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健康领域的问题与对策
幼儿健康领域的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家长重知识技能培养轻自理能力培养。
笔者在家长问卷调查和与家长日常交谈中得知,家长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的态度极不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不够重视。有的家长说:现在竞争激烈,孩子多学些知识技能吧;也有的家长说:现在还小,只要有两只手,长大了他自然就会做;
2、幼儿自理意识弱,绝大多数幼儿饭后不知道把桌上的饭粒捡起来,玩完玩具不会自己整理等;
3、幼儿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弱,相当多幼儿不会自己脱衣穿衣、不能独立用餐。
(二)部分教师对健康教育的认识颇有偏差。
目前,教师对健康的概念和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还不明确,对于健康概念的多元化认识不清晰,健康的观念还局限在生理健康上,停留在个人化的健康观念上,属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健康观的多元性和整体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具体体现在:
1、忽视生活活动中蕴涵的教育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习惯于把生活活动单纯地看作是满足幼儿吃喝拉撒睡的生理需要,是对身体的保育,而忽视蕴涵其中的教育因素;把生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片面地看成管理手段,而忽视要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在生活活动中,忽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2、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有的孩子由于家庭或是教育缺陷以及幼儿心理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孩子出现了一些心理不健康的行为异常现象。例如:自私、脾气暴躁、攻击性强等。但幼儿园现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大都采用单一的生理保健的保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轻视与忽视。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对这些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较少关注。
二、幼儿实施健康教育的策略。
我国学前教育纲领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解读”(教育部组织编写)唯一执笔者顾荣芳教授提出:幼儿健康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那么,怎样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恰当的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成长的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1、实践操作,感知体验法。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出在她的手指头上”,他在分析劳动、操作的过程的作用时指出:当双手借助于工具加工东西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极为复杂的现象,每一瞬间,信号多次由手传到脑,再由脑传到手,手指活动越多,越精细,人的思维、智能发展越快。
如中班健康活动“我会系鞋带”,教师可根据幼儿学习的程度,先后编儿歌和顺口溜。首先,边念儿歌边操作,两个头儿,换一换,变个叉;一个头儿往下钻,拉一拉,变条船;一个圈二个圈,换一换钻一钻,变成美丽的蝴蝶结。当幼儿有点会了,则变成先打一个结,再弯两个圈,交叉绕一绕,鞋带系得牢。最后,请幼儿用自制的鞋子进行比赛,强化幼儿系鞋带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2、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喜爱的活动。因此,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这一年龄特点,使枯燥的活动寓于游戏活动之中。如为培养小班幼儿叠被、穿衣、铺床等能力,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增加“娃娃角”,充分让幼儿在为娃娃的服务过程中,锻炼基本的技能,我们时常发现幼儿很喜欢扮演妈妈的角色:娃娃衣服脏了,妈妈给你换衣;娃娃天气冷了,妈妈给你穿衣,穿袜,穿鞋;娃娃睡觉了,妈妈给你铺床。
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孩子们不知不觉得提高了技能,养成了习惯。
3、情境表演法。
这种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尤为有效,例如:大班健康活动《雷响时,我不出去》中通过情景模拟学习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好办法,提高应急方面的心理能力。健康活动《发生地震的时候》,让幼儿了解简单的地震知识,掌握地震发生后的自救方法,体会团结就是力量。
(二)多样的教育形式
1、健康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
幼儿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要把握时机。”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游戏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例如:在洗手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荡秋千、滑滑梯时,了解保护自己的运动方法等。
2、健康教育融合在各领域教育活动中。
例如:如在绘画时,学习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涂色、画画等;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发展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了解科学小实验中的安全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体育活动中,锻炼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遵守纪律、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3、集体健康行为指导与个别健康行为指导相结合
一般来说幼儿健康教育以集体健康行为指导为主。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与群体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当平衡被破坏时,会引起个体的紧张,这种紧张刺激会促使个体通过努力与群体取得新的平衡。根据这一观点,可以说,实施集体教育的幼儿园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有利场所,同时就培养各种卫生行为习惯而言,首先应该对幼儿集体进行健康教育。但是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人差异,所以,教师在集体健康行为指导的同时必须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比如,对某个常常尿裤子的孩子多些关心和爱护,教他穿脱裤子的技能时多一些耐心并且多提醒他及时入厕等等。
4、健康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此,幼儿园应当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和良好心理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第二篇:幼儿园音乐教育领域的问题与对策
幼儿园音乐教育领域的问题与对策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来跟大家交流一下幼儿音乐教育的各种方法和内容。在座的都是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们,我们日常所面对的都是幼儿园里面3岁到6岁的孩子们。他们在幼儿园里度过的是自己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该为孩子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那我们的教育任务就是向孩子们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他们入小学打好基础。那么,为造就一代新人,幼儿园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用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游戏、打击乐、舞蹈、律动等内容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佳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必须要比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的始终。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自我控制能力又弱,如果只是采取简单刻板的教学模式,难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共鸣,所以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应该让孩子们多听、多讲、多动、多做,以多种丰富的活动为载体,来充分调动孩子们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本次交流,我会结合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法的相关内容,结合日常教学内容跟大家交流,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以提高我们幼儿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首先呢?我们来谈一谈幼儿音乐教育的误区。
目前很多幼儿园的很多幼儿教师包括有的园长,他们日常的教学中心,基本上放在科学、语言、数学等等科目上,而相对来说,对音乐的教育就非常的忽视,导致了很多老师在音乐教学活动当中,方法、内容过于单调。那么在我们的幼儿教育当中,有几个误区,在这呢?我想跟大家简单的谈一下。首先,是部分老师注重结果,忽视教学过程中的引导。音乐渗透于孩子的一日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借音乐,它的特征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是幼儿喜闻乐见,而且乐于接受的。只是随着教学的开展,我们对幼儿音乐教育达标与否的评价标准变成了看一个活动是否达成了制定的目标,而对于孩子们,在活动过程当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置之不理。比如,有的孩子对音乐作品情感的领会,往往是停留在歌曲的表面。很多孩子对于歌唱的学习呢,他是在扯着嗓子吼歌,而根本不会用正确的发声方法。而在音乐欣赏活动当中呢?也不能充分的、真正的去领会那种意境,违背了纲要的基本理念,重过程,轻结果,忽视了在音乐欣赏活动当中,不能真正的去领会那种意境,违背了纲要的精神,重过程,轻结果,忽视了在音乐活动当中的音乐享受,审美感受和表现力。
那么,第二个活动误区呢?是部分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时,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忽视了对重点内容的突破,我们所调查的音乐活动中,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方法。开始部分,有的时候是复习上一节的内容,或者是随便的做一个律动,或者唱一首歌,引入教学,而中间部分,就是教孩子们新的内容,比如唱一首歌,跳一段舞,或者是学习一个简单的律动。那么在结尾的部分呢?就会回顾或者复习一下,或者呢?是讲一讲下一次活动所要进行的内容。很多教师的导入部分,甚至是和活动的主要内容毫不相干的。结尾呢?也没有评价,所以使整个活动看起来比较松散,重点也不突出,至于音乐活动的知识线索和人文线索没有连续,教师的随机性很强,活动环节只停留在感知体验,而没有进一步深入的创造环节和评价与反思环节。那么,第三个误区呢?就是过于注重追求效果,而忽视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主体性。音乐教育活动,应该是偏重于知觉、想象,灵感顿悟等感性思维的发散。让孩子有机会感受、表现和创造,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导。但是,在我们所了解的情况却是高标准化的模仿和高控制化的指导。比如一个小班的音乐活动中,在孩子们初步熟悉了歌曲以后,教师并没有给孩子消化与磨合的时间,而是要求孩子们,马上进行歌曲的演唱,并且在音高上要准确,强弱等表情要做到,甚至动作也要求到位,当幼儿做不到的时候,教师就立刻着手进行手把手的指导,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孩子就成了训练者与被训练者的关系。教师呢,往往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加到了孩子身上,看哪一个孩子唱的准,看哪一个孩子跳的跟老师一样,成了评价标准。另外无论年龄大小,教师都容易一味的要求孩子表现音乐要准确,而不管孩子是否能够胜任这种要求。比如小班的孩子,他的发声器官发育并不完全,他们只适合唱五度以内的音高,在音高上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嗓子,如果在音高方面占用很多的时间,一则是徒劳,二则容易引起孩子的声带疲劳甚至是损坏。而对于中班的孩子,他们的合作能力相对较差,那么如果在中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老师过于要求他们体现互相配合的演唱,或者用各种打击乐器进行伴奏的话,对中班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难度非常高的活动,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合理的。对于表现音乐准确的追求,是教师在指导幼儿时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能力,同时还要不得不采取高控制化的方法,但是教师的这种高控制化的指导,与幼儿的主体发展之间,形成了反差关系,那么教师干预的越多,控制度越高,孩子就越是被动,孩子的主动发展就越受到了限制。
教师为了追求高质量的效果去训练孩子,也给孩子造成了心理上的紧张。我们了解到,在老师让孩子表现音乐的时候,孩子的状态是紧张的,表情是严肃的,生怕出错误,一旦出了错误,老师就马上来纠正,这样,他的注意力就放在了具体的音准和节奏上,从而忽略了孩子对音乐的整体把握,忽略了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而使孩子对音乐的创造力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第四个误区是歌舞表演活动为主,而忽视了其他的活动形式。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它们包括以下五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领域,那么就是歌唱、乐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器演奏和音乐欣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歌舞表演活动成为了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那么在曲教的音乐活动中呢?孩子也通常是随着音乐来进行表演舞蹈和歌曲,很少有其他方面的内容。老师在组织音乐活动时,也是以教一首歌,一个舞蹈和一个律动为主。甚至于打击乐器、音乐欣赏都很少很少。就算是在某些公开教学活动当中,有的老师偶尔的组织一次打击乐教学,也是简单的为孩子介绍几种打击乐器,那么这种打击乐器它能怎么样使用。通常是孩子们老老实实的坐在这儿,听老师讲大部分的时间,那么到了活动的最结束之前的几分钟,他们可能有机会去拿几个简单的乐器,跟着老师打几个固定的节奏,那么这样的一次音乐活动,对孩子来说,有何兴趣而言呢?另外我们观察到,音乐欣赏是用在音乐活动的开头和结尾,那么它其实只是起到了辅助歌舞活动,歌舞教学的一个作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欣赏。据一些老师们反映,歌舞表演活动好组织又容易出成果,而且呢,相关的资料也多,所以老师们在选择音乐教学活动当中呢?会歌舞活动多一些。而其他的活动呢,因为难易程度不好把握,组织起来也比较难,而且孩子们容易兴奋,难以一发不可收拾,相对呢?辅助的资料又少,所以教师们都尽量的能不组织就不组织了,而对我们的纲要呢?目前也并没有对幼儿音乐活动做出具体的规定,比如说什么内容,占有多大的比重。但是呢?纲要也明确的指出,要为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这里强调的是多种的艺术形式,这里强调的也是幼儿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那么音乐活动就不应该只是按步就班的歌舞表现,而是应该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只有这样呢,才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自由表现,自由展示的机会。第五个误区呢?就是只进行音乐学科的教育活动,而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当中,曾一度是学科教学的模式占主导地位。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进行主题式的教学活动,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但是在当前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当中,特别是音乐的教育活动,依然存在着重学科教学,而轻视课程整合和教学方法整合的现象。音乐教学被认为是直接传授相关的音乐表达技能技巧和知识的活动。音乐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学活动,被依照严格的学科界限分割开来。那么音乐的课程内容和音乐的教育方式的选择和组织,往往是按照音乐教育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进行的,并且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过于重视学科教学。有的有将儿童学习成人化的趋势,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方法变得非常的简单,教学手段单一刻板。注重的是儿童对体现成人逻辑思维特点的,音乐素材的机械化的模仿,难以激发孩子们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兴趣。以上呢?是在我们日常的音乐教育活动当中,教师们经常出现的几个误区,那接下来呢?我们来谈一谈在幼儿音乐教育的活动当中,它的几个特点。幼儿的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学科本身的情感性、感染性和愉悦性的特点,来引发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审美感受。因为它的内容、手段和形式更贴近儿童的天性,所以呢,它呈现出来了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形象性和感染性。学前期的孩子们,随着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感性经验的增加以及语言的逐步丰富,其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呢,思维主要是依赖于对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认识,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那比如说,在一个乐曲《动物狂欢节》中,那么它变换的旋律、音乐,构成了一个一个可爱的动物形象。快速跳跃的声音,表现了小兔子活泼伶俐可爱的音乐形象,而缓慢自重的旋律呢?又让孩子们想到了笨重的狗熊、大象,那么如此形象的音乐带给孩子们的是极具感染力的。又比如,有的音乐选择了一些幼儿生活当中,熟悉的模拟音乐声,比如说风声、雨声、钟声,小鸟的鸣叫声,那么,通过了这些节奏、力度、音色的变换透出了其生动的音乐形象,这种声像的形象,它作用于儿童的听觉,使他们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能够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想象,在情绪上能够受到感染和陶冶。孩子们在接触音乐作品、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能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极大的共鸣,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作品及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这些初步的鉴赏和判断能力,此外学前儿童正处于个人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阶段,其情感体验也逐步处于丰富,富有情感性和感染性的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儿童的情感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使儿童兴奋,又可以使他们镇静,轻松,消除紧张和不安,以获得情感上的平衡。
幼儿音乐活动的第二个特点是趣味性和游戏性。幼儿音乐教育的趣味性和游戏性,最直接的体验是在音乐游戏上,音乐游戏是借助游戏的形式发展儿童音乐能力的一种音乐活动,它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无论是侧重于创造和表演的歌舞游戏,还是侧重于情节,角色扮演的表演游戏,或者是侧重于音乐要素分辨能力的听辨反应游戏,都能在听听唱唱、动动和玩儿玩儿中,这些趣味活动呢?来增强孩子的节奏感,促进孩子们动作的协调性,提高孩子们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同时又使他们获得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比如说,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颠倒歌》、《拉拉钩》,它们幽默诙谐的歌词内容,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幼儿音乐的第三个特点是技能性和综合性。技能性的特点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明显特征之一。在音乐教育中,体现技能性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首先是作为教师,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音乐技能技巧去启蒙幼儿,为他们示范、演示、引导并指导幼儿练习,教师的音乐素养、音乐技术是保证音乐教育活动卓有成效达成的基本前提。其次是儿童学习音乐、探索音乐、创造音乐,必须有一定的音乐技能技巧作为基础,有了这些基本的音乐表达词汇,孩子们才能在听听唱唱、跳跳打打中,将各种音乐教育活动中的内容进行大胆的表现,积极的进行创造,那么接下来呢?我们来谈一谈,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内容的选择,活动设计以及如何组织。
首先呢?我们来谈一谈歌唱的教学。先来看一看,歌唱教学的简单知识和技能要求。幼儿的歌唱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式。首先是独唱。独唱也就是说一个人独立的歌唱,或者是独自地进行表演唱。那么齐唱呢?是两个人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整齐地演唱同一首歌曲,它是幼儿集体教学过程当中的一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接唱,是将一首歌曲分为几个乐句,由幼儿分组轮流一句一句的接唱。对唱,是指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以问答的方式将各自歌曲当中的问句和答句进行演唱。比如说,在一首幼儿歌曲“小朋友想一想”中,就是这样的一种演唱形式。另一种演唱形式是领唱和齐唱,它指的是由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演唱歌曲中比较重要的部分。而其他的小朋友呢?集体演唱歌曲中需要配合的部分,轮唱是指两个声部按一定间隔,先后开始唱同一首歌曲。比如说人们非常熟悉的《欢乐颂》就可以用轮唱的形式来进行演唱。合唱是指两个不同声部相配合的,集体演唱形式。最后一种呢?就是我们通常所经常使用到的歌表演,就是孩子们边唱边进行表演动作的演唱形式。比如说“拉拉钩”就属于这种演唱。接下来呢?我结合一个案例跟大家交流一下,在幼儿的歌唱教育活动当中,他应该如何设计和几种主要的组织形式。那么,拿大班的音乐活动,“热热闹闹的大街上”来做例子。活动的目标是这样设置的,第一,感受歌曲欢庆的情绪,引导幼儿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进行演唱。第二,引导幼儿学会看歌词图谱,学会认歌词,能够理解歌词内容。第三,能自由的创编动作进行表演。那么,三个不同的目标分别对孩子进行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也体现了老师对本次教材和孩子们的非常到位的分析和对本次教材的一个总的目标。那么,在这个活动准备当中呢?老师需要为孩子提供的是热闹非凡的大街的照片,还有歌词图谱。第二呢?有的幼儿园是结合着我们的生活进行一些生活识字的,那么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相应的字卡。第三需要准备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等相关的音响教学材料。那么,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是怎样进行组织和设计呢?首先老师带领孩子们听着郊游的音乐进入教室,为孩子们创设一个非常愉快、热闹的活动情境,然后呢?老师引导着孩子,今天我们要一起到大街上看一看,看一看大街上有什么,以这样一个问句来引导着孩子进入教师所设置到的情境当中去。第二呢?老师就开始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先出示大街上的热热闹闹的照片,然后老师可以用提问来引发孩子们积极的参与活动,同时呢?结合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已有的这些生活经验来进行综合,进行梳理,进行提升,从而呢?达到提前为孩子们熟悉歌词的目的。比如老师可以这样问,这是什么地方,这都有什么,人们看起来怎样呢,街上的人很多,车也很多,看起来怎样,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以这些问题来激发孩子们积极的思考,积极的投入活动。然后老师可以进入学习歌曲的阶段,那么在这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当中呢?老师并没有像咱们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孩子进行演唱歌曲,而是先进行了整首歌曲的欣赏,让孩子有初步的感受和初步的印象。然后在进行再次欣赏的时候呢,教师结合着一定的节奏行跟孩子们进行了再次的熟悉,最后结合着歌词图谱,让孩子们进行整体跟唱,在整体跟唱的过程当中,首先孩子们用较小的声音跟着一块来进行演唱,在相对熟悉歌词和旋律之后呢?孩子们可以用最好听最轻快的声音进行演唱了。那到了结束部分,老师就邀请和鼓励孩子们,根据歌词的内容大胆地进行创编,用不同的动作来进行表现,进行自己心中感受的这个表达。而在活动的延伸当中呢?教师们可以在音乐活动区布置大街的场景,为孩子提供相应的服装和道具,吸引着孩子们积极地来到音乐活动区参加活动,那么在音乐活动区当中,孩子们就可以结合道具、结合服装、结合场景,对本次活动的内容,也就是说对这首歌曲进行复习和巩固了。
那么,第二个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呢,主要内容是韵律活动。韵律活动分这几部分。第一是律动,它的特点是没有情节,在音乐的伴随下做的韵律动作,那么它包含着基本动作,比如说走、跑、跳、拍手、踏脚、叉腰、击掌等等动作,然后呢?还有模仿动作,模仿动作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模仿动作,可以是动物的动作,或者是自然界的现象,比如说花开、风吹、下雨等等,或者是游戏中的动作,比如说拍皮球、玩儿翘板,还可以模仿成人的劳动或者活动的动作。比如说,摘果子、骑马、打枪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做的模仿动作。第三呢,是舞蹈动作。那么,它主要有一些孩子们的像跳跃性的,或者是各种不同的步伐,比如说颠步、侧点步、踏点步等等。那么到了大班呢?孩子们一般就要掌握到进退步、交替步、跑跳步、秧歌十字步等。另外,孩子们还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手和臂的动作。比如中班幼儿,他需要学习到手腕转动的动作,而大班则要进行到提压腕等等。然后呢?是韵律动作的组合,有了上述的模仿动作、基本动作等等,我们就可以进行组合,那么组合呢?也可以分这以下几类,首先是身体节奏动作的组合,其次是律动模仿动作的组合,第三是舞蹈动作的组合,那么在这些动作组合当中,孩子们可以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对松散的,自娱自乐型的舞蹈动作组合,或者是进行一些舞伴间有交流的,舞蹈性的集体舞组合。那么刚才我们谈的是律动,那接下来谈一谈幼儿的舞蹈。
舞蹈呢?它们也分以下的几种不同的形式。首先呢?是集体舞。集体舞是有许多幼儿一起参加的,有一定的队形和动作规定,并可以交换舞伴的一种舞蹈形式。比如说找朋友就属于这样一种教学内容,而邀请舞呢?是集体舞的一种变形,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舞蹈形式。比如说,我们经常组织的猜拳游戏舞,就属于这样一种舞蹈,那么,这也是孩子们所非常喜闻乐见的。双人舞,是指两个人互相配合的一种舞蹈形式。当然也可以包括三个人,或者是三个人以上的不同的组合形式。比如说,“舞蹈小世界”就属于这样一种舞蹈组合,而表演舞呢?它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舞蹈形式,可以在一般的歌曲表演和舞蹈动作组合的基础上加工而成。通常呢?我们是用在节日活动或者是各种文艺演出当中,进行这种表演舞的教学和不同的形式的。在幼儿韵律活动当中呢?教师切忌不要一味地追求孩子们动作的统一性、完整性,而忽视了孩子们的感受和体验,将一次本该是很轻松、很开心、非常富有创造性的音乐组织活动,最后组织成了一次非常正规的训练,而是老师应该是在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动作基础,有了一定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创造积极性,在发展幼儿动作协调性和表演性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充分地感受创造和自由表现的乐趣。那么第三呢?是音乐游戏。幼儿的音乐游戏活动呢?是以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为主要的目的,它是在音乐的伴随下,按照某种的特定的音乐要求活动的游戏。从游戏的形式分,那么幼儿的音乐游戏可以分为歌舞类游戏、表演性游戏和听辨反应游戏。歌舞类游戏一般是在歌曲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说按照歌词、节奏、乐句和乐段的节奏做动作,并且呢,进行游戏。比如说《猫捉老鼠》就是孩子们在学会演唱歌曲以后,根据歌词的内容,自由地创编动作,从而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表演游戏是专门设计组织的不同音乐来进行情节角色表演的一种游戏。它有一定的情节,并且呢?带有一定的表演性。比如说《熊和木头人》,它的整个音乐是由三部分组合。也就是主题曲,熊走的音乐和小朋友跳舞的音乐,它有简单的情节,非常适合学龄前的孩子们理解和表现。而听辨反应游戏呢?它比较侧重于对音乐和声音的分辨、判断能力的要求,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音色、乐句等的分辨能力,是一种侧重于声音或声音的听辨结果进行快速反应的游戏。比如说,“奇怪的声音”就是要求孩子们分辨声音的强弱,并且用身体的动作,来进行恰到好处的表现。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打击乐演奏。首先我们来了解幼儿园几种常用的打击乐器。第一是碰铃。它的音色清脆、柔和,高而轻,在打击乐器中是高音乐器,它既可以表现音乐的强拍,也可以表现音乐的弱拍,是幼儿园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打击乐器。第二呢?是铃鼓。它兼有鼓和铃的两种音色特点。铃鼓有多种演奏方法,可以用手掌击鼓心,那么它的音色就相对的柔和,那么也可以用手掌击鼓边儿,它的音色呢?就相对的明朗、干脆。还可以用鼓面来击打身体的各个部位,则铃的音色比较明显。然后呢?我们还可以用手腕连续的颤动来使这个铃鼓发生颤音的效果。第三是三角铁,三角铁的音色呢?接近于碰铃,但是音量比碰铃大,延续音比碰铃长。它有两种演奏方法,一是左手提着悬挂三角铁的绳子,而右手呢?持着金属棒,敲打三角铁的底边。第二种演奏方法呢?是在三角铁内,用金属棒快速地敲击左右两边,或者是转圈敲击各边儿,那么它会产生激烈而特殊的音响效果。第四个打击乐器呢?是响板。响板的音色清脆而圆润。演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右手的中指套上松紧带,靠中指和拇指的捏合,使两板相击发出声音。另一种是将响板放在左手的手心中,用整个右手的手掌来击打响板发出声音,那么后一种方法是比较适合小年龄段的孩子来使用的。然后是双响筒。双响筒的音色与响板相似,干脆而清凉,它没有延续音,通常呢?我们用双响筒来模仿马蹄的声音。第六种常用的打击乐器呢?是沙球。它的音色轻柔而干脆。演奏的时候呢?双手各持一个,可以双手同时进行,也可以交替轮换进行。接下来呢?我们简单来说一说,打击乐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首先呢?是导入。那么我们在导入部分呢?可以用语言提示法,探索发现法等方法来进行。那教师可以直接提供给孩子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激发孩子们进行探索、进行演奏的兴趣,也可以利用一定的故事情节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孩子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积极的参与活动,然后呢?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欣赏一定的打击乐曲,那么这里呢?就需要孩子们进行全身心的关注与倾听。接下来呢?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基本节奏型的练习。随着基本节奏型的熟悉呢?那么我们就可以结合着音乐来进行合奏了。另外呢?在打击乐的教育活动当中呢?教师还可以结合着情境来进行教学,赋予打击乐一定的情节,将各种打击乐器巧妙地融合其中。比如说,在《大象厨师与老鼠鞋匠》当中,孩子们是在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中充分地了解和感受到不同的打击乐器的音色的。同时呢?他们也能掌握几种常见的节奏类型,而这样的打击乐活动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
接下来呢?我们谈一谈音乐欣赏。音乐欣赏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倾听。倾听是孩子们必须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它对儿童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开展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孩子们对周围环境当中的各种声音特别的敏感,所以我们利用日常生活和周边环境对孩子们进行倾听能力的培养,是最自然和最直接的一条捷径。比如说我们平时可以让孩子听听什么呢?比如说听听人体的声音,听听活动室的声音,听听厨房中有哪些声音,再听一听不同的交通工具,它所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比如说公园,孩子们在游玩的时候,又有哪些声音呢?动物园里各种动物不同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利用这些来培养孩子的倾听和模仿能力。其次呢?是引导孩子们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比如说优秀的中外少年儿童歌曲,由歌曲改编的器乐曲,或者是专门为孩子们创作的简单的器乐曲、儿童的音乐童话片段、中外著名的音乐作品和片段等等,都可以作为音乐欣赏的活动内容。那么音乐欣赏活动,它在具体的组织过程当中,可以分哪几个步骤呢?首先,我们要分析材料,要从内容、情绪情感不同的方面,根据孩子的基础水平和现有的生活经验来对教材进行分析,然后在分析到位的基础上,为孩子们制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在进行了到位的材料投放以后呢?整个的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呢?我们可以初步欣赏,在这呢?我们可以采取引导性的谈话、直观性的教具和故事讲述,来引发孩子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和积极的投入的进行欣赏。其次呢?就是对乐曲歌曲的反复欣赏,那么在这一个过程当中呢?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内容去为孩子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也可以结合已有的经验,让孩子们进行表现,进行不同的这个体验和表征。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对这些不同的音乐类型进行对比和归类等等,总之要引导孩子们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到我们的活动当中。最后,可以进行复习巩固,那么在复习巩固的过程当中呢?可以引导孩子们欣赏听过的作品,来观察孩子的反应,也可以通过欣赏熟悉的作品,引导孩子们说出它的名称,赋予它不同的内容理解等等。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但是不要将一段音乐简单的赋予一个固定的故事情节而强加给孩子,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将一段音乐赋予更多的内容和理解,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根据这段音乐创编出不同的,既符合音乐特点又富于童趣的故事情节,或者是为这段音乐创设出富有诗意的画面等等。我认为这才是音乐欣赏活动的最高境界,以上是我对幼儿音乐活动的一点认识,希望能对各位同行有一点启发,那么不当之处也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谢谢!(结束)
第三篇:小班幼儿健康领域活动
小班幼儿健康领域的活动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包括两餐一点、喝水、盥洗、午睡等生活常规性教育。幼儿园一天两餐一点、户外活动前后的洗手环节,是幼儿园生活次数最多和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发现小(二)班在洗手时有各种问题:有的把袖子弄湿、不洗手背、冲不净洗手液、有的争抢和拥挤、玩水忘记洗手、擦手后毛巾乱放架子上,有的互相抢洗手液跑来跑去玩,有的因为毛巾离水池远,一路甩水把地面弄的很湿„„ 【设计意图】
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习惯,是小班幼儿健康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小班幼儿刚刚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幼儿之前在家的生活习惯不同,养成了许多不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幼儿园指导纲要》健康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可以实现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据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名称】健康领域:我会洗手(小班)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正确的洗手方式。
2.教育幼儿爱清洁、爱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活动准备】
1.《洗手歌》音乐、洗手步骤图卡片
2.小朋友围成半圆形,前面摆放一张餐桌,四份脸盆、洗手液、干毛巾、吸水海绵。
【活动过程】
1.导入:听洗手歌,使幼儿进入活动氛围。2.基本环节: ①出示卡片,介绍和讲解洗手的顺序。②教师拿一盆水示范洗手动作念口诀:“首先,长袖变短袖;其次,挤洗手液,搓手,手心手背搓一搓,五指分叉搓一搓,手冲一冲,甩一甩,最后用毛巾擦干净。” ③打开《洗手歌》,教师请三位小朋友跟着音乐上来洗手,引发幼儿复习洗手步骤。④教师提问:“那现在小朋友的手都洗干净了,那桌上、地上不小心溅出来的水该怎么办呢?其他小朋友会滑倒的呀!”指导幼儿拿吸水海绵把桌上、地上溅出来擦干净。
3.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都学会了洗手,不仅把自己的小手洗干净了,还学会了清洁周围环境,确保其他小朋友的安全。那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看看小朋友的洗手表现。4.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唱《洗手歌》 【活动延伸】
把洗手步骤图卡片放到图书角,让幼儿随时翻看。
小
(二)班老师:张雯雯
第四篇: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海安曲塘顾庄幼儿园 陈秀华
随着早期教育的开发和重视,许多家长都是怀着一颗望子成才的心态对孩子进行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家庭。由于广大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缺乏心理准备,得不到具体、科学的指导,加之年轻的父母普遍缺乏育儿经验,因此,当今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不少观念和行为盲点、误区,致使他们在进行教育时候感到困难重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些现状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力至上
近年来,家长把家庭教育的中心由原来较多关心子女的健康状况和行为规范转移到关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甚至出现重知识轻品德的倾向,不惜血本下大力气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开发智力,利用空余时间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兴趣班,有的家长还要求幼儿园布臵家庭作业,提前学习小学的拼音、写字和计算等课程。不难发现,一些家长在接孩子离园的时候,迫不及待地问孩子:今天老师教写字了吗?他们关心的是幼儿园传授了多少知识,教写了几个字、会算多少道题、认识多少拼音,他们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品德的早期培养和良好行为的早期训练。
二、期望过高,限制过严
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强迫小小年纪的幼儿学这学那,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甚至揠苗助长。有些幼儿在双休日、假期参加了各种兴趣班,高强度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负担。况且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家长在没有征求孩子的意愿的情况下,擅自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学习,可见孩子参加学习大多是迫于家长的压力,缺乏兴趣的学习,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荡然无存。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的,但许多家长以孩子的安全为由,对其行为诸多限制,要求孩子处处按家长指令去做,甚至不准其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玩耍,孩子就像一个提线的木偶,失去了自我。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束缚了幼儿个性发展,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三、无原则爱护
由于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把孩子看成自己心血浇灌的对象,倾注过分的爱,形成严密的保护层。比如不让孩子离开
身边,或者是怕孩子受欺侮,又或者怕不卫生、学坏,不让他们独立的活动,把一切都包办代替了。人为的隔裂了孩子和其他同伴的接触,使得孩子不能以伙伴的行为来纠正自己的行为。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明明是错误的行为,却要百般庇护,从来不敢说“不”。
尽管现代家庭趋向小型化、简单化的核心家庭,但为了照顾孩子,小家庭与父母家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住在父母家,也有的请父母来同住,4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必然使孩子处于家庭中心的地位,而且老人深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观念的影响,在教养态度上极容易出现溺爱,纵容护短,包办代替。造成孩子自理能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极弱。孩子容易产生孤独、自闭等心理问题。
四、亲子关系淡漠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上班、工作、学习进修,他们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有些家长只顾坐在麻将台前,不分日夜地“酣战”,丢下孩子不管。我园有名幼儿周末在家,家长因为要打麻将把孩子锁在楼上,孩子竟然从阳台上跳下来,幸运的是没有生命危险,但两腿却留下了残疾。幼儿长时间缺乏亲子接触和父母的关怀,也缺乏与父母进行沟通。家长即使有时间陪同孩子玩,但不知道怎样开展亲子游戏,更不会有效地利用家中的日常用品和孩子一起玩,孩子玩得枯燥而又索然无味。
五、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指导
一些年轻的父母不了解科学的育儿知识,也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更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不懂得怎么样的教育才能有效地让幼儿全面发展。他们关心的是孩子的智力,而没有关心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关心身体健康多于关心心理健康,重视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忽视为孩子树立榜样等等。所以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时带有盲目性、随机性和主观性。
六、家庭气氛紧张,单亲家庭的增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离婚率的逐年上升,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也在孩子逐年增多。离异家庭中的家长,有的视子女为累赘,经常训斥、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满足孩子不合理得要求,以弥补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长期生活在这种氛围里的孩子,极易造成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另外很多家庭夫妻关系不和,或是婆媳相处产生矛盾,经常出现争吵或冷战,使得家庭气氛紧张,孩子长期处于恐惧、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孩子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照顾,直接影响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以上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它给幼儿发展产生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究竟如何引导、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呢?我认为有以下的对策:
一、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古人说:“课子课孙先课己。”“要管孩子,家长先要把自己管好,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样管教孩子的,在孩子身上一定会毫不走样地反映出来。”我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今天你具备家长资格了吗?》,家长资格就是你的榜样作用,你的教育方法,你的教育观念。那怎样来提高呢,就要求我们树立学习理念,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做一个他们喜欢的父母。
二、利用幼儿园和家长学校,指导教育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由于家长教育水平和素质修养参差不齐,职业、思想状况及对子女的期望各不相同。教师可采取集体指导、分类指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使家长通过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家长通讯和家长学校的指导、教育,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规律及其要求,及时清楚幼教的最新动态和教改的方向,转变教育观念。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不能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需要。过于专制、过分限制,只会使孩子产生反感情绪和感到压抑。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学会用赏识方法教育孩子。还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有关孩子的事,应当和他商量后再做出决定。多用蹲下来说话的形式和孩子沟通,让他感到自己与父母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同时使得孩子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
三、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愉快的家庭氛围是由家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家中的每一位成员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应该学习为他人着想,为家庭幸福着想,互相体谅,心理相容团结互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克制
自己不良情绪,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理智地处理家庭的问题,多点谦让,少些争吵,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教育榜样。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观点上互相协调,尽量保持一致,避免因为教育观点不同引起 “战争”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要因为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就盲目地娇宠孩子,应该注意纠正自己不良言行、举止以及心理状态,以免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四、家长应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和广泛兴趣的培养
孩子的认识活动是受到兴趣和需求直接影响的,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家长应该鼓励、尊重孩子由自发兴趣引起的各种学习,使孩子的活动、学习、游戏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尽最大可能培养孩子宽泛、多样的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多种智力潜能的全方位开发,也有助于孩子在多种体验、多种感受中奠定个人兴趣的基础。
未来的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家长必须从小对孩子进行各种学习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能适应日后的环境。一个人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能力,并不是简单地靠书本学习就可以获得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加以培养的,有的家长忽略了生活、自然存在的教育契机,却刻意追求书本上的教育内容。其实,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家长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家长不能仅仅要求孩子识字、会计算,还应该培养和促进孩子学习的基本能力、社会经验技能和行为,使其个性、心理和社会行为健康和谐地发展。另外,家长要客观、冷静地正视孩子的成长特点,创设多样教育活动和丰富的环境,以平和、坦然的心态期待孩子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从而使孩子在人生初期获得丰富的发展经验、为挖掘孩子潜在的多种能力提供最佳的机会和可能。
五、增加亲子间的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
较多的亲子交流不但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因此,家长不管工作有多繁重,都应该尽量抽空陪同孩子一起玩,倾听孩子的真正需要,及时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使孩子获得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感受来自于父母的关爱,从而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在此同时,家长要为
孩子提供创设各种亲子游戏的材料和环境,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各种资源,开展各类游戏,并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成为他们游戏的伴侣,寓教于游戏。讲故事、外出参观、郊游和亲子锻炼等都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家长可以从这些活动中观察孩子的情绪、语言行为和动作发展等方面的反映,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指导孩子,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困难。
六、家长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的爱,使孩子感到温暖和幸福,获得安全感,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但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要求家长们对爱的程度作这样的理解:“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是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超过一定份量就成了溺爱,这就要求家长的爱是是理智的,是爱和严相辅相成的,正如古人所说的“爱之深,责之切”。对于孩子不合理或一时不能办到的,家长要耐心说服,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撒娇和任性所动摇,孩子有缺点错误要及时教育,不迁就、纵容更不护短。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种爱是充满亲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地爱。父母“寓爱于严”“严中注爱”,表面看似乎无情,但从孩子个体发展的意义来看,却是一种真正的爱。
为此笔者衷心建议家长朋友们,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关爱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只有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作,让科学的育儿方法进入到千家万户,这样您的孩子就能健康快乐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第五篇:幼儿手指游戏的问题与对策
幼儿手指游戏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随着《纲要》的颁布,手指游戏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分析了手指游戏的教育价值,对小班幼儿手指游戏的开展与实施进行研究,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开展手指游戏次数少;玩法单一,没有定时更换手指游戏;没有意识到手指游戏的重要性。针对这些问题,作者从教师、幼儿园两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提高对手指游戏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手指游戏;丰富玩法、定时更换手指游戏。
关键词: 小班幼儿 手指游戏 问题 对策
智能在于手动,健身要先健脑,健脑要先健手,手指游戏作为操作性游戏的一种,不仅具有有趣性,而且具有能在玩中锻炼小班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群,促进大脑与手部神经的协调,以及手口一致对等特点。因此,手指游戏往往与多种领域结合,进一步促进小班幼儿发展。
随着我国的教育水平越来越提高,许多幼儿园对于孩子的手指游戏越来越重视。家长和教师更愿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成长,更愿意让幼儿能够在玩中学。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手指游戏能够丰富小班幼儿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成长。
一、手指游戏的教育价值
王玉娟在《小班幼儿手指游戏的开展与实施》中提出手指游戏提高了幼儿手指的灵活性:“我们利用这个时期幼儿好模仿,喜欢不厌其烦重复某一动作的特性,提供丰富的手指游戏,予以恰当积极的指导和训练。幼儿通过有趣的手部弯曲,伸展、摆动表现不同的物体,促进小肌肉的发展。”任丽娜在《漫谈手指游戏在小班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中指出“手指游戏的情商功能:稳定小班幼儿入园情绪”,“手指游戏的表达功能: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能力”,“手指游戏的机体功能:发展小班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手指游戏的智育功能:提升小班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手指游戏的交际功能:有助于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陶于兰在《手指游戏在小班幼儿发展的有效作用》中介绍了手指游戏的特点和意义。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手指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具有教具现成、简单易学、有趣好玩的特点,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从而刺激大脑的发育,对健脑什么有益,而且对开发幼儿智力十分重要。
二、手指游戏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手指游戏的认识深度不够。通过访谈了解到,每个教师都能认识到手指游戏对幼儿的意义,但是从教开展手指游戏开展的原因及实施方式看,教师是为了消磨空余时间而开展的手指游戏,没有考虑此次开展的手指游戏对幼儿有什么意义,也很少考虑到怎么向幼儿实施。所以幼儿园开展的手指游戏仅仅是为了消磨多余的时间,对于所做的手指游戏能否引导幼儿在边说、边做、边记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师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思考。这样,教师只是为游戏而做手指游戏,体现不出手指游戏的真正价值。
2.选择的手指游戏不新颖。通过观察了解到,教师选择的手指游戏都没有新意,如:“一根手指头啊,一根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成毛毛虫啊。两根手指头啊,两根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成小白兔啊。三根手指头啊,三根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成小花猫啊。四根手指头啊,四根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成螃蟹爬啊。五根手指头啊,五根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成大老虎啊。”这种类似的手指游戏是经常用到的,对于刚入学的小班幼儿来说是挺好的,他们可能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游戏,就会非常感兴趣,从而能够促进手指的小肌肉锻炼。但是一段时间后,继续选择这个手指游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就缺少新鲜感了,小班幼儿很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手指游戏的选择上要新颖,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换一种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3.幼儿园制度安排得不够完善。笔者所在幼儿园里的教师有很多事情要做,因此教师对手指游戏没有很重视,把心思都放在了手头的工作上。笔者观察到:有的教师在开展完活动后,就让幼儿看动画片,自己就在一旁做幼儿园里布置的任务。这样,教师就没有空闲的时间和精力搜集或思考一些有趣的手指游戏,或者是对幼儿身心有益的手指游戏,更别说与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了。
三、手指游戏的教育对策
1.充分认识手指游戏的意义。要充分认识到手指游戏在小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意义,只有充分地认识,才能更好地实施。手指游戏不仅是只为消磨时间而进行的游戏,更要体现到教育理念中。手指游戏可以让小班幼儿在说一说、做一做、玩一玩的过程中进行模仿,从而发展幼儿的大脑神经、语言能力、肢体配合能力及手口协调能力。
因此,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以适宜的方式将教育目的转化到手指游戏中,多考虑让幼儿能够在玩、说、做过程中成长,这样所开展的手指游戏才能满足并发展幼儿。
2.采用适当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手指游戏。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因此教师所选择的手指游戏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要选择一些节奏性强的、有趣的手指游戏。如:手指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既有节奏性,又能锻炼小班幼儿的手指灵活度,更能帮助幼儿学习五以内的数字。还可以选择幼儿喜爱的手指游戏的类型,像音乐类的手指游戏、数字类的手指游戏和动物类的手指游戏,如《小老鼠上登台》这一音乐类的手指游戏,既有趣又欢快,尤其在歌词“叽里咕噜滚下来”这句中幼儿会特别感兴趣。选择的手指游戏要不定时更换或者同一个手指游戏换不同方式,比如在形式上可以请幼儿做小老师,带领其他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这种方式就非常适合小班幼儿,他们对于做小老师的竞争意识很强,因而采取这种方式就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幼儿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另外,手指游戏很直观,符合小班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因此便于小班幼儿进行游戏。
3.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将手指游戏融入进去,让教师更加重视手指游戏。除了在空闲时间可以做手指游戏外,还能在活动中进行,将手指游戏与幼儿课程结合起来,或者幼儿园开展一些关于手指游戏的活动,选出一些适合小班幼儿的手指游戏等,这样教师就会更加重视手指游戏,小班幼儿就能在玩中学、学中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