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2(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01:0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2》。

第一篇: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2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济南在哪里吗? 学生:山东省。

老师:在我国的北方还是南方? 学生:北方。

老师:通常,“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寒冷的。北方的冬天呢,更冷。一提起北方的冬天,我们就会想到毛泽东的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么,“济南”的冬天呢?济南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泉城”的美称,清人刘鄂称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清人刘凤浩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诗句。可见,济南的冬天也肯定与北国的冬天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一起去感受济南冬天的与众不同。(板书“济南的冬天”。放录音。)

老师:听完录音了,谁愿意有感情地把这篇文章朗读给大家听?

(不少学生举手。老师叫了四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第1、2、3、4文段。)

老师:读得很好。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段,看看济南的冬天与其他地方比有什么不同?(很快有同学举手)

学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老师:好,没有风声,说明风小。“响晴”指? 学生:晴朗无云。

老师:很好。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来概括济南冬天的不同吗? 学生:有温晴的天气。

老师:好,谁能说说“温晴”的含义? 学生:“温晴”就是温暖、晴朗的意思。

老师:对。风小就是指济南的冬天不冷,温暖;响晴就是指天气晴朗。那么,大家想想,“风小”“响晴”“温晴”这三个词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话,哪个最合适? 学生(全体大声说):温晴。

老师:很好。(板书“温晴”)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课文是哪几方面体现这一特点的?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热烈的讨论。几分钟后,有不少人举起了手。)学生:从济南的山可以看出来。

老师:对。你能把描写济南的山的句子读出来吗?(学生清晰准确地把句子读了出来。)老师:很好。文中把济南的山比作什么? 学生(全体):摇篮。老师:比喻为“竹篮”好吗? 学生们笑:不好。老师:为什么?

学生:虽然外形相似,但“摇篮”暖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说明山挡住了北风。

老师:很好。济南的山,给了济南一个暖和的冬天。这就照应了第一段中“济南的冬天是---”?

学生(全体):没有风声。老师:除了济南的山,还有吗?

学生:济南的雪是小雪,所以不冷,体现了“温”。老师:对。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是“小”雪?

学生:“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房顶上卧着点雪”。老师:非常好。因为是小雪,还有阳光,所以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还有什么可以体现“温晴”这一特点? 学生:济南的水。

老师:可以把句子读出来吗?

学生:“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老师:很好。同学们看,“冒着点热气”中的“点”用得非常讲究,正符合济南冬天“温”的特点。若“冒着热气”就显得热了。济南的水是“暖”的,济南的水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全体):清。

老师:对。文中描写了济南的山、济南的小雪、济南的水等等,这些景物无不体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也很好地照应了课文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种抓住景物特点,前后照应的写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老师:我们常说,景以情动,情以景起。文章中没有一句是直接写作者感情的,但从写景的字行里间却能清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同学们讨论一下,看看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情是怎样的? 学生:热爱。学生:赞美。学生:喜悦。

老师:不错。这就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板书“感情线索:热爱、赞美、喜悦”)老师:我们对课文的内容已有了了解,在阅读中也领略了老舍先生那诗一般的语言,同学们一定要多去读读。现在,是同学们提问的时间,谁有问题? 学生:“空灵的蓝水晶”是比喻“水”还是“冬天的济南”? 老师:谁能说说? 学生:水。

学生:不对,是“冬天的济南”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书上是这样写的“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师:回答得好吗? 学生(全体):好。

老师:对,冬天的济南,水天一色,澄清透明,就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学生:老师,我在别的书上看过这篇文章,但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它不是独立成段,而是放在第五段的最后。为什么?

老师:不错,动了脑筋,这个问题好难哟。谁能说说为什么?(无人问答,都专注地看着老师。)

老师:好吧,老师就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同学们参考参考。(板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并在“冬天”二字下加上着重号。)“冬天”指的是不是温晴的冬天?是,因为从济南的山、雪、水可以看出济南的冬天是温暖的。这就是课文把它独立成段作为全文的总结语的原因。但是,我们再看句中的“这”(在“这”字下加上着重号),是指什么?从上文内容看应该是指“蓝水晶”,且“蓝水晶”里包着温晴冬天里的济南,这样的话,这个句子也就只能紧贴在蓝水晶的文字之后了,而不能另起一行独立成段了。学生:那老舍先生的原作是怎样的? 老师:是放在第五段后,与课文不一样。学生:书上这样改可以吗?

(学生一下子热闹起来。本来课后作业 是写一篇小作文“广东的冬天”,现在出现有争议的问题,只好临时更改。等学生讨论了二、三分钟。)

老师:请大家静一静。这样吧,你们就最后一个问题的看法写在作业 本上,作为今天的作业。怎么样? 学生;好。

(这时,下课铃响了。)

第二篇: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我的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陵川县杨村镇初级中学 李丽霞 导入: 师:我们刚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之美,又要来领略老舍先生的冬之魂。不过,这个冬不是寒冬,而是暖冬,是令人向往的《济南的冬天》。老舍先生可是一个大作家,谁了解他的有关信息呢?

生: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师:你把课文下方的注释用上了,真是信手拈来啊。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了解他的一些代表作,比如——

生(杂然回答):《骆驼祥子》、《月牙儿》、《四世同堂》、《茶馆》等。

师:老舍先生本是北京人,怎么会写济南去的呢?那是因为在1930年前后,老舍先生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老舍先生写了一系列济南风景名胜的散文,其中一篇就是《济南的冬天》。“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对济南的写照。下面我们跟随老舍先生,到济南观光。

第一板块——美文美读 感知文意 1.2.3.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学生展示朗读。

师:刚才大家朗读了《济南的冬天》,请你找出能够表现济南的1

我的教学实录

冬天的特点的词语来。

生:“宝地”。生:“响晴”。生:“奇迹”。

师:大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咱们一起分析一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个“响晴”是相对于“日光”来说的,是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吗?

生:“不是”。

师:“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析一下“宝地”指济南还是济南的冬天?

生:“济南”。应该是“温晴”,因为温晴是指天气。师:对了。对于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大家要慢慢咀嚼。师评价:这个环节这三名学生非常积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看法值得表扬。希望在下个环节大家继续努力。

第二板块——美段细读 理解文情

师:下面我们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为例进行分析。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济南的冬天美景展现出来的?本环节咱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大家精读品味并且把你的见解说出来,在小组内交流,一会儿咱们在班上进行交流。

老师宣布本环节对每组的评价办法:

1、能够熟练、流利的进行交流得 3分,否则,酌情减分。

2、交流迅速、不磨蹭、声音宏亮得 3 分;否则,酌情减分。

我的教学实录

3、评价分值的任务有各组组长完成,下一组组长能够迅速给上一组作出判断,并能够说出得失分的原因。占2分。否则酌情减分。

4、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倾听得2分,每有一人不注意倾听扣除0.5分。这点有老师来评定。

生(精读、圈点勾画、组内交流)师:本环节要求每组c类组员回答问题。

一组交流:“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个“妙”字,成为了贯穿全段的线索,这个“妙”字抓住了画面的主要特点,整段写的都是小雪之妙。

二组组长评价:“该小组回答不错,抓住了本段景物特点,但是,该组员回答时,声音太小,扣掉1分,该组先得5分”。

组员回答:“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个“顶”准确的表现了小雪的位置和形状,同时让读者感到雪很少、很轻盈,照应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好像日本看护妇”,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雪后矮松的形态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三组组长评价:“该小组的回答非常全面,不仅说出了动词“顶”字的用法,而且还从比喻的修辞手法上进行了赏析。该组组员回答问题口齿清晰、流利、教态大方,组长表现不错。得8分。“”

三组组员回答:“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山那么大,给它穿一件衣服,真可谓小景写大景。3

我的教学实录

同时,静中有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雪、山、草相映的美景。

四组组组长评价:“该小组从文章的表现手法、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进行了赏析。不错!但是该组没按老师要求由c类组员回答问题,而是由b类组员回答问题的。组长表现不错。所以只能给6分”。

师:真是铁面判官。这点以后大家一定注意!不能偷梁换柱、投机取巧。

四组组员回答:“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妙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雪后小山在夕阳的映衬下,宛如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作者的喜爱之情自然表露。”

一组组长评价:“该组学生对这句话的赏析十分到位,而且还进行了丰富的联想。声音宏亮,回答问题大大方方。但是,组长的声音太小,去掉0.5分。得7.5分”。

二组组长再次评价:“一组组长表现不错,最终总计得分为7分”。师:这个环节,由于我们的评价具体,各组组员表现很有,大家都在认真倾听、仔细记录、各组都没有扣分的情况。每组加2分。这样,老师宣布各组最终的得分结果:一组7分,二组10分,三组得8分,四组得9.5分。下面咱们给获得第一名的第二组颁发合作学习回答问题最佳奖状。请二组所有学生上台领奖。大家给予领奖学生热烈的掌声。

我的教学实录

板块三——展示自我 表现美景

学着文章写景的方法,抓住特点,以“最妙的是——”开头,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片段。

生:交流,相互评价,相互指正。

师:展示优秀作品。对其余学生作品进行针对性评价。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在2017年12月份,参加在陵川县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精心设计的一节课,讲课地点在棋源中学,同课异构,参加讲课的教师共有八位,听课的是来自全县各校的语文教师以及教学负责人。

本节课,正如同我当初设计的期望一样,由于引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使这节课在教学之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评委老师给予了最高分。及时的评价,多元化的评价,让整节课教师能够及时的考查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时改进和检验学生和教师的教学,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片段一中,我对学生进行的是口头评价,对参与答题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并分析他们答案对错的原因。

片段二中,我对学生采用的既有定性评价,又有定量评价的方式,我没有单一的自己对学生的回答问题进行评价,而是制定了一套评价标准,本套标准,以十分制记录。从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参与程度、组员的选择、组长的评价、声音的大小、口语交际的能力、学生倾听得程度这些方面都进行了评价。教师仅从学生的积极参与、耐心倾听方面进行了评价。这套标准的制定,以及严格的执行,保证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片段三中,是写作能力的评价,学以致用是本节课的目的,学习了抓住特点、用合适的写作方法描写之后,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个环节,对优秀的习作片段、以及学生个体对一节课的掌握情况,及时作出了评价。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性格、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等方面,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紧紧抓住“学生是主体”这个角度来分析,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扎扎实实的利用语文教学的多元评价功能。

1、在日常学习中给予及时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充分发挥评语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2、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利用一些成长记录的方法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次的作业和竞赛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让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自我反省和锻炼自我评价能力。

3、将日常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体现在学期总评成绩中。学期结束时,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各占总评成绩一定的比例,促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5

我的教学实录

将形成性评价的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

4、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评价人员的角色关系一直是:教师作为评价者,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评价活动什么时候进行、具体有什么评价要求等,一般都由教师提出,学生的职责主要是听从教师的安排,做好接受评价的准备。在这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评价活动中,很难发挥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学科自身的特色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改以往单纯的鉴定、证明而变为导向、发展的评价功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主持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组成,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建立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

评价中,除了以上评价方式外,还应有口试、访谈、现场观察、专题作业、制作、杰出表现记录、答辩、轶事记录、学生自评与互评结果等多种方法。

只有这样充分利用多种方法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适应课程的发展,才能真正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也只有这样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才能从多方面收集信息加以分析,才能收集到真正的信息,达到科学评价的教学功能。

李丽霞有感于赛课后

第三篇:《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济南在哪里吗? 学生:山东省。

老师:在我国的北方还是南方? 学生:北方。

老师:通常,“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寒冷的。北方的冬天呢,更冷。一提起北方的冬天,我们就会想到毛泽东的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么,“济南”的冬天呢?济南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泉城”的美称,清人刘鄂称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清人刘凤浩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诗句。可见,济南的冬天也肯定与北国的冬天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一起去感受济南冬天的与众不同。(板书“济南的冬天”。放录音。)

老师:听完录音了,谁愿意有感情地把这篇文章朗读给大家听?

(不少学生举手。老师叫了四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第1、2、3、4文段。)

老师:读得很好。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段,看看济南的冬天与其他地方比有什么不同?(很快有同学举手)

学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老师:好,没有风声,说明风小。“响晴”指? 学生:晴朗无云。

老师:很好。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来概括济南冬天的不同吗? 学生:有温晴的天气。

老师:好,谁能说说“温晴”的含义? 学生:“温晴”就是温暖、晴朗的意思。

老师:对。风小就是指济南的冬天不冷,温暖;响晴就是指天气晴朗。那么,大家想想,“风小”“响晴”“温晴”这三个词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话,哪个最合适? 学生(全体大声说):温晴。

老师:很好。(板书“温晴”)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课文是哪几方面体现这一特点的?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热烈的讨论。几分钟后,有不少人举起了手。)学生:从济南的山可以看出来。

老师:对。你能把描写济南的山的句子读出来吗?(学生清晰准确地把句子读了出来。)老师:很好。文中把济南的山比作什么? 学生(全体):摇篮。

老师:比喻为“竹篮”好吗? 学生们笑:不好。老师:为什么?

学生:虽然外形相似,但“摇篮”暖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说明山挡住了北风。老师:很好。济南的山,给了济南一个暖和的冬天。这就照应了第一段中“济南的冬天是---”? 学生(全体):没有风声。老师:除了济南的山,还有吗?

学生:济南的雪是小雪,所以不冷,体现了“温”。老师:对。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是“小”雪?

学生:“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房顶上卧着点雪”。老师:非常好。因为是小雪,还有阳光,所以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还有什么可以体现“温晴”这一特点? 学生:济南的水。

老师:可以把句子读出来吗?

学生:“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老师:很好。同学们看,“冒着点热气”中的“点”用得非常讲究,正符合济南冬天“温”的特点。若“冒着热气”就显得热了。济南的水是“暖”的,济南的水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全体):清。

老师:对。文中描写了济南的山、济南的小雪、济南的水等等,这些景物无不体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也很好地照应了课文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种抓住景物特点,前后照应的写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老师:我们常说,景以情动,情以景起。文章中没有一句是直接写作者感情的,但从写景的字行里间却能清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同学们讨论一下,看看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情是怎样的?

学生:热爱。学生:赞美。学生:喜悦。

老师:不错。这就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板书“感情线索:热爱、赞美、喜悦”)老师:我们对课文的内容已有了了解,在阅读中也领略了老舍先生那诗一般的语言,同学们一定要多去读读。现在,是同学们提问的时间,谁有问题? 学生:“空灵的蓝水晶”是比喻“水”还是“冬天的济南”? 老师:谁能说说? 学生:水。

学生:不对,是“冬天的济南”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书上是这样写的“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师:回答得好吗? 学生(全体):好。

老师:对,冬天的济南,水天一色,澄清透明,就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学生:老师,我在别的书上看过这篇文章,但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它不是独立成段,而是放在第五段的最后。为什么?

老师:不错,动了脑筋,这个问题好难哟。谁能说说为什么?(无人问答,都专注地看着老师。)

老师:好吧,老师就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同学们参考参考。(板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并在“冬天”二字下加上着重号。)“冬天”指的是不是温晴的冬天?是,因为从济南的山、雪、水可以看出济南的冬天是温暖的。这就是课文把它独立成段作为全文的总结语的原因。但是,我们再看句中的“这”(在“这”字下加上着重号),是指什么?从上文内容看应该是指“蓝水晶”,且“蓝水晶”里包着温晴冬天里的济南,这样的话,这个句子也就只能紧贴在蓝水晶的文字之后了,而不能另起一行独立成段了。学生:那老舍先生的原作是怎样的? 老师:是放在第五段后,与课文不一样。学生:书上这样改可以吗?

(学生一下子热闹起来。本来课后作业是写一篇小作文“校园的秋天”,现在出现有争议的问题,只好临时更改。等学生讨论了二、三分钟。)

老师:请大家静一静。这样吧,你们就最后一个问题的看法写在作业本上,作为今天的作业。怎么样? 学生;好。

(这时,下课铃响了。)

济南的冬天

授课人:周素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位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和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那么,陈村的冬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那么,你们有没有在冬天去过北方呢?那北方的冬天给你怎么样的感受呢?

对,我们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二、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老舍(课件显示)

三、作者简介

作者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老舍是北京人,去过很多地方,如英国的伦敦,山东的济南。他曾先后在济南住过七年,虽然仅仅是七年,但时短情长,他对济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把济南称作他的“第二故乡”。正因为这样,所以作者在写济南的时候,是怀着深厚的感情来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作者的深情吧。

四、朗读感知:播放示范录音,在听录音的时候,要听准字音,注意语速、语气和语调。

边听边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五、生字词的掌握

(一)读一读,写一写

(二)解释重点词语

六、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天气、山和水)

七、思考: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是什么?(无风声、响晴、温晴)

八、思考: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那么文中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的。(通过对比的手法,与北平、伦敦和热带对比,突出了济南是块宝地,流露出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九、思考:作者分别写了什么环境下的山?山的特点分别是什么?(阳光下的小山、小雪下的小山和城外远山,特点分别是可爱、秀气和淡雅)

十、思考: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暖、绿、清亮)

十一、美的欣赏: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十二、美的发现:划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提示:我认为-------最美,美在------。

1、运用的修辞手法

2、抓住事物的特征

3、情景交融

十三、美的创造:导游冬天的济南

请同学做小导游,追随老舍的足迹,向游客介绍冬天的济南。

十四、课堂小结

十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并注音。

2、写作练习:写家乡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人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样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边领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①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②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③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明确: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四、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

1.第1自然段

①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

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②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第二课时

(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来,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人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了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了粉红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4.第4自然段

①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②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心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5.第5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②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人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1.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要求边读边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明确: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从城内往城外,写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的观察,才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

2.学生再议论,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明确:

①用作者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北京、伦敦),与济南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

②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告诉读者,以此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受。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冬天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六、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前要指导学生怎样读出感情来,如朗读课文时可根据文中描写的景物展开想象,脑海中映现作者描绘的画面。

七、指导学生作文。

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X X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第四篇:济南的冬天2

课题:《济南的冬天》

姓名:苏振萍

济南的冬天

原文欣赏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

课题:《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展开描写,并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鲜明的印象及感受的写法。

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鲜明的印象及感受的写法。2.初步掌握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材料与设备:录音机、教科书

授课时数及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引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脉络;细读,分析课文。第二课时:继续细读,分析课文;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反复朗读课文;指导学生作文。

教学过程和内容要点:

第一课时

一 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一张报纸叫做《羊城晚报》吗?那么谁能告诉我,羊城指的是哪儿呢?对,羊城指的是广州。除了羊城之外还有春城……昆明,山城……重庆,对,这位同学说的很好,还有泉城济南。谁知道济南为什么被叫做泉城吗?好,这位同学说的很好。顾名思义,泉城就是有很多的泉,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谭等五大全群为主的七十二泉。济南的夏天很美,七十二泉的泉水汇成大明湖,湖边垂柳倒映,湖中莲花盛开,泛舟湖中,别有一番情趣。济南的夏天如此的美,济南的冬天怎样呢?那今天我们就跟着老舍这位优秀的导游,到济南的冬天去领略那里的景色。

首先,我们来熟悉一下作者。有哪位同学可以先简要介绍一下老舍。好,不错。这里有几个考点需要大家记住。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他的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拨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侯截然不同。

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边领略。

二 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听的同时将不会读的字标注好,纠正读音。请同学为下面几个字注音

响(xiang)

髻(ji)

薄(bao)

2.学生自由朗读,同时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在文中的的音义。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响亮(晴朗得刺眼)

卧(用来写村庄,写雪,写他们的状样、情态,仿佛写活物,活灵活现)

三 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四个问题:

① 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② 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③ 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④文章标题济南的冬天与最后一段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有什么含义?

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四 根据上面四个问题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解答如下: 1.由学生诵读第1自然段

提出问题:① 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

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② 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来,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第二课时

(继续细读、分析课文)3.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了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4.第4自然段

① 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出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② 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5.第5自然段

① 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② 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 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1.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要求边读边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2.学生再议论,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六 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前要指导学生怎样读出感情来,如朗读课文时可根据文中描写景物展开想象,脑海中映现作者描绘的画面。

七 指导学生作文。

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的冬(春)天》的短文。

第五篇:余映潮《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余映潮《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执教:余映潮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师以手指屏幕)生齐:济南的冬天

师:很好,这第一个动作就说明你们很聪明首先,我们来看背景材料(师屏幕出示背景材料)

生:(齐读)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师:下面开始学习课文猜一猜,老师给你们训练的第一个内容将会是什么? 生1:朗读课文

师:朗读多聪明啊!(学生会心地笑)这一定是准确的答案,但是假如不朗读呢?(师和善地笑,生笑)会怎么样呢?再猜!

生2:熟悉生字

师:熟悉生字(生笑)对不起,这篇课文里好像生字非常少(生笑)继续说 生3: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怎么熟悉呢?要有方法 生3:先朗读课文(生大笑)师:然后再概括 生3: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哎呀,接得真好(师哈哈笑,生笑)生4:分析课文,了解作者写的什么内容

师:还有更新的说法吗?没有了吗?好的,大家请看(出示屏幕)文意理解,美段细读再请看(出示屏幕)一起读

生:(齐读)“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和短语,哪一个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师:请大家沉思默想找答案开始吧!

(生开始看课文,思考问题,找答案师行间安静地巡视共2分45秒)

师:好的两人或三人之间议论,可以互相地指出“你不对”,或者互相地表扬“你对”开始吧!

(生小声议论)

师:咱们开始交流请举手表达你的观点 生1:我认为应该是“温晴” 师:下面还应该有话说(生大笑)生1:“温情”最适合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师:对,还应该有话说(生笑)师:好的,他的答案属于简单答案 生2:我认为是“宝地”(看师)师:别看我,自己说 生2:因为济南有温晴的天气,算得上个宝地 师:这就是因为所以好,行,继续来

生3:我认为是“温情”,因为全篇课文都是围绕着济南天气很温暖就是温晴来写的 师:好,她说得很概括,她说全篇文章都是围绕着济南的天气很温暖这样一个关键词来写的

生4:我觉得“奇迹”更适合体现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因为济南的冬天是不刮风的,这里的冬天并不寒冷

师:嗯,因为没有风,所以这就是济南冬天的特点好,谢谢你继续说已经有几个答案了?宝地,温晴,奇迹还有没有看法?

生5:我认为济南的冬天应该是慈善的因为文中说济南的冬天没有大雪,只有小雪 师:还有新的意见吗?现在出现了四个答案,没有新的见解了?我们就来分析吧首先我们先来看“奇迹”,大家把文章的第一句话读出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读

生:(齐读)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师:好,那么这个“奇迹”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因为没有风(师生齐说)而是一个奇迹“奇迹”是管谁的呢?管风的吧?那么“奇迹”能不能够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呢?

生:不能

师:可能是不行的因为它只是说“没有风便是个奇迹”我们再来看“宝地”:“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的算个宝地”是“温晴”重要还是“宝地”重要?

生:(齐说)温晴

师:什么道理啊?我们换一句话来说把“而能”改为“因为”,读 生:(齐读)因为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师:哪个重要啊? 生:温晴

师:因为它是条件只有温晴,因为温晴,才算是宝地,如果没有温晴了,它既是有山有水,也可能不是宝地温晴至关重要因此“宝地”是可以概括济南的特点的,但是“温晴”才是贯穿整个文章的线索好,再看“慈善”“慈善”在哪个地方呢?

师生齐读: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师:“慈善”这个词出现的位置在哪里啊? 生:第二段的末尾

师:对,很不显眼的地方啊它跟“温晴”相比,哪个的位置要重要一些呢? 生:温晴

师:看文章要看标题,看首段,看它第一段里边的关键语句好,我们再来把第一段读一下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读

生齐读

师:好的继续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那么它告诉我们第一段写的是什么呀?

生:阳光

师:阳光,我们加一个“暖”字,暖阳(板书)你们接着往下看,第二段是暖 第三段是暖 第五段是暖 接着说

师:“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段写的什么?我们再来读:“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写的什么呢?

生:小山

师:小山,对了不要紧张,你看,山出来了(板书:山)第三段同样是写小山,但主要是写什么?

生:雪

师:对了雪也是暖暖的(板书:雪)太阳照着她,微微露出点粉色第五段就好说了,是什么?

生:水

师:(板书:水)你看,都是暖和的于是我们就能够理解了,我们来看(出示屏幕),从全文看,读

生:(齐读)从全文看,作者的笔触由暖阳、暖城、暖山,到不结冰的水,所表现的都是温暖晴和

师:那么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呢? 生:温晴

师:还有理由呢!(出示屏幕)第二段是全景写城、写山,第三、四段写雪中的山色,第五段写温暖的水,所以它们都是在温晴的基调上来展开画面的显出和谐一致的美感继续看(出示屏幕),非常重要的段落,即使是写雪景,读

生:(齐读)即使是写雪景,也在表现着温晴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因为晴朗,所以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师:所以“温晴”是能够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的那么换一句话说,一起说:这篇文章写的是……生:济南冬天的温晴

师:多好啊再换一种说法 生: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 师:对了

师:这就叫做文意理解,就把这篇文章的大意弄懂了好,在这个活动中,我观察了,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表现得很用心我们继续来(出示屏幕)第二次训练,美段细读第一次活动是朗读,第二次活动是写,做作业,第三次活动是记录,老师讲,你做笔记我们通过三次活动来完成美段细读现在,怎么朗读呢?请大家用朗读来划分层次前面两排读第一层,第一层在哪里呢?你们赶快找,赶快商量中间三排读第二层,最后的同学读第三层要求是每一组、每一群同起同落,来表现你们是读懂了这个层次的开始商量

(生商量)

师:开始了一二排是第一层,后面三排是第二层,余下第三层最妙的,读 一二排生齐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师:对不起,你们…… 生:错了(师生笑)

师:哪一个同学来帮帮他们啊,第一层在哪儿呀? 生: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师:听见了吧再来读

一二排生齐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中间三排生齐读: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后三排生齐读:等到快回落的时候,…… 师:对不起,你们两组全都…… 生:错了(师生大笑)

师:你们说第三层应该在什么地方? 生: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师:好,那你们为什么接着他们没有读完的继续读呢?(生笑)这叫明知故…… 生:明知故犯(大家笑)

师:大家用单竖线把三个层次标出来第一层概括的写一句话,第二层细腻地描写,第三层议论抒情好,层次分好了,现在看联系(出示屏幕)四个题目,第一、二排做第一个题目,第二个题目后两排,第三个题目再后两排,第四个题目最后两排

师:第一个题目是:对这段文字进行诗意的画面命名训练的是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二,圈出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训练你们对线索这一个词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段落的分析能力;第三,说说“顶”“镶”字为什么用得好,语言欣赏;第四题,品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表达之妙,是个综合的题目好,开始,各自完成任务

(学生思考、讨论4分钟)

师:下面请大家交流第一组,画面命名,不仅要命名,还要求有诗意哪一个先来?请你来,因为你是第一组,哈哈

生1:(沉默,未能回答)师:好的,再想你来 生2:雪的披纱

师:雪的披纱多美啊,小山上有雪,雪像披纱一样披在小山的身上,那小山像新娘一样啊,哈哈(大家笑)

生3:我觉得应该是“山的披纱”

师:山的披纱,好啊,小雪给小山披上了微微带点粉色的衣服,多好啊 生4:我觉得应该是“水纹花衣”

师:水纹花衣,你看,这个画面感就出来了 生5:我觉得应该是“山中雪景”

师:很直观,同样有诗意“小山雪景”可能更好一些,谢谢 生6:山姑娘的发饰

师:山姑娘的发饰多好啊,山姑娘们的头发很漂亮,能不能把它扩大一点,山姑娘的美姿,也可以吧?山姑娘的花衣,也可以吧?好的,看老师给它命的名(出示屏幕)小山雪霁(板书:霁)这个“霁”是指雨雪后初晴小山雪霁只有几个同学在做旁批,其他同学呢?第二个命名是“雪后斜阳”,下雪之后天晴了,斜阳映照在山坡上,多美的景色啊

师:这个问题是个困难的问题,所以很为难第一组的同学第二组的同学们,你们将会产生争论画出一个字也不是很容易的画出贯穿全段的一个字,哪一个同学来说?

生1:我认为是“雪”,因为写山和日落的时候都是写雪 师:就是嘛,全段都是写的雪

生2:我认为是“妙”因为全段用雪衬托出小山的妙 师:我就知道你们要有争议的,到底是“雪”还是“妙”?

生3:我觉得是“雪”因为刚刚给画面命名的时候,老师您取的名字是“小山雪霁”“雪后斜阳”,所以我觉得是“雪”(众笑)

师:我还要说一句话,最妙的是雪后斜阳啊,(大笑)最妙的是小山雪霁啊,(大笑)那你怎么办呢?是“妙”还是“雪”呢?

生3:我觉得是“雪”(众大笑)

师:她固守她的阵地(笑)还有没有同学说说观点?我们来读,大家听这句话: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哪个字重要啊?

生:妙!

师:“雪”是写的内容,而“妙”字是画面的主要特点,整段都是写的小雪之妙好,请把“妙”字圈下来

师:我们来看第三题“顶”字为什么用得好?“镶”字为什么用得好? 生1:“顶”字比喻很贴切,写出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师:你看,一个完整的欣赏这个字的句子出来了好,谢谢“镶”字为什么用得好? 生2:形象地写出了雪后山的秀美

师:“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同样是写小山小雪的,“镶”字为什么用得好呢?这是一个难点,我们先放在这儿第四组同学回答你们的问题,品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表达之妙

生1:这一句话妙处在于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师:多好啊,从修辞手法上面进行了赏析 生2:它把雪比喻成花衣暗示出雪的美 师:给我们一种画面的美感

生3:它用拟人的手法写雪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山而显得更加美丽 师:对,用一个“穿”字,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有动有静的画面行,他们这组还是回答得很好的我们来看第三题,“顶”字为什么用得好?(出示屏幕)写出了雪中小松的形态美,写出了松上小雪的轻盈,它不是盖着、扣着、压在上面“镶”字用得好,是因为线条很美啊,写出了天山相连处逶迤的线条与亮丽的轮廓,同时这个“镶”字也有拟人手法的味道(老师讲析,学生听记)

师:为什么说第四题是一个综合题呢?它关联了很多方面的知识第一,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手法;第二,写出了雪后山色的斑斓;第三,给我们以画面之美;第四,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山是不动的,但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就给我们以动感;最妙之处是以小写大,诗意盎然,用小小花衣来写很大很大的小山

师:好,这是第二次训练这一段文字,它的美妙之处主要在哪里呢?我们刚才分析了层次清晰就是妙处,用一个字作为线索贯穿全段就是妙处,再看其它的妙处:第一,多角度反复;第二,化静为动;第三,以虚写实;第四,段末点题一段文字有那么多妙处,难怪我们要进行美段细读(老师讲析,学生听记)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种读书的方法首先大致地了解一下文章的大意,叫文意理解然后细细地、反复地品读其中某一两个精彩的段落,叫做精读一段要是还要补充的话,就是你这个作业了,背读一节我们的作业就是把第五段文字背下来你看我们理解一篇文章,精读一个段落,然后背诵一个段落,不就学得很充分了吗?

师:好,这节课同学们辛苦了,下课

下载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2(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2(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济南的冬天2答案(共五则)

    十六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互动探究 (二)1.写济南冬天的水:水的暖——“绿萍”“冒着热气”水的绿——“水藻”“拿出”“终年贮蓄的绿色”水的清、亮——“垂柳”“......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2[五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不仅仅是一篇美文,而是一幅山青、水秀、天蓝、地暖的冬景图。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在用遣句、表情达意方面,功力......

    《济南的冬天》教案 2

    《济南的冬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

    2《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一、设计说明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开篇,从季节气候入手写起,以冬天的济南收束,最后落笔在济南城上,点明本课介绍的是冬天的济南,有总括全文的作用。文中,作者紧紧......

    2 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学目标: 2、济南的冬天教案 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3.能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导入: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

    2 济南的冬天 配套教案

    2 济南的冬天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单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成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理清思路,体会比......

    2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教学案 2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