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三岔乡三岔中学 曹建新
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生物教师在这次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该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信息,从努力实践到积极创新,开发制作适用于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掌握生物学知识,获取更多的生物学信息。今天的教师,不能满足于一支粉笔、一张利口,博闻强记、引经据典的传统教学;而应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将生物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有效整合。
一、科学地认识什么是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课。
整合是指可联合实施以确保实现共同成果的。我认为生物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体现在如何有效应用学科技术、信息技术、学生的研究学习素质,更好地达到生物课程学习的目标。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一般来说,信息是指与客观事物相联系,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被发出、传递和感受,对接受对象的思维产生影响并用来指导接受对象的行为的一种描述。从本质上说,信息是反映现实世界的运动、发展和变化状态及规律的信号与消息。信息包括以下几个要件:信源、语言符号、载体、信道、信宿、媒介。电脑是一种利用电子学原理根据一系列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机器。因此,信息技术不仅仅是电脑技术,它的范围要宽广的多。
生物学科整合课的定位是生物学科课,不是电脑课,不是信息技术课,不是生物多媒体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合各种手段、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生物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能力,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素质的提高。生物整合课与生物多媒体课不相同:生物整合课不仅信息技术手段、方法与学科教学手段、方法的整合,还包括教师教的艺术,学生学的方法,注重学生的认知学习,学习评价,师生沟通。生物多媒体课为教师的“教”提供方便支持。“生物整合课”更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渗透,对整个教与学过程、评价、延伸学习的整合。
生物整合课是生物课,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探究,学科的特点 和功能不能削弱,课就是课,不能上成远程教育。
二、如何上生物整合课?
生物学科整合是指课堂教学中把课程内容和方法与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有机结合,共同完成生物课程教与学。目的是把信息等各种先进技术应用到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促进生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提升,达到实现课程教与学的目标。
1、认真选择整合的点:整合是广义的整合,可以是课堂某个环节、某个知识点的整合,不一定是全过程的整合,可以是课堂上不同手段的整合,更不要错误地认为整合就是要电脑,就要网络,要先进的软件,没有电脑就不是整合了。
《消化吸收》:材料多,素材多,但是消化、吸收很少直观动态的内容,使用flash动画,数码摄像技术等进行整合,使学生看到家兔肠胃的蠕动,消化过程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物的移动等等;
《空中飞行的动物》:为什么鸟能飞行?如何适应飞行?与飞机有什么不同?选用flash动画整合飞行原理。摆脱了学生问:为什么能飞?有翅膀的答案。。。。
2、发动学生,精心整合。整合最简单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我们上整合课我都是引导学生加入整合课的研究行列:
在发动学生方面有很多东西学生是可以完成的:生物标本的采集、收集、购买;生物视频的拍摄;生物图片的照相;生物实验的模拟;生物的调查、数据的分析;生物现象的观察等,都可以发动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参与整合。
作为教师要备好课。备课不仅仅要备重点、难点,备学生,还要把知识呈现的手段、方法、时间备进去(何时呈现,怎样呈现,重点内容多几个方式呈现和互动)。
因此,不是整堂课都要用信息技术或者某项技术,其实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小组就是很重要的整合手段之一,这就重视了人的资源,重视了以人为本。
3、选择自己适合的媒体技术。不要盲目的追求好看,追求很高的信息技术,而要实用,要自己最擅长的技术。目前很多老师都掌握了PPT、flash等较高级的软件的使用,但在制作是往往要化大量的时间。这就让老师准备一节课往往要花
一、两个礼拜的时间甚至更长,很多老师不愿意上整合课。其实,FrontPage,PowerPoint、WPS、OFFICE、ACDsee等软件的也使用很简便,花的时间也很少,我们不要盲目跟风做复杂的课件,做适合自己的课件,整合适合自己使用的技术和素材就行。
有的时候,我就直接用视频软件播放拍摄的青蛙的心脏的跳动,这样还更加真实。不要强求自己非常完美,可以逐步完美。
生物复习课,我就用WPS进行整合,把练习和提纲整合;学习细胞的结构,我们不但让学生看显微细胞摄影、细胞模型、细胞图片、还要进行细胞结构图的绘画,这也是很好的整合,这个整合不用电脑就可以,因此,我们选用合适的技术整合是看自己的技术水平,也看实际的需要,做到简单、快捷,突出重点就行。
整合不一定要有课件,我们要把握一个原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便于学生理解老师授课意图;要有一定的交互性;要有一定的拓展性;要适合自己。
三、正确的评价导向。
一节生物课,是具有生物课的基本要求,生物整合课,也有基本的导向,才能引导老师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有方向,有技术,有积极性,是保证生物学科整合课能正常开展的关键。
1、贯彻新课程标准。包括认知、情感、技能、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等目标,反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多智力因素。
2、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3、要求内容与课程设计,能适合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吸引学生适当参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发挥生物学科整合的优势,教学方法适宜、灵活、有创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5、生物教学语言清晰、科学严谨,适当板书。
最后,作为生物老师,我自己要加强学习,不但要向老教师学习经验,还要学习新技术,了解时代的发展,把最新的技术引入课堂,先让学生感受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提高我们的整合的能力,在三尺讲台上拓宽教与学的广阔天地。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结合
我认为“深度融合”是在经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抛开“应用”谈“深度融合”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融合”是更高层面的“应用”。
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比如信息技术学科的出现、课程的设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但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显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育的正能量没有突显。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技术似乎成了可有可无,有它不多、没它不少,绝非必不可少的因素,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几乎80%以上的教师都经历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但是培训的最终结果并不理想。而通讯行业的手机,也是信息技术终端,每个人接受它之前并没有接受培训,功能开发的都很完美,能够用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教师没有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带来的真正实惠,学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乐趣,因而导致一段时期以来大家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迷惑于茫然。
何克抗教授提出: 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来体现这一点,我们是否做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真正得到发挥?答案是“NO”。我相信大家都会有共同的感受,就是不管是教材改革还是课程改革,到头来都只是一种形式,教学结构、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环境、方式方法的改变,因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三段式”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新课程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三段式”对学生而言,“课前”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的“导学案”,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新知、自主学习; “课上”就是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交流预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其他同学和教师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就是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巩固,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网络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当然这些拓展和延伸的内容要有梯度、有层次,既照顾全体又照顾个体。
借助网络环境实现在课外的有效时间内,既可以与教师沟通与交流,实现个性化教学,又可以实现同学之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多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导致学生围绕教师讲的内容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局限,进而不会学习。“三段式”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把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所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还要靠广大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摸索,真正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融合”新模式。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实践证明,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若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确实能对生物教学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都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虽然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很多,但在中小学生物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因此,下面主要谈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应;在教学过程中,备课过程很重要,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胸有成竹、有条不紊,才能收放自如地指导学生学习。
备课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备教材。包括本课中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必须让学生掌握,哪些需要了解,教材在章节中的地位、作用、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
二是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变化,因此需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
三是备教法。该课中的难点,通过哪种教学形式才能突破,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记忆深刻,这些都是我们备课过程中应该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生理过程等形象地、动态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
在备课时采集信息资源主要通过以下办法:
①利用网上的资源。网上有许多图片、课件、教学的文字资料,甚至还有试卷,在需要时我们可以下载。比如:在准备“环境保护”一节课时,可以从环境保护网http://gbj.grchina.net/gbj/documents/solid.htm上下载一些有关环境保护如“赤潮及其危害”“酸雨及危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环境激素污染的现象和危害”“过度排放与污染”等的文字材料及图片资料;在准备“遗传与变异”一节的教案时,可以从http://www.39.net/eden/yyy/ysyy/ysxz/14591.html搜索到近亲结婚与遗传疾病的典型例子,如“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达尔文的悲剧”等资料。
②实地拍摄照片。我们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很多的生物资源图像,输入电脑中。比如,当出去旅游时,在玩的同时可以收集资料,例如在登山时,将山里那些珍贵的植物拍摄下来,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料。在拍照时要注意拍摄植物的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多种景别的图片,叶子、花、果实等的特写都将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料。将这些直观的教学资源整合到教案之中,课堂里的内容就非常丰富,让学生看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③扫描图片。有一些图片我们在网上找不到,这时还可以用扫描仪扫描图片。
2.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呢?在授课过程中通过CAI课件声像结合、动态展示生物的内部结构、生理活动现象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效果。
如在讲“尿的形成与排出”一课时,笔者制作了CAI课件上课时播放,动态地展示了尿液的形成过程,同时画面中的配音也让学生感到新鲜,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精力,不可能把每节课都做成CAI课件,因此可以用下载来的课件或者买来的教件
例如,在笔者做的一个“血液”课件里,把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人物化,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自我介绍”生动、活泼、有趣,它们以第一人称的自我表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些配音图像将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永久记忆。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课堂上,要善于利用从网上搜集的资源。例如在讲到“禁止近亲结婚”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中国有句古话:近亲结婚亲上加亲。可是国家婚姻法却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学生讨论后,再给他们讲述近亲结婚的危害。讲解备课时从网上找到的内容,如“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达尔文的悲剧”等,向学生讲解这些名人的沉痛教训,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近亲结婚会导致遗传病,所以是应当禁止的。
3.信息技术在课后辅导答疑中的应用
虽然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但是设计巧妙的课后作业,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性。
如初一生物下册关于血型的课后作业题“仅凭血型就可以确定孩子与父母的亲缘关系吗”引起了学生的争议,有人说“可以确定”,有人说“不能确定,只有DNA才能确定”。到底谁正确呢?学生让我评。我说这样吧,你们上网查找资料,谁能找到支持自己的证据,谁就是胜者。第二天,就有同学找我说“找到了答案”。在辅导课上,我公布了该同学的资料,大家听后都明白了其中道理,教室内响起了一片掌声。
通过资料的搜集,学生学会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查找资料的方法,也明白了一些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能力。
4.信息技术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给学生布置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通过网络的应用既完成了课外实践作业,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在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时,该课的课后练习有一道收集资料的习题是:艾滋病离我们每一个人有多远?请你通过各种媒体收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就这个话题与同学展开讨论。了解艾滋病的情况对学生的生活很有意义,学生也都很关心这个话题,于是我让学生办了一个专栏,主题是“艾滋病离我们每一个人有多远?”要求每小组交两至三篇文章,时间是一周,开展班与班的比赛。学生热情很高,除了查找翻阅书本、杂志外,很多学生从网上搜索资料,同学们从网上不仅找到了很多文字资料,还找到了很多图片资料,同学们写的文章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办了一期很好的“预防艾滋病”的专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也了解了它为什么会传播,知道了自己该怎样预防。他们不但从活动中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信息素养。
总之,在信息时代,生物教师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答疑、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中,都要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生物教学效果。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
什邡禾丰中学 魏正双 王文春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成熟,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营造了新的数学学习环境,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谈谈我的一点做法与体会。
一、教师要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
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积极参加培训,作为数学教师还应学习和掌握一、二种常用教学软件的使用,如《几何画板》、Authorware等。只有熟练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⒈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信息技术具有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于一体的特点,它可以利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这远比单调的教学手段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如教学平行线时,可以通过动画展示火车铁轨这一直观的平行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用两列火车平行行驶来象征平行线,可以提出假设如果铁轨相交了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并用火车展示列车相碰的动画、碰撞的声音,这能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平线是不能相交的,没有交点这一性质。
⒉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可以方便的为数学教学虚拟现实情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大胆猜想,从而发现定理和结论。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用《几何画板》先画出任意△ABC,再度量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并求他们的和;学生发现他们的和为180°,然后让学生分组任意拖动其中的一个顶点,使△ABC的形状或位置发生改变,每组学生均发现每一个内角的大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的和还是180°,于是学生可以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又因为是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的结论,记忆往往更深刻。
⒊化静为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方便的化静为动,动态的展示教学要点,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往往能轻易的克服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将解析式和图象的联系用动画演示,教师移动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让函数图象的位置、斜率发生变化,指引学生观察关系式y=kx+b中k、b值的对应变化,从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让学生深刻理解到b的大小决定图象与y轴的交点位置,k的大小决定图象的斜率,这在解答后面的典型题:给出函数图象确定k、b的值时非常有用。又如,平面图形中的平移、翻折、旋转等位置变化,用多媒体能够发挥它们特有的优势,非常的直观,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很轻易的理解各种情形的三角形全等这一重、难点,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有这样的效果,往往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达到相同的效果。
⒋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便于探讨的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如:“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中点,问能够围成什么样的四边形?”,对这个问题可以用《几何画板》展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使四边形的形状可以任意改变,从而中点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也随之发生变化,老师可以指引学生分多种情况去探究,如,原四边形对角线相等;对角线垂直等情形,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一部分学生还由结论提出问题:要使中点围成四边形是矩形,原四边形需满足的条件等,这一正一反的探究思考,使学生真正理解了知识点,做到了举一反三。
⒌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自主学习精神
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为数学教学建构一种理想的平台,即互动式学习。它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学生在教学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老师可以在教师机上对学生机个别指导,也可以对某个学生的解答予以转播。这时受到肯定的学生倍感骄傲,自信心增强,自主学习的精神更高。又如,在课件中设置做对用掌声予以表扬,做错给出提示等,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而且设置恰当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1.教师不能够充当放映员,让学生在多彩的多媒体世界里读“电子读物”,用课件要达到某个目的,是突破难点还是教学新知识点,还是新课的引入,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以课件代替教师的教学。
2. 教师能够自制教学课件当然好,但是每一个教师都成为课件的制作者是不现实的,要做一个完整的课件是很耗时费力的,作为教师主要要能合理的使用课件,我们提倡充分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上的共享资源有选择有针对的使用。就算自己制作课件也要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制作一些小的、片段的课件达到教学目的就行。
第五篇:HY16030804 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应的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学也不例外。由于我国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这对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水平提出更好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教学环境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初中生物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在此,本文悬着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0.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飞速变化,相应的教育领域逐渐向信息化发展的方向进行迈进。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普及度较高的信息技术,与我国教育领域之间整合情况较为常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往往以一种辅助教学的形式存在,它的存在不断推动了我国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变。初中生物作为初中课程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更需适应当前教学形势。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结合声、图、视频、文字结合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适应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在此,本文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1.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意义
实践证明,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初中生物教学方式改革的发展方向,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推动作用。1.1推动初中生物教学方式创新
在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是一种以辅助教学的模式出现的,这一辅助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方式的改变,让传统教学方法不在局限于课本上的教学或是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通过计算机技术或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逐渐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只是表现形式。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生物作为一种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进行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是较好的进行知识的虚席,必须对相应的知识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相关的生物知识通过图片或是视频的方式表现出来,充分推动了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方式的改革。1.2降低学习难度
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生物知识还是较为抽象的,若是教学仅仅只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对相应的知识很难进行理解,这导致在课堂上学生无法进行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而导致学生学习难度的增加。例如,在进行微小生物或是细菌观察的时候,若是仅仅只从个人的实验观测,学生很难得出较为精准的结婚,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应的知识点以图片或是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较为直观的进行观察,从而不断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1.3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降低学习难度之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获取相关信息之后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以及分析,从而能够独立的操作计算机进行问题的解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教学方法的改变,势必会改变学习方法,在以信息化为基础,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2.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针对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整合措施,主要内容如下。2.1根据教学要求,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利用相关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关知识的探讨。在进行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布置相应的实践任务,在学生学生开展相应的只是探讨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或是直接向教师进行请教,例如,我们在进行传染病的研究时,围绕生物课本内容,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的采集,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引起传染病的原因、传播途径以及有效地预防治疗办法。2.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平台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并结合现阶段新课改政策的研究,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要根据教学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相关专业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搭建信息平台。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信息平台的搭建。通过信息平台的搭建可以将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源都上传到这一平台上,让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在这一平台上,学生还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若是一旦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系统进行咨询。通过这一信息平台的搭建,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以及知识面的扩展,从而积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2.3确定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分析发现,现阶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教学方法的改变,这两者的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水平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明确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所有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3.总结
通过上文对这一课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进行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两者的整合,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有利于推进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改革,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在此,本文针对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际情况,从而提出以上相应的整合策略,希望能够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国成.试论如何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整合的切入点[J].生物技术世界,2014,04:162.[2]陈泽芬.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J].生物技术世界,2013,07:100.[3]张莲伟.教师的理念与技能: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主要影响因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83-84.[4]钱天平.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整合的模式和策略[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