Towards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58] Stanovich.Toward an Interactive-compensatory Model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Development of Reading Fluency[M].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80.[59] Smith.Understanding Reading[M].New York Rinehart and Winston,l971.[60] Widdowson.H.G.Learning Purpose and Language Use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五、论文结构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小店街道二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
第三章 小店街道二中英语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第四章 改进英语阅读水平的建议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第二篇: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着重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性进行了探讨。从教学目的、师生角色定位、教学模式及相应的评估体系几方面探讨了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问题。
Abstract: The current paper centers itself on the issue of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Taking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standpoint, It firs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The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from aspects such as correct understanding, the roles played by both the teachers and language learn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odes, as well as the assessing system.关键词: 有效教学 角色定位 教材定位 多媒体技术 评价策略 一.引言
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对英语学习寄予了厚望,但结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学校觉得英语教育长久以来没有明显的起色;教师则埋怨自己兢兢业业,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社会,如各用人单位,抱怨中国学生英语学了好多年,却听不懂,说不好,得了“聋哑病”,就连大学毕业生不能胜任其理应承担起的各种任务,如口语交际、洽谈业务等等;而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则经常抱怨英语学习太苦,费时费力,兴趣颇淡,成绩不如人意。我国目前的中学教学所面临的这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一切表明,中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里所指的“效果”应当既包括效率(efficiency)又包括效果(effectiveness)。D.Gardner 和L.Miller(1999)曾经指出,“效率是对教学结果(output)和教学成本(cost)之间关系的衡量,效果则是预设目标(preset goal)的实现情况”。教学最终一定要实现一定的目的,这一目的实现了,教学过程即为有效果。也就是说教学不仅要有效果,而且应当讲求效率。D.Gardner 和L.Miller(1999)曾指出,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无论是对于教学管理还是教学过程都至关重要,它既意味着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也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调整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那么,目前国内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做些什么样的调整,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呢?
二、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正确理解“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明确师生的角色定位
教学有效性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良性互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广大的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P.Medgyes和L.Pyan等人的观点,精通外语是体现外语教师职业信心的根基,尤其在交际语言教学中,教师更需要有较高的语言水平,才能应对任何交际产生的困难。一名语言教师应在知识、技能、态度及其相应的语言水平和应用能力上具有较高的水平。同时,对外语课堂教学和课程的变化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关系等都将发生较大的转变。新课标要求老师有新理念和施行新理念的操作能力。较好的英语课应采用多种创设情景,充分用足英语教学本身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以及利用英语本身和上下文创设情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把知识点化难为易,在情景中操练学生,提高语言实践的质量。如可采用以下流程:创设实用情景精点语言知识全面训练技能互动交际养成思维能力开始新的有效交际。努力在多信息、快节奏、高密度、勤反复上做好文章,真正使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社会建构理论认为,每个人一出生就在积极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并且都有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而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为学习者的意义建构起引导作用(M.Williams和R.L.Burden, 1997)。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教师要在以下方面引导学生:
1)目标。即明白自己为什么学英语和想学什么的问题。只有清楚了这两个问题之后,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2)策略。即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逐步探索自己的学习策略。
3)效率。即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不断总结自己学习的经验和教训,促进将来更加有效的学习。4)评价。即对自己的学习定期进行评估,看自己是否已经完成既定学习目标。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现状和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大胆用英语发表自己的看法、记日记等方式使学生培养起经常反思自己的日常学习,并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的学习习惯;通过定期让学生对其学习进行自评、互评的方式加强学习方法的交流和营造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有效性。教师的主导作用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进行的。只有学生和教师两者的作用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并实现了有机的结合与互动,新形势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才会更有成效。
3.清楚教材的地位。
2005年版《牛津高中英语》必修教材在江苏省的全面实施和启用,它具有贴近现代生活,展现强烈的时代气息、蕴含科技荟萃和人文情怀的特点,旨在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在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同时,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提高学生英语素养。新教材这些特点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之余,还要注重新理念下相应的更新的教学方法。新教材的主编王守仁先生曾说过“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教;教的不一定要求全会;会的并不一定全考。”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教师,不能一切唯都以教材为中心,教材只是一个蓝本。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一个度,活化教材,以实现学生英语学习最近发展区。如对于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完成教材内容之余,教师要对新教材全新的、多源化的、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可以进行拔高和拓展。如教模块四第二单元sports events时,可以补充介绍奥运的历史,北京申奥的宣传片,伦敦申奥宣传片,北京办奥运的利弊等等。在授课时借助一切可利用的素材、媒体和其它教具,完成语言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把课堂变成与学生情感交流、潜能开发、思想沟通、精神共享、个性发展的大舞台,这本身就是一种“隐性教材”。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接触英语的渠道越来越多,我们教师应该明白,教材有“显性教材”与“隐性教材”。
3.构建科学而合理的新评价策略
传统的中学英语评估模式是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掌握一门语言既要掌握该门语言的形式或结构,又要掌握该门语言的单词和语音”(T.Hedge,2002)。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传统的中学英语评估体系中,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估重于对学习过程本身的评估,对语言形式的正确性的测试重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测试,出现了测试作用“被无限放大,实际上成了学生外语使用能力,甚至是整个外语教学的唯一评估手段”(束定芳,2004)的局面。在建构主义模式下,由于强调学习者在意义建构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其教育评估发生了从只注重结果到注重教学过程的转变和由以测试为唯一手段到包括测试在内的多种评估方式的转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估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由于传统的评估都是由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的,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而往往会出现教师的评估结果与学生的实际不相符的情况。现在,由于采用了以定期写学习小结、自评和同学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估过程中来,相对而言,评估就就更全面、更切合实际,更加有效。2)注重形成性评估,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而不仅仅停留在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上,如对课堂参与和配合情况,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外学习效果的情况等等进行评价,并结合各方面情况形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体评价。
3)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教学测评也应该体现这一变化,不仅通过出统一考卷的方式对学生对于具体语言形式的准确性进行测评,还应对其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运用能力进行综合测评。
如果说,中国有悠久的应试教育传统,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喜欢考试,那么设计一系列科学的、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要求的、能够考出学生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的测试也未尝不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否则,教学目标改进了,教师和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已经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了,但测试还停留在老路上,中学英语教学则必然地会经历一些不必要的反复,导致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其成效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英语教学也在逐步向更高的阶段发展。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是中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但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仅就教学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中的教学目的、师生角色定位、教学模式和评估体系进行了探讨。但是,有了好的想法,其效果如何还有待具体的实践的考验。其它问题,如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师评估的一致性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年龄特点、性格特点与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关系问题,以及教学评估的具体操作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陈国华:“谈英语能力标准的制定”,《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晨梅梅等:《探索与变革:转型期的英语教学》,商务印书馆,2004。
廖锦超: “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外语电化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刘润清:“关于英语教学大纲改革—从分离式教学大纲到统一的课程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刘润清、戴蔓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扬凡:“对外语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几点思考”,《外语界》,2003(2)。
Gardner.D.and L.Miller.2002.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Hedge, T.2002.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ichards.J.C.and T.S.Rodgers.2000.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Williams M.and R.L.Burden.2000.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崔允漷 《教学实施策略》 现代中小学教育
第三篇: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进行探究,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1〕。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要渠道。经调查,学生手中的资料名目繁多,如:学习指导、同步导学、一课三练、精析精练„„。可谓要有尽有,教师作统一要求完成的作业资料至少有两种,每天大部分学生要做到晚上12:00后才能完成,住宿生甚至要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借光完成作业,严重催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五条之规定: 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2〕。笔者教学时并未使用这些资料,用一个实验班跟踪对比,所得的效果与前者相差无几。看来,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用题海战术练出来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2.课题假设
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课程资源)出发,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假定课程资源相同的条件下对教师,学生、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 3.1 文献法:
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从变量的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或从教学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本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及策略。
3.2 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主要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外作业等情况为主,共设计了10道是非选择题,调查范围是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中学,其中包括一所省一级中学及两所普通中学。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出的初三年级学生(每校各70名)共210人,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01份。被统计的学生中,男生111人占55%,女生90人占45%,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要求学生实事求是,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4.结果及原因分析
从统计结果分布可以看出:
(1)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课堂教学时仍以集中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几乎没有亲自实验、体验、探究的学习时间,教材虽然是新的,课堂教学要求、理念、方法是传统的。
(3)教师靠增加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说明教师上课之前没有精心准备课堂设计。或是课堂上废话太多,补充内容太多等原因。
(4)课外学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作业负担过重。做题一对照答案—做题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忽视对学习过程、学习质量的反思。
5.措施及策略
5.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物理是物理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物理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发现—分析—结论”中获得体验,感受物理世界的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
如“神奇的纸筒”、“旋转的纸杯”、“神奇的电”、“空气炮”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5.2 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技术、人与手段的活动。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3〕。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4〕。此外,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
〔5〕其次,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得以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者,是一个完整的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舞台。由于学生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具有独特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由于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观摩、分析和思考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5.3 “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
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5.4 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一、集中备课。(1)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2)合作:讨论发言人的内容。(3)交流: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4)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做好整个过程必要的发言记录。
二、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
三、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四、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本班级的实情,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5.5 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
(1)发现探究式
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案例1:多中方法测电阻阻值
【教师讲述】电阻是电学中的重要物理量。电阻阻值的测量一般用“伏安法”,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然后用R=U/I计算得出。当我们现在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时我们能不能测出电阻阻值?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和结论。
【学生讨论】 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当只有电压表时可以借助于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的特点进行实验,当只有电流表时可以借助于并联电路中两端电压相等来进行实验,也可以借助于滑动变阻器或开关的断闭合来设计实验。优化答案时,选原理正确、现象明显、操作
简便为最简方案。
【探索设计】 方案一:把待测电阻与已知阻值电阻并联,分别用电流表测出两电阻的电流,运用U=IR算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然后运用R=U/I算出电阻值。
方案二: 把待测电阻与已知阻值电阻串联,分别用电压表测出两电阻的电压,运用I=U/R算出通过电阻的电流,然后运用R=U/I算出电阻值。
(2)自主交往式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往式的基本特征。
此外,课堂的高效率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一个内部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外部环境中,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种环境主要表现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成为“平等者”,和谐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相容,交往主动,共同发展的状态。自由安全才能有个性的张扬,个性张扬才有创新。
6.结束语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下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它却离不开“实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转变等方面进行探究。
本研究不足之处,忽视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性研究,课程资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望广大同行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附件:问卷设计:
根据我们从教学中了解到的情况,编写了影响课堂效率因素的10个题目,如果您认为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如果您认为这道题不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请结合你自己的实际,实事求是认真的回答。
1、学物理的目的,想在升学考试中得最高分。()
2、物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想了解物理重要性。()
3、物理实验很神奇,有意思。()
4、学物理以听课为主,大多数课堂听课的时间超过了4/5。()
5、课堂上遇到问题想问教师或同学,但缺少更多的交流时间。()
6、课外有较多自主学习物理的时间。()
7、物理课程抽象、零散难记,难学懂。()
8、复习物理时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9、物理教师由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时常施堂。()
10、能按时完成物理作业,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并发现纠正错误。()
第四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游戏活动有效性研究
“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游戏活动有效性研究”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教学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利于引起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要根据儿童好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简便,通过对话、谜语、故事、绕口令、歌曲、游戏、短剧等内容及竞赛表演等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儿童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英语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有时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得英语教学陷入困境。在教学中,我们感到必须探索一种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的教学方法,才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学健康的发展。小学英语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该探索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小学英语的教学。因此,我们提出了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游戏活动有效性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国外外语教学理论界都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语。显然,国外的外语教学理论对我国的英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如自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功能法等,这些教学法流入我国已经多年,特别是近年兴起的TPR(全部动作反应法)更是对我国儿童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小学英语教学的对象一般是9-14岁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好玩、好动、好强、喜欢表扬。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小学生生来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展游戏活动的实质就是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和机械操练变成了充满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它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娱乐活动中,既可以改变英语教学枯燥呆板的局面,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儿童求知欲,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
由上述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的原则。同时,游戏活动教学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化难为易,从而减轻学生负担,以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
游戏活动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兴趣。游戏活动教学吸收了国内外外语教学法的合理成分,并结合我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是可以广泛应用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确定了研究课题后,我们将开始课题的研究工作。
首先,我们将选定4个班级作为试验对象。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标》和教材编者说明,深刻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理解教材的内涵。在培训和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游戏活动教学法的精髓是愉快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我们规定每节课必须做一两个游戏。这样,每节课都有游戏,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学习兴趣也将被激发起来。
其次,游戏活动教学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结构为:
(1)课堂教学的第一步采用唱歌热身。主要是在上课前唱一两首英语歌曲,在唱歌时还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通过优美的歌声,营造一种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已经进入英语学习氛围。同时,通过唱歌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能马上集中精力来学习英语。
(2)课堂教学的第二步是游戏引入,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部分,利用恰当的游戏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3)课堂教学的第三步是新知识的学习。导入新课后,接下来就进入了新课学习。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求教师尽可能采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手势等直观教学手段,采用电教等媒体,使语言教学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有趣。(4)课堂教学的第四步是在玩中练,这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好时机。经过新知学习,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再通过练习来消化。用边玩边练的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在这一阶段,可以开展许多生动活泼的游戏。如,猜谜、开火车、打电话、找朋友、击鼓传花等等。我们要求教师在这一阶段要把握好课堂气氛,要活而不乱、动静有序,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反对那种只顾少数尖子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做法。在游戏安排时,尽量安排集体游戏,特别是那种需要集体配合,体现协作精神的游戏。这样,既可以操练语言,又可以培养集体荣誉感。
(5)课堂教学的第五步是角色化表演,这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环节,是学生最兴奋的环节。小学生爱表演,当老师宣布表演开始时,他们的热情将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小手象春笋一样都竖起来,全都想露一手。这也是训练学生学会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学生在这个时间里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努力营造英语表演气氛,可以准备一些简单道具如头饰等,使表演更增添趣味。这样的表演一次可以安排六个学生,一次表演只需要二三分钟,一节课可以安排好几组学生表演。台上表演的学生非常兴奋,台下的学生兴趣也十分浓厚,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6)课堂教学的最后一步就是竞赛巩固,也是一节课的小结。竞赛是学习和练习的好形式,小学生好胜心强,利用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操练、巩固所学知识。竞赛一般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也可以在课的结尾进行决赛,最后做一个小结。分出谁胜谁负,在胜方和负方的图像上分别画上笑脸和哭脸,或者给胜方插上小红旗。
三、课题开展的主要特点:
(一)活动的开展应有一定的目的性。
游戏活动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其它教学要求,围绕教学目的来设计游戏。这样活动的目的十分明确,不是为做游戏而做游戏。
(二)游戏活动的开展要有一定启发性。
开展活动既是为了学习、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应在活动中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启发性还体现在教师对游戏活动难度的把握,特别是对那些学习较后进步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我们可以适当给他们一些提示,启发鼓励他们在活动中获胜,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对于先进步的学生,则要让活动有一定的难度,要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这样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能进步,得到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活动的开展应多样化。
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活动,玩过几次就没有新鲜感了,不可能玩很长时间。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不断地设计新鲜的活动,不断地翻新游戏活动的做法,以适应教学的要求。
(四)活动的开展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开展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把握,灵活处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与活动的关系。活动要服从教学要求,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游戏活动。灵活处理教学模式中的六个环节,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找到影响游戏活动有效性教学的因素,能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游戏活动有效性的途径,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具体目标:
1、通过研究,教师对自身在新课程下的角色定位能有正确的认识,并尝试在课堂实践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达到提高游戏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的目的。
2、教师能科学地处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主人翁意识,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借开展游戏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3、通过研究,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能有效提高课题教学的游戏活动体系,教师能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试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游戏活动。
4、通过运用有效的游戏活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并让游戏活动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教学。
五、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步骤: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制定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成员、实验班、拟定子课题并论证课题。
第二阶段(2007年1月~2007年6月),深入课堂,按计划操作研究,举行中期汇报,调整课题方案。
第三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1月),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方案,进一步探索。
第四阶段(2007年11月~2007年12月),做好课题资料的汇总、整理工作,完成结题报告,举行结题会,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
第五篇: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个人理解,所谓的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得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提升其语言技能和使用熟悉熟练程度,结合自己的任教经历,我觉得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多下工夫、下苦功夫。
环节一:课前。既有接手新班级前的思想准备,又有了解熟悉新学生的基础、学习英语经历和优缺点等方面的准备,还有一般意义上的课前备课程序,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
环节二:课中。在按照分课时详细教案的指引下,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无疑是再常见不过的情形,也是一般情况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可是,学生是不断的成长活生生的人,再怎么尽心精心备课都有可能出现“意外情况”,教师要有借力打力、因势利导的思想准备和方法。这方面就需要教师平时多多学习,多多阅读和交流。如在一次高三英语语法状语从句复习课上,和学生一起复习各种状语从句的特点和易错点时,让学生举例说明原因状语,回答争先恐后as,because,for,now that,since.觉得很不错,因为这都是按照“剧本”(教案)来的。这时候,有学生慢腾腾的说with短语,虽然这个结构可以用作原因状语,但和本课的主题无关。转念一想,又有何不可呢?遂提问:除了with结构,还有其他哪些形式可以表原因。大家很是动了一番脑筋,提出了自己的答案。最后概况总结,请学生用尽可能多的句式来翻译下面这句话:因为他的帮助,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学生们不出意外的使用with结构、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和状语从句省略等。虽然没有完全按照“剧本” 完成授课,但效果不能说不好。
环节三:课后。重点在教学反思,要不断总结教学效果,对有益的尝试进行归纳总结,对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