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模式的改变
新课标呼唤新课堂模式
广东省佛冈县第二小学
黄洁梨
请大家先看以下两节课堂教学情景:
情景一:教师在讲台上作精彩的讲解,学生笔直地坐在座位上,端端正正,间或老师提问题,许多同学端端正正地举起右手,等候老师指名回答,答完后又再次坐得端端正正。整个教学过程井然有序。
情景二:老师走到学生中间,许多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热烈地讨论着,有的座位空着,有的座位却同时坐着几位学生。教师时而参与到其中一组,也说上几句。课堂显得有点乱糟糟的。
以上两节课堂教学情景是迥然不同的。前者是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达成,课堂按教师的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试想在如此沉闷、压抑的课堂上课,学生有思维、有创新吗?学生有欢笑、有感悟吗?新课标精神倡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呼唤新的课堂模式,呼唤教师能打破课堂教学常规,还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给人活泼、积极的感觉,给人思维、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的改革,新教材的选用,新课标理念的实施,给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如果能改变旧式教学,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课堂会更灵活,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会更频繁,收获也会更多。
一、变“会场”式为“茶馆”式
传统的课堂就像严肃的会场,老师在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像个木偶端坐,这样学生能学到什么?有没有兴趣学习?老师一概不知。说课堂是“茶 1 馆”,因为它不是传统上的“你教我学、你讲我听、你说我做”,而是融探究、感悟于一体,它贯彻了新课标精神:“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体现了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茶馆式的课堂上,学生不再像一头没有主见的小牛犊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可以自己去提问、去讨论、去解决问题,整个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对话过程中的交接、冲突、介入和融合。
如:在教学《落花生》时,一学生说:“学了课文后,我知道了做人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不要像苹果、桃子、石榴一样只做体面的人。”
这时马上有学生高高地把小手举起来,说:“花生虽然有用,但苹果、石榴也很有营养价值,而且长得也很好看,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苹果。”
又一学生说:“花生好,不炫耀,但把优点也掩盖起来,谁能知道你有这长处呢?”
“那我们就做像花生那样对别人有用,也要像苹果、石榴那样敢于展现自己的才华。”
“你说得真好!生活中如果人人都善于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不足,像孔子那样看问题,想问题,那你会一天比一天棒。”我由衷地赞叹。在这“茶馆”式的课堂里,在这师生的平等交流中,学生的阅读感悟渐入层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也让师生共同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二、变“批斗场”为“舞台”
我曾听一位老师在上《会摇尾巴的狼》时,在让学生质疑时,一学生提出:“狼的脚上有脚趾吗?”面对这样一个不着边际的问题,老师竟说:“你倒不如问狼身上有没有毛?”全班同学听后哄然大笑,继而是缩回一个个小手——他们都怕自己的问题招来冷笑。也有一个老师在上公开课时,对不举手发言的学生所提的问题不予理睬,可能因为是公开课,他就好像有点觉得难下台,用非常尖锐的话否定了这个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这么简单的 2 问题都不会,还读什么书?”“这么浅的题也不会做啊?”等话语也常从某些老师的口中说出。试问,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个性还会张扬吗?课堂还有快乐、还有童真吗?NO,在这“批斗式”的课堂上课,简直就是一种摧残!如果我们真有爱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你不妨这样说:“你的问题很有意思,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探讨吧。”这样巧妙的引导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使得课堂不会节外生枝。
其实,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多地为学生着想,把课堂布置成一个舞台, 尽量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如对一个不愿开口读书的同学想让他开口读书,我在学课文时,特意挑了一个简单的生字让他读,重复几次,就让他大声地读出来,同学表扬了他,他的脸上有了光彩;而后是让他读熟简短的句子在同学面前展示。有一次,他的朗读使其他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我看到那时的他脸上是多么高兴和自豪。
组织一些与课文紧密相连的文艺活动,更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收获,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如在学习《孔子和学生》时让学生上讲台表演子夏和孔子的对话,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领悟;学习《中国结》时,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演说家,在掌声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美丽的集邮册》时,让学生当一回朗诵家;学习《草原》时,更可以让学生过一回导游瘾。提前走上工作岗位,在艰辛的工作中体会“汗水带来的欢笑”。
总之,学生的每一回登台表演,都是一次展现自我的绝佳机会,在此过程中,他们也会改变对语文课的看法,品尝语文的琼浆玉宇。
三、变“刑场” 课堂为“竞技场”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方式基 3 本是“听—背”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是一种高耗低效的方式,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特别是对那些带有活泼细胞的爱动小学生来说,这感觉无疑是课堂如刑场,学习如受刑。但若能运用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求胜心理,在教学中,尤其是在复习巩固这一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竞赛。引领学生走进紧张而有序的“竞技场”,这样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上完《月迹》一课时,我让学生分类竞技:词语组的同学摘录“月”字的词语或相关诗句;搜集组的同学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月球的知识等;而手工美术组的同学可以凭借想象进行绘画或是手工创作,一周之后进行才艺大竞技,这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场面也出现于我们四(1)班的课堂上。
又如在学完《桥之思》我让学生进行诗艺大竞技。这样一首首充满灵性与爱心的诗便跃然纸上。
还有“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作业评比”“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写字比赛”“讲故事比赛”“课本剧比赛”“作文比赛”等等,这些生动有趣的课型的开展,不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更易激起同学们对语文的热爱,同时,也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得到锻炼与提高。实践证明,学生们很喜欢上这样的语文课。
这样的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模式,很好的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创新与合作精神,也加强了每一位学生之间的友谊,只要教师通过引导,大多学生会达到“认认真真参加比赛,欢欢喜喜不计成败”的精神境界,这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与人友好相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俗话说:“秤不离砣,公不离婆。”新课标精神的贯彻也得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之相匹配。但愿每一位执教者能运用更多更好的模式演绎出更丰富更精彩的课堂来。
第二篇:商业理念改变慈善运作模式
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尽捐家财的举动,引领了全球富人新一轮的行善潮流。近年,国内企业也纷纷设立非公募基金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过,散财有道也是一门学问。如同任何一间掌握巨资的机构,基金会存在保值增值的问题。不少基金会委托专业公司理财,其投资组合一般包括稳健的债券、股票等,不过也有Google、eBay等机构从事更为进取的PE投资,这也加大了对投资专家的需求。
众多商界人士介入之后,基金会的劝募、捐助呈现了渐趋浓厚的企业化特征。一些活跃的基金会不仅积极开拓专项活动、纪念品销售、新媒体等筹款渠道,也致力于通过市场营销改进劝募的技巧;在治理结构上,通过投资与运作部门的分离,基金会正向提升运作效率与透明度转变;中国传统的运作型基金会开始引入项目招标制,向资助型基金会转型;另一些基金会则变身VC或PE,孵化民间公益组织,并引入救助者接力助人的机制,让慈善链条化。商业慈善、慈善投资等新理念的确立,令慈善这一人类最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变得日益商业化与可持续,从而有助于慈善资源获得最优配置。
中国财富总量的提升与富人阶层的日臻成熟,令慈善为越来越多富于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所践行。尤其是5·12汶川地震后,各大企业捐款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企业设立的基金会捐出或捐向一些大型公募基金会,各类基金会由此更广泛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非公募基金会崛起,捐赠走向制度化
中国的基金会分为公募与非公募两种,二者的区别在于可否面向公众募捐。目前,国内的公募基金会多为半官方色彩的政府伙伴型基金会,而非公募基金会则多由企业出资设立(表1),当然其中也有特例。由于网络与固定电话、手机短信成为募捐箱之外的有效劝募途径,拥有网络社区优势的腾讯获准设立了公募性质的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非公募基金会的崛起,始于2004年6月实施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对其身份的确认。按此条例,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而全国性、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则分别不低于800万元和400万元。为鼓励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2007年1月,国务院将其注册和捐赠免税的权利下放到省市政府,不少企业基金会因此选择在地方注册,如朱孟依捐出市值约10亿港元股份成立的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在广东省注册;今典集团的苹果教育慈善基金会在北京注册。
随着财富的上升,中国企业家对于设立基金会的热情正在迸发。截至2007年底,全国1340个基金会中,非公募基金会达436个,较上年增加24.9%,高于基金会总数17.1%的年增速(图1)。在地方上,非公募基金会更成为增长的主角,截至2007年底,北京的84个基金会中,非公募基金会达64个,占76.2%;当地2004年以来新登记的41个基金会中,非公募基金会37个。
也有不少企业选择在知名公募基金会名下设立专项基金或事业基金(二者区别在于是否有定向用途),一些明星发起的基金即如此。譬如李连杰发起的“壹基金”在中国红十字总会的架构下独立运作,李亚鹏与王菲夫妇发起的“嫣然天使基金”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简称“红基会”)主管(表2)。这些基金由此也可以面向公众募捐,如招商银行除捐资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青基会”)合作设立“我和我的2008”专项基金外,还通过短信、网银、网络竞拍号召该行信用卡用户捐助;麦当劳与宋庆龄基金会成立的“中国麦当劳叔叔之家慈善基金”,亦在其餐厅内设有捐款箱。针对专项基金,一些基金会也有具体要求,如宋庆龄基金会规定,专项基金的协议捐赠金额应在500万元现金以上。也有非公募基金会尝试以专项基金方式筹款,如南都公益基金会名下设立了由许京骐夫妇捐助 10 万元的“许左群爱心基金”,其增值部分用于新公民学校的师生奖励。
成立基金会,不仅意味着中国富人的捐赠活动已从随机性的扶危济贫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也在资助方向上凸显了鲜明的企业特征与个人视角。如SOHO中国基金会实施的儿童美德工程,目标之一在于通过硬件建设让贫困地区孩子养成整洁的习惯,据潘石屹称,2008年下半年会选择十几所学校建几种类型的厕所,配上洗手设施和淋浴房,然后大面积推广;爱佑华夏慈善基金会近年则通过“爱佑童心”项目救助孤贫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并致力于成为这一领域全球最大的专业基金会;马明哲夫妇的“明园慈善基金”,将目标之一锁定金融教育;“嫣然天使基金”则全力救助贫困唇裂儿童。
基金会的设立同样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形象建设与业务发展,海外跨国公司对此有丰富的经验。福特汽车通过发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奖,将自身形象与环保相捆绑;国际知名投行高盛集团,1999 年捐款2亿美元设立了高盛基金会,并于2001 年推出“高盛全球领导者项目”,在全球大学生中挖掘未来领袖,获奖者有机会参加高盛全球领导力学院活动,与高盛高管在内的专家对话,而高盛也为未来发展铺垫了人脉。
劝募的技巧
基金会数量的跃升,带来了募款能力的竞争,尤其是企业纷纷成立专属基金会,分流了捐款的来源,也增加了公募基金会劝募的难度。从民政部的年检结果看,2006年被评为“基本合格”的25家基金会,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募资能力较弱。因此,基金会的多元化劝募、品牌打造、营销创新日见重要。
眼下,越来越多以慈善名义展开的筹款活动,如慈善晚宴、音乐会、球赛以及对捐赠书画、珠宝、不动产的慈善拍卖等。除现金外,捐助各种资源或技能,如交通工具、活动场地、宣传设计等也被提倡。各基金会也注重与企业结盟,在其营销推广中加入募款内容。富于号召力的明星更成为积聚捐助人的一大招牌,其中表现最出色的是李连杰壹基金。其年报披露,在成立第一年接受的1067.7万元捐款中,有19%由个人通过汇款、手机短信、贝宝(PAYPAL)和腾讯网络捐赠,而3个月之后,其个人捐款占比迅速上升至60%(表3),网络支付也增加了财付通、支付宝、快钱等新渠道。壹基金还获得电影《赤壁》、瑞士名表DeWitt帝威合办的慈善晚宴募得的100万元善款,并吸引了微软、阿里巴巴、俏江南等企业捐资。
为拓展筹款渠道,壹基金从2007年开始主办专项筹款活动—“壹基金”杯慈善房车赛,2008年5月,以“汶川加油”为主题的第二届房车赛募得善款70万元。专项筹款活动方面,香港世界宣明会由众多明星参与的“饥馑三十”、乐施会的“毅行者”等知名活动,都有吸引赞助方和参与方的成熟模式。如以长途步行筹款的“毅行者”,参与者要4人一队在48小时内横越100公里的麦理浩径,每队筹款不低于6500港元,完成者可获证书与赞助商提供的奖项。1986年以来,该项活动已筹得超过2.7亿港元善款。
吸纳会费、提供服务以及出售服饰、书、徽章等纪念品,也是基金会的典型募资手段。2008年7月,壹基金与万宝龙合作推出了30支限量版墨水笔,每出售一支万宝龙向壹基金捐赠5000欧元。
劝募中,营销的方式也相当重要。以扶贫为主旨的乐施会,将子网站“乐施有礼”做成购物网站的格局,捐助者可购买若干份牛羊、柑树苗、沼气池、医疗箱、学校设施等礼物放入购物篮结账。这一方式不仅有利于提升捐助者的兴趣,捐款用途也简洁明了。
在学习让人乐意捐赠技巧的同时,国内各基金会也不断规范管理,降低管理开支,以打造良好的公信力,保证捐款来源的持续性。根据规定,国内基金会的行政费用可以在总支出的10%以内,这也符合国际上多数基金会的开支比例(图2)。而据红基会的审计报告,其2005-2007年的费用占比已从8.9%逐步降至4.8%、3%。在管理费用上,非公募基金会往往具有特殊优势,如宣称“以慈善推动财富的理性再分配”的爱佑华夏慈善基金会,在国内第一家实行零费用运行,其管理费由部分理事分担,所募善款100%用于救助项目。这在海外私人基金会中较为常见,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简称盖茨基金会)的管理费即多由盖茨本人捐赠。
公信力决定基金会募资的能力,而是否拥有卡耐基基金会所倡导的“透明口袋”,则是决定其公信力的关键。即使美国资格最老的慈善组织—有百年历史的美国联合劝募协会,也有过6名高层案涉150万美元的财务丑闻。为了帮助捐款者辨别慈善组织的良莠,慈善评级机构应运而生。2002年成立的慈善导航者(charity navigator)网站,是目前全美最大的慈善评级机构,其依据最少连续4年的年报,为超过5000家慈善机构评定从无星到4星的级别,评估指标主要包括慈善机构在日常运作中是否对捐款人负责、如何定位以保证项目运作的持续性,并提供诸如“十大高行政开支慈善机构”(其中最高的开支比例占77.5%)、“十大好名声慈善机构”、“十大赤字机构”等排名。
为提高运作的透明度,国内基金会也引入了外部审计制度,从2005年开始对外公布审计报告,壹基金更坚持每季发布报告。2007年,民政部下属的民间组织管理局亦开始对符合条件的69家基金会进行了评级(表1)。
围绕慈善衍生的产业链上,还包括拥有全面的慈善数据库并从事慈善组织经营研究、人才培训等业务的美国基金会中心(Foundation Center)等机构。正如资本市场上的中介机构,它们的存在也有助于慈善资源的有效配置。在慈善方兴未艾的中国,亦有类似机构萌芽。2006年11月,麦肯锡联合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奥美传播、君合律师事务所、摩托罗拉等企业成立“公益事业伙伴基金会”(Non-ProfitPartners,简称NPP),即着眼于打造民间公益产业的支持平台:匹配捐赠方、受助方、志愿者;协助公益组织募款及融资,为其提供免费的财务、推广、法律等援助。NPP还自建了一套对公益组织的评估体系:50%的得分来自社会影响力,30%来自组织能力,20%来自契合度。
以投资促进慈善
据民政部统计,2000年全国的社会捐款额为9.3亿元,2007年底这一数字已达132.8亿元(图3),其中,民政部门接收50.9亿元、慈善会接收41.4亿元、各类基金会接收40.5亿元,此外,基金会还接收了折价10.2亿元的实物捐赠。这些资金如何安排?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公益支出不得低于上年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公益支出不得低于上年基金余额的8%。这意味着,公募基金会手中仍握有30%的募款,如果能够将其投资增值,无疑有利于扩大行善范围;对于非公募基金会,如果不希望基金缩水,其资产每年也需增值8%,这尚未计入通胀因素。由此看,即使作为非盈利机构,基金会的投资仍相当必要。
在中国,基金会原本多采取购买国债、银行存款的方式投资,随着中国进入减息周期,尤其是2002年2月一年期存款利率下调至最低点1.98%,一些大型基金会开始尝试介入资本市场。如宋庆龄基金会2006年末的长期股权投资为392.35万元,累计投资收益为1045.39元,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2006年的投资收益亦达81万元。但也有不少基金会对于投资比较审慎。2005年,参加年检的84家基金会投资收益共为3717万元,平均每家44万元,其中55家投资收益为零,10家超过百万元,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以828.56万元居首,第二的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近740万元,中国航天基金会以391万元居三,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紧随其后,投资收益为371万元,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则亏损32万元。1994年成立的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原始资金为2000万元,2006年捐赠收入1.5亿元,至2006年底,其累计投资收益已达1.12亿元(表4)。
根据各基金会的2006年年报,在全国性的企业非公募基金中,宝钢、香江、中远等基金会均有长期或短期投资,中远慈善基金会2006年亦出现在华夏平稳增长基金的持有人名单中,最多持有约2%的份额。南航等基金会的资金则以货币形式存在,其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升。
为实现资金管理的效益最大化,不少基金会委托专业公司理财。2000年前后进入资本市场的上海慈善基金会,同时委托数家公司进行资金运营,出于慈善目的,这几家公司均承诺:一旦出现亏损,将用赠款补足。由施正荣夫人张唯打理的施氏家族慈善基金会,将投资增值部分交由JP摩根打理,管理费为1-1.5%,资金支出则与汇丰银行合作。为求稳健,其主要投资政府债券与蓝筹股,收益目标为8%。这个2007年8月在香港成立的基金会,注册资金300万美元,主要资助方向为气候、环保、能源、文化遗产保护等。
合理投资-获取回报-部分收益用于慈善、剩余收益和本金继续投资,也是海外基金会的基本运作模式。2001年以来,盖茨基金会每年都将总资产的88-94%用于投资,捐出数额的占比则为3-8.5%(表5)。2005年以来,其投资收益已超过当年收到的捐款。2007年,其以381亿美元的投资获得了高达49亿美元的投资报酬,高于当年其收到的捐赠,包括来自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的31亿美元(2006年6月,沃伦·巴菲特宣布把1000万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股赠与盖茨基金会,此后,他开始兑现每年捐赠股票总额5%的承诺,截至2008年7月,已分三次共捐出142.5万股,价值超过50亿美元)。可见,尽管受到全球最富有的两大慈善家资助,但对盖茨基金会而言,出色的投资回报仍是其行善的有力依靠。
出于改善治理结构的考虑,在一些大型基金会中,将投资与运作部门分列是一个趋势:筹款部门专注劝募、投资;运作部门负责跟进项目的实施。盖茨基金会也不例外,其2006年10月开始分设两个实体:一个为盖茨基金会,负责捐赠管理,主要投向全球健康、教育、图书馆、太平洋西北地区及特殊项目;另一个为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信托,负责捐赠资产的管理,其投资组合主要包括长期债券、票据、股票、短期投资,并具有中国的QFII资格。目前国内也有非公募基金效法这一模式,2007年2月成立的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当年6月即成立了北京友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据南都基金会副理事长、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介绍,南都集团内部也成立有一个2亿元的公益基金,进行低风险操作,每年按基金总资产的5%向南都基金会捐款1000万元。
在美国,慈善机构由于免税,其投资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主要是传统的股票、债券投资,而房地产等高风险的另类投资则禁止涉足,因此,也有一些机构不谋求免税资格,而从事更为广泛的投资活动。如Google除在2005年成立拥有免税资格的Google基金会外,还捐出上市时1%股份和每年1%的利润创建了Google.org,除捐赠外,还介入私募投资领域,截至2008年5月,Google.org已投入8500万美元用于捐赠和投资,其中包括对利用太阳能的esolar和brightsource能源公司、利用风能的马卡尼电力公司分别投资1000万美元,以及与索罗斯经济开发基金(SEDF)、Omidyar Network等慈善机构共同出资1700万美元,在印度成立了一家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奉行商业慈善理念的另一个代表是eBay,其成立的慈善投资公司Omidyar Network致力于小额捐赠,向个人创业提供支持。
投资理念的创新,减少了慈善机构对于募款的依赖,但要靠盈利运作,也加大了对投资专家的需求。对于国内基金会而言,对投资、法律、专业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是一大瓶颈。
投资型资助引发慈善革命
给予也是一门艺术。在中国,传统的基金会往往以运作型基金会(Operating foundation)为主,即基金会利用所筹资金自行运作慈善项目。不过,作为一个复杂的实体,运作型基金会更容易受到公众的质疑,因此,在美国,这类基金会总数不到6%,相比之下,通过资助其他民间组织运作项目的资助型基金会(Grant-making foundation)数量越来越多。国内基金会也在向这一方向转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明确提出,要逐步由运作型转为资助型为主,通过公开招标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实施公益服务,以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
项目招标制是资助型基金会的主要运作模式,中远慈善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友成基金会等均采用这一方式。2008年6月,红基会也宣布拿出2000万元,面向全国公益组织招标。综合来看,其操作方式大同小异:首先,选择符合基金会方向的公益项目招标,并引入“项目听证会”和专业人士“陪审团”等制度进行评估,以便将标的给予运行效率最高的机构;其次,对项目实行合约化管理,在项目实施中对资金的发放和使用等进行监控;在项目结束后,则进行效果考察、评估。
秉持分工合作理念的项目招标制,催生了对慈善产业下游的民间公益性非盈利组织的需求。除如福特基金会那样对民间组织进行培训外,一些活跃的非公募基金会还将发起人的商业经验带入慈善事业的经营中,通过风险投资的方式培育具有良好项目执行能力的公益组织。作为中国内地首家慈善创投机构的NPP,率先对公益组织进行“风险投资”,目前其援助了南都基金会的新公民学校等项目。南都基金会则引入“风险公益”理念,将向公益组织提供的资金、管理和技术支持作为投资的资本,并参与其管理,在2-6年的投资期届满后,对其进行评估并实现退出。友成基金会更精细地提出,对种子期的公益组织扮演类似VC的角色,以参与式资助协助项目孵化;对运营模式清晰的公益组织及项目,则扮演类似PE的角色,主要提供资金和适当的指导,而不持有其任何权益。
通过投资让慈善延续的革命性理念,正形成一股席卷全球的慈善资本主义浪潮。在美国,越来越多基金会倾向于使用“使命投资”的模式,即基金会对捐助项目以极低的利息和利润进行贷款和风险投资。波士顿的“社会影响咨询者组织”对全美92家历史悠久的基金会的调查显示,2005年,进行“使命投资”的基金会有72家,而1968年只有1家;相关投资金额也由1968年的4800万美元增长到2005 年的1.3亿美元。国内第一个以企业家名字命名的个人基金会王振滔慈善基金会,也在资助贫困大学生时采用类似方式:受助大学生须在工作后资助一名贫困学生,以使该基金变成“种子基金”,令受资助者的数量呈几何型增长。慈善投资者们期待,借此将单向的捐助关系发展为互动的多赢关系,实现社会性的“爱心接力”。
正如投资一样,基金会的资助也有失败的风险,有些资金或许难以落实到项目上,即使落实也可能效果有限,这更凸显了基金会投资眼光的重要性。
从富人慈善到平民慈善
在中国,企业家的慈善意识正在提升,然而慈善并非富人专利。香港乐施会2005-2006所筹约1.4亿港元款项中,超过93%来自个人。美国施惠基金会的报告显示,美国2007年慈善捐款创下3060亿美元的新高,其中74.8%来自个人,一半来自收入水平居国内前10%的家庭,在大多数年份,2/3的美国人会参与各种形式的慈善捐助。为了鼓励员工参与慈善,美国不少企业都设立了“捐赠匹配”制度:任何员工向合法慈善机构捐赠的款额,公司都会同比例向该机构追加捐款。而针对5·12汶川地震,谷歌加倍了匹配上限,据李开复透露,该公司还有6位员工承诺匹配其他员工的捐赠,他本人也对来自谷歌中国员工的捐款进行了同比匹配。从目前的公开资料看,国内仅腾讯等少数企业有类似举措。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圆梦2008”活动(沿奥运火炬传递路线修建2008个操场)中,搭建网络在线募捐平台的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进行了匹配捐赠—所有腾讯网友通过财付通每捐赠1元,腾讯匹配1元,网友每捐赠1000个QQ积分,腾讯捐赠2元钱。
2007年美国3060亿美元的慈善捐款,约占美国当年GDP的2%,而麦肯锡的调研显示,中国实际投入公益的捐赠仅占GDP的0.05%。随着慈善的平民化,中国慈善机构面临新一轮的增长。1987-2006年间,美国慈善机构增长的速度是商业企业的两倍。未来,掌握庞大资金的众多慈善机构,其投资与资助方向都将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过,要鼓励包括基金会在内的慈善机构发展壮大,税收优惠不容回避。这一问题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对企业或个人向基金会的捐款予以免税,为鼓励捐赠,2008年元旦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已将企业公益性捐赠准予在纳税时的扣除比例,由年利润总额的3%以内提高到了12%以内;其二是对基金会投资收益的免税,目前,国内基金会的存款利息可以免税,但股票、债券(国库券除外)等投资收益则需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只有少数特许机构享受免税待遇。2007年,南都公益基金会获取投资收益1634万元,按规定约需纳税300多万元。而世界各国普遍对基金会投资收益实行税收优惠,美国私人基金会只缴纳相当于净投资收益1-2%的消费税。对于有关企业会借基金会避税的担心,美国实施严格的审计政策,资产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基金会每年都要接受审计,国税局下设的“受雇者计划及免税部”,有权对免税机构进行财务稽查,一旦违规便会被取消资格。争取合乎国际惯例的税收政策,为众多中国非公募基金会所关注。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提出,在全球化的时代,慈善也需要整合全球资源。无论慈善投资、资助理念还是维护自身权益上,国内基金会正显出开阔的全球视角。2008年5月,壹基金还拨款10万元,对缅甸强热带暴风灾难进行救助。民间慈善机构打开眼界实施国际救助,也是中国崛起的有力证明。
新财富,刘凌云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理念的改变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理念的改变
一、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要目标,信息科技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青少年具有能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信息素养。对信息素养必须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它应包括三方面的要求:
第一,信息素养应包括必要的信息科技知识、技能和能力。这不单是指有关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和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对信息收集、判断、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指对相关的信息技术工具能根据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有效的使用,对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所完成的作品能进行有主见的正确评价等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信息素养应包括对学生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即能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批判性和创造性地思考,提出并分析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和进行决策;能主动探索、研究新知识和新技术,在实践和体验中建构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认知结构;能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分工合作,创作、发表成果。
第三,信息素养应包括重要的德育教育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指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个人自律能力和个人对信息社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即能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进行个人自律;明确在信息社会中个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具备在信息社会中学习、工作、生活的习惯和规范;具有为社会服务并贡献社会的强烈意识。
二、营造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两个途径来实施,一个途径是让学生通过在规定的年级或时段中开设的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了解信息科技基本知识,学会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形成应用信息技术的初步能力,这是学生信息素养形成的基础;另一个途径是引导学生在信息化学习的平台上进行各种学科学习和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在信息科技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改变以传授和训练学生掌握各种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为目的的简单做法,不片面追求某一技术学习和训练的完备性,必须构建让学生有自主发展空间的特定环境,采用“以项目(或任务)带动学习”的策略,让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学习的伙伴。在精心设计的、有意义的项目(或任务)的引领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技术,学会方法,提高信息技术支持下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在信息化学习的平台上的学习,不是简单地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作为信息科技学科知识或技能学习的任务或载体,或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达到其他学科
知识传授目标的工具,而是在学生整个学习阶段,在所有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在一个能提供大量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撑的信息化学习的平台上,进行知识建构、实践体验、探索研究和合作交流,也就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能获得必要的信息科技的支持,能将信息科技的运用融合到自己的学习、实践、探究、合作和建构过程中,并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强化信息化意识,形成新的学习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适应开放的信息社会需要的、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使学生真正做到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且思维开放,思路活跃,能适应环境,健康成长。
三、关照全体学生,适应地区差异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不同起点水平及个性的差异;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自我设计,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四、强调问题解决,倡导创新实践
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设计问题,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新实践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五、鼓励积极表达,强调交流与合作
鼓励高中学生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倡导学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结合生活、学习的实际,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交流合作中分享思想、反思自我,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建立理想化学课堂模式探析
新课程理念下建立化学理想课堂模式探析
江苏省宝应县中学
乔梅生(225800)
摘要: 本文通过解读新课程的理念,对化学理想课堂模式做出了四点探析:借力于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学生展示、教师点拨等。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一.前言
新课程观理念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通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堂模式应该是教师带着理念进课堂,是学生带着个性去探究,让课堂充满抗争与妥协、合作与竞争,让学生走向自主规划、自主探究、自主矫正、自主提升。
传统的优秀化学课,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可以说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经过老师精雕细琢的,每一个“起承转合”也都是老师连贯的,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这种课堂,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种发展的结果导致:⑴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一些适应被动发展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一些不适应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⑵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缺少学习的主动性;⑶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师生投放的时间,精力较多,而教学质量和效率却得不到很大提高。对此,笔者提出了对建立化学理想课堂模式的四点探析,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对建立化学理想课堂模式的四点探析
1.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确定小组数,每组在6-8人最好,避免小组过大。在确定小组组员时,有成绩很好的,有成绩较差的,还有成绩中等的。将思想上进、学习刻苦、热心服务的学生定为小组长,以便组织小组学习,检查落实学习任务。同时每学科要有成绩比较突出和兴趣浓厚的学生代表,以便为本小组的学习出力、献策。合作小组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围绕共同的任务而相互合作,协调统一,贡献各自的智慧,达成统一的目标。在不同的合作学习中,各角色进行互换,使得学生各方面得到锻炼。总之,通过小组这一学习载体,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制度。在小组内通过小展示,组内质疑,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解决学生应该把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与组之间的对抗与竞争,通过班级的大展示解决知识的拓展与提升,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提升。2.借力于导学案
(1)导学案的编制:导学案的编写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导学案是按课时进行编写的,即一课一案,分这样几个版块:学习目标,指明学生学什么,用什么
方法学,学到什么程度;自学与检测,由学习通过课前阅读课本就能完成;交流与讨论,列一些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关联的问题,让学生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提,解决了一个个问题,自然解决了重点问题。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多太碎,且有一定的思维量,要让学生明白: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入不行。应用与拓展,上课作为例题使用,运用已形成的知识,拓展已形成的知识,生成新的知识。质疑与反思,由学生在课前和课上提出疑难问题,等待课上和课后讨论解决或向老师求助解决。最后一个版块是巩固与补漏,作为当堂检测作业,学什么,测什么,检查学生对课上所学的知识掌握情况。
在这几个版块中,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有层次、有深度,这样的导学案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如在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实质和条件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问题
1、【学生实验】 实验一:向1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mL CaCl2溶液;实验二: 向1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mL Ca(OH)2溶液;实验三: 向1mL Na2CO3溶液中加入1mL稀盐酸;实验四:向1mL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⑴ 叙述四个反应的现象,并判断其属于何种基本反应类型?⑵实验一、二的反应物不同,但为何会产生相同的现象?⑶若从反应前后溶液中各离子数目的增减分析,实验一~四有什么共同点?问题
2、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离子反应: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b、氯气与水的反应;问题
3、试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1)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2)醋酸钠溶液和盐酸(3)醋酸溶液与氨水(4)澄清石灰水与硝酸(5)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溶液(6)氯气通入到碘化钾溶液中;问题
4、下列哪些物质能拆?哪些物质不能拆?(1)石灰乳(2)MnO2(3)CO2(4)Na2O(5)浓盐酸(6)NaHSO4 ;问题
5、已知H++OH== H2O,该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哪些物质
—间的化学反应,试写出尽可能多的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试说出该离子反应能代表哪一种类型的反应?
(2)导学案的批阅:导学案的批阅分两次完成,一次放在课前,主要是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后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大组展示时,无需面面俱到,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只需展示学生理解不透的内容,理解有误的内容。总之,花时间,花力气解决学生共性的问题,以便学生知识的落实的能力的培养。一次放在课后,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掌握情况。3.借力于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是理想课堂中的重头戏,更是理想课堂的魅力所在。在课堂上,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1)减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一切学生展示成为可能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参与课堂展示的对象总是班级里那些优等生和部分中等生。学习基础偏差的学生自信心不足,不敢大胆发言。教师让学生展示时,因人而异,设计问题由易到难,再因题问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每次回答问题后,应该积极鼓励,有时他们回答错了,教师也不能批评,反而大力赞赏他们积极参与、勇敢发言的精神,让他们
逐渐克服自卑的心理,促使其积极上进。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胆子大了,声音大了,话也敢说了。
(2)指导学生的课堂展示,让学生的主动性发挥至极致
课堂上教师应让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即将展示的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从各小组中推出一名学生代表做精彩展示。展示时,应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指导,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也不展示,最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才拿出来让学生展示。课堂展示不应该是学生合作过程的简单、机械的重复,要求学生力求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三思而后行,逐步做到一语中的。其中既应该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下的重点内容的解读,有学生学习中新的发现和感悟,也应该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主持人就某一问题的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展示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不应该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比如可说、可写、可读、可演)。只要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发现、收获,都可以展现出来,以达到全班共享。总之通过展示,让学生的意见得以展现,学生的思想得以交流,学生的潜力得以挖掘,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4.借力于教师点拨
当教室成为学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时,“点拨”应该是教师有所作为的基本方式。它是教师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理清思路、找到最佳途径的一种艺术手段,是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什么时候应该点拨,如何点拨,如何处理好教师“点拨”与学生“展示”的尺度。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徘徊不前时,采用艺术化的指引,及时初解疑窦,让学生顺利走下去。另一方面是学生在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拨通理解上的关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得研讨结果明晰。适时点拨,还应当包括在思维过于发散之时,教师迅速捕捉方向,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教师的点拨性语言,必须准确、精炼,富有启发性和牵引性。力求起到四两拨千斤,一语开茅塞的作用。
如在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实质和条件时,我用了这样几句话作为点拨:
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实质:反应总是向着某些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2、当离子间能结合生成难溶物质、易挥发物质、难电离物质反应就能进行
3、通常能拆的物质有:难溶或难电离物质;通常不能拆的物质有:易溶且易电离;4:离子反应能代表一种类型的反应。
三.结束语
课堂“艺术性”的玄妙和神秘被重新审视和考量。一堂好课,应该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学习目标。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去创造;课堂的质量,需要结构来保障;魅力的课堂,需要学生去开发;课堂的变革,需要师生共同去推动。只有这样,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一定是学生通过思考“悟”出来的,一定是学生通过活动“生产”出来的,而且是终身受益的。
第五篇: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形势下,为贯彻新课标精神,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要发生改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标精神的贯彻也得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之相匹配。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更多更好的模式演绎出更丰富更精彩的课堂来呢?在以前备课时,我常思考这节课自己怎么讲?后来感受到自己讲的再精彩也替代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后,备课时,我思考的更多:如何安排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才能更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本课时的新知识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感悟和体会到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新知特有的性质,从而内化知识?如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活跃程度,让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投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怎样设计题例和有层次的练习,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并能获得必要的基本经验?如何真正把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就这样,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实验,使我认识到: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这是一种操作性较强的课堂教学策略。以下就让我做个简要阐述。
一、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基本知识,运用并积累基本经验。我们的教学活动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接受和理解新知识提供经验情境。比如在学习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的运算公式时,我这样设计:
1、复习:同底数幂除法法则:am÷an=am-n(m、n为正整数且m>n)。
2、设疑:如果我们把条件m>n去掉,你会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当m=n时,会出现零指数幂,当m 3、探究: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的结果会是什么呢?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会孤立地掌握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而且他们会明白这两种运算中的底数为什么不能等于零,同时在以后的运用中即使记不住公式,也能够自己推导。再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时,我设计多个问题情境(折纸,拉面,分割正方形等),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可以通过把乘方运算还原成乘法运算来进行,同时理解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与多个数相乘的符号法则的关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揭示其与旧知识的联系与不同点,既利于学生理解,还会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二、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在“做数学”中引发思考,学会归纳,并渗透思想方法。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讲而被动接受和模仿,只会增加他们学习的难度,而最终失去学习的乐趣。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不应该总是被告知“…是什么…”不要怕学生走弯路,这其实也是一种经验。我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学生活动的:⑴画图,画线段AB,分别以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连接AC,BC;⑵写出⊿ABC所满足的条件并判断其形状;⑶把你画的三角形剪下来,折叠三角形,探究其轴对称性;⑷在对折中你发现三角形的边角有什么关系?你能表述你的猜想吗?⑸你能从数学的角度验证你的猜想吗?⑹你能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整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完成了,而且学生经历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发现过程,在发现中认可新知,在思考中归纳性质,自然能够很快接受新知识,也为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和依据。 三、练习设计凸显层次感,既要体现四基,还要注重学生合作探究的发现过程,促进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运用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时给学生“做数学”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特别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要用自己的讲解去代替学生的思考与探索过程。人常说“自己做的饭别有一番滋味”,学生其实更愿意自己解决问题,那种成就感导致的思维兴奋点是老师多么精彩的讲解也激发不到的。学习完《整式的乘除》一章后,有一个题:已知x2+x-1=0,求x3+2x2+2012的值。好多同学都不会做,而且问我如何解决。我只是从思路和方法上给予指导,上课时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就连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都会拿出他的思考方法与我交流:“老师,我这样做对吗”,得到我肯定的学生兴趣大增,而且急于把他的想法与别的同学去沟通。在展示中,学生探究出好多种解决方法来,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思维要比老师的宽阔的多。所以我认为老师要相信学生,更要放心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解决问题。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自主合作的、创造的、充满生命力的学习过程。我们应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到方法,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