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技能大赛说课稿
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技能大赛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草履虫(媒体展示课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说一下为什么选择本节课。选择本实验的目的:
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实验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个实验表现出的积极性也是最高,所以,我选择了这个实验。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为主要教学内容。本节是本章教学内容《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而下一章学生将要学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本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单个细胞同样可以构成生物体,并独立完成生物体全部的生命活动。本节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框架的补充和完善,也为下节课学生理解病毒的寄生生活作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媒体展示教学目标、重难点﹚ 知识目标:
1、描述观察到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技能目标:
1、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会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的技能。
2、尝试利用光学显微镜跟踪观察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草履虫生命活动的观察和学习,感受微观生命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自然的健康心态。同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别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解释草履虫的生命活动。
难点:
1、把握草履虫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探究草履虫应激性实验的设计 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的选择 ﹙展示指导图片﹚
1、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本节课的实际出发,采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将学生不易观察清楚的实验现象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从而增强直观效果。
二、学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如何从本节课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方法。
2、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如何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分析问题、总结规律。说教学过程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主要以草履虫为例讲授单细胞生物体。可以通过这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材作了进一步处理。将课上学生要做的“观察草履虫”实验改为课前培养和课上观察两部分,将练习2中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实验设计改为探究实验,尝试着将此课上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能力的一节课。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好的开头对于一节成功的课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先将目标设定在草履虫的培养上。
一、课前培养﹙展示图片﹚
设疑:经过同学们的预习对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草履虫活体呢?(七年级学生朝气蓬勃,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此时学生迫不及待的回答)那我们就一起来培养草履虫你们看怎么样?于是我提供最简单的草履虫培养方案:取干稻草切成小段,直接放入透明容器内,再到腐殖质丰富的稻田或池塘去取种源,然后将取回的水倒入透明容器内盖盖儿,盖儿上扎几个眼,放到阳光下,将温度控制在22℃~28℃之间,1个星期后便可发现有草履虫的幼体了。方案给出后,为了节省时间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培养。(给出培养方案的同时鼓励学生上网查找或根据草履虫的生活习性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大胆尝试其他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表现出的积极性最高,提出了很多问题。例如:草履虫喜欢吃什么,哪些物质会杀死水中的草履虫?课余时间也主动要求来做实验„„并尝试用自己设计的各种方法培养和繁殖草履虫。学生通过培养就会进一步提出草履虫是怎样生活的?它的形态真的和书上画的一样吗?自然而然引出课上观察。
二、课上观察
各小组带着自己培养的草履虫和学案到实验室坐好(媒体展示学案)根据学案内容自主学习,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小组内讨论合作完成;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组间相互交流;组间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老师来完成解决。以上是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下面主要说说上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解决的:困难,限制草履虫运动传统限制草履虫运动的方法是根据实验指导的说明,将脱脂棉撕均匀放在载玻片上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许多学生难以把握脱脂棉的用量,不是因为太少而不能有效的限制草履虫的运动,就是由于太多而影响对草履虫的观察,即使用量适中,棉花纤维也会影响到对草履虫的观察效果。这样即浪费重复实验的时间,实验效果也不理想。
解决办法:经过多次试验发现,用小麦面粉作为限制草履虫运动的介质较好。实验改进,具体做法是:
将1克小麦面粉放入100毫升水中,搅拌均匀加热至沸腾,5分钟后,用流水迅速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即可使用。小麦粉和水的混合物在沸腾后呈胶体状。将草履虫培养液置于其上,搅拌均匀,草履虫在其中的运动受到很大的阻力,运动的速度明显减慢,而且即使开始的速度很快,稍等片刻运动速度也会降下来,同时由于小麦面粉中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草履虫不仅不会应激死亡,反而降低运动速度来吞食其中的营养物质颗粒,容易观察到草履虫身体中的食物泡的形成到食物消化的整个过程。此外,由于小麦面粉颗粒的存在,还能看清草履虫碰到障碍物时,草履虫在通过比自身狭窄一些的缝隙时身体的变形现象,使学生能够圆满地完成观察。此外,为了使学生更能直观的观察这一现象,我还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以弥补课上实验观察的不足。﹙媒体展示草履虫的结构和生理﹚多细胞的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做出反应,那么单细胞的生物能吗?接下来我们看看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是否能做出反应,引出学生对草履虫应激性的探究。
三、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各小组根据探究实验要求自主探究,然后依据实验台上所给的材料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播放课堂实录)学生一边用低倍物镜观察草履虫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一边时不时的切换到高倍镜,对草履虫继续跟踪,严谨、专注的态度让人印象深刻。其间有一位同学在用盐做应激性试验时,由于盐的浓度过大,竟意外发现草履虫运动由快到慢到死亡,还能清楚的看到周身的纤毛。我又提醒该组学生对死亡的草履虫进行碘液染色,结果细胞结构中的大核清晰可见。学生从失败中得出新的创意,达到了知识的迁移,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描述实验结果。媒体播放草履虫的应激性说明草履虫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教学活动进行到这,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我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使他们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更加清晰地认识。
之后,对本节课进行答疑,学生对草履虫的课前培养和课上观察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便问。有兴趣的同学,课下还可以继续研究,有什么创新和改进的地方可以以小论文或探究报告形式呈递上来,经老师考证后该小组可加分。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媒体展示﹚我比较喜欢一目了然的设计方式,让学生一看就知道本节课要掌握什么。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是我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的,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教师技能大赛说课稿
Good afternoon, everybody!
It’s my great honor to stand here sharing my teaching ideas with you.It is a reading class.Based on the reading material, I will divide my teaching analysis into three main parts: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students analysis, teaching procedure analysis.Well, now I am going to start from the first part: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The topic of this unit is “a land of diversity”——USA,the multicultural country.So the reading material chooses “California”, the most multicultural state, as a typical case to embody the special character “diversification”.In addition, the reading materia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knowledge of geography and history which the students have learnt during their senior period.So with the assist of what they have known, I believe they will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to the material.Then I’d like to talk about the teaching aims of this lesson: the knowledge aim is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he immigrant culture in the history of California;the ability aim is enable th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history of California;the emotional goal is to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cultivate th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awareness.The important points of my class: 1, help my students master the reading skills skimming and scanning to get information quickly;2, enable my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important events in California history using the information they get from the text.Of course, the latter is also the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bove all, I’d like to carry out the following methods to deal with my lesson and achieve my teaching goals: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s;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computer-assisted method;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And in order to practice my teaching methods better, the following teaching aids I will used: a computer, the text book, a quiz paper and the blackboard.Next I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the students analysis.As the senior students, they have known more about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have a better language foundation, so it is not so difficult for them to learn the content of the passage and master the reading skills.However, they are not so active to speak in class.So the design of my class is to combine the reading with thinking and speaking.The last part, I will continue my teaching procedure analysis.I have designed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1: warming up I will divide my students into three or four parts and then start a competition by racing to answer my questions about American which relevant to the formation of multicultural.The purpose is to create a relaxing and activity atmosphere and recall the students’ memory about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t before, making better preparation for the next part——reading。
Step 2: pre-reading Before reading, I will let my students make a guesstimate: Looking at the title of this unit and combine with the headline, subtitle and the picture in the passage, could you make a guess what the text want to talk about? Why? We can always get some important information by reading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quick and convenient.So it is a good approach for students to start reading.Step 3: fast reading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used in fast reading and careful reading which can give my students a clear and specific purpose while skimming and scanning the passage.By fast reading, they will check their guess and get the general idea about the whole passage.Step 4.careful reading
Questions based on each paragraph can lead them seize the important points of the content and under stand the passage better.The competition can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s and create the atmosphere of achievement, also cultivate the sense of cooperation.The following exercise especially the time flow chart can check their memory and preparer for next part –oral practice.Step 4 oral practice With the basis of the information they get from reading material, I will design an activity: role play.The students will have a pair work.Student A is a reporter of a magazine, student B is an American student.A is interviewing B in the hall about California.The question i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hey have get from the passage.The purpose is to let the students have a better standing of the text and take an oral practice.Step 5 wrapping up
Finish the comprehending exercise 3, have a group discussion and tell their ideas to the class.This step can also regard as a summary of the text.At the same time, it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arouse thei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wareness.That’s all of my teaching ideas about this lesson.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第三篇:弹力技能大赛说课稿
《弹力》说课稿
延安大学汤欣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讲课。我是来自延安大学的汤欣,我说课的题目是《弹力》。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介绍,首先是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本节课编在《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之后,因此本节内容是对第一节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是学习后一节《摩擦力》的基础,所以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而重力,弹力,摩擦力也是以后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力将得到逐步提高。
其次,《弹力》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拉近物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凸显STS教育的思想。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弹力的相关知识但对弹力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处于高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中形象思维占的比例较大,抽象思维虽已基本形成但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对于物理问题的探究已有一定了解,但还不熟练,仍需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如下: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重点与难点
综合考虑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学习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节课我将采用美国教育家梅里尔教授提出的“五星”教学设计模式。即整个教学活动聚焦于解决问题,通过激活旧知、充分展示、尝试应用和融会贯通四个环节逐步推进。
2.学法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欲。本节课我将用到: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以使学生能更好的亲身体验,形成深刻地印象,加强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下来是教学过程设计。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介绍:实例引入,师生互动,实践应用,总结归纳
1.实例引入
在实例引入这一环节。我通过一段极限篮球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运动员为什么会跳的那么高?运动员脚下的弹簧垫又发生怎样的变化?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学习形变及弹力内容做好铺垫。
2师生互动
接下来是师生互动环节,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学进程。我依据本节内容将本环节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活动中感悟,亲历体验。首先让学生用拉一拉,压一压自己绕制的小弹簧。感受弹簧伸长和压缩的过程中手受到的力的作用。并思考给出的问题。让学生亲历体验,并通过问题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用手分别压弹簧和橡皮泥,观察并思考松开手时两者发生了什么现象。从而得出形变的定义和种类。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和体验,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亦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放大形变,定义弹力。首先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猜想,演示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进一步体验自然科学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并且初步体会“放大法”在物理学习中的运用。紧接着趁热打铁,得出弹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然后通过篮球放在墙角这一案例,运用拆除法,假设法引导学生分析弹力的有无,进一步明确弹力的产生条件。
第三部分是分析类比,引出方向。通过分析两种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来总结弹力的方向。放在桌面上的书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运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演示容易观察的实验:装水满水的气球和纤维板,橡皮绳和装水的气球。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完成下面的表格,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出弹力的方向的判断方法。通过分析类比解决问题,更加清晰明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通过直观性降低学习的台阶,突破难点。
第四部分是实验探究,弹力大小。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将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弹力的大小。传统探究弹力大小的方法通过几个点来拟合直线,具有明显的缺陷。为了拉近物理与科技之间的联系,我将使用传感器来研究弹力的大小,能记录每一时刻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更加简便清晰。
3.实践应用
接下来我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尝试应用,完成五星教学模式第三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总结归纳
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并掌握本届学习的研究物理问题的几种方法。并完成课后思考
五.板书设计
最后,为了让学生对看的更加直观。本节课的板书我设计如下,将黑板一分为二,主板属用于书写主要的知识点,副板书用于回顾复习,演算,及作业布置。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下来是讲课部分。
模拟课堂(讲课)
同学们好,前面我们学习了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及方向。那么弹力的大小是怎样的呢?用什么可以测量弹力的大小呢?
对,非常好,弹簧测力计。看来啊同学们对初中物理知识掌握的还是相当牢固的。
弹力的存在很普遍,下面哪,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最常见的弹簧弹力的大小。
在这之前哪,我想问问大家,影响弹簧弹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下来啊。我想请一位力气比较大的来帮我完成以下实验。(嗯,来,这位同学,小伙子看起来挺壮实的嘛。首先,请你用力将弹簧拉力器拉开到图片中的程度。)好,同学们可以看到这位同学很轻易的就拉开了,那么现在呢?我们看到啊,这位同学拉不开了。这说明了什么呢?对,弹力变大了。这就说明了弹簧的硬度影响着弹力的大小。(那么这位同学,如果我只要求你拉开二十厘米左右的话,你能拉开吗?)我们看到,这位同学拉开了。那么那位同学能告诉我,弹力的又一个影响因素是什么呢?对,弹簧伸长量对弹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伸长量及弹簧的材质之间到底又怎样的关系呢?老师这里有个很神秘的东西可以探究这个问题。老师这里有一组自制的教具,这是一个导轨,上面固定了一个力传感器,我们可以通过它来测量每一时刻弹力的大小,这是一个我自制的小车,上面放着位移传感器发射器,配合导轨另一端的接收器,可以精确记录每一时刻弹簧的伸长量。下来我们就进行一下实验。(请这位同学拉动小车)打开dis软件,创建一个横坐标为伸长量,纵坐标为弹力的图像。好,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对,图像是一条直线。那么我们换一根弹簧再做一
遍。同样的,图像也是一条直线。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两组图像,那么下来我们分析一下,首先看一下第一组,我们看到了图像是一条直线。这说明了什么啊?对,数学中我们曾经学过了,则就说明弹簧弹力正比于弹簧伸长量。那么,弹簧弹力与弹簧硬度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将两组图像放在一起观察,我们发现,同样伸长了两厘米,第二组图相比第一组图像变化的要快。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是不是说明了硬度越大,弹簧弹力大小随伸长量变化的就越快呢?是不是说明弹簧弹力与弹簧硬度之间也是成正比的呢?对。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来总结一下:弹簧伸长量和弹簧硬度影响着弹簧弹力的大小。并且弹力与伸长量和硬度都是成正比的。那么他们三者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定量关系呢?英国物理学家胡克早就回答了大家的这个问题。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
我的说课和讲课到此结束,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心得
参加六盘水市首届中小学 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心得
六盘水市第六中学——蔡植
2017年六盘水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于7月16日到19日在盘州市第十一中学举行,我参加的是物理学科,为了顺利、高质量的参赛,在赛前准备了三周的时间,终于在7月18日下午进行了10分钟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展演;之后有三位评委对我的实验器材创新点以及这个实验跟课本中哪个实验类似等作了提问,通过提问让我意识到我的不足,同时也给我一个应该怎样进行实验设计创新和比赛的经验。
通过这次比赛不仅仅锻炼了我的胆量和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应把握的要点,还让我见识了其他老师的作品以及他们实验创新的思想。整个比赛让我受益匪浅。
在闭幕式上,六盘水市物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罗燕老师对本次“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相关的技能、思想等向全市参赛老师作了培训,整个培训我聚精会神、认真学习,让我知道了应该怎样面对这样的比赛,应该怎样去创新的思想,让我受益匪浅。
衷心希望以后多举行这样的比赛,多让我们去观摩学习,也希望多申请几次省赛在我们六盘水市举行。三天的比赛很快就结束了,在此,感谢各位领导、评委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
第五篇:生物学科教学技能总结
生物学科教学技能总结
贾荣荣
一学期的实习生活即将结束,在教学技能方面我有很多体会,所以,做以下总结:
一、导入技能
导入对于开展一节课很重要,生物课的导入一定要多与实际联系,力求新颖别致,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老师的语言也很重要,老师可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也可以用故意设悬的语言,也可以用优美动听的语言等等,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我经常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找到一节课的切入点,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有时也会用一些与要讲内容相关的视频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我很注重一节课的导入,每节课我都会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二、讲解技能
生物学的概念学习比较枯燥,且不易理解。所以说对概念的讲解需要多样化的方式。这样使枯燥无味的概念学习变得生动起来。我在讲课过程中会运用多种讲解技能。比如用实验的方法讲解,在讲“小肠内部的结构”的时候,可以用解剖猪的小肠实验,来让学生们观察到“小肠皱襞”、“小肠绒毛”。这样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小肠内部的结构了。也可以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在讲“生态系统”时,可以创设一个校园内的情景“有花有草,有鸟有虫,有阳光有空气等等”再让学生自己描述一下自己家周围的环境,进而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生态系统。讲解技能有很多种,需要继续摸索。在讲解过程中,要有目的性,重点要突出;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总之,讲解要有艺术性,运用多种技巧,让学生理解接受枯燥的概念。
三、提问技能
课上提问可以突出重点,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强课堂效果,但是提问不是胡乱提,而要讲究技巧。在设计实验的时候经常会用到提问中的追问。在讲“探究鼠妇的生存环境”的实验时,我对学生的设计方案采取一层一层追问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实验。在讲某个知识点时,我经常会设置疑点,提出问题,让学生认真去思考。比如,在讲“人类的起源”的时候,我给学生们比较了人和类人猿的异同,然后问“为什么人和类人猿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学生们自己组织答案,既提高了学生们的思考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互动技能
生物课堂上会经常出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因为生物与实际联系比较多。我经常会在课上与学生互动,运用一些与实际联系较多知识展开讨论。比如,在讲“遗传”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自己都遗传了父母的哪些性状,学生们讨论很激烈,进而再讲遗传物质。在讲“生物性状”时,我让学生们观察自己的一些性状特点,比如“单双眼皮、有无耳垂、左右撇子、直发卷发等等”。让学生们观察之后,都说说自己的一些性状,让学生们理解性状。通过互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气氛,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演示技能
在生物课堂中,教具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具可以直观的展现教学内容,学生易于接受。在讲遗传物质的时候,我给学生们展示了DNA的模型,直观的让学生了解了DNA的结构。我还会在黑板上画一些简易图,比如鸡蛋的结构图、眼球的结构图、耳朵的结构图等等这都可以直观的将知识呈现给学生们。有时我还会自制教具,在讲小肠结构的时候,自制了一个简易的小肠皱襞模型。运用教具演示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技能
板书应该简单明了、突出重点。也要区分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主要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副板书是辅助的。我很注重写板书,板书条理清楚,重点鲜明。在副板书上呈现一些辅助课堂的内容。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板书来理清这堂课的思路,明确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