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3 01:0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

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

1、空气的性质

一、问题解答

1、你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

2、把一团纸巾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答:不会,因为空杯子并不是真正空的,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3、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呢?答:不会,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所以气球就吹不大。松开套住瓶口的气球或者在瓶身上打孔,瓶子里的空气被气球从缝隙里或者小孔中挤出来,腾出瓶子里的空间,气球就能吹大了。

4、把俩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他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答:刺破气球的那端木棍翘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5、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有风吹过脸庞,(不必统一答案,具体依据学生的回答)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6、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现象?答:感觉用手压时塑料袋内有东西向上弹(或者像上顶)手。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向上弹(或者像上顶)力气变大。松开手后看见“气垫”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说明(1)塑料袋内有空气存在。(2)空气占据了袋内的空间。(3)空气可以被压缩。(4)压缩空气有弹性。

7、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答:相同点: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不同点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8、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答:气锤、喷雾器、气垫船、气垫悬浮列车、气枪、橡皮艇、气压铆钉枪、汽车上的气压开关门等都是利用压缩空气来工作的。

9、探究喷气式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他跑的距离是否有关?答:课本上的空填“远”。结论充气量多,气球跑得远。

二、教法分析

在日常生活当中,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对于空气的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空气会流动等。本课教学正是以学生的这些认知背景为基础,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手段,去正视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因此,本课教学当中应重视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解释现象、进行比较、归纳概括。

2、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问题解答

1、空气受热或受冷后会往哪儿流动?答: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受冷后会下沉。

2、试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答: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

3、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臵合适?为什么?答:制冷空调应挂在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内的气温。而取暖器则相反,应放臵在下放,让热空气自然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4、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答: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二、教法分析

在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性质的基础上,本课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的话题,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到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因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了风。

3、空气中有什么

1、一猜,下面那支蜡烛最先熄灭,那支燃烧的最久?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答:第二支先灭,第一支最持久。因为第二支是用小杯子罩住的里面空气最少,第一支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燃烧需要空气。

2、实验二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瓶里剩下的气体还能支持燃烧吗?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它们各具有什么性质?答:试验中可以看到蜡烛燃烧一会后熄灭,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说明燃烧只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瓶内还有气体。瓶里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空气中至少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3、11页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沿着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什么?答:会看到杯底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5、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答:秋季早晨草叶上的水珠,放在室外的金属上的水珠,水缸外的水珠,冬季从室外里走到屋子里眼镜片上会有水雾等。这些都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并为学生下一节课理解空气是生命的要素和认识空气的污染,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一、问题解答

1、下面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这四个例子说明人和动植物离不开空气。

2、说一说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答: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二、教材分析

空气与水、阳光一样,是维系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物质条件。由于空气看不见,它的污染容易被人忽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人类追求更多的财富和更舒适的生活,使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保护空气、防治空气污染,已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过去学习水的单元和前面学习空气知识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污染,并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第二单元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一、问题解答

1、如果把两只手的食指先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过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会一样吗?对上述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答:不一样,插入冷水杯的手指插入温水杯中后感到热,而插入热水杯的手指插入温水杯中后感到冷。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2、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水变量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是先快后慢,还是均匀下降,还是……答: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

3、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答: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二、教材分析

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本可将帮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的测定水温,并带领学生探究热水变量的规律。

2、热的传递

一、问题解答

1、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答: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导温度低的地方。

2、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答: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相互混合。

3、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答:阳光因自身的温度而向外发射能量,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种物体传给其他物体。

4、分析图中热的传递方式答:对流(壶中的水);传导(炉子到水壶);辐射(路中的热传到四周)。

二、教材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知道一杯水的温度会有规律的降低,通过讨论认识到这是热水向周围散发热量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本课指导学生研究三种形态的物质用什么方式来传热。

3、加热和冷却

一、问题解答

1、糖和蜡加热和冷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还有哪些物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与糖和蜡一样的变化? 答: 糖和蜡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凝结成固体。如松香、巧克力、动物脂肪、固体润滑油等

2、铜球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答: 铜球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

3、水加热和冷却后有没有类似铜球的变化?答: 水和铜球一样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

4、设计出研究空气加热和冷却后体积变化的实验。答:材料选择:瓶口套有气球的瓶子,装冷水的盆子,装热水的盆子。步骤;

1、将瓶口套有气球的瓶子放入装热水的盆子,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再将瓶子放在室温下,过一会,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5、想一想,怎样标出温度计上的刻度?答:要有统一的标准,使用起来才方便。华氏温标用 ?F表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32 ?F,水的沸点是212 ?F。摄氏温标用?C表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0?C,水的沸点是100?C。

6、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你还能说出哪些?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一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 等。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思路是“聚焦——探究——反思——交流”,4、吸热与散热

一、问题解答

1、实验一: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

2、实验二: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金属片的升温速度比纸板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金属片的降温速度比纸板快。

3、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通常优于液体。

4、同一种物质,如果表面颜色不同,他们的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一样吗?答: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

5、为什么冰箱后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答:冰箱后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好。

6、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答:热带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行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

7、为什么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不一样?答: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阳光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

二、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四部分,一、研究不同的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二、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否相同,三、吸热和散热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拓展活动 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保温杯。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一、问题解答

1、我们见过哪些形态的水?答: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空气中还有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

2、空气中的水从哪里来?答:空气中的水是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去的。

3、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答: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通程度及周围的温度有关。

4、水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答:水有气体、固体、液体三种状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受冷变成冰。水蒸气受冷变成水或冰。冰受热变成水或水蒸气。

5、为什么年年下雨,雨却总是下不完?答: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蒸发到空中形成云,云在空中飘荡遇冷变成雨或雪降落下来。雨水和雪水有的流入江河,有的渗入地下,地下水有的流出地面形成泉水,它们都源源不断的流入海洋里,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所以年年下雨,雨却总是下不完。

6、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答: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到地面上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二、教材分析

在大自然中,水以各种姿态存在着,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对此充满了好奇,本节课就带领学生去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及条件。本可共分为五部分,认识自然界的水,制造雨、霜、露。研讨水来自哪里,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1、声音的产生

一、问题解答

1、用哪些方法可以使一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答:例如:(1)揉、搓保鲜袋;(2)绷紧保鲜袋,放在唇间吹;(3)吹足气后用指头弹击保鲜袋;(4)吹足气体系紧再挤破;(5)来回抖动保鲜袋。

2、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答:很多种声音。如吹口哨、弹舌、拍手掌、跺脚、打哈欠、说话、唱歌等。

3、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答:因为物体都发生了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4、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答:我感到音钹在振动,随后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了,因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5、你能从以上活动中找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吗?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二、教法分析

本课教材是按照“知道声音的主要功能——想办法制造声音——发现发声物体的共同规律”的思路编写的。弹拨钢尺或橡皮筋,会有麻麻的感觉,很容易观察到尺子在上下颤动,手麻;不弹拨,尺子不发声,振动停止,手没有麻的感觉。击鼓看到绿豆在鼓面上上下跳动;不击鼓,鼓不发声,绿豆也不会跳动,吹瓶子发声时,瓶中的盐会上下跳动;不吹不响,盐也不会上下跳动。通过触摸,感受到喉部振动与发声的关系,敲击钹迅速使它振动,停止后声音也随即消失。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交流,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即无论是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方法都可以使物体振动而发出声音。

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探究声音发生的原因。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锤、豆子。实验过程: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一、问题解答

1、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子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开始能听到,用注水加热法赶去烧瓶内的空气,会发现铃声变小或听不到,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固体、液体能传播声音吗?答:能。

3、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的效果最好?用哪个袋子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答:装沙子时效果最好,用空气袋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二、教法分析 本课教材是按照:“认识空气能传声——比较不同媒质传声效果——制作土电话——了解传声故事——消声活动”的思路编写的,知道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了解到以下两点;一是通过固体气体传播,二是声音可向不同的方向传播。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源于生活中固体传声的广泛应用,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铁轨、海底、通信电缆等,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三、实验与制作

1、实验名称:探究沙子、水和空气传播声音的效果。实验材料:三只分别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铅笔 实验过程:(1)、把桌面整理干净,分别将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平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袋子上,捂住另一只耳朵。(2)、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轻敲桌子,用耳朵认真倾听。实验结论:沙子传播声音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水和空气。

2、实验名称: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 实验材料:铅笔

实验过程:用钢笔敲击桌面的中心,我们不论站在桌子的哪个方向,都能听到铅笔敲击桌子的声音。实验结论: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或四面八方)。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问题解答

1、敲小鼓,看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答:小球会振动,这是因为敲鼓时,鼓声冲击纸屏,使纸屏振动,从而引起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振动。

2、如果把“助听器”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感觉?答:能听到细微的声音。

3、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听话,音量会不会发生变化?答:音量会变大。

4、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答:(1)用手捂住耳朵。2)戴上耳塞; 3)离开噪声区。

5、我们能为减少噪声污染做些什么?答:(答案不唯一)例如(1)减少噪音源;(2)在家中安装双层玻璃窗;(3)多用木质家具以吸收噪音。

6、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答:同情、关心、理解、帮助。

二、教法分析 本课教材是按照“认识人耳构造,知道人听声过程—认识耳廓作用—认识噪音,了解减少噪音方法”的思路编写,三、实验与制作

制作名称:制作一个喇叭状的“助听器” 制作材料: 一张大纸、胶水

制作过程:制作评价:这就是我制作的喇叭状的“助听器”。它的优点主要有┅┅

4、不同的声音

一、问题解答

1、你的嗓音和其他人的嗓音一样吗?你们的声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答:不一样,不同人声音的强弱、高低不同。

2、想一想,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答:声音的强弱取决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声源振幅越大时,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时,也会感到声音越强,反之,由声音弱。

3、用同样大的力分别敲击同材料,但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差别?答:这些材料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4、想一想,声音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答:声音的高低与弦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系,变紧、变短、变细的弦发出的声音高。

二、教法分析 本课教材是按照“猜声音——认识声音的强弱——使橡皮筋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自制乐器并演奏”的思路编写

三、实验与制作

制作名称:制作一件小乐器。

制作材料:大小一样的瓶子七个、水、金属棒、音高标签 制作过程:

(1)依次在七个瓶子中从少到多装上不同量的水,用金属棒敲击瓶子,调试音高。(2)在各个瓶子上贴上音高标志。(3)用金属棒弹奏乐曲。制作评价:这就是我制作的一件小器“水琴”。它的优点主要有┅┅

第四单元 吃的学问

1、我们吃什么

一、问题解答

1、人为什么要吃食物?答:(1)使我们身体健康。(2)可以使我们有力气。(3)食物中有营养成分。

2、研究我们的统计结果,你能发现什么?答:有些同学存在偏食、挑食现象。

3、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好不好?为什么?答:不好,因为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二、教法分析 本课教材是按照“交流吃食物的看法——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认识营关成分及其来源——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根据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的思路编写

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检测土豆、花生的主要营养成分。实验材料:土豆、花生、碘酒、白纸 实验过程:(1)滴几滴碘酒到土豆上,待一会我们发现土豆片上滴碘酒的地方变蓝了。(2)、将花生剥去皮,在白纸上涂抹一下,我们发现白纸上留下了油迹。实验结论:土豆中含有淀粉,花生中含油脂。

2、怎样搭配食物

一、问题解答

1、他们的身体健康吗?你认为他们有哪些饮食方面的问题?答:不健康,他们在饮食方面不重视食物的合理搭配,从而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使健康受到不良影响。

2、你的食物金字塔有什么优点?什么地方不合理?应该怎样改进?答:优点:营养种类齐全,数量足。不合理的地方:营养比例不平衡如油、盐、糖较多,蔬菜较少。改进方法:注意营养比例的科学搭配,多吃蔬菜、水果等。

二、教法分析 本课教材是按照“探讨小胖墩和豆芽菜的饮食问题——认识食物金字塔——制作食物金字塔——运用食物搭配原则开展实践活动”的思路编写

3、食物的消化

一、问题解答

1:怎样才能知道谁画的“旅行图“正确?答:可以照X光片,还以请教医生、老师、家长,还以查阅医学图书等。2:消化道里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答:蠕动。3:你认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答:(1)细嚼慢咽。(2)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3)饭前洗手,饭后漱口。(4)荤素搭配。(5)讲究口腔卫生。(6)保持良好心情。

二、教法分析 本课教材是按照“画食物旅行图——认识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模拟食物运动实验——学习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的思路编写

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实验材料:漏斗、软塑料管、塑料膜、长筒袜、碎馒头、乒乓球 实验过程:(1)、用漏斗代替口腔,软塑料管代替食道,塑料膜代替胃,长筒袜代替肠。(2)、把潮湿的碎馒头放在口腔里,手捏食道使食物进入胃。(3)、胃中的食物进入肠(用乒乓球代替)用手挤食物在肠内前进,最后从肛门排出。实验结论:食物的消化过程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一、问题解答

1:你知道这些食品中哪些是加工食品,哪些是天然食品?答:天然食品有:青豆、鸡腿、桔子、花生、苹果、鸡蛋、葡萄、鱼肉、龙虾。加工食品有葡萄干、橙汁、糖果、果冻、火腿肠。2:我们吃的加工食品安全吗?答:有些加工食品不安全。

3:分析调查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应该怎样对待加工食品?答:我发现许多加工食品中都含有添加剂,食物添加剂在安全用量范围内是允许的,但对人体无益,要少吃加工食品,因为超过添加剂的安全用量危害人的健康。4:这些天然食品安全吗?为什么?答:不安全,因为垃圾猪、被污染水利的鱼、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长期存放的食品都受到了污染,含有有毒物质,人食用后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

5:怎样注重食品安全?答:1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2多清洗,多浸泡。3少吃腌腊食品。4多吃绿色食品。

二、教法分析

本课教材是按“认识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调查加工食品是否安全,正确对待加工食品---认识天然食品是否一定安全---学习食品安全常识”的思路编写

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中以下两个部分的要求建构的,第一,“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中“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第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排序和分类是常用的对收集到的证据(数据、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和加工的方式方法。它不仅标志着学生认知目前达到的水平,也提供了学生认知走向更高远、更广阔水平的潜在可能性。

1、排序

本课教材是按“认识什么是排序---简单排序活动---复杂排序活动”顺序编写的。

2、分类

本课是按照”认识分类---找相同点分类---多极二分法分类”的顺序编写的,建议采用如下教学思路:

第二篇:2018-2019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2018-2019学年秋季学期四年级科学

教材分析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下面我们做下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

23.“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来描述声音,直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4.“我们的身体”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总之,教材是科学知识及思想、文化的载体,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凭借。作为科学教师,应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使他们在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XX镇XX完全小学

XXX

2018年9月1日

第三篇: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班级_________ 学生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1.“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_______状况。

2.我们这儿,一天中气温最高是在____________,气温最低是在___________。3.风向是指风__________的方向,如北风是由__________向___________吹来的风。

4.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_____ _——_________13个等级。我们这里___________以上的风很少遇见。

5.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___________。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__________。

6.从外形上,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__________、_________、四肢几个部分。

7.经常锻炼身体,会__________我们的呼吸量,获得_________的氧气。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3分,共25分)1.天晴时应在上午测气温,天阴时应在下午测气温。()2.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当时风的风向。()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指的就是下雨。()4.积云高于层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5.从外部看,人身体的左右基本对称。()

6.身体的肢体活动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7.身体健康的人心脏跳动的快慢与睡与非睡是一样的。()8.“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我们家乡夏天的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左右。A、上午10时

B、中午12时 C、下午2时 2.在水中不易溶解的物质是()。

A、食盐

B、面粉

C、高锰酸钾

3.在耳朵的各部分中,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A、耳道

B、鼓膜

C、听觉神经 4.下列物质传播声音速度最快的是()。A、空气

B、水

C、钢铁 5.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B、用嘴吹灭酒精灯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四、用连线将下列各器官分类:(10分)

鼻腔

支气管

大 肠

消化 器官 肺

食道

气 管

小肠 肝

口腔

呼吸器官 2

答案:

(一)1,天气。2,下午2:00左右。早晨。3,吹来,北,南。4,0,12,12级。5,卷云,雪。6,颈,躯干。7,增加,充足。

(二)1,×.2,√.3,×.4,√.5,√.6,√.7,×.8,√.

第四篇: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 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是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各单元内容在科学整体框架中的位置为:

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4.我们的身体》

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2.溶解》

物质科学——光、热、电、磁——《3.声音》

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1.天气》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教科书中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

“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来描述声音,直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我们的身体”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第五篇: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35)分,每空1分)

1.能自由运动是动物的特征之一,动物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等几类。

2.按动物的食物把动物分为()的动物、()的动物、()的动物。

3.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

4.小吊车是根据人或动物的()原理设计的。

5.物体机械运动的方式有三种,即()、()、和()。6.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距离(),物体运动速度();在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物体运动的速度()。

7.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既能使物体(),也能使物体();还可以改变物体的()。8.一天中()气温最高,()、()气温最低。9.在生活中用到的常见的力有:()、()、()、()等。

10.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的自()向()绕着()自转。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小时。

11.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形成的。12.今天,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不断改进、(),使得人们的()和货物的运输变得越来原便利。

二、判断。(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共10分,每题1分。)

1.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2.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是正确的。

()

3.物体距离地球地心的距离越远,受到的重力越大。

()4.人们无法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5.在一定时间内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越快。()6.所有的鸟都能在天上飞。

()

7.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和运动的物体静止都需要力。

()8.未来的交通工具应该是绿色环保型的。9.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没有影响。

()

()

10.交通与经济发展没有多大关系。()

三、选择(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共20分,每题2分。)1.太阳花开放的时间是()

A、早晨

B、中午

C、晚上8点左右

2.在漆黑的夜里可以用()来辨别方向。

A、大树 B、树桩上的年轮 C、北极星 D、流水方向 3.要立体的了解一个学校的布局,应该看一下学校的()A、平面图

B、沙盘

C、示意图 D、交通图

4.汽车车轮在原地打滑时,应该()

A、往车轮下倒水 B、在车轮下撒些碎石

C、在车轮下倒泥 5.当我们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汽车以外的景物()。

A、静止不动 B、向后移动 C、向前移动 6.坐在车上的人相对于()是运动的。

A、司机 B、座位 C、邻座 D、窗外景物 7.胶鞋底的花纹是为了人们穿着时()。

A、美观大方 B、增大摩擦力,防止滑倒 C、减小摩擦力,防止滑倒 D、省力 8.经常参加长跑可以锻炼人的()。

A、手部 B、臂部 C、腹部 D、腿部 9.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10.用骆驼做交通工具是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江南水乡 D、华北地区

四、连线(5分)

1.把下面的发明创造与对应的模仿生物用线连起来。1.狗鼻子

a.新型日光灯 2.鸡蛋

b.雷达 3.壁虎的脚

c.薄壳结构屋顶 4.萤火虫

d.电子鼻

5.蝙蝠

e.吸盘

五、名词解释(6分)

摩擦力:

心率:

重力:

六、结合实际填一填:(12分)

1、你能给下面的力分类吗?

扭力

弹力

磁力

静电引力

浮力

摩擦力

直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物体有一定距离的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名词填入下图

赤道

北极

南极

地轴

经线

纬线

七、简答(12分)

1.人体的上臂是怎样运动的?(4分)

2.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4分)

3.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与摩擦力有关?(4分)

一、填空。

1.飞行 游泳 奔跑 跳跃 爬行 2.草食性 肉食性 杂食性 3.参照物 4.肢体运动

5.平行移动 转动 机械震动 6.越长 越快 越短 越快

7.运动状态 位置变化 发生形变 运动状态变化 8.中午 早上 夜晚

9.扭力 弹力 磁力 浮力 摩擦力 压力(答案不唯一)10.西 东 地轴 24 11.自转

12.发展

出行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选择。

1.B 2.C 3.A 4.B 5.B 6.D 7.B 8.D 9.C 10.B

四、连线。

1——d

2——c

3——e

4——a

5——b

五、名词解释。

摩擦力: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这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心率:心脏在每分钟内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六、填一填。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扭力 弹力 摩擦力

有距离的力:磁力 静电引力 浮力 2.略

七、简答。

1.答:人体前臂运动是靠一组肌肉牵动的: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骨向内收;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骨向外伸展。

2.答:同一时间太阳光只能照到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一面是白昼,另一半球就是黑夜,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3.答:橡皮与纸,笔与纸,板擦与黑板,打扫卫生卫生用具与地面,车轮与地面,滑雪,(答案不唯一)

下载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出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册(共5则)

    天柱县高酿镇小学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册 NO:1课题 空气的性质 实验名称 空气的性质 班级 四班 指导教师实验时间实验小组长组员实验材料 水槽、塑料袋、烧杯、饮料瓶、气球、木......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情学情分析

    科学教情学情分析 这学期期末考试已经全面结束,其中四年级科学试卷命题科学合理,渗透了新课改的理念,题目形式多样,难易适度,成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载体,为学生学好科学提供......

    小学四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答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1 空气的性质 1、你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 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

    苏教国标四年级暑假语文作业答案

    苏教国标四年级暑假语文作业答案 一、学用字词句。(28分) 1.请你回忆读过的课文,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12分) 樟树 四季青 树叶密 蓬蓬 叶欣 身先士 心......

    苏教国标四年级语文上册竞赛试卷

    苏教国标四年级语文上册竞赛试卷 一、贴春联。(10分) 贴春联是我国新春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春联讲究,上下联的相等,相当,读起来,。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读一读吧! 1、绿柳舒眉辞旧岁,。我......

    四年级科学上册

    云的观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

    苏教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双桥中心学习二〇一八学年上学期 四年级(3)班语文教学计划 罗倩雯 语文是小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主要工具,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从事各项工作以及日常生活的主要工具;语文是一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