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尝试

时间:2019-05-12 23:1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尝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尝试》。

第一篇: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尝试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尝试 江西省安福二中

彭宣利

[摘要]: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教学新方法。本文尝试从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教学注重探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在我市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在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探讨《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模式中,笔者一直走在地理教学的第一线,体会到新课标的地理教学与传统地理教学相比较具有许多新的理念:新课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对学生的评价变得激励,全面,合理,新课程改革体现了从“知识为本”到“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地理新课标中指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等。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应用性、能力型试题在文科综合试卷中逐年增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试题一大亮点。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使地理教学独具魅力,让地理课堂焕发异彩,让平时的课堂教学有趣,同时让我们的学生应试有效,让地理教学这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再有遗憾呢?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1、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的确如此,以前,很多教学现状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学生总感觉到学习地理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如果能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加地理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并与地理教学有联系的重大地理事件。如果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的表现总是特别兴奋。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整节课也上得生动有味。

[启示]:教材再新,并不能及时将刚发生的地理事件写进来。可作为在新课标理念倡导下的地理教师,完全可以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地理事件,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及时补充到课堂中来。这样的话,学生学习将更有乐趣,我们的地理课堂将更具魅力。

2、让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要注意创设自主学习的地理情境,为学生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离开了地理情境的创设,地理教学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一个好的地理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创设地理情景,重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鼓励他们猜测、归纳、质疑、探索。学生只有大胆探索,才能更有效地挖掘出隐藏于地理情景中的内在知识联系。创设地理情景,应体现地理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智慧、才能。根据现有的地理理论选编出优质的地理案例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地理来自现实、有广泛地应用价值,让生活化的地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创设地理情景,应体现结构层次,从最浅显而又极是说服力的引例出发,中间做好铺垫、过渡、再将难度推进,这样能够体现地理发展过程,又能体现探求和发现过程,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和过程,能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的能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1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1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法是1种良好的措施。美国当代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1个过程,不是结果。”这话极深刻地揭示了教学观的1个重大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变“结果学习”为“过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合作的过程。

[启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是教的宗旨。

其实,不论是学还是教,都应注重探究。学生自我发现知识并独立地掌握知识,正是当前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3、让研究性学习贴近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实践探究能力;能够独立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要实现这1目标,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1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呢?

[启示]: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两个板块。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各有自己的价值,它们完全可以建立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对学生发生作用。学科教学中的所传授的知识和形成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材料,学科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在研究性学习中拓展和延伸,而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所形成的能力、学生所得到的信息和新知识又由学生很自然地迁移到学科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会更有效,学生的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将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高。

4、实施“爱的模式”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本质力所在,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想象力,创造性地计划、组织和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能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只有在课堂上,在教师经常性的引导和训练中,学生才能作为个体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并从多方面去思考、探索某种前所未知前所未有的新的东西,达到创新思维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的统一;才能通过有效的发散思维,重新集合信息,聚合出最优结论,并从多种联系、多种角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才能根据事物的新形象,产生创新性想象,并立足于现实,实事求是,使创新思维的成果现实化。

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内涵是通过新课程高中地理的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化的组织架构,用以发展特殊学习活动和教育环境。本人根据陈龙安提出的“爱的”(ATDE)教学模式,在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教学过程由问、想、做、评四个要素组成。问:教师设计或安排问题情景,提出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以供学生思维,特别重视收敛性及发散性问题。想:教师提出问题后,应鼓励学生自由联想、发散思维,并给予学生思维的时间,以求创意。做:利用各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际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付诸行动。评:师生共同制定评估标准,共同评鉴,选取最适当的答案,相互欣赏尊重,使创造性思维由萌芽状态而进入实用阶段。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学生原有知识背景之上实施,强调爱的教育,以及提供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问、想、做、评的程序依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深信只要我们大胆实践,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必定会不断地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来。高中地理教学将独具魅力,高中地理课堂也将会焕发异彩,地理教学这1门遗憾的艺术将不再有遗憾。

第二篇: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高中一年级开展新课程改革已有半年的时间,作为高一级的地理教师,通过半年多的新教材教学实践,有许多的收获和体会,半年来,我们高一地理备课组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探索一边改进,通过参与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更透彻的理解,为今后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奠定的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实践基础。下面作简要总结。

1.转变教学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角色意识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新的地理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些教学理念,对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对地理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这些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改变了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能力培养为辅,课堂上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活动为辅的教学观念,确立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新的角色意识,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大胆探索和运用先进的教学

方法,不断自身的综合素质。

2.注重营造民主、宽松、合作的学习氛围

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参与式的平等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直言自己的见解,有利于教师及时洞察学生的所知所想及早解决学生思想、能力及知识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和配合上的默契,同时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钻研精神和自信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的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把握整体教学的过程中突出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学习活动,不但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

力,同时也使他们体会到一种交流和成功的快乐。

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了教师的“导演”角色,教师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导演好每节课。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例如,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语,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机制,构建小组内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模式,小组间的竞争学习模式,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学习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过程,展现了现自我的空间,培养了自主学习、交流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而且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结合新教材的要求精心设计了相应的课件,实践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通过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向体现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问题性、实践性和个性化

转变,实现新课标的总体目标。

4.学会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和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同时,学会了赞赏每一位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不失时机地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赞赏使师生关系不断改善,促进民主教学氛围的形成和发展;赞赏使潜能生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提高了上进心;赞赏促进了学生的良性竞争和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

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5.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还注重与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

任感。

6.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困惑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教师课的 “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学更加开放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了。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

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6.1 “个性张扬”得到了重视,学习行为的规范养成却被忽略。

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开放、自主的“群言堂”使得学生有了“动”感。学生想问就问,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甚至想摆出个什么姿势也随心所欲。有些教师误以为对学生提出要求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于是便不对学生作任何的要求和约束,任学生尽情地张扬,没有了任何秩序和规范,这种“无规范状况”带来的只是表面上的课堂氛围的活跃,而导致的却是教学效率的低下。如

何调控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过程,需要不断探究。

6.2 教师重视了课堂评价,但课堂综合评价难以体现 课堂评价应该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三个方面。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还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尤其是学生对教师肯定性和赞赏性的评价则很少有,其实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相对独立的个体心理上更需要学生的肯定、鼓励和赞赏,学生间的互动评价即便有,也更多的是“挑刺”,而缺少“赏识”和改进性的建议,并且对评价的认识水平也极其有限。如何改变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建立多元的、互动式的评价体系,促进课堂综合评价的和谐发展,值得教师探讨。另外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个性、规范性、准确性、契机性、情感性、兴趣性、激励性和价值性亦值

得研究。

6.3新课标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缺乏足够的信心

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正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的方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但在授课中也发现,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多,但总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原因可能有:一是学生自身的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不少学生习惯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讨论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遇到问题就习惯于向老师讨教或倾听老师逐一讲解;二是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欠缺整体性和科学性;三是新教材每课时的内容太多,如果在课堂上过多开展学生的自主和合作学习,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导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四是高考制度的影响。运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课后学生弄不清楚的问题相对增多,同时教师的担心也增多,最主要的担心教学成绩上不去,学生对高考制度的改革缺乏认识,担心就更多了;五是学科间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没有统一步调,有些学科认真实施,但有些学科欠落实,使学习方式的转变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如何才能根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

课程改革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篇: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尝试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尝试

黔江区石会镇中心小学校庞春金

关键词:小学低段识字教学

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在新课标、新理念、新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应如何将本身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教者易教,学者乐学呢?经过一年多对新教材识字教学的尝试,得到一些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要求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在低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会写其中800——1000个,这一目标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任务繁重,只靠简单机械的重复记忆,要完成任务,只是一句空话。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在新课标、新理念、新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应如何将本身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教者易教,学者乐学呢?本人对新教材识字教学的尝试,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借助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入学的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对于这些活泼好动的孩子而言,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因此,在低段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挂图、投影、表演、实物、图画、卡片及多媒体等多种灵活有效的形式创设识字情境,调动儿童多种感官,有效地促使儿童感知汉字的组合结构,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如:我教学“日、月、水、山„„”等象形字时,首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让学生将图画与文字能连在一起的连线,这样,学生争着来连线,识字欲望高涨,并记忆较持久。又如在教学“你、我、他”这几个人称代词时,学生不易认识更不易区分,在教这几个字时,我请一名同学上讲台,并对学生这样说:“我”是老师,并相机出示卡片“我”,让学生认识。在学生记忆“我”后,指着座位上的学生说:“你们是学生”并相机出示卡片“你”让学生识记。最后,指着站在讲台上的学生说:“他是老师请上来的”,相机出示卡片“他”让学生记忆。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你、我、他”。然后让学生小组区分“你、我、他”。„„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识字,说话,尝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寻求轻松愉快的识字法。

(一)、做游戏让学生手脑并用

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在识字教学时,通过以下方式带着学生进行智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巩固学过的字。

1、做加减法游戏。

根据合体字的构成,可以让学生做加减法得出要学的字

土+木=()亻+山=()

讲-讠=()院-阝=()

烧-()+(讠)=()脱-()+讠=()

2、找朋友。

下面两行字,哪些能交朋友,将能交朋友的连上线。

门王禾足山木田

中日求夕包心又

(二)、形象直观,让学生轻松愉快乐识字。

在低段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图片、动作进行教学,如“马”:(乛)是头、(ㄅ)是身子、(一)是长长的马尾;“衣”:(、)是头、(一)是颈子、(ノ、ヽ)是两只手,(乚)是腿,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马、衣”的音形义。另外,像“水、日、月、山、田„„„”这些象形字,可以借助图片,教师稍一讲解,学生在快乐中轻松掌握。

(三)、拆分字,让学生灵活学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之所在,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

对于一些笔画多,字形复杂难记难写的字可以用“拆分法编儿歌”的形式教学。如“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将它拆分成“爫”、“冖”、“友”,并编出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宝贝,真可爱”。又如“喜”,学生将它拆分成“

十、豆、口”,并编了一句顺口溜:“十粒豆豆入口喜”。这样一来,学生轻而易举就记住了。

(四)、发挥想象,为生字编故事

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对“发现”的理解是这样的;发现其实就是探究的过程,关键是让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在识字教学中,发现、探究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如教学“蔷”字时,一个学生这样编了一个故事,“来”到草(艹)原上玩,不小心丢掉了尾巴,它就急急忙忙跑回(回)家找妈妈要。又如“弱”字,一个学生编了这样的顺口溜:一对双胞胎,身穿“弓”字衣,腹上长着两只角。

(五)、开动脑筋,为生字编口决字谜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识记生字,充满乐趣,如教学“心”字时,有学生这样记:半边锅儿炒炒豆,两颗跳到锅外边,锅中只剩下一颗。又如“非”字,有学生这样记:一个猪槽两头空,六头小猪两边站。再如学生学习“景”字时,编了这样的字谜:北京出太阳。“朝”:十月十日。“穿”:山洞长牙„„每一个看似天真的、无邪的、充满童趣的口决、谜语,却是那样的灰谐与恰到好处,每一个谜语,都是孩子们个性智慧和创新能力的张扬,这群天真烂漫的顽童啊,真的令无数师长竟折腰。

三,创设识字环境,在生活中识字

新课标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做学习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方法与成果。这样一来,商店的名称、街到的广告牌、学校的标语、警示牌、文化墙、黑板报都是孩子们的识字课堂,如果利用这一课堂并有意创设环境,会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认识许多汉字,大大提高识字量。

(一)、让学生将家里购物的包装盒上的商标(字)剪下来,或者写下来(不会写的请教爸妈),认识后装进自己的识字袋(已准备好),定期将识字袋带到学校,进行展示,也可进行识字擂台赛,评出识字大王,请识字大王教大家识字。

(二)、创设识字环境,师把生字卡片或带生字的商标贴在教室的墙上。鼓励学生在自己认识的生字下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并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期末评出红花儿童。这样一来,学生很感兴趣,纷纷行动起来,教室变成了汉字的海洋,识字效果不言而喻。

教学实践证明,儿童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只要教师引导得法,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之路,让家庭生活成为孩子识字的温床,让校园生活成为孩子识字的乐园,让社会生活成为孩子识字的天地,识字教学的前景一片大好。

第四篇: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理念

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理念

文山州实验小学

林光丽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师生之间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学生主体地位能否充分得到体现,寓教于乐,如何体现音乐教学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是当前形势下,新课标改革发展中教育工作者不断渐进与摸索的漫漫长路。【关键词】音乐教学、师生角色、学生主体、教法

【内容】音乐,自然的发声与乐器的结合,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对实现生活情感的表达,是人类精神生活特别是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满足的今天,更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相关数据显示,大部份的学生喜欢音乐,却又不到半数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音乐课有些枯燥与乏味,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地接受教学呢?

一、课堂中的角色定位与关系转换

师生之间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学气氛的营造者。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视为根本,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不仅只是传授个人所知所闻那么回事,同样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喜欢音乐这门课程,从而主动或渐进地克制不良习惯;任何学科的教材纲要都是国家教委精心筛选、统一规划凝聚而成,音乐课程也不例外,教材的作用专注于一个国家主流文化和教学计划的一个大体前景。至于是否就已有教材照本先科教,综合多年来的教学工作和个人经验来讲,教师应该坚持在不违背教育原则的前提下,围绕主流文化这一主体,集教材纲要与教师个人智慧于一体,充分发挥教师的角色作用,寓教于乐,教师在教学中乐于走下讲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动态,倾听他们的心声。允许学生畅谈各自对该门课程乃至于具体某一章节的理解和看法,从中查找理解的盲区,对于常识性的问题有意识地渗透和灌输,矫正和引导学生对常识的理解,鼓励其增进和提高个人兴致,在音乐词曲唱法和乐器普度方面,教师不应刻板地信服于原声唱法,允许学生掺入自己的理解,聆听每一段独有的发声,未必都比原唱的差,未必就不是人类需要的乐章。当然,诸如国歌以及一些革命歌曲等等国粹宝典是不允许篡改和歪曲的,这就需要进行直接、正面地渗透和教导,至于其他曲艺类歌曲和现代孩童热衷的流行时尚,我们应该认真地聆听孩子们发声的整个段落,即使跑掉也未必就都是不能容忍的结局,或许一段优美的旋律因此而铸就也说不准,这样的教育意义不在于误导和唆使学生篡改版权,旨在尊重版权、尊重原唱的同时,善于发现和挖掘属于学生们原生的美,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只有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学习主体的乐趣,才有效于发挥音乐教学的乐趣,从而谈及教学的劣与优;这样既不违背原则,又能充分带动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才会使得音乐教育迈向教育的成功之路。

在课堂教学里,教师在对待或处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上,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也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因素。对于小学生群体来说,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或者是他(她)的教学方式,从而喜欢这一门课程,而并非是那些被大人所陈列出来却背得只字不漏的理想追求,未成年学生的理想是什么?回想我们的童年,对比现实孩提的童年,不外乎就是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从个人的物质满足上去攀比别人的不足,获得自己的满足,在自己驾驭的童话世界里玩得忘乎所以,那就是快乐,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也是符合常态的;上升到教育,不过就是未成年学生们展示自我聪明才智和博取大人欢心的一大法宝,有多少孩子因为个人的爱好而曾经左右大人的想法改变,却不曾看到家长们望子成龙而附加各种条件:吃、穿、玩、哄等引导孩子练就一身本领而为了适应社会放弃努力。家长的寄予厚望,孩子的天真无邪,小学教师扮演的不仅只是教授教科书那些段落和字节那般轻忽,发现学生的长处,挖掘学生即有的潜力,树立一尊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潮,那也是身为小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小学音乐教师,不只局限于科目里所倡导的那几首曲目和罗列的那点常识性的东西,教授学生咿呀学唱倡导的歌曲,只是完成了教会学生怎么聆听已有的旋律,借助已有的旋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谱写新时代柔美的旋律,还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让擅歌者创造属于时代的乐章,升入中学乃至大学成为专门的人才,铸就人类的精神食粮,让擅长文理以及拥有科学创造力等方面的学生们,一样通过音乐教学受到的熏陶,在音乐的旋律和活泼的海洋里发挥各自的闪光点,为步入高年级发挥各自特长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多一些倾听,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赏识教育,正确矫正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感的、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师善于弱化指导者的身份,真正融入到学生当中去,以民主的态度,用自己的热情激励学生,让学生自由地驰骋于音乐课堂中。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无意注意和活泼好动、自制力弱等特征,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课前针对每一课时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交谈,了解他们日常的生活情况。音乐源于生活,就应服务于生活,因此音乐教育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生活和实践紧密结合。鼓励学生与老师一道创设一个贴近他们生活的学习环境,诸如课堂教室的布置等等。让他们进入教室就有熟悉感,消除面对教室即将带来的学习压力,把音乐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联想、去接受音乐、理解音乐并指导他们从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索。增强音乐学习的实践意识,运用所学音乐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他们才会从内心深处喜欢音乐。

要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就应把自己看成是课堂教学的总导演,学生才是音乐课上的台前主角。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动脉,营造课堂学习氛围,甘当课堂教学的观察员,疑难问题的解惑者,而不是一个好与坏,对与错的评判人,这样学生就能从自己兴趣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把学习音乐看成是一件愉快而有意义的事。比如从上课场地上作改变。讲台是教师传授课教学纲要,凝聚学生注意力,抄写文字等等的供位。教师的至高无上地位应该体现于学生的乐于亲近和积极好学的角色互换中,不是站在讲台上威严审视的模样,勤于穿插在学生座位的排行当中,融汇到学生群体当中去;既可亲近学生,又可震慑学生,让好学的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也使得后进生们慢慢地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讲授知识与课堂讨论并行,听候学生的意见,表达老师的理解,既是学生们的老师又是学生们的朋友。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上课形式的改变,其实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自由的想像环境,这才是变化的实质。在传授知识时,还可故意安排错误的讲解,在课前告诉学生“老师在讲解音乐知识和范唱时都故意安排了一些错误,谁发现错误多,老师就奖励谁”,通过这样的教学打破了学生对教师的盲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攻略”。长此以往,学生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从而使音乐课教学焕发无限生机。

三、音乐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

儿童心理活动发展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强烈的求知欲。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神秘和富有吸引力的,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和探索去认知这个世界。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好奇是儿童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实际一衣带水,互不脱节,与生活密切联系,音乐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学内容要真实的表现生活情境,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来设计教学。因此课堂上应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应当贴近现实、贴近时代,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戏剧化、自我化,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音乐、参与音乐、认识音乐、喜爱音乐、理解和表现音乐,体会音乐丰富的内涵,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体验的空间。

根据即有教材的曲目与现有电视或新闻媒体传唱的曲目有所不相切合的现实,教条式的音乐教育往往会使得学生面对教材上的歌曲越发枯燥无味。鉴于电视上、新闻媒体上曝光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流行曲目的耳濡目染,容易使得学生流于形式的驱使,盲从于所见和所闻,忽视对教材曲目的寻味和意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歌曲的选择上注意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认同学生们当下的价值体系,过路不忘铺路人,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讲述革命歌曲背后的故事,从而增强学生对未知谜底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衍生到课堂教学中的曲目,经典与流行各不冲突,学习与爱好合二为一。如从赞美学生对周杰伦的《双节棍》品位,到《南泥湾》以及背后的故事。社会生活由艰苦到富足,从理论约束到表达自由,和学生分享过去的历史,传唱留存的经典,向学生讨教时下的流行,品位当今的感受。在特定的日子选择意下的曲目,例如:教师节前选唱《亮在梦里的红烛》;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而垂头丧气时,就选唱《愚公移山》、《明天会更好》;针对同学之间闹别扭就唱《永远是朋友》等歌曲。除此之外,可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音乐游戏”、“才艺展示”等综合性表演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寓教于乐,达到有意注意,无意学习,消除乏味与学习压力构成的疲惫。

四、结合学生生活创新教学方法

音乐对于学生来说不是表演,不是艺术,而是自我流露,是生活的需要,是生命的一部分,因此,音乐教育不应将他们束缚在狭小的由音符世界里、束缚在课堂书本里,而应展现音乐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如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处理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演唱,然后引导他们讨论“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种子得到雨露的浇灌后心情怎样?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种子的心情?”;“怎样唱更好听?”,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自由探索。讨论结束后再让他们根据讨论结果来演唱歌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来表演,引导和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大胆表现。通过自由表演,将学生置于音乐美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学习──实践──创造──实践──再创造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更快地发展,达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具有引导性、挖掘性的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自由探索,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现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的进行思想教育。犹如《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各自应该适应的节奏,以及故事所蕴藏的道理等等。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表现音乐,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才能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归宿。因此,在课后还应十分重视情境的创设。课余带领学生去观看演唱会、文艺晚会或参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同时让学生以各种方法去查找课本以外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的信息,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参与,成为发现、探究和创新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音乐教学只是整节课都用来讲音乐知识,枯燥的技能训练又怎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应把兴趣归还给学习者,使其成为一种自觉意识,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让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生在创造和表现的同时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音乐课堂更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体现音乐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2)浙江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年第4期;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尝试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尝试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重新整合的机遇,美术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美术焕发出新活力。

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并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创造了新契机。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更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的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学习是快乐的,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更是快乐的。曲折的线条,跳跃灵动的点,变化无穷五彩缤纷的色彩,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自由挥洒,或是鲜花草原,或是飞机大炮,或是超人、奥特曼,或是美丽的家园校园。孩子是天生的创意大师,即使是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也曾从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参悟创作的灵感。

小学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儿童由于性格天真活泼,有着最直接的感受能力,他们的作品无拘无束、任意驰骋,没有成人式的思维模式,全然是他们自己充满活力的感性体验。虽然他们的作品会有许多“出人意料”或“不真实”的“错误”。但是这些“美丽的错误”却让我们为之心动,孩子们的才能是如此让人惊叹。传统的美术教学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灵动的才华的发挥,《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改变当前美术课教学的薄弱势头。让美术教学很好的为主科服务,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做了以下就是我的几点尝试。

一、教学方法体现主体性,走出形式化。

要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要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丰富活动的空间,来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主动性。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意识深处得到大大满足,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望。例如讲《 拼贴的画 》一课时,我特意把专业教室进行了一番“调整、修饰”:按小组拼成几个大桌子,错落有致,每张大桌子上摆放了形状各异的石子、各色毛线、蛋壳、彩纸、彩色橡皮泥、水彩笔、胶水、剪子等。当学生来到美术教室,看到这些东西,尤其是看到了石头子、蛋壳、毛线等,感到很好奇,一下子兴奋起来。有的跑到桌前,摸摸石子,又拿起蛋壳看看;有的就干脆围着我问:“老师,为什么我们不按原来的样子坐,发图画纸,干嘛放这么多东西呀?”、“老师,这是我们大街上的石头吗?”、“林思琪,这不是图画纸,是硬纸板!”陈小东举着硬纸板跳着脚地向大家宣布他的新发现。这下可好,孩子们呼啦一下全围在桌前,摸摸这,动动那。每张小脸都洋溢着新奇与兴奋,虽然已经上课了,但我却没有阻止大家,看着他们机灵转动、充满好奇的眼眸,我觉得我没白费功夫。趁着这股高涨劲,我请同学们坐好,孩子们坐得可直了,瞪大双眼望着我,知道我要宣布今天上课的内容了。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弯身从讲台里拿出作品,学生们随着我弯腰的动作,伸长了脖子,直起身子,半站着观察着我的一举一动。当我把由这些材料粘贴成的作品亮相时,大家都一愣,离我较近的同学说:“粘画?!”我点点头说:“对,我们就利用桌上的材料,创造出一份美术作品。”远一点的同学说:“您上面哪有石头呀?”我一笑,请各组组长拿回一份作品,大家凑近一看,啊!原来石头被上成各种颜色,远一看都没认出来。此时,同学们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大显身手了。这个情境创设,是通过教室学习环境的布置,别出新意地摆放原始材料,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中,学习的过程已经被同化了;同时学生也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了,得到了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的机会,无拘无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能积极探索、积极思考,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来学习美术课的性格特征。

二、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性、应用性。

重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美术课是造型艺术课程。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多,这对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意识有很大好处。使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实践。所以新《课标》要求:要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注重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实践能力。美术课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都要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如:在教学《画画、我们的课桌椅》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使用的课桌椅有哪些不便之处,如果你是个小发明家,你想设计一套怎样的课桌椅?把它画下来,这时学生的兴致很高,纷纷开始思考一的设计了能装水杯的椅子,有的在桌子上放置了能自由伸缩的视力保护装置,当一幅幅饱含着学生创造力的作品交上来时,虽然他们的设计还不成熟,有的甚至不合理,但这已经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播下了发明创造的种子。儿童正是在对生活假想性的模仿中获取了审美愉悦,同时也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理解了艺术的内涵。

三、教学模式体现活动性,走出模式化。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泼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适宜的环境。教学中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宗旨。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写生课不妨带领学生去热闹的街心公园、农贸市场去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人物特征;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

例如在《神奇的绳》这堂课中,我就带领学生在操场上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我和学生们一起来活动——跳大绳,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朋友,在玩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美术课,不画画,相反老师和我们一起跳大绳,为什么呢?”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启迪学生思维“用这些绳子能做什么呢?”再让学生用自由组合的形式来创造画面,自由发挥,自由创作。最后让学生自己谈体会,评价方式不能搞教师“一言堂”,更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让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树立充分的自信心。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时空中展翅翱翔。在师生愉悦的互动之中,扩大学生对艺术感悟的视野,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

第四,运用新课程标准备好每节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过去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是以教师的“解读”牵动或代替学生的“解读”,可以说学生是接受式的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①备好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学习,研究教材的价值,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抓住主线。②备好每一节课。备课时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③备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④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美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启发、讲授、观察、演示、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⑤备好教学评价。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⑥写好心得体会。以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

总之,上好美术课不容易,仅做到以上几方面也是远远不够的,美术教师要认真学习《纲要》和新《课标》,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上好美术课,保证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切实推进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下载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尝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尝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高中地理新课标下地理案例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地理新课标下地理案例教学方法 ——以“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为例 刘玉琴 ,丁俊新 (1.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03;2.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教学论实验室......

    新课改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的尝试

    新课改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的尝试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潮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对于我们这......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对高中物理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与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做了详细......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八年级语文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李秀荣 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实用为......

    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摘要: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 的范式而不断扩展变化。新课标下的教学观的变化必然......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作者:管理员 | 访问:142 | 发布日期:2010-12-31 摘 要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中笔者结合自......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 人文社科系小学教育专业2006届林玉婷 指导教师:福州师范学校黄澜(高级)讲师 摘要: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许珍才 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