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地税机关加大了教育培训和在岗学习力度,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地税形象进一步改善,地税工作越来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税收任务的快速加重、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法制制度的逐步健全,地税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能满足税收工作要求的问题十分突出,教育培训工作仍显不足。
(一)少数领导对教育培训认识不足
一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中,学习教育培训工作依然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教育培训工作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认识不足,有的单位对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人力和财力投入不多,不能保证教育培训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以吐鲁番地区地税系统为例,从文化层次看,80、90年代参加工作的干部,多数是高中、中专毕业直接招干的干部。从人员年龄结构看,年龄在40岁及以下的94人,占40.7%,40岁以上的137,占59.3%,年龄呈现中老年化。由于大部分干部最初参加工作时,仅仅通过短期培训后就直接到工作岗位,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化创新培训,面对新形势难以接受新的税收知识,不能较好的运用信息化技术,仍沉湎于老的税收征管手段和方法,在新的征管模式面前显得有点束手无策。
(三)部分干部学习主动性不强
部分干部对工作除了被动应付外,对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巨大变化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工作上进心和进取精神不足,不能潜心学习和刻苦钻研业务。有的在工作学习上得过且过,甚至错误的认为不学习,工作一样干,工资一样拿,工作的紧迫感、危机感不强,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更没有树立起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教育培训师资力量不足
当前,我们的兼职教师队伍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多数是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不足,聘用的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较高,但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兼职教师力量不足,严重影响了在岗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督查考评机制落实不到位。不少单位对培训结果通常发个通报了事,没有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更不能提出好的整改措施。奖惩应用机制不健全。当前,我们对教育培训工作奖励得不够,处罚得更少,且奖励方式单一,很难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不能充分调动干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的思考
上述问题成为制约地税事业发展的瓶颈,许多干部理论知识跟不上事业发展、业务技能达不到岗位需求、自身素质不适应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税收工作实现有效突破,必须靠教育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增添发展动力。
(一)加强领导,确保教育培训的经常性
要把教育培训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列入重要日程,与税收其他工作同步考虑,切实加强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抓,班子要经常议,主管领导要负好责。树立“人才培养,教育为本”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教兴税、人才强税”战略工程,坚持以税收工作为中心,把握正确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向,进一步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扎实抓好各类培训计划、培训项目的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加强学习,积极推进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要把创建学习型机关作为提高干部素质,加强能力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全体干部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理念,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推广团队学习模式,形成知识共享、勇于创新的氛围和机制,不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
(二)突出重点,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要在牢固树立全员培训理念,在不断扩大教育培训范围和覆盖面的基础上,突出培训重点,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1、在培训层次上要突出重点。一要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的培训。始终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分析形势、把握大局、宏观决策的能力,提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能力,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带好队伍的能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二要重点加强专业骨干人员的培训。加快人才库建设,不断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如博士、硕士,同时,也要加大对既懂管理又精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鼓励税务干部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纳税筹划师、综合司法等资格的考试,并适时举办一些考试辅导班增加考试过关率,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梯次骨干人才队伍;三要全面开展基层干部培训。以提高执法水平、管理水平和岗位操作能力为重点,充分考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岗位需求,加大税收征管一线人员的在岗培训力度。
2、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重点。一是抓好业务知识培训。结合当前广大干部税收理论知识水平不高,财务知识匮乏的现状,科学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对广大干部进行经济管理知识、税收业务知识和财务会计知识的系统培训,着力提升广大干部的税收理论水平;二是抓好岗位技能培训。加强对办税服务厅人员纳税申报审核、综合纳税服务、发票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税源管理方法、征管工作流程、纳税评估方法、税收经济分析、税款核定等内容的培训。加强对税务稽查人员税收政策法规、财务会计知识、查账技巧等内容的培训;三是抓好少数民族干部汉语学习培训。积极营造少数民族干部学习汉语的氛围,培训少数民族干部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常用的汉语知识,重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对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活化形式,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要改进教育培训方法和手段,大力推广研究式、互动式教学,广泛运用案例式教学,把税收工作中的真实事例加以典型化,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提高税务干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培训。一方面,借助区局调训,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组织干部职工到兄弟单位、先进单位学经验、找差距、思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邀请专家教授和有关部门领导为干部职工做专题辅导报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面对面交流,疏导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疑问。
2、充分利用网络税校开展教育培训。积极倡导广大干部利用已建成的网校平台学习总局、省局以及地区局制作的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同时,干部职工也可根据需要,选学相关课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达到学习知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的。
3、继续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以提高广大干部岗位技能为抓手,大力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一帮一,结对子”等形式的在岗练兵活动。紧密参照办税服务厅岗、税收管理岗、税务稽查岗、机关行政综合管理岗等岗位特点和工作职责,科学设置练兵比武项目,以评选“征管能手”、“稽查能手”、“每周一星”、“每月一星”等形式,定期组织岗位技能比武竞赛活动。
4、充分发挥好全员考试的激励和杠杆作用,以考促学,以考促训,以考促管,以考促用,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四)健全机制,促进教育培训的规范性
完善机制,科学管理是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推进保障。要建立健全一套教育培训保障制度,抓好落实,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富有成效。
1、完善教育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把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与干部的上岗、考核、提拔、任用结合起来。通过对学习优秀并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同志给予表彰、奖励,对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培训或者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考试不及格的进行通报、处罚,充分调动干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完善干部在职学习奖励办法。结合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科学制定获取各类专业资格人员和晋升学历人员的奖励标准,并有计划地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类专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鼓励广大干部立足岗位研究税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
3、完善教育培训工作考评制度。对各级税务机关,重点考评落实培训计划、制度和任务的情况,培训组织实施及效果情况等,对干部职工考评时要将全员考试的成绩作为重要标准,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
4、完善兼职教师选拔管理机制。科学制定兼职教师人才库管理办法,明确兼职教师的选拔、管理、培养等事项。定期选拔业务能力强,税收及相关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精通,实践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培训教学效果好,教学方法适合成人特点
第二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农民教育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造就规模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态度,对市场信息的选择和运用水平,对新品种和新科技的吸纳能力,以及能否移风易俗过文明、健康、向上的新生活,根本上取决于农民自身的文化、科技、技能、法律和思想道德等素质。农民素质的高低,在构建和谐社会及促进农村稳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地位。
一、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亭湖区共有农户98182个,农业人口358625个,农村劳动力总资源190208个,适龄劳动力168318个,从业人数170769个,其中务农127731个,务工5182个,从事建筑业16314个,其他21542个。
近年来,根据上级要求,我区把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努力创新和探索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思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目标,坚持面向农民、突出重点、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到2013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8000余元。首先,积极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等培训项目。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农村科技、生产、经营等多方面的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全区认真组织实施 “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民学历教育培训工程”及 “职业技能鉴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人人技能工程”等,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对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和职业角色转换能力。鼓励实用人才创办经济实体、各类示范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重点培养一批熟练运用实用技术的养殖业行家里手,一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工巧匠,一批农产品营销能手、一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今年,全区共培训农民8183人,促进了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再次,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紧紧围绕我区农业主导产业,结合大棚蔬菜、沼气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村一品等主要项目,开展了以植保、农技、土肥、种子、会计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活动。全区共培训10.12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000余份,接受农民技术咨询7000余人次。
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对农民教育培训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是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加快经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而对农民教育是现实的生产力却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只是一种间接生产力,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重经济建设,重项目投入,忽视教育特别是轻视农民教育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现象。我区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视,每年都制定出台一系列措施。但是,乡镇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农民教育培训不是自己的重点工作,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民只要不上访,就没有必要进行农民教育;农民只要有活干,就没有必要进行技能培训;工作存在形式主义,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浮在上面打电话、造文件的多,深入基层示范引导服务少;教育手段比较单一,依然停留在“读读报,开开会”、照本宣科上级文件的老套做法。三是个别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敷衍了事,做过场,教育培训工作仅仅是“报名册争投资”,既耽误学员、又欺骗政府。
参与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部门多,又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致使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由于多个部门(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劳动、妇联、共青团、科协、扶贫办)搞培训,加之一些企业、社会团体、个体户也进行培训活动,造成:一是培训内容难以统一,农民在生产中无所适从。二是重复培训多,主要表现为培训地点和内容的重复,往往一个地方培训多次,而有的地方一次培训也没有;一种内容培训多次,出现了“学了的用不上,要用的没处学”的怪现象,使本来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浪费严重。三是培训缺乏连续性。有些部门的培训是一阵风,使农民无法受到连续性的培训。四是一些企业、社会团体、个体户往往是为了推销某种产品而进行培训,甚至推销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严重的挫伤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扰乱了培训市场。
农民群体差异大、需求多,培训难度大。一是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对新兴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接纳、吸收能力,导致农民教育培训难度加大。二是思想意识保守、安于现状。相当一部分已就业农民虽有培训愿望,但同时他们只看眼前利益,存在“小富即安”思想,轻视对科学文化和技术技能的学习,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普遍存在既想致富又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把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提高、市场风险的规避都寄希望于政府,市场观念、市场意识非常淡泊。虽然小部分人对于能使个人有较好收益的技术往往热情很高,但是谈到费用时,就不愿参加培训学习,更没有形成交费参加科技培训的观念。同时部分农民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希望通过2至3天的技能培训就能掌握一门技术,甚至在专家教授实地培训时,只要求讲“如何增加产量、如何减少投入”或直接传授“秘诀”,对应该具备的基本技术和管理知识缺乏兴趣。三是由于年龄的大小不一和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决定了农民对科技的认知、需求、接受和实践操作上有很大的差异,使培训的成效大打折扣,培训难度加大。
培训的方式和教学的手段落后。目前的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远程教育设施不足,信息滞后,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就更谈不上数字化信息的多媒体教学培训。
外出打工农民技能培训上还存在问题。一是农民工培训意识不强,外出打工仅靠自身已有的劳动素质,没想到要通过培训来改善就业环境,增加收入。二是很多已经实现灵活就业的农民工看重眼前既得利益,而忽略经过培训后可能实现稳定就业所带来的长期利益,所以培训愿望不强。
三、切实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提高认识,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技能培训,还包括同时农民素质。除为“三农”服务外,还要为小城镇建设服务,为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服务,进而实现由终结性教育向可持续性教育转变,由职业定位性教育向可转换性教育转变,由就业性教育向创业性教育转变,由引进式教育向本土化教育转变。
同时,要树立农民技术培训的效果不仅仅是增收的观念,还包括待人接物、文明礼仪、和谐家园、子女教育等方面素质的提升。
统筹整合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资源,发挥培训优势。由政府统筹安排各种涉农培训,以区委党校、职教中心为主体,包括农业、科技、劳动、畜牧、科协等部门的科技资源。把各个部门的涉农培训资源、资金整合起来,形成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合理规划,统一协调,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同时,要进一步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吸收各种农业公司、涉农研究所、农技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劳务输出派遣公司、龙头企业等一些实力雄厚、信誉较好的团体进入服务网络,建立起社会化科技服务站点,充分发挥社会科技资源的作用。进一步整合农村人才资源,将农村各类能人组织起来,包括村委会成员、种养加营销大户,经过培训加入到培训服务队伍。通过整合政府、社会、农村等各方面的农业科技资源,形成农村科技服务的强大合力。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教师既是理论教学的教师,又是实践指导的农艺师、农经师、畜牧师、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这些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在强化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能力和提高学历层次的基础上,还要抓好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深入生产一线,参于生产实践。
坚持分类培训原则。一是按照镇村干部、农村党员、科技能手、致富带头人和优秀村民代表的梯次顺序,逐级进行培训,一级不漏,环环相扣。二是把参加的农民按年龄、学历分成不同的培训班,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选择不同的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教师等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三是按照不同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科技和资源现状,围绕区域内的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开展培训。特别是要把把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与教育基地建设结合起来。
加强远程教育培训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农业远程教育经过多年的建设,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停留在广播、电视培训的层面上,与现在的以计算机为支撑的数字化信息多媒体教育培训的形式还有相当长的距离。目前,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已为全区187个村配备了电脑,接通了互联网,搭起了框架,初步具备网络宣传培训的雏形。所以,要在充分发挥现有远程培训资源的基础上抓好两点。一是以“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为依托,积极建设区乡镇村三级远程教育设施,把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的数字化多媒体培训形式应用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另外,还可以根据目前农民拥有手机数量逐年提高的情况,把近年才出现的一种新的远程培训模式—移动学习引入农民科技教育工作来,使农民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利用手机的短信平台进行交互式的技术培训、信息交流等,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二是加强村级网络培训人才建设,为每个村培训至少一名懂电脑、会操作、肯吃苦、能培训的人才,坚持村级培训阵地,为农民提供最及时、最直接、最亲切的教育培训。
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是全面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这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前提,更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基础。党的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村容整洁、乡风文明。这已经为农民教育培训指出培训的内容和培训的目标。把实现“乡风文明”作为农民教育的落脚点,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全面渗透对农民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二是全面开展农民的技能教育培训。新型农民的内容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这是新时期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含和特征,也是今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方向。
三是充分提高认识,树立全社会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意识。农民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涉农部门的工作,不仅仅是培训机构的工作。农民教育培训实质是全社会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坚决消除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能有活干、不上访闹事就够了,对组织农民参加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教育不到位的消极认识。
四是在乡镇建立农民培训学校。乡镇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为农民做好服务上,教育农民、培训农民已经成为乡镇的首要工作任务和主要工作内容。而目前农民、农村最缺的就是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因此加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当务之急。在乡镇建立农民培训学校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乡镇现有的科技人才和一些空余场所。培训活动也能切合当地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习惯,使培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努力丰富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探索实行“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递进式就业”的培训模式,按照“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富裕一家”的要求,突出抓好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创业本领等三个方面的培训,大力开展“送岗到农家”活动,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积极引进“国培教育”培训方式,逐步探索“国培教育”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应用,不断创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第三篇:洛南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及思考
洛南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及思考
农民教育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造就规模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态度,对市场信息的选择和运用水平,对新品种和新科技的吸纳能力,以及能否移风易俗过文明、健康、向上的新生活,根本上取决于农民自身的文化、科技、技能、法律和思想道德等素质。农民素质的高低,在构建和谐社会及促进农村稳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地位。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状
一、洛南县农村农民的基本现状。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洛南县25个乡镇381个村、社区居民委员会的3036个村民小组共有农业户数98182个,农业人口358625个,农村劳动力总资源190208个,适龄劳动力168318个,从业人数170769个,其中务农127731个,务工5182个,从事建筑业16314个,其他21542个。
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根据上级要求,我县把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努力创新和探索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思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目标,坚持面向农民、突出重点、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到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4000余元。首先,积极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等培训项目。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农村科技、生产、经营等多方面的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全县认真组织实施 “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民学历教育培训工程”及 “职业技能鉴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人人技能工程”等,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对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和职业角色转换能力。鼓励实用人才创办经济实体、各类示范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重点培养一批熟练运用实用技术的养殖业行家里手,一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工巧匠,一批农产品营销能手、一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今年,全县共培训农民8183人,促进了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再次,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紧紧围绕我县农业主导产业,结合大棚蔬菜、沼气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村一品等主要项目,开展了以植保、农技、土肥、种子、会计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活动。全县共培训 10.12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000余份,接受农民技术咨询7000余人次。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民教育培训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是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加快经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而对农民教育是现实的生产力却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只是一种间接生产力,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重经济建设,重项目投入,忽视教育特别是轻视农民教育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现象。我县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视,每年都制定出台一系列措施。但是,乡镇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农民教育培训不是自己的重点工作,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民只要不上访,就没有必要进行农民教育;农民只要有活干,就没有必要进行技能培训;工作存在形式主义,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浮在上面打电话、造文件的多,深入基层示范引导服务少;教育手段比较单一,依然停留在“读读报,开开会”、照本宣科上级文件的老套做法。三是个别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敷衍了事,做过场,教育培训工作仅仅是“报名册争投资”,既耽误学员、又欺骗政府。
二、参与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部门多,又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致使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由于多个部门(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劳动、妇联、共青团、科协、扶贫办)搞培训,加之一些企业、社会团体、个体户也进行培训活动,造成:一是培训内容难以统一,农民在生产中无所适从。二是重复培训多,主要表现为培训地点和内容的重复,往往一个地方培训多次,而有的地方一次培训也没有;一种内容培训多次,出现了“学了的用不上,要用的没处学”的怪现象,使本来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浪费严重。三是培训缺乏连续性。有些部门的培训是一阵风,使农民无法受到连续性的培训。四是一些企业、社会团体、个体户往往是为了推销某种产品而进行培训,甚至推销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严重的挫伤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扰乱了培训市场。
三、农民群体差异大、需求多,培训难度大。一是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对新兴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接纳、吸收能力,导致农民教育培训难度加大。二是思想意识保守、安于现状。相当一部分已就业农民虽有培训愿望,但同时他们只看眼前利益,存在“小富即安”思想,轻视对科学文化和技术技能的学习,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普遍存在既想致富又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把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提高、市场风险的规避都寄希望于政府,市场观念、市场意识非常淡泊。虽然小部分人对于能使个人有较好收益的技术往往热情很高,但是谈到费用时,就不愿参加培训学习,更没有形成交费参加科技培训的观念。同时部分农民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希望通过2至3天的技能培训就能掌握一门技术,甚至在专家教授实地培训时,只要求讲“如何增加产量、如何减少投入”或直接传授“秘诀”,对应该具备的基本技术和管理知识缺乏兴趣。三是由于年龄的大小不一和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决定了农民对科技的认知、需求、接受和实践操作上有很大的差异,使培训的成效大打折扣,培训难度加大。
四、培训的方式和教学的手段落后。目前的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远程教育设施不足,信息滞后,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就更谈不上数字化信息的多媒体教学培训。
五、外出打工农民技能培训上还存在问题。一是农民工培训意识不强,外出打工仅靠自身已有的劳动素质,没想到要通过培训来改善就业环境,增加收入。二是很多已经实现灵活就业的农民工看重眼前既得利益,而忽略经过培训后可能实现稳定就业所带来的长期利益,所以培训愿望不强。
切实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一、提高认识,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技能培训,还包括同时农民素质。除为“三农”服务外,还要为小城镇建设服务,为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服务,进而实现由终结性教育向可持续性教育转变,由职业定位性教育向可转换性教育转变,由就业性教育向创业性教育转变,由引进式教育向本土化教育转变。
同时,要树立农民技术培训的效果不仅仅是增收的观念,还包括待人接物、文明礼仪、和谐家园、子女教育等方面素质的提升。
二、统筹整合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资源,发挥培训优势。由政府统筹安排各种涉农培训,以县委党校、职教中心为主体,包括农业、科技、劳动、畜牧、科协等部门的科技资源。把各个部门的涉农培训资源、资金整合起来,形成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合理规划,统一协调,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同时,要进一步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吸收各种农业公司、涉农研究所、农技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劳务输出派遣公司、龙头企业等一些实力雄厚、信誉较好的团体进入服务网络,建立起社会化科技服务站点,充分发挥社会科技资源的作用。进一步整合农村人才资源,将农村各类能人组织起来,包括村委会成员、种养加营销大户,经过培训加入到培训服务队伍。通过整合政府、社会、农村等各方面的农业科技资源,形成农村科技服务的强大合力。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教师既是理论教学的教师,又是实践指导的农艺师、农经师、畜牧师、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这些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在强化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能力和提高学历层次的基础上,还要抓好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深入生产一线,参于生产实践。
四、坚持分类培训原则。一是按照镇村干部、农村党员、科技能手、致富带头人和优秀村民代表的梯次顺序,逐级进行培训,一级不漏,环环相扣。二是把参加的农民按年龄、学历分成不同的培训班,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选择不同的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教师等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三是按照不同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科技和资源现状,围绕区域内的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开展培训。特别是要把把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与教育基地建设结合起来。
五、加强远程教育培训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农业远程教育经过多年的建设,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停留在广播、电视培训的层面上,与现在的以计算机为支撑的数字化信息多媒体教育培训的形式还有相当长的距离。目前,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已为全县187个村配备了电脑,接通了互联网,搭起了框架,初步具备网络宣传培训的雏形。所以,要在充分发挥现有远程培训资源的基础上抓好两点。一是以“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为依托,积极建设县乡镇村三级远程教育设施,把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的数字化多媒体培训形式应用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另外,还可以根据目前农民拥有手机数量逐年提高的情况,把近年才出现的一种新的远程培训模式—移动学习引入农民科技教育工作来,使农民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利用手机的短信平台进行交互式的技术培训、信息交流等,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二是加强村级网络培训人才建设,为每个村培训至少一名懂电脑、会操作、肯吃苦、能培训的人才,坚持村级培训阵地,为农民提供最及时、最直接、最亲切的教育培训。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是全面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这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前提,更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基础。党的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村容整洁、乡风文明。这已经为农民教育培训指出培训的内容和培训的目标。把实现“乡风文明”作为农民教育的落脚点,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全面渗透对农民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二是全面开展农民的技能教育培训。新型农民的内容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这是新时期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含和特征,也是今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方向。三是充分提高认识,树立全社会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意识。农民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涉农部门的工作,不仅仅是培训机构的工作。农民教育培训实质是全社会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坚决消除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能有活干、不上访闹事就够了,对组织农民参加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教育不到位的消极认识。
四是在乡镇建立农民培训学校。乡镇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为农民做好服务上,教育农民、培训农民已经成为乡镇的首要工作任务和主要工作内容。而目前农民、农村最缺的就是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因此加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当务之急。在乡镇建立农民培训学校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乡镇现有的科技人才和一些空余场所。培训活动也能切合当地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习惯,使培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努力丰富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探索实行“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递进式就业”的培训模式,按照“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富裕一家”的要求,突出抓好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创业本领等三个方面的培训,大力开展“送岗到农家”活动,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积极引进“国培教育”培训方式,逐步探索“国培教育”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应用,不断创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第四篇:浅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成长最重要组成的部分,是加强干部思想教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动干部学习的重要途径。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新情况和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知识,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形式、培训途径以及教学方式和手段表现出了与现实情况不太适应的一面,因此,创新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育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首先,教育培训管理体制没有科学明确的界定,教育培训工作零乱无序。其次,对干部的文化知识和能力素质结构现状缺乏系统的分析,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再次,对教育培训任务缺乏系统分工,教育培训资源配置不合理。
二是教育培训标准不够明确。目前,干部教育培训的标准要求过于笼统模糊,对不同层次干部的教育培训标准要求没有区别,对同一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分工的干部的教育培训标准要求也没有区别。
三是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滞后。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分层分类的干部教育培训教材。
四是教育培训渠道、内容和形式单一,与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差距较大。目前,干部教育培训主要是输送到各级党校和行政院校进行政治理论培训,培训的形式主要以传统授课辅导方式为主。培训渠道和内容的单一,难以满足培训目标需求的多样性,培训形式的单一又使培训效率难以提高。
二、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从系统规划、更新内容、改进方式、拓宽渠道、完善机制等方面入手,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
1、科学系统地进行全面规划。整个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零散无序的教育培训,成本高、效率低、成效差。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应当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各级干部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出发,科学制定各层次、各类别、各岗位干部的素质、知识、能力标准,并将此标准与干部队伍现状作比较,准确地确定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再根据干部教育培训目标,制定出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首先,应对干部队伍现状作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准确地掌握各层次各类别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文化知识程度和工作能力的强弱。这是提高规划科学性的前提。其次,应分层次确定干部应具备的政治理论、文化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基本标准,以及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各类干部的具体标准,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干部素质能力标准坐标系,其纵坐标代表不同层次的干部素质能力层次要求,横坐标代表不同岗位的各类干部素质能力定向要求。在构建好这一坐标系后,将每一位干部按照其工作岗位的层次和分工放到坐标系中去对照,确定出每位干部的教育培训需求,再从整体上制定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教育培训规划。这样的规划不仅能够较好地将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且在制定干部队伍整体培训规划的同时,也完成了干部个体的教育培训规划。
2、全面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又对干部的参训积极性产生重大影响。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应从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入手。
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上,加强各级党校和行政院校建设,加大硬件投入,加快现代教学设备配置,改善教学手段的同时,重视运用和开发全社会的教学资源,用开放式的思维和市场运作方式,使全社会的教学资源为干部教育培训所用。这是一条投入少、见效快、简便易行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扩张之路。在进行实体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充分享受现代科技成果,运用网络技术加快网上培训中心建设。网上培训中心的建立可以使干部教育培训实现自主性和互动性,既较好地解决了教学资源的时空限制,又能切实解决好工学矛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们应当加强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和主渠道的各级党校和行政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同时还要制定规划,拿出措施,将在职教员的继续教育落到实处。党校和行政院校教员不仅在理论知识上要有所提高。在教材建设上,按分层次分类别的要求,组织若干教材编写小组,系统地编写一套适用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干部教育培训系列教材。教材编写小组成员应由理论教育工作者和具有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组成,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还应建立干部培训教材定期审定制度,使教材能够适时得到修正,保证教材始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3、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要由单一的课堂授课辅导向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方式转变,要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多开设一些情景模拟、案例讨论分析、对策研究、双向交流、实际观摩等课程。在培训课程的安排上应采用模块化结构,由培训单位向参训者提供若干个培训的教学产品模块,参训人员在完成规定的基础内容后,可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工作岗位的要求,自主地选择培训内容,实现自助菜单式培训,使培训的供需达到最佳匹配。要大力推进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尽快实现远程网络教学培训。
第五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文章标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任务,为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面。完成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就是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设和发展开辟了广泛的前景,为我们党政人才健康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然有好的措施,好的思想并不一定能转成为好的行动,起到好的效果。所以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期重要任务,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的有关要求,紧密联系实际,找出现行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症结,如何加以改进,并具体抓好落实。
一、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绝大多数单位有少数领导干部轻视和忽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当作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没有把干部教育培训这项战略任务提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并认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走形式,走过场,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财力、物力的。在去年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笔者就曾听见一个单位行政负责人对上级检查组发这样的牢骚:“这些务虚的、形式的、没有实效的活动要少搞一些,每个党员一本书,一个本子,三十元钱,能起了什么用?不过是浪费了国家许多财富罢了”。短短的一席话,代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声。
2、管理不严格。虽然每次干部培训都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明确了具体的目标,建立了严格的制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则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许多时候是强调自觉遵守纪律的多,监督检查的少。今年上半年党校举办了一期科级干部培训班,40来人的班,缺课旷课人数非常之多。一次仅来了三五个人,致使老师都无法正常讲课。之后对缺勤学员也没作任何处理。
3、针对性不强。一是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针对性不强。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今年新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转正培训班与科级干部培训班的授课内容,一经对照,竟有很多雷同。应该说处级干部、科级干部、新参加工作人员这三种类型干部文化层次、工作经验、理论水平各异,所站的岗位不同,需要补充的知识及所培训目的不同,需不同内容及类型的教育培训。然而内容上却有许多雷同之处。干部教育培训不能“一个单子吃药”,不能“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二是在教学时间上针对性不特别的强。干部工作应该说有松有紧,有忙有闲。但干部培训教育在时间上,许多时候是想让干部什么时候培训就什么时候培训,不管你现在手头上工作是否紧。干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客体,却没有任何发言权,这就是所谓的“我上什么菜,你就吃什么菜,什么时候上,你就得什么时候吃”。
4、培训方式不多。一直以来,我们教育的方式手段不多,许多时候仍是以一人讲,众人听的灌输式,填鸭式陈旧方法为多,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必然影响培训的效果。湘乡党校的教育方式就是一个典型。老师利用黑板进行板书或投影仪进行投影,除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外,很少与学员面对面进行互动式教学。有时老师讲课水平低,让学员在台下哈欠连天,索然无味。
5、保障机制不健全。任何一项好的措施、政策必须有好的制度作为保障。干部教育培训要搞好,必须要有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方面的保障。硬件设施即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投影仪、现代视听设备等),软件设施即雄厚师资力量,合理的教学计划,严格的考核的制度等。然而软件硬件设施的建设都需要资金的投入作为保障。而湘乡现实情况是吃饭财政,在干部教育培训的经费上投入是严重不足的,更多的时候是将培训所需经费转嫁到各个单位各个部门,让各部门苦不堪言。笔者初步估算了一下,到今年10月,党校在笔者所在单位调训9人次,所需培训经费2万多元,全部由单位承担。我市干部教育硬件设施这一块方面,仅在2005年,党校新建了一栋办公楼房,还背了一大屁股债,而起好了的房子也仅仅是一个空架子,教室、宿舍很简陋,很少配置有电视机、电脑,更谈不上配备齐全的现代视听设备了。学员住在那,热天热、冷天冷,让他们不愿也不想住。软件设施这一方面则一是没有一套干部教育培训目标的预测和考核标准。对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划不是很科学,各个岗位到底需哪方面的人才,各类人才需哪些方面的知识,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培训目标,以及是否达到等等,所有这些应该说没有一套完整的预测和考核标准。二是没有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笔者对党校历来颇有微辞,就是因为“不管过了多少年,不管过了多少天,还是那多么熟悉的身影和笑容”。就这么几个老师,“你方唱罢我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