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归纳段落大意

时间:2019-05-13 01:0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阅读-归纳段落大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阅读-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归纳段落大意

一.教学内容:归纳段落大意

1.串连归纳法。每个段落都是由几个层次或句子组成的,弄清各个层次或各个句子的主要意思,把它们串起来,就是这段的段落大意。

2.摘句归纳法。即从段落中摘录能反映全段主要内容的现成句子作为段意。这些句子,一般可以从总分结构的段落、有明确中心句的段落和段内有过渡句的段落中选出。

3.提问归纳法。一个段落总有作者要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在阅读时,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思考,找出作者要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然后把它们整理成段落大意。

4.取主归纳法。就是把段落里叙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情节,取主要的作为段意。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自然段分得较多、较细的文章。

概括段意时,一定要在把握全段或全文中心的基础上进行,做到围绕中心,注意连贯。概括段意后,同学们应回过头来看看:几段的段意是否与全篇相称,概括的角度选得是否一致,概括的重点是否恰当。

一.概说

把握住各段的中心,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要准确地把握各段中心,则要抓住能表明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中心句。中心句表述的意思比较概括。段中其它句子是围绕中心句来展开的,用来支撑或扩展它所表述的中心。中心句的位置一般在段首或段尾,也有的在段中。在段首的中心句主要起总括全段,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段尾的中心句主要起总结归纳,深化内容的作用;在段中的中心句,前面的句子主要起“引子”的作用,后面的句子主要是解释和表述中心句。

二.例文

(一)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回忆我的母亲》

(二)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我的老师》

(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三.技法讲解

段落与中心句的联系有多种情况,因而抓中心句概括段意也有多种形式,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在段首找中心句,概括段意。如例文

(一),(2)(3)(4)(5)句具体写母亲是个劳动的好手,首句“母亲是个好劳动”总括全段。因此(1)句即是本段的中心句。

(二)在段尾找中心句,概括段意。如例文

(二),这段文字写出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老师为“我”排纠纷这一件事写出了“我”的老师是慈爱、公平而又伟大的人。所以最后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

(三)在段中找中心句,概括段意。如例文

(三),这段文字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为的是引出下面“单是”的内容。从(3)句开始至第(7)句分别支撑、解释(2)句。百草园的景物,用成人的眼光看来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新奇,有声有色有趣。可见第(2)句即是本段的中心句。

四.练习

(一)黄桷树枝繁叶茂,带给炎热季节的山城一片浓萌,一份凉意。即使阴雨霏霏的冬天,满城的绿叶也不会零落,仍是一副傲寒凌霜的姿态。仿佛一个永不疲倦的斗士,从没有卸下盔甲的日子。据说黄桷树也在年年长出芽叶,悄悄换下旧装,但在不经意之间就完成了,从来不争张扬。——《永远的黄桷树》

文中哪句话能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二)从宣统元年(1909年)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年)我常常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回忆我的母亲》

本段的中心句是:

中心句的位置在:

(三)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粗,毛粗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出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想北平》

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中心句前面的语句对中心句起_______________作用,中心句后面的句子对中心句起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概括段意方法 一.摘句法

1.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如《威尼斯的小艇》的第二段有总起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可以作这段的段意。

2.摘过渡句 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启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如《伟大的友谊》中,“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这一过渡句,第一分句是上段段意,第二分句可做下段段意。

二.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如《太阳》(说明文)第一段中三节分别写了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所以段意可串连为: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三.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四.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是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如《给颜黎明的信》第一段分三层来写:(1)不要只看一个人的信;(2)不要只看文学书;(3)可以看世界旅行记和有益的电影。这三层都是围绕怎样读书写的,所以段意可归纳为:鲁迅谈怎样读书。

五.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概括段意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下面我教给大家记忆五种概括段意的简单方法。

1.摘句法。

在文章中,有一些句子高度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内容,比如首句、尾句或中心句等,我们可以直接将其摘出,作为段意。2.加减法。

有一些重要句子,虽然不是文段段意,但通过修改,增删一些文字,就会成为该段的段意,此法称之为加减法。3.归并法。

有些自然段可划分为几层意思,而且层与层之间是并列关系,我们在概括段意时,就可以先概括每层的意思,然后把层意进行归纳整理,作为一整段的意思。

4.取舍法。

有些段落是因果式或顺承式时,可以先理清层次,然后采用取果舍因或取主舍次的方法来概括段意。5.概括法

有些文章内容结构比较复杂,不适宜运用以上方法,这就必须认真地把文章读透,然后看这一段写了几个意思,然后整理、精简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作为段意。

在实际练习中,以上几种方法可能要交叉使用,同学们应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金色的盒子

我的一个朋友三年前下岗了。后来,他找到了一份推销油漆的工作。薪水不低,但每月要推销300桶,完成起来并不轻松。

随着月底的来临,没完成推销任务的朋友每天回家的脚步越来越沉重。儿子见了,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问:“爸爸,到今天还剩下几桶?”时间一长,他渐渐吃不消这“每日一问”。终于有一天,他大声喝斥儿子:“以后不许你再问我!”儿子委屈地走开了。

期中开家长会,老师表扬儿子,说孩子非常懂事,懂得为家庭分忧,在用“担心”造句时写道:每到月底,我最担心爸爸完不成推销任务,他会很难过的。踏着月光从学校回家,我的朋友落泪了„„

在国外,同样一个不富裕的家庭,父亲斥责一个小女孩,因为她在圣诞节前将家里仅有的一卷美丽的金色包装纸“糟蹋”了。第二天,小女孩把一个糊着金纸的盒子作为礼物送给父亲,父亲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他再次大声斥责小女孩说:“你不知道送给别人空盒子是不礼貌的吗?”女孩眼泪汪汪地说:“它不是空的,我把我的吻全吹进盒子里了,这吻全都是给您的。”父亲听了,一下子愣住了„„

其实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个这样的金色盒子,只是做父母的有时看不到而已。

1.短文共写了两件事,请你选择一件写出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是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短文内容想一想“金色的盒子”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请选择一处,展开想象,接着写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尼亚加拉大瀑布

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上。它以丰沛浩瀚的水汽,震撼了所有前来观赏的游人,使世界各地的游人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尼亚加拉河上有两个湖,一个是海拔174米的伊利湖,河水流经这里后注入海拔75米的安大略湖。两湖落差达99米,之间还有一道石灰岩断崖。水流湍急的尼亚加拉河流经这里骤然陡落。水势澎湃,蔚为壮观。

瀑布的河水从高处的伊利湖流入安大略湖,湖水经过河床绝壁上的羊岛,分隔成两部分,分别流入美国和加拿大。从加拿大这边看一大一小两个瀑布,比从美国方向看起来更壮阔、漂亮。

大瀑布因其外表形成一个马蹄状而称马蹄瀑布。水声很大,都快把耳朵震聋了。水汽既浩瀚又高耸,当阳光灿烂时,大瀑布的水花便会升起一座七色彩虹。冬天时,瀑布表面会结一层薄薄的冰,那时,瀑布便会寂静下来。小瀑布因其水流极为宽广细致,很像一层新娘的婚纱,又称婚纱瀑布。由于湖底是凹凸不平的岩石,因此水流的形状像个漩涡,与垂直而下的大瀑布相应成趣。

1.把文中画线的部分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括号里。

()()

2.用“√”选择句中带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水流湍急的尼亚加拉河流经这里骤然陡落。(1)河水不断地从高处流下来。()(2)河水突然从高处流下来。()(3)河水多次从高处流下来。()3.尼亚加拉瀑布的大小两种瀑布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条面包

从前,有个地方闹饥荒。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的贫穷的孩子召唤来,对他们说:“你们每天都可以到这个篮子里拿面包,每人一个。”

孩子们蜂拥而上,每人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最后,当他们拿到了面包,也没有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但是有个叫格琳琴的小姑娘,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那些孩子离去后,才拿起剩在篮子里最小的面包。她还亲吻了面包师的手表示感谢,然后才回家去。// 第二天,那些孩子同先前一样抢在前面。而羞怯、可怜的格琳琴只得到一条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但她依然亲吻面包师的手表示感谢。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时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格琳琴,赶快去!”当小姑娘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他亲切地说:“不,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短文已经划分好了段落,请根据下面概括的段意拟小标题。

(1)一位面包师给穷孩子面包吃,格琳琴不争不抢,最后才拿到面包,并向面包师表示感谢。

(2)格琳琴把面包拿回家,发现里面有银币,赶快送回给面包师,面包师说这是给她的奖励。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包师为什么会奖励格琳琴,他会说什么?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补充完整。【试题答案】

(一)金色的盒子

我的一个朋友三年前下岗了。后来,他找到了一份推销油漆的工作。薪水不低,但每月要推销300桶,完成起来并不轻松。

随着月底的来临,没完成推销任务的朋友每天回家的脚步越来越沉重。儿子见了,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问:“爸爸,到今天还剩下几桶?”时间一长,他渐渐吃不消这“每日一问”。终于有一天,他大声喝斥儿子:“以后不许你再问我!”儿子委屈地走开了。

期中开家长会,老师表扬儿子,说孩子非常懂事,懂得为家庭分忧,在用“担心”造句时写道:每到月底,我最担心爸爸完不成推销任务,他会很难过的。踏着月光从学校回家,我的朋友落泪了„„

在国外,同样一个不富裕的家庭,父亲斥责一个小女孩,因为她在圣诞节前将家里仅有的一卷美丽的金色包装纸“糟蹋”了。第二天,小女孩把一个糊着金纸的盒子作为礼物送给父亲,父亲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他再次大声斥责小女孩说:“你不知道送给别人空盒子是不礼貌的吗?”女孩眼泪汪汪地说:“它不是空的,我把我的吻全吹进盒子里了,这吻全都是给您的。”父亲听了,一下子愣住了„„

其实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个这样的金色盒子,只是做父母的有时看不到而已。

1.短文共写了两件事,请你选择一件写出主要内容。

(1)“我”的朋友每月要推销300桶油漆,儿子每天询问还剩几桶,这位朋友喝斥儿子,当他看到儿子的造句后,难过得落泪了。

(2)父亲斥责女儿将家中仅有的一卷包装纸糟蹋了。第二天,女儿把一个空盒子送给父亲,当父亲得知女儿把吻全吹进盒子时,愣住了。2.短文中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是怎样的孩子?(略)

3.联系短文内容想一想“金色的盒子”指什么?(略)

4.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请选择一处,展开想象,接着写下去。(略)

(二)尼亚加拉大瀑布

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上。它以丰沛浩瀚的水汽,震撼了所有前来观赏的游人,使世界各地的游人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尼亚加拉河上有两个湖,一个是海拔174米的伊利湖,河水流经这里后注入海拔75米的安大略湖。两湖落差达99米,之间还有一道石灰岩断崖。水流湍急的尼亚加拉河流经这里骤然陡落。水势澎湃,蔚为壮观。

瀑布的河水从高处的伊利湖流入安大略湖,湖水经过河床绝壁上的羊岛,分隔成两部分,分别流入美国和加拿大。从加拿大这边看一大一小两个瀑布,比从美国方向看起来更壮阔、漂亮。

大瀑布因其外表形成一个马蹄状而称马蹄瀑布。水声很大。水汽既浩瀚又高耸,当阳光灿烂时,大瀑布的水花便会升起一座七色彩虹。冬天时,瀑布表面会结一层薄薄的冰,那时,瀑布便会寂静下来。小瀑布因其水流极为宽广细致,很像一层新娘的婚纱,又称婚纱瀑布。由于湖底是凹凸不平的岩石,因此水流的形状像个漩涡,与垂直而下的大瀑布相应成趣。

1.把文中画线的部分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括号里。

(川流不息)(震耳欲聋)

2.用“√”选择句中带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水流湍急的尼亚加拉河流经这里骤然陡落。(1)河水不断地从高处流下来。()(2)河水突然从高处流下来。(√)

(3)河水多次从高处流下来。()3.尼亚加拉瀑布的大小两种瀑布各有什么特点?

围绕例题第一、二自然段回答

(三)略。

第二篇:小学生归纳段落大意

怎样归纳段落大意呢?其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摘句法

摘句法是较为简便、易于掌握的一种,就是从文中摘录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摘录的句子一般是这段课文的中心句,或者是文章中承上启下的句子。例如

二、舍次留主法

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为一段时,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来归纳段落大意。舍弃次要内容后,保留的主要内容应明确、完整、简要。怎样才能做到“明确、完整、简要”呢?

一是对写物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指物)怎么样”来表达。如《小狮子爱尔莎》中第二段段意可归纳为“这段主要写小狮子爱尔莎成长”。第三段段意可归纳成“这段主要写小狮子爱尔莎回到大自然”。

二是对写景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来归纳段落大意。如《观潮》一文中第三段段意就可归纳成“这一段主要写钱塘江大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又如《海滨小城》第一段段意归纳“这一段主要写海滨的景象”。

三是对写人的段落可用“谁(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或“怎么样”来归纳段意。如《西门豹》一课中第二段可以归纳为“这一段主要写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四是对写事的段落可用“这段主要写什么事的起因(经过或结果)”来归纳段意。如《捞铁牛》一课中第一段段意归纳为“这一段主要写捞铁牛的起因”。

当然,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不只是以上两种,遇到实际情况,还要灵活运用才行。

如何概括段落大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

1、知道概括段意的要求。

(1)让学生知道概括段落大意要完整。

就是概括的段意要完整,不要把内容遗漏。有些段落课文文字较长,但层次很清楚,不过,学生不容易把握住主要内容。在这个情况下,可以先分层,概括出层意,理解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层意概括出段意。

(2)让学生知道概括段意要简要。

怎样才能把握住“简要”呢?要采用比较选择。概括段意时,要用简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交代清楚,交代完整,没有必要在段意中作详细的描绘。

2、交给概括段意的方法。(1)摘句法。A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B 摘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2)串连法(串连层意、句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段中无重点句,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3)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4)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5)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一般来说,写人的文章离不开记事,往往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反映人物的某一特点。这两种体裁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 括段意的方法——把一个事情过程的意思,也就是每段内容意思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来。因此,可以这样的模式来尝试概括段意:谁在什么地方(或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

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如外形、性能、用途等。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我设计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怎么样,再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完整。

概括段落大意:

概括段意,先要读懂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抓住内容要点,再准确地进行概括。自然段的段意,是根据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的。意义段的段意,是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综合归纳出来的。所以概括段意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几个自然段合并起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经过分析、思考、综合,就可以正确地概括段落大意了。具体的方法是:

1、摘句法。摘句法,就是摘取最能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句子作段意。一般地说,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能够概括主要内容,就摘取这样的句子做段意。用摘句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看看所摘的句子能不能准确、精练地概括段意。二是如果所摘的句子较长,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但不能改变原意。

2、连词法。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但出现一些能表现段的主要内容的词语。连词法就是连接重点词语,归 纳段意的方法。用连词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所选词语要准确,串连起来能反映段的主要内容。二是句子要通顺、明白,不能出现别扭、累赘的语病。

3、归并法。有的意义段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概括段意时要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然后再归并出意义段的段意。运用归并法概括段意时,一定要抓住段的主要内容,不要面面俱到。用归并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归并各自然段段意要语句通顺、明了。二是可以对原自然段段意的语句进行删减增补。力求做到语句连贯、衔接自然。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审题概括法。

有些记叙文的题目,标题就十分明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伟大的友谊》标题点明了中心。我们可以考虑用扩句的方法,在题目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词语,扩展成意思完整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当然,用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还要先认真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仔细考虑题目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

2.摘句法。在阅读和分析文章时,找出文章中心句,对概括中心有很大的帮助。

有的文章在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如《桂林山水》一课,开头就点明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一夜的工作》一文结 尾一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点明了中心思想。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中间,有的中心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几次。

从表达方法上看,记叙文的中心句又往往在文章的抒情或议论部分。如《少年闰土》一课,“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段议论的句子含蓄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当然,找到了中心句后,我们还必须仔细分析。它是否完整地概括了中心思想。一般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地加工、修改,才能准确、完整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主要内容概括法。

5.有的文章中心思想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一般记事的记叙文,是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主要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言行来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在阅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进一步推敲,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半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通篇写了小女孩悲惨的遭遇。同学们读后会产生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在这基础上,理解到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中心思想也就十分明确了。

概括文章中心:

一篇文章写了什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呢?

首先,对一篇文章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一边读,一边想,弄清楚全文写了什么,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文章进行具体分析,运用不同的方法,掌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从而用概括的语言归纳出中心思想。

归纳中心思想主要有三点要求:

1.确切。即能准确、恰当地找出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2.完整。即用恰如其分的句子把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主要思想感情不遗漏地表达出来。

3.简洁。即在确切、完整的前提下,用最简明扼要的文字来表达。

第三篇:怎样概括段落大意

怎样概括段落大意

运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段落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提高这种能力,重要的是多读多练增强语感,并辅之于行之有效的方法,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抓“段眼”。段眼就是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或能涵盖大意的一句话。段眼作为一段的中心句,该段中其他句子的表达都围绕此句展开,因此找准中心句有助于培养概括能力,也便于概括段落的内容,或直接用中心句,或对中心句稍加整理即可。就结构而言,中心句一般用在段首,个别的用在段中,少数的到段尾才抖搂。如《苏州园林》的第8段:“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只要抓住首句这个中心句就可以了。

二、抓占中心位置的人、事、物、情、理。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但往往有占中心地位的人、事、物、情、理,整个段落都是紧紧围绕这些来写的,抓住他们,概括段落内容就较容易了。如:“他就捡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来。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使像的肌肉产生一种细腻的光泽。老人的手指活泼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一点泥,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抓掉一些。”这段文字中占中心位置的是“他”,全段都是围绕“他”写的。对这样写人的段落可按“谁+怎样+干什么”来概括。该段可概括为“他聚精会神地塑像”。

三、抓上下文联系。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篇文章的段落是密切相关的。有些段落是对下文的领起,有些段落是对上文的小结。在概括上有领起段或下有总结段的段落时,可联系上下文借助这些领起段或概括作用的段落来概括。如《北京立交桥》的15段回忆了未建立交桥时的交通状况,举出了久困车上、憋不住尿、民警轮下殉职的例子。第16段对上段做了形象地总结:“这种路口堵塞现象,人们给起了个生动的名字:‘动脉栓塞’”。据此可将15段文字的意思概括为:北京未建立交桥时路口的堵塞现象非常严重。

四、归纳。有些段落运用列举的方法,把一些有某一共同点的人或事物写在一段内。概括这类段落内容可通过归纳,概括出所写人或事物的共同点,也就概括出段落内容了。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一段:“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书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本段写了6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从卑微经过艰苦磨练而达显贵。所以段意可概括为: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艰苦磨

怎样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

岳麓区莲花镇中心小学 洪 灿

摘要:培养高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概括能力的培养要由易到难,逐步深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关键词:培养

高年级 概括能力

综合运用

我们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要教学生归纳中心,总结写法。在作文教学中,也通常要求学生先编写提纲,这些都要用到概括。概括就如同剥笋一样,一层一层地去掉老皮,最后留下核心部分,即精华部分。所以概括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这就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训练。

高年级正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这一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即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遵循教给学生方法的原则, 曾多次探讨、实践,收到一定成效。

一、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胆量:

很多学生怕发言,尤其是要他们对文章片段或全文进行概括,他们就结结巴巴,要么就干脆不说。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让他们先把段意写下来,再在全班交流。这样,学生心里有底了,说起话来胆子也大了。

二、概括能力的培养要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1、概括能力的培养先从概括段落大意入手。归纳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条:一是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能罗嗦;三是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其实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训练从低中年级就开始了,但是真正要做到以上几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在高年级阶段还需要继续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例如五年级下学期有一篇题为《将相和》的文章,学生通过粗读就不难发现,文章写了三个故事。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把文章划分为三个段落,并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每个故事的大概内容。如果更简练一点,可以给每个故事取个小标题,像“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样更加简明,并能突出重点。

2、概括能力的培养要逐步深入。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之后,可以开始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学会抓住中心句进行概括。很多文章,是按照总分总、总分、分总的叙述顺序来结构文章的。这样的文章,在开头或结尾一般有表示主要内容或揭示文章写作目的的句子,即文章的中心句。如果读到这样结构的文章,只要找到中心句,也就能快而准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比如五年级上期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学生初读时就很容易发现文章“总分”的这种结构,再细读文章,就对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珍贵文物、毁灭经过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这时,学生就不难看出课文开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即文章的中心句。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句子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内容学会抓住总起、概括等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就有助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例如:六年级上册的《索溪峪的野》这一课,第一段就出现了一个“野”字。继续往下读,我们会看到像“随心所欲、不拘一格、蹦跳而出、返朴归真”这一类的词语。认真去体会,不难理解索溪峪那种野性的、天然的、不加雕琢的美。

3、学会抓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例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先找出文章的六要素:时间:1941年秋;地点:晋察冀根据地;人物:六班的战士;事情的起因: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经过:六班的战士诱敌上山、把敌人引上绝路、在顶峰歼灭敌人;结果:英勇跳崖。然后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综合概括为:1941年秋,日寇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六班接受了七连交给的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并诱敌上山、把敌人引上绝路、在顶峰歼灭敌人、最后英勇跳崖的感人故事。

4、学会把各段段意串联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每段的大概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六年级下册一篇题为《手指》的文章,是很明显的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就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划分段落。第一段总领全文,第二段分别写了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分好段、概括段意之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合并段意,即可概括出文章大意为:手上的五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根根有力量,没有美丑、强弱之分。

总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引导学生先认真阅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段落乃至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综合运用,效果会更好。

第四篇:归纳段落大意之绝招

如何 归纳段落大意

一.摘句归纳法。

1.在文章中,有一些句子高度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内容,比如首句、尾句或中心句等,我们可以直接将其摘出,作为段意。

如《威尼斯的小艇》的第二段有总起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可以作这段的段意。

2.摘过渡句 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启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如《伟大的友谊》中,“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这一过渡句,第一分句是上段段意,第二分句可做下段段意。

二.缩句归纳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很长,通过修改,增删一些文字,就会成为该段的段意,此法称之为加减法。

三.合并归纳法。

有些自然段可划分为几层意思,而且层与层之间是并列关系,我们在概括段意时,就可以先概括每层的意思,然后把层意进行合并归纳整理,作为一整段的意思。

如《太阳》(说明文)第一段中三节分别写了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所以段意可串连为: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四.取舍归纳法。

有些段落层次意义较多时,可以先理清层次,然后采用取果舍因或取主舍次的方法来概括段意。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五.概括归纳法

有些文章内容结构比较复杂,不适宜运用以上方法,这就必须认真地把文章读透,然后看这一段写了几个意思,然后整理、精简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作为段意。即文中没有明显句子可以用来概括段意时,可以这样来整理:“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 如《给颜黎明的信》第一段分三层来写:(1)不要只看一个人的信;(2)不要只看文学书;(3)可以看世界旅行记和有益的电影。这三层都是围绕怎样读书写的,所以段意可归纳为:鲁迅谈怎样读书。

概括段意时,一定要在把握全段或全文中心的基础上进行,做到围绕中心,注意连贯。概括段意后,同学们应回过头来看看:几段的段意是否与全篇相称,概括的角度选得是否一致,概括的重点是否恰当。

一.概说

把握住各段的中心,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要准确地把握各段中心,则要抓住能表明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中心句。中心句表述的意思比较概括。段中其它句子是围绕中心句来展开的,用来支撑或扩展它所表述的中心。中心句的位置一般在段首或段尾,也有的在段中。在段首的中心句主要起总括全段,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段尾的中心句主要起总结归纳,深化内容的作用;在段中的中心句,前面的句子主要起“引子”的作用,后面的句子主要是解释和表述中心句。

二.例文

(一)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回忆我的母亲》

(二)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我的老师》

(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三.技法讲解

段落与中心句的联系有多种情况,因而抓中心句概括段意也有多种形式,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在段首找中心句,概括段意。如例文

(一),(2)(3)(4)(5)句具体写母亲是个劳动的好手,首句“母亲是个好劳动”总括全段。因此(1)句即是本段的中心句。

(二)在段尾找中心句,概括段意。如例文

(二),这段文字写出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老师为“我”排纠纷这一件事写出了“我”的老师是慈爱、公平而又伟大的人。所以最后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

(三)在段中找中心句,概括段意。如例文

(三),这段文字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为的是引出下面“单是”的内容。从(3)句开始至第(7)句分别支撑、解释(2)句。百草园的景物,用成人的眼光看来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新奇,有声有色有趣。可见第(2)句即是本段的中心句。

四.练习

(一)黄桷树枝繁叶茂,带给炎热季节的山城一片浓萌,一份凉意。即使阴雨霏霏的冬天,满城的绿叶也不会零落,仍是一副傲寒凌霜的姿态。仿佛一个永不疲倦的斗士,从没有卸下盔甲的日子。据说黄桷树也在年年长出芽叶,悄悄换下旧装,但在不经意之间就完成了,从来不争张扬。

——《永远的黄桷树》

文中哪句话能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二)从宣统元年(1909年)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年)我常常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回忆我的母亲》

本段的中心句是:

中心句的位置在:

(三)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粗,毛粗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出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想北平》

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中心句前面的语句对中心句起_______________作用,中心句后面的句子对中心句起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金色的盒子

我的一个朋友三年前下岗了。后来,他找到了一份推销油漆的工作。薪水不低,但每月要推销300桶,完成起来并不轻松。

随着月底的来临,没完成推销任务的朋友每天回家的脚步越来越沉重。儿子见了,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问:“爸爸,到今天还剩下几桶?”时间一长,他渐渐吃不消这“每日一问”。终于有一天,他大声喝斥儿子:“以后不许你再问我!”儿子委屈地走开了。

期中开家长会,老师表扬儿子,说孩子非常懂事,懂得为家庭分忧,在用“担心”造句时写道:每到月底,我最担心爸爸完不成推销任务,他会很难过的。踏着月光从学校回家,我的朋友落泪了„„

在国外,同样一个不富裕的家庭,父亲斥责一个小女孩,因为她在圣诞节前将家里仅有的一卷美丽的金色包装纸“糟蹋”了。第二天,小女孩把一个糊着金纸的盒子作为礼物送给父亲,父亲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他再次大声斥责小女孩说:“你不知道送给别人空盒子是不礼貌的吗?”女孩眼泪汪汪地说:“它不是空的,我把我的吻全吹进盒子里了,这吻全都是给您的。”父亲听了,一下子愣住了„„ 其实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个这样的金色盒子,只是做父母的有时看不到而已。

1.短文共写了两件事,请你选择一件写出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是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短文内容想一想“金色的盒子”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请选择一处,展开想象,接着写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尼亚加拉大瀑布

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上。它以丰沛浩瀚的水汽,震撼了所有前来观赏的游人,使世界各地的游人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尼亚加拉河上有两个湖,一个是海拔174米的伊利湖,河水流经这里后注入海拔75米的安大略湖。两湖落差达99米,之间还有一道石灰岩断崖。水流湍急的尼亚加拉河流经这里骤然陡落。水势澎湃,蔚为壮观。

瀑布的河水从高处的伊利湖流入安大略湖,湖水经过河床绝壁上的羊岛,分隔成两部分,分别流入美国和加拿大。从加拿大这边看一大一小两个瀑布,比从美国方向看起来更壮阔、漂亮。

大瀑布因其外表形成一个马蹄状而称马蹄瀑布。水声很大,都快把耳朵震聋了。水汽既浩瀚又高耸,当阳光灿烂时,大瀑布的水花便会升起一座七色彩虹。冬天时,瀑布表面会结一层薄薄的冰,那时,瀑布便会寂静下来。

小瀑布因其水流极为宽广细致,很像一层新娘的婚纱,又称婚纱瀑布。由于湖底是凹凸不平的岩石,因此水流的形状像个漩涡,与垂直而下的大瀑布相应成趣。

1.把文中画线的部分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括号里。()()

2.用“√”选择句中带点词语的正确意思。水流湍急的尼亚加拉河流经这里骤然陡落。(1)河水不断地从高处流下来。()(2)河水突然从高处流下来。()

(3)河水多次从高处流下来。()

3.尼亚加拉瀑布的大小两种瀑布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条面包

从前,有个地方闹饥荒。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的贫穷的孩子召唤来,对他们说:“你们每天都可以到这个篮子里拿面包,每人一个。”

孩子们蜂拥而上,每人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最后,当他们拿到了面包,也没有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但是有个叫格琳琴的小姑娘,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那些孩子离去后,才拿起剩在篮子里最小的面包。她还亲吻了面包师的手表示感谢,然后才回家去。// 第二天,那些孩子同先前一样抢在前面。而羞怯、可怜的格琳琴只得到一条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但她依然亲吻面包师的手表示感谢。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时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格琳琴,赶快去!”当小姑娘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他亲切地说:“不,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短文已经划分好了段落,请根据下面概括的段意拟小标题。

(1)一位面包师给穷孩子面包吃,格琳琴不争不抢,最后才拿到面包,并向面包师表示感谢。

(2)格琳琴把面包拿回家,发现里面有银币,赶快送回给面包师,面包师说这是给她的奖励。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包师为什么会奖励格琳琴,他会说什么?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补充完整。【试题答案】

(一)金色的盒子

我的一个朋友三年前下岗了。后来,他找到了一份推销油漆的工作。薪水不低,但每月要推销300桶,完成起来并不轻松。

随着月底的来临,没完成推销任务的朋友每天回家的脚步越来越沉重。儿子见了,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问:“爸爸,到今天还剩下几桶?”时间一长,他渐渐吃不消这“每日一问”。终于有一天,他大声喝斥儿子:“以后不许你再问我!”儿子委屈地走开了。期中开家长会,老师表扬儿子,说孩子非常懂事,懂得为家庭分忧,在用“担心”造句时写道:每到月底,我最担心爸爸完不成推销任务,他会很难过的。踏着月光从学校回家,我的朋友落泪了„„

在国外,同样一个不富裕的家庭,父亲斥责一个小女孩,因为她在圣诞节前将家里仅有的一卷美丽的金色包装纸“糟蹋”了。第二天,小女孩把一个糊着金纸的盒子作为礼物送给父亲,父亲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他再次大声斥责小女孩说:“你不知道送给别人空盒子是不礼貌的吗?”女孩眼泪汪汪地说:“它不是空的,我把我的吻全吹进盒子里了,这吻全都是给您的。”父亲听了,一下子愣住了„„

其实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个这样的金色盒子,只是做父母的有时看不到而已。

1.短文共写了两件事,请你选择一件写出主要内容。(1)“我”的朋友每月要推销300桶油漆,儿子每天询问还剩几桶,这位朋友喝斥儿子,当他看到儿子的造句后,难过得落泪了。

(2)父亲斥责女儿将家中仅有的一卷包装纸糟蹋了。第二天,女儿把一个空盒子送给父亲,当父亲得知女儿把吻全吹进盒子时,愣住了。

2.短文中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是怎样的孩子?(略)

3.联系短文内容想一想“金色的盒子”指什么?(略)

4.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请选择一处,展开想象,接着写下去。(略)

(二)尼亚加拉大瀑布

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上。它以丰沛浩瀚的水汽,震撼了所有前来观赏的游人,使世界各地的游人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尼亚加拉河上有两个湖,一个是海拔174米的伊利湖,河水流经这里后注入海拔75米的安大略湖。两湖落差达99米,之间还有一道石灰岩断崖。水流湍急的尼亚加拉河流经这里骤然陡落。水势澎湃,蔚为壮观。

瀑布的河水从高处的伊利湖流入安大略湖,湖水经过河床绝壁上的羊岛,分隔成两部分,分别流入美国和加拿大。从加拿大这边看一大一小两个瀑布,比从美国方向看起来更壮阔、漂亮。

大瀑布因其外表形成一个马蹄状而称马蹄瀑布。水声很大。水汽既浩瀚又高耸,当阳光灿烂时,大瀑布的水花便会升起一座七色彩虹。冬天时,瀑布表面会结一层薄薄的冰,那时,瀑布便会寂静下来。

小瀑布因其水流极为宽广细致,很像一层新娘的婚纱,又称婚纱瀑布。由于湖底是凹凸不平的岩石,因此水流的形状像个漩涡,与垂直而下的大瀑布相应成趣。

1.把文中画线的部分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括号里。(川流不息)(震耳欲聋)

2.用“√”选择句中带点词语的正确意思。水流湍急的尼亚加拉河流经这里骤然陡落。(1)河水不断地从高处流下来。()(2)河水突然从高处流下来。(√)(3)河水多次从高处流下来。()

3.尼亚加拉瀑布的大小两种瀑布各有什么特点? 围绕例题第一、二自然段回答

(三)略。

第五篇:小学生归纳段落大意

怎样归纳段落大意

归纳段落大意,是在同学们学习给课文分段之后着重训练的一项阅读基本功。它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也是抓住重点的方法,还是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思维训练。

怎样归纳段落大意呢?其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摘句法

摘句法是较为简便、易于掌握的一种,就是从文中摘录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摘录的句子一般是这段课文的中心句,或者是文章中承上启下的句子。例如《海滨小城》一文中第二段,就可以用摘句法找到这段的中心句“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作为本段的段落大意。

二、舍次留主法

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为一段时,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来归纳段落大意。舍弃次要内容后,保留的主要内容应明确、完整、简要。怎样才能做到“明确、完整、简要”呢?

一是对写物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指物)怎么样”来表达。如《小狮子爱尔莎》中第二段段意可归纳为“这段主要写小狮子爱尔莎成长”。第三段段意可归纳成“这段主要写小狮子爱尔莎回到大自然”。

二是对写景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来归纳段落大意。如《观潮》一文中第三段段意就可归纳成“这一段主要写钱塘江大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又如《海滨小城》第一段段意归纳“这一段主要写海滨的景象”。

三是对写人的段落可用“谁(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或“怎么样”来归纳段意。如《西门豹》一课中第二段可以归纳为“这一段主要写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

四是对写事的段落可用“这段主要写什么事的起因(经过或结果)”来归纳段意。如《捞铁牛》一课中第一段段意归纳为“这一段主要写捞铁牛的起因”。

当然,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不只是以上两种,遇到实际情况,还要灵活运用才行。

训练学生如何概括段意

概括段落大意是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进行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之一,也是三年级学生的重点训练项目。三年级的小学生,对概括段意颇有困难,往往不是抓不住主干就是概括不全,不是词不达意就是冗长罗嗦,不符合“明确、完整、简要”的要求,而且仅仅是学一课会一课,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期中能力卷中的阅读短文《小书店》是一篇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文中2、3、4小节分别写了小书店的不同的特点,所以有一道题是要求学生抓住特点概括这三小节的意思。其中三小节概括段意的方法各有不同,第二小节没有重点句,要求学生抓住“书店小”、“很整洁”两个特点去概括;第三小节有中心句,“书店里的陈设简朴,环境幽雅”,可以抓重点句来概括;第四小节除了讲“书店里有琳琅满目的书”这层意思之外,还讲了这些书吸引了不少人来观看这一层意思,要求学生把这两层意思综合起来概括。

学生在概括段意这一方面时错误较多。有的语言罗嗦,如第二小节有的学生概括为“书店很小,但玻璃、窗棱、窗帘、店门使书店很整洁。”没有简洁地概括为“书店很小,但很整洁。”有的概括不全面,依葫芦画瓢,简单地认为“每一段的第一句都可以概括段意”,例如第四小节的概括,学生只以为抓住句子“书店里有琳琅满目的书”这句句子就可以了,而另一层意思“吸引着人们来观看”则没有深入地去考虑。第三小节大部分学生能抓住中心句去概括,但有些学生似乎不放心,仍用概括性的语言来概括,使原本简洁的段意变得十分冗长。有的语言的组织能力较弱,句子不通顺,缺字,错字被扣了分。如何教会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教师的方法指导就尤为重要。接下来,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

1、知道概括段意的要求。

(1)让学生知道概括段落大意要完整。

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反复强调的就是概括的段意要完整,不要把内容遗漏。有些段落课文文字较长,但层次很清楚,不过,学生不容易把握住主要内容。在这个情况下,可以先引导学生分层,概括出层意,理解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层意概括出段意。

(2)让学生知道概括段意要简要。

强调了完整,很多学生概括出的段意就变得冗长,罗嗦,做不到简明、扼要。怎样让学生把握住“简要”呢?在教学时,要采用比较选择。例如,让学生回答后,随机打出两种不同语句的段意,然后让学生比较,从而让孩子明白,概括段意时,要用简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交代清楚,交代完整,没有必要在段意中作详细的描绘。这样指导后,再让学生依据这种方法,试着写几段的段意,学生慢慢地也就会举一反三了。

2、交给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A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B 摘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2)串连法(串连层意、句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段中无重点句,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3)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4)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5)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三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教给捕鱼的方法要比馈赠几条鱼重要得多。”同样,教给学生方法要比传授的知识重要的多。学生学会概括段意的规律和方法后,就能独立地学习概括段意,遇到困难也可以迎刃而解。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以记事、写人、状物、写景体裁为多,在教学中,把概括这几种体裁的段意的方法作为拓展的内容教给学生。一般来说,写人的文章离不开记事,往往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反映人物的某一特点。这两种体裁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把一个事情过程的意思,也就是每段内容意思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来。因此,可以这样的模式来尝试概括段意:谁在什么地方(或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

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如外形、性能、用途等。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我设计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怎么样,再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完整。

指导学生概括段意并不是靠几个段落、几篇文章的练习就能落实到位的,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素质教育提出要发掘人的潜能,其中也包括学习的潜力。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他们学习的方法,正有助于发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因为,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犹如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能独立地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取,终身受益。但愿我们老师的指导,能抛砖引玉,为学生打开一扇小小的学习之门

概括文章中心:

一篇文章写了什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概括出中心思想,才真正地读懂了一篇文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思维能力,煅炼语言概括能力。那么,怎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呢?

首先,对一篇文章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一边读,一边想,弄清楚全文写了什么,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文章进行具体分析,运用不同的方法,掌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从而用概括的语言归纳出中心思想。

归纳中心思想主要有三点要求:

1.确切。即能准确、恰当地找出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2.完整。即用恰如其分的句子把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主要思想感情不遗漏地表达出来。3.简洁。即在确切、完整的前提下,用最简明扼要的文字来表达。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审题概括法。

有些记叙文的题目,标题就十分明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伟大的友谊》标题点明了中心。我们可以考虑用扩句的方法,在题目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词语,扩展成意思完整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当然,用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还要先认真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仔细考虑题目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

2.摘句法。在阅读和分析文章时,找出文章中心句,对概括中心有很大的帮助。

有的文章在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如《桂林山水》一课,开头就点明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一夜的工作》一文结尾一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点明了中心思想。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中间,有的中心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几次。

从表达方法上看,记叙文的中心句又往往在文章的抒情或议论部分。如《少年闰土》一课,“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段议论的句子含蓄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当然,找到了中心句后,我们还必须仔细分析。它是否完整地概括了中心思想。一般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地加工、修改,才能准确、完整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主要内容概括法。5.有的文章中心思想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一般记事的记叙文,是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主要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言行来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在阅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进一步推敲,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半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通篇写了小女孩悲惨的遭遇。同学们读后会产生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在这基础上,理解到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中心思想也就十分明确了。

概括段落大意:

概括段意,先要读懂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抓住内容要点,再准确地进行概括。自然段的段意,是根据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的。意义段的段意,是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综合归纳出来的。所以概括段意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几个自然段合并起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经过分析、思考、综合,就可以正确地概括段落大意了。具体的方法是:

1、摘句法。摘句法,就是摘取最能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句子作段意。一般地说,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能够概括主要内容,就摘取这样的句子做段意。用摘句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看看所摘的句子能不能准确、精练地概括段意。二是如果所摘的句子较长,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但不能改变原意。

2、连词法。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但出现一些能表现段的主要内容的词语。连词法就是连接重点词语,归纳段意的方法。用连词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所选词语要准确,串连起来能反映段的主要内容。二是句子要通顺、明白,不能出现别扭、累赘的语病。

3、归并法。有的意义段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概括段意时要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然后再归并出意义段的段意。运用归并法概括段意时,一定要抓住段的主要内容,不要面面俱到。用归并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归并各自然段段意要语句通顺、明了。二是可以对原自然段段意的语句进行删减增补。力求做到语句连贯、衔接自然。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归纳段落大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归纳段落大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阅读—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ppt.Convertor

    如何概括各段段意和中心思想 如何概括各段段意 段落大意是指段的主要意思。 正确地概括段落大意,有助于我们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八字原则: 明确、......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归纳段落大意(推荐5篇)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归纳段落大意 摘 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学科,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

    阅读的基本方法(概括段落大意)(5篇)

    阅读的基本方法(归纳段落大意) 段落大意是指段的主要意思,是对一个段落的基本内容的简缩和初步的概括。段落大意要用明确、完整、简洁的语句表达。 一篇文章是由许多段组成的。......

    小学语文作文精彩段落

    好段诵读 一、远望狼山,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在绿树的掩护下,狼山显得格外壮丽。沿着山脚下的石阶向上而行,一路上,古木参天,有刚劲的古松,还有高大的柏树,柏树的树皮一圈一圈的,好似......

    小学四年级语文段落摘抄

    写出几段描写秋叶的段落: 1、小草并没有完全从大地中消失,仍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片一片 满是的。孩子们跑着,跳着,翻几个跟斗捡几个落下的果子互相投掷着,比赛着谁投......

    大悲咒全文大意

    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及济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大悲咒全文大意,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全文ná mó · hé là dá nā · duō l......

    语文作文经典段落!

    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微风拂面;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它屋檐滴水;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它萤火流逝。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2 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贫瘠,原因......

    语文摘抄段落

    语 文 摘 抄 材 料 景 物 描 写: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