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入领悟小学语文阶段目标
深入领悟小学语文阶段目标,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
[ 2009-5-6 12:16:00 | By: 达达 ]
0
推
荐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全国第六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2008年7月)总结中指出:“当前阅读教学的一大问题,是阶段性目标不清,各年段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教学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阅读教学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的倾向明显。低年级忽视朗读教学和词句教学;中年级忽视段的教学;高年级只注重分析内容,忽视学习语言、领悟写法。各年段重得意、轻得言。整个小学阶段,有忽视写字教学、词汇教学的倾向。”我想岂止是阅读教学呢?走进我们的寻常课堂,你会不难发现,包括识字写字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在内都有混淆阶段目标的现象,大多喜欢拔高要求,表现出急于求成的思想;也有些肤浅、过于简单的要求,为的是追求热闹的课堂氛围。而今天,因时间关系,我主要就这两节阅读课来粗浅谈谈如何落实阶段目标,如何定位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崔峦先生还强调,只有不折不扣地达成年段目标,体现阶段性,才能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小学阶段的各项目标。因此,我们只有细心研读课程阶段目标才能深入领会其中的要义,只有领会了其中的要义,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才准确。只有领会了阶段目标,才知道我们每一个阶段的教学方向,才能明确每一
节课的目的任务。
一、我们简单来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三个学段目标比较解读
二、明确阶段目标是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
语文新课程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追求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很多专家都干脆把语文课程目标精炼为三个质量目标:即一手漂亮的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而小学阶段目标分三个阶段。经过一轮课改实验的探讨与总结,大家普遍认为:低年段(1-2)的语文课堂就应该紧紧抓住识字写字、朗读背诵来展开,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识字、写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词句的大意、背诵需要背诵的课文。中年段(3-4)应加强朗读,重视默读,读出感受,字词教学应加强理解,特别要重视段的教学等。高年段(5-6)的阅读教学,既要引领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引领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顺序、表达方法,并要进一步体会词句深刻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同样,阅读教学在各年段目标中也有明确的要求:1—2年级主要是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习惯。除了用普通话朗读,还要学习默读,学习怎么读童话、寓言、儿歌、儿童诗等,展开想象,初步体会标点符号表达不同语气的作用。1—2年级的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5万字,不要过分规范,半读半玩为好。3—4年级,学会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朗读指导,学会略读,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默读要有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阅读范围,能对课文内容与表达发表个人心得、看法,能品味语言,能借助词典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理解词语等。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这些目标都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来确定的,有极强的层次性和坡度。从量的变化,到速度的要求,就是要求教师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按阶段目标进行教学。新课标内容的学习,我想在此就不必展开来分析了,其实许多学校都会经常开展新教材、新课标的培训学习,而市教研室与镇街教育办的语文辅导员也是每学期坚持组织相关内容的学习与研讨,相信大家在平时教学时都能把握阶段层次性的要求,并体现在课时目标。
三、如何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定位,就是确定课堂训练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统率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也正是在这个起点上,许多教师表现得无所适从、无所作为,拿到一篇课文,大多数教师首先想到的是怎样设计教学方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手段等,而很少先去琢磨并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或者说,对课堂教学目标是“写在教案前头、置于课堂后面”。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虚设,目标内容泛化现象比较严重,设计的目标缺失教师对课标独特的审视与解读,缺少课时教学目标与课文目标、单元目标、学段目标的有机渗透与衔接,缺乏对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我在平时教学检查中,从教师的备课笔记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会设计教学目标,只会盲目照搬、照抄教参、教案集上的教学目标。就算是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大都形式五花八门,内容随意,表现在教学目标存在错位,甚至错误;也表现在教学目标大而空,动不动就“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语文素养”、“提高人文素养”等陈述教学目标,使用词语陈旧单一,并且很含糊,都是“掌握、了解、培养、理解、激发”等类词语。语文教师的“以其昏昏,又何以使人昭昭”,这样的课堂连“目标方向”都有问题,能不高耗低效吗?因此,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是有没有领悟阶段目标的直接体现,也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何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来把握。
1、抓准语文课堂语言训练目标的主线,不越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走向纵深发展阶段,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上成自然科学课,把语文课上成常识课、文学课、人文教育课等,也就是没有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正确处理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辨证关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立足于“语文”,不能“穿靴戴帽”地上成其它课,也不能过分强调过程与方法,太多的形式,太多的喧闹,忽视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那种远离文本,脱离语言,流于形式的课堂是要不得的。用杨再隋教授的话来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一位台湾教师设计的《树真好》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能运用简单的比喻与拟人手法描述对树的观察;②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模仿进行短篇儿童诗的叙写;③能让孩子认识以树为中心的自然界互动关系。这充分体现语言训练目标精神,既简练又明了,他抓住了语文实践性很强的特征,重视对语言的理解、揣摩,更注重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将语文实践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崔峦强调,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是学习语言,培养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表达的精妙,在培养语感、提高整体把握能力、领悟读写方法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用字上下功夫。我们只有老老实实把握各学段教育目标,踏踏实实在具体每一堂课上落实语言训练目标,才能完成语文教育的使命。
2、整合三维目标,有侧重、有层次,避免多而杂
有的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把三维目标分裂开来,如,知识和能力目标分一二三点,过程方法目标又分一二三点,其结果,零碎的教学目标无法指导课堂教学,太多的目标也无法兑现。我们要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整合三维目标,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忌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教学目标太多,面面俱到,教师上课总是好像在赶教案,不仅教师上课思路容易混乱,而且学生也会无所适从,声东击西,教学中心游移不定。一般来说,一堂课最好确定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既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便于学生集中学习和掌握,当然,主目标下设一两各分目标,但必须指向主目标。如以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着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①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②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③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③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又如,三年级的《荷花》一课,可以提出如下教学目标:(1)识字学词,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词义,正确书写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用朗读表达对荷花喜爱的感情。(3)从感悟作家笔下荷花的特点中,了解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的写法。”其实,课堂紧紧抓住“品词、赏句”的朗读主线,三个目标由浅入深,一线贯通。
3、领悟课文本真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关键。
语文教材都是单元式编排体系,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教学目标训练点,每一课在单元之下各自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只要我们深钻教材,结合单元导读提示、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并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就不难确定其教学目标了。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要通过准确地把握课文特点,科学地抓准课文的重点来实现。一篇课文不同于其他书籍中的文章,不是用来娱乐休闲看看而已的,它是编者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选入教材,用来实现课程目标的凭借。课文的语言、文章内容、篇章结构、感情基调以及它所在学段甚至哪一个单元的位置,都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定位。有的文章人文性强一些,有的工具性强一些,其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有时同一首古诗入选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教材中,但它处于不同的学段就会担负不同的使命。把握课文特点是定位课堂目标和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比如,有的课文本身极富情境,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不要抛弃文本而去创设一些仅仅为调动学生兴趣或只起热闹课堂作用的情境。又如,在教学《三个儿子》一课时,教师就不会放任学生去生成一些违背文本价值取向的问题:老爷爷真不懂赏识会翻跟头、会唱歌的小孩子,眼里只有听话老实、干活的小孩等等。从本质上讲,教材也好,课文也好,它只是个例子,而且是符合各阶段目标之下的例子,它完全可以发挥示其范与引领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遵循课标本真,用好教材,教好课文,而千万不要引导学生像盲人摸象那样,歪曲、偏离、表象化、随意性解读文本价值。
4、心中装有学生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基础。
在去年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崔峦老师谈到:“有的课目标的阶段性不明,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有的老师找不到教学的起点,往往在理解内容上低估了我们的学生,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懂得、理解的问题,浪费了不少教学时间。”大家都明白,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服务,“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其实都是要求把教学目标的定位在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里。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要随意拔高要求或低估学生,应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如,第一学段的儿童,机械记忆占优势,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阅读教学主要是词语的积累和培养阅读兴趣,而对阅读方法则未做具体要求;第二学段,意义识记在发展,思维在向逻辑思维过渡,因此,阅读教学目标在词语的学习、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第三学段则在上述基础上,就不同文体的阅读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因为这一学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已有很大发展,有可能根据文体的语言特点,学习和选择读书方法。
事实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差异,同年龄段的学生也有差异,如果教学目标不以学生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那么,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只能是走走形式,新课程标准就不可能得到落实。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吴立岗教授指出,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不要对学生做“一刀切”的要求,不要让学生在一堂课上必须全部达到教师的要求,而是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教师“逼”得太紧,只会适得其反。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长赵镜中教授提出,教学的最好着力点,是为学生搭一个“脚手架”,也就是说,学生对这些东西有一些理解,但是不能完全掌握,如果给一些支撑和提示,学生就能顺利渡过难关。有些课堂教学设计,反映的只是成人抽象的思维,没有办法反映学生的思路,也就起不到“脚手架”的作用。教师就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去设计教学目标,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又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不断丰富情感,不断完善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基础性的目标,既要按社会发展要求提升某方面的目标要求,如识字写字、口语交际、语文的综合实践应用等,又不宜超越小学生生理、心理、知识基础等实际随意拔高,要力求让小学生养成利于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我们深入领悟阶段目标,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让各项目标在教与学中落实,第一学段(1~2年级)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二篇:教学目标--深入领悟小学语文阶段目标, 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
深入领悟小学语文阶段目标,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 [ 2009-5-6 12:16:00 | By: 达达 ] 推荐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全国第六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2008年7月)总结中指出:“当前阅读教学的一大问题,是阶段性目标不清,各年段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教学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阅读教学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的倾向明显。低年级忽视朗读教学和词句教学;中年级忽视段的教学;高年级只注重分析内容,忽视学习语言、领悟写法。各年段重得意、轻得言。整个小学阶段,有忽视写字教学、词汇教学的倾向。”我想岂止是阅读教学呢?走进我们的寻常课堂,你会不难发现,包括识字写字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在内都有混淆阶段目标的现象,大多喜欢拔高要求,表现出急于求成的思想;也有些肤浅、过于简单的要求,为的是追求热闹的课堂氛围。而今天,因时间关系,我主要就这两节阅读课来粗浅谈谈如何落实阶段目标,如何定位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崔峦先生还强调,只有不折不扣地达成年段目标,体现阶段性,才能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小学阶段的各项目标。因此,我们只有细心研读课程阶段目标才能深入领会其中的要义,只有领会了其中的要义,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才准确。只有领会了阶段目标,才知道我们每一个阶段的教学方向,才能明确每一节课的目的任务。
一、我们简单来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三个学段目标比较解读
二、明确阶段目标是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 语文新课程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追求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很多专家都干脆把语文课程目标精炼为三个质量目标:即一手漂亮的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而小学阶段目标分三个阶段。经过一轮课改实验的探讨与总结,大家普遍认为:低年段(1-2)的语文课堂就应该紧紧抓住识字写字、朗读背诵来展开,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识字、写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词句的大意、背诵需要背诵的课文。中年段(3-4)应加强朗读,重视默读,读出感受,字词教学应加强理解,特别要重视段的教学等。高年段(5-6)的阅读教学,既要引领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引领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顺序、表达方法,并要进一步体会词句深刻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同样,阅读教学在各年段目标中也有明确的要求:1—2年级主要是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习惯。除了用普通话朗读,还要学习默读,学习怎么读童话、寓言、儿歌、儿童诗等,展开想象,初步体会标点符号表达不同语气的作用。1—2年级的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5万字,不要过分规范,半读半玩为好。3—4年级,学会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朗读指导,学会略读,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默读要有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阅读范围,能对课文内容与表达发表个人心得、看法,能品味语言,能借助词典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理解词语等。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这些目标都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来确定的,有极强的层次性和坡度。从量的变化,到速度的要求,就是要求教师必须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按阶段目标进行教学。新课标内容的学习,我想在此就不必展开来分析了,其实许多学校都会经常开展新教材、新课标的培训学习,而市教研室与镇街教育办的语文辅导员也是每学期坚持组织相关内容的学习与研讨,相信大家在平时教学时都能把握阶段层次性的要求,并体现在课时目标。
三、如何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定位,就是确定课堂训练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统率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也正是在这个起点上,许多教师表现得无所适从、无所作为,拿到一篇课文,大多数教师首先想到的是怎样设计教学方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手段等,而很少先去琢磨并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或者说,对课堂教学目标是“写在教案前头、置于课堂后面”。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虚设,目标内容泛化现象比较严重,设计的目标缺失教师对课标独特的审视与解读,缺少课时教学目标与课文目标、单元目标、学段目标的有机渗透与衔接,缺乏对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我在平时教学检查中,从教师的备课笔记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会设计教学目标,只会盲目照搬、照抄教参、教案集上的教学目标。就算是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大都形式五花八门,内容随意,表现在教学目标存在错位,甚至错误;也表现在教学目标大而空,动不动就“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语文素养”、“提高人文素养”等陈述教学目标,使用词语陈旧单一,并且很含糊,都是“掌握、了解、培养、理解、激发”等类词语。语文教师的“以其昏昏,又何以使人昭昭”,这样的课堂连“目标方向”都有问题,能不高耗低效吗?因此,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是有没有领悟阶段目标的直接体现,也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何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来把握。
1、抓准语文课堂语言训练目标的主线,不越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走向纵深发展阶段,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上成自然科学课,把语文课上成常识课、文学课、人文教育课等,也就是没有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正确处理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辨证关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立足于“语文”,不能“穿靴戴帽”地上成其它课,也不能过分强调过程与方法,太多的形式,太多的喧闹,忽视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那种远离文本,脱离语言,流于形式的课堂是要不得的。用杨再隋教授的话来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一位台湾教师设计的《树真好》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能运用简单的比喻与拟人手法描述对树的观察;②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模仿进行短篇儿童诗的叙写;③能让孩子认识以树为中心的自然界互动关系。这充分体现语言训练目标精神,既简练又明了,他抓住了语文实践性很强的特征,重视对语言的理解、揣摩,更注重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将语文实践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崔峦强调,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是学习语言,培养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表达的精妙,在培养语感、提高整体把握能力、领悟读写方法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用字上下功夫。我们只有老老实实把握各学段教育目标,踏踏实实在具体每一堂课上落实语言训练目标,才能完成语文教育的使命。
2、整合三维目标,有侧重、有层次,避免多而杂
有的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把三维目标分裂开来,如,知识和能力目标分一二三点,过程方法目标又分一二三点,其结果,零碎的教学目标无法指导课堂教学,太多的目标也无法兑现。我们要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整合三维目标,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忌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教学目标太多,面面俱到,教师上课总是好像在赶教案,不仅教师上课思路容易混乱,而且学生也会无所适从,声东击西,教学中心游移不定。一般来说,一堂课最好确定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既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便于学生集中学习和掌握,当然,主目标下设一两各分目标,但必须指向主目标。如以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着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①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②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③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③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又如,三年级的《荷花》一课,可以提出如下教学目标:(1)识字学词,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词义,正确书写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用朗读表达对荷花喜爱的感情。(3)从感悟作家笔下荷花的特点中,了解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的写法。”其实,课堂紧紧抓住“品词、赏句”的朗读主线,三个目标由浅入深,一线贯通。
3、领悟课文本真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关键。语文教材都是单元式编排体系,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教学目标训练点,每一课在单元之下各自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只要我们深钻教材,结合单元导读提示、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并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就不难确定其教学目标了。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要通过准确地把握课文特点,科学地抓准课文的重点来实现。一篇课文不同于其他书籍中的文章,不是用来娱乐休闲看看而已的,它是编者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选入教材,用来实现课程目标的凭借。课文的语言、文章内容、篇章结构、感情基调以及它所在学段甚至哪一个单元的位置,都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定位。有的文章人文性强一些,有的工具性强一些,其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有时同一首古诗入选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教材中,但它处于不同的学段就会担负不同的使命。把握课文特点是定位课堂目标和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比如,有的课文本身极富情境,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不要抛弃文本而去创设一些仅仅为调动学生兴趣或只起热闹课堂作用的情境。又如,在教学《三个儿子》一课时,教师就不会放任学生去生成一些违背文本价值取向的问题:老爷爷真不懂赏识会翻跟头、会唱歌的小孩子,眼里只有听话老实、干活的小孩等等。从本质上讲,教材也好,课文也好,它只是个例子,而且是符合各阶段目标之下的例子,它完全可以发挥示其范与引领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遵循课标本真,用好教材,教好课文,而千万不要引导学生像盲人摸象那样,歪曲、偏离、表象化、随意性解读文本价值。
4、心中装有学生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基础。
在去年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崔峦老师谈到:“有的课目标的阶段性不明,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有的老师找不到教学的起点,往往在理解内容上低估了我们的学生,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懂得、理解的问题,浪费了不少教学时间。”大家都明白,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服务,“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其实都是要求把教学目标的定位在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里。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要随意拔高要求或低估学生,应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如,第一学段的儿童,机械记忆占优势,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阅读教学主要是词语的积累和培养阅读兴趣,而对阅读方法则未做具体要求;第二学段,意义识记在发展,思维在向逻辑思维过渡,因此,阅读教学目标在词语的学习、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第三学段则在上述基础上,就不同文体的阅读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因为这一学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已有很大发展,有可能根据文体的语言特点,学习和选择读书方法。
事实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差异,同年龄段的学生也有差异,如果教学目标不以学生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那么,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只能是走走形式,新课程标准就不可能得到落实。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吴立岗教授指出,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不要对学生做“一刀切”的要求,不要让学生在一堂课上必须全部达到教师的要求,而是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教师“逼”得太紧,只会适得其反。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长赵镜中教授提出,教学的最好着力点,是为学生搭一个“脚手架”,也就是说,学生对这些东西有一些理解,但是不能完全掌握,如果给一些支撑和提示,学生就能顺利渡过难关。有些课堂教学设计,反映的只是成人抽象的思维,没有办法反映学生的思路,也就起不到“脚手架”的作用。教师就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去设计教学目标,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又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不断丰富情感,不断完善人格。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基础性的目标,既要按社会发展要求提升某方面的目标要求,如识字写字、口语交际、语文的综合实践应用等,又不宜超越小学生生理、心理、知识基础等实际随意拔高,要力求让小学生养成利于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我们深入领悟阶段目标,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让各项目标在教与学中落实,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阶段目标测试题
六年级语文阶段目标测试题
(一)质量分析
出错的题及原因分析
一、看拼音写词语
“豺狼”学生书写不到位。
二、看拼音组词。
血“xue”和“xie”许多学生对这一常见的,常用的多音字不能正确区分并组词。
三、完成下列词语练习。
1.写近义词。
“缘故”学生不会答写“缘由”一词,或者将“缘由”的“缘”与“原因”的“原”相混淆。学生对“缘由”的意思理解不准确,导致答案出现偏差。
2.照样子写词语。
“咄咄逼人”(AABC式),有的学生试卷上该题空白,无从下手;有的是词语的组合,而不是固定的AABC式的词语。反映出学生积累的词语不多,或是学生积累了一些词语,但是没有对词语进行分门别类地归类。
六、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学生出线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用错标点的现象。反映了部分学生不良的、随意的书写习惯;又一部分学生对标点符号使用的规则掌握得不熟练,或是不能灵活运用。
七、体会下列句子包含的思想感情。
2.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学生不能完准确答题。
八、阅读理解。
1.读文章第一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现“一副秋日风情画”的?
学生答题不完整,思维,理解不全面。
3.体会加点词语所表达的感情。
(2)该题中又两个加点的词语。学生不能在整个句子上建构小鸟形象,从而体会词语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存在就词解词的现象。
4.文中说“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如何理解,是否矛盾。
学生在此题十分很多,答题的思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均存在着问题。
九、习作
存在问题:详略安排欠妥当;选材不合理;主题不突出;写法单一等。
建议:
一、继续夯实基础,基础知识人人过关。在现阶段教学中,吃透教材,把握每一课的教
学目标,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确保人人达标。
二、加强阅读训练。注意提升、归纳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同时,注意答题格式规范化的强调与训练,三、加强表达能力的训练。坚持每天写日记;坚持在课中进行小练笔,将读与写相结合;
落实“作文课”,每周进行作文的指导与讲评。
四、稳定此次考试优秀学生的成绩水平,扩大优生范围,在培养尖子生上下工夫。
五、补差,呵护差生的自尊,唤起差生内驱力,给予差生特别关照,让他们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及高年级阶段目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组,要会写19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3、整体感受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4、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过程与方法
1、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丰富课堂内容。
2、运用多种朗读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3、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我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导我们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四、教学措施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学习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进入情境,浮现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思想感情。读写结合,丰富语言的积累。
五、单元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课文建议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四篇文章中,前两篇是讲读课文,《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生身母亲和祖**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后两篇是略读课文,《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熟悉本单元生字生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打意方面的作用。
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4、通过交流平台,相互谈一谈,评一评,以便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抓住关键性语句,体会他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的在现课文的有关画面,加深学生感悟。
2、爱国的故事诗歌名言不胜枚举,可让学生通过多渠道搜集整理,增强学生对祖国的里了解。
3、几篇课文都要注意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深思感悟。
4、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做具体分析,感受其妙处,探究其深意,体会其表达中心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
5、詹天佑 2课时 6 怀念母亲 2课时
7、彩色的翅膀 1课时
8、中华少年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展示二 共5课时 合计11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字写字,能够认写18个生字,并正确读写“舒适、勉强、魁梧、湿淋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过程与方法:
1.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2.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2、要学会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四、教学措施
1.学习中可以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证读书的时间,能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
2.要学会根据问题情境主动提出问题。
3.要开展有效讨论。讨论前,先梳理问题,一般性的问题要求自读课文解决。讨论要有理有据,同时也要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必要时再读课文。
4.课后练习要求摘抄印象深刻的句子,摘抄前,先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单元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课文建议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一、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本组教材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鹿和狼的故事》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客观规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青山不老》讲述的事一个山野老农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4、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5、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拼读、组词等认读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粗读、范读、齐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加深对地球的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心中,并转化为日常行为。
四、教学措施
1、自读感悟、自主探究、观察感悟、情感交流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2、朗读疏通全文,默读了解大意;轻读想象探究,诵读品味内化;利用摘抄法、收集资料法等进行深入学习。
五、课时安排
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4~5课时,略读课文《鹿和狼的故事》、《青山不老》2~3课时,习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第五篇:小学美术各阶段目标
小学美术各阶段目标
课程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能够用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能够用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知道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能够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第二学段(3~4年级)
1、能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能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三学段(5~6年级)
1、能够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能够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能够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能够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