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沟镇中心小古诗词特色创建方案
高沟镇中心小学2011—2012学年度年 创建“古诗词诵读”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推进,创办特色学校或学校办出特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特色兴校”成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成为培养各类人才,满足不同层次对教育的不同需求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特别是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的有效途径。因此,牢固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思想,走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之路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一、指导思想
为提高学校办学品位,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积极引导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的内涵式发展之路,我校确定学校新的办学特色——以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为突破口,顺应“回归国学,崇尚经典”的教育潮流,创建“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特色学校,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丰富文化底蕴,锻造优雅人格,促学生全面发展,促教师修身养性,铸学校特色品牌。
二、创建背景
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艺术精品,是民族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诵读古诗词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影响深远。于是,我们确定学校新的办学特色——以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为突破口,全力打造特色品牌。
三、创建目标
(一)、总体要求:通过学校“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特色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充分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能基本背诵代表中华文化经典的精美诗词,一生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熏陶。学校具有“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浓厚氛围,形成诵读的教育传统,把学校建设成典雅诗园。
(二)、具体目标:1.营造独特而浓郁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让校园里每一道墙壁、每一条长廊、每一块黑板、每一处花坛都散发古诗词诵读气息,形成“诗”的校园。2.提升教师素质,在古典传统文化教学与积淀中,形成“博学、睿智、自信、坦荡、高尚、高远”的儒雅教师群体形象。3.让每一个学生充分感受中华古典文化的魅力,学生至小学毕业能背诵诗词100篇(首)。一生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熏陶,强记博闻,厚积薄发,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修正思想,提升品位,丰富底蕴,健全人格。4.学校形成良好的诵读传统,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校园环境、学校设施等方面独具特色,最终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特色鲜明的个性化品牌学校。
四、具体做法
(一)明确思路,分段要求:一是低年级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吟诵古诗30首以上,吟诵姿势规范,吟诵兴趣浓厚;二是中年级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吟诵古诗60首以上,用口语准确表达古诗内容;三是高年级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吟诵古诗100首以上,结合写作背景,体会真情实感,抓住优秀诗句,挖掘思想内涵。
(二)强化管理,注重实效。一是建立由校长负责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将诗教活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纳入学校教研轨道;三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创设诗字、诗画、诗词、诗韵、诗作等五种课型,让学生在学习中吸取营养;四是与学校的各项活动相结合;五是与节日庆祝活动相结合,精心指导,强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三)营造环境,造浓氛围。一是校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在校园的墙壁上张贴古诗词,将诗词中的崇高思想,伟大精神,美好情感外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情景,不但美化了校园环境,而且处处洋溢浓厚的育人氛围,真正达到“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的效果。二是课堂是孩子接受诗词知识的主阵地。在教室黑板上的“每日一诗”处书写浅显易懂的古诗词,坚持课前2分钟吟诵古诗,让吟诵声充满校园,成为学校独特风采;在“每周一诗”课上,教师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将各学科教学同古诗词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师生一起进入“角色”,一起进入“状态”。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1.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2.营造环境、布置校园 3.发动背诵 第二阶段:
1.开展诵读、创作诗画等竞赛 2.成果展示 第三阶段: 1.撰写总结
2.评选先进班集体、学生、先进指导老师
2011年10月
高沟镇中心小学
2011年创建“古诗词诵读”特色学校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严中林
全 全体语文老师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胡
第二篇:高沟镇中心小学古诗词背诵活动方案
高沟镇中心小学古诗词背诵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教育活动,吟咏诵读经典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力,挖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加强学生民族文化底蕴的要求,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按学校计划,决定继续开展全校背诵古诗词活动。
二、活动要求:
1、每学期学生滚动背诵15首左右古诗。
2、各班主任要配合语文教师在班级中举行一次启动仪式活动,说明要求,积极倡导,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语文老师应组织全体学生本着“每周一首诗”的原则将古诗抄写在黑板的左上角让学生诵读。
4、教师应积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将此活动作为家庭中共同学习的一项内容,使学生和家长在活动中得到沟通、交流并获得更多的知识,为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5、活动启动后,班主任及语文教师应发动学生家长以不同形式随时对学生背诵情况做出监测督查,确保活动落到实处。
三、活动具体安排:
1、背诵范围:
各年级指定内容(见下页)
2、背诵比赛时间
第14~15周,以级部为单位开展“古诗词”背诵比赛,评选班级“阅读之星”,并将结果报教务处。
四、比赛办法:
1、背诵范围:
①个人抽背范围:各年级指定背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
②集体抽背范围:各年级指定背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
2、比赛环节:
①个人抽背。随机抽5名学生逐个上台背诵。
②集体抽背(抽2首)。
3、评分标准:
①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歌节奏。(50分)
②背诵熟练,语调把握好。(30分)
③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10分)
④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姿态得体大方,服装整洁、得体。(10分)
五、奖励: 比赛按各班评分总和排名,各级部设集体奖第一名1个,第二名1个;个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
六、相关事宜:
(1)评委名单:各级部语文教师。
(2)级部主任负责统计成绩。
(3)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按要求参加活动。
第三篇:高沟镇中心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方案
高沟镇中心小学“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特色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基础工程。我校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2.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陶冶其性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
4.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具体目标(1)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4)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内容:
使用校本教材《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教材选用古诗词130首,其中收录小学必背古诗75首。
一年级:必背古诗前10首,校本教材前10首,共计20首。二年级:必背古诗前20首,校本教材前20首,共计40首。三年级:必背古诗前30首,校本教材前30首,共计60首。四年级:必背古诗前45首,校本教材前40首,共计85首。五年级:必背古诗前60首,校本教材前50首,共计110首。六年级:必背古诗75首,校本教材前60首,共计135首。
四、具体实施方案
(一)诵读要求。
1.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2.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3.推荐使用韵律诵读。
(二)具体做法。
1.红领巾广播开辟诵读专栏。每天早晨7:30,学校准时播放古诗,给学生营造古诗吟诵氛围。每周挑选出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古诗文的趣闻轶事等。
2.充分利用晨读的读书时间,采取语文教师辅导、学生汇报交流等形式解读和欣赏古诗。
3.利用班级手抄报,把对于古诗作者、背景、读音、古诗理解、相近古诗赏析等,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学到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绘成题诗图。班级每小组每周解读一首,对于他们好的作品要给予鼓励,并定期展示。各班板报专门开辟“古诗文园地”,报道本班活动情况,发表诵读体会,通报诵读成果等。
4.班级举办诵诗会活动。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自由发挥表演等多种形式,并有接力赛、抽卡赛等种类。通过举行这一活动评出班级十强。各班主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与学生合作、竞争、交流,多发现典型,树立身边的榜 3 样。每学期期末举办一次全校性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
5.按照校本教材编排,由教师选择与诗文有联系的音乐,放着音乐按节奏让学生朗读古诗文;也可以由学生自己伴奏诵读古诗文;还可以由师生用现代歌曲的旋律来吟唱古诗文。有一些古诗文通俗易懂,教师把它们改编成诗文剧让学生表演,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
6.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不断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文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7.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学古诗给予支持,让他们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诗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某个生活细节,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映的警句、诗句来。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警句、诗句内化。
8.每学年举办一次“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艺术节。让学生在聆听中、在背诵古诗古韵中领略经典、亲近经典,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传承了中华文明,再次掀起我校“诵读经典,建书香校园”的高潮。
(三)诵读时间 1.利用每天早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每周背一首古诗: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有余力的学生可增加年级段背诵以外的古诗文。
3.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
4.在写字课时间,将当周所吟诵的古诗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5.在诵读时间上,各班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学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五、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依照“熟读成诵”的特点,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每周评价”、“每月评价”、“每学年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周评价 : 评价的时间是阅读课。以年级为单位由年级负责人组织,全班或小组齐诵通过。
2.每月评价:评价时间是每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的阅读课。依托全校少先队大队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3.每学年评价:学校成立考级小组,从优秀的语文教师中产生,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每学年一级,共6级。每级设四等,一等:能优秀地完成本学期的背诵任务,能做到感情充沛、表情自然。
二等:能较好地完成本学期的背诵任务,能比较有感情、适当会加些表情。
三等:能完成本学期的背诵任务,但有时会遗忘。能读准音、有时会带一点感情。
四等:能完成基本的背诵任务,但很快又会遗忘。有时会读错字音。
4.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鼓励学生跳级考级。(提高:为7—9级)
各级测评内容: 一级:
1.古诗:《江南》《咏鹅》、《风》、《静夜思》、《春晓》、《古朗月行》、《登鹳雀楼》、《咏柳》、《锄禾》、《敕勒歌》、《凉州词》、《出塞》。
2.校本教材:《三峡谣》、《幼女词》、《题画诗》、《棉花》、《春水》、《夜立阶下》、《山雨》、《园果》、《溪边》、《画鸡》。
二级:
1.古诗:《鹿柴——唐-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静夜思——唐-李白》、《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赠汪 伦——唐-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2.校本教材:《山行(叶茵)》、《万田道中》、《咏华山》、《画》、《努力》、《少年郎》、《田园乐》、《蝉》、《中秋夜》、《夜宿山寺》。
三级:
1.古诗:《别董大—唐-高适》、《绝句—唐-杜甫 》《春夜喜雨—唐-杜甫》、《绝句—唐-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游子吟—唐-孟郊》、《江雪—唐-柳宗元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枫桥夜泊—唐-张继》。
2.校本教材:《越女词》、《拜新月》、《听弹琴》、《古别离》、《惊雪》、《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秋风引》、《咏白鹭》、《七步诗》、《渡易水歌》。
四级:
1.古诗:《塞下曲—唐-卢纶》、《望洞庭—唐-刘禹锡》、《浪淘沙(其六)—唐-刘禹锡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池上——唐-白居易》、《忆江南——唐-白居易 》、《悯农(锄禾日当午)—唐-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唐-李绅》、《山行——唐-杜牧》、《清明——唐-杜牧》、《江南春——唐-杜牧 》、《乐游原——唐-李商隐》、《蜂——唐-罗隐》、《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2.校本教材:《峰》、《大风歌》、《金缕衣》、《夏日绝句》、《画 7 眉鸟》、《月子弯弯照九州》、《赤日炎炎似火烧》、《童谣》、《伤田家》、《题菊花》。
五级:
1.古诗:《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元日—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题西林壁—宋-苏轼》、《夏日绝句—南宋-李清照》、《示儿—南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南宋-陆游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其一 南宋-范成大 》。
2.校本教材:《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登幽州台歌》、《江村晚眺》、《病牛》、《插秧歌》、《逢入京使》、《秋夕》、《云》、《鹿柴》。
六级:
1.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 》、《春日——宋-朱熹》、《题临安邸——宋-林升》、《游园不值——宋-叶绍翁》、《乡村四月——宋-翁卷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元-王冕》、《石灰吟——明-于谦》、《村居——清-高鼎 》、《竹石——清-郑燮》、《所见——清-袁枚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第二百二十首——清-龚自珍》。
2.校本教材:《剑客》、《瀑布》、《田家》、《离骚(陆龟年)》、《边词》、《军行》、《桃花溪》、《山中问答》、《早梅》、《归雁》。七级:
1.古诗:《示儿》、《四时田园杂兴》、《题临安邸》、《墨梅》、《石灰吟》、《竹石》、《己亥杂诗》、《送友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望》、《过零丁洋》。
2.校本教材:《春怨》、《牧竖》、《江行无题》、《丹阳送韦参军》、《军城早秋》、《送人游岭南》、《春兴》、《成都曲》。
八级:
1.古诗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泊秦淮》、《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净沙--秋思》、《望岳》、《乌衣巷》、《初春小雨》、《卖炭翁》、2.校本教材:《堤上行》、《秋词》、《问刘十九》、《忆梅》。
九级:
校本教材:《如梦令》、《西江月》、《杂诗》、《八阵图》、《垓下歌》、《陋室铭》、《秋夜曲》、《寒食》。
二〇一三年九月
高沟镇中心小学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领导小组
组 长:严中林 副组长:王彪虎 成 员:苏玉广
朱明珠
朱从贵
王传万 朱中新 孟祥军 刘卫文 胡 全 秦 明 徐 刚 曹怀成
第四篇:高沟镇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乡镇工作方案
高沟镇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乡镇工作方案
为提高我镇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规范化工作水平,提升市民文化素质,树立小城镇良好形象,进一步巩固省示范文明城镇创建成果,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完善我镇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国家公务员的带头作用、新闻媒体的示范作用和主要公共服务行业的窗口作用,努力构建良好的城市语言文字环境,促进城市繁荣、社会和谐、经济发展。
二、创建内容及范围
创建党政机关、学校(幼儿园)、新闻媒体、主要公共服务行业和公共设施均属创建活动范围。
1.定点检查单位:党政机关、新闻媒体。
2.随机抽查单位:学校、汽车站、银行、邮局、医院等。3.随机抽查项目:路牌、公共交通站牌、公共设施标志牌、交通指示牌、街道社会用字。
三、工作目标
1.普通话初步普及。基本消除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并在必要场所自觉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学校的教学语言、校园语言,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主要工作用语和服务用语。党政机关公务员及商业、邮电、文化、交通运输、旅游、银行、保险、医院等服务性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通话要达到三级及以上水平。
2.汉字在社会应用中基本规范。党政机关、学校带头使用规范汉字,公共场所标牌、指示牌、宣传牌和广告等文字规范、字形完整,手书招牌凡使用繁体字的须在显著位置配置规范字副牌。
3.经过努力,确保各项活动得分达满分的70%以上,力争达到75%以上。四、工作安排
1.组织准备阶段(2013年2月10日~2013年3月10日)。成立镇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下发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镇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方案。
2.动员部署阶段(2013年3月11日~4月10日)。制订创建活动工作方案,进行创建活动工作动员和任务部署,全面落实各项创建工作。
3.培训提高阶段(2013年4月11日~5月10日)。召开语言文字工作联络员会议,举办有关语言文字规范专题培训班,开展公务员及窗口从业人员普通话水平情况摸底,汉字用字规范情况摸底,启动普通话培训考核工作。
4.自查整改阶段(2013年5月11日~6月10日)。继续开展普通话培训考核工作。开展汉字用字规范大检查,及时进行反馈与通报,对照语言文字工作自测表,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自查自评和整改行动,做好相关材料及档案的整理工作,对本单位开展国家三类语言文字规范化城市创建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5.评估督查阶段(2013年6月11日~7月10日)。根据《〈湖州市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实施细则》,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重在提高的原则,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对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语言文字工作进行评估督查,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6.整改提高阶段(2013年7月11日~8月10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针对县语委评估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意见,制订整改措施,及时进行整改,不断提高语言文字工作水平。(期间请湖州市语委前来进行一次“预评估”。)
7.迎检评估阶段(2013年8月11日~9月20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做好查漏补缺、收集汇总材料和迎接评估检查等准备工作,并接受湖州市语委对我县语言文字工作的评估验收。
七、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是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本措施。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对发展我镇文化事业,提高居民综合素质,树立城镇良好形象,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目标的实现,我镇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机构。各部门和单位要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建立目标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下属单位部门,落实到人。2.突出重点,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党政机关、学校、大众传媒、主要公共服务行业等重点领域,要立足于经常性管理工作,加大对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力度,提高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榜样作用和窗口作用,全面影响和带动社会,不断推进全镇语言文字工作。
3.强化责任,协调联动,齐抓共管。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工作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各司其职,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确保我镇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乡镇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一三年十月二十日
第五篇:高沟镇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高沟镇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高沟镇委员会 2011年11月16日
高沟镇地处长江北岸,与芜湖、铜陵隔江相望,全镇国土面积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万亩,镇区4.6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7个村,全镇总人口5.8万人,其中外来人口1万人。高沟镇是以电线电缆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乡镇,是全国闻名的电缆之乡。先后被国家和省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无为特种电缆产业基地”、“安徽省民营科技园”、“产业集群专业镇”、“安徽省高沟经济开发区”等,2010年被中央编办批准为“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镇内现有各类企业389家,从业人员近1.5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9家。2010年,全镇工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78亿元,入库税金7.38亿元。多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民营企业把引进人才作为企业自主创新、产业升级重要支撑,有力地推动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企业人才队伍现状
通过内培外招,现有企业各类人才15006人,其中产业工人10208人,经营管理人员4798人。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5026人,31-40岁4315人,41-50岁3987人,51-60岁1678人。从学历情况看:高中以下学历4900人,高中及中专学历6879人,大专学历2013人,本科1196人,研究 生学历18人。从专业技术职称情况看:技术员3216人,助理工程师106人、工程师236人,经济师170人,中级工程师56人,副高36人,正高17人。从人才来源来看:来自本镇及县内11236人,来自县外3770人。
二、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建立引才聚才机制。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企业人才工作领导组,党政班子成员全部参加,加大对企业引才、聚才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制定人才工作联络汇报制度,从机关为59家规模以上企业选派人才工作联络员59人,通过走访及时掌握企业用人情况,召开企业人才工作会议,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管理问题,支持企业制定人才工作规划,按企业所需,同县人才部门联系,吸收人才。
2、内培外训,提升人才队伍品质。一是由党委政府出面,主动同省内外大中专院校联系,建立校企人才培育及实践基地。目前已有3家大学与华菱、新亚特、江淮、明星、华星、华能等企业建立联系,选派优秀大学生前来实践,帮助企业培训现有工作人员。二是鼓励企业实施名师带徒制度,挖掘企业内增素质功能。自2009年明星电缆首次实施该项制度以来,目前全镇规范以上企业均已开展,几年来共培育企业生产及管理业务骨干2057人。三是支持低端人才向高端人才转化。一方面通过请进来“授宝”。先后会同县人社局及其劳动就业服务局,邀请河南机电高专和郑州电缆技校的专业老师来我镇举办挤塑工培训班 6次,受训584人;举办成缆工培训班3次,受训399人;邀请芜湖机电学院老 师来我镇举办机电培训班4次,受训174人;邀请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来我镇举办橡塑工培训班1次,受训145人;邀请国家级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来我镇举办检验工培训班3次,受训410人;邀请安徽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来我镇举办营销经理培训班2次,受训246人;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我镇举办电线电缆财务培训班,受训82人;举办电线电缆档案培训班,受训77人;举办办公室主任及信息员培训班,受训86人;举办电缆质量技术标准培训班,受训222人;举办新兴产业用电缆产品培训班,受训140人;举办环保类电缆质量技术培训班,受训167人;举办矿用电缆技术标准培训班,受训48人。配合县有资质的机构颁发电线电缆初级工证1672本,中级工证121本,高级工证18本。另一方面进行外派“求经”。在争取县扶贫办、县劳动就业服务局支持下,采取“几个凑一点”的办法,组织电线电缆企业员工117人分两批赴郑州电缆技校脱产培训2个月,参训员工收益匪浅。为培养本土电缆专业技术人员,储备行业人才,会同县教育局等单位连续三年组织引导高(初)中毕业生142人,到郑州电缆技校(河南大学大专班)学习,首批毕业生将于今年11月底回到我镇10多家骨干电缆企业应聘上岗。四是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员工重视学习内生力。为激发企业员工学业务、学技术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会同县人社局、县妇联、团县委等单位举办了无为县电线电缆行业首届职业技能竞赛,全镇40家企业266名员工参加了检验、挤塑、成缆、绞制四个工种比赛,比赛坚持公平、公正、公 开,做到科学、合理、节俭,获得圆满成功,大比武促进了大练兵,有效提高了一线员工职业技能水平,提高了我镇电缆行业技术创新和持续竞争力。同电缆协会一道,牵头组织全国第二届电线电缆制造工(拉线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五(安徽)赛区工作,其中我镇企业20人参加了“宝胜杯”全国决赛,江淮集团的陶正保获铜中拉全国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华菱集团选派技术人员光荣地承担了决赛裁判工作。
3、优化环境,建设用才、引才“洼地”。一是鼓励企业加大人才项目投入,实施留才计划。要求各企业树立人才即是生命的理念,要注重投入,改善人才工作环境,放手使用,以尊重、重视人才来用才。目前多家企业不同程度的通过建专家楼,发放安家费,设立科研经费等形式,用于人才工作。二是努力改善企业人才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大对集镇道路、学校、医疗卫生、银行等方面的投入。近五年总计投入达4.8亿元。形成以高新大道为轴线的“三纵三横”路网格局,总里程达40多公里。建成了龙庵文化广场、高沟休闲健身广场。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网点纷纷落户。全县唯一一家四星级酒店座落境内。力争按照小城市的标准来完善集镇配套设施,提升集镇品味,增强企业引才聚才资本。三是实施“凤还巢”工程。出台产业发展规定,鼓励本镇外出成功人才回乡创业,2010年仅一年就有8名本土“海归”人才回乡办企业。
三、主要成效
1、本土人才成为企业发展中坚力量,为经济发展保驾 护航。近万名的本土人才特有的可以随请随用的优势,有力解决了企业用人紧张的问题,是我镇电线电缆产业做大做强的一个根本因素。
2、农民到工人的转变,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解决了种田对农民居住位置的局限,固定的企业工作让农民涌入镇城有了坚强的保证,农民在城镇购房率大大提升,提高了城镇化水平。
3、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降低了农民创业风险。稳定的工作岗位,较高的工资收入,提升了广大农民的安全感。使农民摆脱了做田靠天的风险,减少了就业难的压力,增进了社会保谐,保证了社会稳定。
4、外来人才为企业改革创新注入了活力。数千名的外来人才为企业带来了新理念、新管理、新经验、新思路。利用外请专家帮助企业转型升级,走上市的路子。利用外商引进新型产业,丰富产业结构。今年就成功引进了总投资40多亿元的中谷产业园项目,主要产品为智能电网。
四、存在问题
1、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初始学历为中专、大专学历的,农业、财经、师范、医疗类人才相对较多,而科研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城市规划、工程技术人才比例偏低;职业化人才多,科技研发人才少;人才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各类人才缺乏系统深造学习的机会,导致思想僵化、墨守陈规、知识老化,难以适就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 要。有的企业高层科研人才缺乏,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影响企业发展后劲。
2、创新型人才少。从高沟民营企业人才队伍结构情况看:传统人才较多,高新技术人才少;普通型人才较多,产业化人才少;实用型人才多,研发性人才少;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由于缺乏高新技术人才,难以实现电线电缆产业转型升级;由于缺乏产业化人才,难以延伸电线电缆产业链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由于缺乏固定营销员团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规模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3、人才流动比较严重。一是本土高校毕业生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部分不愿回乡就业;二是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合理配置不均衡,出现骨干教师被选调进城、优秀教师不愿下乡、普通教师不愿进村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备人才教育培养;三是受工作待遇、生活环境、家族式管理模式等因素制约,企业高层人才“跳槽”现象明显,企业很难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高层人才队伍。
五、几点建议
1、实施“人才对接工程”。县相关主管部门每年要会同县电缆行业协会摸清电缆企业用工需求、分类别、分行业引进各类人才数量等情况,根据企业需求,通过人事人才网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帮助企业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引进人才。要出台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引导企业规范用人行为,一般人才工资待遇达到不少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标准,特殊人才因人定薪,督促企业落实“四险一金”。
2、建立人才激励政策。以县为单位,设立人才开发奖励基金,专项用于奖励引进人才企业和个人,按企业引进一般技能型人才和高技术人才数量在县人才开发基金中予以企业适当奖励,对企业组建专项科研机构的给予一定奖励,对引进人才有重大发明创造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的,给予个人重点奖励,并在职称评定时给予优先考虑,使引进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联姻办班,就地育才。整合阳光技能培训和扶贫开发培训资金,拟订电线电缆行业专项技能培训计划,采取与高等院校联合办班的形式,免费为电线电缆企业员工培训,提高电线电缆企业职业化、技能化水平。每年选派一定数量企业家、高层管理人员、高科技人才参加高等院校的专门培训,在人才培训上与高层次对接,不断开拓企业家发展思维、管理理念、营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