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送元二使安西 片段教学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咀嚼和体悟“雨”、“柳”、“酒”等重点词语的情味,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感受诗人与好友的深情厚谊;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咀嚼和体悟重点字词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导入:刚刚,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朗读了这首七言诗,接下来,我们接着学习,一起来感悟诗中诗人的情感。板书: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元二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同学们,据老师了解,王维不仅是个诗人,而且是个画家,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就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诗的前两行,读的时候注意:看看书上的注解,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谁来说一说?
学生:天上下着雨,把地上都打湿了,旁边有客舍还有青青的柳树。
2、他看到了雨、柳树,还有客舍,哪又是怎样的雨? 明确:是小雨
板书:雨
3、你们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渭城朝雨浥轻尘。
4、浥轻尘是什么意思?
明确:小雨浸湿了尘土
5、除了轻尘,这雨还把什么湿润了呢?
明确:还把客舍、柳树湿润了。
6、又是怎样的柳树呢?
明确:嫩绿、柔软。因为柳树的叶子都被雨水打湿了,显得更加青翠欲滴。
8、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这里偏偏要写柳树呢?我写梨树,桃树不行吗? 明确: 好,大家不知道没关系,其实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板书:柳)“柳”和“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要是有亲朋好友即将远行,分别的时候就会送上柳枝给他,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
7、谁能把诗句中描绘渭城早晨的景色说完整?
学生: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这位同学用词很优美,语言表达能力也很不错,大家给他掌声鼓励。
8、是啊,这雨朦朦胧胧,这雨晶莹细小,这雨飘飘洒洒,刚好湿润着尘土,这柳苍翠欲滴,这柳随风舞动,这柳细长柔软,与青砖绿瓦的客舍相映成趣,此时用一个词来概括你眼前出现的的画面?
明确:(如诗如画、诗情画意、风光如画„„)
我们就一起来读出这样的感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9、同学们,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肯定会勾起王维的一些美好回忆,在王维的心中,在王维的记忆里面,他和元二会有怎样的快乐日子呢?
明确: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月光皎洁的晚上,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遍畅谈着„„那也可能是鸟语花香的日子,两人人对坐在一起,喝着茶,吟诗作画等等。
多快乐的时光啊!真让人羡慕的朋友!
渭城的美景,温馨的回忆!然而,就在这么一个空气清新,春意盎然的早晨,元二就要奉着朝廷的旨意从渭城出发,去安西镇守边疆了。
(大屏幕出示地图)大家请看大屏幕,这里是渭城,在当时的首都长安西北,从渭城到安西整整3000多公里,就算用上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日夜兼程,也得用上整整半年的时间。
同学们,这就是元二一路所经之地。
(课件出示:从渭城到安西一路上地形地貌变化图片)
10、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明确:荒凉、黄沙漫天、遥远
11、这是怎样的一路?(辛苦、困难)
12、这一路,如此的遥远,如此的艰辛、如此的荒凉,而他们现在所在的渭城却是一派诗情画意的、如诗如画的景象,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沙漠,长途跋涉,孤身漂泊,王维心里还会油然而生什么之情呢?(伤感,不舍,留恋、担忧)
那同学们,就带着你的伤感,带着你的不舍,再来把这句话齐读一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然而,在这离别的时刻,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而,饮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
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化成一句话,那就是——(大屏幕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里君是指谁?明确:元二。
2、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用我们现在的话,王维怎么劝元二呢?都劝了些什么呢?
学生:元二啊,这一别,等下次我们再在一起喝酒也就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来,干了这杯酒„„元二啊,真为你有机会能去建功立业感到高兴,来,喝一杯„„
嗯,大家想象力很丰富,看来,你们都读到王维心里去了。
3、诗人王维内心有这么多的话,他说没说出来?没说。他把所有话都凝聚在哪一样事物上?那就是一杯一杯的?——板书:酒
4、同学们,此时此刻,这只是一杯简单的酒吗?这杯酒里包含着他怎样的心情?
明确:友谊、祝福,关怀,牵挂,恋恋不舍„„
带着你的这份关心和祝福,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管关心也好,祝福也罢,这酒里有他们深深的惜别之情啊,(板书:惜别之情)
一杯一杯又一杯,不知喝了多少杯!马车就要起程了,拿起酒杯干完这最后一杯,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好,千百年来,咱们古人写了很多关于离别的诗,大家知道哪些呢,自己现在下面想一想,待会我们来一起分享!
板书: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元二
雨 柳
酒
惜别之情
第二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主备人:(周嘉小学校蔡自国)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朝”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描写友情方面的名诗名句。2.安西指的是现在哪个地方?
3.王维和元二在分别的时候可能说些什么? 师提示:
A、元二要去安西了,他心里最牵挂的是谁?
B、王维来送元二,朋友要去安西建功立业,他最想对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准备:
自制幻灯片一套。教学流程: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谁有知心朋友? 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意气相投就产生深厚的友谊。多难得,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难得一知之”。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指名回答。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
3.师:这浓浓的友情,这难以割舍的友情,就这样在人们之间一直传递着。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PPT:送元二使安西
4.师:看课题,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个什么地方? 师补充PPT: 安西: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5.师:这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送别诗。打开书,结合课后注释和插图,反复的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PPT: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情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一)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1、师:读完了吗?我们来看这两个字“朝”、“舍”(板书)它们在诗中怎么念?指名认读。
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字的发音,并提醒学生注意它们是多音字。
师:好,把这两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回答。
估计:生:小雨,柳树,客舍,酒宴。
3、师:嗯,让我们闭着眼睛想一想,这景真美。再来读读前两句。(学生读诗)结合课下注释,能把前两句的意思讲讲吗?(学生讲诗意)师:这是你自己理解的,真了不起。
4、师:谁还想读? 指名美读。
5、师: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下。
生齐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引导学生背这两句。指名背诵。
(二)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1、就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从课题中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师:我们来看地图,从地图上看,只有这么短,而实际距离呢?大概有3000多里。我们来看这段文字(PPT:中国地图)PPT:《母亲和我们》.韩天航──
那时火车只通到西安,从西安到新疆,我们有时搭车,有时还步行,整整走了二个多月,终于来到了新疆,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说。
这是我国当代作家协会会员韩天航描写他小时候去新疆的情景。而在古代是没有火车、汽车的。可以想象在古时那得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旅途中元二可能会经过……(师拖长声音引学生说出重重山,万条河)还可能要经受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气候、路上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等等……
3、师问:元二啊元二,既然去安西这么艰辛、危险,你为什么还要去安西?估计:皇帝下的命令谁敢不从?
4、师讲解: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经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从军或出使阳关(唐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朋友。这份情可谓重矣!
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一下。PPT: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生齐读。(注意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尤其是“故人”)解释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三)抓“劝”、“更”想象当时情景,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
1、师:“好一个“劝”字啊!(板书“劝”)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劝?(副板书:谁在劝)说说你的理由。
生回答(估计:诗人在劝元二)师:只是王唯在劝吗?先放到这,让我们来想一下,诗人可能在和元二说些什么?师引导学生说课前准备的话。(指名叫五位学生,当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2、师:我们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师拿道具酒杯。)
(1)难忘当初,我们一起饮酒赋诗,纵马驰骋,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这一切美好的快乐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怎不让人有种落花流水的伤感呢?罢罢罢,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2)元二啊,你到了异地他乡,言语 不通,水土不服,想念故土又身不由己,那时的孤单又谁和你一起承担呢?人生难得一知己,可我又不能随君远去,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齐读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元二啊,你这一走,我们再难相见,送君钱里终须一别,就此分手吧,愿我们美好的情感温暖你的旅程,祝愿你在安西那遥远的边疆建功立业,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齐读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范读全诗,师有感情朗读。语已多,情未了!
师:王兄,多谢你从长安赶来送我,你的这份情,我元二领了,来让我们干了这杯酒。
师: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一定会不辱使命,扬我大唐雄威。
只是,家中老母年纪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尽孝,心中又平添几许惆怅,还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这里谢你了!
师: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啊,还有家中犬子尚还年幼,就请王兄,多加指点。……
3、师:这是他们在互相劝。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啊!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啊!而现在两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让我们带着这份痛心,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一起读这两句。生齐读
4、师:就这么喝啊说啊,说啊喝啊,不知不觉,分离的时刻到了,不得不分开了。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能说了,就让所有的情都化在这杯酒里吧。那就更进一杯酒吧!(板书“更”字)。读。
5、师:窗外,柳枝上那挂着的雨滴正悄然滑落,你觉得这还是雨吗?这哪是雨啊!那分明就是点点离人泪啊!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看到柳树就想到分别。此时,他们还有心看窗外的美景吗?让我们再读这一句。
6、一个“劝”字,一个“更”字,生动的描绘出朋友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板书:友情)
7、师:这两句中有一个生字:君。(师板书)谁能组词?(多组几个。)
三、音乐渲染,品味诗境,情读古诗。
1、让我们在静静的读古诗,体会一下诗的意境。师放音乐生默读古诗。
2、学生展示读古诗。
四、走出文本,回归现实,练习写话
1、这首诗是描写友情的极品,当时曾被人们编成乐曲,这就是著名的《阳关三叠》(师板书)广为传唱。尤其后两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著名。想一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也可以用这两句。
2、生:……
3、老师还收集了一些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阅读拓展:PPT
4、师:对,学过的好诗、好句、好词要学会运用。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可以为你的文章添色。
5、师:此时,可能你也有些话想对朋友说,或者你也有一个和你分开很久的朋友,拿出你的笔和纸,把它写出来。
(提醒学生用上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名句为文章添色。一句两句即可。)
6、音乐。学生写,师巡视。
7、示读。
五、总结升华
师: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还有亲情,乡情,师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间真情吧!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一下王维的其他诗篇进行阅读积累。
六、作业:
收集一些有关王维的其他诗篇。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朝 舍 劝 更 友情
教学反思:
第三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垫江县汪家小学:夏鹏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2、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准备】 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课件。【教学设计】
一、听曲入诗
1.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
2.师:《阳关三叠》是唐代最流行的音乐之一,它之所以流行,不仅因为它的旋律古朴优雅,更重要的是它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著名的诗谱曲而成的。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课题。
二、读诗
师:我们以前学过王维的诗吗?说说你对王维了解多少?
补充有关王维的资料: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崇信佛教,人称诗佛。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现存诗400余首。
师:王维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正确朗读题目,相机理解使、安西的大意)师:是呀,王维在渭城送朋友元二出使安西,知心朋友离别,王维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来,谁把这首诗完整的读一读?
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古诗,读通顺,读正确。
指名朗读古诗。同学互评(根据情况提出评议范围:语音、语气、轻重、停顿),教师相机做出引导。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品诗
师:听了大伙这么一读呀,我也想读。可以给我这个机会吗? 教师配乐(二胡曲《阳关三叠》)朗读古诗,学生闭着眼睛听,想象眼前看到了些什么景象? 指名交流
第一二行重点理解渭城雨后景色的美(柳色很美,空气清新,客舍舒适,朋友知音),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到那份美。
师: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就是这样心心相通的朋友,分手了。到哪里去了?
第三四行重点通过渭城到安西路途的遥远去感受离别的伤感,从酒中品出离别之情。(投影出示阳关图)
师:这就是阳关故址,朝代更迭,战火摧残,昔日的雄关已不复存在,留给我们的只是这满目的荒凉供人凭吊。同学们请看,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满眼的荒漠,无尽的黄沙。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看不到家乡秀丽的风景,再难遇故土知心的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呀!
(投影出示路线图)
这一去,从陕西渭城出发,途经宁夏、甘肃,再到新疆库车,跨越半个多中国,整整3000多公里啊。满眼的荒漠,满目的凄凉,有的只有那荒山野岭,茫茫戈壁。如果是照当时元二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这一别,相见不知何时,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有没有什么话要对他说一说呀?
师: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时候,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该怎么样读啊?来,我为大家配上音乐,一起来读一读。
(二胡曲《阳关三叠》响起,师生深情地朗读整首诗。)
师:是呀,这一别,相见了无期呀!我的朋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
指一生接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怎么感觉到这不是一杯酒,这里面分明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
师生反复品酒,品出其中的伤悲,离愁,难分难舍。
师: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可喝下这最后一杯酒元二就该启程了,让我们共同举起酒杯,再一次送送他吧!
师生举杯,共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唱诗
师:同学们,当诗人的情感读啊读,读到一定的程度他的情感充分发挥出来的那一刻,读已不能足已表达他这种情感。那我们就是来唱了。这首诗的唱曲很有名,叫《阳关三叠》。
音乐响起。请同学们仔细地听,一边听一边感受,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四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15.《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洛阳市瀍河区东关回小 张丽娜
教学内容:
s版语文第十二册 15《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设计特色: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读诗、吟诗,让学生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从中感受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诗人,解题,了解时代背景
1.导入:同学们,你们从入学以来已经学习了不少的唐诗吧。是啊,唐诗是不仅是我国文学桂冠上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尽管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许多诗篇还是广为传诵。咱们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积累的唐诗多。我说第一句,大家往下接。(鹿柴等四首)
2.出示课件介绍王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
3.解题。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简介元
二、安西以及时代背景。
4.简介时代背景。
5.过渡:分别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
1.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要求把诗句读得正确、通顺。
2.指名读。
3.用古人的方法再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三、想象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
过渡:同学们,诗读百遍,其义自现。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书中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并思考王维在送别之时写了什么内容。
(一)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
1.读懂诗意。
在哪儿送呢?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什么时候送呢?
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指名读。
2.体会美景。离别之际,作者描写了那些景物呢?这些景物同时出现在你的视野里,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总结:这些都是极为平常的眼前景物,在王维的笔下却风光如画。正如苏轼评价的 “诗中有画”呀!
3.指导朗读
这样的渭城美吗?你喜欢吗?指名读、再指名读。
(二)品读后两句,体味别意
过渡:多么美的渭城啊!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我们读读后两句。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1.解释诗句意思。2.深解元二,品读诗句。
离别之际的一声呼唤拉开了记忆的大门: 在那芳草萋萋、花红柳绿的春日,他们……
在那烈日炎炎、虫鸣蝉唱的午后,他们…… 在那天高云淡、秋色连波的湖面,他们…… 在那深邃幽静、漫天飞雪的冬夜,他们……
师总结:往事虽陈旧却是那样的温馨,友情如美酒越久越甘甜 来,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生读)3.“身临”安西,品读诗句。
播放视频,学生用词语来形容安西的特点。师引导: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 渭城这儿杨柳依依,安西那儿…… 渭城这儿老朋故友,安西那儿…… 想到你孤身漂泊,端起酒杯,来(生读)想到你路途艰辛,端起酒杯,来(生读)想到你前途渺茫,端起酒杯,来(生读)4.相见无期,品读诗句。
师引导:今日一别,不知何时相见,端起酒杯(生读)5.故人离去,品读诗句。
事实是元二还在安西之时,王维就去世了,当元二再回到渭城之时,元二不禁轻轻地吟道(生读)
6.师总结。
四、欣赏送别诗。
过渡: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情怀,却有不一样的送别,咱们再来欣赏几首送别诗。
五、总结全诗,跟唱歌曲。
我们再看王维这首诗,语言明朗朴实,毫无修饰之词,却高度浓缩地表达了千古离人所共有而谁都不曾说出的感情,因而广为传诵。不久,唐人便将这首诗谱成歌曲,称为《阳关三叠》,流传至今。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你们也可以唱一唱。
第五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而喻。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以语言朴实,感情真挚,韵味深远而独树一帜。
教学这首诗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粹,鼓励学生背诵积累的古诗。
教师适时导入送别诗。
2、师生交流课题。
预设1:引导学生读好课题。
预设2:交流讨论课题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
谁送谁到什么地方去?(王维送元二到安西去)
使:出使
元二:姓元,在弟兄中排行第二,因此称他为元二。
安西: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唐朝时设立在西北边疆的最高军政机构。
3、学生带着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积累的一系列古诗,引导学生走进美妙的古诗世界,创造学习古诗的氛围。指导学生理解题目,为后面的理解诗意、品味感悟诗情奠定基础。]
(二)初读古诗,掌握大意。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师生交流,指名读诗。
预设: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两个生字和几个多音字。
生字:渭浥
多音字:朝、舍、更、尽
(2)指导学生书写教材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舍”。
(3)引导学生再读古诗,注意教师所强调的重点。
2、出示自读提示,学生默读古诗,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默读古诗,师生交流古诗大意。
预设1:理解地名时,教师可适时出示从渭城到安西的地图,引导学生体会渭城至安西的路途遥远。
预设2:学生理解“朝雨、轻尘、柳色新”等词语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理解意思。
(2)引导学生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概括诗的大意。
(3)出示背景视频,引导学生体会朋友间离别的情谊。
预设:教师可适当总结诗意或抒情解说,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3、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同桌互读,要求读出感情,注意节奏。
(1)师配乐范读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2)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诗,体会古诗意境。
(学生互读、师生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形式)。
[设计意图:“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通过自读、指名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让学生读得层次分明,读出诗的味道,感受诗的韵味美,从而梳理出诗的大意,感悟诗情。]
(三)创设情境,悟“酒”中情。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体会离别时朋友之间依依不舍的情谊。
预设1: 学生观察从渭城到安西地形地貌变化图片,交流感受。
预设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渭城距安西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一路上交通不便,元二孤身前往安西,远离朋友,举目无亲,作为朋友,王维心中一定充满牵挂和担忧。
2、引导学生体会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
预设1:引导学生思考,临别时的这杯酒都包含着什么?
(留恋、关切、祝福等)
预设2:如果学生的情感到达一定高度,教师可引读后两句,升华情感。
预设3:教师简介《阳关三叠》,引导学生了解此曲由来,了解古诗可以吟唱的特点。
3、指导学生摘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预设1:指导学生书写工整、美观。
预设2:选择部分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角色体验,拓展想象空间,带领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感情诵读,师生共唱千古名曲,摘抄千古名句,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
(四)尝试背诵,课外积累。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尝试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2、引导学生展示课外搜集到的有关送别的诗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五)拓展思路,布置作业。
预设1:小练笔:试着把《送元二使安西》改写成为一篇记叙文。
预设2:搜集一类诗歌(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比较、赏读、摘抄获写体会。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利资源,填充“空白”的过程本身就是让学生驰骋想象,激越创造性思维的实际操作行为。设计本环节,使学生不仅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上有所提高,也在精神上与诗人发生共鸣。]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关怀、牵挂、祝福
王维—————————————————元二
依依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