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小记者活动引领作文生活化的教学研究
以小记者活动引领作文生活化的教学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及价值 研究背景: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作文课上,往往是教师语言车载船装,费尽心思,但学生的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就像一盘干巴巴的萝卜干,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只有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生活,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体验形诸于语言文字,才能真正实现我笔写我心,使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快乐的活动。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前茅,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学生课外活动并不丰富,在我校开展小记者主题活动,就是解决作文教学“源”,“真”,“本”的问题,就是构建学生的写作环境。因而“小记者实践活动”是引发点,构建写作环境是重点,“改革作文教学”是落脚点。
为此,我们提出了《以小记者活动引领作文生活化的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强调“参与活动,体验生活,然后生活化作文”的观点。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写生活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
本课题主要以体验性原则、有关作文教学理论为支撑,提出学生作文以小记者活动引领作文生活化的教学的主张,使学生作文体验化教学形成一种具有可操作性强、效果又较为明显的系统性理论。
实践价值:
1.落实课程标准,重视作文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激活学生内心蕴含的童真童趣,开拓学生视野,尊重学生习作的价值取向,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作文教学回归本体,真正做到放文,放情,放形。
2.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促使他们保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4.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提高教研能力,形成教研氛围。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课题界定: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对中小学生来说,习作本身就是生活,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生命力的绽放,所以中小学生作文更应该重视从内容入手。因为内容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生活越丰富,生活质量就越高,作文的空间就越大作文生活化,就是让作文走进生活,具体地说是通过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作文,形成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并在作文中学会思考、透视生活,来形成改造生活、提炼生活的意识,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以小记者活动为载体的体验式生活化作文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关注社会,观察生活;参与活动,体验生活;认识社会,反思生活;感悟社会,表达生活,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塑造和完善基础人格,营造作文与生活的互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阅读与作文的互通的教育环境,展示个体生命的原生态,即没有任何扭曲和约束,也无需任何遮掩和伪装的用书面语言来表现自我精神,怎么体验就怎么写,体验到什么就写什么,做到实事实写,实话实说,实情实抒。
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3.杜威活动教育理论:“应把世界当作一本大书,把现实事物当作教材„„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教材,到处都有课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校外活动促进学生拓宽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获得多方面的情感体验。4.体验活动理论:在实际教育语境中,体验是一种产生情感且生成意义的活动。从活动的构成看,每一个活动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结果。作为活动目标和结果的体验,主要包含反思、理解、感受、感悟、感动、直觉、发现、整合和建构等认知与情感因素;作为活动过程的体验,强调情境创设与亲历过程,具有“过程与方法”之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作文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的“写真话做真人”作文教学改革实验方案,从改革作文评价体系、创立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教学辅助策略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苏省吴江市的“中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从作文内容生活化、作文训练生活化、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生活作文指导、批改以及生活作文活动体系。这些研究虽然在研究角度和层面上有迥然的差异,但如果对他们的风格进行理性的探寻,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研究有个共同之处:都让作文训练尽可能地与学生生活接近,使他们的生活积累成为作文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目的。
国外中小学作文训练也一直强调“丰富生活体验”。世界发达国家——美国,更是将作文引进生活,教师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思考和准备,作文命题也以关注人生和学生未来发展为导向,追求真实与实用。本课题在吸纳、借鉴上述课题部分观点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让学生在真切的体验情境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诉诸语言文字。由于体验总是发生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体验的情景愈独特,愈真实,愈能引发人深刻的体验,乃至高峰体验。因此,造设体验的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体验性作文不应局限于特定的情境,更加强调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唤醒学生积累素材的意识,而这载体便是日记。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要点 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习作从被动、依赖走向主动和独立,写作兴趣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学生身心获得和谐与全面的发展,个性和学习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3、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作文教学方式得到重大改变,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研究内容:
1.本校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
为了开展好课题研究与实施,并使方案中课题研究有明确、清晰、可行的思路,首先应进行一次“学校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调查的方式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的对象为我校七~八年级的小记者,调查目的拟定为:为了了解目前学校学生作文的一般状况,分析形成作文困难的原因所在,从而为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提供依据。调查后,要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好调查报告。
2.以小记者活动为载体的“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的策略研究
“生活化作文”是指学生的作文应展示个体生命的原生态,即没有任何扭曲和约束,也无需任何遮掩和伪装的用书面语言来表现自我精神,怎么体验就怎么写,体验到什么就写什么。做到实事实写,实话实说,实情实抒。因此,本课题旨在以学校教育为阵地,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基地,营造作文与生活的互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的教育环境,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力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实现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释放学生生命的活力。
3.以小记者活动为载体的“生活化作文”教学评价的研究
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当学生比过去有所进步时,他们都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对写作产生亲切感,此时,必会反馈出巨大的内驱力,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因此,课题还应着手于研究如何在多种激励中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
4.以小记者活动为载体的体验作文教学的个案研究
五、课题的主要观点
1.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是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产生写作的愿望和激情,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展开想象、自主作文,能写有真情实感、独特感受、真切体验的文章,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养成好的写作习惯。
2.写作课程的本质在于满足主体的表达需要,在于尊重主体的生命理解,在于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因此,回归本质,就是回归心灵,就是回归自然,就是回归生活。“以小记者活动为载体的生活化作文”这一命题的提出,就是要关注学生写作的心理过程,就是想架设生活与心灵之间的桥梁。作文源于生活,这是心理学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基本观点。作文生活化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良好途径。在生活触动心灵的一瞬间,在心灵呼唤表达的一刹那,写作便成为生命主体的一种自发需要。
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习的内涵及其能力培养方法。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3.行动研究法。审慎地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反思——为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而行动,而研究。以问题研究为中心,通过对自己的作文教学行为的直接、间接的观察与反思,不断加深对自己行动实践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行动,不断提高自己。
4..案例研究法。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进行描述、总结分析,通常是记录课堂内真实的故事以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七、实施措施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情感。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所以,教师自己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具有健康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善于用孩子的眼光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有趣的事,并有滋有味地描述给学生听,把美好的生活展观给孩子们,激发他们关注生活的情感。
2、在丰富的生活中指导观察,帮助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在生活化习作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材料的有心人。象真正“大记者”有着敏锐的知觉
(1)关注生活,学会观察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听日益提高,我们孩子们的生活会更加多姿多彩,无论是家庭的,学校的,还是社会的,这就为学生观察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a.观察生活序列表:从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方面构建。b.观察方法的指导:有序观察、全面观察,训练思维。(2)开展活动,学会参与生活
以小记者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使学生有可能积累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
a.营造校园生活的良好环境,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它将为小记者提供丰富的写作“养料”,如运动会,歌咏比赛,文明就餐等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说,写的情趣。
b.构筑社会实践活动的环境,在实践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创建人际交往、语文思维训练的“操场”,走出“小课堂”,走进“大课堂”建立一种多渠道,多样性的学习活动体系。
(3)留心个人生活,学会体验生活。
体验,是由自己亲身经历、感受和体味得来的生活经验,应当让学生懂得,在个人生活中蕴藏着一个取之不竭的作文题材的宝库。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自然就会生发出借助笔来表达的愿望。这些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极时将个人生活内容用条款式实用笔记文进行写作,成为作文毛坯。
3、课内训练写作,养成良好习惯
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如何进行写作呢?用姚竹青老师的话说,就是“活写生”,即用语言文字生动逼真地活画出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景。但“生动逼真”要区别于词句“优美”、“浮华矫饰”,而是要倡导孩子用最平常、最质朴的语言,心理怎样写,口是怎样说,笔下就怎样写。
(1)教育学生养成说真话,吐真情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认真写作,反复修改。(3)淡化文体,加强实用文的写作。
(4)培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习作的好习惯。
4、课外自由、开放,发挥学生写作个性。(1)构建开放的作文模式。
a.交友书信 b.校内采访 c.校内调查 d.笔会采风
可设“校园生活见闻作文”。摒弃传统的纯作文技巧的传授训练,从内容入手,向生活开放,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学生已有见闻的基础上,创设情景,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
(2)开设多种形式的体验式作文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提高作文素养,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
a.主题作文展览墙 议查b.校园新闻快报
c.校园新闻广播电台 d.班级晚间新闻十分(十分钟)
八、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8月)1.学习了解有关的理论知识,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
2.认识“体验”对于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与日常学习的动力意义,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寻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契机.制订操作方案,组建课题组.(二)、课题的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以以小记者活动为载体的体验作文教学实践的策略研究。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写作情况。4.2011年下半年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三)、课题的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5月)1.通过座谈、听课、观摩展示等方式,收集多方信息。
2.对研究进行总结,形成课题报告,然后由课题组汇总写出总体研究报告; 3.成果结集并展示,负责整编学生习作及教师教学典型案例; 4.请专家组鉴定,形成经验并结题.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学校的教改科研工作,领导有科研兴校的意识,学校有科研兴校的传统,学校的教改科研工作从来没放松过。2.拥有较好的师资队伍:课题组拥有较好的师资队伍,是一支年轻、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为开展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人力保证。
3.学校制度保证:建立课题研究的运行机制,每周一第七节课定期开展活动,进行课题研讨,加强理论学习。
4.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邀请有关科研部门专家作为我校的科研顾问,定期来校作课题研究指导,少走弯路,保证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5.学校为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保证。
十、预期研究成果
1.教师相关的叙事研究的文章; 2.学生优秀习作集;
3.教师设计的体验作文教学设计集; 4.师生发表、获奖的作品、论文。5.课题研究的报告。
6.寻找一条语文作文教学的路,形成学校特色,总结提升,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切实革除学生怕作文的旧弊。
第二篇: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
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的阶段小结
金鸡滩镇中心小学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们,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假话连篇,缺乏生活经验,没有了自己的主张,写出的东西严重脱离生活实际。于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努力做了以下工作:
(一)走进生活,丰富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们希望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记事作文的训练时,可以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作文。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打算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二)描绘生活,谱写生活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打算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地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通过训练,希望学生练就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我打算结合范文剖析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并让学生从读写中领悟。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三)创造生活,展示新天地
1、看物联想。小学生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我打算有意识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
2、动手创作。我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并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从而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设计生活。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厂长、医生、工人„„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
(四)改变评价机制。
1、评语生活化。作文评语是老师批改的主要阵地,是师生交流的另一片净土,起着独到的催化作用。传统的“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语句通顺”已让学生感到厌倦。实践证明,生活化的评语学生不但乐于接受,而且兴趣极高,也给学生留下了自我创造、修改的空间,因此我打算努力使自己的评语生活化。
2、批阅方式生活化。由教师的单一批阅转变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开放性批阅。如:教师点评、家长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各种形式。
第三篇:小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一、选题的原因、研究价值及研究的理论支持
语文是一门最有内蕴和思想的、最有灵气和诗意的学科。同时,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课本即生活的记录,教学即生活的阐释,阅读即生活的体验,作文即生活的再现。回归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但综观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这一重要理念并未得到全面真正落实。时下校园流行这样一首打油诗:“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脱离生活的教学方法,使本可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单调、机械;无论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是老师的教学活动,都失去了应有的创造性和生命活力。因此,如何从学生的个人生活和现实存在出发,探索一种符合学生语言与思维发展规律的教学途径,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同时也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做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致力于使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化语文”、“语文生活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研究语文生活化的基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生活即教育”的倡导者、实践者,他的“教育生活”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充分的理论指导,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 等教育观点给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广泛的理论支持。二:概念界定
“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它包括三层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的学生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既学到知识,而且语文素养得到主动发展。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一)教师方面
通过课题研究努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三)创设以语文环境为基础的新的教学体系。
通过课题研究的探讨,得出一些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并积极推广到其他学科中去,为其他学科的课堂生活化教学提供宝贵经验,促进教师教学的提高。研究内容: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对学生生活积累和学生生活实践进行研究。全面实施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改进课堂教学,压缩语文课文的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要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吸收养料,培养学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他们懂得“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道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二)构建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实施“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应该强化语文课外阅读和其他课外活动,沟通语文教学同其他各科教学,语文教育和学校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构建一个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创新之处:
新课标强调,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的舞台;不只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学习的场所,发展自我的场所。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创设生活化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语文课堂。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通过课题研究,得出一些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师教学的提高,创设一批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秀课例,培养一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语文骨干教师队伍。
2、通过课题研究可形成语文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操作策略。3.通过课题研究,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过程 研究思路: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以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为主,以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研究为辅。在每阶段的研究中经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过程,我们针对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工作步骤和方法,扎实稳妥地推进课题研究进程,做到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边实践、边研究,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查阅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以及课程标准,探究我校课堂教学上存在的脱离生活及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问题的方法。
3、经验总结法:总结前人在语文课堂生活化问题研究上的方法及课题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整理出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
4、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教师从学情实际出发,进行有效指导。充分利用好每一个案例,为课题研究提供有效依据。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为酝酿准备期(2015年3月——2015年4月)
筹建课题组,明确各人的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并进行论证。加强理论学习,学习语文生活化的有关理论,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为开展“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人员分工:共同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2月)
① 以“研究课堂生活化的方法”为契机,促进教师生活化意识的初步形成。
② 以教材为基础,挖掘教材包含的生活化资源,形成语文教材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或案例。
③ 进行阶段性总结,查找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后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员分工:共同研究语文课堂生活化的案例。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2016年1月——2016年3月)
1、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2、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的研究成果包括撰写研究报告、科研论文、教学案例等。人员分工:总结课题研究具体情况,撰写研究报告、科研论文、教学案例,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第四篇:以日记为载体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
《以日记为载体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研
究》结题报告
侯瑞珍 2011-10-26 10:41:00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语文学习策略研究”子课题
《以日记为载体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胶南市珠海路小学课题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针对当今学生写作格式程式化、写作内容套式化、写作语言成人化等不良倾向,我校确立了中国教育学会“十
一五”重点课题“语文学习策略研究”子课题—— “以日记为载体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研究课题,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研究的情况向各位领导进行总结汇报:
一、背景与意义: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起步缓慢,效果低,学生感到作文难是普遍现象,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一直是困扰着我们的一个瓶颈。多年的教学
实践,一系列的研究、探讨证明:坚持写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日记是记录七彩生活的最佳途径,我们教师有责任与义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成一双慧眼,学会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在灵活多样的实践体验中感
受写作的乐趣。“以日记为载体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正是顺应这一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日记中展示其个体生命的原生态,在日积月累中历练表达,成功作文。但是,如何让学生始终保持写作兴趣、习惯于天天写日记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为了真实地了解学生写日记的情况,我们对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数同学对写日记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写日记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最发愁的是没东西可写,不知道哪些内容可以在自己的笔下变成文字。能坚持天天写日记的学生仅占30%,有感而发的有50%,从不主动写的有10%左右。
这次问卷调查,我们明确了学生写作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确立了“以日记为载体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为子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研究目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在灵活多样的实践体验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2、培养学生倾诉表达的兴趣,注重真情实感流露,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从学生实际出发(包括思想、知识、能力),有目的、有步骤、系统地研究日记的指导、赏析、评价策略,以日记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提高学生
作文水平。
4、探索《以日记为载体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基本模式,进一步优化 作文教学,丰富生活化作文研究成果。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日记虽不同于文学创作,但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许多专家一致认为,生活越丰富,写出的文章才会越生动,才会令人耳目一新。因此,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确立“语文学习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以“日记”这种更加贴近学生生
活和情感实际的写作形式,创设相对轻松的写作训练环境,探索在实践活动中练笔育人的方法。
2、认知建构理论。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非是被动地吸取知识、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构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再创造过程。所以,在日记教育过程中,要遵循知识形成的规律,以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孕育、发展、开放,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
程,实现知识与创造力的同步增长。
3、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本着“我手写我口”的精神,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形式写作”。在第一学段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食物的认识和感想。”在第二学段提出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在第三学段提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 感受,积累写作素材”。
四、研究过程:
(一)加强组织,提供制度保障:
机制的完善是课题研究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为此,我们首先在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的建立上把好关。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学校根据师资的实际情况,从任教语文学科的教师中选取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校长是课题实验第一负责人,分管校长、学科主任具体负责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组成员通过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并进行了广泛的论证,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确定了“以日记为载体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思路,并制定了具体的研究计划。
(二)加强培训,提高研究水平:
扎实有效地进行理论学习,使研究的参与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我们始终把更新教学理念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1、加强理论学习,深化自身理论素养
学校订阅了《当代教育科学》《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等杂志,同时为每一位课题成员订阅了一份教学杂志,引导老师们加强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其在阅读中不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更好地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
2、组织专题培训,奠定课题研究基础
为提高教师认识,提升研究水平,学校教科室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了国内外对小学生写日记兴趣和习惯培养的研究状况及趋势,并由学校业务校长对所有实验教师进行了针对性地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课题组教师对“以日记为载体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地写作,真实地表达。实验教师的认识不断提高,为深入课题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集体研究,探讨研究策略与方法
学校每两周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安排各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组内老师进行 “以日记为载体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专题研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分析、有总结。引导老师们各抒己见,交流切磋,既积累了经验,又做到了资源共享。
(三)加强研究,提炼研究成果:
1、教师自主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实践与反思,将自己的困惑、顿悟、灵感、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形成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既达到资源共享,也是一种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的良好机会。
2、教研组专题研究,不同学段各有侧重
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们在低中高三个学段开展各有侧重的课题研究活动:如一二年级侧重于一句话日记的研究,分别进行了《我说你说大家说》《我说新闻》活动;三四年级侧重于一段话日记的研究,有系统地进行了扩写、续写、改写训练;五六年级侧重于日记版作文的研究,分别进行了写人记事作文、写景状物作文、想象作文、给材料作文的训练,从各个角度对作文版日记进行探讨研究。
3、学科阶段性研讨,梳理提炼研究成果:
在组内研究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各学段对研究的成果进行展示,课题组成员现场总结评议,对前段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同时学校对课题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以及资料的收集和成果的整理。
4、借助上级活动开展研究,推广汇总成果:
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依托上级组织的活动开展研究,通过公开课展示、优质课比赛、研究论文交流等形式,展示研究的过程与成果,征求领导及兄弟课题单位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资料,分析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进行论文的结集以及准备新一轮的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五、成果的主要内容:
经过研究,我们总结出本课题的通用模式:一句话日记(重习惯,激兴趣)——段话日记(重具体,抓细节)——日记版作文(重能力,巧谋篇)具体介绍如下:
(一)一句话日记:重习惯 激兴趣
“生活是作文之源”,我们教师有责任与义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成一双慧眼,学会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李贺留给后人的佳作甚多,这无不得益于他每天背着麻袋出行,随时记录所见所闻。受此启发,我们引导学生实行纸条记录生活的方法,把每天身边发生的自己感兴趣的事简单记录下来(称为“一句话日记”)。
写这样的纸条,难吗?不难!学生可愿意写了!为了进一步激发兴趣,有的老师引导学生将纸条换成巴掌大的日记本,日记本小巧别致,既惹人喜爱,又便于交流与保存,学生随身携带,随时将所见、所闻、所思记录下来,为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我们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集中交流一句话日记,可以是小组交流,也可以是全班交流,每个学生从中选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句话日记,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次集中交流时间,同学们相互欣赏,彼此分享,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二)一段话日记:重具体 抓细节
在一句话日记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选取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句话日记写成一段话日记。一段话日记可以单纯叙述事情的经过,也可以选择一个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还可以描绘一处小景、一个动物,或者写自己的一点想象等。这些片断往往是一篇文章里的重点部分,应该具体、生动一些。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世界。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才能及时捕捉细节,才能有的写,写生动。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与发现。家里小宠物的生活习性、盆栽花草的生长情况、取得好成绩时父母脸上的喜悦表情,课间活动时同学的动作神态„„都可以成为孩子们观察的内容。老师的作用是引导他们启动“慧心”,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探究。
2、教会学生思考与感悟
俗话说:多思出智慧,细嚼出滋味。学生小,都喜欢刨根问底,教师一定要认真回答他们无休止的“为什么”。不仅如此,教师还当要求他们多思考几个“为什么”,引导他们把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加工、提炼,抓住生动的瞬间,从中感悟。有了感悟,笔下的生活才真实,情节才感人。
3、教会学生主动实践
知识的增加,能力的培养,灵感的爆发,都是点滴积累、长期训练的结果。
五彩生活是学生作文素材来源的主渠道。一次经历可能让学生终生难忘,将自己最深刻的感受写下来,又怎么会空洞?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生活的真实与情趣储存在记忆里,进而融入一段话日记中。
直接经验的不足,可用间接经验补充。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班内图书角,学校阅览室,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杂志、书刊、报纸,吸取人类文化的精髓。将优美的片段或抄录或剪贴下来,做成读书笔记,既积累知识,又丰富了情感。天长日久,自己积累的东西越来越多,属于自己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4、教会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篇作文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教学看图作文时,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想象画面以外的内容;写人物的活动时,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景物时,赋予动植物以人类的情感„„通过一系列联想和想象,学生的一段话日记就丰富了生动了。大胆而合理的想象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让学生作文独具特色。
5、教会学生敢于创新思维
习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发现新事物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对于他们都是一种创新。
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可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各抒己见,并集思广益,在自主与合作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教师的引导要有启发性:“谁还有不同的看法?”“谁能说得更有新意?”对学生的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的标新立异要加以保护,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你的想法真有奇妙。”“老师很欣赏你!”这无形中给了学生创新的勇气。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写作文时创新的灵感就会不时闪现。
(三)日记版作文:重能力 巧谋篇
一段话日记培养了学生主动观察的习惯,具体生动描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顺水行舟对他们进行了日记版作文的指导。
日记被冠以“作文版”,当然得有作文技巧的指导,怎样谋篇布局,怎样做到具体、生动,怎样以情动人„„为此,我们尝试进行以下方面的指导:
1、指导学生续段成篇:
续段成篇是把一段话日记进行续写或扩写,加上开头和结尾,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要求做到前后文观点一致,体裁一致,语言特点一致,人物性格一致,使人感到前后一气呵成,自然流畅,与原文形成有机的整体。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如进行续写扩写训练,掌握开头、结尾的方法等等„„
2、指导巧妙布局谋篇。
所谓布局谋篇就是安排文章的结构,按顺序组织材料。我们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根据需要或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去写,或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写,或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去写等等。同时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材料,做到有详有略,要把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作为重点来写,把那些只是起辅助作用的材料写得简略一些,这样就能使得一篇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3、指导写出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好文章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在文章的真情实感上下功夫:一是写真写实,即把自己的情感真实表达出来,怎样想就怎样写,给予学生写作心灵的自由,让学生在平实的表达中流露真实的情感,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写深写透,即把内心最深处的东西表达出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倡有创意的表达。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多鼓励少批评,肯定学生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哪怕他只有一句话或一个词值得你去读,我们也应该从欣赏他的那句话、那个词开始评价。
4、指导学生巧妙迁移:
教材中安排的习作训练,我们先在平日的日记中进行,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材料积累,再写大作文时,学生便可信手拈来,进行一番加工后,便成为一篇优秀的作文。如:在指导学生写作《秋天的落叶》时,老师先让学生拾取每一种可以找得到的落叶,然后引导学生按顺序从落叶的形状颜色变化、手摸上去的质感等方面入手,写下一篇篇片断日记,后来又让学生写作了大作文《秋天的落叶》和《秋天的童话》。此时,相信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了解了一片片落叶的特点,而是熟知了秋的神韵。不光是学生陶醉于秋天,连老师也声声赞叹:以前为什么没有关注过秋天呢?每一个季节都自有其与众不同的不俗之处,也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悟出其中的味道。这样的习作,不仅在技巧,更在于灵感的放飞。
六、成果的突破体现
1、通过几年来的实验,学生日记兴趣逐渐提高,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已基本形成。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明显提高,先后有100多人次在《当代小学生》《小学生作文》《红蕾作文》及《小学生拼音报》上发表文章。在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让我们在阅读中成长”暑假读书征文大赛中,我校27名同学分获一二等奖。在2010和2011 “天泰杯”青岛市中小学生寒假作文大赛中,学生参赛人数最多,获奖率最高,学校均获最佳组织单位奖。在2009和2010年青岛教研室组织的“七彩杯”语文才艺大赛中,我校共有7人获一等奖,18人获二等奖,35人获三等奖。
2、教师研究氛围空前浓厚起来。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热情,老师们按照“实践探索——总结反思——提炼升华——实践创新”的思路,在教学中创新研究,在研究中促进教学,有力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学校还分阶段进行了习作教学案例和“日记小做法”征集,引导老师们将实践中发生的有价值的故事和自己的创新做法记录下来,认真反思和感悟,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其中,侯瑞珍老师的《我学会的一项本领》,王秀梅老师的《怎样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日记可以这样写》,张云鹏老师的《作文可以这样写》分别发表在《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当代小学生》和《山东教育》上。
3、初步探索出一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作文指导教学模式。
通过课题实验,我校探索出“一句话日记——一段话日记——作文版日记”的作文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学校于2007年11月29日召开了胶南市习作教学研讨会,在2007年11月青岛市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了《十年磨一剑——中高年级习作指导探索》的经验交流,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困惑,如:如何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综合测评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等,有待于我们以后继续深化研究探讨。
第五篇:以日记为载体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
“特色学校建设”课题个人结题报告
加汝尔小学 王秀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校确立了 “以生活化作文”和“国学教育”研究课题,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研究的情况总结汇报:
一、背景与意义: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起步缓慢,效果低,学生感到作文难是普遍现象,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一直是困扰着我们的一个瓶颈。多年的教学实践,一系列的研究、探讨证明:坚持天天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天天写是记录七彩生活的最佳途径,我们教师有责任与义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成一双慧眼,学会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在灵活多样的实践体验中感受写作的乐趣。“以生活化作文” “国学教育” 研究课题正是顺应这一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天天学习中展示其个体生命的原生态,在日积月累中历练表达,成功作文。但是,如何让学生始终保持写作兴趣、习惯于天天写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在灵活多样的实践体验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2、培养学生倾诉表达的兴趣,注重真情实感流露,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从学生实际出发(包括思想、知识、能力),有目的、有步骤、系统地研究写作的指导、赏析、评价策略,以日记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4、探索“以生活化作文”“国学教育”研究课题教学研究的基本模式,进一步优化作文教学,丰富生活化作文研究成果。国学教育是学习《弟子规》《论语》等等国学经典,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三、理论依据
1、“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日记虽不同于文学创作,但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许多专家一致认为,生活越丰富,写出的文章才会越生动,才会令人耳目一新。因此,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确立“语文学习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以“天天练”这种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实际的写作形式,创设相对轻松的写作训练环境,探索在实践活动中练笔育人的方法。
2、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非是被动地吸取知识、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构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再创造过程。所以,在日记教育过程中,要遵循知识形成的规律,以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孕育、发展、开放,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实现知识与创造力的同步增长。
3、《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本着“我手写我口”的精神,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形式写作”。在第一学段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食物的认识和感想。”在第二学段提出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在第三学段提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通过学习国学,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四、研究过程:
扎实有效地进行理论学习,使研究的参与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我们始终把更新教学理念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1、加强理论学习,深化自身理论素养
学校订阅了《论语》等教学学习书,同时引导老师们加强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其在阅读中不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更好地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
2、组织专题培训,奠定课题研究基础为提高教师认识,提升研究水平,了解了国内外对小学生写日记兴趣和习惯培养的研究状况及趋势,并由学校校长对所有实验教师进行了针对性地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课题组教师对“以天天练为载体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 “国学教育”研究课题教学研究的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地写作,真实地表达。我的认识不断提高,为深入课题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集体研究,探讨研究策略与方法,学校每周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安排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老师进行 “以日记为载体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 “国学教育”研究课题教学研究专题研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分析、有总结。引导老师们各抒己见,交流切磋,既积累了经验,又做到了资源共享。
4、教师自主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实践与反思,将自己的困惑、顿悟、灵感、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形成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既达到资源共享,也是一种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的良好机会。
5、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们在低中高三个学段开展各有侧重的课题研究活动:如一二年级侧重于一句话日记的研究,分别进行了《我说你说大家说》《我说新闻》活动;三四年级侧重于一段话日记的研究,有系统地进行了扩写、续写、改写训练;五年级侧重于日记版作文的研究,分别进行了写人记事作文、写景状物作文、想象作文、给材料作文的训练,从各个角度对作文版日记进行探讨研究。
6、学科阶段性研讨,梳理提炼研究成果:在组内研究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各学段对研究的成果进行展示,课题组成员现场总结评议,对前段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同时学校对课题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以及资料的收集和成果的整理。
7、借助上级活动开展研究,推广汇总成果: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依托上级组织的活动开展研究,通过公开课展示、优质课比赛、研究论文交流等形式,展示研究的过程与成果,征求领导及兄弟课题单位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资料,分析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进行论文的结集以及准备新一轮的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五、成果的主要内容:
经过研究,我们总结出本课题的通用模式:一句话日记(重习惯,激兴趣)
一段话日记(重具体,抓细节)——日记版作文(重能力,巧谋篇)具体介绍如下:
(一)一句话日记:重习惯 激兴趣
“生活是作文之源”,我们教师有责任与义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成一双慧眼,学会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李贺留给后人的佳作甚多,这无不得益于他每天背着麻袋出行,随时记录所见所闻。受此启发,我们引导学生实行纸条记录生活的方法,把每天身边发生的自己感兴趣的事简单记录下来(称为“一句话日记”)。写这样的纸条,难吗?不难!学生可愿意写了!为了进一步激发兴趣,老师引导学生将纸条换成巴掌大的日记本,日记本小巧别致,既惹人喜爱,又便于交流与保存,学生随身携带,随时将所见、所闻、所思记录下来,为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我们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集中交流一句话日记,可以是小组交流,也可以是全班交流,每个学生从中选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句话日记,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次集中交流时间,同学们相互欣赏,彼此分享,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二)一段话日记:重具体 抓细节
在一句话日记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选取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句话日记写成一段话日记。一段话日记可以单纯叙述事情的经过,也可以选择一个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还可以描绘一处小景、一个动物,或者写自己的一点想象等。这些片断往往是一篇文章里的重点部分,应该具体、生动一些。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世界。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才能及时捕捉细节,才能有的写,写生动。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与发现。家里小宠物的生活习性、盆栽花草的生长情况、取得好成绩时父母脸上的喜悦表情,课间活动时同学的动作神态„„都可以成为孩子们观察的内容。老师的作用是引导他们启动“慧心”,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探究。
2、教会学生思考与感悟,俗话说:多思出智慧,细嚼出滋味。学生小,都喜欢刨根问底,教师一定要认真回答他们无休止的“为什么”。不仅如此,教师还当要求他们多思考几个“为什么”,引导他们把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加工、提炼,抓住生动的瞬间,从中感悟。有了感悟,笔下的生活才真实,情节才感人。
3、教会学生主动实践,知识的增加,能力的培养,灵感的爆发,都是点滴积累、长期训练的结果。
五彩生活是学生作文素材来源的主渠道。一次经历可能让学生终生难忘,将自己最深刻的感受写下来,又怎么会空洞?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生活的真实与情趣储存在记忆里,进而融入一段话日记中。
4、教会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篇作文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教学看图作文时,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想象画面以外的内容;写人物的活动时,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景物时,赋予动植物以人类的情感„„通过一系列联想和想象,学生的一段话日记就丰富了生动了。大胆而合理的想象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让学生作文独具特色。
5、教会学生敢于创新思维。习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发现新事物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对于他们都是一种创新。
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可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各抒己见,并集思广益,在自主与合作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教师的引导要有启发性:“谁还有不同的看法?”“谁能说得更有新意?”对学生的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的标新立异要加以保护,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你的想法真有奇妙。”“老师很欣赏你!”这无形中给了学生创新的勇气。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写作文时创新的灵感就会不时闪现。
(三)日记版作文:重能力 巧谋篇 一段话日记培养了学生主动观察的习惯,具体生动描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顺水行舟对他们进行了日记版作文的指导。日记被冠以“作文版”,当然得有作文技巧的指导,怎样谋篇布局,怎样做到具体、生动,怎样以情动人„„为此,我们尝试进行以下方面的指导:
1、指导学生续段成篇:续段成篇是把一段话日记进行续写或扩写,加上开头和结尾,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要求做到前后文观点一致,体裁一致,语言特点一致,人物性格一致,使人感到前后一气呵成,自然流畅,与原文形成有机的整体。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如进行续写扩写训练,掌握开头、结尾的方法等等„„
2、指导巧妙布局谋篇。所谓布局谋篇就是安排文章的结构,按顺序组织材料。我们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根据需要或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去写,或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写,或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去写等等。同时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材料,做到有详有略,要把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作为重点来写,把那些只是起辅助作用的材料写得简略一些,这样就能使得一篇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3、指导写出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好文章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在文章的真情实感上下功夫:一是写真写实,即把自己的情感真实表达出来,怎样想就怎样写,给予学生写作心灵的自由,让学生在平实的表达中流露真实的情感,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写深写透,即把内心最深处的东西表达出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倡有创意的表达。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多鼓励少批评,肯定学生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哪怕他只有一句话或一个词值得你去读,我们也应该从欣赏他的那句话、那个词开始评价。
4、指导学生巧妙迁移:教材中安排的习作训练,我们先在平日的日记中进行,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材料积累,再写大作文时,学生便可信手拈来,进行一番加工后,便成为一篇优秀的作文。如:在指导学生写作《秋天的落叶》时,老师先让学生拾取每一种可以找得到的落叶,然后引导学生按顺序从落叶的形状颜色变化、手摸上去的质感等方面入手,写下一篇篇片断日记,后来又让学生写作了大作文《秋天的落叶》和《秋天的童话》。此时,相信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了解了一片片落叶的特点,而是熟知了秋的神韵。不光是学生陶醉于秋天,连老师也声声赞叹:以前为什么没有关注过秋天呢?每一个季节都自有其与众不同的不俗之处,也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悟出其中的味道。这样的习作,不仅在技巧,更在于灵感的放飞。
六、成果的突破体现
1、通过几年来的实验,学生日记兴趣逐渐提高,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已基本形成。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明显提高,2、教师研究氛围空前浓厚起来。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热情,老师们按照“实践探索——总结反思——提炼升华——实践创新”的思路,在教学中创新研究,在研究中促进教学,有力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3、初步探索出一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作文指导教学模式。通过课题实验,我探索出“一句话日记——一段话日记——作文版日记”的作文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困惑,如:如何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综合测评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等,有待于我们以后继续深化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