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学专著概况

时间:2019-05-13 01:0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文学专著概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文学专著概况》。

第一篇:音乐文学专著概况

居其宏《新中国音乐史》 居其宏《20世纪中国音乐》1992 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1993 汪毓和《中国现代音乐史纲》中央民族大学1991 达尔豪斯 《音乐史学原理》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陈煜斓《现代音乐文学导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余峰《近代中国音乐思想史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余峰《音乐批评学》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明言《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绪言 探寻“磨刀石”

一、音乐批评研究的理论急迫性与现实可能性

二、释名、取域与断代

三、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观念嬗变轨变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原则

第一章 为“新民”而“新学”、“新音乐”——学堂乐歌时期的音乐批评观念 第一节 学堂乐歌音乐批评观念的文化“生长基” 第二节 对新音乐的社会作用的批评 第三节 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批评 第四节 对东洋西洋音乐的批评 第五节 对社会音乐现实的批评 第六节 对乐歌创作的批评

第七节 对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活动的批评 第八节 批评观念的理论建树及其历史局限

第二章 为“启蒙”,为“救亡”,也为“艺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音乐批评观念 第一节 五四新音乐批评观念的文化“生长基” 第二节 萧友梅的音乐批评观念 第三节 刘天华的音乐批评观念 第四节 王光祈的音乐批评观念 第五节 赵元任的音乐批评观念 第六节 青主的音乐批评观念 第七节 思想多元的批评观念场 第八节 建树及其局限

第三章 一切为了“救亡”——战争时期的音乐批评观念 第一节 音乐批评观念的文化“生长基”

第二节 左翼音乐批评观念的崛起与启蒙观念的式微 第三节 40年代异质批评话语与观念

第四节 划时代的《讲话》对新音乐批评的深刻影响 第五节 战争时期音乐批评观念的贡献与不足

第四章 在《讲话》及其他文艺政策指导下的探索、开拓与论争——建国初期的音乐批评观念

第一节 稳定与动荡的“双主题变奏”

第二节 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的困惑、躁动与探索

第三节 在“双百方针”与“反右”、“拔旗”中间的惶恐、不安与寻觅 第四节 在“三化”、“极左”观念膨胀面前的追随、失落与思考 第五节 对“现代戏”的批评阐释所包含的“前文革”信息 第六节 在两极张力挤压之下的理论建树与局限

第五章 在“极左”观念蹂躏下的迷失、癫狂与求索——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音乐批评观念 第一节 音乐批评观念的文化“生长基”

第二节 对贺绿汀的批判蕴含的时代癫狂精神风貌 第三节 对“样板戏”的吹捧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

第四节 对“无标题音乐”的批判显现出来的文革价值取向 第五节 迷失中的荒谬与求索

第六章 在解放思想大势推动下的探索、论争与开拓——新时期的音乐批评观念 第七章 在多元有序态势中的纷争、喧哗与探新——“后新时期”的音乐批评观念 结论 既要“磨刀”,更需“自恰”——音乐批评“内外环境”建设问题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第二篇: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概况

基地概况

12月26日,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授牌暨入园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此举标志着我国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涵盖北京、上海、广东三大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格局基本形成。

一、政策支持促基地发展

“音乐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力军,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是音像业转型升级的平台、国际关注的创新模式、新闻出版业的新增长点。”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朱启会的讲话道出了建设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意义。早在2009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就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音像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推动民族音乐的创作和出版,促进音乐产业集群发展。

随着三个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挂牌,其建设也得到了当地政府有关政策的扶持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如广东省委省政府将建立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作为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北京市发改委委员洪继元说,北京提出了“两轮驱动”、“多点支撑”的音乐产业发展格局。未来,音乐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享受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系列政策的支持以及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相关政策。

“北京、上海和广东三个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朱启会如是说。目前经过各地的探索,在音乐产业基地的运作上,各基地根据自身特点明确发展定位、开拓发展思路,积极尝试创新业态拓展音乐产业外沿,搭建发展平台。

二、基地为产业带来曙光

自北京、上海、广东的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挂牌以来,三大基地以股权投资的形式为音乐创作人提供必要产地和资金,聚集产品,通过出版、发行、表演等相关产业帮助音乐产品孵化,最后实现利益共享,这种模式让各基地都吸引了国际国内众多的音乐公司和著名音乐人。

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周建潮认为,音乐产业有它自己内在的规律,音乐基地的建设也要符合规律,达到产业的集聚、创作的氛围、产业链的建设等多种目的。音乐产业基地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三个一批”,即培育一批优秀音乐作品、一批优秀音乐人和一批优秀音乐企业。“音乐产业现在还处于冬天,但无论从创作的角度,还是从消费的角度,怎么把链条打通,我们已经能看到一线曙光。”北京无限星空音乐集团CEO唐月明计划,数字音乐园区将在未来1年-3年建設完善的数字发行平台。

三、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建设

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是国内外音乐资源最多的城市,已成为全国“音乐消费”供给和需求双旺盛区域。目前,北京的音像制品出版发行额占到全国一半以上,音乐演出票房收入居全国之首,数字音乐市场规模约占全国的30%,北京集中了全国80%的音乐经纪公司,具有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票务营销平台。

根据规划,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将利用10年时间成长为产业链条完整、产业业态丰富、高端环节突出、供给消费旺盛的音乐文化服务综合体,成长为国内外音乐机构聚集、音乐人才汇集、音乐活动集中、产业服务集成的音乐文化发展承载区,成长为支撑和引领全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和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

以数字音乐示范园区、1919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北京音乐创意产业园、中国唱片总公司创作园、天桥演艺园区、中国乐谷、西山文化创意大道区等七个园区为载体的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將重点发展对接国际市场的高雅音乐和彰显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力图打造全国音乐创作制作和出版发行中心、国际音乐演出及消费中心、全国数字音乐制作及传播中心、全国音乐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与全国音乐版权保护及交易中心。

北京市发改委拟规划资金两亿元带动社会资本8亿元,用于基地的先期建设,并計划于五年内将整个基地的投融资规模扩大到100亿元。

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将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探索多层级、多渠道、多角度的建设发展新模式。吸引与整合中央、地方、外资、民营、音乐人等各类音乐文化资源,协同合作。不断推动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篇:第一节 清代文化与文学概况

第三章 清代文学

第一节 清代文化与文学概况

一、清代文化概况

1、独尊程朱理学

清朝廷的设立悉依明制,利用汉族的儒家思想控制社会思想文化,规定学习《四书》、《五经》、《性理》诸书,科举考试用八股文,取《四书》、《五经》命题。康熙皇帝特别崇尚朱熹,曾说朱熹“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朕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御纂朱子全书·序言》)。康熙皇帝还升朱熹为孔庙大成殿配享十哲之次,成为第十一哲。宋代理学遂成为清代的官方哲学。

2、严厉控制社会文化思想

(1)疏:办法是编书。《明史》、《康熙字典》、《渊鉴类函》、《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全唐文》、《四库全书》,均为其具体表现。

(2)堵:办法是大兴文字狱。文字狱案件之繁,株连之广,惩治之残酷,均从来所未有。戴名世《南山集》案,是其典型。

3、乾嘉汉学的兴起

从学术源流看,导源于清初的顾炎武,但从社会文化根源看,则是清王朝文化专制的必然结果。“疏”与“堵”,使人们不关心当世之 务,只埋头于故纸堆,进行文字训诂、名物的考证、古籍的校勘、辨伪、辑佚等工作。当然,客观地说,乾嘉汉学家在文字、音韵、训诂、金石、地理等学术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二、清代文学概况

郭绍虞在其《中国文学批评史·绪论》中说清代:“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称,至于清代的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种之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盖由清代文学而言,也是包罗万象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的。”正因为此,清代文学繁富驳杂,其发展演变较难把握。

当然,相比之下,小说、戏曲的成就最为巨大。小说方面,《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戏曲方面,《长生殿》《桃花扇》都是一流的作品。诗、文、词成就未能超越以前的顶峰时代(如诗之于唐,词之于宋),但是名家迭出,流派众多,自然也不可轻视。

第二节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一、《聊斋志异》的作者

蒲松龄(164O——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出生于家道衰落家庭。兄弟4人,只有他勤于攻读,文思敏捷,19岁初应童子试,便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进学(亦即考取了“秀才”),受到当时做山东学政的文学家施闰章的奖誉。但此后却屡应乡试(相当于全省会考)不中。他在科举道路上挣扎了大半生,直到年逾古稀,方才援例取得了个岁贡生(岁贡生又叫岁贡,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明清两代,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故称)的科名,不数年也就与世长辞了。

蒲松龄一生位卑家贫。31岁时,应聘南游江苏宝应,做幕僚,在同乡宝应县令孙蕙衙门里帮办文牍,但仅一年便辞幕返家。此后数年间,他辗转于本县缙绅之家,做童蒙师,或代拟、誊抄文稿,以养家餬口。康熙十八年(1679)39岁时进入本县毕际有家坐馆竟至30个年头,到70岁方才撤帐归家,终其馀年。

蒲松龄著述甚富,有诗、词、文、俚曲、杂著等集,近人辑为《蒲松龄集》。

二、《聊斋志异》的成书与流传

蒲松龄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他从青年时期便热衷记述奇闻异事、写作狐鬼故事。他在康熙十八年(1679)春,即入毕 际有家坐馆前将已陆续写成的篇章结集成册,定名为《聊斋志异》。此后,他在毕家坐馆的日子里仍然执著地写作,直到年逾花甲,方才逐渐搁笔。所以,《聊斋志异》实际上是蒲松龄用了大半生时间陆续写作出来的。

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只有抄本流传,逝世之后抄本流传愈来愈广。半个世纪后,即乾隆三十一年(1766),赵起杲(gǎo)、鲍廷博终于据抄本将《聊斋志异》编成16卷本刊刻行世,世称青柯亭本(赵起杲乃蒲松龄的老乡。清乾隆三十年任严州知府时,在府衙内的青柯亭里校订、刻板、印行蒲松龄的遗作《聊斋志异》,故世称此本为“青柯亭本”)。嗣后近二百年间的各种刊本,都由此本而出。但青柯亭本并非全本,不但删掉了数十篇小说,还改动了一些有碍的字句。60年代初,张友鹤汇集近世发现的作者半部原稿(上世纪40年代末由蒲松龄九世孙蒲文珊献出)以及铸雪斋抄本(乾隆十六年历城张希杰据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过录)、《聊斋志异拾遗》等本子,整理出一部会校会注会评本,简称“三会本”。“三会本”不但将《聊斋志异》的原有篇章囊括无遗,而且还校正了青柯亭本删改的文字,基本上恢复了《聊斋志异》的原貌。

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表面是谈鬼说狐的,但却不过是借花妖狐魅反映社会人生。所以,书中无论是直接写狐鬼花妖,或是写与之相关的人、事,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折射,都寄托着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理解与态度。首先,《聊斋志异》中,有较多写书生科举失意、嘲讽科场考官的篇章。这显然与作者本人的经历有关系——蒲松龄19岁进学,文名日起,却屡应乡试不第,断绝了功名之路。他饱受落第之苦,沮丧、悲哀、愤懑之情便假谈鬼说狐的形式发泄出来。这样的作品有《叶生》、《司文郎》、《贾奉雉》、《神女》、《考弊司》等。其中《叶生》中之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但久困场屋,完全可以看成是作者自己的小传,因此小说满纸抑郁、悲愤、沉痛之情。而《司文郎》写一位盲僧人凭嗅觉判别文章优劣,对考官的讽刺可谓淋漓尽致:“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今帘中人并鼻亦盲矣!”

其次,《聊斋志异》还有众多写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篇章。这也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编织出的用作补偿心灵寂寞空虚与失意的幻想故事(作者《家居》诗:“久以鹤梅当妻子,且将家舍作邮亭”)。如《绿衣女》、《连琐》、《香玉》、《爱奴》、《白秋练》、《小谢》等。这些故事的狐鬼花妖,或者为书生解除寂寞,带来快乐;或者帮助书生事业上进;甚而还为书生带来现实婚姻之外的男女情爱。

第三,《聊斋志异》还有一些暴露讽刺官吏乡绅贪婪暴虐的作品。典型的是《席方平》。《续黄粱》、《公孙夏》、《促织》等也是这样的作品。这也和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作者的人生观有直接的关系。在蒲松龄生活的时代,官贪吏虐,乡绅为富不仁,压榨、欺凌百姓,极其普遍,而位贱家贫的蒲松龄,却有一副关心世道、关怀民苦的热心肠,加之他又秉性刚直,勇于仗义执言,所以官吏乡绅的贪婪残暴、虐害无辜常常被作者用“幻想”的形式写进作品中予以鞭挞。第四,《聊斋志异》还有一些关涉家庭伦理、社会风气的作品。它们或者讥刺丑陋现象,或者颂扬美好德行,而立意均不过借这样的故事,为人们树立一种在作者看来较为理想化的道德伦理标准而已。这样的作品,有《张诚》、《曾友于》、《珊瑚》、《田七郎》等。这些作品,无疑寄托着作者道德理想。

当然,《聊斋志异》还有一些纯粹是“志异”而无“寓意”的作品。如《瓜异》、《赤字》(原文均见下)。

四、《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一)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聊斋志异》共近五百篇作品,其中长者如唐人传奇小说,而短者又像六朝志怪小说,所以清代纪昀批评其“一书而兼二体”,鲁迅称之为“拟晋唐小说”。但正因为如此,使《聊斋志异》具有了鲁迅先生所说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特色。具体而言,《聊斋志异》中绝大部分作品写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或者人入幻境,或者神鬼精魅化入人间,或者两者互相交织,具有超现实的虚幻性、奇异性。不仅如此,《聊斋志异》的不少篇章,篇幅极短,许多作品不足千字,不到百字的有40多篇,最短的仅二三十字,仅仅“粗陈梗概”而已:

《瓜异》:“康熙二十六年六月,邑西村民圃中,黄瓜上复生蔓,结西瓜一枚,大如碗。”

《赤字》:“顺治乙未冬夜,天上赤字如火。其文云:“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

虚幻性、奇异性与篇幅短小以及“粗陈梗概”的特点,都与六朝 志怪小说相类似。但是,《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篇章,尤其是篇幅较长者,像《婴宁》、《香玉》、《小谢》、《席方平》等等,描写委曲详尽,又完全不同于“粗陈梗概”之六朝志怪小说而与“有意为小说”的唐人所作传奇相类似。

(二)浪漫主义的人物塑造方法

《聊斋志异》运用了与《西游记》相似的人物塑造方法,即用人、妖、兽三结合的手法,使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既有人的社会性,又有腾挪变化的花妖鬼狐的传奇性,还有原先动植物的生物性。“三性”当中,以人的社会性为主,所以鲁迅先生说《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但由于《聊斋志异》所写花妖鬼狐又有传奇性与生物性,所以这些形象虽然“悉如常人”,但却又“偶见鹘突(乖迕——抵触,违逆的意思),知复非人”。比如《香玉》:

香玉款笑如前;但偎傍之间,仿佛以身就影。生悒悒不乐。香玉亦俯仰自恨,乃曰:“君以白蔹屑,少杂硫黄,日酹妾一杯水,明年此日报君恩。”别去。明日往观故处,则牡丹萌生矣。生乃日加培植,又作雕栏以护之。香玉来,感激倍至。生谋移植其家,女不可,曰:“妾弱质,不堪复戕。且物生各有定处,妾来原不拟生君家,违之反促年寿。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生恨绛雪不至。香玉曰:“必欲强之使来,妾能致之。”乃与生挑灯至树下,取草一茎,布掌作度,以度树本,自下而上至四尺六寸,按其处,使生以两爪齐搔之。俄见绛雪从背后出,笑骂曰: “婢子来,助桀为虐耶!”牵挽并入。香玉曰:“姊勿怪!暂烦陪侍郎君,一年后不相扰矣。”从此遂以为常。

小说中香玉“款笑如前„„香玉亦俯仰自恨„„香玉来,感激倍至„„按其处,使生以两爪齐搔之„„牵挽并入”的社会性、“但偎傍之间,仿佛以身就影” 的传奇性以及“以白蔹屑,少杂硫黄,日酹妾一杯水„„生谋移植其家„„乃与生挑灯至树下,取草一茎,布掌作度,以度树本”的生物性,也十分鲜明。

再如《阿纤》,其家乃鼠精所化,其父邀请奚山入家过夜,拿出食物款待奚山,阿纤与奚山弟弟结婚,阿纤父亲被墙压死后,母女两人“冠服尽素”以尽孝,阿纤婚后“寡言少怒,或与言,但有微笑,昼夜绩织无停晷”,阿纤发觉夫家对自己的身世有怀疑时,对丈夫请求“赐离婚书,听君自择良偶”等等,与常人完全相同。但是,小说写阿纤昼伏夜出、喜爱并善于积储,畏人畏猫等,又具老鼠的特性。比如:

……既至家,媪挑灯供客已,谓山曰:“意君将至,储粟都已粜去,尚存二十余石,远莫致之。北去四五里,村中第一门有谈二泉者,是吾售主。君勿惮劳,先以尊乘运一囊去,叩门而告之,但道南村中古姥有数石粟,粜作路用,烦驱蹄躈一致之也。”即以囊粟付山。山策蹇去,叩门,一硕腹男子出,告以故,倾囊先归。俄有两夫以五骡至。媪引山至粟所,乃在窖中。山下为操量执概,母放女收,顷刻盈装,付之以去。凡四返而粟始尽。既而以金授媪。媪留其一人二畜,治任遂东。行二十里,天始曙。至一市,市头赁骑,谈仆乃返……

而阿纤嫁与奚山之弟,昼夜绩织无停晷,“居三四年,奚家益富”,“阿纤出私金,日建仓廪,而家中尚无儋石,共奇之。年余验视,则仓中满矣。又不数年,家中大富”等,又颇具传奇性。

五、《聊斋志异》的馀响

《聊斋志异》是用文言写成的短篇小说,代表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聊斋志异》风行略100年,称颂者很多。直到乾隆末年,才有直隶献县人纪晓岚提出批评。在他看来,《聊斋志异》有两大缺点:一是“体例太杂”,即一人的作品,不能有两个朝代的体例,此是针对其短者像六朝志怪小说长者像唐代传奇小说而言。二是“描写太详”:“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以闻见之。”(《姑妄听之》盛时彦跋引纪昀语)为了克服这两大缺点,他便开始《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最后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一题《阅微草堂笔记五种》)。他在《滦阳续录》写成后进一步认为作叙事之文,应“不失忠厚之意,稍存劝惩之旨”,“不颠倒是非”,“不摹写才子佳人”,“不绘画横陈”。(《滦阳续录跋》)

在这样的看法主张支配下,他在具体写作时,尽量模仿志怪小说,“尚质黜华”,叙述简古。题材内容上,尽力描写忠厚劝世之事而摒除男女爱情的内容。《阅微草堂笔记》的这一特点,固然使其在文学 精神和艺术境界方面不如《聊斋志异》,但是作者记叙见闻,结撰故事,命笔自如,行文洒脱,虽然思想保守,而且记神鬼物怪之事往往寓有宣扬纲常名教偏向,但生发点染,也不乏针砭社会、展示人情物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的作品。《阅微草堂笔记》是《聊斋志异》后特别值得注意的、影响最大的文言短篇小说。

《阅微草堂笔记》之外,尚有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谭随录》、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袁枚的《子不语》、屠绅的《六合内外琐言》、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等,呈现出文言小说猬兴的局面。

第四篇:比较文学--音乐与文学

姐妹花——文学、音乐与歌曲

【摘要】如今劳动时还能听到喊一两句口号,其实早在最初的原始巫术中就已经能看到文学、音乐、舞蹈等的雏形。只不过后来它们作为各自独立的门类,从这种原始的综合体中分离出来,形成各具特点的艺术形式。它们都侧重于表达人类的内心感受。由此可见,音乐与文学是在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出的。本文将从文学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涉及到二者的完美结合:歌曲谈开去。

【关键词】文学音乐联系歌曲

何谓文学?何为音乐?在众说纷纭中我以为: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来揭示美的内涵,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音乐则是借助于声音来表达种种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精神状态与微妙变化。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去描述的艺术。它拥有变幻莫测的节奏,绚丽多彩的旋律,由无数个音符组成。天地间所有的声音都是音乐,有些没有深度,没有精髓,却富有感情。音乐可以改变人的心情,或喜或哀。真正懂得音乐的人,乐歌就在他的心中。

很多人认为,“文学是音乐之母”,我倒不敢夸大其词,在这里,仅仅把文学与音乐形容成姐妹。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在人类迄今为止的所有创造性精神劳动中,毫无疑问文学是姐、音乐是妹。

从艺术的本性而言,音乐艺术和文学艺术都是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一种带有物质性的精神性活动,一种感性的心灵活动。其本性都是一种制形构象的创造性活动。音乐艺术作为听觉艺术的特殊形式,是最能客观显现和拨动心弦的艺术,是艺术家凭借听觉感觉器官和相应的媒介把心中的意象物态化,即创制成音响意象。而文学作为视听—想象艺术是心灵通过想象与视觉器官的合作,采取词语媒介手段而创造意象。虽然所凭借的媒介不同,但它们在本质上都要求意象的产生。从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所依存的物质载体、审美价值的实现而言,声音是两种艺术依存的物质载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白居易以“嘈嘈”摹拟粗弦发生的厚重、喧响,以“切切”摹拟细弦的尖细、急促,以“嘈切”的交替来表现不同的音高,色彩的声音之对比变化。这是以语言之声模仿乐器之声的名句。在此声音成为两种艺术媒介的联结点。音乐是以有选择、有组织的声音作为物质的材料的,经过艺术创造的声音动态,使音乐产生无穷的魅力与独特的价值。文学是以有选择、有组织的形象化语言作为客观媒介的。语言则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语言离开了声音这个物质载体则无以存在。音乐艺术和文学艺术的媒介都必须凭借声音,亦必须与运用声音动态的表现力,没有声音,这两种艺术也将难以存在。

时间是两种艺术存在的框架。音乐在时间中展现声音的动态结构。首先从声音的基本属性来看,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存在都无法离开时间的纬度;其次音乐的本质是运动。音乐是声音的运动,音乐的内蕴则是由声音动态比拟的自然生命的动态,人类情感的动态,心灵轨迹的动态,社会力量冲突的动态。再者,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的某些特点也都与音乐艺术的时间性相关。如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以层出不穷的100多个主导动机展现的复杂变化却令听众晕头转向,仿佛进入难寻出路的迷宫。音乐创造之所以强调变化统一,与音乐在时间中展现、发展、变化,完成有密切关系。音乐审美的时间性,又要求表演艺术家在每一次的演唱、演奏中珍惜一次完成的机会、力求完美的再创造。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它的意象在音响运动过程中是逐步展开的。需强调的是音乐存在于时间之中,音乐又通过自身的运动,通过声音形式相互关系构成的张力使我们感受到时间的存在。“音乐使时间可听,使时间形式连续可感”。在音乐中我们只靠听觉便可以感受到作曲家创造的“时间意象”,不像在日常生活中靠综合的感知能力与自身生物钟的运动来感知时间的进程。文学在时间中连续呈现的词语有序结构。从先秦文学创造的材料来看,许多民族的语言都有时态的划分,以便准确地表达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时间概念。

再次文学的诞生是一种口头传播的表演艺术,它的传播必然在时间中展现。文学作品中时间的设置对于人的塑造,感情抒发,情节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时间的设置可以把人物置于一种世纪的沧桑,一种社会矛盾的漩涡中,又可以用四时的变化,晨夕的更迭来刻画人物的特征与心态。文学作品中时间的构思与情节的安排、交代、发展亦有密切联系。从艺术门类的划分而言,音乐属于听觉艺术,是指心灵与听觉器官,以及发声器官、手器官的合作,掌握相应的媒介手段而创造听觉意象的艺术,而文学则是视听想象艺术,是指心灵通过想象与视听器官的合作,采取词语媒介手段而创造意象的艺术。

音乐是抽象的反映现实,文学则是具体反映生活;音乐的非具象性,或某种程度的抽象性。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由心灵和听觉器官利用声音媒介所创造的意象,是连续运动着的乐音组合的动态的时间意象,主要呈现为一种线的形式,流动的线的形式。因而不同于空间意象,其本质在于它的非具象性、抽象性、乐音组合的流动的线的形式。文学形象是文学反映生活,掌握世界的特殊形式。然而它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文学形象在反映生活,表达情感。中西文论中的“意象”、“典型”、“意境”等概念基本上就属于形象范畴,形象性成了反映生活的特殊能力。音乐的情感性,文学的情理统一性。音乐艺术创造的音乐意象,其核心内容是情感或情绪,可以说音乐意象是典型的“情感形式”是声音符号形式与心灵情感的融合。苏珊.朗格就把情感的表现视为音乐的本质。文学除了与感性世界相联系之外,还是一种观念符号,并且与理性概念相统一。不少词语的意义从感性经验意义中抽象出来,而具有确定的理性意义。如果说带有感性经验意义的文学词语适合描写、抒情,那么具有理性意义的文学则适合议论、说理、使文学意义所获得深而确定的思想内涵,从而提高和强化文学艺术理性认知的价值。

在历史的长河中,揭示文学与音乐密切关系的事实随处可见。经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亲自整理的《诗经》被称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无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国音乐史上,都具有着无可替代的第一个高峰期的地位。它那用以“言志”的“诗三百”,无一例外地既是我国古代民间和文人创作的诗歌类文学作品,同时也是音乐作品既歌曲或“乐舞”的歌词。无独有偶,在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时期,如荷马史诗,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阿里斯托芬等剧作家的戏剧,也都具有着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的双重属性,所有这些事实都充分证明,文学与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能够进入文学史的范畴,也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够进入音乐史,如果那样的话,人类历史上也就不会有这两种专业史学了。然而无论如何,文学与音乐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

无论音乐作品或是文学作品。均具有开端、发展、戏剧性冲突和结束的整体结构。譬如中华民族民间器乐作品,讲究一个“起、承、转、合”的结构,西方音乐中最具典型的曲式结构奏鸣曲。则有呈示部、展开部(含矛盾冲突)、再现部的结构。同样,任何文学作品均有故事的开端、发展、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或悲或喜的结尾。音乐与文学都需要一个延续性的时间过程来展现。文学作品的文字,只有人们通过用时间阅读,才能理解其根本涵义。无论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跨越多大的时间空间,读者只需要一个从头看到尾的时间过程。音乐作品经过表演者对乐谱的完整诠释,传达给听众,也需要一个连续地完成表演的时间性过程。通过这个时间过程,人们了解到艺术家内心的艺术形象、获取审美体验、心灵得到升华等。余华曾经说过一段话:“音乐的叙述与文学的叙述有时候是如此的相似,它们都暗示了时间的衰老和时间的新生,暗示了空间的转瞬即逝;它们都经历了段落和开始,情感的跌宕起伏,高潮的推出和结束时的回响。”文学

通过词义描写,音乐通过声音模仿来反映外部世界。如笛子模仿小鸟的叫声、竖琴模仿流水的声音等。文学与音乐还通过象征来比喻现实对象:文学作品中常通过对十字架和庄严教堂的描写。象征宗教;音乐用弱音象征静谧、用铜管音乐象征英雄人物。从文学的场景描写中可感受到被暗示出人物的内心思想,在音乐的声音气氛中也能被暗示出某些事物及现象。所有这些模仿、象征、暗示都是音乐与文学相近的表现手段。正因如此,两种艺术形式是可以互相结合的。放眼古今中外,有多少优秀的音乐作品取材于文学作品。像19世纪的柏辽兹所创作的交响乐《罗密欧与朱丽叶》,李斯特的交响诗《浮士德》等均出自文学作品。以我国传统戏曲音乐中的说唱音乐来说,京韵大鼓《逼上梁山》取材于《水浒》,《梁祝》被何战豪、陈钢改编为小提琴协奏曲等。大大打破文学的局限,激发了各种文学性的想象和灵感,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这里有件事需要加以补充说明: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重要时期——宋朝,大约在这一时期,存在着好多业已定型的曲子,人们只要按照曲牌划定的规矩创作出歌词(也即所谓“填词”),一首新歌曲就诞生了。在这方面,苏轼、辛弃疾、岳飞、柳咏以及稍早一些的李白等很多著名诗人都是高手。但另一方面,这并不说明作为音乐作品的歌曲的创作可以曲在后词在先,因为,首先毫无疑问,由于最初词和曲浑然一体的一首特殊的、具体的歌曲得以流行,一个以后被用来“填词”的曲牌才固定下来,其次就中国古代的文学样式来说,“词”不过是“诗”的另一种叫法而已,它是可以独立存在的。

历史发展到今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音乐与文学的结合较之以往也有了更多的创新。以前在广播、收音机盛兴的时期里,常能听到广播剧、配乐诗朗颂等。根据剧本或诗歌的情绪、思想。音乐人编配与其相匹配的同种意境风格的音乐作为朗诵人声的声音背景,以此来辅助渲染文学作品的感情色彩,让听众得到立体的、丰富的听觉享受,达到艺术欣赏的较高层次。近年来随着电影、电视的发展,更加能体现出音乐服务于文学作品的内容表现上。在各种动态的画面中,背景音乐的适时插入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感人。音乐完全是为文学作品的表现而创作。它们脉脉相通,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音乐与文学已无处不在。它们相濡以沫地结合,相辅相承地表现,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传承着文化思想。现实中,音乐作品的音乐要素与文学要素结合的紧密程度直接决定着音乐作品的普及程度和具有多大的艺术感染力。在这方面,不能不承认歌曲是佼佼者。音乐与文学的最完美的结合便是歌曲,歌曲吸纳了两种艺术的长处。音乐本身表达情感和思想很抽象,但有很强的生动性。文学表达情感和思想更清晰但生动性较差。这样以音乐来渲染文学,以文学来解释音乐,就达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而歌曲也就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形式。从我个人的理解,音乐应该以最大的程度渲染文学而文学要最好的解释音乐从而是二者达到艺术上的统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这样才是优秀的歌曲,才是真正的艺术。优秀的歌曲之所以比器乐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号召力,主要就是因为它是文学作品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因为它具有具体、明确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既不像器乐作品那么难懂,也不像其它音乐作品例如歌剧那样篇幅庞大,在这里,音乐要素所起到的是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的作用。

至此,恕我狭隘的眼光,就不得不说自打《东风破》这首分水岭后的中国风了。貌似近代西方歌曲中很少有什么涉及古典文学的作品吧?——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了。反倒是我国流行歌曲借鉴了西方古典音乐比较多:S.H.E在专辑歌曲《不想长大》的曲中就搬出了“音乐神童”莫扎特的《第四十号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前来助阵。流行 + 摇滚 + 古典的全新曲风使这首歌一时间成为被人们争相传唱的对象。4 in love曾经风靡一时的得意之作《一千零一个愿望》,曲子大段的采用了贝多芬《G大调小步舞曲》的旋律。这让人们对歌曲本身的印象不算深,倒是都会哼唱中间那段来自《G大调小步舞曲》的间奏。周杰伦的《夜曲》采用了肖邦的经典之作《降E大调夜曲》,周迅的《伴侣》中混入了约斡施特劳斯至今不朽,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固定曲目《蓝色多瑙河》。华丽的流行歌词搭配上古典音乐名作,二者合为一体并没有想象中犹如火星撞地球那般磨擦剧烈,反而是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同时也让人了解了西方古典音乐的魅力所

在。那 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典乐曲乐器就没有一席之地了吗?当然不是。在中国古典音乐的体系中,只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而五声调式的旋律更加和谐更加容易被人接受,也就造就了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结合的必然结果。加上中国戏曲、民歌的独特风格和演唱方法,更会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传统的古典音乐文化似乎得到了现代人的肯定。比如黄雅莉当年的成名之作《蝴蝶泉边》,明显的中国民谣风格,再加上朴实的歌词又给歌曲增添了几分中国色彩。就连编曲也决不疏忽,用到了各种民乐,古筝,箫,扬琴,琵琶,笙等等,过足了一把中国风的瘾。而后的《火星爱月亮》依然以民谣为主体,民谣最大的特点就是接近生活,传唱度非常的高。所以琅琅上口的曲调,成了这两首歌曲成功的秘诀。除此之外,古典文学与歌词的融合也让歌曲大放光彩:《发如雪》、《菊花台》、《青花瓷》、《兰亭序》,周杰伦的每首中国风的歌曲就会大受欢迎,当然这离不开方文山那令人判案叫绝的歌词,每首歌词的谴词用句都堪称经典。更多的把中国音乐推到了流行音乐的前沿。而这其中最出色的我斗胆推荐羽泉的《归园田居》和《辛弃疾》,前者把富含有中国韵味的歌词用着中国古典音乐的五声调式,甚至在编曲中加上琵琶,二胡等民乐助阵。后者则有鼓加重金属把豪放派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听流行音乐也就好比看美女,只是瞬间感觉,但喜欢上一个普通的女孩子,一定是很了解她才会喜欢她。欣赏古典音乐就是这样,你必须了解它,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慢慢去品味才会喜欢上它。每个人欣赏食物的角度都不尽相同,所以对于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我只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评价,对于别人的看法,可以用欣赏的角度去看,不需要作出什么评价,欣赏是我最大的享受!

总而言之,文学的天地少不了音乐,音乐作为一门独特艺术,在中国的历史流传古今。每个时代辛勤善良的劳动人民定会用对生活的激情所得的体会,或真实的人生经历,被音乐家笔录,然后做曲填词,最后用适当的乐器演奏出来。有词伴曲的音乐更是一种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好的歌词便是一首诗歌、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那么,美的音乐便会被真正的体会和享受。

热爱音乐的我,同样也热爱着文学。一直把那些优美的文字与音乐视为自己的心爱。闲暇时便开始阅读和倾听这些能激荡人心的文字与音乐,以享受生活的乐趣。我坚信:在艺术的天地它们都独具个性,并相互融通与渗透。所以文学走到那里,音乐也会跟着,永远传唱着不老的艺术。张海迪说:“大凡热爱生活的人都热爱音乐!”在我看来,反过来也如此;而且热爱音乐的人也热爱文学,活在音乐的殿堂里,游弋在文学的圣殿里,诗意的栖居。

第五篇:专著和学术论文

专著和学术论文

一、专著

定义: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课题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一般是对特定问题进行详细、系统考察或研究的结果。专著通常是作者阐述其“一家之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而较少单纯陈述众家之说;专著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因此能围绕较大的复杂性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和全面论述,具有内容广博、论述系统、观点成熟等特点,一般是重要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专著出版前,作者的研究成果往往先以论文的形式出现,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并展开阐述,从而形成专著。专著通常都附有参考文献和引文注释,包含丰富的书目信息。

学术专著: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当然,照我们现在的理解,学术专著的字数可能还要更多些。

学术通常是指专深而系统的学问,而论文则是指研究、讨论问题的文章。因此,所谓学术论文就是在科学领域内表达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从这一意义上理解,学术论文一般也可以称为科学论文。

在理解学术论文的时候,我们还必须把握下面两层含义:

其一,学术论文的范围限制在科学研究领域,非此领域的文章,不能算学术论文,如新闻报道、报告文李、散文和杂文等就不能算学术论文。

其二,我们说学术论文限制在学术领域,但并非说,科学领域的所有的文章都是学术论文,而只有表达科学研究新成果的文章才是学术论文。照这样理解,科幻和科普作品就应被排除于学术论文之外了。

从上述两点来看,我们可以说,科学论文的灵魂必须是科学研究的成果。

科学领域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前者包括理、工专业,有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学科;后者则包括文、史、哲、经等。我们美术教育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二、学术论文的分类

依据撰写者的不同情况、不同要求或社会需要,学术论文可以分为:

1.投稿论文——研究人员写给学术期刊、杂志或学术出版社要求发表的文章。

2.命题论文——上级领导部门根据社会的.需要提交给科研人员的研究项目文章,或者由指导教师提交给研究生、大学生的研究课题文章。

3.毕业论文——是由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撰写的。

4.学位论文——是由要求授予学位的人所撰写的。

个人的专著有几个基本特点:第一,一定要本人亲自撰写;第二,是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或实验上有重大发现的学术著作。如果不满足这两条,就不能说成是某个个人的专著。

三、如何写学术论文(1)撰写论文前的准备

1、搜选题

这是写好学术论文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只有选好了题才能有的放矢,锁定目标,有所创新。在选题方面一,首先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最好是比较擅长的选题,即要难易适度,这样不仅使接下来的撰写工作充满激情,容易驾驭,也更能顺利地有进行。因为循着兴趣的指引就可以排除万难,把文章写得有始有终。一般我们的兴趣点都可以发展成为擅长点,论文的撰写也因此成为一个快乐的过程而非痛苦的煎熬。其二,选题时要注意排除那些内容雷同的文章,即使是研究内容相近的文章,也必须是从新角度、新方法去探讨的。最后选题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有新意,有自己的学术思想在里面,不管是“旧瓶装新酒”、新瓶装旧酒”、还是“新瓶装新酒”,总之一句话要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独有的东西。

2、建框架

确定了选题后应该就是要构思论文的框架了。这就像是盖高楼大厦一定要有个合理的设计蓝图一样, 有了蓝图我们就可以“照图建屋”,照纲成文”了。围绕选题在头脑中有个大致的框架,形成文章的脉络体系即文章的结构。有了文章的架构就可以根据各部分来查找相对应的资料、论据去填充自己的框架,使之丰富充实。否则就会由于盲目寻找资料而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因此,这一准备工作也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3、查资料

选题和框架确定,就应开始系统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如在第一步准备工作选题时没有检查是否已有人做过此研究此时就要做个完整地搜查了。一发现已有人做过而自己的课题与人家又大同小异时就要慎重考虑要不要再继续往下进行了,要在排除了做重复浪费研究的前提下再查阅相关资料。由于搞学术研究不可能完全脱离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而自成学术体系,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初涉研究的学生来说,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比如我们要研究马克吐温的反讽风格就要先弄清马克吐温的主要作品有哪些,哪些作品是以反讽风格为主的,在这些主要的具有反讽风格的作品中的反讽又是表现在哪些方面的,是主题、内容还是语言。资料搜集是对自己选题内容的丰富补充也是个不断修正的过程,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文章会有更全面具体的认识。

二、学术论文的结构

1、标题

眼睛是“心灵之窗”,那标题就是整篇文章之窗。题目不但要醒目也要新颖、精确,能高度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因为是全文精髓的高度浓缩,所以就必须选用最简明恰当精炼的词语来体现文章主题,字数一般不超过 20 个汉字,英文的是不超过 20 个实词。在标题中尽量避免使用标点符号、公式、缩写及简称等,如有需要可以加副标题进行补充说明。总之我们要字字斟酌,惜字如金,做到标题的简明、确切、耳目一新。

2、作者署名和作者单位

作者是指论文的法定主权人和主要责任人,比如论文主要内容的构思者,研究或实验的操作者,具体的论文的撰写者都属于这部分。作者署名意味着作者文责自负并拥有著作权,而署名的排序则是按照作者的贡献大小。对撰写了少量工作的辅助配合者可放在致谢部分而不必放在此处。作者署名要置于标题下面,作者单位和邮编则置于作者署名下面。

例如:梁晓鹏

(兰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3、摘要

摘要是一篇学术论文的提要,是全文客观地不加任何注释和评论的高度浓缩,是独立完整的短文,是文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阅读摘要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使读者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感,并由此决定是否有进一步阅读的必要。论文写的再好,没有读者去读也是没用。所以摘要部分就要把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学术思想突显出来,把特色之处呈现出来。

从论文摘要的内容来说可分为两种类型:描述型摘要(descriptive)和资料型(informative)。前者主要是描述文章的写作意图及主要内容的,而后者除了描述主要内容还涉及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撰写摘要时有三要素需要注意,分别是内容、结构和语言。内容主要是指论文所涉及的研究背景、范围、对象、方法、主要内容研究结果和结论、建议及价值。结构是指摘要的位置和组成部分和字数。学术论文中摘要一般置于文首,abstract 一词不居中,有些文章用summary 一词,有些杂志会用斜体或引文格式来反映。组成部分比如说可以是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等,摘要字数每个期刊要求不同但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正文字数的十分之一。而关于摘要的语言则要求直截了当、简明易懂,由于篇幅和字数限制,摘要的语言一定要直接,不能用迂回的间接表达方法。如能用 because 绝不用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能用 except 绝不用 with the exception of,能用 suggest不用 make a suggestion。除此之外,时态和语态的选择,视角和内容要点的排列也是撰写摘要时我们需要重视的地方。

4、关键词

关键词或称主题词是为了文献检索、信息贮存的需要而从论文尤其是从题名或论文摘要中提炼出来的最能表达论文中心思想的数个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置于摘要的左下方。关键词应是浓缩中的浓缩,一般一篇论文选择 3-8个关键词,也要尽可能的使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的、通用的名词术语。

5、引言

又叫前言、导言或绪论。它主要用来简要说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研究途径,前人研究现状及研究空白并提出论文所要涉及的研究课题、设想、预期的结果和价值意义所在。引言中对于前人研究成果,只需用自己语言加以概括说明,不必引述原文或列出篇名,但要加注序号,并在“参考文献”中注明出处以证明言之有据。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篇幅大小并无统一硬性的规定,需要根据论文的篇幅大小及论文内容来确定。一般长的有 700-800 或1000 字左右,短的有些可不到 100 字。

引言中常出现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结构层次方面,一类是内容方面。前者指层次不够分明,且各层次之间的逻辑联系不紧密,上下文跳跃性较大,晦涩难懂,前后不够连贯,承接生硬。后者指用了较多的语言却不能明确表达论文所研究的课题,不能确定研究范围、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及途径。

6、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占整个论文的主要篇幅,也是整个论文的核心部分。撰写正文时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内容要求实事求是、客观真实、材料可靠、数据准确、方法合理、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纲举目张、简明易懂。而正文的写作形式由于论文涉及的学科类型不同也会有差异。一般正文会根据各层次内容要求划分为数个段落,各段落之间也带有一定的逻辑性,或并列式、或递进式或推导式等。根据这些段落组合给于适当的小标题以做到纲举目张,层次分明。另外,关于正文部分如涉及实验就要写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工具及详细的实验步骤。对于那些众所周知的方法应简单介绍但要给出文献,而对于经过改进的方法要适当说明采用理由并预测估计出其使用限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综合法、分析法、归纳法、演绎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 spss 软件辅助法等。正文的字数一般以 4500 字为限,一般由前言(概述)、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思路)等组成。而文中如有图表则不能超过三幅,关于公式、字母、计量单位及专用名词要以国家正式公布的为准。

7、讨论与结论

讨论环节大家有时会认为可有可无,觉得没什么可讨论的。其实讨论部分是对作者基础知识、研究深度的检验,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对于有实验环节的文章来说,因为在讨论部分可以解释任何实验中的做法。而结论则是把整篇论文以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途径,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也是作者表达自己创新见解的所在。而且结论也反映了论文水平的高低及研究发现的价值和意义。另外,结论不能写的跟摘要一样,结论是站在更高点对文章价值、意义、个人学术思想进行的总结。二者内容可以有重复或交叉但主要精神和目的应该是不同的。而论文撰写的好坏从引言、摘要或结论里就能判断出个大概来。结论不仅是整片论文的点睛之笔也是作者对读者的责任所在。

8、致谢

致谢部分是针对那些对这些论文的撰写有帮助但贡献或作用又不够在作者署名位置出现的那些人士进行感谢的部分。这部分可单独成段置于文章末尾或参考文献之前,是对在论文选题、研究或撰写过程中给予了指导、建议或参考以及为论文的撰写或研究工作提供过便利条件的个人或单位组织表达谢意。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的最后环节,能够体现出研究者的道德素质和研究素质。因为在本部分作者要把文中引用的且发表在正式刊物上的主要文献都罗列出来,所以参考文献中的文献数量和顺序都是对作者良心的检验。同时,文章写的好坏,论据是否充足是否足够充分证明论题(即研究者的研究深度)通过参考文献也可以略见一斑。内行的人浏览一下参考文献就能知道你研究的质量与深浅,甚至是纰漏。但有时参考文献部分不被大家所重视,比如有些人偏不标明引用那些跟其研究工作关系最大的文献而引一大堆关系不太密切的文献,这是打马虎眼,觉得不想让别人发现我这个文章主要参考了哪个人的文献。总之文献要按期刊要求的格式统一撰写,这是细节问题可能有时差别很小,小到大家注意不到但往往细节决定成败,注意细节表现了研究者严肃严谨的科学态度,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写,做到规范统一。只要仔细一点,注意一点,应该不难做到。

三、学术论文的语言 不管中文还是英文,论文在选好题、构好思、找好相关资料后进入撰写阶段或在撰写过程中都要考虑语言表达问题。语言上要下功夫,做到字斟句酌。首先语言要精炼,因为国内外期刊对于字数都严苛有加,不能废话,字字掂量,还要避免口语化,因为口语化较为罗嗦,但不该省的也不能省以免读者看的一头雾水。其次语法要正确。这就像遵守交通规则,只有遵守了规则才能安全抵达目的地。另外学术论文的撰写也是一门艺术,语法的准确性关系语言的艺术性进而影响整个论文的质量。第三,语言要既准确严密又通俗易懂。不能让读者有模棱两可之感,而且对于句子中词语的选择也要精确,我们应尽量做到换另外一个词就不行的程度。最后在论文中应尽量不要用主观性太强的评论型的语句。如“我们对这个研究结果十分满意”我们对于这个研究假设感到很惊讶”等这样的语句,因为这些语句不能客观地描述事实,是带着主观情绪的东西,这与学术论文和科学研究的精神相悖,所以我们应尽量避免。

四、学术论文的修改和注意事项

1、修改

文章要经过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有些学者甚至还说:只有经过 8 次修改后的文章才能成为一篇好的论文。论文刚完成时不必急着修改,当时怎么看都看不出毛病来,放在那一个星期或几天后再拿出修改一般一下子就能找出漏洞或不足。还可以找老师、同行帮助修改,一般别人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所在。另外,作者也可以把自己设想成读者或编辑,换个角度或立场来看自己的论文哪里有不足,哪里还不够清楚明白,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然后尽量及时把不足之处补上改进。

2、注意事项

⑴标题:标题要注意不能以口号式、召唤式出现,也不要以体会心得、简介等结尾式出现,否则会让人有不伦不类,不是学术论文之感。

⑵正文:正文不能像小说那样写成夸张、情节跌宕起伏的论述方式,避免让读者产生脱离实际、胡编乱造之感。

⑶结论:结论部分是对整个论文的高度总结也是以后需要努力的研究方向或目标。因此文章不能有头无尾没有结论,不然就会影响整个文章的质量。

⑷参考文献:一个人是不可能建立一个独立的学术体系,必须沿着前人的足迹来搞研究。因此一些学术思想、相关数据或观点自然也会引自相关学者、组织或统计部门。这些要在参考文献部分标明出处以免造成抄袭、剽窃之嫌。

⑸语言:学术论文的语言具体点就是用字措词,要求必须准确精当、清楚规范。对于一些专有名词或专业术语尤其是那些自己不熟悉的,一定要查清其定义后才能使用。

五、写出自己的创意

写论文和做其它事情一样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要想创新有创意是必须要建立在深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满足于对前人结论的照搬而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高。所以只有在经过系统认真地学习,掌握大量的研究成果,综合训练和独立创作等种种积累后才能使自己的论文有独到见解和过人之处。只有通过一个认真艰苦的准备过程才能写出自己的创意。不下苦功、不动脑筋、靠主观臆测即使知识积累多也不可能写出好文章,只能一味地抄来抄去,毫无价值可谈。总之如果我们写论文时结合自己学过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情况及别人的可取之处写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认识,既理论联系了实际又结合了自己消化吸收和逻辑思辨判断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相信就可以做到“走在人前,观点新颖”。

下载音乐文学专著概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文学专著概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著读后感

    文学是可爱的 ——读《文学回忆录》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一群旅居美国的中国艺术家同时也是文学爱好者在纽约结识了木心,惊其学识,纠缠老人给他们开讲世界文学史,一门“荒”的课......

    教育专著

    学者、教者、智者——读教育专著有感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暑假,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粗略浏览阅读了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

    教育专著范文

    心得体会 最近我拜读了教育专著《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读后感慨很深。这本书阐述了编者对于各学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又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专著读后感

    读《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有感很高兴加入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的梁光明老师工作室,在梁老师的指导下,我看了一些著作,补充学习了一些教学理论知识,受益非浅,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

    文学与音乐的关系

    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音乐是文学思想的拓展和延伸,文学又是对音乐艺术的解读和诠释。作为两种不同却又十分相近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常常能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字里行间的音韵美,又......

    文学与音乐的关系

    文学与音乐的关系【摘要】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音乐与文学已无处不在。抛开音乐与文学的具体表现方式和材质,从整体的感情组织和美学原则上分析,它们有着许多共同属性。【关键词......

    音乐和文学审美特征的比较

    音乐和文学审美特征的比较 音乐和文学的特征,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长处,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方法才是正确之道。 音乐是以人的声音或乐器的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

    综合考试(英1)1999(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现代汉语)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综合考试(英美概况部分)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美国本土自大西洋岸到太平洋岸,横贯北美大陆南部,全部位于温带和亚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