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课堂应用心理咨询模式及理念[模版]
应用心理咨询模式及理念 推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 淮南三中 陈少华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1]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技能和身体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理的发展。而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心理咨询,其实质也是关注人的正常成长、健康发展,使其成为全面发展完整的人,两者不谋而合。心理咨询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咨询对象自强自立的过程。[2]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倡导“平等、尊重、真诚、热情、共情、积极关注”等理念。[3]“平等”指咨询者与咨询对象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共情”是指咨询者能从咨询对象的立场出发,真正体会咨询对象的内心世界。“尊重”的含义是咨询者对咨询对象抱着接纳、关注、爱护的态度,尊重咨询对象的现状、价值观和人格。“真诚”的含义是咨询者应坦诚面对咨询对象,开诚布公地与咨询对象交流自己的态度和意见。“积极关注”也称之为正向关注,就是咨询者对咨询对象言语和行为中积极的方面,予以有选择的、特别的关注,强调其正面的优点,使其拥有正向的价值观。心理咨询模式有很多,主要包括个体咨询、团体咨询、信函咨询、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等。[4]
一、应用心理咨询模式及理念推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行,教学中重视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优化学生的心理结构日渐重要。将心理咨询倡导的“平等、尊重、真诚、热情、共情、积极关注”理念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是适应新课程教育理念的现实需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应以“平等、尊重、真诚、热情、共情、积极关注”为前提,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心理咨询的模式和理念,能促进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新型教学关系的建立,促进历史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实现。
将心理咨询中团体咨询、个体咨询、网络咨询等模式融入历史教学活动之中是有效实现历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灵活途径。通过这种灵活结合方式可以使教师教学活动做到从学生个性心理出发,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增长的同时,更能有效关注他们在德育、心理健康和美育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应用心理咨询模式及理念推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方法(一)历史学科渗透模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安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历史课堂教学应把心理咨询倡导的“平等、尊重、真诚、热情、共情、积极关注”理念融入其中,采用肯定、激励等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和谐自由的课堂互动,来体现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历史学科渗透的内容包括:(1)利用心理咨询理念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2)历史课程渗透心理咨询。教师要充分挖掘出历史课程内容中潜在隐含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历史学习策略咨询。利用心理咨询理念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具体来说:课堂上,教师讲述语言尽量做到精练、生动、风趣,评议语言应坚持真诚、平等、民主的原则;教态方面,教师应保持亲切生动有亲和力的教态;课堂角色方面,尽量做到学生是主演,教师是导演,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对历史知识的教授方面,教师尽量做到充分利用教材现有内容并积极开发与教学相关的历史资料,通过学生的感官体验和理性思维去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情感态度。如评价历史人物李世民、武则天等时,一方面归纳他们的历史功绩,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寻找与他们相关的历史趣闻轶事,使学生在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同时又汲取了这些人物的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讲述秦代的中央集权、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荀子的“人定胜天”、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等历史事例时,强调这些事例中既包含着丰富的创新精神,又包含丰富的创新思维与方法,使学生从历史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什么是创新品质。[5]历史教科书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历史教师如果能精心挖掘历史素材,用典型的史实,优秀的历史人物,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作用巨大。如在讲述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时,教师可以着重强调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以及与时俱进实现国共合作创新精神;讲述发明家爱迪生,强调他经历数百次失败之后,终于研制成耐用的碳丝灯泡;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好材料。历史学习策略方面,教师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特征,围绕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个性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展示才能的机会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具体状况,设置不同角度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通过讨论、抢答、教师及时点评的方式,肯定每位学生的智慧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种方式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反应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一些学生的内向抑郁性格,提高其学习能力,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二)学校团体心理咨询模式
学校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即教师根据学生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学生共同的发展问题或共有的心理问题。[6]将团体心理咨询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Ⅰ 爱心交流日志。为了将心理咨询倡导的“平等、尊重、真诚、热情、共情、积极关注”理念真正贯彻到历史教学中,建议教师可采用一种和学生私下交流的方式——撰写爱心交流日志。教师让每位同学准备一个笔记本,规定每节历史课后学生写上对这节课老师的评价,给历史老师打分,并且可以写上自己的一些学习经验,学习困惑,生活随想等。老师在每节课后收上来阅读并及时给以回复。爱心交流日志可以成为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桥梁,使老师能了解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以便教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还有利于教师即时自我反思及调整教学策略等。
Ⅱ 团体咨询。定期在历史活动课上开展团体咨询。利用团体咨询的模式方法找到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团体咨询中相关训练方法解决问题,举例如下:
1、ⅹⅹ班团体咨询案例概况(1)团体目标: 1)找出ⅹⅹ班学生历史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习热情。(2)团体的性质:结构式。(3)团体对象:ⅹⅹ班全体学生。(4)团体规模:ⅹⅹ人。
(5)活动时间:ⅹ年ⅹ月ⅹ日15:30一l7:30。(6)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2、活动程序
(1)认识团体,自我介绍。(2)分组交流,五人一组,交流学习历史的经验教训。(3)每组选一个代表阐述交流的结果。
(4)教师重点总结学生在学习历史问题上遇到的困惑。(5)请学生轮流谈谈如何解决这些困惑。(6)教师总结本次团体咨询并进行相关训练。(7)学生回顾总结心得体会。
(8)对有严重学习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记录下来方便个别辅导。
这种活动方式更强调平等、自由、信任的氛围,学生通过参与和倾听,学会容忍和接纳,学会相互尊重和共同合作,并通过深入探讨,最终寻求到解决共同心理困惑的途径。
Ⅲ 历史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用表演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对人际关系及自我进行认识的一种方法。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历史角色剧”,学生自愿在“角色剧”中扮演历史教材中一定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各自特长,如有的擅长上网查资料,有的擅长文字整理,有的擅长撰写剧本,有的擅长播音,有的擅长表演等等,这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学习,而且学会了团结合作,让学生找到了一个展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学生通过扮演历史情境中的角色,既理解了历史人物的感受,又增加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还有助于掌握学习、生活、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技能。(三)网上咨询交流
利用网络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在QQ上建学生群,在平等自由的另一种空间里与学生真诚对话;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关注和探讨学生自身的身心全面发展;开辟与完善关于历史知识及热点问题的专题介绍;在网站上设立专门的咨询网页,就高中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网上咨询指导,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拥有更多维护、救助自身身心健康的途径。(四)个别辅导
这是学校心理咨询的主要方式,主要用在历史学习有严重困惑的学生身上。当学生因历史学习障碍(如不喜欢记忆历史知识等)出现焦虑、压抑、恐惧等心理,变得情绪低落、焦虑、烦躁时,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正确引导、及时疏通,让学生摆脱心理不平衡状态,使其恢复正常。一对一的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安全可信,有利于学习困惑的解决。(五)个案追踪
人的情绪、心理问题通常不稳定,会受许多主客观因素影响。如有的学生经常逃课、违纪、受处分,难免会自暴自弃,教师可以通过通信的方式与其保持联系,鼓励他在挫折中成长。当然个案追踪也可以针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于历史成绩一贯不错的学生,教师也要保持与他们经常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适当给他们鼓励,一旦这些同学学习上出现不适情绪,要给予及时的调整,以保证其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三、应用心理咨询模式及理念推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应注意的问题(一)以学生为本为前提
教师只有一切为了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使学生毫无顾忌地展示自己,剖析自己,教师才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真实的信息,为正确解决学生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将心理咨询模式及理念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多倾听、少干预,多给有价值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真诚关爱,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理解的关系,从而促进高中历史新课改目标的实现。(二)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将心理咨询模式及理念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思想以及心理状况,不是为了获取学生的隐私,而应以解决学生问题为中心,有的放矢地采取适宜的帮助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历史学习、考试、生活、人际情感等方面出现的困惑或问题,科学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三)教师要有充分准备
具体说历史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努力完善自己,接受心理咨询专门培训,具备心理咨询知识及技能。熟悉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要有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性格随和,平易亲切,稳重乐观,为人豁达。
2、热爱历史教育,富有爱心,尊重学生,积极关注学生,与学生共情。教师自己要有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要尊重和接纳学生原有的价值观。
3、创设友爱、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使用尊重、关注、倾听、鼓励等各种技巧,创设友爱、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大胆地展示自我、评价他人,为推动高中历史新课改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
总之,将心理咨询模式及理念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以学生为本为前提,以学生问题解决为核心,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满腔热情地启发诱导、帮助学生,必定会使学生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学生在愉快中学到历史知识,在快乐中解决历史学习困惑问题。通过心理咨询模式及理念的应用,使学生经过自身内化把学习变成其自觉的要求,而不是被动的决定,促使学生不断地成长,以实现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齐健,赵亚夫等.历史教育价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朱汉国,王斯德.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6]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李树珍.中学生心理与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8]程玉波,于小红.新课改形势下的历史课堂教学[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12).
第二篇:更新理念 创新模式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更新观念 立足生本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合水一中 李向红
2015年7月21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体局和华池县教育局精心组织的“庆阳市华池·合水第二届教务主任合作论坛”。与县局领导,各级学校的教务主任以及华池县的同仁们一道,通过“现代教育模式和教研方向探索”这一中心议题进行了论坛交流活动,了解分析了当前的教育教学情况,交流探讨了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和参加教育论坛,感触颇深,思想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围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对本次活动的收获,总结汇报如下:
一.感受与认识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需求,更是我们提高自身教育能力,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天的教师仍在用昨天教师教授他们的方法来教育今天的学生去面对未来的社会,这是教育的现状,更是教育的悲哀。我们应该努力呈现这样一幅场景,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苦口婆心地反复说教,而是要俯下身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引导指点学生,变成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乖巧地坐在板凳上,被动地听,被动地记,被动接受知识填塞,而是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地寻求答案,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在展示中自信。为了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构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高效课堂,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之所以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如此重要而紧迫,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完成知识传递,技能形成的主战场,更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教育改革的核心目的便是优化和改善课堂教学。二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既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也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渴望。学习的结果重要,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和策略更重要。因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授之以渔”。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转变思想,增强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创新培养模式改革中提出了“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这些都是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国家将课堂教学的改革提到如此高的位置,足见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如何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们当下应当集中力量、集中智慧,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迫切问题。
二.收获与思考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们的思想和教学中根深蒂固,如何让我们的教师自觉地更新教育理念,心甘情愿地参与到课改中来,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并能在课改中感悟到教育的本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要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教与学、师与生这两对关系。当前,尤其要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它实现了问题前置和自学前置。学生被老师讲会和自己学会是有区别的。同时,以学定教确保了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能体现人本思想。
二是要遵循规律,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遵循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育成长规律,尤其是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按照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落实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坚持直观性、系统性、巩固性、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广大教师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个性化探索和创造,形成一种基于实际、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局面,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和教学相长的目的,促进学生的智力能力情感意志等全面发展,回归教学本质。
三是要研究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在课堂教学领域的改革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仍然存在。课堂效率不高导致课时增加,导致学习时间延长,导致学生学习疲劳,导致学习效率越低下,形成恶性循环,成为阻碍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因此,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大力打造高效课堂,要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最有效的教学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人人学有所获。
三.打算与举措
近年来我县初中毕业生逐年减少,优质生源外流,高中招生比例增加,生源质量差,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愿意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种现状,我校自2011年开始引入“生本”教育理念。该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其基本教学流程为:(1)布置前置作业;(2)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3)学生展示结果;(4)老师评价,激励,超越,总结。我个人认为“生本”教育理念就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非常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经过五年来的不断探索,尝试到全员参与,全面实施,事实也证明该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积极意义,课堂活了,学生动了,老师真正成了教学的策划者,引导者,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为了深入践行“生本”教育理念,进一步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集体备课、结对帮扶、导教师范、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故步自封,对课堂教学组织的学习与研究不足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的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引导大家关注开放性与生成性。部分老师在日常备课中,习惯于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封闭性的东西予以重视,而对教育对象,课堂活动预设等开放生成性的内容关注不足。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引导教师在生本模式上不断尝试,积极完善。学习任何理论,都必须经过理论的本土化。理论的本土化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简单的移植,把外来的理论直接应用在本土社会。第二层含义是指因为本土社会的特殊性而对外来理论作出补充、修订和否定,甚至结合当地社会具有的独特性,从而引发新的理论建构。很明显第二种理解更为合理,也更为重要,教育理论,不可避免的带有条件性,搬到另一个环境,如果相关条件一旦改变,原有理论必然需要有所修订。通过修订,理论才能变得更全面,对本地的实践也才更具有指导性。所以我们必须在深刻领会“生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把它与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个性化的借鉴吸收,完善提高。
第五,要树立导向,培植教学改革先进典型。要树立以生为本和全面发展的导向,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本着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这一基本要求,培植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着力打造一支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名师工作室,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的先进经验,通过典型示范和带动引领,全面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步伐。
第六,要深化民主科学管理,坚持依法治校。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没有一个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构建学校科学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的新举措。一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二要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三要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两天短暂的学习结束了,但我们的思考和行动才刚刚开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又意义重大的工程,需要也值得我们付出持续的努力。我相信,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我校、我县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将迎来可喜的变化,愿合水一中越办越好,合水教育越办越好!
第三篇:应用电子白板 营造高效历史课堂
应用电子白板 营造高效历史课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这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具有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再现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拓展课堂形式、启迪学生思考、强化重点、点化难点等优点,这些优点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能明显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广受教师好评。原来,我们的课堂上就是教师用一支粉笔在黑板上挥洒汗雨,整个课堂单调平和。
如今,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互动电子白板用于课堂教学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实现了高品质、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平台,对比黑板及电教平台两种教学方式,取其精华(黑板的互动性及电教的丰富性),去其糟粕(黑板的单调性及电教的单向性),我们的课堂变得形式多样、声光俱全了。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而且使我们的课堂既丰富多彩,又呈现现代的时尚感。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系统,区别于传统的多媒体,它为整合课堂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自2011 年以来,我校逐步建成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全覆盖的现代化教学体系。这种新型的多媒体系统,整合了电子、感应、网络技术等,将传统的黑板和投影仪、电脑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白板教学平台。
在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的今天,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共识。历史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已从传统的教师向学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新型模式转变,培养学生的能力更需要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在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交互式电子板,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强有力的途径。适时适势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起到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功效,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强有力地打造高效历史课堂,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这里,从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充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方式作一探讨。
一、展示形象直观的历史图表资料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言描述历史图表材料,让学生看教材的图表材料,而且使得课堂显得单调乏味,学生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低效”。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教学,就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资料库把有关图表资料调出来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方便讲述,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时,就可把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等世界名画及米开朗琪罗的《大卫》等雕塑作品等图像展示出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成就,并通过对作品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理解文化名人所创造的世界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历史价值所在。
二、呈现大量的历史文献材料
近几年来,高考历史材料题占分值为60%左右,所以对材料处理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有必要经常运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判断、分析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在课堂上对历史材料的运用,从而影响打造高效历史教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就能随心所欲地把自己要摘录的材料用抓屏的方法从Word 文档调离展示在屏幕上,或者从计算机直接调出来呈现给学生。这样既方便省力,又能增加材料的阅读量,可谓一举两得。
三、直观演示历史进程、构建结构体系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构建的知识网络。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去记忆一些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要学好历史,必须抓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中,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整体、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并从中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这是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简明扼要、形象直观地把历史进程和知识结构及内在联系在课堂上演示出来,做到既便于学生掌握,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我在教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趋势,我是这样设计的:
这样,让学生清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情况,了解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趋势。
四、师生互动、增强课堂训练效率
2011年3 月,我校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开始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课堂训练是该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起到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培养能力的重要作用。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把大量作业展示出来进行课堂训练,不仅方便,而且能节省时间,增大训练内容,还能在师生互动、当堂批注中提高教学效率。
五、播放形象生动的视频资料
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使我们单凭主观想象或借助语言文字描述去认知历史是很不够的,现代科技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更多地直观感知历史,让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走进他们的视野。例如,在讲述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可以借助电影《兵临城下》中的片段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苏联红军在卫国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情况,这样效果就好得多。
以上是我在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一番探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白板要依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才能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当然,面对流光溢彩的新技术,我们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应该注意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炫耀高技术,分散学生注意力。
总之,我们广大教师要认真履行新课程理念,更好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优化课堂教学,切实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甘肃临泽三中 蒋丽娟
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线教师最欠缺的并不是专业知识,也不是责任心、爱心等,而是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因此,历史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研究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成为今天中学历史教师必做的功课。“教学案”情景下的小组合作教学成为我们转变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的载体。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制“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它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希腊人普鲁塔戈在3000年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让我们点燃这个火把,给历史课堂注入“活水”,让沉闷的课堂变的更加鲜活四溢。我们实验中学就是在这次课改中崭露头角,探索出了高效的课堂模式——以“教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一、端正思想,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
1.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课堂上最大的实际是学情(把握学生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情出发。学情就是命令,教情要服从于学情,即“每一颗子弹要在没有死的敌人头上开枪”。要想把握学情老师就要走到学生中去,课前预习,是传统教学的产物,要取消,应把预习用在课堂上。让学生自我探究、自己解决,使学生暴露真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情。
2.使用问题教学论(教学生不会的,学生会的不教)。在教学中要以问题为抓手,培养学生能力,没有问题的课堂是问题最大的课堂,很顺畅的课堂是问题最大的课堂,学生的问题错误是教学的最好资源,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学会踢球,教师要学会让学生解决学生的问题(兵教兵)。如:我在教《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一课时,学生在回答“维新派要求“变”的是什么?”问题时,学生的回答是:“变的是救国的方法”。我对学生的回答并没有反驳,而是给其他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学生在争论中,通过比较,巧妙的给出了答案,轻松地解决了问题。教师要做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最好的教法就是不教”,这与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是一致的: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少。老师全过程在导,学生在全过程学,自然讲的时间就少,内容就精,学生实践的机会就越多,能力自然就越强。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靠相信学生,放手给学生,挖掘学生潜能。在教学中不让学生犯错是教师的错,不发现学生的错是教师的错、不用学生的错是教师的错、不引导学生有效解决学生的错还是老师的错,总之,不面对学生错误就是老师的错。
3.大胆使用学生尝试论(每个学生都有好奇心,不能扼杀)。
每个人都有尝识的意识,怎样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只有尝试学生才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中国学生模仿力强而外国学生创新力强。愿意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尝试,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自我尝试、自我探究、自我解脱、自己读有自己的感悟,因此,我们要把读书权还给学生、把实践权还给学生、把尝试权还给学生。
二、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策略
在历史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就是要改变课堂上不和谐的因素,让课堂变得和谐起来,变“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一言以蔽之,就是使我们的课堂“高效”起来。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紧紧围绕着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按照教师最有效的“自学指导”所进行的自我探究、自我实践、自主学习;所谓“后教”,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在“先学”基础上,就不会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探究、相互实践、相互学习;所谓“当堂训练”,就是在课堂上,学生为了全面检测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情况,按照教师的训练指导要求所进行的进一步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像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基本史实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在编写学案时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时完成,课上检查。从而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学生看书做答的过程,也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同时,可以摘引一些史料,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创新空间是很大的,比如探究题可以以问题的方式出现,也可以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如在《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中,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
1.为什么有那么多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绝《马关条约》的同时要求变法?他们要求“变”的是什么? 2.依据内容,逐条分析变法的影响。变法有利于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变法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同时又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3.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何“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4.戊戌变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为什么还会失败?
以上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的形式完成。所谓小组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其实质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讨论的过程重在交流,一般先是通过交流找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后经过讨论达成集体共识;讨论的过程又重在合作,通过小组学习,弥补个体在思维、精力、时间和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发挥集体的力量,变“势单力薄”为“人多智广”。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最多不超过三个问题。处理这部分,一般是老师提供相关问题的情景材料、图片等,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探究,找出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当堂训练: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它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等。训练题的设计,分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题是对本课基础知识的检查。选做题属于拓展延伸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做,注意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学案上,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在完成这一部分时,注意异组间的交换批阅,小组长收发学案,公布所批学案的等级,并发动组员对错误进行纠正改错,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作弊的现象,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三、高效、紧张、有序是和谐课堂三个基本特征 和谐课堂必然是高效的,高效是和谐课堂的目标。怎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呢?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津津乐道,学生昏昏欲睡,教师竭尽全力,学生纹丝不动,教师尽情表演,学生无意观赏,显然,这样的课堂是不可能高效的。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不主动,不积极,欠自觉,不发自内心求索,没有了自己个性的张扬,没有学习目标的限制,没有方法的指点,可听可不听,可看可不看,效果自然不佳。相反,如果课堂上能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反复实践,也就是要创设一个让学生能主动自觉学习的课堂,能够使学生学习高度投入,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习质量。也就是要创设一个“紧张”的,课堂,只有真正“紧张”的课堂才能“高效”。紧张,不等于慌张,不是畏惧、害怕、胆怯,而是为了完成某个使命而不懈的努力,即全力以赴,心无旁鹜,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用心求学,主动求索。只有这样,学业才精,德行才成。而这种“紧张”求学的过程,可能是枯燥的,烦闷的,痛苦的。但,事实上,如果不“紧张”,就不经历可能经历对事情的认知过程,就不可能取得成绩的。我们认为,“没有课堂的紧张,哪里会有课后的轻松?”有序不是次序,而是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的序。不是“先—再—接着—最后”,不是一般的次序,而是精心安排、深思熟虑的结果:谁先出场,谁先回答,谁先干什么,都需要策划。长期以来的“先教后练”的教学模式是严重违背人们认识规律,这种教学就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就是逼着我们的学生跟着老师转,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就是一切听“老师”的,就是“唯师独尊”,就是不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没有了自己的主见,让学生做听众,做看客,就是教师为完成任务而教学,而不是为达成目标而教学,就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改变。而与之相反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这样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是忙碌的,不停地再现知识,不停地书写、不停地讨论、不停的思考、不停地…,学生在紧张、忙碌中利用了每一分没一秒,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充满活力的课堂,也必定是高效的课堂,它达到了思维的高效,达成目标的高效。
四、优化评价机制,使小组学习和谐发展
看看我们当今的课堂教学改革,好像都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但看看我们的小组合作,还有很多的问题:一是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刚提出问题宣布小组讨论,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前排学生立即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声,4——6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学生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二是小组内缺乏分工,更缺乏对小组个人任务完成情况的加工,缺乏对共同活动成效的评估,学生之间还缺乏真正的交流与互动。三是小组内只是优等生在发言,学困生被忽视了……我们已经经过自己的思考,为了保证评价措施的有效性,我把学科教学评价纳入了班规。上课积极思考,能够提出问题或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在班级评估中加分奖励,平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包括任课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分值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评等,以月为单位进行汇总评比,选出月度优胜小组和个人,把优胜小组和个人的照片张贴上墙,以激励先进鼓励后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进行科学的分组。小组一般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讨论小组构成上,要注意层次搭配、性别协调,还有性格互补。为了增强小组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我每次带一个新的班级,总会让他们先为自己的小组起个个性化的组名,希望在组名的感召和激励下,能够吸引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几年来,我的每届学生都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别具特色的组名,使小组成员首先有了共同的期望和目标,也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当然,组内成员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也是至关重要的。我的策略是:每个组员都要担任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协调员、检查员等,并采用角色定期互换的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担当不同的责任,每个小组间实力要相当,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平等、有效的竞争机制。我采用按学习成绩编号的形式,教师随机抽查,抽查到的学生成绩就代表整个小组的成绩,这样就会激发学生传帮带的作用,课堂学习效果与班级量化评价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组内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小组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之风愈演愈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历史水平。
总之,“教学案”情境下小组互助教学,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大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五篇:121课堂模式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五四班“121”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情况
姚
昌
琴
七里河区王家堡小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五四班“121”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情况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
我叫姚昌琴,是王家堡小学五年级四班的语文老师,也是本班的班主任。我校在前置性作业、高效课堂以及如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初步探索形成了“121”课堂教学模式,荣幸的是我班被确定为实验班。刚才张主任已详细解读了“121”课堂模式,下面我将我班在“121”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一些做法及我的点滴感悟与各位领导分享一下,有不妥之处,敬请领导们批评指正。
一、充分准备,精心设计
“121”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比较简单的内容,也就是通过前置性作业用十分钟的时间解决易学内容。在这里,这个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121”课堂教学模式刚推进时,我班的前置性作业主要由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一是为了照顾绝大多数学生,再者也是一种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我一般都是要求学生将文中出现的不能读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划出,说说解词、近反义词、多音字,并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及文体特点,整理成小卡片,在课堂里用十分钟时间进行交流,每篇课文都是一个模子,千篇一律,时间久了,孩子们觉得很没意思,我自己也觉得没劲。占用了课堂的宝贵时间不说,还不利于不同层次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反复思考、琢磨,现在,我将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家里自主学习,我发现学生还是一样能掌握,由此可见,我们还是要放手,充分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当然,前提是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通过多次地指导,现在我们的前置性作业主要由我和学生共同商定设计,我只是说我 的思路、想法,具体的设计由学生自主完成,并且不要求一个模子,可以百花齐放。我们学生合作小组是“121”组合,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待提高生。所以目前我班前置性作业由组内的优等生带动中等生和待提高学生设计。学生能感知到什么程度,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积累而定,老师不强求一致。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产生的疑难问题做好整理,留待解决。老师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只是设计出简约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以备下一环节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课堂前十分钟完全交给学生自主交流前置性作业的内容,有时候他们都会改变我的教学预设。如:我在上《景阳冈》一课时,学生自己找来了主题曲,还有一百单八将的部分图片,我一进教室,专管班班通的孩子就放响了音乐,全班同学就跟着激情满怀地唱起来,还自发地男女生配合一唱一和,我笑着说咱先了解作者,读课文,介绍一下《水浒传》,结果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这些我们都知道,在家里就完成了。所以现在我课堂前十分钟,都是孩子们在讲解,他们人人争当小老师,提前做好PPT,上台讲解,搜集资料,筛选整理资料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孩子们也爱听,真的是一举多得。所以在这我想说的是,对孩子们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都不必再赘述,节约出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对学生学习更有帮助,更能提高的内容的学习上。只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信任他们,孩子们的潜力会得到极大的挖掘,他们的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课标要求落到了实处。
二、抓住重点,精品细读
“121”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二个环节是用20分钟时间全力解决教学重难点内容,通过质疑解疑,小组交流,共同解决。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初读课文产生的问题时,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
基本思考方式,引导、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本钱。”
合作探究,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多通道的相互交流。因为大家相互交流,又相互启发,每个人的思维都处于活跃、开放的状态,思维的不断碰撞将会形成“思想风暴”,激活学生的神经细胞,接通学生的神经联想,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迸发出各种独特的想法和见解。
这一环节中,教师巧妙设计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做好有效的评价,每个孩子都能静心思考,实实在在地提出自己的困惑,并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凸显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避免以往简单问题发言过剩,有难度问题属于优等生,课堂是优等生表现舞台的状况,我们的“121”互动互助有效学习小组,能够合理分配发言次序,最大的改变就是打破以往派代表发言,也就是让优等生发言,优等生精彩的发言,其实无形之中剥夺了待提高学生的锻炼机会,造成一种假象,忽略了真实的教学情况。现在,我们改变了这种模式,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首先由待提高学生发言,不怕学生说错,说不好,给他们说话的胆量,然后由两个中等生补充,一个优等生作总结点评,充分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真正实现一帮二带一,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得到提高。经过一年多的锻炼,现在,我班学习氛围好,每个学生敢于当众表达,信心足,热情高。
上面谈的是学生的质疑和小组活动,下面我再说说老师对学生的点评。教师适时点评是课堂高效的关键点。“点评”就是“点拨”与“评价”,这是“121”课堂教师必备的两种教学行为。
一是把握“点”机。课堂是动态的,变化莫测,教师要善于观察、准确判断,该出“口”时就出“口”,不该出“口”时要封“口”。二是遴选“点”招。如“点”而不“拨”、“拨”而不“透”、点破点透。三是锤炼“点”语。课堂实践中,不少教师的点拨不到位,不能一语中的,关键是语言组织上出了问题,平时
琢磨得比较少。作为点拨性语言必须准确、精练、富有启发性和牵引性,力求起到一语开茅塞的作用。
在精读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感悟,感悟课文的人物形象,感悟文本的语言,感悟蕴含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领悟、掌握读书的方法。
还是以《景阳冈》一课为例,课文是由武松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四部分组成,我问孩子:你觉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好,我们就重点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感悟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来?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性格特点以及虎的气势,虎的声势,都在孩子们合作学习中得以了解。在小组讨论中明确了这段是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精读细品作者动词的妙用,对其它三部分内容只是一带而过,教学要抓重点,突难点,不平均用力,有所取舍。
三、延伸拓展,扩大容量
“121”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是最后十分钟进行的拓展活动。对当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进行回归性检测,将重点内容以检测题、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反馈训练,检查学生当堂掌握知识的情况。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灵活掌握技巧与方法。教师主要从创新实践的目的出发安排拓展。如结合课文内容,当场编一首热情洋溢的小诗,创作一个精彩的儿童故事,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说说自己的肺腑之言;布置课后作业,有效地组织学生编排小报、表演课本剧,进行辩论、开展一次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良好心理品质。
在上完《景阳冈》一课后,我马上准备了《林冲棒打洪教头》《鲁提辖拳打郑关西》以及《醉打蒋门神》的故事,让学生比较人物性格,体会作者对人物动作的描写,以一篇带多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把本课学到的阅读方法渗透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学以致
用,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紧接着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水浒传》,探讨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了解《水浒传》,有的孩子说要了解时代背景,有的说了解一百单八将的外号,有的说要了解他们最后的命运,还有的说专门调查一下里面的女英雄,也有人说想了解高逑这个人物,等等,一时之间,孩子们热情高涨,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阅读名著的积极性,水到渠成,我借机提出了让孩子阅读整本书的要求,增大了课堂容量,让学生明白课本只是例子,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努力学习。
“121”课堂教学模式推行一年半以来,学生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高效学习,但它对老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21”课堂教学模式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转变教育理念,从“师本位”转化为“生本位”,要相信学生,激发学生,提升学生。教学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才会有前进的动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改进,完善,努力取得好的成绩。
以上是我一些粗浅的认识,不足之处,再次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以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进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