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发文要求严把教师政治关 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
中央发文要求严把教师政治关 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 2015年01月20日 03:52 来源:人民日报
1025人参与 30评论
原标题: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 人民日报》(2015年01月20日01 版)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意见》分七个部分: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三、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四、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五、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六、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
七、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意见》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宣传思想战线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取得新进展,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不断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提高领导水平,增强驾驭能力,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3)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强化依法管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把高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4)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5)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校内外协同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2)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3)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国家观和民族团结教育,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4)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5)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意见》指出,要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调要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把统一使用工程重点教材纳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把工程重点教材作为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把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划,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岗位聘用(职务评聘)等方面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做好就业指导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哲学、历史学等相关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启动实施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计划,深入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价方式,重点建好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创新基地,编写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核心教材,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重点建设一批有示范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意见》指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强调要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进一步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实行学术安全培训制度,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要扎实推进师德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办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要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度。
《意见》指出,要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强调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理论建设,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重点基地建设,建设和创办一批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期刊,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培养一大批政治骨干,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学养深厚、有重要影响的思想理论建设队伍。要提升研究回答重大问题的能力,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定期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建立健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分类评价体系,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高校名师大讲堂、理论名家社会行等活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支持中外学者围绕中国发展和全球性重大问题开展合作研究。要切实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完善新闻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改进高校新闻宣传的文风作风,建立高校、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三方联动宣传机制,为高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
《意见》指出,要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强调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制定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要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管理,建立高校出版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制定大学生社团的成立和年度检查制度,加强宗教学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机构管理,加强校园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
《意见》最后强调,要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要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机制,高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加快推进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要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坚持高标准选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高校党委宣传部长由学校党委常委兼任,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才培养。要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
第二篇:两办发文:严把高校教师政治关 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
两办发文:严把高校教师政治关 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
2015年01月20日 03:52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人民日报》(2015年01月20日01版)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意见》分七个部分: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三、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四、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五、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六、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
七、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意见》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宣传思想战线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取得新进展,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不断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提高领导水平,增强驾驭能力,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3)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强化依法管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把高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4)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5)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校内外协同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2)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3)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国家观和民族团结教育,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4)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5)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意见》指出,要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调要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把统一使用工程重点教材纳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把工程重点教材作为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把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划,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岗位聘用(职务评聘)等方面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做好就业指导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哲学、历史学等相关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启动实施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计划,深入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价方式,重点建好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创新基地,编写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核心教材,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重点建设一批有示范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意见》指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强调要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进一步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实行学术安全培训制度,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要扎实推进师德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办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要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度。
《意见》指出,要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强调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理论建设,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重点基地建设,建设和创办一批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期刊,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培养一大批政治骨干,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学养深厚、有重要影响的思想理论建设队伍。要提升研究回答重大问题的能力,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定期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建立健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分类评价体系,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高校名师大讲堂、理论名家社会行等活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支持中外学者围绕中国发展和全球性重大问题开展合作研究。要切实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完善新闻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改进高校新闻宣传的文风作风,建立高校、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三方联动宣传机制,为高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意见》指出,要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强调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制定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要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管理,建立高校出版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制定大学生社团的成立和检查制度,加强宗教学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机构管理,加强校园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
《意见》最后强调,要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要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机制,高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加快推进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要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坚持高标准选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高校党委宣传部长由学校党委常委兼任,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才培养。要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
相关报道:
红旗文稿刊文:担当起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的责任
2014年16日,红旗文稿回应之前辽宁日报的文章,称:近日,《辽宁日报》刊发了《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一文,披露了一些高校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知识时随意抹黑现实,甚至丑化历史的现象,引起了网民和教育界的热议。实际上,与之联系最紧密的还是如何提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该课程在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常常面临着如何认识和解释理论与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的问题,因此与教学需求相比,目前高校思政课的确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相适应的地方。那么,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呢?
1、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性,解决好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实现在教材教法上由照本宣科型向解疑释惑转换
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西方敌对势力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国内,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复杂、多变的趋势和形势,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较高要求。从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尽管是全国统编且不断修订,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的急剧发展,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落差。高校部分思政课教师由于自身理论功底不足,在课堂上照本宣科,面对现实中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不能给学生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导致思政课解疑释惑性不强。因此,思政课教师迫切需要改变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角色,不断增强课程参与意识、效果意识,努力做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实现由遵从型向创造型教师转换。
一是对当代社会思潮展开深入的分析。思政课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研究并掌握作为西方社会意识表达形式的当代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现实背景及局限性,并对当代西方思潮始终保持清醒的批判性。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各种西方理论,帮助学生认识到,西方意识形态不但从总体上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而且也不适合中国的现实国情,更不利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二是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大学生是生活于当下现实生活中的年轻人,随着社会的巨大变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去熟悉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为此,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摸清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识程度和思想变化脉络,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帮助学生解答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诸种理论困惑。思政课教师联系实际时,既要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改革的成功之处,又要讲清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及存在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激发大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现美丽富强民主和谐中国梦的决心。面对学生关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社会上出现的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等困惑时,要引导他们分析这些现象的深层原因及解决途径,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改革的复杂性、曲折性和所面临的多变的国际环境。
2、明确思政课的课程性质,正确处理好政治性与学术性的关系,真正使思政课成为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确立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高校思政课备受关注,国家在教学、教材、政策、经费等方面均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这无疑凸显了思政课功能的重要性。思政课是政治性与学术性有机统一的课程,深邃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是该课程最显著的特性。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趋势的思想政治理论不仅具有政治性,而且具有学术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有的教师重课程的政治性而忽视教学的科学性,有的则重学术性轻视课程的政治性的现象,因此使课程难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科学定位。从课程功能来看,要改变长期以来思政课过分灌输的现状,明确思政课要把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同时进行,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引导,这就决定了该课必须有也应该有一种研究和探讨的气氛。但对课堂上教师传播错误的思想主张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强调思政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并通过充分的研究和探讨,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也是思政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之所在。
其次,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在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由于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教学任务繁重与教师人数偏少的矛盾,因而不少任课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联系实际地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不能很好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也就更谈不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分析和解释社会现实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了。因此对西方的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理论热点问题一般都采取回避的态度。当前,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积极通过参加岗位培训、到企事业单位合作研究等方式深化对中国实际的了解,提升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特别是非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师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专业知识。
第三,加强科学研究和内外交流。从总体上看,不重视科学研究,缺乏对外交流和校内教师之间的交流,是现今高校思政课教师存在的普遍现象。思政课教师需要尽快从传统的单纯教书匠的思路里摆脱出来,增强教育科研意识,用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要通过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活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以及校内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等提升思政课的整体水平和教学效果。
3、确立青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解决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矛盾,实现在思政课教学上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
在以往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往往过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多以教师的权威主导模式为主,使课堂更多地成为教师展示个人知识和风采的舞台,淡化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为此,思政课教师应强化学生意识,着重于激发学生分析能力和学习兴趣,寻求新型的对话教学模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建构自身的价值和信息系统。
第一,满怀关爱之情施教。作为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切实承担起教育者的社会责任,在教学中满怀对学生的真心关爱。要关爱、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要以真情、真诚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解决最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人文关怀。
第二,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当代大学生非常渴望生动鲜活的思政课课堂教学,因而,教师要改变教学中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机械理论灌输的模式,转为服务学生成长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引渡人”角色的模式。思政课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问题探究、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多年来,由于受到经费、学时的限制,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常常被忽视。而思政课只有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其实效性。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影像视频、开展课堂讨论和辩论等活动动员学生参与教学,或者带领学生走进农村、社区、厂矿和企业开展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国情和理论热点问题的认识。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学院)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
山西教师资格: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实施办法
为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健全教师管理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的通知》(教师〔2013〕9号)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注册制度
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是对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教师入职后从教资格的定期核查。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对象为:我省公办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在编在岗教师;依法举办的民办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在岗教师。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教师资格实行定期注册制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分为首次注册和定期注册。取得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初次聘用为公办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在编在岗教师和民办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在岗教师时,应申请首次注册。首次注册后,每5年申请一次定期注册。经注册后,方可按照教师资格类别在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未经注册、不予注册和逾期不注册的教师,不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二、注册条件
(一)申请首次注册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与任教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
2.聘用为公办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在编在岗教师或民办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在岗教师;
3.首次任教人员须试用期满且考核合格; 4.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满足以下条件的,定期注册合格: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达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师德考核评价标准,有良好的师德表现; 2.每年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
3.每个注册有效期内完成不少于国家规定的360个培训学时或省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等量学分;
4.身心健康,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5.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暂缓定期注册:
1.注册有效期内未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师培训学时或省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等量学分的;2.中止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一学期及以上的,但经学校和幼儿园或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病休、产假等情形除外; 3.一个注册周期内任何一年考核不合格的。
暂缓注册者达到定期注册条件后,可重新申请定期注册。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注册不合格:
1.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考核评价标准,影响恶劣的; 2.一个定期注册周期内连续两年以上(含两年)考核不合格的; 3.依法被撤销或丧失教师资格的。
三、注册程序
(一)取得教师资格,初次聘用为教师的,试用期满考核合格之日起60日内,申请首次注册。经首次注册后,每5年应申请一次定期注册。
教师应当在定期注册有效期满前60日内,申请办理下一次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定期注册实行网上申请。
(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须由本人申请,所在学校和幼儿园集体办理。学校和幼儿园(不含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办幼儿园)按照隶属关系,报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注册。中等职业学校报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注册,企业办幼儿园报属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注册。
(三)申请教师资格首次注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申请表》一式2份;2.《教师资格证书》;3.公办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负责提供本校(园)教师在编在岗的依据材料,民办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负责提供在岗教师与任教学校(园)签订的有效聘用合同;4.试用期满考核合格证明。
(四)申请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申请表》一式2份;2.《教师资格证书》;3.所在学校出具的师德表现证明;4.5年的各考核证明;5.省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教师培训证明。本办法实施前已经任教的在岗教师,申请办理首次注册时,应当提交定期注册材料中的(1)(2)(3)项材料,同时提交公办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教师在编在岗的依据材料,民办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在岗教师与任教学校(园)签订的有效聘用合同和上一学考核合格证明。
(五)暂缓注册重新申请的,应当提交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师培训学时或省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等量学分的证明、暂缓注册期间从事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满一学期及以上的证明和各考核合格的证明。
(六)学校和幼儿园按照隶属关系(不含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办幼儿园)集中将申请定期注册教师的申报材料报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中等职业学校将申请定期注册教师的申报材料报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办幼儿园将申请定期注册教师的申报材料报属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在受理注册申请终止之日起90个工作日内,对学校和幼儿园提交的申请定期注册教师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给出注册结论,并在申请人所在学校和幼儿园进行公示。
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申报工作的复核,省教育行政部门对注册申请进行终审。
(七)准予注册教师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申请表》一份存入个人人事档案,一份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归档保存,同时在申请人《教师资格证书》附页上标明注册结论。
四、注册结果的运用
(一)注册合格者,可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有效期内,按照教师资格类别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享受相应的教师待遇。
(二)暂缓注册者,原则上不得聘用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少数情况特殊的,经本人申请,可与任教学校签订试聘合同,试聘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工作,试聘期一般不超过2年。试聘期内不得晋升高一级教师职称(职务),不得参加评优评先。试聘期内可以重新申请注册,符合条件的予以注册。
(三)注册不合格者,应予解聘,调离教育教学岗位。
五、注册罚则
(一)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教师资格注册的,视情况暂缓注册或注册不合格,并给予相应处罚;已经注册的,应当撤销注册。
(二)所在学校和幼儿园未按期如实提供申请人注册证明材料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定期注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对不符合教师定期注册条件者准予定期注册的;2.对符合教师定期注册条件者不予定期注册的。
(四)注册范围内的教师无故逾期不申请定期注册,按照注册不合格处理。
六、定期注册的组织和管理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定期注册工作不收取教师和学校任何费用。
第四篇:教师定期注册填写说明
1、思想品德鉴定表仅供参考,还有一个师德建设考核表,你们看下,如果想用就用,不想用自己再想办法吧。
2、资格证上是一代身份证的,统一用二代身份证。
3、普通话是2003年6月之前的作废,之后的长期有效。无普通话证的先报名,要求今年必须考下来,注册时先选择二乙。
4、资格证名字与身份证不一致的,需要乡镇或市直学校办公室在资格证备注栏中做备注证明,并由教育局盖章生效。
5、资格证丢失的自己到发证机关补。
6、与现任教学校聘用起始时间是指单位与教师的合同日期,本次要上交聘书,有聘书就有时间了。每个学校的合同时间不相同是正常的。
7、注册时统一用二代身份证,如果资格证上是一代身份证,直接用二代身份证注册网报,不用说明。
8、毕业学校找不到的自己添加。
9、现任教学科与资格证不一致时,资格证按资格证填,实际任教学科按实际填写。
10、关于所学专业,依次打开各类别,找到属于自己的专业,如果没有,就找到最相近的
11、持有低学段教师资格证书在高学段任教的 首次“注册合格”或有条件的“注册合格”,限期5年内取得与任教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否则,定期注册时则为“不合格”或调整到低学段任教。
12、持有高学段教师资格证书在低学段任教
这种情况(简称“高证低聘”)符合《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教师资格向下融通的政策,视为具有与任教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在其他注册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应为“注册合格”,不强制要求具备与现任教学段一致的教师资格。
13、教师资格证书任教学科与现任教学科不一致
这种情况(简称“科证不一”)原则上不属于“具有与任教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但考虑到此种情况的历史成因及普遍性,特别是在小学教师向全科教师发展的趋势下,在注册工作中,可不对教师资格证书任教学科与现任教学科的一致性做出强制要求。
14、具有两种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
首次注册时,一个申请入原则上只能申请注册一个与其任教岗位应的教师资格。如果申请人所具有的两种以上教师资格都与任教岗位应,中请注册哪一种教师资格,由申请人自定。
15、过渡时期认定的教师资格汪书上没有任教学科,此项内容不做补充和修改。申请人在注册系统中填写“教师资格证书任教学科”时,请选择“无”。
16、证书发日期与信息系统中的证书发日期不一致的,不做修改。
17、职称填最后评上的。
18、资格证上的信息如果与身份证编制上的姓名、身份证号不一致时,就先以编制上的信息为主,在资格证上做备注。
第五篇:教师政治、业务学习笔记要求
东岗镇一中
教师政治学习笔记要求
一、学习目的:
为增强我校教师依法从教意识,增强教师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努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将认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政治、专业理论知识,以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
二、学习内容
1、《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
2、个人自行收集整理的政治理论资料和专业资料。
3、会议记录。
三、学习方式及要求:
1、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两种方式。
2、每学期摘抄字数(包括会议记录)不少于3000字。字数、内容符合要求、书写规范者计20分;每少200字扣1分,内容不符、书写潦草酌情扣分;不接受检查或以旧充新者计0分。
3、政治学习笔记由学校教导主任、教导处专人负责检查。
4、检查结果记录在案,做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依据。
东岗镇一中
2013年3月
东岗镇一中
教师业务学习要求
为进一步的落实教师业务学习制度,对教师的业务学习笔记特提出以下要求:
1、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要求教师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业务活动,每学期制定学期计划、期末教学总结、期末试卷分析各一篇;每学期业务学习摘抄字数不少于5000字;每学期2篇不少于600字的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
2、按时参加教研活动、业务活动的计20分,少参加1次扣1分,扣完为止;
3、学期教学计划、期末总结、试卷分析、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符合要求的计2分,不符合要求的计1分,没有的不计分。
4、业务笔记书写要工整、规范,内容符合学校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不摘抄与业务无关的内容。字数、书写符合要求,书写规范工整的计20分;每少200字扣1分,内容不符、书写潦草酌情扣分;不接受检查或以旧充新者计0分。
5、业务学习由学校教导主任、教导处专人负责检查。
6、检查结果记录在案,做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依据。
东岗镇一中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