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以景写情(word)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作文中的景物描写
作文训练目标:
以“春日情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通过一件事表现自己春天里的情感和思绪。
作文训练重点:以景写情 具体要求:
1.写一件发生在春天的事情。2.有一条明确的景物线索。
3.景物描写表现思想情感。
作文训练设想: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了不少写春天的诗歌、散文和小说,诗文中的春天景物的描写中都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的触景生情,因春景触发了对往事的回忆,对故人的怀念,有的以景衬情,通过春景描写来衬托自己的内心活动,有的借情抒情,描写的春景中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态度、思想。“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景物的描写中都会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以景写情,诗文更具文学的形象美、含蓄美。时值清明时节,春色满园,春意盎然,自然令人春心荡漾,留连缠绵。初一作文一般为记叙文,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综合以上几方面情况安排一次作文训练,训练学生以景写情的作文写法。
作文训练步骤:
一、导写(作文写作引导)【时间:10分钟】
(一)景中含情的诗句
列举写景的诗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唐】孟浩然)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感觉,那感觉让人窒息。
(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3、借景抒情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诗人借耳畔只有“钟磬音”,来表达自己向往佛门清净的情怀。景物的自然属性往往会给人以哲学的思考、人生的启迪。大自然是人类的鲜活的教科书,大自然的现象往往成为人类生活的隐喻。借景抒情,一般在文章的结尾,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示例:(1)轻轻吹过的微风中裹夹着几丝淡淡的清香,是从花丛那儿传来的。我走近花丛,轻触花朵,一朵朵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花儿们千姿百态地展现着自己的美丽。若是有一双鞋无情地踩了你,你也会倾尽所有把香气赠给鞋底。我该怎样形容你的无私?生活之中,亦是如此,少一份计较,多一份谦让,便也多一份美丽。
(2)在人们沉迷于春天的美丽与圆满时,春光就从我们凝视的目光中,从我们张开的手指间,悄悄地流逝了,不曾留下任何游丝样的痕迹。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春水落了,还有再涨的时候。但是,我们的青春能够去而复返吗?
二、命题(作文写作要求)【时间:5分钟】
以“春日情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一件在春天里发生的事,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
具体要求:
1.写一件发生在春天的事情。2.有一根明确的景物线索。
3.景物描写体现思想情感。
三、习作(学生当场作文)【时间:45分钟】
四、自改(学生初改作文)【时间:5分钟】
五、互批(互换批阅作文)【时间:5分钟】
修改建议: 受着这揪心痛苦。远处残雪只是薄薄一层,依稀可见的地面露了出来。淡淡的绿色如烟雾一样,浮在上面。
春风微微送来春天的味道,弥漫在空气里,丝丝缕缕的清香直扑鼻翼,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仿佛心扉一触即开,袒露在暖暖春风里,静静沐浴阳光的温热,一丝暖暖的情思慢慢升起,在心头凝结成浓浓的爱,与春风一起放飞在三月的梦里。自己仿佛生出翅膀,像鸟儿一样飞在天空,悠然自得的去追梦。任绵绵的春思化作春雨,滋润出一个充满爱的春天。
轻轻抖落昨日的喧嚣。让丝丝的春风扫去心中的躁动,像老树一样舒展一下僵硬的腿脚,与春风舞蹈。静静地倾听鸟儿优美的歌喉,划破静寂的原野,像一首春天的歌,抚慰着心田。和小草一起欢呼雀跃,纳春风入怀,静静享受暖暖温存。恋恋不舍目送残雪,融化成满地的细流,悄然离去,心中怅然若失。春天美景像似一条小溪,静静从心中流过,积郁的心,像被被洗过似的透明、清纯,宛若一轮皎洁的明月,散发着银色的光芒。
三月的春风,如少女轻柔衣袖,轻舞着树林切切私语,爱抚着小草嘱咐声声,轻吻着小河波光潋潋,拥抱着阳光温暖如春。风儿柔柔地拂过心田,心儿顿感清爽惬意,有些飘飘然了。让人不由想起那首:“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名诗。真是醉人春风呀!
深深地陷入春天的遐想中,不知不觉夕阳的余晖已经挥洒过来。红彤彤的霞光,涂抹在绿意朦胧的原野里。一片一片的残雪反射着红光,把周围晕染的红雾缭绕、绚丽动人、煞是好看。路边的杨柳身披霞光,像似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红衣女子,在春风里尽显婀娜多姿的风采。袅袅的炊烟,缠着春风沐着晚霞,在空中抒发着对春不舍的依恋之情。此时,春景被晚霞渲染到了极致,美得让人留恋往返。
暮色流彩的春景,让人有些不舍。我想,虽然这春天来得晚些。但是,它还是来了,不管你残冬如何的顽固,春天总会一步步把你逼退。自然的季节变换,是势不可挡的,就像人会慢慢变老,谁也不能逃脱。可是,望着这美景如画、春意盎然的春色,我还是感动不已。这春天来得太不容易了,从漫长的同残冬的对抗中姗姗走了。在抗击一次次残冬携着春雪的反扑中,春天那种顽强、坚韧的毅力。着实让人感动、敬佩。
当它把一个绿色茂盛、生机勃勃的美丽春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怎能不让我去赞美这可敬又可爱的春天呢?
第二篇:作文辅导:以景衬情情更浓
作文辅导:
以景衬情情更浓
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二中 王前保
一、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的能力。
2.唤醒学生生活体验,做生活的有心人,感受情景交融。“景”因情而变,并表现不同的心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再塑生命》中,沙利文老师到来之前,景物描写: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从中,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无助和恐惧。沙利文老师来之后:
繁花似锦的夏季来临,莎莉文小姐牵着我的手漫步在田纳西河的岸边,望着田野、山坡,人们正在田间地头翻土播种。我们在河边温软的草地上坐下,开始了人生新的课程。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从中,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愉悦和幸福。
二、感受情中景。
1.你能从下面句子感受到怎样的心情。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3)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含羞草的花朵在阳光下飞舞,开满花朵的树枝几乎垂到青草地上。那些美丽的花儿,只要轻轻一碰就会纷纷掉落。
(4)独自站在风里,风声很清晰。路旁树叶吹落一地,鸟声没有了。街上空荡荡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冷冰冰的月亮也许早就等候在那里了。
感受把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景物写得悦目,悦耳,舒心,就能表达人物的快乐、美好的心情。相反,如果把大自然的各种景物写得阴暗,可怕等,就会表现人物悲伤和忧郁的心情。
2.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景物描写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1),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3.比一比,悟其道。
(1)夜晚,蛙声四起,夏虫的叫声也不绝于耳,萤火虫在草丛上飞来飞去。月亮渐渐地升高了。池塘里水波粼粼。一阵风吹来,芦苇里发出沙沙的响声。
(2)夜晚,蛙声四起,蛐蛐在草丛里吟唱,萤火虫在草丛上打着灯笼悠闲地玩耍。月亮渐渐地升到树梢上,像美女凝望着情人。池塘里水波粼粼。清风吹来,芦苇里发出沙沙的交响曲。苇林陶醉了,影影绰绰地像要倾倒……
三、感悟景中情。
1.读读这些句子,看看句中的景物和实际有什么不同。
(1)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觉得风也是黑的。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和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4)忽然间风云突变,太阳的温暖完全消失了,天空乌云密布,泥土里散发出一股怪味。
2.学生讨论小结:
感悟:(1)变色。(2)变形。(3)变态。(4)变味。在变化之中蕴含深情。
四、续写情中景。
(1)雨天,的我在校园。
(2)清晨,的我在上学路上。示例:(1)雨滴顺着我的头发滴到我的鞋尖,好友苏晴转学了,真的不知道我能怎么办?在这样的雨天,那树叶似乎被雨水浸湿了,垂下头,顺着树叶流着伤心的泪水。在充满雨气的校园里,似乎到处只有眼泪。……
(2)清晨,我依然沿着最熟悉的路线,走向学校。今天路边的小雏菊比昨天开得更加灿烂,露珠将温柔的阳光折射于我的眼眸,心儿随着蜜蜂微微的舞动而变得愉悦,沉浸在清新的空气里,又将度过这美好的一天。
五、作文训练题:《走过那段的日子》
(悲伤、忧愁、高兴、幸福、快乐、痛苦、伤感、紧张、后悔、误解、失败、烦恼、无奈、„„)
六、学生习作:
走过那段失败的日子
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二中八(1)班 薛绵金 指导老师:王前保 回忆起那次失败,就像阴云扫过我心头。
那天下午,教室静的出奇。因为,昨天考的数学试卷就要发下来了。同学们的心里像揣了一个兔子似的蹦蹦乱跳。这时数学老师——卢老师进教室了,他大概有四十岁,一米七八的身材。他一脸严肃,那黑黑的眉毛都被那绷紧的脸拉弯了,一看就知道这次没考好。
“这回考得实在‘太好了’,满分的一个都没有,过一百分的只两个,不及格的有41个。”说着他还把那一堆卷子对讲桌上一扔。
“我也不想点名了。来,几个组长把卷子发下去。”他恼怒的说。
可我在想:“不及格的一定没有我。”因为我平时数学还可以,我得意偷笑。等待着卷子发下来。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那卷子像个霹雳打在了我的心头上。什么“56分”,这不可能?我以为发错了,可一看名字,失败已经注定。我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外面下着雨,可我心中也似乎也在下雨啊!
在回家路上,我好似看见那树,那雨,那风,那云都那么阴暗,它们好象在说:“你看这个孩子没考及格,这个孩子没考及格。”
特别是雨像那恶狠狠的玻璃球,拼命似的向我额头上砸来。我也不理采它,任由它对我头发的摧残,我忍受着它的攻击回到家。
由于父亲知道我昨天考试,等我回来,面带微笑的对我说:“考得怎么样?把卷子给我看看。”我没有说什么,父亲感到不对,便从我书包掏出卷子一看,脸上立刻“晴转阴”。“怎么考得这么差?”父亲叹了一口气,“明天你不准出去玩。对了不止明天,只要你数学不考及格,那么你以后放假都不准出去玩。”
从那时候起,我明白了:“不能再贪玩了。我要收敛了。”于是我仔细听课,认真做题,不懂就问。
不久,我数学考了74分,父亲的脸又“阴转晴”了。我也笑了。
不过,我现在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勇于面对失败。你就会成功。
走过那段幸福的日子
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二中八
(一)班 方瑶指导老师:王前保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觉,它不会清晰的出现在你的面前,它只会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让我们用心灵感受到。
那是一个寒冷的晚上,窗外的寒风无情的肆虐着大地上的落叶,周围的树也随风摇曳着,窗户时不时发出“嘎嘎”的响声。我坐在书桌上埋头苦思一张英语卷子上的题,可是,尽管我绞尽脑汁,也无法做的与答案一致。于是,我拿起电话,问另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大家答案似乎都不一样。我便想到可以向英语老师唐老师打个电话请教一下,可是我一想到可能唐老师觉得我是因为上课不听讲而连这题都要请教,伸向电话的手在空中嘎然而止。
但我终于按捺不住我心中的求知欲,缓缓的拿起了电话,拨了唐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喂„„”唐老师的声音很沙哑,似乎有一丝疲倦。“唐老师,我是方瑶,我„„想问„„您„„一道题„„”我似乎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刚才想好的措词,现在脑子里也一片空白,说话吞吞吐吐,拿电话的手也冒出层层的细汗,心里头仿佛有一头小鹿在乱撞。思绪被这莫名其妙的紧张弄得混乱不清,我几乎不知道我怎样讲完了题目。
“这道题应该这样做。”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一改往日老师严肃,变为像母亲一般的慈爱语气。“这句话的时态是过去式,所以排除A„„”老师很耐心地讲解着。我在桌上找笔,想记下他的话。无意中,碰到了闹钟,拿起一看,时针已迈过“10。”
猛地,我心中一股歉疚感油然而生。问完题后我急忙说:“唐老师,对不起,这么晚了还打扰您„„”话没说完,已经被打断:“你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是可贵的,我听到你请教就高兴。”
我终于明白,她平时的严厉来源于她对我们的爱,一种不愿挂在嘴边的爱。又看看窗外,寒风似乎小了一点,树也没有摇得那么厉害了,窗户不再“嘎嘎”的响了。这时,我便想到了他们
语文老师的家离学校很远,每天走到学校都要20来分钟,可是不管怎样的酷暑,他总是每天早早地到校备课,仔细地检查我们的作业——因为爱,让我感到幸福。
数学老师也比平时更加关心我们,从身体到心情,再到学习状态。每次我们有不会的题目,他总是要我们写在黑板上。再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讲解,生怕我们不懂——因为爱,让我感到幸福。
也正是因为这些爱,才使我那根致力于统考的神经和紧绷的心情松弛下来,以笑脸去迎接下次的统考。
再看窗外,风平浪静。
这就是幸福,因为有老师奉献精神:这就是幸福,因为有老师的关爱„„走过那段幸福的日子,让我充满信心,倍感温暖!
走过那段误解的日子
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二中八
(一)班 黎雨露指导老师:王前保 大厅里妈妈站在我对面,静静的等待我回答。
“你到底说不说!”妈妈的眼睛死死地瞪着我,向我怒斥道。
我低下头,不敢说话,但又想起妈妈那张愤怒的脸,迟早是要面对的,我鼓起勇气抬起头望着妈妈哽咽道:“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真的很难,都已经开学了,您不问了行么?”泪珠不知不觉地在我眼眶里打转,就像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稍一触碰就会跌落下来。
“从小到大每次考试你都告诉我,为什么这次却不告诉我?再差好歹也有个成绩啊!”妈妈的声音更大了。随后,她又望到外面,看有没有惊扰到邻居,又羞愧地压低嗓子咳嗽了一下。
“难道对于你来说,分数就那么重要吗?”我也拼命地扯高嗓门,向妈妈大声吼道。
“这次考试考差了并不要紧,最关键的是能够发现问题,我们再慢慢地解决问题。”妈妈改变了语气,话重心长地对我说。
但对我来说,这是对我的一种嘲讽。“我自己会发现,不用你管!”我怒气冲冲地冲进自己的房间,狠狠地用力将房门“嘭”的一声关上,墙壁仿佛被震动了。很久,屋子里才像外面那样寂静了,隐约间,还能听到妈妈的叹气声。我的心里装满了怨恨与不满,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冷漠,同学的轻视,回家后还要面对妈妈的质问!这个世界对我太不公平了!泪水像关不住的水龙头,冲破束缚,不停地流下。
突然,发现床头又出现了那一百块,旁边一张信纸。我打开看时,上面写着:“孩子,你是我的希望,我希望你进步啊„„”看完后心中的怨恨顿时一扫而空,只剩下满是的羞愧。
爸妈含辛茹苦地抚养我长大,尽管储蓄有限,但总给我钱,因为我就是他们的希望啊!而我,自已考差了,还向妈妈发什么脾气?把怨气全撒到妈妈的身上,像一把利刀深深地刺痛了妈妈的心。她也只是想知道我的学习状况,我却认为她在嘲讽我,对我失望,这其实也是妈妈地我的爱啊!母爱,不容被误解啊!
我恍然大悟冲出门外,俯着头走到妈妈的面前。
“妈,我„„”支支唔唔地说。妈妈不但没有责怪我,反而对我说:“只要你明白就好,妈妈不是在乎分数,而是想知道是否进步了,你今天进步一点,明天再进步一点,成绩就会提高的。” 我紧紧地拥抱着妈妈,泪水再一次滚落下来„„
事隔几月,再次回想起来,内心充满了对妈妈误解的愧疚与深深的感激,妈妈的话一直激励着我,让我有了前进的动力,我一定不会辜负她的期望,争取这学期再继续努力,奋发向上,取得好成绩,迎接更好的明天!
走过那段失败的日子
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二中八
(一)班 付雪莲 指导老师:王前保 看见同学欣喜的从老师手里接过上榜的作文,眼中充满着羡慕与嫉妒。一缕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心想:外面的世界也许是繁花似锦,五彩缤纷吧,而我呢,只有落花纷飞,满目凄凉。
看着桌上的作文本,总觉得特别刺眼,垂丧地打开它,看着上面的两句评语:“文中内容与题不符,写作前请认真审题。”立刻变成两把锋利的刀刃架在我的脖子上,痛极了。
下课后,我的好友李雪跑过来。今天的她似乎与平常不一样,她的眼睛闪烁着光芒,长长的眼睫毛扑闪扑闪的,十分动人。隐隐约约的透露出成功的喜悦。
她用特有的微笑,问我:“怎么样?写得肯定很好吧,快说。”
不知怎么了,她的话像是对我的一种讽刺,像是在说:咦!平时都说写作是她的强项,今天哪儿去了。我不满地瞪着她,她怎么没看到我眼中的失望。
之后,他的眼睛定格在我没合上的作文本上。我想,现在你一定很高兴了吧!
“看见了吧,对,我就是这么失败的。”我自嘲自讽的说。
李雪见我这样,便安慰我:“没关系,这次失败了,下次再努力。” “这次我失败了,如果我努力了,下次还失败,那怎么办?”心中犹然升起一股莫名的失望。
说完,便愤怒地推开她,往门外跑去,她追着向外跑去的我。一直追到操场。一把拉住我衣后的帽子,气喘吁吁地对我说:“对„„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不知道你„„”
还没等她说完,我便打断她的话,嘴角勾起嘲讽的笑:“不用你假惺惺的道歉。”
说完,她愣住了,呆呆地看着我,慢慢放开我的帽子。我从鼻腔发出“哼”的一声,扭头就走了。
自此,我沉浸在失败与痛苦之中。
午饭后,我与她相遇在去学校的路上。我俩都沉默着,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我能和你谈谈吗?”她鼓起勇气对我说,她见我没有吱声,便又说,“无论我俩之间的友谊是否继续,我还是要说,一次的失败算不了什么,要相信自己。” 顿时,我明白了——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成功。我心中的阴霾烟消云散,接踵而来的是久违的光明。
现在,我也能从老师手里接过上榜的作文,回来时,我的心洋溢着愉悦。回到座位上我想起了李雪说过的话——一次的失败算不了什么,要相信自己。
“对,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我对着天空呐喊,“失败的日子我已走过。”
第三篇:以“情”教学
以“情”教学
可以说,一名专业钢琴教师的日常工作在重复着同样的教学语言。试想,欲将一个学生的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培养到一定水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项繁复的工作。如果教授对象是一个性格基本定型、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和处于叛逆时期的青少年,其难度就不言而喻了。现今也不乏一些模式化的钢琴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虽然省事省时,但与教育的实质却格格不入。既然学生是“人”,如何与这个人打交道,如何洞察对方的内心,随时准确地抓住问题症结,最终顺利地使对方接受正确的观念?笔者认为教学活动与心理学是紧密相关的,其实质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场心理战争,这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也是一场充满希望和爱的战争。
一、《情绪教育法》的启示
最近,笔者看过一本书,那就是《情绪教育法》(丹尼尔?沙博、米歇尔?沙博著,韦纳、宝家义译),主要讲的是如何将情商应用于学习,其内容针对的正是我们在平日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封面语所言:“本书对于情商研究最大的贡献在于其对于人格类型和应当考虑学生的人格特点以获得成功的教学实践的论述。通过识别学生的情绪,就可以强化积极的情绪,调控阻碍学习的消极情绪。本书对于教育专业人士和家长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它让笔者回想起多年前笔者在美国留学时的钢琴教学经历。在最初的日子里,笔者一直严格对待美国学生,结果接连被投诉,当时认为被宠坏的美国孩子一句都批评不得。不得已,只能用“good”(好)“great”(太棒了)“wonderful”(精彩)之类的话来评价学生,哪怕面对的是糟糕的弹奏。除了两国的国情、教育资源和社会竞争等因素,美国的教育理念与中式教育也存在着本质的不同。较为严厉苛刻的中式教学法虽然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受到了人性化教学理念的冲击,但由于传统文化背景的驱使,这种教学方式还将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下去。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外,还应全面了解教育法的科学实质,了解“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些都将帮助教师获得更丰富的教学手段,从而优化教与学的关系以提高教学效率。
在研读《情绪教育法》的过程中,其字里行间所折射出的科学智慧和人性哲学让笔者豁然开朗,它引起了笔者对钢琴教学方法的重新思考。
二、钢琴教学中常见的误区
让学生学得愉快是众所周知的一个道理。为什么要愉快地学,如何才能做到愉快地学,愉快地学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吗?笔者曾对这样的概念模糊不清。
“严师出高徒”的理念在中国教育的历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中,“严师”的含义固然不难理解,但在大多数的教学活动中却被诠释为“严厉”甚至是“严酷”,一些教师、学生及家长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方式进入我国,在中国教育界掀起了一场“以人为本”的教育变革。
“教学”一词中,包含了“教”与“学”两个动词,发出动作的主体即“师”与“生”,一个完整教学活动应该是建立在双方互动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们急于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教”往往占据了课堂活动的绝大部分,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接受能力却无法做到时时掌控,每当“教”无法顺利进行时,一些教师就开始产生急躁不安的情绪。这时,“学”随之变成被动消极的活动,并在课堂的整体活动中被压制到最低比例。最糟糕的是,随着教师急躁情绪的升级,学生的消极情绪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恶性循环使教师对学生的状况很难做出冷静客观的评价,只能得出学生“不认真”“不聪明”“不喜爱”之类的结论,造成了教和学双方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当然,事物不是绝对的,在任何领域的学习中,都确实存在着学生“不认真”“不聪明”“不喜爱”的情况。如果这样的困难和障碍在教学活动中屡见不鲜,甚至占据了很大比重时,作为教师,是否应该反思自身教育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呢?
在《情绪教育法》的第一部分,作者从生物学角度向我们阐述了人脑的学习方式,其中“情绪脑”部分在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历来都认为情绪是感性的、抽象的,是对外界信息的情感反应。在描述情感的文学作品中,不同的情绪被艺术化为从“心”而生的感受,我们也认为心是思维器官,常用的词有“心绪”“心情”“心思”“用心”,如果没有生物学方面的知识,我们很难理解情绪的本质。这本书告诉我们:情绪是大脑的一部分神经发生变化所产生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情绪不是抽象的,而是客观存在的生物现象。这为我们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如何辨别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绪并进行思维干预和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当教学活动在情绪的恶性循环中遇到了障碍,怎样才能改善?其关键环节何在?按照笔者以往的理论,教育学生的方式从严厉的批评、训斥,逐渐升级到“肢体语言”,其效果会导致学生的情绪变化:困惑、委屈、害怕、抵触,继而更加消极直至放弃。这样一来,即便是硬着头皮把课上下去,“教”和“学”都将一无所获。《情绪教育法》中阐述道:“我们的情绪很容易控制我们的思想,而思想很难控制我们的情绪。”“强烈的消极情绪不仅具有改变学习过程的能力,还可以导致脑中与学习过程相关的神经结构的损伤”。“注意力、认知、工作记忆、判断与推理都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如果不给学生提供即使是最小量的情感支持以应对他们的学业考试的话,消极情绪的痕迹就有可能遗留在他们的脑中,并最终影响他们的智力能力、关系能力和技术能力。”①为何要愉快地学?相信答案已经明了。
三、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借鉴情绪教育法
怎样才能做到愉快地学?在《情绪教育法》中所提及的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有利于学习情绪的若干方法中,有几个关键词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共情:为了正确地交流,我们必须能准确地读懂情绪表达,必须能够以同样的方式去觉察他人的感受,并将心比心地去识别他人的情绪和情绪背后的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地表达他们的情绪。我们把这种情绪能力称为“共情”。②
我们知道学习中情绪的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共情”则是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情绪的第一步。有意思的是,《情绪教育法》一书把“共情”称为一种情绪“能力”,一种“读懂”“觉察”“识别”“帮助”对方情绪的能力。要做到“共情”,需要将学生的年龄、性格、理解力、家庭背景以及有可能影响学生情绪的因素全都考虑在内,从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例如,对于被贴上“笨”和“懒”标签的学生,如果对方的智商是在正常范围内,我们在钢琴学习中所定义的“笨”是什么标准呢?有可能是指音乐方面的模仿力记忆力较差、反应较慢、领悟不够敏锐等。“懒”的标准也许定义为思考的主动性较差,没有足够时间练习以及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等。通过“共情”的解读,我们获得的答案也许会有所不同,这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在这里,是否可理解为:共情的能力是一个教师在耐心、观察力、理解力和对学生的情感等方面所付出的总和。某天,偶尔看到对二胡演奏家宋飞的专访。谈话中她提到了对女儿的教育,大意是:“女儿五岁,我常常蹲下身子跟她说话,因为五岁孩子的身高和我们完全不同,她所看到的东西和我们也不一样,只有当我降低自己的高度时才能真正地理解她并和她交流。”她所说的“高度”不仅是身高,也隐喻了“认知、观察、思维、理解”的差异,这一番话就体现了“共情”中的一方面。
倾听:想要做到觉察学习者的情绪,我们必须回到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倾听。③
课堂中,教师的职业习惯是“讲”课。试问,有多少时间在“倾听”学生的表达?作为课堂的掌控方,教师的主动性往往占据教学活动的绝大部分,学生能否紧跟教学进度去理解每一个要点?如果遇到障碍,学生的情绪会发生何种变化?在教师酣畅淋漓的讲解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没有及时注意到学生已落下了很大的距离,直到困难已经阻碍了教学进度时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据《情绪教育法》中所述,情绪脑的负面信息阻碍了大脑的认知能力,及时地觉察和调整不利情绪是打通障碍至关重要的一步,而倾听则是获得对方情绪信息的直接手段。倾听是一门艺术,其重要性不亚于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倾听也是一门技巧,对方倾诉的话语有可能仅涉及问题的表面,其真正的涵义还需我们逐层提问、剥茧抽丝并加以分析和理解。此书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倾听技巧,对不同的倾听方式进行了评估和总结。而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倾听的环节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不仅仅是教师,这样的问题在家长的身上更加凸显。成年人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回到家已经筋疲力尽,要做到耐心地倾听并与孩子交流成了一门不太容易的“功课”。但事实证明,倾听是一种最有效的交流手段,从学生的表达中捕捉到的信息,能帮助我们觉察和识别对方的真实想法,从而逐步获得有效的解决办法。
胜任感与成就感:围绕学生胜任感的教育方式,能够促进学习过程、学习成绩、创造力和对学业的坚持。成就感不仅是在得到想要的成果时才会获得,当我们克服了路上遇到的困难时也会获得。成功的要素有两个:一是坚定的决心,二是不断的成功,决心带来成功,成就巩固决心。④
胜任感的强调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在美国的教育法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Yes, you can do it!”(是的,你能做到!),这是美国人最喜欢的口头语之一,其中所传达的精神支持力量无疑是肯定的。虽然无法回避学习过程中所带来的困难和痛苦,但我们能通过调整学习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挺过这段难熬的时间,随之而来的成就感带来了满足,而满足感则成为了不断征服困难的动力源。这样的因果关系充分证明了胜任感和成就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笔者曾经质疑:鼓励和成绩谁是先决条件?拿美国和中国的教育方式区别之一来说明:美国教育的方式是不管学生的成绩如何,哪怕是错误百出,鼓励都一直伴随着学生。而中国的教育方式大都是直到学生拿出成绩才进行表扬。如果按照中式的思维,一个从零开始的学生靠什么动力去努力呢?遇到困难在所难免,这时又靠什么动力去坚持呢?可以想象,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思维在很多情况下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对于学生而言,既然学习的乐趣源于克服困难后所带来的成就感,那么教师、家长的不断鼓励和精神支持与学生自身的努力则同样重要。对于教师而言,工作的动力常源于教学业绩带来的成就感,使用正确方法引导学生渡过学习难关无疑是关键步骤。有很多家长会问:“孩子对学习钢琴缺乏兴趣怎么办?”根据《情绪教育法》中所阐述的科学道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胜任感和成就感的缺失会导致学习动力下降和坚持力的衰减,动力下降和坚持力的衰减又会导致新一轮的失败,不断的失败最终使孩子的学习兴趣消失殆尽。所以,正确的弹奏方法和勤奋的练习,对孩子所付出的努力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同时觉察不良情绪并辅以科学的引导和调整,这将使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成为孩子学琴的动力和快乐源泉。
结语
《情绪教育法》从生物学的角度阐明了真正的学习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还是“情绪”的,⑤为我们提供了教育方法的另一种可能性:将情商应用于教与学,并通过对情绪的管理去“触动”那些我们的知识传授对象。⑥我们应从科学的角度全面理解教育的本质,对教育的客观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以获取更加高效的手段,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学。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加)丹尼尔?沙博、米歇尔?沙博.情绪教育法――将情商用于学习[M].韦纳、宝家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附中
(责任编辑:轩蕾)
第四篇:情与景提纲1.16
综合复习之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导学提纲时间:2013-1-16主备人:任义高三语文理科石家庄精英中学
综合复习之情景鉴赏导学提纲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中情景角度设题的各种题型
2、掌握情与景相关题型的答题步骤
一、古人早就注意到了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明代胡应麟《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宋代范希文《对床夜话》中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化景物为情思。”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中更明确提出了景语与情语的概念并提到二者的关系:“不能入景语,又何能情语耶?”“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而王国维则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近两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鉴赏试题频频出现考查古诗中写到了怎样的景,这种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一类的考题。
如 2008年天津卷第16题考查王维的《山居即事》的后两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2008年山东卷第14题第一问“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2009年江西卷第14题第二问:前人认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的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为全诗动人处,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9题考查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设题为:“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三、情与景的关系术语
在鉴赏分析情与景的关系时,总是被一批“□景□情”的“专业术语”蒙住了。出现频率最高的有这样一些: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化情入景、触景生情、以景显情、以景衬情、缘情设景、因情设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等。
四、高考常见题型答题指导
(一)[题型——情景关系类]
1、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首词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抒发作者对江南的追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题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题型——意境类]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游月陂bēi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题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题型——作用类]
1、南乡子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题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卷)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入景,入情,入境
入景,入情,入境
—浅谈古诗文解读的深度与广度
李群山 三洲镇中心小学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光彩夺目。几千年来,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以至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无数杰出的诗人和他们留下的无数千古佳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诗文亦是如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使学生从古典诗文中感受到是的魅力呢?我认为解读古诗文的深度和广度也是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个人见解。
例文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走进作者,了解时代背景
李白一生七次游历宣城,而这首诗作于761年秋。这是李白最后一次游宣城,那时李白已经60岁了。离开长安后,他经历了十多年的漫游。长期漂泊的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更是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倔强、豪放的李白通过大量的游历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文。《独坐敬亭山》正是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是作者想
大自然寻求安慰的真实写照。
更多的了解李白,还看他的另外一首七言绝句。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豪迈,一个意气风发的李白,公元725年,25岁的李白,正当壮年,风华正茂,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写下了这首名篇。
我们从这首诗中感受到的是一幅气势宏阔,极富动态美的壮丽画面。尤其是最后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两首诗中“孤”字给人的感受并不孤独。《独坐敬亭山》中的“孤”表现的是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他的内心是消极的。而《望天门山》中的“孤”表现的是一种高大的形象,“帆”不是远去的,而是“日边来”。日出东升,与太阳同光辉,好一幅气派的画面,好一个雄心壮志的李白。
时过境迁,同一个李白,却创作出了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内心世界的作品。只有跨时间的了解李白,了解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了解诗意。
二、抓住意象,进入意境
“众鸟”“孤云”看似写景,却融情于景。“众鸟”不是“鸟”,乃世间名利之辈,而如今都得意高飞离去,“孤云”不是“云”,乃世间隐逸之流。我李白倘若与世俗不容,亦可以有隐逸的世外高人与我交谈。然而,高人亦是“独去闲”。名利之辈离我而去,隐逸之流也
离我而去,此时此刻的李白能不孤独吗?
同时代的诗人,李白的好友杜甫写作这样一首诗: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初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幅色彩艳丽,富有动感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语调清新,很难让人想到作者此时已年近五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下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真正道出了诗的意境。这两处景色并非实景,而是作者想象的幻化出来的景象。“东吴”不是东吴,而是诗人杜甫想念已久的长安。自己的壮志难酬,才华得不到施展,抱负难以实现,却又不能直言相告,只能寄情于自然,诉说自己的苦衷。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作者当时的心情有所好转。故前两句诗的语调轻快,景色明丽,但是,时局的稳定并没有改变作者仕途,明亮的笔调下却又隐藏着淡淡的愁。
李白与杜甫不仅是好朋友,处于同一时代,而且都经历的“安史之乱”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诗中,不同意象中,都能体会到不同的愁。
三、走出意境,深入作者内心,理解诗文背后的意义
在经历的风风雨雨后,诗人李白疲倦了,厌恶了。既然自己的抱负得不到施展,那我就寄情山水,与山水为伴。如今身在敬亭山,看
世间名利之辈熙熙攘攘,看皇族权贵荒淫腐朽,看自己人生不得开心颜,李白不再有年轻时的豪气和雄心壮志。此时的他已超然物外,俨然一位世外之人。再看看这座敬亭山,空灵、纯净、寂静。山中之景便是李白内心之境,李白的身与山中之景浑然一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此时的李白与山两两想看,视为知己,将自己的身心托付给大自然。
和李白有着同样遭遇的苏轼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诗: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是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时所写下的。前两句诗看似写景却又在说理,告诉人们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然而,只是这样吗?不是。庐山不再是一座山,这座山代表是官场这个大的环境。正是因为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就不一样,所以才导致人们的意见不一致。矛盾由此而生,当初的苏轼不明白才有了现在身处庐山的苏轼。而被贬之后的苏轼在庐山之中恍然大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知是苏轼看透了官场的感悟还是知道自己永远也看不透的无奈。不过,这首诗中所透露出来的不得意却是路人皆知。
年轻的李白和晚年的李白让我们见证人生的变化无常,心里不由
生出无尽的悲凉。李杜的两相呼应让我们看清时代的腐朽与破败,心中不免对二人的遭遇深深地同情。而苏轼又一次的演绎了一段让人心痛的历史。四首古诗不仅阐明的作者的内心,更是渗透着对人生问题的思索:人与人、人与自然。如果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去欣赏诗文,我想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诗人的内心,还有民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