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点滴体会
经济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点滴体会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力求从内容、新课引入、生活中的数学、考核方式等方面生活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减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生活化;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经济数学课程标准以服务专业为导向,结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必需”为原则,以服务为宗旨,以应用为导向,提高作为未来职业人员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数学教学新理念,突出数学的生活化?现将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同行共赏:
一、从教材入手,让数学内容生活化
我校新编的数学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再以单一的数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蓝本,根据经管专业的需求,选取生活实际作为素材,着眼于小问题,升华出科学性的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大课堂,使得学生融入其中,其乐无穷.如:“假如你毕业时刚满20岁,买了一份2万元的养老保险,如果每年的利率是15%,40年到期后取出本息,你将会收获得多少收益?”
先让学生讨论,而后老师及时介绍:
(1)银行利息的三种算法:单利、复利、连续复利;
(2)会计学中的“现值与终值”;
(3)数学知识中的“函数与极限”.学生在情境中充满激情地完成知识练习,高质、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体味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及数学的专业服务性.二、从新课导入入手,突出数学的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以应用为导向,提高作为未来职业人员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我校经济数学的理念.基于此,枯燥而又干涸的语言环境,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然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讲授“整数规划”时,我采用一段株洲市的公交视频资料导入:
某昼夜服务的公交线路每天各时间区段内所需司机和乘务人员数如下:
若司机和乘务人员分别在各时间区段一开始时上班,并连续工作八小时,你作为公交站的人事主管,该公交线路至少配备多少名司机和乘务人员?
这样,学生的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适时地介绍数学建模的步骤和解决方案,学生毫无顾忌地投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中去了.三、从生活入手,展示数学的生活化
以必需为原则,以服务为宗旨.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及规律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提炼生活中的实践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以帮其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途径.如:“观察红绿灯的交替变换时间”、“刑侦中死亡时间是如何确定的”等及时引出微分方程.2.挖掘生活素材,丰富教学知识,真正实现“以服务为宗旨”
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如设计“连续投资问题”,引导学生建模并利用Lingo解决.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回归生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魅力,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有利于发掘每名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经济数学是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又具有经济理论基础,且具有较高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统计等经济部门和政府部门从事经济分析、经济建模、系统设计工作的经济数学复合型人才.因此,必须设计符合学生口味的实际活动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从课程评价入手,体现数学的生活化激励功能
以往的数学评价只是采用一卷定结果,只是起到了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起不到对主体的激励作用.而生活化的数学评价,恰恰弥补了这些.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作出评价之余,从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使学生在真实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学习的信心,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查的方式,如对平时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评价记为A,课堂上能大胆地在讲台上用电脑操作的记为A,课后能在云平台的空间中用Excel或Matlab\Lingo解决相关问题的记为A,在期末总考核中占30%.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需要靠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条件,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贴近生活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
第二篇: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推荐]
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付出的心血最多,投入的精力最多,而获得的却是最少的。多少年来,我们培养出来的部分学生不太会说话、理不清题意,也就是说,学了近十年的数学,却没有形成判断数学的能力。我认为,造成学生没有形成判断数学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根源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关键是教师在考试指挥棒的调度下,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尝试。整天想到的是考试分数,手里抱着《教参》抄写出来的教案照本宣科,完全忽视研究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学习方法。下面谈谈我的数学教学体会:
1.近几年来一直都在强调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当然,那些内容重复、偏深偏难的教辅资料、练习题等,应该毫不犹豫地减掉,是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但对数学教学而言,我们数学教师应该遵循数学教学规律。如多读多练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训练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方法,循循善诱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这些都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大家知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其实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应依赖于“积累”和“灵性”。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的根本是积累知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概括起来八个字:多读、多记、多写、多练。这四多也是数学教学的立足之本。
2.多练、多写,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传统数学教学经验的精华,也符合现代教学中数学实践的观点。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数学材料,在大量的数学实践中掌握运用数学规律。
3.要多读,多理解,多练,积累才多,才能为解决应用题打下一定的基础。学生反复做,装进自己记忆的仓库,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素材。学生练得多,记忆得多,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自然形成了。
4.积累,不仅是表达的基础,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知识材料的积累,就是说,不认识足够数量的字,审题就无法谈起。没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要深切地感受、理解文字材料,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见,积累对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这里所说的“苦功”就是指多读、多写的数学实践。不熟读、认识大量的语言文字,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习,要想学会读、写和审题是不可能的。
数学教学中我学到了许多,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我必须竭尽所能担负起这份重任。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教学点滴体会
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加减法,也懂得了怎样去做题,但是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还没有形成,需要老师精心的教育和培养。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内容,掌握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体会新课标的理念。
二、深挖教材备好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制作好课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在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起学生心中学习动机之火。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从而使智力得以开发,能力得到培养。
1.在情境教学中要会“思”
二年级学生听话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对弱一些,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带着一份深深的思考进行正确的排列给合,轻松的解决问题。2.在情境教学中要会“静”
设置有序的情景、场合进行室外教学,会非常有力的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变抽象的知识为浅而易显,容易消化的知识。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若要在教室讲解,显的课程资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语言苍白无力。因此,我让学生在很安静的情况下带队到操场,在互动中静观,在静观中互动,既保证了讲课秩序,又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后看,侧看的相对性,及方位存于空间的真正含义。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东西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3.在情境教学中要会“动”
教学七巧板相关知识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块七巧板,让学生观察七巧板,让学生拆开七巧板,大胆的想象、尝试、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组成部分进行不同的有机整合后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图案,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独特构思,拼成的图案各种各样,风筝、免子、小狗、小鸭等。让学生快乐的遨游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发挥了创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潜能。
4.在数学实际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观察物体,注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数学实践中来。把学生领到活动中进行数学课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更多的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活动中来,以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以形成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教学主导。
三、课堂加强练习与课后巩固,要想所学知识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练习与巩固才能保证学习效果。我在练习巩固时注重个别辅导,寻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 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同时注意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我 给学生收集了一些口算训练的题目,要求学生每天读上一遍,只读不写,直到他们能够把那些口算题目算得熟练。
四、课后辅导和个别辅导。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 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要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并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开展学生间、小组间的互助互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同步发展和全面发展。
总之,我在教学中能认真抓好各项教学环节,耐心辅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
董万财
第四篇:识字教学生活化——点滴做法
识字教学生活化 ——点滴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虽然降低了一、二学段的识字量,但是在识字教学中,往往占用了课堂大量的时间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激发孩子主动识字,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生活识字”的做法,把识字放在学生的生活中去。
一、利用“贴标签”的方法识字。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识字教学要抓住学习兴趣。低年级孩子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对识字至关重要。我和家长积极配合,采取“贴标签”的方法引导学生识字。把班级的课桌、椅子、水桶等实物上贴上名称。家长在家里也这样做,把家具、用品等凡是能粘标签的东西都粘上。学生由看实物读标签到脱离实物读卡片,再把卡片上的词拆开来认读。如看着电视机来认识“电视”一词,再到单独认识到“电”、“视“等单个字。这样就为孩子识字创设一种氛围,目之所及都是汉字,孩子识字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这样枯燥的识字就变得轻松高效了。当然,在指导学生识字中要有计划定数量,切不可贪多,让学生接受不了。扼杀了孩子的识字兴趣就适得其反了。
二、充分利用语文园地里面的“展示台”。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很喜欢展示自己,希望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与认可。语文园地里的展示台就为我们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同学之间相处久了,都能叫出姓名,借助认识同学名字来识字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发作业本的时候,同学都争着、抢着来发。但因为不认识字发错的时候也有,不但耽误时间还会闹出笑话。借此我开展“认识姓名大比拼活动”,看谁最先把大家的名字认识了,谁就发作业本。这样一来大家识字兴趣盎然,每个人都在家长帮助下设计一张名片,填好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还有的孩子写了自己的性格、理想等。在小组内互相传阅,不用一周同学名字里的字都认识了,可谓一石二鸟。星期天回到家里,孩子们都爱看电视。在放假前我就告诉大家看电视的时候,要留心动画片的名字,观察字幕上的生字,看谁记得多,到时候展示给大家。久而久之,凡是带有汉字的东西,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无论是说明书、包装盒、食品商标、广告招牌等都是他们的识字源。在每一单元的展示汇报中,学生是争先恐后,唯恐比同伴少认了,得不到“识字小能手”奖状。大家你超我追,识字教学变得轻松很多。
三、在润物无声中掌握识字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着年两龄的增长和识字量的加大,掌握识字方法很重要。可是面对低年级的孩子,教师把总结出的方法强加给他们,效果并不明显。如在教“ 青、清”两个字中,我先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设计“我的眼睛最亮”,看谁发现他们的相同与不同。孩子认真观察后得出加偏旁、减偏旁来认识这两个字。我接着问“清”这一个字你又发现了什么。孩子们观察思考后知道它读后半部分“青”的音,还有的孩子知道它是水很清澈的意思。因势利导我告诉他们这是我国汉字的一种,叫“形声字”。让他们下去问一问、找一找形声字的有关知识。第二节上课大家滔滔不绝的汇报,还有的孩子找出好多形声字。老师不费时、不费力就把形声字的问题解决了,达到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在学了“三人众、三木森”以后,有的孩子好奇心被激活了。总想知道还有哪些这样的字呢?下课后有请教老师的、找高年级同学问的,查字典的,搜集到的字数不胜数。我指导他们办了一张“品字结构小报”,张贴在班级墙报上。看着自己的作品,各个笑逐颜开。
编儿歌、猜字谜识字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在学“鲜”字时,有的孩子编的儿歌是“鱼儿水里游,羊儿右面跑。端到餐桌上,大家都说鲜。在学“照”字时,让孩子在小组内尝试着编顺口溜。孩子们小脑袋凑在一起,叽叽喳喳。有的小组编的是“红日昭昭,汗流一地”。有的小组采取出字谜地方法“上刀对下口,日字伴左边,下面溢出水,动脑猜猜看”。这样一来,孩子不知不觉掌握了识字方法,提高了识字效率。
四、识用结合防止遗忘。
由于孩子思维特性、记忆能力与记忆方式都不相同。许多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几经思考得出就是用的少。学完一课生字后,我就让学生试着用一用。如学了《春雨的色彩》后让他们试着用本课生字说几个词或者写几个句子。有的孩子就说“线一样的春雨,从天上洒下来,淋在小树上,滴在我们头上”。有的孩子写的句子是:春雨的颜色是绿的,向擦过油一样亮。这样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都会用了,还得到及时巩固,防止学生遗忘。同时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识写结合。
总之,在生活中识字,学到的生字用于生活,就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大量的生字,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李
中
鸟
伊川县白元镇土门学校
2015年6月23日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心得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快乐的情绪,能使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想象与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语文能力的突破口”,故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问题是激发求知欲,是培养学习中兴趣的内驱力。因此,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下面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维能力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 才能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和动力, 有了兴趣才会变“苦学”为“乐学”, 才会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1、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就要设计创造学习情境。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我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导课时精心地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置身于语文生活的氛围中,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离不开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培养他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其次创设操作情境。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心理特征, 动手操作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我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摘取绿叶,寻找各式各样、各种颜色的叶子。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到大自然中寻找树叶。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各色树叶,千姿百态。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获得了知识,一举两得。
再次创设竞争情境。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竞争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使用竞赛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融入情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以一颗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和学生交朋友。学生如果喜欢语文教师就会直接喜欢语文课, 从而产生“乐学”情感。要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 对学生多一点鼓励、表扬, 少一点批评、训斥, 使学生心情愉快的投入学习。还要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让他们在不同的层次上, 都能获得成就感,从而才能长期保持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好语文的核心
学生学好语文的成败不在于教学生学会了多少语文知识, 而在于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是否掌握了语文方法, 是否提高了语文思维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做对题, 还要在“会、对”的基础上逐渐加快速度最后达到“又对又快”。在课堂上, 要求学生要做对题, 能口算的尽量口算, 能简算的尽量简算。经常开展语文竞赛, 采用抢答、计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题海战术的一个弊端就是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定的模式里, 这种类型的题这么解, 那种类型的题用这种方法等等。其实只要拿出其中的几个有代表性的题通过一题多变、条件与结论互换、以及一题多解等方法的训练, 就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目的。
3、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以及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 无论什么作业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做错或做不出也不要紧, 只要能够通过做题, 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
第二: 鼓励学生在解题中敢于标新立异不随波逐流, 拿出自己独特的解法。
第三: 狠抓学生自编应用题的训练。可采用看图编题, 看算式编题, 补充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等方法进行训练, 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教学的最终目的, 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 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自学能力。为此, 要重视教法研究, 教给学生常见的思考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学会”, 还要让学生“会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是第一位语文教师始终要研究的问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追求, 在成功和失败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 才能找到一套适合本学校、本班级和本人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李中鸟
201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