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的复习指导
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的复习指导
语段阅读是中考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考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阅读理解。近几年,很多省市只选择两种文体加以考查,其中必考的一种文体就是记叙文。同时,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因此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此项内容丢分较多。可见记叙文阅读练习在复习备考中是十分重要的。
一、记叙文的分类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二、记叙文的知识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2、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3记叙顺序。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4、记叙中的描写。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5、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6、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7、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考查要点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4.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阅读小说,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分析描写人物的方众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分析写作方法,明确作者的意图及感情,并进行初步的评价和赏析。
四、题型特点
以主观题为主的综合题型,多数题目的答案要用文字来表述,答案不追求唯一性和标准性,要求“意思对即可”;同时各地的开放性试题也日益增多,成为一种新颖的题型,也越来越被重视。
五、题型归类
1、基础知识类
例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例2.加线词语“情不自尽”中的错别字是什么?正确的写法是什么?
例3.文中多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2、整体感知类
例1.你认为作者讲的最重要的道理是什么?
例2.从全文看,点明“心存感激”深刻内涵的一句话是什么?
例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例4.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请作简要分析。
例5.全文以竹笛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例6.本文主要表达了我对奶奶的什么感情?
例7.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人物?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例8.初步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或其他方面选择一个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
例9.本文没有结尾,文中的“我”经历生活的磨炼,在父亲的引导下,后来取得了怎样的成功与人生感悟?请联系上文,展开想像,续写一个结尾。(不超过60字)
3、语言感受类
①分析词句含义:
例1.揣摩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说它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例2.第六段“安徒生童话历久而弥新”中“历久而弥新”的意思是什么?安徒生童话为什么会“历久而弥新”?
②句子赏析:
例1.文章后三段的议论抒情部分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精彩语句。请摘录一句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并写出你的心得体会。
4、评说类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答案多元化,一般不设唯一答案,允许和提倡答题者有个性化的认知。
①要注意把握正确的观点。即尽量客观地看待事物,实事求是地评价其作用和影响。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事物的本质、主流。
②注意抓住要点,讲清主要观点即可,这样会显示思路的清晰;不必面面俱到,尤其是脱离重点的泛泛而论。一般来讲,评论不宜过长,要考虑篇幅等因素。
③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明,不必刻意追求文采。
5、心得体会类
这类试题的解答,要注意命题者所设定的具体要求,然后紧密结合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谈体会,谈所受到的启示。这样,才会避免出现“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问题。另外要注意确定切入点、即在要求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体会真切、认识深刻的一点来谈。
6、联想、想像类
这类试题值得注意的是,其主观性极强,但是无论是联想还是想像,都应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即合于情理。出人意料,但也应该是情理之中的。
7、知识迁延类
这类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生活积累的综合运用能力,考查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等。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
如:考查课外名著阅读积累和语言表述的试题、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考查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的试题等均属于这类题型。
8、探究问题类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在这里指的就是思考。解答这类问题,首先是要注意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和准确把握。其次,探究的结果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一味追求新奇而失去其可信度。
9、比较类
这类试题是近年来出现的比较新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也需要注意整体感知,除此之外,要注意比较的“点”,即从哪些方面作比较。有的试题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则需要自己去确定。
记叙文阅读复习指导和训练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及做题技巧,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提高对现代文知识的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现代文阅读的能力提高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复习
(一)、识记、理解记叙文体常识
1、记叙文的概念:
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
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记叙文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记叙文的角度: 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记叙文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6、记叙文的段落层次: 根据具体文章作分析
7、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8、记叙文的描写对象: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记叙文的描写方法: 外貌(肖像)描写、语言(对话、独白)描写、神态(神情)描写、动作(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10、记叙文的记叙线索: 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记叙文的剪裁: 详写、略写
二、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表达方式: 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 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 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二)记叙范围: 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三)记叙主题: 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
(四)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1、要素: 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 时间、地点: 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人
物: 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 在掌握主要事件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提问解答 事件的经过: 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结果:
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
2、人
称:
通过辨析相关标志,予以确定
第一人称: 通常以“我、我们”的身份或语气叙述事件,使文章内容更真实确凿 第二人称: 通常以“你、你们”的称谓来叙述事件,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 通常以“他、他们”的称谓或直接出现人物姓名来叙述有关第三者的事件
3、角
度: 站在作者或文章内容中出现的人物的方位上予以辨析 直接(正面):直入正题,以当事人的身份描述人物或事件 间接(侧面):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描述
4、顺序: 按照叙事的先后过程,予以确定
顺叙: 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叙述,先始后终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倒叙: 以回忆的形式,先叙述发生过的时间或事件的结果,然后承接上文,再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或事件的起因
插叙: 在顺叙事件的过程中,中间插入与正文事件密切相关的内容,对正文内容作出必要的补充
5、线索: 行文中,串联起各个事件或贯穿全文始终的事物或作者的情感 物线: 在文中多次提及或重复出现的事物
情线: 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及其变化
(五)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1、快速阅读全文,大致把握文章内容
2、审清文题,明确所问
3、回顾所学,正确解答
4、辨清题型,文章答案文章找
可找答案的题型有:记叙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要素;照应内容;指代内容,只要对照题目从文中找出相应词句即可。
例:鲁迅《社戏》“夏夜看戏” 时
间:夏夜
地
点:去赵庄的船上 人
物:我和小伙伴们 照应的内容:“似乎听到歌吹了”照应“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 指代的内容:“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中的“这里”指代“鲁镇的平桥村”
5、紧扣中心,深入理解,归纳概括
二、具体阅读方法训练
①如何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分析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特征 例:鲁迅《孔乙己》“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景” 外
貌: 贫困潦倒、好逸恶劳 语
言:迂腐可笑、自欺欺人 神
态:死要面子、掩饰不安 动
作:穷酸、显示是个规矩人
理解具体事件,了解人物形象 例:魏巍《我的老师》“排除小纠纷”
反映了蔡老师公正、善良、热爱学生的精神品质,也表现了“我”热爱、赞颂老师的思想感情,从叙述角度了解人物形象 例: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松骨峰战斗”
直接描写了志愿军战士在松骨峰与敌人激战的情景,反映了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并通过营长述说战后的情景间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
②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一般由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和事件意义组成,所以可按照“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规律、社会本质等)”的模式予以概括。
例:《我的叔叔于勒》
本文通过叙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表现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思想性格,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③怎样确定剪裁的详略?
联系记叙中心,与中心关系密切的事件需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略写。
第二篇:《中考记叙文复习指导》教学设计
《中考记叙文复习指导》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把记叙文的要素作为知识切入点,结合中考典型范例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二、教材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近几年各省市的中考题,在记叙文阅读方面主要考查“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基于此点考虑,特选取中考语段《第二次冒险》这篇文章,因为它的隐含信息点比较突出,所以学习此文就用寻找隐含信息的方法寻找本文的六要素,进而概括内容,提炼中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等,那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三、学情分析
初四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也有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但他们在记叙文阅读中往往失分很多,究其原因,主要缺少阅读技巧方面的指导,只有通过对学生不断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文阅读技法,学生才能够在解答上游刃有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即使学生做上千上万道题,也可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所以,本节课想从学生认为很简单但又很重要的六要素入手,教给学生阅读技巧,提升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
四、教学设计: 知识能力目标:
①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②用概括内容或寻找隐含信息的方法找出文中的六要素
③由六要素切入概括文章内容,提炼中心,把握感情,分析人物性格及写作手法等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六要素
教学难点:
1、学会找寻文中的隐含信息
2、学会从六要素切入概括文章内容,提炼中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法
2、品读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很快就要迈进中考的考场,但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烦恼:“怎么我的语文成绩总也不见提高?我的语文总会在阅读上丢很多分?”有这种烦恼的向老师示意一下,(有很多同学举手),那么同学们想不想摸索阅读技巧,找寻阅读规律,来尽可能快的提升你们的阅读分析能力呢?(同学点头示意)今天我们师生合作由记叙文的六要素作为切入点对记叙文阅读分析做一尝试。
二、教师讲述:如何寻找记叙文的六要素呢?同学们会认为这个问题非常简单,甚至不值得一提,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做下面的练习。
(一)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
1、请你说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爬过铁道买桔子”一段的六要素。同学回答,最后明
确。
时间:开车前 地点:月台上 人物:父亲和我
起因:父亲怕我途中口渴 经过:父亲爬过铁道为我买橘子
结果:我和父亲在南京浦口车站分别 教师归纳:这篇文章时间、地点、人物三个要素在文中是找不到原话的,它需要我们根据文章内容自己去概括。这是第一种情况。(多媒体展示:用自己的话去概括)
2、第二种情况:时间、地点、人物需要我们寻找文中的隐含信息(多媒体展示)那么如何
去寻找呢?
①多媒体展示中考语段《秋天的怀念》
文段⑴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是根据哪些语句判断的?
同学回答,最后明确:春天。(根据文中的两个句子判断出来的。)
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2、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
人们的常识:秋天大雁南飞,本文开花的季节、北归的雁阵就表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春天。
②多媒体展示第二个中考语段《华老师,你在哪里》 这是一篇写实性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同学回答,最后明确王蒙(文中学生的名字叫王蒙)
③结合中考篇目《第二次冒险》回答:第(10)段“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一句中“当时的情况”是指什么?同学研读,师生互动,最后明确:
①那时差不多天亮了(时间)。②唯一的农舍外是一片田野(地点)。③德国兵有条不紊地搜索着(人物)。
教师总结:这个题是寻找文中的三个隐含信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这个题的训练,同学们会发现原来寻找记叙文的要素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师讲述:
(二)起因:不同于背景;
举两位同学因前后座位大小的问题打架的例子来区分。
打架的起因:前后座位大小的问题; 打架的背景:两位同学原来就有矛盾 经过:人物+事件(语言精练即可);
结果:分为两种情况
1、叙事类文章:只要事情的结果。如: 2003年河北省中考题《木笛》事情的结果:朱丹
被音乐大师录用。
2、感悟类文章:事情的结果+感悟 如:举《中考复习指导》的一篇,文章《种一片树叶》为例,事情的结果:我知道我的梦想不可能实现,(即树叶长不出大树)但我为我拥有的这
份童心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结合教师讲述学生归纳《第二次冒险》的六要素:最后明确,多媒体展示:
时间:1944年春(或大规模反攻的前夜)
地点:法国诺曼底地区
人物:六个德国冲锋队员、安道特、法国一家人
起因:德国兵搜捕安道特。
经过:安道特向法国一家人求助,结果法国妇人的丈夫被击毙,安道特逃脱后又再次向法国
妇人求助。结果:安道特获救。
三、教师讲述:寻找文章的六要素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这个阅读题,我们会发现,找到了六要素会为你读这篇文章开启一扇门。比如,我们发现,记叙文阅读经常考查的第一个题是:
1、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概括文章内容)。那么如何概括呢? 老师在这里不妨教给你们一个公式:主人公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即:
人物+时间+事件+结果
结合公式,学生归纳,教师明确答案:安道特在德国兵搜捕时两次冒险向法国妇人求助,最
后安道特顺利获救。
2、“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教师启发:在当时根本没有逃生希望的情况下,安道特却得以逃生,谁的功劳?法国妇人。
明确:本文从一个侧面表现女主人的崇高品质。(提炼中心)
3、为什么“言语不多”的安道特谈及他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 教师启发:老师想问为什么一个普通的法国农妇会奋不顾身甚至牺牲一家人的幸福去救一个陌生的美国兵呢?这还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二战时期,法国人民深受德国法西斯暴行的蹂躏,而美国是法国的同盟国,法国妇人不止代表他们自己,代表的是法国人民,他们是法
国人民的杰出代表。
明确:法国人民反法西斯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使安道特深受感动。(把握思想感情)
4、你认为女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塑造女主人这个形象运用了什么法?同学讨论明确:
性格特征:镇定、坚强、勇敢、善良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语言、动作、外貌
5、你是如何理解题目“第二次冒险”的含义的?(题目的双重含义)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1)安道特在女主人家被捕出逃之后,又一次冒险到女主人家避难;(2)女主人在救助安道特、丈夫遭枪杀之后,又一次冒险把安道特藏了起来。
6、本文运用第几人称及作用? 教师讲述:阅读中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读起来亲切自然、真实可信。第三人称:写起来自由开阔,不受任何限制。
本文运用第三人称。
7、本文写作顺序及作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倒叙。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8、文中有两个“推进”,但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他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含义)学生品读回答,教师明确:文中有两个“推进”,但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第一个“推进”表现了对法国农夫毫不犹豫行动果断的赞美。第二个“推进”表现了对德国法西斯野蛮行为的憎恨。
9、“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学生
品读,最后归纳:
(1)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残暴。(2)进一步突出了法国妇人的崇高品质。(6—9题可根据学生实际及教学时间灵活处理)
四、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结合《第二次冒险》进行了阅读分析,不仅找出了文章的六要素,而且以它为切入点引发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概括人物性格、分析写作特点等。找准了切入点,就为你的阅读开启了一扇门,运用这种方法,当我们读到《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里面的好文章时,不但能读出很多信息而且还可以编出一些题来,这样理解文章的内容就更加深入,阅读分析能力提升会更快,找到了阅读规律,就为你的中考开启了一扇成功之门,相
信同学们在中考中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五、延伸拓展,布置作业:结合2007年河南省中考题《让我看着你》试着用六要素这个切
入点来进行阅读分析。
教学反思 初四的同学很快就要迈进中考考场,在毕业复习这有限的时间里,怎么样为他们的阅读点睛,一方面引起他们对阅读的重视,一方面又不至于陷入题海战术,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多年的毕业班教学我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这节课就是其中的一节,本节课以几个中考语段为典型范例,以六要素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进而概括内容,提炼中心,把握感情,分析人物等,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教学环节紧凑,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调动了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学生学到了阅读的技法,但这节课还是有些地方开掘的不够,比如提炼中心,还可结合卒章显志、首尾提示、分析归纳、依托背景等多种方法加强训练,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没办法把它展开,没有讲深讲透,再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也影响了一些课堂效果,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不断
完善,更大限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附板书设计: 概括 文章内容 提炼中心 把握感情 人物性格 题目含义 分析 写作特点 点评
复习课很难上,讲此课往往无头绪,尤其是记叙文阅读课知识点很多,切入点很难找。如果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这节课由记叙文的六要素入手,涵盖了寻找隐含信息、归纳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中心、把握思想感情、分析人物性格等中考热点信息及题型,期间又穿插了大量的中考记叙文阅读篇目,看出老师丰厚的知识积淀,课堂上理性认识与感性训练结合,学生乐此不疲、学有所获。短短45分钟,记叙文的六要素一线贯穿,课堂上亮点迭起,六要素又似一把钥匙为学生打开了记叙文阅读之门,教学设计新颖,有梯度,学生接受却无难度,实为一节效果颇佳的记叙文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非常成功。
第三篇:如何指导学生做好中考总复习
如何指导学生做好中考总复习,我的观点是:“把握一个原则,实施五个抓住”。
一个原则是:“先死后活,不死不活,死去活来”的原则,什么意思呢?中考三册物理书知识块总计59个,属于“了解”水平要求的是135个,属于“理解”层次要求的21个,基本实验技能20个,三册物理书基本公式总计26个,这些知识不记住行吗?记不住,就学不会!
“先死后活”指该记的必须记住,记不住就不能理解,更不可能灵活使用。“不死不活”是指死的记不住,灵活运用知识根本谈不上。“死去活来”是指该记的记住了,在理解的基础时才会慢慢地加以灵活运用,才可能在中考中取的较好的成绩。初中知识有70%靠的是记忆,总之,记住是前提,理解是过程,能力提升是结果。
五个抓住是:
(1)抓住中考说明,把握中考走向;(2)抓住物理课本,落实基础知识;
(3)抓住课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4)抓住网络建立,形成知识体系;
(5)抓住题目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第1点:认真研究中考说明,把握中考走向。
第2点:回归课本,狠抓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中考物理,读书破三本考试定有准。中考试题有60%以上的题目来自课本,因此认真阅读物理书,对于提高得分率很关键,据我调查,中考考生中平时有认真阅读物理书习惯的不足学生总数的10%,课本是知识的源泉,我们的物理知识90%以上来自于课本,因此认真阅读物理书,对于中考基础题不丢分、少失分至关重要。优等生中考失分的往往不是难题,而是基础题,中差生丢基础分更是比比皆是。有的学生拿起课本,不知怎样读效果才会好,我认为:阅读物理书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叫“通读”,所谓通读就是原原本本,一字不差的将书中涉及的问题认真阅读一遍,不丢不落,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通读中加深理解。
举一例,课本上有一个图,即活塞式抽水机,很少引起学生关注,但是中考试题就出现这样考题“请你说出图中与所学物理有关的问题”,许多人望图兴叹,不知所云。
认真分析至少可说出四种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
(1)基本原理:大气压的作用
(2)手柄:杠杆原理
(3)出水口水流出:重力的作用
(4)手柄往下压活塞打开:非平衡力的作用
第二步:精读,将公式、概念、定义、规律、重要实验,该记的必须记住,保证基础知识不丢分。在记忆的同时才能加深理解。
第3点:课堂复习是根本,复习质量有保证。
要重视学校内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有不少学生对常规复习课不重视,认为该学的知识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其实我们对要加深对学生的情况的了解,有针对性的进习复习,准确把握重点、难点,认真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复习课一要让学生认真听,二要让学生手、脑、耳并用,让他们做到边听边记边想,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并加快解题速度。课堂复习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查缺补漏,有问题要及时解决。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有问题要及时解决,问题越问越少,这样才能保证每节课的复习质量。
第4点:夯实基础,构建网络
中考总复习不是一般的复习,而中考考试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能力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要求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由点到线、由线成网,设法让学生弄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复习中要打破章节内容,建立知识网络。
第5点:抓住题目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练,没有一定数量的物理题作保证,就不能确保中考题做得熟练。熟能生巧,见多才能识广,在让学生做题过程中寻找方法、总结规律、摸清思路、提高能力,这是通向成功的必经桥梁,没有几百道题的练习保证,就很难确保难题不丢分。一定要注意:多练真题,即最近两年北京和全国中考试题,另一类是近两年黄冈市各区模拟试题,尤其是2013年黄冈市各县市模拟试题。但反对题海战术,有的放矢,让学生做精做好。
第四篇: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
2、掌握并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技巧,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阅读方法
难点:运用阅读方法、技巧解答常见的中考阅读题。教学流程
一、师导入:记叙文的阅读我们已经训练有一段时间了,从同学们交上的作业中、从和大家的交流中以及在对大家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我发现了大家在做题时所犯的一些共性错误,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再一次一起商讨研究记叙文的一些常见题型以及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齐读
二、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师:针对目标,结合同学们的具体情况,我们总结了以下这几种中考常见题型。一起来看看:
三、展示中考常见的题型
1、概括一篇文章、几段文字、一个片段的主要内容,弄清楚文章的主旨。
2、品析句子,有自己的见解。
3、联系上下文理解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用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5、谈自己的阅读看法和体会。
四、结合例文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方法技巧。
师:下面我们结合例文,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记叙文阅读的方法技巧。请同学们阅读短文,并思考文后的问题。
《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 轻轻地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1、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及中心。
师:请同学们说说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的方法。
说得很好,跟着老师,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边看边理解边记。
一、明确题干的要求。(从答题范围来说,要清楚题目要求概括的是文章哪些段所叙述的事件;从答题语言来说,看清楚题目要求中有没有对字数或者句式的要求。)
二、具体的答题方法:
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
3、看题目找线索,组合文中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词语。
4、一般陈述的格式为:谁+什么情况+事+结果。其中“人”,特指主人公。
5、用凝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中心,一般格式为: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赞扬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2、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师:某某同学你来回答,回答得不错,说说你的方法。我们一起总结回顾,加深印象。
分析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
1、句子在开头的作用:
⑴开篇点题。⑵引起下文。⑶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⑷渲染气氛。⑸总领下文。⑹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⑻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
2、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
⑴点名事件的意义。⑵抒发作者的情感。⑶承上启下。⑷照应题目、开头及前文。⑸强调的作用等。
3、句子在文章末尾的作用:
⑴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⑵言有尽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⑶引起读者注意、思考。⑷总结全文。⑸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
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
3、本文语言朴实却耐人寻味,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简要赏析。师:谁来说说赏析句子赏析语言的方法技巧。说的不错,看大屏幕。品析句子的应对策略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和情感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2)品味句子和关键词。
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4、“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运用联想写出此刻作者的内心想法。
师:谁来说说做这类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5、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读完这篇短文的感受和受到的启发教育。师:这类题的方法技巧是什么? 谈阅读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五、当堂检测:
本节课大家掌握得怎样呢?请同学们打开《渔夫阅读》第60 页,这是我们本堂课的当堂检测题。
六、大家还有哪些问题,说出来,请同学老师帮忙解决。
七、谢谢指导。
第五篇:中考复习指导
中考百日复习指导(上)中考作为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项考试,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进入三月后,各大中学的复习备战状态也愈加显现:第一轮总复习即将陆续展开、一模考试紧随其后“虎视眈眈”。当中考的硝烟日益弥漫,学生们对于最后100多天的复习冲刺也倍感紧张。为了帮助初三生正确梳理复习脉络,我们采访了拥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南京市中学高级教师李西宁。
一百天,跟着复习计划走
一般来说,各校中考总复习大致分为三轮,第一轮复习根据课本来梳理基本知识,从3月11日左右开始到4月下旬一模考前结束;第二轮复习为专题专项复习,重在训练学生的能力,将散乱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约在5月下旬结束;第三轮复习为综合强化训练,通过实战操练来查缺补漏,一般从5月底持续到中考前。
李西宁老师表示,中考试题无论从考试范围还是考试知识点来说,都相对较少,因此只要在最后这100多天里,紧跟老师的复习计划,做到每个知识点的熟练运用,那么即便是平时基础不太扎实的同学,也可以在中考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对于一些“吃不饱”的同学,李老师建议,在课下与老师进行个别交流,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建立一张个人的复习计划表。“在复习中突出自己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这样也可以让复习效率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同学常以为一个知识点听懂了即是掌握了,殊不知在实际运用中,每个知识点都会衍生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因此大家在课后还需不断回顾,并且多加练习,这样在考试中才能保证不管遇到什么题目,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点来解答。” 多做题,但别一味冲刺难题
做题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与实检,因此每一位老师在复习中都会强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加强练习,以保证知识点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在做题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也存在着一个通病,那就是一味追求难题偏题。为了能够与其他同学拉开差距,不少成绩不错的学生都将许多精力投入在最后一道大题的攻关上,在练习中也非高难度 1
题不做,但是一味求难求险却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实际考试时的得分,反而还会因为忽视了基础题型的夯实和巩固而在前面的试题中丢掉该得的分。
李老师说:“其实中考是重在基础考查,整张试卷中,真正可以称为难题的只有10%,另外有20%是比较灵活的题型,对于这部分的题目,我们要做到尽量多拿分;而剩下70%的题目均为基础题,它们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浅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没有太大难度,是必须要拿的分。但正因这些题目难度较低,不少学生对于这一块的内容会放松警惕,在考试中反而会出现不该有的失分。事实上,大量的基础题才应该是学生们的复习重点,而在基础掌握后,有条件的学生再进行一些难题怪题的攻关,这样的策略才更能保证效率。”
莫大意,审题和检查都要到位
在答题时,要想把一个问题回答的完全正确,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审好题。很多同学只读了一半的题目就想当然地进行答题,往往题目的后半段才是答题的关键所在,审题不严很可能会造成答题的南辕北辙。说到这,李老师也举了个实际的例子:“英语的选择题失分大多因为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题目后就选择了一个语法正确的选项,殊不知该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语义语境的把握,从搭配或语法上说,四个选项也许都可以成立,但结合整个问题的语境,则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很多学生就这样在审题上栽了跟头,也丢了不该丢的分数,因此在答题时,一定要做到先审题后作答,千万不要耍任何小聪明。”
另外,每一门课的考试都有时间限制,因而在答题时学生们也应当合理分配时间。“不要在一道小题上浪费太多时间,如果感到不确定,可以在该题上做一记号,待试卷作答完毕后再回过头来检查和思考,这时心静下来往往会有新的思路与想法。”
中考百日复习指导(下)
距离中考不足百天了,相关老师提醒,在这段时间里,初三生要搭建各科知识点的框架,并周期性地做模拟题练习。
进入初三下半学期,蒋华(化名)因为以前学习成绩不好,离考试越近就越着急,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少,每天做卷子、背书,都要学到晚上十一二点,但总是记住今天的又忘了昨天的,各科复习效果很不理想,他不免有些灰心。
据了解,眼下初三生都在抓紧时间复习,尤其是一些平时成绩一般的考生,到了初三都希望迎头赶上。但一些考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对,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如,有的考生沉溺于题海战术,误以为多做题就能考出好成绩;还有的考生上课时遇到点儿问题就钻牛角尖儿,结果耽误了后边老师讲的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学处老师李煜晖建议,从现在开始,初三生要将各学科的知识点搭建起框架,通过把以前做过的题归类、分解,理清各学科知识间的脉络,保证做一道会一类。
另外,在制订学习计划时,考生可周期性地做模拟题,比如用两周时间,做一套各科模拟题。考前百天对初三生来讲很重要,这段时间里,老师所讲的肯定是和考试相关的信息和内容,现在是初三生跟着老师节奏查缺补漏的最好时机。因此,考生上课时要紧跟老师节奏,提高听课效率。
语文 抓住阅读与作文
清华附中老师 张 彪
中考语文近百天的复习可选择两种不同方式,一是全面衡量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查漏补缺式的选择性复习;二是分别列出每天的具体复习计划,分模块复习。无论选择哪种复习方式,考生都要做2至3套完整的练习题,做题形式可根据各人情况而定。平时习惯分类复习的考生,要精做几套题,大致了解考试方向;平时习惯整体复习的考生,可以泛做一下,重点针对知识薄弱点进行巩固。
阅读和作文在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较大,又相对难把握。考生在
3这一阶段可把精力重点放在这两部分上。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考生要找出解题“捷径”,抓住文章关键词,整体驾驭文章内容,透过表面字义抓住本质,用精练语言表达。考生还要多请教老师,掌握一些有用的解题经验。复习文言文阅读的要点重在语感。考生要抽出时间,把6册书中所有文言文都过一遍,对重点课文里的关键词句,要做到明其意、能运用。
每位考生一定要练习写1至2篇作文,体裁最好以记叙文为主,中间夹杂议论、抒情。给材料作文要注意对材料的阅读,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都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表达清晰,还可适当写出个性特色。考生还要研究一下近几年中考作文的题材和部分优秀范文等。如,背诵1至2篇的优秀范文,考试时能有选择地运用。字词、成语之类的题型复习,不可能一蹴而就,功夫要下在平时。考生考前只要把重点课文中的字词、成语归纳梳理一遍,获得一个大概印象就可以了。中考内容与课本联系较为紧密。考生一定要抓住课本,从课文入手,学会举一反三。
数学 重温试卷重做基础题
北交大附中老师 赵艳萍
数学科目试卷涵盖面较广,几乎涉及书上所有知识点,卷子中综合题占大多数。这就要求考生不但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懂得灵活运用。
做有难度的题,重在找到知识点,理清解题思路,而不能仅仅就题论题。在考前百天,考生每种类型的难题找出一两道做做即可,不要死抠。死抠难题一是没有太大用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二是一旦解不开,反而会给考生带来心理压力,失去自信。
考生要想掌握数学知识点不能只看不练,而要将北京各区县去年期中试题和今年期末试题前面的基础题归纳出来,规定自己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正确率达到100%。如果不能做到,就要反复练习,同时保证速度和正确率。
考生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题,不要拿起一套题就做,而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公式不必死记硬背,在做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记忆、理解和应用。
英语 坚持天天练听力
育英学校老师 吴 玥
英语百天复习什么内容很重要,考生不能盲目“一锅烩”,要重点练习10套卷子,从中找出易错点,反复练习。复习顺序按卷子的出题顺序即可,复习不要分类分块,而要一次从头捋到尾,避免听力、阅读练习断档,考试时觉得耳生、手生。
英语听力每天都要坚持练习,一次时间不用太长,15至20分钟即可。考生注意不要听大段文章,而多听考题,熟悉考试模式。听力前两题要做到能听写下来,后两题至少要做到每句都能听懂。阅读、完形填空每天要保证一篇。做题时,考生不仅要选出正确答案,更要理解全文含义。
英文写作与语文写作不同,考生很容易犯习惯性错误,因此练习的有效方式就是改错。考生可把以前写过的文章出错的部分用红笔标出来,提醒自己下次不再犯。英语作文的形式全是话题作文,考生可多读一些好的范文,但没必要全文背诵,记住英语作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句式就可以了。
物理 按层次定好目标
北京十二中老师 林国嵘
在现阶段,物理科目第一轮的复习已基本结束。这一轮的复习帮助考生巩固了以前学过的基本知识点。在这不到百天的复习期间,考生还要准备5月份的“一模”考试,检验复习效果。
我建议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中考物理成绩定一个明确目标。如基础较薄弱的考生,目标要定在80分以下,就要在复习中多夯实基础知识,基础题的练习要多做几遍,不留死角。目标在80至90分的考生,复习时,中等题和难题都不能丢,一般性的难题在考试时最好不要失分,而压轴难题一般可回答两三问。同时,考生还可通过复习实验题来提高分数,在往年中考时,这部分题很容易丢分。对于目标在90分以上的考生,不但基础题不能丢分,能力题也要有方法解答。这类考生在复习中要对不同题型进行归类、训练,分阶段复习,同时要分专题练习,并及时查缺补漏。
化学 先学新课后复习
八一中学老师 宋晓萌
目前,部分区县学校的化学仍在上新课,已讲到第十单元“酸和碱”,在4月10日左右,各校将开始总复习。其中,第十至十一单元都是复习重点。现阶段,考生要重点复习基础知识,比如物质的溶解、放热反应、物理和化学性质等。
5月后,考生即使“一模”、“二模”成绩不理想,也不要泄气,只要按老师的复习步骤和要求及时自检,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成绩好、学有余力的考生,可根据中考《考试说明》提前开始总复习。(记者 徐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