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实践活动《感受自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0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感受自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综合性实践活动《感受自然》教学设计》。

第一篇:综合性实践活动《感受自然》教学设计

综合性实践活动《感受自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教材上安排了三个选题,其目的是要求学生走进自然、体验自然、描述自然、感受自然,从而发现美、表达美、感悟美。

学情分析

本人所教班是普通班,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薄弱,作文水平、语言表达水平较差,课堂上回答问题不够积极主动,而且刚进校一个多月的初一学生对校园环境还不够熟悉。针对这些情况,本次活动安排在校园内进行,设置的活动环节不多而且难度不是很大,便于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在观察、语言表达、积极主动地学习等方面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学校的情怀。

2、让学生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描述、感悟校园秋景,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校园秋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描述校园秋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感悟、探究、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复习第三单元学过的课文,特别是修辞手法,好词好句。

2、将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选出组长。

3、教师指定每个小组观察的地点。

A组:教学楼前的花园; B组:实验楼前的阶梯花园; C组:校门口右边的荷花池;D组:综合楼内的小院子; E组:教师宿舍楼前的花坛。

4、每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到指定地点观察校园秋景。(教师巡回检查,负责纪律与安全方面的问题)要求: 1仔细观察景物; ○2注意观察顺序;

3思考所观察的景物的价值意义; ○4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可以绘画景物)○。

二、活动阶段

1、导语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是神奇美丽的,我们学校被誉为“花园式”的学校,更是美景处处,现在正值大好秋季,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校园风光吧!

2、各小组展示观察记录,全班交流。(教师对做得好的个人和小组给予表扬)

3、学生讨论:观察了那些景物?这些景物什么特征?观察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1教师鼓励一些学困生、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发言 ○2教师点拨:景物的特征主要是指颜色、形态、声音等方面的特征。○附

学生发言时应该要说到的各小组的景物: A组:白果树、塔松、栀子花、桂花树、小草; B组:桂花树、樟树、毛叶冰香;

C组:荷叶、三角梅、柳树、亭子、小桥;

D组:桂圆树、黄角兰、红梅、腊梅、假山、水池; E组:梧桐树、黄角兰、桂花树、荔枝树。

4、描述校园秋景。要求:

1每小组派2名代表发言。○2描述景物语言要准确生动。○3顺序要明晰合理。○4,要有真情实感,富有感染力。○5.感悟校园秋景。

校园秋景很多,有的有着美好的象征意义,如荷花象征高洁;梅花象征坚贞等;有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用意义非同寻常,如桂花、黄角兰、栀子花、荔枝树、桂圆树等,因此要求学生探究感悟,发表见解,形成共识,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学校。

三、活动总结

这次活动我们观察、描述、感悟了校园的秋景,我们发现了美,感悟了美,表达了美,提高了语文素养,陶治了情操,当然,美好的东西我们更应该学会珍惜,就让我们更加珍爱自然,更加热爱我们的学校吧!

四.活动反思

1、这次活动准备充分,学生们身临其境,所以有感要发,有情要抒,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效果较好。

2.、本次活动没有机械地执行教材上列出的某一个选题,而是因地制宜,很好地利用了本地资源。

3、本次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增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4、在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了一些较简单的环节,如活动阶段的第三个环节,目的在于促进学困生们积极参与,但仍有少数学困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这可能与教师的鼓励、帮助还不够有关吧,今后应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5、在描写景物时,有些学生的描述比较笼统、粗略,不具体细致,语言不生动简洁,今后应多做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训练。

第二篇: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特征,通过联想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

2、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积累。

3、初步学会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模仿掌握写景的方法,具体的描写四季景物。

2、过程、方法:观察、积累、思维、感悟、方法、表达。

3、感情、态度、价值观 :热爱自然,体验四季,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描写四季景物;

教学难点:思维、感悟、方法、表达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流程 :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 课前活动准备:

一、选取你最喜爱的本单元的诗文,朗读或背诵来感受自然的美。

二、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有关四季的诗歌或散文,准备课上交流。

三、找出印象最深的一次走进大自然的感受,与同学交流(可附相片)

(一)导语: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回忆一下刚学不久的几篇课文,朱自清的-----,老舍的------,何其芳的-------,李汉荣的------。我想同学们都记忆犹新,那时同学们和老师曾陶醉在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诗情画意的春景中,领略了老舍为我们描画的温暖如春的济南冬天,向往何其芳笔下浪漫多情的秋天;还和李汉荣一起结交了不少自然界的朋友。我想,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你有一副好心情,用审美的目光去寻觅,用美好的心灵去感悟,你就会有表现美的激情与冲动。让我们感受自然,走进四季,学习描述美景吧!

(二)复习单元内容,展示讨论观察积累的材料。

1、学生抢答单元图片。

2、学生展示课内外积累的材料。(形式可多样)

(三)学习写好心中美景的方法。

1、介绍方法:真情 感悟 表达

观察、积累、思维、感悟、方法、表达

2、分析课文例子:

一、分析卷面诗文的内容,并找出诗文的写作方法和表现手法。注:诗文内容包括(描述的诗文是什么季节?有什么具体特征?作者想要描述什么样的景色?等等。)

诗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形容词、动词、修辞方法、人的感官、想象、虚写、侧面描写、侧面烘托、动静描写、直接抒情、情景交融等等。)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景物直观描写,形容词、动词)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抓住春天生长发展的特征描述。

比喻、拟人、排比。)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抓住春风温柔,拟人、比喻、引用)

5、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春天的温暖,和人的喜悦。人的感官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

6、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象、虚写。侧面描写)

7、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侧面烘托)

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9、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运用想象、拟人,直接抒情。)

10、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运用拟人,抒写人的主观感受。)

1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情景交融。)

(四)模仿前面学习的写作内容和方法,用一句或一段话,描述抒写四季中的美丽景色。

1、学生当堂写作。

2、按座次读自己的作文.布置作业:作业:整理三单元,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学习本课所学的描写景物方法,写一篇描写四季美文。不少于五百字。

板书设计: 感受自然

走过四季

描述美景 观察、积累、思维、感悟、方法、表达

第三篇:感受自然专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是七上教材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这个单元以人与自然组织课文,有描写四季景物的,有述说个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的,这些都为学生感受自然打下基础。该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以“感受自然”为主题,展开活动,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因此,我确立以下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古诗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2、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3、师法古人,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传达情感,实现与自然的沟通。单元教学设计:根据目标设计四个专题。

专题一:走进春天

通过和学生鉴赏春天的代表古诗《钱塘湖春行》完成这一专题。专题二:携手夏天

通过和学生鉴赏夏天的代表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这一专题。专题三:感悟秋天

通过和学生鉴赏秋天的代表古诗《天净沙

秋思》完成这一专题。专题四:感悟冬天

通过和学生鉴赏冬天的代表古诗《江雪》完成这一专题。活动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大自然景色的图片或者是相片,可以是自己曾经见过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然后把它画下来,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二、活动过程

㈠联系本单元的学习,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导入。

导入语:轻轻地闭上你的眼睛,回首这段时间我们在大自然中的次次漫行。那里有迷人的景色,那里有物的话语„„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和愉悦,也给我们留下了美好回忆。请你告诉我,此时在你眼下浮现的是怎样一幅情景。(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㈡学生上台展示他/她的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片。

过渡语: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同学们通过想象为我们描绘了自己心中的美景,在描绘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不知刚才同学的描述有没有引起在座各位的共鸣。你们是否曾经到过这样的地方,曾有过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请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经历。)

1、先将图片展示,让其他同学说说对画面的感觉。每个人审美观不同,所以也会有不同的感受,答案多样化,能让学生有不同的感性认识。而不是千篇一律。

2、然后请那位出示图片的同学跟大家描绘下他/她的最爱。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表述同学的语句意思表达、修辞的用法、想象力等方面运用,在台上同学描绘完后,就这些方面进行评价。然后再给台上同学自我评价。

3、最后老师再进行一两句简明的评点。㈢借助多媒体手段,创造情景,深入体会自然。

1、播放一段鼓浪屿四季风光的录像。

2、结合画面请学生说说他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风”将“草”扶起。然后再让其余的同学轮流当一回“草”。专题一:走进春天

鉴赏《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

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一、导入。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生答)。对,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去1180年前的西子湖畔看看,和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去找寻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原因。

二、朗诵感知诗意

1、教师配乐朗诵《钱塘湖春行》,提示学生注意诗歌的停顿和字音。

2、学生自由诵读两遍诗歌。

3、把这首诗歌朗诵给同桌听,发现并指出彼此的优点,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别忘了给对方委婉地指出来。

4、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三、读读讲讲问问。

问: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问: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回忆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四、精读赏析诗意:

1、学生一起充满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人的视线在想象中畅游。理解此诗的意境。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莺燕,是诗人所见。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问:“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莺不多;如多,当为“处处”。)为什么“争暖树”。(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按:这是总问,以下再逐句问。)

问: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题中“行”字)浅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问: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问: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最爱”呢?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小结: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四、品读诗中妙笔: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生:看书,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五、悟读景中情语:

师:请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自由发言

师: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生:“最爱”

师归纳: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

师:学了《春》、《钱塘江春行》我们对自然应该持什么态度?

生:自由发言(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师:钱塘湖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两位大忠臣陪在湖边,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于谦和岳飞

师:于谦写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则是对岳飞的褒扬,我们要学习他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

六、要求学生诵读古诗

七、教师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并找出诗中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一个词句?

2.诗歌中“几处”“谁家”用得巧妙,如果换做“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

专题二:携手夏天

鉴赏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目标:学习诗人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背景的特色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词的上阙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词的下阙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的路径尽管很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突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人玩味无穷。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测试题

1.默写这首词。(16分)

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10 分)

答: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3.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30 字内)。(12分)

答: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4.用自己的话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10分)答: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5.词中以“七八个星天外”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4分)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那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12分)

答: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喜悦心情。

7.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8分)

答:表大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虽被贬官,但作者仍能体会到乡村之乐,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心胸。

9.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8分)10.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季节,从(鸣蝉、稻花香、蛙声),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充满生机)。(6分)

11.其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4分)答: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专题三:感悟秋天

鉴赏天净沙

秋思

教学目标: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的十个意象入曲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同步练习:

一、“昏鸦”的“昏”字,除了与“夕阳西下”呼应,你还读出了什么意味? 答:

二、有人说“古道西风瘦马”中改一字而成“古道西风骏马”,则意境全变,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么?谈谈你的看法吧!

答:

三、整体感知这首元曲,说说曲中之人为何“断肠”?

答:

五、意象,是被作者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形象。马致远选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来表现秋天的凄凉肃杀,你是否也能选取某些具有共同特征的意象,来表现对某个季节的感受?

答: 专题四:感悟冬天

鉴赏《江雪》

目标: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 “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象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三、活动延伸:

1、将个人收集到的自然风光照综合在一起,配上解说词,展示在班级阵地中。

2、将活动课中的优秀成果展示出来,供大家课余时间欣赏。课后反思:

《感受自然》内容相对简单,在整体教学设计上,以创设情景氛围为主,借用音乐、录像、游戏等手段,达到教学目标。特别是最后的游戏,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为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链接:

1、写法指导。

①要写得具体。空洞必然无物,无物何来有情?只有细致的描绘才会具体可感,才会引起读者共鸣。尤其是自己感受最深的、记忆最深的景物,以一定的顺序,细细描绘,让人触之可感,读之有味。

②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人云亦云的文章,是没有生命的。哪怕是同一个景物,不同的人亦有不同的感受,全在乎自己的观察与审美,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独特的体会,写文章,就如同创“名牌”,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③要尽量使文章生动。味同嚼蜡的文章,谁愿意读呢?让平铺直叙的文章来一点变化,重要的是要使你描写的景物能在读者心中留下一幅美好的图画。

④写文章还要注意条理,东一榔,西一棒子,会让人不知所云,对描写的顺序要进行合理的安排。(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七期第44页)

2、学生优秀作文:《感受自然》

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也许早已淡忘了去感受自然。

当那火红的旭日带来初升的热情时,我们手牵手共同去感受自然。感受绿色茂林深处的清幽和寂静,伴着耳畔清脆的鸟鸣搜寻和捕捉我们似乎已经失去的自然。

当那晴朗的天空带来清新的空气时,我们唱着歌一起去感受自然。

感受白桦林旁沙沙作响的树叶摩擦着生命,敲击着心田,看着那吱吱呀呀的水磨小屋,带来古老的回忆。

当那雨后阳光又普照大地时,我独自去感受自然。

感受那被洗刷后的色彩,透过嫩绿的幼叶,望着天空中那道七色的彩虹,就是太阳的本色,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最高尚的华彩。

当那血样的晚霞慢慢逝去,深沉的黑夜笼罩大地时,我独自去感受自然。

感受那如水的月光,肆无忌惮地涂抹着周围的一切,沐浴在银色的月光下,感受那遥遥的远方,大自然所发出的,孤寂的颤音。

感受自然,感受人们不可离开的第二个生命;感受自然,感受生活最纯的底片;感受自然,感受心灵深处的绝响„„

3、相关音乐:《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等

第四篇: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感受自然

教学目标:

①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②体悟自然的生命和灵性,认识并探究自然,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④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

①观察自然、体验自然。③表达感受、心理、体会。课前活动准备:

一、选取你最喜爱的本单元的诗文,朗读或背诵来感受自然的美。

二、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积累有关四季的诗歌、散文、成语,准备课上交流。

三、找出印象最深的一次走进大自然的感受,与同学交流(可附相片)教学过程:

一、导语:蓝天白云很美,红花绿叶很美,山水人家很美,四季景色很美,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你有一副好心情,用审美的目光去寻觅,用美好的心灵去感悟,你就会有表现美的激情与冲动。让我们感受自然,走进四季,学习描述美景吧!

二、师生、生生互动 活动1:我有一个“朋友”

“大堤河滩是一个美丽而令人神往的地方,小草、野花、树林、河水、游鱼、金谷、银棉、牛羊,应有尽有。这些都是我们的大自然朋友。”要求:⑴对花鸟草虫、河水游鱼的“生命观照”。⑵四至六人一组,自编一个游戏或故事,进行物我之间的“心灵的对话”。⑶说说印象最深的一次走进大自然的感受,与同学交流。(4)记叙过程或心灵的感悟,可呼唤人们呵护自然,保护生态。活动2:走进四季

(一)集四季妙词 描写春天的词语:

和风细雨 百花争艳 春回大地 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郁郁葱葱 春和景明 春光明媚 万木争荣 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柳暗花明 草长莺飞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花团锦簇 花红柳绿 姹紫嫣红 细雨如针 如烟如雾 抽枝展叶 春风拂面 满园春色 含苞欲放 花枝招展 百花盛开 万物复苏 春风拂面 阳春三月 春雨绵绵 蜂飞蝶舞 春风和煦 细雨如丝 生机勃勃 鸟语花香 春色宜人 春满人间 春风化雨 春华秋实 五颜六色 姹紫嫣红 欣欣向荣 万象更新 焕然一新 美不胜收 描写夏天的词语:

骄阳似火 烈日当空 烈日炎炎 夏日炎炎 夏阳酷暑 艳阳高照 夕阳如丹 霞光万道 月朗星稀 枝繁叶茂 绿树成荫 郁郁葱葱 生机勃勃 热气腾腾 大汗淋漓 流汗浃背 挥汗如雨 满头大汗 汗如雨下 久旱逢雨 乌云密布 狂风怒号 电闪雷鸣 风雨交加 大雨滂沱 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暴风骤雨 描写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稻谷飘香 桂子飘香 春华秋实 春花秋月 春兰秋菊 秋风萧萧 秋风瑟瑟 秋风落叶 金风送爽 春花秋实 描写冬天的词语: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寒风刺骨 寒风凛冽 寒风呼啸 北风呼呼 寒风怒号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呵气成霜 雪满长空 漫天风雪 雪花飞扬 雪花飘舞 鹅毛大雪 冰天雪地 天寒地冻 隆冬季节 滴水成冰 寒意肃杀 瑞雪兆丰年 白雪皑皑 数九寒天

(二)诵四季诗文 描写春天的诗句:

1.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 2.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7.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之低。” 8.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9.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0.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1.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2.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3.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苏轼《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5.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6.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描写夏天的诗句:

1.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5.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描写秋天的诗句:

1.马志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李绅《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4.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5.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6.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描写冬天的诗句:

1.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刘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6.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学习写好心中美景的方法:

一、介绍方法:真情 感悟 表达

观察、积累、思维、感悟、方法、表达

二、分析课文例子:

一、分析卷面诗文的内容,并找出诗文的写作方法和表现手法。注:诗文内容包括(描述的诗文是什么季节?有什么具体特征?作者想要描述什么 样的景色?等等。)诗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形容词、动词、修辞方法、人的感官、想象、虚写、侧面描写、侧面烘托、动静描写、直接抒情、情景交融等等。)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景物直观描写,形容词、动词)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抓住春天生长发展的特征描述。比喻、拟人、排比。)、“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抓住春风温柔,拟人、比喻、引用)

5、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春天的温暖,和人的喜悦。人的感官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

6、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象、虚写。侧面描写4)

7、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侧面烘托)

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9、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运用想象、拟人,直接抒情。)

10、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运用拟人,抒写人的主观感受。)

1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情景交融。)

模仿前面学习的写作内容和方法,用一句或一段话,描述抒写四季中的美丽景色。

1、学生当堂写作。

2、按座次读自己的作文.(三)绘四季美景 春

1、春天来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

2、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它们“叽喳,叽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

3、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太阳,红红的光束射过来,那温柔地抚摸你,像年轻的母亲的手。

4、随着春姑娘轻快 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5、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在树林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 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6、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这些花虽然不名贵,但它们用自己的点点姿色点缀着这青春的草地,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大地。成群结队的蜜蜂,呼扇着黄色的翅膀,嗡嗡地忙着采蜜;那五颜六色的彩蝶,也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

7、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 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铉上跳动的音符,奏出优美的旋律。夏

1、小鸟不知躲匿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等毙;只有那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锣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2、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3、太阳像个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线灼人,公路被烈日烤得发烫,脚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烟。

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炽热的火伞高张在空中,热得河里的鱼不敢露出水面,鸟也不敢飞出山林,就是村中的狗也只是伸长舌头喘个不休。

4、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热得弯下腰,低着头。蚱蜢多得像草叶,在稻田里,在路边的草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5、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从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

6、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7、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

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

8、夏日里,清清的小河成了孩子们避暑的好去处,你看,他们在水中嬉闹着,一会儿打水仗,一会儿扎猛子摸鱼,玩得十分开心。

9、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炉,把大地烤得发烫,就连空气也是热烘烘的,人一动就浑身冒汗。

10、夏天来了,知了在树上大声地唱歌,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呱地和知了比赛,河里的鱼儿摆着尾巴前来观看,就来河边上的花儿、草儿和柳树都挥着手为他们鼓掌。一阵雷雨过后,漂亮的彩虹挂在天上,映在河里就象七彩的木桥,青蛙唱的更欢了。夏天的景色真美啊 秋

1.秋雨往往是飘落着的,细细的,密密的。风夹杂着雨,雨跟随着风,飘零着。雨轻轻地洗刷着大地上的一切,地面被洗得油亮,树叶上不断地渗出颗粒饱满的雨滴。到了黄昏时,风和雨都放慢了节奏。太阳又从云层里爬出来,将她的余辉送给大地。黄叶在柔和的阳光的映射下,透露出淡淡的微红,就像害羞的少女那美丽的脸颊。

2.秋风与秋雨可能是这世上最完美的一对搭档。秋风吹着秋雨,秋雨伴着秋风。它们能让世上的一切反射出晶莹的光泽,反射出秋的高雅。也许它们能修剪出一幅美丽的秋的图画,看着它们的身影,我忍不住感慨到:秋风吹吹,秋雨飞飞;秋风爽爽,秋雨凉凉。3.秋天是金黄色的,不只是落日黄昏,枯藤老树,也不像人们所想的那般刻薄无情和娇柔脆弱,而是金色的成熟与丰收的吟唱。春华秋实,颗粒满仓。如果说春天播下了希望,那么秋天就把希望变成了金黄丰硕的果产,可谓相得益彰,更上一层楼。冬

1、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升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

2、呼——呼——”,狂风呼啸,大树在狂风中摇晃,一条条树枝就像一条条狂舞的皮鞭在空中抽打着。

3、刚到下午4点多,太阳就已经收起它那淡淡的光,好像也怕冷似的,躲进了像棉胎一样厚的云层。

4、冷飕飕的风呼呼地刮着。光秃秃的树木,像一个个秃顶老头儿,受不住西北风的袭击,在寒风中摇曳。

5、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东北风呜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旷野地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能刺穿严严实实的皮袄,更别说那暴露在外面的脸皮,被它划了一刀又一刀,疼痛难熬。

6、严冬的夜晚,几颗赤裸的星星可怜巴巴地挨着冻,瑟瑟发抖几乎听得见它们的牙齿冷得捉对儿厮打的声音。小星星在寒空中摇晃,仿佛冷得在颤抖。

三、写作指导

1、要写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景物的特征就是写出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景物的不同之处。天下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同时,为了写好景物特征,我们还要考虑景物的地域、时令、角度等,选取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然后借助形象感强的词语直接描摹,用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突出,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2、要有合理的顺序。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有的按照时间的变换,由早到晚、一年的四季来描述景物。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3、选择好的角度观察。首先要确定观察点,观察点有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两种方法,定点观察也有平视、俯视、仰视、近视、远眺等很多种,移步换景是不断变换立足点的观察方法。

4、要渗透作者的情感。景物本身没有感情,但是写景时要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写景贵有情,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景物描写中往往离不开抒情。任何写景文章都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所描写景物总要赋予它思想、感情。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另外在描写时还要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课后活动作业:

举办成果展评,开辟了两个栏目,即“心中的美景”、“心灵的呼唤”。

1、心中的美景。摄影作品、卡通画、手抄报。

2、“心灵的呼唤”。童话、环保调查、作文。

例文1】 走过四季 朴晶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品味,对不同季节的欣赏,可以揭示一个人的性格。

春天的一切似乎都是美好的。喜欢春天的人一定是充满朝气的。他们乐观、开朗,正像春天孕育希望一样,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春天的一切都是新的,喜欢春天的人必是善于接纳新鲜事物的人,他们能发现快乐,愿意寻找快乐之源。正如春天的温暖,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会温和的对待他人。

喜欢夏天的人是热情的。在夏天,万物都已生长到最茂盛的时刻,我们的视觉不再单一,而是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喜欢夏天的人心胸开阔,敢爱敢恨,做事很有激情。有广泛的兴趣,愿意交朋友,喜欢表达和展示自己。他们身上总带着用不完的活力,就像喜欢春天的人善于发现快乐,喜欢夏天的人则善于传递快乐。然而有时,他们面对困难也会选择逃避。

秋天则是一个有点复杂的季节。它含蓄而深邃。喜欢秋天的人必定经历过一番酸甜苦辣,有对人生很深刻的理解。他们是很有潜力的,是成熟的。他们善于思考,能发现秋天悲壮的美。感情很丰富,很独立。而且像秋天一样有奉献精神。他们等待着成功的喜悦,注重结果。冬天似乎很少有人会喜欢,因为它的寒冷。喜欢冬天的人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极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是很有智慧的。他们追求一种浪漫和与众不同,善于挖掘事物内在的美,而且有一颗童心,有点天真。他们追求完美,可以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畏艰难险阻,但却只追求一种简单。

走过四季,会发现春夏秋冬都有各自的神韵。不管我们善于发现哪种美,都可以收获一个美丽的人生。

【简评】

本文是一篇很有欣赏价值的文章,它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上选取的角度独特,作者抓住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特点,把不同季节所蕴含的深意进行挖掘,从而归结出喜欢不同季节的人不同特点,二者联系及过渡都十分巧妙,没有牵强之感,贴切,自然。

2、本文结构严谨,采用总写——分写——总写的结构方式,条理清晰,便于阅读。开篇点题,结尾升华主题,让文章的容量增大,拓展了文章的深度。

3、在语言方面,文字顺畅如流,十分讲究词语的运用,长句短句交错使用,使文章具有音乐美。

4、值得欣慰的是,作者观察事物仔细,思维敏锐,能迅速捕捉住自然界中的美妙之处,并与人类相结合,体会到人类的追求与进取心。特别是结尾,暗示我们只要努力,都会收获一个美丽的人生,激励人们为充实的人生而奋斗。

拒绝自然 张翔禹

其实在以前,自然是让我无法抗拒的!

你让我如何拒绝朱自清笔下的春天?那春风抚摸着我们,那鲜花把世间染得五彩缤纷,那小草把泥土的黑脸掩藏起来,那春雨滋润着万物苍生„„哪一样不让人陶醉于其中呢?

你又让我如何拒绝济南的冬天,那冬天里的景色,在老舍先生文字的环绕下更亲切、更美丽,有着它特有的魅力。如此一来,北方的大雪又显出几分激昂,毛泽东赋予它的更是一种斗志!

所以我更没理由拒绝“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的盛夏光景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秋高气爽。

可是,这些我无法拒绝的东西还存在吗? 你是说那小河与“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有异曲同工之妙?恐怕当你注意到旁边几个扎眼的塑料袋时会记恨这杀风景的一笔。你是说那春风正在吹来吗?可那风没带来春天,没送来风筝,也没载着欢笑,而刮来漫天的黄沙!在沙尘暴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一片片树林死去,沙漠却毫无羁绊地扩大、再扩大。

你说那儿童们的欢声笑语不正在演绎着《春》吗?那里哪有欢声笑语?,只有一阵阵咳嗽声;那里哪有笑脸?口罩遮住了一切,难道演绎《春》的是天上的浓烟吗?

你在夸赞雨的美好吗?可酸雨又在起着什么作用?它使路面被腐蚀,破坏建筑物,真叫我们躲都来不及。

你要用手感觉雪的柔软与细腻吗?可是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大气空洞的扩大,不久以后你手中的雪会不会转瞬即逝?

大自然已经在人类的“帮助”下变的面目全非,我无法拒绝的东西不复存在了,所以,我只好选择——拒绝自然!

幸好,我看到了希望,有识之士正在恢复大自然的原貌,真希望这种拒绝不会持续多久。——后记

【简评】

本文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从拒绝自然的角度入手,思维与众不同,全文含蓄地写出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引起人们对自身做法的警觉。在警示人类的同时,结尾作者还看到了希望,有识之士正在恢复大自然的原貌,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文章值得称赞的地方,那就是在文章中,作者巧妙的引用了很多优秀作家的作品,用这些文章来打动读者的心,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作者文化积累的丰富。文章与众不同之处还在立意上,作者运用了逆向求异的立意方法,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所谓逆向求异,是与顺向思考的立意方法相对而言的,它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新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运用逆向求异的立意方法有哪些呢?第一,对作文题目进行反向思考,单凭题目字面之意去作文难免陈旧、平庸。第二,就是运用批驳错误看法,提出正确认识的反意存真立意法。第三,对某种事物、事理从多角度看。值得注意的就是在逆向求异的立意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能违反准确、正确的原则。这种写作手法值得学习。

活动:我有一个“朋友”

“大堤河滩是一个美丽而令人神往的地方,小草、野花、树林、河水、游鱼、金谷、银棉、牛羊,应有尽有。这些都是我们的大自然朋友。”要求:⑴对花鸟草虫、河水游鱼的“生命观照”。⑵四至六人一组,自编一个游戏或故事,进行物我之间的“心灵的对话”。⑶说说印象最深的一次走进大自然的感受,与同学交流。(4)记叙过程或心灵的感悟,可呼唤人们呵护自然,保护生态。

第五篇: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小编推荐)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教学目标

①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②学会观摩。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③通过“认养”树木、草地,培养学生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④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①观察自然、体验自然。

②联想、想像。

③表达感受、心理、体会。

○课程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①学生提建议,制定计划。

②学生可自由结合,分组观察、体验。

③走进大自然。带领学生走上嘉定山,“认养”树木、草地。

④与大自然对话的同时,侧重于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与遐想。

○活动过程

①播放《神奇的大自然》录像片段,激发学生欣赏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②分小组交流:

a.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画面?

b.你是否喜欢这个季节,为什么?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③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全班交流。

④春、夏、秋、冬四个小组,代表发言。

a.表明自己的立场,谈出自己的感受,说出缘由。

b.可与意见分歧者争论,鼓励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⑤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季节,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人不能代替。

⑥结合嘉定山一游,小组交流:

a.你“认养”了哪棵树、哪片草地,为什么要认养它?你将会怎么做? b.你“心中的美景”是怎样的? ⑦全班交流。

⑧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活动小结

学生通过有意义的“走进大自然”活动,开阔了胸襟,陶冶了情操。通过“认养”活动,学生对自然和环境更加关注。因为有了真切的感受,所以学生们有感要发,有情要抒,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极佳。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以前的作文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假话连篇? ○学生习作

青岛的春天

青岛的四季中我最喜欢春天,因为青岛的春天不冷不热,又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山上满是野花,花园里也到处是花,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青岛的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一个季节。请闭上眼睛想一下,马路边上、山上、街心花园里,到处一片嫩绿,所有的树木都长出了新芽。冬天走时遗留下来的雪也都被春天那温暖的阳光和那柔和的春风吹化了,蒸腾到了天上那最无人知的地方。居民楼上的窗户都为迎接春天而洗得发亮,太阳一照,亮晃晃的,还挺耀眼的呢!花儿也长出了透亮的花苞.,好像里面装了些金银财宝,舍不得给人看似的。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用泥巴筑成巢,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小草也一点一点地往外钻,看得人心里喜洋洋的。

花苞也渐渐绽开了笑容,仔细一看,呀!嫩黄的花蕊原来是蜜蜂的“金银财宝”!蜜蜂扑着那可爱的翅膀,贪婪地吸吮着春的蜜汁,花丛里的蝴蝶也闻“春”而舞了,天上的风筝也渐渐多了,各式各样的“蝴蝶”、“蜈蚣”、“孙悟空”飞在空中,牵引着地上的顽皮孩子跑来跑去,追寻着心中的梦想……

转眼间,春天已过去了一半。

春末了,商店里摆出了冷饮专柜,尽管没到夏天,但有嘴馋的,买上雪糕吃着。渐渐地,山上的野菊花全开了,从远处望去,山上一片金黄。孩子们忍不住花的诱惑,伸手来采,却看见看山的老爷爷慈善的眼神写满了忠言:他们也有生命呀!

小鸟唧唧喳喳地站在枝头上唱歌,恋恋不舍地送走了春天,斑斓的夏天要来了……

青岛23中学 初一1班 李 琦

习作点评

青岛美,青岛的春天更美,美在百花齐放,美在飞鸢满天。小作者以她稚嫩的眼睛,看到了青岛的明净、纯真,看到了青岛的魅力、春的生机;以她质朴的心灵让我们读出可爱的青少年对青岛春天的无以言表的热爱!

辅导老师 林 琳

下载综合性实践活动《感受自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合性实践活动《感受自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受自然 领略四季》综合性学习

    《感受自然 领略四季》 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海南中学 姚丹 教学目标: ①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②学会观摩。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

    七年级上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七年级备课组 主备人:张宏恩 审查人:王志刚 钱雅博 程巧平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特征,通过联想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 2、学会在观察与......

    感受自然-教学设计[最终版]

    《感受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自然、体验自然、热爱自然。 2. 能抓住景物的特征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使学生受到“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

    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教学设计4人教版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①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②学会观摩。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

    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教学设计3人教版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教学 设计3 课题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过四季 描述美景课型:综合第_1_____课 备课日......

    《感受自然》综合性学习试题(共五篇)

    “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学习活动(一) (1)根据示例补充本次活动的活动方案。 示例:①分组收集资料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2)在“歌咏四季”的环节中,同学们收集了描......

    《感受自然》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感受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特征,通过联想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 2、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积累。 3、初步学会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模......

    话题作文“感受自然”教学设计

    话题作文“感受自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认识并感受自然,领会大自然的美好。 2. 引导学生关注和亲近大自然,并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3. 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