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读写结合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读写结合教学
摘 要:??作能力是小学语文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教材,又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挥好每篇文章在读写结合中的范本作用,从词语、句式、段落等层面对课文进行认真地挖掘和开发,才能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让读写结合训练取得最大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
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显然,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低年级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起来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在低年级……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词在儿童面前展现出新的、在他入学以前完全陌生的那许多个方面……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新课标也要求低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而理解并准确运用所学的词语是写话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寻找读写结合点,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发现课文字词和生活之间以及字词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渗透写话的基础知识。
如在《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中出现有特点的词:“青青的”“白白的”“大大的”“宽宽的”。教学中我通过反复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语感。老师说;“你还知道白白的什么?”生回答: “白白的云”“白白的棉花”“白白的花”……同学们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词语。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也有效地加强文字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再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同学们掌握“格外”这个词语的用法,我在运用多媒体让同学们理解“一朵朵金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句话的基础上问:“格外”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呀?孩子们很快说出了不同的词语:“很”、“十分”、“特别”……我趁机点拨:“你们看,我们用换词的方法不仅知道了‘非常’的意思,还知道了与‘非常’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语。”这样通过换词训练,就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
二、阅读中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
读与写是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同学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渗透作文指导的目的。
1.模仿型读写结合。“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我们可利用这个特点,精心选择易于模仿的课文片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
案例一: 《阳光》一课中有这么一个典型的句式:“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在理解这句话之后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写()的(),因为有了阳光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动物、植物、人物)去说,充分感受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
案例二:《菜园里》是一首有特点的儿歌,文章运用拟人的方式介绍各种蔬菜的特点,富有童趣。教学中抓住这个特点,仿造其规范的语言和句式进行读写结合,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老师说:“黄瓜是绿的,身穿绿衣裳,你还知道哪些蔬菜也是绿色的?”
生:“苦瓜也是绿色的” “丝瓜也是绿色的”……
师:“蔬菜不仅有绿色的,它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出示图片)你能说说他们不同的颜色吗?”
生:“西红柿是红的,南瓜是黄色的……”
师:“你们能够学着‘黄瓜身穿绿衣裳’这句话来说说其他蔬菜的特点吗?”
生“苦瓜身穿绿衣裳,西红柿身穿红衣裳,南瓜身穿黄衣裳……”
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2.想象型读写结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为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上,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比较丰富、独特,充满了创造色彩,充满了灵性。我们可精心选择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或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读写结合,使之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1)抓住词语展开想象。如教学《小熊住山洞》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紧紧抓住“感谢”这个词语,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有哪些小动物来感谢小熊一家?它们会对小熊一家说些什么?”。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围绕小熊一家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品质进行写话,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2)抓住“空白”展开想象。想象性的读写结合包括让学生补写文中省略的部分,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续写。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文,文中最后写到“花生是被谁摘走了呢?”这就为学生留下了一个疑问,也为学生留下了一个补白点。这时可以以《小松鼠找到了花生》为题,让学生去续写课文,想想“小松鼠怎么找到花生,找到花生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续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提供给他们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灵动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在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座宝藏,都会给我们的读写结合带来很好的启发。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教材,又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挥好每篇文章在读写结合中的范本作用,从词语、句式、段落等层面对课文进行认真地挖掘和开发,才能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让读写结合训练取得最大的成效。
第二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临江市解放小学
张晓蕾
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显然,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低年级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起来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在低年级……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词在儿童面前展现出新的、在他入学以前完全陌生的那许多个方面……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新课标也要求低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而理解并准确运用所学的词语是写话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寻找读写结合点,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发现课文字词和生活之间以及字词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渗透写话的基础知识。如在《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中出现有特点的词:‚青青的‛‚白白的‛‚大大的‛‚宽宽的‛。教学中我通过反复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语感。老师说;‚你还知道白白的什么?‛生回答: ‚白白的云‛‚白白的棉花‛‚白白的花‛……同学们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词语。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也有效地加强文字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再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同学们掌握‚格外‛这个词语的用法,我在运用多媒体让同学们理解‚一朵朵金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句话的基础上问:‚格外‛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呀?孩子们很快说出了不同的词语:‚很‛、‚十分‛、‚特别‛……我趁机点拨:‚你们看,我们用换词的方法不仅知道了‘非常’的意思,还知道了与‘非常’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语。‛这样通过换词训练,就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
二、阅读中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
读与写是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同学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渗透作文指导的目的。
1、模仿型读写结合。‚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我们可利用这个特点,精心选择易于模仿的课文片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
案例一: 《日月明》这是一篇识字课,它以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识字,韵文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文章的意旨是对学生对会意字有所接触,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构字特点。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模仿课文的格式编写一首。他们经过思考,学生很快就完成了:
案例二: 《阳光》一课中有这么一个典型的句式:‚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在理解这句话之后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写()的(),因为有了阳光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动物、植物、人物)去说,充分感受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
案例三:《菜园里》是一首有特点的儿歌,文章运用拟人的方式介绍各种蔬菜的特点,富有童趣。教学中抓住这个特点,仿造其规范的语言和句式进行读写结合,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老师说:‚黄瓜是绿的,身穿绿衣裳,你还知道哪些蔬菜也是绿色的?‛ 生:‚苦瓜也是绿色的‛ ‚丝瓜也是绿色的‛......师:‚蔬菜不仅有绿色的,它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出示图片)你能说说他们不同的颜色吗?‛ 生:‚西红柿是红的,南瓜是黄色的……‛
师:‚你们能够学着‘黄瓜身穿绿衣裳’这句话来说说其他蔬菜的特点吗?‛
生‚苦瓜身穿绿衣裳, 西红柿身穿红衣裳,南瓜身穿黄衣裳……‛
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2、想象型读写结合。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为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上,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比较丰富、独特,充满了创造色彩,充满了灵性。我们可精心选择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或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读写结合,使之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1)抓住词语展开想象。如教学《小熊住山洞》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紧紧抓住‚感谢‛这个词语,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有哪些小动物来感谢小熊一家?它们会对小熊一家说些什么?‛。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围绕小熊一家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品质进行写话,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2)抓住‚空白‛展开想象。
想象性的读写结合包括让学生补写文中省略的部分,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续写。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文,文中最后写到‚花生是被谁摘走了呢?‛这就为学生留下了一个疑问,也为学生留下了一个补白点。这时可以以《小松鼠找到了花生》为题,让学生去续写课文,想想‚小松鼠怎么找到花生,找到花生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续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提供给他们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灵动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总之,在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座宝藏,都会给我们的读写结合带来很好的启发。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教材,又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挥好每篇文章在读写结合中的范本作用,从词语、句式、段落等层面对课文进行认真地挖掘和开发,才能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让读写结合训练取得最大的成效。
第三篇: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进行读写结合
小学低年级语文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学
读写结合,意即“随文练笔”。旨在通过练笔活动促进言语形式与写作方法的迁移,加深对课文内容与思想意蕴的理解,从而达到以读引写、以写促读的效果。这种练笔属于专题式的单项训练,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又有文本阅读为依凭,因而学生容易上手,练习兴趣浓厚,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读写水平的理想途径。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学语文,用语文”,学有用的语文。而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识字,通过大量识字增大学生的阅读量,为说话、为作文做好准备。因此低年级语文课堂,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新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而理解并准确运用所学的词语是写话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寻找读写结合点,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发现课文字词和生活之间以及字词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渗透写话的基础知识。
如在《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中出现有特点的词:“青青的”“白白的”“大大的”“宽宽的”。教学中我通过反复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语感。老师说:“你还知道白白的什么?”生回答:“白白的云”“白白的棉花”“白白的花”……同学们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词语。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也有效地加强文字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又如学习了“三日晶,亮晶晶”后,学生对“亮晶晶”这个词十分感兴趣。于是我引导学生观察该词的特点,进而引出许多 abb 式的同类词语,如“红通通”、“绿油油”、“金灿灿”、“水汪汪”等。再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同学们掌握“格外”这个词语的用法,我在运用多媒体让同学们理解“一朵朵金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句话的基础上问:“格外”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呀?孩子们很快说出了不同的词语:“很”、“十分”、“特别”、“非常”……我趁机点拨:“你们看,我们用换词的方法不仅知道了‘格外’的意思,还知道了与‘格外’意思相近的四个词语。”这样通过换词训练,就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
二、阅读教学中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
读与写是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同学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渗透作文指导的目的。1.从造句入手。
低年级的读写结合,“写“在一定程度体现为“说”。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我们在依托教材,寻找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点,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中,还应重视说的方法的指导。鉴于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说话水平,我们在引导学生说话时,要为学生提供说的“脚手架”,如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句式,让学生用句式或仿句式说话,为学生提供一组词语,让学生连词说话等。学生有了说话的“脚手架”,他们懂得了怎样去说,也学会了怎样去说,这样也就可以使学生的说写能力在训练中得以提高,也就使学生的说与写有一定的质量。
一年级学生学习写话,首先得从练习写好一句话开始。如谁干什么,谁是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我们应仔细分析、梳理每篇课文,从文本中找寻教材中的优秀例句,让学生进行造句训练。
写好一句话,首先要学习三种基本句式——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在学习这三种句式中,我们应以学习陈述句作为重点。这是因为,陈述句是常用的句式,也是学习、掌握“四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句”的基础。在学习基本句式时,我们应首先从 “两素句”(人物、事件)开始,再由“两素句”过渡到“三素句”(人物、事件、时间或地点),为学习四素俱全的句子作了铺垫。一年级着重练好了一句四素完整句,一句话写好了,然后再慢慢练习写连贯的几句话,写好一段话。这样阅读、写作文就很容易上手了。2.模仿型练笔。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我们可利用这个特点,精心选择易于模仿的课文片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
如在《阳光》一课中有这么一个典型的句式:“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在理解这句话之后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写()的(),因为有了阳光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动物、植物、人物)去说,充分感受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
又如《菜园里》是一首有特点的儿歌,文章运用拟人的方式介绍各种蔬菜的特点,富有童趣。教学中抓住这个特点,仿造其规范的语言和句式进行读写结合,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老师说:“黄瓜是绿的,身穿绿衣裳,你还知道哪些蔬菜也是绿色的?”
生:“苦瓜也是绿色的”,“丝瓜也是绿色的”……
师:“蔬菜不仅有绿色的,它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出示图片)你能说说他们不同的颜色吗?”
生:“西红柿是红的,南瓜是黄色的……”
师:“你们能够学着‘黄瓜身穿绿衣裳’这句话来说说其他蔬菜的特点吗?” 生:“苦瓜身穿绿衣裳, 西红柿身穿红衣裳,南瓜身穿黄衣裳……”
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3.想象型练笔。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为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上,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比较丰富、独特,充满了创造色彩,充满了灵性。我们可精心选择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或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读写结合,使之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例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会画些什么,并把它写下来。既补充了课文的内容,又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这些话题都是从课文中生成的,既学习了课文,又可进行写话训练。
汉语的丰富性决定了读写结合训练的多样性。教师既要总揽小学生语言发展的全局,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才能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读写结合训练才可能科学有效。
第四篇:语文课堂如何有效进行读写结合
语文课堂如何有效进行读写结合新界埠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吴小梅
“语文”课程要让学生习“语”学“文”。“语”指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学习积累语言文字,“文”是指让他们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那如何指导学生在感受文本语言文字的同时,学会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练笔呢?回想起上学期课文《火的节日》小练笔教学环节,有着许多遗憾。《火的节日》是六年级第七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火把节的由来和火把节的盛况。课文详细描写了火把节的经过,字里行间体现了火把节的欢快热烈,写出了白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在练笔环节,我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由问题“作者是怎样把火把节的欢快与热烈表达出来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从文章语句朗读中体会到,作者首先仔细观察,然后通过细节描写把人们的欢乐写出来了。学生初步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后,我给出了傣族泼水节的课件让学生练笔。几分钟后,学生的习作枯燥乏味,表达的内容很少,只有寥寥的两句话而已。
这时,我有些失落,本以为课前的较充分准备可以让学生的习作有着一些进步。没想到,事与愿违。这到底是为什么?现在想来,老师在练笔环节存在着疏漏。
一、老师没有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件中泼水节的画面。学生在动笔前,没有经过仔细地观察,有些同学甚至还不知道如何观察,又怎能将文章表达得具体生动呢?
二、老师没有给予一定的表达方法指导。如果在练笔之前,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结合自己丰富的想象去表达,效果将会好得多。
三、缺少范文的引领作用。如果老师课前亲自动笔写了范文或搜集了一些泼水节的段落描写,学生在范文的引领作用下,将会受到感染与启发,心中也将澎湃着想写的冲动。
总之,读写结合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想当然,认为一节课中预设了练笔就可以,还得需要我们当老师的精心地去落实,如何地去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练笔成为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第五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读写结合柴艳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读写结合
柴艳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崔峦老师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训练,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显然,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那么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起来呢?下面就谈谈我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经验和几点做法:
一、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集中在“喜欢”和“能读”上。所以在学生阅读课内和课外书时,我们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因为学生刚入学,认识的字也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会失去兴趣。因此,要好好地引导学生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要学生读的快乐,老师就要以故事,激发阅读兴趣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和选择一些简单的读物。让他们读少,读精。再以摘抄或者开故事会的形式把课外阅读的东西展示出来。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知识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世界;它在儿童面前展现出新的、在他入学以前完全陌生的那许多个方面……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新课标也要求低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而理解并准确运用所学的词语是写话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寻找读写结合点,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发现课文字词和生活之间以及字词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渗透写话的基础知识。先做到积累所学的好词好句,再练习用词简单说话,说完整的话。
如在《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中出现有特点的词:“青青的”“白白的”“大大的”“宽宽的”。教学中我通过反复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语感。老师说;“你还知道白白的什么?”生回答: “白白的云”“白白的棉花”“白白的花”……同学们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词语。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也有效地加强文字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到了一年级的第二学期,识得字比较多了,积累的词语也丰富了,就开始放手让他们写一些小见闻和小日记,只要求写通顺就行了。久而久之,许多孩子很快就会写的很好。这时候,就鼓励孩子们开始阅读课本的同步教材,可以读一些童话,儿歌,小散文,在家长的配合
下,愈多的孩子都能认真读书,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现在好多孩子已经不满足于积累,开始试着写一些看到的景物,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有时候还能在句子中理解词的意思。用词造句起来就不会出错了。
在《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教学中,我为了引导同学们掌握“格外”这个词语的用法,我在运用多媒体让同学们理解“一朵朵金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句话的基础上问:“格外”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呀?孩子们很快说出了不同的词语:“很”、“十分”、“特别”……我趁机点拨:“你们看,我们用换词的方法不仅知道了„非常‟的意思,还知道了与„非常‟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语。”这样通过换词训练,就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也为练笔打下了基础。
二、阅读中要适实得选择读写结合的机会。
读与写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
1、模仿型读写结合。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我们可利用这个特点,在课堂上多给孩子练笔的时间和机会,例一: 《日月明》这是一篇识字课,它以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识字,韵文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文章的意旨是对学生对会意字有所接触,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构字特点。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模仿课文的格式编写一首。他们经过思考,学生很快就完成了:
土也地,口十叶。
禾火秋,口斤听。
西女要,木果棵。……
不论是组词,练习用词语说话,还是抄写好词好句都是给写作铺路的。时间长了,孩子们就非常喜欢把看到的和听到的还有想到的都愿意写出来尽管是一些流水账和前言不搭后语的一段话,但是学生们爱写了。
例二: 《阳光》一课中有这么一个典型的句式:“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在理解这句话之后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写()的(),因为有了阳光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动物、植物、人物)去说,充分感受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学生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写出来的东西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了。
再如:在教《我选我》这篇课文后,我班的牛欣宇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呢?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呢?这样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有的学生不会说,就用笔写下来,再读出来,这样既训练了孩子的口语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写话本事。
案例三:《菜园里》是一首有特点的儿歌,文章运用拟人的方式介绍各种蔬菜的特点,富有童趣。教学中抓住这个特点,仿造其规范的语言和句式进行读写结合,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老师说:“黄瓜是绿的,身穿绿衣裳,你还知道哪些蔬菜也是绿色的?” 生:“苦瓜也是绿色的” “丝瓜也是绿色的”......师:“蔬菜不仅有绿色的,它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出示图片)你能说说他们不同的颜色吗?”
生:“西红柿是红的,南瓜是黄色的……”
师:“你们能够学着„黄瓜身穿绿衣裳‟这句话来说说其他蔬菜的特点吗?”
生“苦瓜身穿绿衣裳, 西红柿身穿红衣裳,南瓜身穿黄衣裳……”
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
2、想象型读写结合。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为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上,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比较丰富、独特,充满了创造和童话色彩,充满了灵性。我们可精心选择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或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读写结合,使之还原成具体
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1)抓住词语展开想象。
如教学《小熊住山洞》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紧紧抓住“感谢”这个词语,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有哪些小动物来感谢小熊一家?它们会对小熊一家说些什么?”。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围绕小熊一家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品质进行写话,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2)抓住“空白”展开想象。
想象性的读写结合包括让学生补写文中省略的部分,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续写。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文,文中最后写到“花生是被谁摘走了呢?”这就为学生留下了一个疑问,也为学生留下了一个补白点。这时可以以《小松鼠找到了花生》为题,让学生去续写课文,想想“小松鼠怎么找到花生,找到花生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续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提供给他们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灵动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又如在教学《欢庆》时,诗歌的前四行学完后,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放开想象的翅膀,看到欢庆的场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畅所欲言。把国庆节热闹的场景和学习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课后,我又让孩子们动手写下来。这样训练,学生们的写话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在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座宝藏,都会给我们的读写结合带来很好的启发。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教材,又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挥好每篇文章在读写结合中的范本作用,从词语、句式、段落等层面对课文进行认真地挖掘和开发,才能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让读写结合训练取得最大的成效。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结合课外的读物,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和做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读书是快乐的,同时写作文是更有意义的事情。学生的语文成绩何愁提不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