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01:4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小学科学课与自然课程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是课程目标的重大调整,由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例如执教《纸的观察》(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而有的讲课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要研究纸的特点,其教学的落脚点就是总结纸的特点;第二个活动的重要价值是学习用测量和计算的办法让学生去经历观察活动,拓展观察的途径,而有的教师就非要学生计算出准确数据不可。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目标追求是有很大偏颇的。

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以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为例:三年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四年级在此基础上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五年级重点是调查研究,调查和研究有关的科学的问题,在调查研究有关科学问题中理解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重视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充分讨论,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即使是同一学段,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例如《材料的特征》(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和《杠杆》(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虽然教材规定设计的活动都能够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解释→交流的过程,但是前者重点在收集、加工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后者侧重于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尤其是如何制定科学探究计划。

因此,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其三至少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一方面,它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生成性,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还要保证给予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以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激励。因为新课程所提倡的科学探究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首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探究环境。

教师要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和谐、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心交给学生,与学生做到融合,是科学探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经常面带微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蹲下来和学生交谈等激励的动作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其次要激活学生的内趋力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就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上。如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出示了插有一支吸管的一只灌满牛奶的酸奶瓶,放在两只已包装好的冷水盆和热水瓶中,学生发现在热水盆中的吸管中的水会喷出来,而放在冷水盆中却不会是喷出来。学生被这个情景牢牢地吸引住了。接着我就请学生分析猜测其中的原因,学生猜测可能是盆中的有冷热差别,热的能使物体膨胀,冷的能使物体收缩。然后学生就想出各种方法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与自己的分析相比较。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抓住了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成功地创设探究的情景,使学生有一种验证预测的迫切感,使探究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学生探究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再次要有开放的课堂设计

在科学教学的过程:---

1、收集事实;

2、整理事实材料;

3、研究事实材料,得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结论;

4、解释学到的科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环节设计要有开放性,幅度要大,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进入探究状态,进行充分的探究;只有开放的幅度大,学生才可能少受教师的遮断刺激。如在《教学电路出故障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出示了带底电池和灯泡,让学生用电线接亮小灯泡,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却还是难住了学生,学生上台演示时,接来接去都搞不明白这线该接在何处,后来请同学们共同探讨,终于得出了结果,原来只要把底座的弹簧压倒,就能把电线插进去就行了。虽然花去不少的时间,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从以上的教学环节看,教师没有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活动,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保证学生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而且这样开放性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种易于掌握,又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因为环节大,学生才能真正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体,体现他们的自主。

因此,教师要从建构主义出发,安排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把每一个环节都做细了,做透了,使学生真正高度地投入。一节探究课,教师都希望学生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像科学家一样真刀实枪地干科学,但有时却不能如愿。学生可能只对探究活动的某一环节感兴趣,探究目的不明确,说不出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师的心里只能留下遗憾。如制作彩虹时,只往空中一次又一次地喷水,却不分析彩虹不会出现的原因。教学《热胀冷缩》时,学生只对吸管中的水滴会往外推,向里流感兴趣,到底是水还是空气在热胀冷缩,全然不顾。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为动手而动手。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思维相脱节,探究只成为一种外在形式。

因此,在学生探究动手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把原来直接向学生提供材料而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比较合理,在动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探究中一边动手一边做记录,再想想探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留一点时间请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谈谈探究的体会和感受,相互之间做一些评价。这些环节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指手划脚或省略,使学生真正懂得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在探究中教师要预想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达到探究的有序,而不凌乱。因此,备课要备两头,课前向学生调查。一般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都有根源,教师要善于疏导或对症下药,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科学课最易被察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认为科学教育评价可有可无;往往以笔试为主,偏重知识记忆、理解的考查;测量的结果是学生“知道”什么,而不是学生“会做”什么。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其评价体系必然不同于传统单一的一张考卷、一份成绩的评价,而应该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重点从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志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为了体现上述评价理念,我们设计、尝试了几种评价工具,把评价嵌入到教学活动中随时进行,将课程、教学、评价融合在一起,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把从评价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对学生的激励、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设计的调整上,以动态的发展历程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1.科学学习评价单。结合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出科学学习评价单,让学生尽量详细地记录他们的思考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一边做一边写下每个阶段的思考。教师在课后通过分析每位学生的科学学习评价单,从中评价其学习情况。

2.技能操作评价。

对技能学习型的实验操作,如温度计的使用、指南针的使用等,可以使用操作评价表,请小组长分别评价每位组员的操作技能,从中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3、小组竞赛。

平时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可采用小组竞赛的评价方式。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各组的代号(可以事先作一套各组的标志,用时贴在黑板的一侧),当小组或组员表现优秀时,就在该组标志下方加分,各组累计的总分在每次单元评价前结算成该小组每位组员的平时学习成绩。

4.单元评价。

单元评价时以笔试为主,作为单元学习终结性评价。我们要特别注意端正评价目的,尽量避免单纯的偏重知识记忆、理解的考查。(1)挑选重要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学习。(2)单元评价能使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思考。(3)尽量采用影片、图片等媒体或实物,创设具体生动、活泼有趣的评价情景。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科学教师应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教学为学生服务的”的宗旨,设计每一教学环节,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发展!使“一切为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第二篇: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精选)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自从担任小学科学教师以来,可以说迎来了我教师生涯以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的科学课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领域,面对这么一门涉及面广,给学生带去无尽新奇、思考与挑战的学科,我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对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备课一定要充分。

新课程之后科学课的内容很难教,它涉及的面广,跟中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已经接轨,对于我这种非专业毕业的老师来说是有难度的。这就要求我提前精细化备课:提前备课会让我们发现很多问题,甚至我们自己怎么思考都找不到答案。这个提前的空间就留给我们去查资料,向别人请教,读懂教材。多方面广泛学习,提高自己学科素养。

2、材料要提前准备。

科学课的材料是课堂的灵魂,而且很多课堂的材料是多样化的。有时候借一堂课的材料从找到,到分组加工,可能不止一节课的时间。还有些材料的准备需要一个过程,不提前几天时间准备就会导致上课失败。比如现在六年级下册教材《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课中涉及到制作化石模型,从开始制作模型到把模型晾干差不多需要一两天时间,因此材料准备一定要提前,否则很多时候就会手忙脚乱地走进课堂。

3、体验要形式多样,张扬个性。

科学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科学学科教育的一个特征与优势。科学的学习“动脑、动眼、动手”是关键。“动脑”——在于知识的获取;“动眼”——则是体现在学生的观察能力方面,特别强调对科学作品独特的感受;“动手”——则是敢于实践,掌握有关的形式表现手段,让学生由不会到初步掌握,由生疏到熟练,均得益于实践的动手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做,特别是作业体验环节主要体现的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动脑、动眼、动手”的成果。学生学习是有差异性的,因此,作业体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灵活多样,充分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做到形式多样,以需而作,如一题有不同的成果,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做法等,让学生充分施展个性才能,创造出具有真正自我意识的个性作品

4、旁征博引,有点幽默感。

科学课涉及的范围广,学生对于丰富的课外知识很感兴趣。在课堂上就一些内容

展开延伸,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纪律调控的一种手段。另外,科学课不是在上午第3节就是下午,这个时间段学生的思维一般都处于有比较疲惫的状态,所以他们往往对太严谨的课堂有些反感,尽可能地挖掘一下自己的幽默细胞,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笑几次,他们对课堂的专注度会高很多。当然,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等方法不断积累与提高!

小学科学课涉及面广,揭示的自然现象复杂,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科学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可以用玩游戏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教师引导得当,他们不仅能玩的开心,玩得放心,玩得尽兴,而且能玩得有所感,从中悟出科学道理。

第三篇: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大渡口区实验小学 王雪梅

在进一步深化现实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人们往往对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但集中反映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实际普遍存在的有效性问题,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我们即使有再好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改变目前教师和学生负担过重而教学质量低下的现状。因此,在推进课堂素质教育的今天,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意识,注重有效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对于每一位教师显得十分重要。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那么,如何变辛苦的教学为有效的教学,变痛苦的学习为轻松的学习呢?有效教学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念。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提高,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例如我在教学地震时,就由同学们熟悉的5。12大地震引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机。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目的地主动参与。我与学生激情互动时,适时地说明了本次课的目的是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学生明确了目标,马上开始探究实验。三是采用学生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方法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弄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再现模拟、实验、类比对照、直观展示、现场

互动等。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现在大家公认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什么特征呢?

1.课堂是贴近学生生活世界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学生的生活世界指的是学生全部的生活,得以展开的背景和种种可能性。“生活世界”是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多种品质生成的奥妙蕴藏的处所。

2.课堂是给予学生先进文化浸染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所以要善于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收文化的洗礼和熏染。

3.课堂是培养学生灵性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究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和对话。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的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它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三)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

科学教学要真正走进课堂,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深入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把过程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师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和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使课堂成为学生积极思维的舞台,让每个知识点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快乐音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转变一些传统的观念。

1.由注重“教” 转向注重“学”。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虽然已提出很久,但在科学教学中很难实现,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适应和配合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接收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最佳有效的结合,它要求教师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情境和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改革的同步进行。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讲授一个新的知识点时,通过丰富的情境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讨论、提出猜想、实验探究、归纳分析得出结论,从而体现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培养。

2.由注重“传授” 转向注重“引导”。当今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生容易从课外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探究地震的中心和强弱时,先让同学们做模拟实验来探究地震中心和强弱,然后在出示一些在5。12地震中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的地方的图片,让同学们来讨论这次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3.由注重“模式” 转向注重“个性”。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也就是说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要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其次是在优化教法上,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克服组织形式上的模式化,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就可以实现“模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目的,使每一个学生对学习科学有兴趣,使每个学生向着“个性化”方向发展,而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要求更高了。

4.注重“结果” 转向注重“过程”。所谓重视结果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却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过程,甚至要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所谓典型习题,严重影响创造思维的培养,扼杀了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重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对知识、思维方法的探究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5.注重“成绩评价” 转向注重“多元评价”。课程实验需要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式,对于教师教学实践的评价应由单一的考试成绩的评价转变为“多元评价”机制。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

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论文

——谈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单 位:惠安荷山小学

姓 名:刘 炳 辉

联系电话:***

2014.10.28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小学科学科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以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为例:三年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四年级在此基础上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五年级重点是调查研究,调查和研究有关的科学的问题,在调查研究有关科学问题中理解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重视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充分讨论,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即使是同一学段,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例如《材料的特征》)和《杠杆》),虽然教材规定设计的活动都能够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解释→交流的过程,但是前者重点在收集、加工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后者侧重于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尤其是如何制定科学探究计划。

因此,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

体性认识;其三至少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一方面,它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生成性,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还要保证给予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以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激励。

首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探究环境。

教师要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和谐、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心交给学生,与学生做到融合,是科学探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经常面带微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蹲下来和学生交谈等激励的动作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其次要激活学生的内趋力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就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上。如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出示了插有一支吸管的一只灌满牛奶的酸奶瓶,放在两只已包装好的冷水盆和热水瓶中,学生发现在热水盆中的吸管中的水会喷出来,而放在冷水盆中却不会是喷出来。学生被这个情景牢牢地吸引住了。接着我就请学生分析猜测其中的原因,学生猜测可能是盆中的有冷热差别,热的能使物体膨胀,冷的能使物体收缩。然后学生就想出各种方法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与自己的分析相比较。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抓住了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成功地创设探究的情景,使学生有一种验证预测的迫切感,使探究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学生探究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

再次要有开放的课堂设计

在科学教学的过程:

1、收集事实;

2、整理事实材料;

3、研究事实材料,得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结论;

4、解释学到的科学。在这个教学过程

中,我们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环节设计要有开放性,幅度要大,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进入探究状态,进行充分的探究;只有开放的幅度大,学生才可能少受教师的遮断刺激。如在《教学电路出故障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出示了带底电池和灯泡,让学生用电线接亮小灯泡,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却还是难住了学生,学生上台演示时,接来接去都搞不明白这线该接在何处,后来请同学们共同探讨,终于得出了结果,原来只要把底座的弹簧压倒,就能把电线插进去就行了。虽然花去不少的时间,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

从以上的教学环节看,教师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保证学生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而且这样开放性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种易于掌握,又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因为环节大,学生才能真正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体,体现他们的自主。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其评价体系必然不同于传统单一的一张考卷、一份成绩的评价,而应该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重点从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志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把从评价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对学生的激励、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设计的调整上,以动态的发展历程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1.科学学习评价单。结合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出科学学习评价单,让学生尽量详细地记录他们的思考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一边做一边写下每个阶段的思考。教师在课后通过分析每位学生的科学学习评价单,从中评价其学习情况。

2.技能操作评价。

对技能学习型的实验操作,如温度计的使用、指南针的使用等,可以使用操作评价表,请小组长分别评价每位组员的操作技能,从中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3、小组竞赛。

平时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可采用小组竞赛的评价方式。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各组的代号(可以事先作一套各组的标志,用时贴在黑板的一侧),当小组或组员表现优秀时,就在该组标志下方加分,各组累计的总分在每次单元评价前结算成该小组每位组员的平时学习成绩。

4.单元评价。

单元评价时以笔试为主,作为单元学习终结性评价。我们要特别注意端正评价目的,尽量避免单纯的偏重知识记忆、理解的考查。(1)挑选重要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学习。(2)单元评价能使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思考。(3)尽量采用影片、图片等媒体或实物,创设具体生动、活泼有趣的评价情景。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科学教师应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教学为学生服务的”的宗旨,设计每一教学环节,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发展!使“一切为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第五篇: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ord 文档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下面谈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追求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科学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科学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这样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愉悦的情境中“发现”、“创造”,最大程度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最大程度地唤起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学、乐于学。

二、以学生生活经验为教学起点

奥苏伯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理论,强调新的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合理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新旧概念的相互作用,就是新旧意义的同化,其结果是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得以丰富和扩大。

在科学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注重面向学生的生活,首先要选择能引起学生共鸣、能打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学生对不同生活经验的兴趣是不同的:鲜活的生活经验能为后建学习的内容之间建立“桥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平易化”,能降低新学内容的难度,促进概念的同化。同时,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作生活化处理。一方面,教材的编写总是滞后于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处理,使教材中普遍性的知识与学生特定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来达到面向生活的目的。例如,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教师唤起学生回忆生活:“在生活中你有慢慢地、细细地咀嚼馒头的感觉吗?”然后又问学生:“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很快答出来“:有甜味!”“那为什么会有甜味呢?”这样,学生的兴趣勃然而发,会提出许多探究性问题,如“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变成了什么物质?”“淀粉在口腔中是如何被分解的?”等等,问题一旦提出,学生就急着想去弄个明白。另一方面,学生生活存在地域性差异,这是教材难以兼顾的,教师有必要将教材内容与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实现“从生活走向科学”的课程理念。

三、要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美国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的,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这或许也是学生们的心声。新课程标准里明确规定:“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而现在的科学教材的实验操作内容非常多,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迫切希望教师上好科学实验课。因此,想要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充分利用科学实验室势在必行。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通过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实验器材、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探究动手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把原来直接向学生提供材料而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比较合理,在动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探究中一边动手一边做记录,再想想探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留一点时间请学生进行探究后反思,谈谈探究后的体会和感受,相互之间做一些评价。例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我给学生都准备了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和以下待检测的物体:铁钉、塑料片、棉线、牙签、铜丝、纸片、头发丝、陶瓷、橡皮、铅笔、硬币、土块等大量材料,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实验中了解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并思考一下导体都有哪些共同特点,想一想怎样利用导体与绝缘体的性质为我们服务,领会了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说一说今天学校的收获。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突破教学难点,扩展学生视野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如《太阳系大家族》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 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束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镜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五、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精讲与多练,二者是有机的结合,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所谓精讲不是少讲或略讲,而是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材本质的东西,掌握重点,突出难点,联系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精简不必要的教学环节,用较少的时间,精练的语言,揭示知识的规律,把知识讲深、讲透、讲准。这就要求对课文重点难点部分挖得深、讲的透、讲的准,使学生深入体会思想内容,受到思想教育,掌握知识,弄懂真正不懂的东西。多练就是在精讲的基础上,将知识考点化、考点试题化,让学生对知识反复练习巩固,成为技能技巧,从而举一反三,掌握知识的规律。多练不仅应该有量的适当增加,而更重要的是要有质的提高。

六、课外拓展、举一反三

科学探究活动光靠课堂上的40分钟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于是乎,在每节课的最后说上一句“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这个问题我们课外继续研究”,成为当前很多科学教师的通病,而对于如何研究却无点拔。那么,教师是否清楚究竟有多少学生真正探究过?又有多少学生的探究成果能够得到反馈?缺乏教师的指导与督促,没有反馈结果的课后探究活动,仅仅是一种形式,不会取得多少实质性的效果。

“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的探究活动还没有结束。我们不能以下课铃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要知道课内教材内容与课外拓展的关系,是“举一”与“反三”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也是“源头”和“江流”的关系。只有“举一”没有“反三”,就不能形成科学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深度,并留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后还有余音缭绕的感觉,并产生获取新知的欲望。

总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值得各位同仁不懈追求的核心问题。让我们携起手来,踏着时代的步伐,努力营造出一个个生机盎然、师生气氛和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绿色课堂!我深信:我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更醉在其中。

下载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新房乡中心学校邱熙【摘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是教学有效性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学的有效性,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怎样在40分钟的......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值不断提高,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一个永恒......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林堡学区王辛庄小学 张素芳2月3日我参加了“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谈自己的......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摘要: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我们的课堂教学多......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是教学有效性追求的目的之一。小学科学的三维教学目标给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指出了方向,它要求我们的......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以《抵抗弯曲》的教学为例摘要: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以《抵抗弯曲》的教学为例浙江省宁波市镇明中心小学凌彬摘要: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

    探讨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探讨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基础,以学生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学生的生活为媒介,将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紧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