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点的确立(样例5)

时间:2019-05-13 01:2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点的确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点的确立》。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点的确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点的确立》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知识学习相互割裂的局面,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习能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探究性的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且,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探究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探究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自己学习中的探究点,成为我们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确立探究点进行自主探究呢?下面,就这个问题,我们备课组来谈谈自己浅在的观点:

一、创设探究情景。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 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探究情景,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 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教学伊始,我出示课题后,便让学生从审题入手,引导他们主动质疑,说说看了题目后有什么想法?于是,学生提出: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等一系列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理解文章的中心做了很好的准备,为实施探究学习确定了明确的目标。

二、放大‚金点‛,抓点带面探究。

当我们通过对教材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钻研之后,就需要从中确立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时可以把思考的着力点,集中到沙里掏出的‚金点‛上,放大这些‚点‛来设计教学。这就如同打井,一定要一直挖下去,直到打出水来,力求点上突破,点上求效。每篇课文,都有一些值得深究的点,这个点可能是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教师要善于慧眼发现,放大金点。

例如《五彩池》一课,写了五彩池的形状以后,再写五彩池的水的颜色时,有这样一句话,‚更使我惊奇的是……‛这里的‚更‛字就是一个值得深究的点。设计时,可以在可见出示的这段话中去掉这个‚更‛字,让学生发现少了一个‚更‛字,由此引发出:有这个‚更‛字和没有这个‚更‛字有什么不同?如有这个‚更‚字说明作者在看到五彩池的形状时,就已经感到惊奇了,当再看到五彩池的水的时候,惊奇的程度更深了,有这个‚更‛字说明五彩池的景色更加神奇美丽; ‚更‛字在文中起到了上挂下连的作用等等。

三、抓文眼、关键句进行探究。

有的课文中某一个关键词足以提挚全文、沟通文脉,我们称之为‚文眼‛,抓住文眼为学习课文的探究点,有利于读懂课文。如教学《杏儿熟了》这课时,在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前,先提示学生可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在这课中最为关键的是描写奶奶笑的词。学生通过思考,立刻提出疑问:‚课文中有两处地方描写了奶奶的笑,分别用上了词语‘爽朗地笑了’‘笑容可掬’,奶奶为什么要笑呢?。‛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确立了学习的探究点,学习的情绪高涨,马上认真细致地读课文、讨论,最后得出通过描写奶奶的两次笑,从而体会出劳动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

每篇课文往往有些句或段,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的作用。这一类句或段概括性强,蕴涵丰富的思想内容,与全文有密切的联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这些关键句、段引导学生探究,能‚触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苏武牧羊》一课,当学到课文结尾:‚看到苏武含着热泪端坐在车上,怀里紧紧地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旧旌节,人们没有一个不感动,没有一个不落泪的。‛教这个关键句时,教师点拨‚请同学们试着根据句子提出几个‘为什么’一类的问题‛,学生循着教师的引导,分别提出:‚苏武为什么要含着热泪?为什么要把那支脱光了毛的旧旌节紧紧地揣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中心思想。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 地位的有力证明。因为,学生只有经过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才会有问题进行探究,才能体现他们主动求知的强烈意愿。

四、仔细看图,图中探究。

课文的插图往往落在课文的重点处,有的课文从插图入手,图文对照,有利于导出主线。如《苏武牧羊》的插图,描绘了无边无际的荒漠,到处长满野草,没有人烟,唯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一群公羊和那支代表国家的旌节。以此可形成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现问题,来确定自己学习这篇课文时应从哪个点进行探究,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情感。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确立自己的学习探究点进行探究,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卫磊

2011年12月

第二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确立探究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确立探究点

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白琼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知识学习相互割裂的局面,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习能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探究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自己学习中的探究点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确立探究点进行自主探究呢?

一、创设探究情景。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探究情景,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我首先播放了一段赤壁大战的录像,在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时,突然定格画面,打出两行字幕:

兵力:曹军八十万人,东吴三万人

结果:曹军丢盔弃甲,东吴大获全胜

然后出现一个大大的“?”。真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问题如潮,围绕“曹操有八十万大军怎么会被东吴三万人马杀得丢盔弃甲呢?”这个大问题,从战时背

景、战争双方将领、战斗策略运用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小问题,为实施探究学习确定了明确的目标。

二、破题入手,跳跃探究。

题目是全文的“旗帜” 和“窗口”,抓住题目,常能得其要旨,提供行文的线索,概括文章的内容,或体现课文的思想内容。因此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学习《田忌赛马》一课中,可以分以下几步让学生进行探究:

(1)学生质疑:田忌和谁赛马?经过、结果怎样?

问题一出来,就成了学生学习这一篇课文的第一个探究点。这个探究点一确立,学生马上会自主地投入到了解整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过程当中去,使学生进行这一环节的学习是主动进行的,水到渠成,过度非常自然。

(2)读最后一段,抓出最后一段中的重点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引导质疑:为什么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探究点2)

由于最后一自然段不直接写赛马,而是写作者的看法,学生读过后联系已了解的课文内容就会产生疑问,自己确立学习的目标,进行第二个问题的探究。

(3)为什么按正常顺序就败了?转败为胜的关键点在哪里?(调换顺序,学生用学具表演。探究点3)

(4)“只……下”说明这办法很简单,但作为大将军的田忌为什么想不到,而孙膑却想得到?(再细读第三小节,探究点4)

(5)马快不了多少,只要调换顺序就一定能胜利吗?(调换的顺序排列有策略,要掌握齐威王的心理。探究点5)

(6)那么在田忌取得第一场胜利后,有没有再失败的可能?为什么?又为什么能取胜?(探究点6)

(7)用课文中最后的议论句,再加上胜利全由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用不同的说法把课文总结一下。

显然,由于把课文归纳出六个探究点引导学生变序读解,就大大提高了训练理解课文的力度,缩短了教学的过程,建构了一条优化认识课文,提高阅读能力的“最短程”。

三、抓文眼、关键句进行探究。

有的课文中某一个关键词足以提挚全文、沟通文脉,我们称之为“文眼”,抓住文眼为学习课文的探究点,有利于读懂课文。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在引导学生研读阮恒献血这部分时,先提示学生可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在这课中最为关键的是描写阮恒神态和动作的词。学生通过思考,立刻提出疑问:“课文中有几处地方都描写了阮恒哭,分别用上了词语„啜泣‟„呜咽‟„哭泣‟,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确立了学习的探究点,学习的情绪高涨,马上认真细致地读课文、讨论,最后得出作者用这三个不同的词,可以体现阮恒在抽血过程中越来越痛苦,同时也说明了作者潜词造句的准确性。又如教学《猫》一课时,当学生学到猫高兴的表现时有一句这样写到“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可让学生找找哪个词最吸引自己,学生找完,探究的目标马上就有了,几十只手高高举起,问道:老师,作者为什么要用“小梅花”这个词来代替猫的脚印,这个词用得妙在哪里呢?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和思维特点,通过想一想,比一比,换一换,议一议等方法,学生恍然大悟,才知道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从而较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每篇课文往往有些句或段,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的作用。这一类句或段概括性强,蕴涵丰富的思想内容,与全文有密切的联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这些关键句、段引导学生探究,能“触一发而动全身”。比如《倔强的小红军》一课,当学到课文结尾:陈庚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庚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这个关键句时,教师点拨“请同学们试着根据句子提出几个„为什么‟一类的问题”学生循着教师的引导,分别提出:“陈庚为什么要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为什么说自己对不起小兄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中心思想。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证明。因为,学生只有经过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才有了问题进行探究,体现了他们主动求知的强烈意愿。

四、仔细看图,图中探究。

课文的插图往往落在课文的重点处,有的课文从插图入手,图文对照,有利于导出主线。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插图,描绘了11个纤夫的形象,课文则逐一介绍“领头的”老头儿及一个“中年人”,依次引出“高个子”、“小伙子”。从“穿红上衣的少年”又依次引出“有病”的、“秃顶”的老头儿,退伍不久的士兵和“愤怒”的高个子。最后介绍“走在最后的”一个老头儿。这11个群像,都被一条纤绳所“捆绑”,而外貌、年龄、身世、服饰、表情各异,以此可形成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现问题,来确定自己学习这篇课文时应从哪个点进行探究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情感。

五、参考习题,思考探究。

课后习题集中体现了课文的基点、重点、难点、特点,往往能给我们以探究课文的启示。如 《西门豹》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西门豹用什么巧妙的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题中的“巧妙”——是西门豹惩治恶人的点睛之笔。教师从课题入手设问:课文写了西门豹的一件什么事?他的办法好不好?课后习题中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你觉得妙在哪里?这样,便单刀直入,给学生探究性学习树立了目标。

六、矛盾之处细探究。

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草原》一课写草原美景时,写到:“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学生抓住“翠色欲流”和“轻轻流入云际”这看似矛盾处质疑。这可引发学生认真探究,反复咀嚼语言文字。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探究点)进行探究,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运用

兴隆县六道河学区陡子峪明德小学贾文福

摘要目前,我国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在各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一个夺目的“亮点”,尤其是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全面介入,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之中重。探究式学习在观念上强调平等、开放、民主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而其本身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经历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知识建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学习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展开的。在这些生动、多样、有趣的活动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他们视学习为乐趣,主动而轻松,并富有创新精神。其主要的形式是小组活动、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土壤,应当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语文学科中渗透探究式学习,既能极大地促进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又能给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增添新的内容和动力。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模式包括:创设氛围,乐于探究——提出问题,引导探究——拓宽途径,整合探究——注重过程,体验探究——科学评价,鼓励创新。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新课改自主学习

前言

时代不断地发展,知识不断地更新,学习永无止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的精神、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教师自然就面临着亘古未有的巨变,担负着艰巨而神圣的使命。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当代教学论的一般原理

“自主探究学习”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把限制教师在课堂单向讲授的时间作为抓手,充分拓展学生自学、质疑、讨论和操作训练的时间与空间,致力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教师点拨、指导的能力水平。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当代教学论的一般原理

当代教学论对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中,强调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方法,为终身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以读为主,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吸取了“目标教学”、“尝试教学”、“研究性学习”、“发现法”等优点,基本上应用科学研究的步骤,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培养研究、探索、创造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它着眼的不仅仅是一篇课文、一项知识、一堂课、一段时间,而是利用课文,活化知识,举一反三,着眼长远;它不但让学生知其然(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甚至要让学生知其必然(解决“将是什么”的问题),从而给学生指出探究问题的门径,交给学生探究宝藏的“钥匙”,因而有可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教育心理学的一般原理

首先,在学生学习语文时,必然会有新旧知识的共同参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教材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中,包含着未知的因素;进一步解决由此构成的心理上的矛盾,认识才能向前发展。而解决矛盾的过程,即是思维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然而,在新教材被学生理解、接受之前,矛盾是以问题形式的内部言语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若不注意

引导,就会造成思想僵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提倡具有主动创新精神的探究性行为,以利培养创造性人才。其次,学习心理过程有“学一思一疑一问”四个必要的环节,其实就是逐步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既获得新知,又提高能力。同时,从“以读为主,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所追求的目标看,它要培养的创造力,正是为了一定的目标,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也只有通过引导探究、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培养起来。

二、基本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氛围,乐于探究

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独立的探索、大胆的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任何压服、抑制、独断,都将窒息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创造的萌芽。这就要求师生间形成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听取学生意见,虚心向学生学习;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把教学看成是自己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协作、共同探索的过程,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造。

(二)、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是学习的重要载体,“学贵有疑”是我国古代教育家的普遍主张,西方的亚里斯多德也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教师设臵的问题情境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要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以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活跃状态,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学生思维和感知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如学生学完了《坐井观天》一课,教师设计了这样问题:有一天,井底的青蛙跳出井口,会发现什么呢?由于问题的新颖,富有想象性,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探究的气氛异常热烈。即使答案不完全一致,所欣慰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了,探究精神加强了。

(三)、拓宽途径,整合探究

拓宽探究途径,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1、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依然是常规教学的主要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应该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的。指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进行探究性阅读。

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 “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同样,也可以抓住课文中爸爸的三句话让学生展开研读,体会白杨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明白爸爸借物喻人,咏物抒怀。

2、由语文课延伸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引导学生走出学校班级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收集资料,获得体验。

如在学了《草原》、《林海》等写景文章后,我引导学生开展了以《绿》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说“绿”词,造“绿”句,诵“绿”文,讲“绿”的故事。

3、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实践活动中开展探究学习。语文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探究学习,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创造精神和探究能力。如我们组织学生组成环保考察团,举行了一次环保考察活动。学生参观了环保部门的一些环境监测仪器,观看了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分组实地考察了水资源、噪音、白色垃圾等,回到学校,学生们写出了调查报告,写了倡议书。它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融合。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访问、上网、看书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然后将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整理、研究,提出自己解决环境污染的办法,设想未来的环境。

(四)、注重过程,体验探究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一定像专家那样,必须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避免“成人化”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什么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方法,体验感悟探究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

给足探究的时间。探究教学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来理解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它比机械记忆学习或直接传授知识更加费时。因此,学生需要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探究学习。

教给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如个体独立探究。学生个体围绕探究主题边读边画有关词句,应用自己喜欢的探究方式,或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或参阅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自己释疑、解疑,并将自己探究所得在书上作批注,同时记下自己弄不清的问题。再如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在自读自探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地学习,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构建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五)、科学评价,鼓励创新

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应重视对学习内容丰富性和探究方法多样性的评价,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在平时教学中,要讲究有效评价策略,或“及

时评价”,或”“延时评价”,或“正面评价”,或“侧面评价”,重在鼓励学生敢于探究,乐于探究,勇于创新,达到“以创新求发展”。

例如:在学习《田忌赛马》时,请学生来谈谈“你要向课文中谁学习?学习他什么?”许多学生说“要学习孙膑”,有的说:“学习他善于观察、肯动脑筋”,有的说:“学习他聪明机智、敢于挑战”,有的说:“学习他帮助弱小,乐于助人”。这时,我不急于肯定,采用了“延时评价”,继续问学生:“还可以向谁学习?”于是学生思考后,又踊跃说:“要学习田忌,学习他忠厚老实,不耍心计”,有的说:“要学习齐威王,学习他遵守竞赛规则,直率大度,有帝王之风。”试想,如果不是应用“延时评价”,学生能有如此富有个性的思维,多角度、有创意的见解吗?

结论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它并非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否定。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凸现了学生的主体,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沈大安:《小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王立、吴迪:《语文学习策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四篇: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为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力培养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小学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还能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实行教育改革以来,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整体的教学水平都在不断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对想象力的培养还不够深入、有效。因此本文就针对这一情况展开研究和讨论。

一、培养想象力的必要性

语文作为一门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科,不仅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很重要,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基本的表达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想象力对学生来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无论是在对语文文章的理解过程中,还是在进行作文的写作过程中,想象力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想象力也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一种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展开更深入的学习,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求人才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而想象力作为创新的基础,更应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的培养,不断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才能为今后我国的发展培养更多先进的人才。

二、小?W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一)营造氛围,创造想象空间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个特殊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场景进行相应的想象[2]。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很多深奥的语文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小学语文的教材都是通过对文章中的故事,来进行一些道理的说明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效果会更明显,同时对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个更为自由的环境中进行想象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教师在讲到《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呈现出烟台海景,与此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文章阅读,让学生相对真实、真切地感受烟台的海。文章阅读后,学生对烟台的海有一些了解。此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家乡的海与烟台的海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闭上眼睛,回想家乡的海,家乡的海有多大、家乡的海有多蓝、家乡的海给你带来什么快乐等等。通过学生对家乡海的场景的想象和思考,更能加强学生对美的直观感受,通过想象,学生的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一次想象训练,使学生们在产生了由此及彼的创造性想象,并遵循联想路径,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得到空前的进步和发挥[3]。

(二)挖掘教材,寻找想象力培养突破口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对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更注意对教学中情节的延伸,帮助学生加强自身的想象力。在进行对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还可以根据课后习题和作业的要求,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续写,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不仅能更好地对课文中的知识进行深度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这种方式也十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想法的表达,通过学生的续写,教师就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因此这种方式同时也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会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也加强了学生对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4]。

(三)强化思维训练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思维方式和性格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在进行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考虑,充分了解到学生的能力和特点,结合课堂中安排的相应活动,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比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在课堂上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与谈论,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不一样角度的知识和内容,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好的帮助。比如在讲到《小马过河》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时,小马在想要过河的时候对不同的动物都提出了相同的问题,但是得到的结果都是不相同的,由于小马始终没有自己迈出勇敢的一步,因此河水究竟有多深,小马根本就不知道。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展开“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的讨论,让学生通过对本篇文章的阅读和学学习,加上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更多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问题和生活实际相连接,这样通过对文章展开的讨论,学生不仅能对课本中讲述的道理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加强对学生实际生活的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想象[5]。在强化思维训练的同时,能更好拓展思维水平,激发学生更好发挥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四)巧妙地运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特点有着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知道相对于理论知识来讲,学生更喜欢接受那些具体的、形象的知识和事物。因此教师也要根据这个特点对学生展开教育,一般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会有很多与文章相呼应的插图,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忽略掉这些插图的作用,没有对插图进行有效的应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对文章进行讲解,同时还可以通过插图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尽情地对插图展开想象,将课堂的教学气氛变得更加轻松,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小学生进行《理想的风筝》语文文章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的理想,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比如医生、军人、航天员等等。进而运用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的理想用手中的笔描绘出来,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写作之中。在学生完成绘画之后,教师将学生引入到《理想的风筝》文章学习中来,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并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适当地穿插一些网上搜索的图画,通过对图画的描述,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此在整个相对轻松的、自然的、和谐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并且学生也能够清晰地、准确地理解文章,收获颇多。

三、结束语

在教学改革影响下,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依旧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细节的问题。因此针对本文的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相信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不断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提升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如营造氛围,创造想象空间、挖掘教材,寻找想象力培养突破口、巧妙地运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卢妍.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21(9):44-45.[2]黄有德.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0(12):13.[3]陈立钊.让学生在想象中成长――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师,2012,25(11):23-23.[4]蔡义琴.有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3(3):137-137.[5]刘纪玲.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27(29):72-73.

第五篇:语文探究教学

“四步探究”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雅斯贝尔斯对教育的本质有过最美丽的描述: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但是纵观今天的小学语文课堂,虽然我们的课改进行了这么多年,但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

(1)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代替了学生最可贵的思考。经常见到,一节课下来,老师累的气喘吁吁,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从何谈起。曾经去听一位老师讲英国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这篇文章被后人评价是童话中的完美之作,可是讲课老师并没有在宝贵的四十分钟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更谈不上想象能力的训练,而是自己牵着学生的思路,在一问一答中结束。一节课上只有一名学生朗读了课文,其他学生回答了“是”,我粗略数了一下,40分钟里,学生与老师对话“是”“不是”出现20多次。我不禁为孩子们惋惜……

(2)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按部就班地“走”完教案。认为上课就是教教案,把课前准备好的教案领着学生走完,就完成任务了,至于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无暇顾及。课堂上只注重预设,对于美妙的生成视而不见。上级部门要求上课带教案本,正好课堂上讲一点,看一下教案。师生的互动更是让无数学生望尘莫及。

(3)、偏重“人文熏陶”弱化“工具性训练”。崔峦老师在论及工具性和人文性两者的关系时指出:基于语言的学习,把学习语言,培养 语文能力和人文熏陶统一起来,事半功倍,相得益彰。反之二者脱离,重人文,轻语言事倍功半,两败俱伤。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应该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由于片面强调人文性,过度开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课堂中将大量时间用于人文内容的讨论或感悟方面,使得语文课的语文含量大大缩水。一些学者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语文毕竟是是将性很强的学科,把语文的功能无限扩大,好像很重视语文,到头来却可能“掏空”语文。

(4)、重视内容,轻视识字写字的指导。课堂上,指导孩子写字好像是被视为“禁区”,导致书写不规范,错字连篇。

“四步探究”教学模式,从语文课程标准的高度出发,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并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进行到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享受到当家做主的感觉。在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氛围中,更有利学生思维的发展、智慧的启迪、个性的张扬。我想这样更有利于合格人才的培养。但也不是片面强调自主,放弃了教师的引导。“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对象已不是人类认识的未知领域,绝大多数是对人类已有知识、包括课本中预知结论的再探索。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有它自身的学科特征。比如,探究内容应该和语言文字结合;在探究过程中,更注重情感的投入和发展;由于语文审美的整体性,有些内容只能是一种感悟而不是精确的结论;探究的结果往往 是多元的、个性化的,而不是唯一的。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一个整体,三者互相渗透,密切联系。“四步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操作简单,步步扎实。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的基本流程如下:

一、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这种教学结构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不注重学生的能力训练,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杨振宁曾指出:“中国学生做学问,变成做”学答“。长此下去,学生将变成知识的接收器和贮存器。”所以在上课开始设置一个“生问师导”的教学环节,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西方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我们的祖先就很重视“问”,认为“问”是“学”的一种,叫问学,问学的结果叫“学问”。《论语》中一共有117个问题,其中109个是孔子的弟子问先生的,有7个是弟子互问的,只有一个问题是孔子提出的。可见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意识显得多么重要,所以本环节的设计,就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提问”的最大空间,以便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激起对新学知识的兴趣,由于问题都是自己提出的,那么就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在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是这样操作也存在弊端,你比如说有一些课题很容易质疑,并且质疑的问题正好是本节课的重点。比如《玩出了名堂》,学生很容易提出“谁玩出了名堂?怎样玩出了名堂?玩出了什么名堂?名堂是什么意思?”这样 正好就能很容易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是有一些课题不适合质疑,比如(1)《只有一个地球》、《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去年的树》。。这些题目质疑出的问题和课文内容相差甚远,怎么办?(2)《白鹅》、《乌塔》、。。这些以动物或者人名命题的课题不会质疑,好像是明知顾问。(3)、《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类以名言警句为课题的找不到质疑的切入点。

针对以上困惑,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从课题不容易质疑的,那么就不要急于让孩子们质疑,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课文的背景之后,或者初读课文之后,感知大意之后,或者找课文的中心句之后再质疑,不要片面认为非要看到课题之后质疑,要学会给学生搭桥、设置扶手,让学生爬坡,而不是望而却步。(2)以人物或动物名称命题的,一般在指导学生读写结合、训练学生语言方面是很好的例子。所以作为一名老师,不要照搬同样的指导性语言,要学会灵活变通,同样是提问题,老师的提法不同,学生就可能会兴趣盎然,比如,“同学们你来猜一猜,《白鹅》这篇课文,如果让你来写,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写?作者会从哪些方面来写?你猜对了吗?说不定你也是未来的大作家呢?赶快拿起书读一读,比一比看和你猜的一样不一样?”这不就也是提问吗,只是改变了一下策略而已,效果一点儿也不减。

(3)、对于名言警句,课前老师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背诵和课题有关的名言警句,告诉学生有时可以以他们为题目,围绕他们组织材料来写作,有时也可以写他们的来历。这样再让他们提出感兴趣的问题。(4)对于五花八门的问题,可以帮着学生梳理出最有价值 的,再来探究。总之,这一步的运用,不要死板教条,而要根据设置的教学目标,结合课题、课文内容、选择最恰当、实用、高效的质疑方法,为下一环节的进行打好基础。

二、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这里的“多元”指的是师生、生生、组与组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调动课堂当中的多种因素,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刚才提出的问题。通常在师生、生生、组组之间,强调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显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并不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更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而是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利;也可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作出调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分工,要组织有素而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从“会组织、会协调、会帮助、会评价”四方面进行指导,教学生如何组织同伴进行学习,包括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等;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协调学生间的学习关系,发挥出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的有时,最后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评价同班的学习等。不让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有了上述实施的方法,教师在操作时还要注意,这个过程其实是四个环节的重中之重,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其实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词、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方法的渗透、学生语言的积累都在这一环节中得到训练。针对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 分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汇报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有感情的朗读、也可以是三言两语的点评,也可以是从一句话、一个词、一种修辞方法、一个标点符号体会到的作者这样处理的妙处。对于学生汇报的与目标和本课重点紧密相连的问题,教师要留有充分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学、做到面向全体参与共同解决。对于在写作方面有指导价值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角色给学生异思维的点拨。对于朗读的指导,当学生真的读不出韵味时,教师也要去范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是一个集中了各种能力的训练的环节,所以这一环节用的时间也最长。

三、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四步探究教学模式,贯穿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如果说在一节课中,目标的设定是“清什么?”那么第二个环节就是“怎么清?”在这里就是考察学生“清了没有?”因此,对学习结果加以书面证明评估是十分重要的。“练”是学之根、教之本。课堂练习是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需要练来内化、巩固、迁移、习得;练需要教来指导、示范、扶助、提升。另外,脸也是教的形式的变换与调节。完全没有练的教学时不完整、不科学、不成功的教学。提起课堂练习,人们所想和所做的往往只有一种形式---书面练习。其实对于语文课堂练习,我们应该改变视角,拓宽思路,丰富内涵。从落实基础、积累运用、培养语感等方面看,语文课堂练习的形式和种类很多:(1)口头练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口头练习是最常见、最 便捷并且可以贯穿教学时钟的一种训练方式。从读准字音,说请自行的识字教学,到组词品词,解词造句的此举训练,从分析段落,了解篇章的篇章练习,到训练表达、感知写法的说些训练,都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品一品,悟一悟。(2)书面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找到一个笔头联系和口头练习的结合点。这个点的操练还是以书面练习的方式呈现,但学生不再是大运动量的粗放型的一味抄写,而是多动脑,少动笔;综合性动脑,关键性动笔;复杂化动脑,简单化动笔。提示性动脑,点睛式动笔。(3)读悟练习。无论从落实基础培养语感的角度,还是从训练朗读促进感悟方面看,读与悟无疑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练习。其内容和形式包括熟读课文,以读促思,理解文意,感悟学法,等等。(4)背记练习。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背记练习(可称为积累储存式练习)也是课堂练习的一种形式。除了让学生背记古诗词、儿歌、韵文之外,还可以精选一些课文中的佳词妙句和精美片段,让学生熟练背诵记。(5)视屏练习。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普及,视屏练习已悄然兴起。这是一种具有短、平快特点的好形式,直观形象,跃然纸上,低耗高效。练习的内容可涉及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无所不包。题型更是丰富多样,包括指认、寻找、观察、选择、判断、填空、标示、连线、看图说话等等。练法包括用脑想、用眼看、用口说、用手做。且教师的指导操作学生的答题方式也方便灵活。课堂练习的设计方式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形式和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形式。另外在设计练习题时还要注重层次性。面向全体、关注个体是教学的 一个基本理念。关注个体,就是要教师在教学中走下讲台,具体指导某个学生的学习。这样就能避免后进生、学困生、厌学生、辍学生的产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所遇到的问题,是学科教师的第一责任,所以教师在这个环节要及时培优补差,完成对学困生的及时快速的指导,真正做到“堂堂清”。

四、迁移运用,拓展探究。

本环节的设计,不拘一格,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这个环节同样是为优秀学生吃饱准备的加餐,是满足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发展的需求,更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搜集处理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的课型特点,从写作方法、文章内容等方面,指导学生一片带多篇,海量阅读。还可以根据某些课的作者、文章节选的书籍,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还可以根据某些课文中的空白处或者结尾处指导学生写作。还可以针对文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欣赏的人物、事件等,培养学生学会课外查资料,以补充已有的知识经验等等。总之这一环节的运用的恰到好处,就是让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为学生终身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像孔子那样,用简单的论语点出人生的真谛,于老师用简单的三言两语点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大道,在这样的大道上,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运用“四步探究”教学模式,就一定能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有所收获。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点的确立(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点的确立(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高段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小学高段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写作水平体现着学生语文学习的功底,同时,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成为教学新目标。在此阶段,学生要学会多类型作文写作,要学......

    小学诗意语文教学的探究

    小学诗意语文教学的探究 红庙镇喜神九年制学校 张绍芳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一......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究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究 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古诗好比是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的一颗明珠,其象征了中华独特的文化。诗词文学这种文学作品是对生活实际的高度概括,因此具备......

    小学诗意语文教学的探究

    小学诗意语文教学的探究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一切风格鲜明的语文教学,无论素朴还......

    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教学探究

    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教学探究 ------巧用课前三分钟 西安市莲湖区远东第二小学李欢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进行有效学习,......

    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中的确立

    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中的确立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可谓重大,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真正有效、持续开展的决定性因素。丧失学生主体地位的语文综合性学......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利用图书馆、网......

    探究语文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本站推荐)

    让 学 生 自 己 学 会 学习 ------- 探究语文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狮石学校初中部:林增耀 所谓“自主性”是指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