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德育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奠基工程。我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既要搞好教学工作〃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我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潜移默化〃最终肯定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下面是我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一个案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解法即代入消元法〃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题目。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是什么问题啊<
师:同学们〃《孙子算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是我国古代《算经十书》之一〃许多问题浅显有趣。其中“鸡兔同笼”流传尤为广泛〃它还漂洋过海流传到了日本等国呢=
师: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同学们〃你们会解吗<
……
【同学们一阵思考讨论后】
生2:老师〃我会解。(用小学算术方法求解)
生3:老师〃我有另外的解法。(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
【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激烈】
生4:用今天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这个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设鸡有x只〃兔有y只〃则根据题意有:x+y=35〃2x+4y=94。用代入消元法解这个方程组可得结果。
师:同学们的解法都很好〃特别是生4的解法〃他把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都应用进来了〃使我们更容易理解。那你们知道孙子是如何解答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吗<
【学生们流露出迫切想知道的神情】
师:原来孙子提出了大胆的设想。
他假设砍去每只鸡和每只兔子二分之一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而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而每只“鸡”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1〃每只“兔”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2。由此可知〃有一只“双脚兔”〃脚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1。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它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
生5:孙子真伟大啊〃《孙子算法》真棒=
师:孙子的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生6:老师〃什么是化归法啊<
师: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我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方程组是怎么来解的啊<
生7:用代入消元法啊。就是先把方程组变形〃使得一个未知数能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它代到另一个方程〃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用代入消元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它的数学思想就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已很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而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很容易解决。其实代入消元法的思想就是孙子的化归法啊〃只不过我们发现用今天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表示〃更清楚明了罢了。
生8:原来我们今天的解法思想我们祖先早就会运用了啊。真了不起=
师:是啊〃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世界奇迹。《孙子算法》中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数学问题〃它的发现比西方要早很多〃那个问题的推广及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它在近代抽象代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先人〃努力学习〃争取创造更多的“中国定理”哦=(同学们鼓掌〃出现了本节课的又一个小高潮。)
【同学们热情高涨】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还有一个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兴趣再来解一下啊<
生(争前恐后地举手):想=
师:今有牛五〃羊二〃直金十两。牛二〃羊五〃直金八两。牛羊各直金几何<
【本节课气氛非常好〃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在解决本节教学问题的同时〃有效而又无痕地渗透了德育〃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啊=】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我相信〃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第二篇: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范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通过分析简单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方程解应用题,初步掌握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但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下困难,就是从题设条件中找不到所依据的等量关系,或虽能找到等量关系但不能列出方程。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以“希望工程”义演为例引入课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列表的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用图表语言分析复杂问题表达思维方法的优点,从而抓住等量关系“部分量之和等于总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抽象的符号变换应用等活动,展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因此,本节教材的处理策略是:展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检验解的合理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借助表格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体会间接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希望工程义演中的数学问题的探讨,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同时,从情感上认识希望工程,懂得珍惜今天的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引入;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运用巩固;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 内容:出示七幅图片如下:
引入“献爱心”活动。
出示教材情境:某文艺团体为“希望工程”募捐组织了一场义演,共售出1000张票,筹得票款6950元.成人票与学生票各售出多少张?(图如上)什么是“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是一项扶贫工程,通过社会集资,帮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继续学业,改变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的:1.培养学生的爱心;2.通过与贫困地区学生的对比,让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多做贡献。让学生在一个比较熟悉的氛围中接触学习主题,有利于他们启动思维。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内容:教材中的问题情境。请两位同学就自己对教材中问题的理解,把这个场景表演一下,并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所包含的含义、数量关系、等量关系,以及在这个问题中,售出1000张票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理解票款6950元?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量?
目的:题目以短剧的形式出现,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了题意。让学生将应用题中的场景,模拟到现实生活中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性.活动注意事项:本节内容通过一幅问题情境图展示题目中的一些数量关系,需要学生把书中的文字叙述与卡通图结合起来,才能组成一道应用题,在这里应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审题,学生在表演时,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题意,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的含义和数量关系等是否交待的清楚、明了,不要只流于热闹的形式。当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建议他们采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分析,从而达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目的。由于,在前几节课应用题的学习中,一般采用直接设未知数法,即当问题中的未知量只有一个时,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而这里首次采用间接设未知数法,即当问题中所求的未知数不止一个,而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也不止一个,所以一些学生必然会遇到困难,这时,才使学生真正感到,列表分析法对于解题的重要性,从而接受这样一种新的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体会间接设未知数解方程的思路,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进一步的问题:
1.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效果:学生的答案主要围绕以下点:1).在前几节课应用题的学习中,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而本题中所求的未知数不止一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也不止一个,比前面的问题复杂,在分析问题时理不清楚数量关系时,是表格帮了忙。
2).发现本题含有两个未知量,两个等量关系,可以把其中一个未知量设为未知数,另一个未知量就用其中的一个等量关系表示为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而另一个等量关系则用来列方程.
通过交流大家发现本题含有两个未知量,两个等量关系,可以把其中一个未知量设为未知数,另一个未知量就用其中的一个等量关系表示为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而另一个等量关系则用来列方程.那么,看看刚才我们利用等量关系1设未知数,用等量关系2列方程,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2.比较两种解题方法,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目的:虽然解法一要比解法二优化的多,但仍需让学生通过亲手计算,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前面提到的含有两个未知量,两个等量关系,可以把其中一个未知量设为未知数,另一个未知量就用其中的一个等量关系表示为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而另一个等量关系则用来列方程是如何实施的;解法一的求解过程比较简单;不论选择哪种方法,在解题前,首先要明确数量关系,而在这里运用列表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工具。
注意事项:学生也许会有这样的认识,解法一是直接设法,而解法二是间接设法,直接设法一定比间接设法简单。其实不然,教师应适时地指导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如可以让学生尝试解上题中所得的学生票款和学生票款各多少元,学生通过比较得出,这里运用直接设法,要比用间接设法求解的难度大。同时,让学生体会间接设未知数解方程的思路。
3.在以上问题中,如果票价和票的总数不变,票款能不能是6930元或6932元?如果你认为可能,请你分别求出学生票、成人票各售出多少张呢?如果你认为不可能,请说明为什么?
目的:加强学生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
第三环节:运用巩固
内容:提供补充问题:1.一个办公室有五盏灯,其中有40瓦和60瓦两种,总的瓦数是260瓦, 则 40瓦和60瓦的灯泡各有多少个?
2.将苹果分给若干个小朋友,每人8个余14个,每人9个,则最有一个小朋友得6个,问小朋友有几个人?
3.地板砖厂的原料是有白土、沙土、石膏、水按25:2:1:6的比例配制搅拌而成,现已将前三种料称好,共5600千克,应加多少千克的水搅拌?前三种料各称了多少千克?
目的:给学生提供进一步巩固对建立方程模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的熟悉机会。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1.通过对“希望工程”的了解,我们要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时光,并尽力去帮助那些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2.遇到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借助表格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借此列出方程,并进行方程解的检验.
3.同样的一个问题,设未知数的方法不同,所列方程的复杂程度一般也不同,因此在设未知数时要有所选择.目的: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性活动增强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水平。感受到数学的作用。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的设计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梯度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使不同层面的同学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首先以短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切身去体验问题情景,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借助表格去表达问题的信息,这里表格的引入非常自然,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表格对分析问题所起的重要性。最后,引导学生一题多解,用不同的方式设未知数,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加以比较研究,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一例
倪文平
一、问题背景:
初二已近尾声,临近初三毕业,还有较多学生学对升学还没有明确的打算,一部分成绩较差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奋斗目标,学习缺乏动力.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我们学校的高中并不了解,又由于一些兄弟学校的宣传攻势,让我们的优生对我们学校的高中信心不足,不是大面积的优生十分愿意填报我校的高中自愿,往往到毕业自愿填报时班主任作了大量的工作,效果却不是太好.一方面为了激励我们初三学生,具有明确的升学目标,发奋努力学习,另一方面为了能为我校留下更多的优秀生源,减轻毕业时的工作难度,有必要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渗透这方面的思想教育,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每一个切入点渗透这方面的思想教育,注意将这方面的教育素材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比如:在我教学“加权平均数”时想到,当初我与教科室胡主任在研究衔接班招生时的综合成绩计算方法里面,每次考试成绩所占的百分比就是加权平均数中的权,是一个绝好的教学素材,于是我将这一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例子用到了这一课的教学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这堂课的教学实录。
二、课堂实录:
这是人教版教材八(下)20·1加权平均数教学中一个真实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回顾了算术平均数及其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事关同学们人生重大决策的问题。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是什么问题啊?
师:我们即将进入初三,我们学校针对初三学生每届都将组建一个衔接班,你们知道吗?有没有哪位同学就你知道的情况给同学们作个介绍。
生2:老师,我知道一些,我哥就在现在的高二衔接班读书,我当时从龙角转学到外国语,就希望能到初三时像哥一样能进入到衔接班去。我叔到学校来做杂工,婶到学校来当清洁工就是为了我们俩在这里好好读书的。
师:哦,难怪谭华同学这么发奋,原来他早就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我提议大家向他学习并祝他成功。
(同学们热烈鼓掌)
还知道关于衔接班的一些事吗?
生3:我听说衔接班的老师都是很有名气的,教得很好,学生都很优秀,读衔接班不但不缴钱还有奖学金和生活补贴,还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同学们都很羡慕。
师:是的,我也希望我们班上能有几位同学能冲进衔接班去,到了衔接班不但有刚才同学说的好处,更重要的是提前半年学习高中课程,更有把握考上名牌大学或重点大学。但是你们知道衔接班的同学是怎么录取的吗?
生4:看考试成绩吧!
师:是的,并且是这样计算的学生成绩的:4册期末总分乘以10%+5册中期总分乘以20%+5册期末总分乘以30%+最后选拔考试部分乘以40%=综合得分,再用综合得分排名,能进入前50名的直接进入,若前50名有不愿去的向后依次录取。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从这种录取计算方法中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同学冷静思考2分钟)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5:我发现不是用某一次考试成绩来算的,而用了四次考试成绩来算的综合分。
师:这样算道理何在?
生5:这样计算的好处在于,不因为某一次考试失利而使整个成绩受到太大影响。
生6:这种计算方法不但要求我们在毕业的时候成绩好,而且要求我们平时也要学习好。
生7:我发现对四次考试成绩所乘的百分数不一样。并且越到后面百分数越大。
师:这是为什么呀?
生8:说明过去的成绩我们要肯定,但它已成历史,没有当前的成绩重要吧!
生9(急不可耐的):老师,我知道了这个百分数也是加权平均数中的“权”,昨天我在自学时明白“权”可以中一组数据中一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就不明
白为什么还有分数和比是怎么回事。
师:总结一下什么是加权平均数中的权呢? 生10:是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
师:很好,请同学们记住这个概念。并且老师告诉你们,有权参加计算的平均数就是加权平均数,比如前面的综合得分。
师:具体的,前面例子中的10%,20%,30%。40%说明什么?
生11:说明最后一次选拔考试最重要,4册期末考试的成绩不太重要。师:好呀!,那我们这学期期末考试就不用认真努力了,我们好好休息一下吧!
生众(热烈的):不对,不对。师:谁来讲一下为什么不对呀!
生12:本册期末考试析成绩还是很重要的。师:从这种计算方法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嘛
生13:4册期末考试要算10%的分恰恰说明本册期末考试,很重要,我们应该努力考好,但是它相对于进入初三后的考试成绩,初三的成绩会更加重要,这告诫我们到初三要更加努力。也请同学们在课后计算一下为升入衔接班挣多少分了,更希望我们有更多的同学能顺利考到衔接班,比如***,***,„„在此我们预祝他们成功。
(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三、教学思考:
1、教学目标明确,选材得当。从知识的角度让学生准确理解“权”,从情感的角度让学生从对“权”的计算中,体验到我们每时每刻的学习都十分重要,唤醒同学立即努力学习的意识。从价值观的角度,激励学生将进入我校衔接班作为当前追求的目标。摈弃了教材中的例子,选取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素材,进行研究,让全体同学感同身受,体验到了所学的内容就是与我们自己紧密相关的事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 3
能集中精力进行思考,从现实的例子中不但真正理解了“权”的意义,而且体验到的“权”的大小对结果的影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策略合理。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选择教学策略是关键,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不是老师一味的讲述,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的介绍,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知识触类旁通,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氛围民主平等,给了学生人人参与的机会,又通过老师的点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正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3、很好地渗透了德育教育思想。人最难做的两件事,一是将别人的钱装进自己和口袋,二是将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大脑。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意愿行事,其实并不容易,比如一天都讲同学们要怎样怎样努力学习,学生往往置若罔闻,在本课通过对升学的讨论,让学生真切意识到与初中毕业已不再遥远,通过衔接班的成绩计算体验到每期的学习都很重要,能够从内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以衔接班的招生政策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讨论,计算,使得大部分优生蠢蠢欲动,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将进入我校衔接班作为自己当前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为我校高中留下优秀生源作好铺垫,为毕业时的工作扫除了障碍。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4.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中的其中某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解法即代入消元法,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题目。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是什么问题啊?
师:同学们,《孙子算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是我国古代《算经十书》之一,许多问题浅显有趣。其中“鸡兔同笼”流传尤为广泛,它还漂洋过海流传到了日本等国呢!
【学生们现出自豪的神情并急切地要求老师给出题目】
师: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在同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同学们你们会解吗? ……【同学们一阵思考讨论后】
生2:老师,我会解。(用小学算术方法求解)
生3:老师我有另外的解法。(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激烈】
xy35生4:用今天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这个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设鸡有
x23只,兔有y只,则根据题意有:2x4y94,用代入消元法解这个方程组得xy12。
师:同学们的解法都很好,特别是生4的解法,他把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都应用进来了,使我们更容易理解。那你们知道孙子是如何解答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吗?
【学生们流露出迫切想知道的神情】
1师:原来孙子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他假设砍去每只鸡和每只兔2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而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而每只“鸡”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1,每只“兔”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2。由此可知,有一只“双脚兔”,脚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1。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他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
生5:孙子真伟大啊,《孙子算法》真棒!
师:孙子的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生6:老师,什么是化归法啊? 师: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我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方程组是怎么来解的啊?
生7:用代入消元法啊。就是先把方程组变形,使得一个未知数能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它代到另一个方程,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用代入消元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它的数学思想就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已很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而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很容易解决。其实代入消元法的思想就是孙子的化归法啊。只不过我们发现用今天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表示,更清楚明了罢了。
生8:原来我们今天的解法的思想我们祖先早就会运用了啊。真了不起!师:是啊,我们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世界奇迹。《孙子算法》中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数学问题,它的发现比西方要早很多,那个问题的推广及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它在近代抽象代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先人,努力学习,争取创造更多的“中国定理”哦!(同学们鼓掌,出现了本节课的又一个小高潮)【同学们热情高涨】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还有一题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兴趣再来解一下啊?!生(争前恐后地举手):想!
师:今有牛五,羊二,直金十两。牛二,羊五,直金八两。牛羊各直金几何? 【本节课气氛非常好,学生的积极被极大地调动,在解决本节教学问题的同时,有效而又无痕地渗透了德育。正所谓的“润物细无声”啊!】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邓贵华
(1.“国培计划(2013)”衡阳师范学院初中数学班;2.桂阳县樟市镇中学,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主要有哪些方面;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巧妙地进行德育渗透.关键词:德育;渗透 ;价值观;情境;教育
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据此,我认为,德育是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纲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爱国主义教育。
(1)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中学数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就能更深刻地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逐渐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打下基础。
3、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
4、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师要教育学生远离邪恶、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教师还要教育学生什么才是真正的美,要有是非观和良知。
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数学课中的德育教育必不可少,它是感化学生心灵、唤起学生自信的良药,并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在数学课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 的兴趣。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万形等几个概念的内含与外延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其妙无穷。同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进行比较,认识这些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师要精于创设利于德育渗透的情境。
教师应熟悉各种创设情境的形象化手段,并根据各章节中包含的德育素材的不同性质、特点,结合各种形象化手段的效果特点,确定采用何种手段创设情境,必要时还要进行剪接、合并、创新等。如学习有理数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本章内容,安排好学生演员,扮成正数、零和负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及乘方的演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在愉快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形象化手段,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全体现在教学语言之中。所以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表情达意能力,如丰富的眼神和表情、高低适中的语音、快慢适宜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和生动形象的叙述能力等。换言之,教师应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演员”,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号召力和鼓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备课时,教师宜选出合适的德育素材提前进行语言描述练习,这样可以使课堂效果更为理想,这是创设情境的重要一环。教师只有抱着严谨的教学态度,并在实践当中积极地摸索、认真地尝试和练习,才能最终创设出逼真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全身心融于其中以至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德育渗透达到完美的效果。
三、教师要巧妙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某些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简介发明者及发明过程。像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书籍中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要比欧洲人的发现早几百年。在学习圆时,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学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形式。当然,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符合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利用数学课堂进行德育渗透,须以教材为主要工具。课本和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在数学课进行过程中,每一个课堂环节都能进行德育渗透,而且新课标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效更好。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主要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要在教书的同时进行育人的工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以“情”动人,辅之以合适的方法,必能使德育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鲁洁.德育新论(新世纪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2]钱宝琮.中国数学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