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宋元二使安西》教学详案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详案
一、课前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老师姓什么吗? 生:沈
师:这是我第一次给你们上课,那么如果通过这节课的了解后,我们彼此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我们就会成为什么呢? 生:朋友
师:好,那么想不想成为老师的朋友呢? 生:想
师:想的话,把你们的小手举起来。
师:看来那位同学很有诚意手举得那么高,好,先把手放下。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也有一对感情深厚的好朋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穿越古代去瞧一瞧吧!师:请大家把书翻到101页,老师来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来先读一读课题,想一想,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好开始吧!生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好了,谁来说一说,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诗题告诉我们是谁送谁到什么地方去?好,你来说。
生:王维送元二去安西
师:嗯,好,他说对了两个问题,王维送元二去安西。那王维你了解吗? 生:唐代的著名诗人
师:嗯,好。你读一下老师找到的资料。
资料:王维,唐朝著名诗人,字摩诘,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史称:“诗佛”。
师:元二这个名字太奇怪了,元二并不是一个人真正的名字,他是说他姓元,排行第二,所以叫元二。比如说你姓什么? 生:吴
师:你上面有哥哥姐姐吗?在家排行第几? 生:第二
师:那她就可以叫什么? 生:吴二
师:那你呢?你上面有哥哥姐姐吗? 生:没有 师:那你姓什么? 生:刘
师:我们可以称她? 生:刘一
师:刘一太难听了,我们可以叫她刘大。老师姓沈,排行第一,就可以叫什么? 生:沈大
师:所以说元二这个知识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他说去安西。这个使字,他说去安西干什么?使,是什么意思? 生:出使
师:出使是奉谁的命令? 生:皇帝
师:奉皇帝的命令到另一个地方去,有可能是沟通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的可能是考察,还有的可能是打仗、谈判。所以说这个使字,如果你不去行不行?出使你不去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不行会怎么样 生:皇帝会杀了你
师:咔嚓,砍头。并且不仅仅砍的是你一个人的头,有可能会…… 生:株连九族
师:所以,我们知道了元二去安西是有什么在身的?——使命在身 师:下面谁来读一读课题,好你来读。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注意,在元二后面稍微停顿下。生再读:送元二使安西。生2:送元二使安西。生3:送元二使安西。师:送元二使安西。
生齐读。
(二)初读古诗,掌握大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请同学们注意看大屏幕,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自己读自己的,读到你满意为止。
生自由读。
师:好,谁先来给大家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都通诗句。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他不仅读出了古诗的韵味,而且还带上了自己的情感。好,你来。
生读。
师:非常的准确!谁再来?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题目怎么读?送元二——使安西。生读。
师:好,同学们。刚才大家读的非常准。在这首诗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刚才大家在读的时候有一个字读错了,好了,看一下,这是一个多音字,那我们可以判断一下,根据不同的意思,在这首诗中应该读什么呢? 生:舍shè。
师:那么客舍是什么意思? 生:旅店。
师:对,旅店的意思。同学们,舍,不仅是多音字,而且是我们教材中需要会写的!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字怎么写的。
“舍”字教学
师:舍字是个多音字,怎么写呢?舍是个会意字,因此我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上面人与一字是屋顶,十字架放正中,口字根基定要稳,一所房子就建成了。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写字的纸,来把这个字写两遍。在写的过程中,请注意姿势要正确。头要正,身要直……来,开始。
师:写两遍,好多同学已经写好了,写好的,请放在桌上。好了,写完了吗?
生:写完了。
师:好,我们再根据要求来读读这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预备——起。
生齐读。
2.学生默读古诗,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师:好的,大家读的声音真响亮。好,同学们,读懂了,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古诗,这是我们学古诗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要想读出感情,还需要我们了解这首诗写了什么!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首诗,结合注释,想想古诗写了什么? 生轻声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从诗中你读懂了什么,看一看诗的内容。时间? 生:他是在早上下雨之后去安西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因为从朝雨可以看出它是早晨下过雨的。师:早上下雨之后。咦,这个雨大还是小呢? 生:小
师:哎呀,太神奇了。你们怎么知道雨很小!猜的呀? 生:浥清晨
师:浥是湿润的意思,说明雨刚刚好,空气很清新。好,时间知道了,地点在哪送的?
生:渭城的旅店里。
师:你怎么知道是在旅店里啊? 生:客舍
师:那么谁能把前两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呢?好,你来。
生:意思说渭城清晨下了一场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土。旅店旁边的一颗颗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新鲜明亮。
师:这样的景色怎么呀?我们来看一下。
出示渭城的图片
师:那么渭城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想用什么样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渭城的景色?
生:神清气爽、生机勃勃、舒服、清新
师:那么渭城他就在现在的陕西省,渭河以北。他要在渭城去,所以你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刚才你们所说的那么美的一个景色,那样清新的一个景色。谁来试一试?读一下前两句。生: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师:你觉得他读出了这样的美了吗? 生:读出了。
师:好,读出了,谁再来读一读。读出清新? 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嗯,好。空气真的是太新鲜了,读得太好了。那么,在这么美的一个地方,他要到哪去?
出示安西、阳关的图片 师:安西在哪?在今新疆库车附近。我们来看一下那里的景色。在唐朝时,这里是一个草木荒芜、人烟稀少的一座古城。如果从渭城到安西去要经过哪?快速浏览一下,经过哪? 生:要过阳关
师:阳关在哪?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嗯,好。那我们来看一看阳关。
师:茫茫一片沙漠,除了黄沙还是黄沙,除了戈壁还是戈壁。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恶劣的环境中,他要到凄凉的安西去。
出示地图
师:老师从地图上找到了3个地方的大致位置。感受到了什么? 生:路途遥远
师:经过了几个省份 生:3个
(三)创设情境,悟酒中情。
师: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境中,王维要用什么方式去送别元二呢?快速浏览一下,用什么方式去送的? 生:喝酒的方式
师:喝了多少酒?看看解释,老师说过的:注重解释是学习古诗最好的一种方法。看看喝了多少酒? 生:一杯又一杯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劝君更进一杯酒 师:“更”字意思就是再一杯。对,再喝完,就说明前面已经喝了很多酒。用酒的方式来送别。那他为什么喝了一杯又一杯?你觉得这样的酒是什么样的酒?这是一杯什么酒,所以才喝了一杯又一杯。生:悲伤的酒
师:为什么是悲伤的酒,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因为他的好朋友要去安西了,所以王维要让元二喝一杯这样伤心的酒。师:朋友要分离了,所以悲伤。那么咱们就喝一杯这样悲伤的酒,好不好?
举起酒杯,干:“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好,喝掉,一饮而尽。那你觉得还是一杯什么样的酒? 生:祝福的酒。祝福他一路平安。
师:路途那么漫长,那样艰难,那么我们给他倒上一杯祝福的酒。一干而尽,好吗?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还是什么样的酒? 生:还是一杯送别的酒。
师:不用解释了,都知道。来一杯送别的酒。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还是什么样的酒?我们知道3个省份路途那么遥远,按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马
师:马要走半年之久。从渭城到安西要走半年多,那你想一想这杯酒,还是一杯怎么样的酒? 生:担心的酒。因为担心他怕元二在路上出现什么意外,再也见不到他了。师:这杯酒真的很沉重,有那么多的思想在里面,再干一杯,把担心送给他。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还有安西是那样的荒凉的地方,如果他没有皇帝的命令,他会在那一辈子,他们再也不能相见,那你想,这还是一杯什么样的酒?和自己的朋友再也不能相见了,仅仅是悲伤吗?仅仅是伤心吗?应该用个比它更沉重的词,是什么? 生:痛苦 师:来一杯痛苦的酒。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这样的酒喝了一杯有一杯:其中有担心、有对朋友的祝福、还有对朋友前途的未卜、但是更多的是他对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那么让我们共同举杯再敬他一杯酒。起立。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请坐
师:喝了那么多的酒,但是喝了最后一杯酒,元二还是要走。那么带着这样的一种情感,激情,我们来诵读一下整首诗。首先,我们先来听听范读。
播放范读古诗视频
(四)播放背景音乐:《阳关三叠》,进行范读,同桌互读,指名学生诵读。
师:我感受到了一股牵挂,谁能再试一次? 师:一种刺骨般的痛,揪心般的疼。
师: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们来到渭水河畔,看到杨柳依依,你一定会记起两个人在这里依依惜别的情景,也一定会想起这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因此也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
全班诵读,配乐《阳关三叠》。
师:好,会背诵的同学一起背诵。不会的我们可以朗读。
师:那么这种学习古诗的方法,你掌握了吗?回答5个问题,哪5个问题? 什么时间,在哪里,谁送谁,在哪儿,怎么送的?
(五)送别诗复习,布置作业,发散思维。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2、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李白
3、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师:我们一共学习了三首送别诗,送的方式不同,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酒相送。送别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是相同的?
生:以情相送
师:这就是送别诗一个普遍的规律。
师:那么现在你想送谁,用你朗诵的方式送一送他。你想送谁? 生:送李白:“……” ……
师:让我们共同来送一送元二。师生齐读《送元二使安西》
三、课后小结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感悟诗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体会到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布置作业:
1、任选一首送别诗,想象当时的情景,写一篇小作文。
2、搜集有关描写真情的诗,如《游子吟》等。
四、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雨蒙蒙 柳青青 酒浓浓 情绵绵
附:
《送元二使安西》诗意解释
渭城清晨下了一场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土。旅店旁边的一颗颗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新鲜明亮。
劝朋友再喝完一杯酒。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像我这样的老朋友了。
第二篇:《宋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宋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4.师板书课题。(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
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王维 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汇报。
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2.使:________。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四、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生字书写本。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第三篇:送元二使安西详案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 舍、君。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入诗。
出示图片,播放《相见时难别亦难》,谈话激趣导入。
二、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
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
2、解诗题
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解“使”?
三、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要求认认真真地读上两遍,注意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们读正确。
2.指名读,读准生字、多音字。3.听范读
4、多种方式朗读,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
四、想象画面,领悟诗意,体会离情别意
过渡: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那么王维是在哪儿送呢?什么时候送呢?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诗,并读读课后注释,边读边思考。
(一)学习前两句,读懂诗意,体会美景。1.交流(1)王维在哪儿送元二呢?什么时候送呢?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指名读、再齐读读。
(2)都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读了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雨:什么时候的雨?这雨大吗?为什么说是小雨? 客舍:
柳树:什么样的柳树?
那是一幅怎么样的画面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2.指导感情朗读。
这样的渭城美吗?你喜欢吗?指名读、再指名读。再指名读。男女赛读。
(二)品读后两句,体会离情别意。
过渡:多么美的渭城啊!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如诗、如画的清晨,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是怎么送别友人的?让我们读读后两句。
1.体会路途的艰辛。
(1)多种方式读这两句,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2)想想在酒席上,他们除了喝酒,还会干嘛?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3)他们只喝了一杯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为什么要一杯接一杯地喝?以后还有机会一起喝酒吗?
(4)那么安西又在哪呢?介绍渭城、阳关、安西的位置以及地理关系。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渭城: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此去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当时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想想看,元二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2、创设情境,读出诗情。
(1)指导读(引读)、指名读、再指名读。
(2)如果你是王维,你还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元二,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3、总结升华。(1)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
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 生 齐: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望着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杨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别离——师引读、齐读后两句。
(3)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师引读、齐读后两句
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板书:情)你们感受到了吗?这是一种什么之情?(板书: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配乐朗读。
是啊,他们是多么舍不得分开啊!看,喝完酒后,王维牵着马儿,是送了一程又一程。可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刻,元二就要起程了,谁愿意朗读读这首诗,送他一程呢?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啊?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情,化为极负盛名的送别之作代代传颂,也是因为有了这份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也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
五、课外拓展
离别是歌,离别是诗,离别更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大家曾经学过哪些送别诗?老师也整理了一些送给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让这份深情厚谊永远带给我们的感动与温暖。最后,让我们在《阳关三叠》的经典旋律中结束这堂课。
三千里漫漫黄沙,不知何时相见。即使元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安西。古人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长途跋涉,其艰难痛苦,何以想象?
第四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主备人:(周嘉小学校蔡自国)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朝”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描写友情方面的名诗名句。2.安西指的是现在哪个地方?
3.王维和元二在分别的时候可能说些什么? 师提示:
A、元二要去安西了,他心里最牵挂的是谁?
B、王维来送元二,朋友要去安西建功立业,他最想对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准备:
自制幻灯片一套。教学流程: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谁有知心朋友? 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意气相投就产生深厚的友谊。多难得,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难得一知之”。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指名回答。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
3.师:这浓浓的友情,这难以割舍的友情,就这样在人们之间一直传递着。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PPT:送元二使安西
4.师:看课题,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个什么地方? 师补充PPT: 安西: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5.师:这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送别诗。打开书,结合课后注释和插图,反复的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PPT: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情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一)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1、师:读完了吗?我们来看这两个字“朝”、“舍”(板书)它们在诗中怎么念?指名认读。
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字的发音,并提醒学生注意它们是多音字。
师:好,把这两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回答。
估计:生:小雨,柳树,客舍,酒宴。
3、师:嗯,让我们闭着眼睛想一想,这景真美。再来读读前两句。(学生读诗)结合课下注释,能把前两句的意思讲讲吗?(学生讲诗意)师:这是你自己理解的,真了不起。
4、师:谁还想读? 指名美读。
5、师: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下。
生齐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引导学生背这两句。指名背诵。
(二)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1、就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从课题中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师:我们来看地图,从地图上看,只有这么短,而实际距离呢?大概有3000多里。我们来看这段文字(PPT:中国地图)PPT:《母亲和我们》.韩天航──
那时火车只通到西安,从西安到新疆,我们有时搭车,有时还步行,整整走了二个多月,终于来到了新疆,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说。
这是我国当代作家协会会员韩天航描写他小时候去新疆的情景。而在古代是没有火车、汽车的。可以想象在古时那得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旅途中元二可能会经过……(师拖长声音引学生说出重重山,万条河)还可能要经受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气候、路上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等等……
3、师问:元二啊元二,既然去安西这么艰辛、危险,你为什么还要去安西?估计:皇帝下的命令谁敢不从?
4、师讲解: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经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从军或出使阳关(唐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朋友。这份情可谓重矣!
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一下。PPT: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生齐读。(注意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尤其是“故人”)解释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三)抓“劝”、“更”想象当时情景,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
1、师:“好一个“劝”字啊!(板书“劝”)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劝?(副板书:谁在劝)说说你的理由。
生回答(估计:诗人在劝元二)师:只是王唯在劝吗?先放到这,让我们来想一下,诗人可能在和元二说些什么?师引导学生说课前准备的话。(指名叫五位学生,当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2、师:我们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师拿道具酒杯。)
(1)难忘当初,我们一起饮酒赋诗,纵马驰骋,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这一切美好的快乐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怎不让人有种落花流水的伤感呢?罢罢罢,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2)元二啊,你到了异地他乡,言语 不通,水土不服,想念故土又身不由己,那时的孤单又谁和你一起承担呢?人生难得一知己,可我又不能随君远去,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齐读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元二啊,你这一走,我们再难相见,送君钱里终须一别,就此分手吧,愿我们美好的情感温暖你的旅程,祝愿你在安西那遥远的边疆建功立业,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齐读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范读全诗,师有感情朗读。语已多,情未了!
师:王兄,多谢你从长安赶来送我,你的这份情,我元二领了,来让我们干了这杯酒。
师: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一定会不辱使命,扬我大唐雄威。
只是,家中老母年纪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尽孝,心中又平添几许惆怅,还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这里谢你了!
师: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啊,还有家中犬子尚还年幼,就请王兄,多加指点。……
3、师:这是他们在互相劝。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啊!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啊!而现在两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让我们带着这份痛心,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一起读这两句。生齐读
4、师:就这么喝啊说啊,说啊喝啊,不知不觉,分离的时刻到了,不得不分开了。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能说了,就让所有的情都化在这杯酒里吧。那就更进一杯酒吧!(板书“更”字)。读。
5、师:窗外,柳枝上那挂着的雨滴正悄然滑落,你觉得这还是雨吗?这哪是雨啊!那分明就是点点离人泪啊!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看到柳树就想到分别。此时,他们还有心看窗外的美景吗?让我们再读这一句。
6、一个“劝”字,一个“更”字,生动的描绘出朋友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板书:友情)
7、师:这两句中有一个生字:君。(师板书)谁能组词?(多组几个。)
三、音乐渲染,品味诗境,情读古诗。
1、让我们在静静的读古诗,体会一下诗的意境。师放音乐生默读古诗。
2、学生展示读古诗。
四、走出文本,回归现实,练习写话
1、这首诗是描写友情的极品,当时曾被人们编成乐曲,这就是著名的《阳关三叠》(师板书)广为传唱。尤其后两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著名。想一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也可以用这两句。
2、生:……
3、老师还收集了一些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阅读拓展:PPT
4、师:对,学过的好诗、好句、好词要学会运用。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可以为你的文章添色。
5、师:此时,可能你也有些话想对朋友说,或者你也有一个和你分开很久的朋友,拿出你的笔和纸,把它写出来。
(提醒学生用上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名句为文章添色。一句两句即可。)
6、音乐。学生写,师巡视。
7、示读。
五、总结升华
师: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还有亲情,乡情,师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间真情吧!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一下王维的其他诗篇进行阅读积累。
六、作业:
收集一些有关王维的其他诗篇。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朝 舍 劝 更 友情
教学反思:
第五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垫江县汪家小学:夏鹏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2、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准备】 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课件。【教学设计】
一、听曲入诗
1.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
2.师:《阳关三叠》是唐代最流行的音乐之一,它之所以流行,不仅因为它的旋律古朴优雅,更重要的是它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著名的诗谱曲而成的。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课题。
二、读诗
师:我们以前学过王维的诗吗?说说你对王维了解多少?
补充有关王维的资料: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崇信佛教,人称诗佛。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现存诗400余首。
师:王维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正确朗读题目,相机理解使、安西的大意)师:是呀,王维在渭城送朋友元二出使安西,知心朋友离别,王维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来,谁把这首诗完整的读一读?
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古诗,读通顺,读正确。
指名朗读古诗。同学互评(根据情况提出评议范围:语音、语气、轻重、停顿),教师相机做出引导。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品诗
师:听了大伙这么一读呀,我也想读。可以给我这个机会吗? 教师配乐(二胡曲《阳关三叠》)朗读古诗,学生闭着眼睛听,想象眼前看到了些什么景象? 指名交流
第一二行重点理解渭城雨后景色的美(柳色很美,空气清新,客舍舒适,朋友知音),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到那份美。
师: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就是这样心心相通的朋友,分手了。到哪里去了?
第三四行重点通过渭城到安西路途的遥远去感受离别的伤感,从酒中品出离别之情。(投影出示阳关图)
师:这就是阳关故址,朝代更迭,战火摧残,昔日的雄关已不复存在,留给我们的只是这满目的荒凉供人凭吊。同学们请看,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满眼的荒漠,无尽的黄沙。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看不到家乡秀丽的风景,再难遇故土知心的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呀!
(投影出示路线图)
这一去,从陕西渭城出发,途经宁夏、甘肃,再到新疆库车,跨越半个多中国,整整3000多公里啊。满眼的荒漠,满目的凄凉,有的只有那荒山野岭,茫茫戈壁。如果是照当时元二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这一别,相见不知何时,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有没有什么话要对他说一说呀?
师: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时候,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该怎么样读啊?来,我为大家配上音乐,一起来读一读。
(二胡曲《阳关三叠》响起,师生深情地朗读整首诗。)
师:是呀,这一别,相见了无期呀!我的朋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
指一生接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怎么感觉到这不是一杯酒,这里面分明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
师生反复品酒,品出其中的伤悲,离愁,难分难舍。
师: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可喝下这最后一杯酒元二就该启程了,让我们共同举起酒杯,再一次送送他吧!
师生举杯,共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唱诗
师:同学们,当诗人的情感读啊读,读到一定的程度他的情感充分发挥出来的那一刻,读已不能足已表达他这种情感。那我们就是来唱了。这首诗的唱曲很有名,叫《阳关三叠》。
音乐响起。请同学们仔细地听,一边听一边感受,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