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视自制教具制作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重视自制教具制作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介休五中
蔺翠英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而所有物理实验的开展都离不开恰当、合适的实验器材,随着教学仪器配套与达标活动的开展,教学仪器日臻完善,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一方面教学仪器不可能一应俱全,不能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经常使用成套仪器进行教学也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对物理产生高深莫测的神秘感,从而影响了学生物理的兴趣和信心,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但自制教具仍非常必要,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自制教具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麦克斯韦说过“实验的教育价值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在中学实验室里教学仪器数量有限,使用一般都强调要按步骤操作,如果非正常损坏,则要赔偿,甚至罚款。因此,学生普遍存在害怕心理,使用时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一步。学生处于被动实验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压制。而自制教具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损坏了可以再制作,这是商品仪器无法比拟的,它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学生通过自制的教具,能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如在讲解生活中的透镜时,学生利用粗细不同的纸筒和透镜制成了照相机,观察窗外远处的树木,通过伸缩纸筒在后面的透明塑料膜上能清晰看到倒立缩小的像。然后让学生观察较近的物品又看到倒立放大的像。学生看到这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无不感到新奇有趣。继而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其中有何奥秘?学生受到这种新奇的实验现象的吸引,注意力集中,且教师的问题恰是他们脑中的疑问,激发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们边实验边观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制教具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题,引导和诱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实验的热爱,组织好实验教学。根据教材要求和特点,精心组织教材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同时还要想方设法自制教具,增设一些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演示实验,努力使物理课节节有物。如在刚讲物理课做演示实验:将一个事先在瓶底转了一个小孔的洗发水瓶装满水,盖好瓶盖向学生展示,造成瓶子完好无损的假象,然后请一个学生上来帮忙举起瓶子,教师很随意的打开瓶盖,由于学生没有思想准备,看到水忽然从下面流出来,一定会有异常举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老师再讲解知识,学生一定会认真听课。俗话说:“要想知道葡萄是不是酸的,可以亲口尝一尝”,要想把物理现象认真观察好,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动手实践一下,初中物理课本序言中说得好:“我们一定要懂得,只有通过细心观察物理现象和动手实验,才能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学生对动手实验的参与意识是很强的,而普通中学又没有条件将实验室全日开放,所以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做实验从中领悟一些物理知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用普通铁皮和电线做一台小电动机模型,用健力宝罐做“针孔照相机”小玩具,用可乐瓶子和注射器制作潜水艇等等。当他们成功兴趣大增,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了兴趣,他就会获得成功,只要老师会选择,巧安排趣味实验,就一定会点燃“我爱学”物理的火花,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自制教具能充分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就是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做简单易行的替代性实验。例如:塑料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装矿泉水和饮料用的,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指导和启发学生做很多的物理实验,其演示效果明显,为教学服务。探究声音的音调: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从而
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摩擦起电:把一只小塑料瓶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发现小纸屑被吸引,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光的直线传播:在一只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豆奶粉,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此实验还可说明光能在液体中传播)探究白色和黑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在太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后,看看谁的温度升得高。温度升得越高,说明其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其吸热能力就越强。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长久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总之,自制教具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师生共同动手制作教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又开阔学生眼界、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第二篇:自制教具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自制教具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01511-28 周烨森
摘 要: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自制教具是一项重要活动。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对科学敏锐的洞察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创新性的思维能力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制教具与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 自制教具 创新能力 培养
一、创新能力
随着新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而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倍受关注。学校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是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人们希望学校教育能帮助学生养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使学生能创造性的应对未来的环境变化”。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贮存知识。其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离开了具体的科学知识,创新教育的实施往往会落入空谈,流于形式。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众多专家和学者都认为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概括为对物理知识深刻的认知能力、对科学敏锐的洞察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创新性的思维能力的综合体。其中深刻的认知能力是基础,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关键,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合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则是其重要的支柱。
二、自制教具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学仪器是物理教学的“魔杖”,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必要物质条件,而教具制作便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途径。在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提倡自制教具,广大教育工作者也积极研制和推广自制教具,并发表了大量的著作和论文,从而使我国自制教具久盛不衰,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广大学生很好地领进了物理学的殿堂。现在随着世界对教育事业的不断关注和重视,实验教学条件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观,在很多各种各样设计精巧,制作精良的现代教学仪器,还有丰富的实验教学软件可供教师使用。自制教具是不是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是否已经不在需要他来培养学学生的创新能力了呢? 对此请先看看当今世界中学物理教学自制教具(国外称低成本实验)的形势,就可以剖析出自制教具今后发展的趋势。现在欧美、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中学物理教学已将学生实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如德国的国民教育中物理课程(相当我国初中)共安排实验343个,其中除48个出于安全和技术设备等方面原因由教师演示外,其余295个实验均由学生完成(占总数的86.1%),目的就是为了极大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英国中学低年级物理教学也都以学生实验开路,他们每节课有2-3个学生实验。据英国对中学物理课的统计:低年级(11-14岁)学生实验占课时70-80%,高年级(15-16岁)占25-50%,目的还是为了极大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香港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每个问题几乎都要由学生自己通过做实验进行认识;台湾省明文规定初中物理实验时间不得少于物理上课时间的二分之一,目的也是为了极大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国外考察归来的一些人员说: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物理实验室里,随处可以看到一些简单的自制教具,学生常用自己制作的教具做实验,进行学习,他们的教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麦克斯韦也曾说过“实验的教育价值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从这里我们都可以明显地发现教具制作在当今物理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我国目前正在贯彻素质教育,开展“活动课”和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这些教学活动需要大量器材,而这些器材又是多而杂,要全部靠学校来配备是不现实的,所以需要广泛发动广大师生来自制教具、学具来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样既解决了燃眉之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自制教具与创新能力
1、自制教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独立性,进而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1)、我们用国际ICPE委员、著名物理教育专家,美国马里兰大学的Redish教授等设计的一份旨在探查学生对物理课程的认知期望的调查问卷先后对我国的351名大、中学生和86名初、高中青年物理教师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还与美国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我们的学生包括教师在对学习的理解上与物理教育专家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对问卷中的“自主性组”问题的回答上,不止是与物理教育专家,我们的学生和教师与美国的学生和教师也有较大差距。问卷中的“自主性组”包括6个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查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是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还是不加评价地相信权威资料(教师、课本等)”。我们调查的几个样本回答“同意/100同意不同意不同意”专家结果的百分比分别是:高中教师“47/35”,80初中教师“48/30”,四年级师范本科生“36/41”,高二60学生“43/30”,高三学生“29/38”。即我们的教师样本
40也只有不到50%的人与专家的观点一致,而美国同行的20这一比例为75%。
0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学习的自主独立教师师范生高三高二性还很不够,这将成为妨碍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创新实际上就是自主性的展现。只有自主与创新的统一才能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进取型的人格精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利用自制教具,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2)、利用教具制作,以学生为主体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操作。例如:讲授“光的色散”时,可以让学生做这样一个小实验,用玻璃杯盛满清水,放在通过窗上射入窗内的阳光下,可以在墙上呈现出色彩绚丽的光。例如:讲到平动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时,由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引起接触处的形变不易观察,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其内部状态的改变,因而学生缺乏形象的感性认识,导致思维障碍,不利于概念的建立,若指导学生利用图2特制的长毛刷来做实验。就能把接触处的形变模拟出来来,并在空间上加以放大,从实验中就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开发新实验,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所讲内容。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性就会又很大的提高。自然而然,认知能力必然也就加强了,创新能力也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3、)麦克斯韦说过“实验的教育价值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在中学实验室里教学仪器数量有限,使用一般都强调要按步骤操作,如果非正常损坏,则要赔偿,甚至罚款。因此,学生普遍存在害怕心理,使用时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一步。学生处于被动实验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压制。而自制教具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损坏了可以再制作,这是商品仪器无法比拟的,它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另外,学生通过自制的教具,能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如在“音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课后的小制作,小实验,就可以知道古代的编钟为什么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2、自制教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对科学的洞察能力。让我们做一个试验,假如对某个人施行催眠术,给他一种所谓消极的幻觉的暗示,那么他就会连眼前的人和物都看不到。如果我们的物理教学长期迷失在理论之中,变成这种“催眠术”的教育,那将多么可怕。也就是说,我们的物理教学决不能使学生陷入这种消极的幻觉状态中。物理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学生打开智慧的天窗,培养学生对科学敏锐的洞察能力,进而认识世界,使他们走上社会能够敏锐地观察到社会上的坏事,洞察出社会上的矛盾与缺陷。因此也就需要自制教具将物理教学从枯燥的理论中解放出来。
(1)、然而现在,不少地方,在物理学习中,一味地用考试的方法和分数奖惩的手段,使学生与物理习处于对立状态,其结果难于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喜爱物理学的人越来越少.这对物理教育工作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如何来扭转这种局面,使学生喜欢物理,钻研物理,精通物理,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如何解决呢?这就需要教具来帮我们架起通往物理世界的的桥梁。
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取两个粗细差别不大的试管套起来,并在它们的间隙中倒进些水,当把两套着的试管忽而倒过来朝下时,学生会想到细试管要掉到地上,可是,细试管却徐徐上升,意外的结果有力地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我在做液体沸点和气压关系的实验时作了改进, ,演示过程如下: ①在两只烧瓶里装上适量的水,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然后给左烧瓶加热,由于空气受热膨胀,左瓶中一部分空气通过导管流到右瓶里,使左瓶的气压减小,而右瓶气压增大,加热一段时间后,用夹子夹紧橡皮管。
②用酒精灯同时给左右烧瓶加热,直到水沸腾,读下左右温度计示数大约为94℃和105℃
③停止给右烧瓶加热, 松开橡皮管上的夹子,使右瓶里一部分气体流到左瓶里,此时,右烧瓶的水又会沸腾,而左烧瓶的水却停止沸腾。这充分说明了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该实验直观性、对比性强,器材简单易得,效果特别好。
(2)、例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两支点燃的蜡烛,一高一低,欲用一只透明的可乐瓶制的罩子将它图3们罩起来,问哪一支蜡烛先熄灭?绝大多数学生回答:“低的先熄灭”.也有少数人说高的先熄灭,但说不清理由.为什么说低的先灭呢?学生回答,因为二氧化碳不助燃,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它将沉于下方,因此低的先熄灭.但实验的结果却是高的先熄灭.学生感到惊奇和不可思议.似乎他们的论据是正确的,推证的逻辑也是正确的,为什么实验的结果却否定了这种判断呢?原来,他们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作为判断的论据,但却忽视了这一论据的条件,那就是必须保持相同温度,而实验中的二氧化碳是在燃烧中产生的,它的温度远比周围空气的温度高.通过自制教具的演示,学生这种惊讶和不可思议的感受,将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供他们对物理知识进行不断的学习的动力,使自身的洞察能力不断的得到增强。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教学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现象的例子是数不胜数的.正因为实验如此之“活”,学生的洞察能力才至关重要,只有具有良好的洞察能力,对于所获得的知识才不会僵死。
(3)、例如:初中物理教学中液体对容器底面压力问题历来是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相同底面的容器、相同质量的同种液体,由于容器形状不同,液体的深度不同,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力也不同,这个问题学生历来感到抽象不好理解,据了解有些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自制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演示器”, 整体装置如图:(尺寸单位mm)仪器所需材料及实验步骤:(1)、该仪器采用厚度为2-3mm无色有机玻璃板,尺寸见图所示,图中A处采用自行车的内胎1片。
(2)、实验步骤:A、安装好仪器各部件,用黄油涂在各抽板接口处,以防漏水。
B、把一定量的有色液体(可在水中注入少许的墨水)倒入容器内,指针即有一定数据(这数据大于一定液体的重量)。C、抽出两板N、N1,液体进入另一形状容器,指针指示另一数据(其值等于液体重量)。D、抽出另两抽板M、M1,液体则又进入另一形状容器,指针数据又一次变化(其值小于液体重量)。从本实验可以观察到,一定量液体对于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大小不同。其大小取决于液体到容器底部的垂直距离(即深度h),而与容器形状无关,且也与液体重量无关。直观形象地演示了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量,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演示器现象是非常的明显。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洞察能力,能够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积极地改进或自制各种实验教具,提升自身的科学的洞察能力,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的物理科技人才。
历史上的各种发明创造,都是经过科学家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实验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出来的,只有在善于观察,具有很强的洞察能力的情况下,新的发明和创造才有可能不断产生。例如法拉第在1821年受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启发,敏锐意识到磁也应该能产生电。在这个洞察能力的帮助下,启动了创造性思维,选择了“磁生电”的创造性研究课题,进行了漫长艰苦的实验探索,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进而确立了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那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能力?俗话说的好:“要想知道葡萄是不是酸的,可以亲口尝一尝”,要想把物理现象认真观察好,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动手做实验教具来实践一下,初中物理课本上序言中说得好“我们一定要懂得:,只有通过细心观察物理现象和动手实验,才能真正掌握物理知识。” 因此可以说不做实验的物理教学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不做实验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学校是不合格的学校。我们要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要培养起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坚持和学生不断的利用和改善自制教具进行教学。
3、自制教具可以使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能力
为了进一步说明自制教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还用美国的Hestenes等精心设计的在美国被广泛使用的“力的概念测试”问卷对我国的361名大、中学生和81名初、高中青年物理教师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访谈,并与美国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问卷中的题目大部分都很简单,与我国的传统试题相比没有一道难题,但大部分题目都有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而且同一个概念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出现。调查表明: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的总体表现欠佳,尤其是在一些需要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和情境相对陌生的题目上更是如此。通过访谈和比较我们还发现,美国的学生即便是错了,也往往能说出一番自己思考的依据来,而我们的许多学生都是凭感觉解答。
上述调查表明,学生在知识的创新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有很多学生还存在着死记硬背,动手能力差,知识迁移难想象力不够,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这也将成为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实上知识并不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的。在知识应用的每个真实问题中,即便所涉及的概念、原理相同,这些概念原理的相互作用模式和背景也往往有其独特之处,知识的应用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针对具体情境的再创造。创新的关键不是知识的掌握,而是知识的功用性,即它被合理提取和组织以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以及对问题解决的过程、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价的能力。上述调查结果反映了学生这些能力的欠缺。因此在我国迫切需要发展自制教具来培养广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一件自制教具学具作品的完成,要经过构思、设计、选材、加工和调试等多个环节,并需要反复修改和试用,这是高师学生实践能力难得的锻炼机会;自制教具学具一般不是简单的仪器仿制,从立意、构思、设计到修改试用,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包含有创造性劳动,需要创造精神,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可以说自制教具学具更是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钱临照教授也曾说过:“在物理实验中,如果学生能自已设计一个新方法来阐明这个实验的物理概念,这个新设计的实验,不管如何粗糙,亦应当受到鼓励,因为其中有新思想在里面,表现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自制教具其实也是一种设计性实验,是一种水平较高,综合性较强,对素质要求较高的实验类型。它主要是按照原理从多角度,多侧面地设计多种实验方法或方案。又根据实验方案科学地编写实验步骤,以实验的要求,自行选用合适的仪器,并创造性地使用器材。对实验原理、实验装置进行综合的分析并对实验加以改进。所有环节的完成都需要学生充分地调动创造性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摆脱掉习惯性思维和传统观念的束缚,通过多方位,多角度思考,以达到理想的境地。在实验设计中要有一定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方案才能实施,一个实验也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法。例如:在初中物理的“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一章节中,课本中没有实验,学生对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上下底面的压强差”,没有形象认识。因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用有机玻璃自制了一个教具,如图。实验时,把水倒入筒内,开始时,水在筒的上层,木块不浮起,这时木块只受到水向下的压力。当水从漏水孔流入下层,到下层水刚满时,木块立即浮起。说明木块下表面受到了水的压力,且大于木块上表面的压力,合力向上,使木块浮起。为了实验操作时教具美观,实验现象明显,其中器材选用也要讲究。(有机玻璃筒:高以40cm,内直径以16cm为宜。塑料薄板:不透明且有颜色,厚度、边长适宜,中间挖有孔,周围挖几个漏水小孔,用胶把塑料板固定在距离底1/3筒高处。方木块:用密度较小的木头制成,六面要平,边长适宜。排气管:细玻璃管(或塑料管)内径适宜,下端固定在塑料板上,与下层相通,上端与管口齐平。)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就会遇到许多书本中所没有的问题,他们就会想尽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2)、自制教具可以是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从匀速转动的伞面边缘甩出的雨滴”,在空中做平抛运动,对于这一运动的水平位移,不少学生认为是雨滴甩落地面形成圆的半径。学生错误的原因在于他们因缺乏空间想像力而未形成正确的立体图象,因此,我们不妨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粗铁丝制成立体曲线模型,显示雨滴的运动轨迹及相关线段。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小圆相同,上圆表示雨伞边缘,下圆表示它在地面的投影。下面的同心大圆表示很多雨滴落地形成的圆。用铁丝制成雨滴下落的抛物线形,固定于相应位置,涂成红色。再固定相关线段,小圆半径、大圆半径及与小圆相切的弦,按图涂成不同颜色。通过这一立体模型,学生清楚地看到,雨滴下落轨迹抛物线的水平位移不是大圆半径,而是与小圆相切的大圆的弦的一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3)、自制教具是一种科学研究自制教具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它要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巧妙构思,找材料(特别是代用品)进行加工试验,不断改进探索的过程。优秀自制教具很受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常被评为科研奖。有的优秀自制教具已被厂家采纳作为定型产品生产。如冲击摆实验器、平抛物体实验仪、气体定律实验器、压缩空气引火仪、可变内阻电池、光电效应实验仪等等。自制教具历来就是教学仪器研制、改进的源泉。我们提倡自制教具并不是说一切物理仪器都可以自制,有些基本物理仪器不易自制或不宜自制。如天平、刻度尺、量筒、电表、打点计时器、变阻器、低压电源、静电感应起电机等。据初步研究确定初中23种、高中35种仪器,需要集中财力有计划地逐步购置齐全,以保证广大中学顺利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其他部分一般都可以自制,以缓解经费不足的困境。
美国科学教育家赫德指出:“科学教育应与当代科学实践以及科学特质相协调”,当今科学实践的显著变化之一就是“人们对于建立新的理论和定律的努力减少了,今天人们更加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福利、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这就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能力是未来世界竞争的焦点和核心,因此美国的2061计划将“技术”单独突出,强调合理应用科学技术信息、工具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的应用就是创新的过程,而教具就是学生的创新的过程,因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具制作就是学生运用新的方法把知识结构与其他图式结合起来产生新的联结和意义的过程。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改变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教学设计,而是使教学自上而下的展开。即首先呈现真实的整体性的问题,让学生与教师一起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所需要的新的知识技能,并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使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升。这样不但可以使物理教学成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在共同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真正形成知识的应用和创新的体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具制作,走进物理教学的新时代。
虽然自制教具在这些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同行相比较,还很遥远,与我们教学改革的目标也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并且目前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概念即物理知识的获取过程还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在知识的应用上(不是指解标准化的题目,而是在新的情境下的综合运用)还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中以上二者成了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利用教具这个良药加以医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知识观,要用自制教具武装我们的教学,要用教具来武装学生的头脑。
(1)、改变中学物理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增加自制教具的发展空间。主要目的是要学生领会自制教具学具在基础教育中的重大意义;使学生明确自制教具学具的基本要求,如:科学性、教育性、安全性、创造性、经济性等;向学生介绍自制教具学具的主要方法,如: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联想和移植创造法、替代法和模拟法。在此基础上,以课外作业形式要求学生就某一实验课题写出自制教具学具的立项报告,交任课教师审阅,并选出优秀者在课堂上进行讲评、讨论。
(2)、开放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自制教具学具的条件,通过由学生亲自制作的教具,提升教学质量。在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室中配置电工、钳工、焊接及玻璃加工等方面的工具设备,供学生课内外使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寓学于乐,利用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室的条件,制作教具。所用材料包罗万象,如:可乐瓶、易拉罐、泡沫塑料、乒乓球、气球、电子表、气体打火机、电灯泡、注射器等,实验内容涉及中学物理实验的各个方面。如辽宁省金县海滨中学原是一所物理教学仪器设备很差的城郊小型初中,但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仅用四年时间自制教具68套,计2642件,其中27套仪器在1983年荣获全国自制教具竞赛一等奖。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成果,完成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初中物理实验,而且大幅度地增加了边学边实验,明显地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
(3)、用自制教具学具进行模拟试教,并组织自制教具学具展示与评奖。在实验课上,让学生用自制教具学具在其他学生模拟的教学环境中试教,并引导学生就教具学具的科学性、教育性、安全性、创造性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每学年系上举办一次自制教具学具展览,邀请相关教师和学生代表进行评分,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我听说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条横幅上这样写道,它深刻地说明了“做”的重要性。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更要注重“做”的重要性。而自制教具便是物理教学中“做”的很好的载体,它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将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材料、物品甚至废弃品设计一些可行的实验,并且利用这些设计的实验与学生共同进行“主动·探究·合作”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这个自制教具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物理知识之外,自然而然地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通过教师创新这“星星之火”可使学生的头脑——有创新潜能的火把燃烧,进而使教师的头脑——也有创新潜能的火把燃烧,以形成创新的“燎原之势”。这个“星星之火”就让它从我们身边的“自制教具”开始吧。
参考文献:(略)
第三篇:自制教具制作及使用说明书
自制教具制作及使用说明书
姓名:廖青 工作单位:龙师附小 使用学科:语文 作品名称:人物描写苹果树
教具特点及用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演示效果明显,构造简单易实现,可多次使用
制作材料:卡纸若干、白纸一张、剪刀、直尺
制作方法:把绿色的卡纸剪成树叶的形状,红色的卡纸剪成苹果的形状,白纸上画成树的样子,把剪好的卡纸贴到白纸上,就成了一棵树的样子,然后写上需要的字
使用方法:把人物描写树贴到墙上,一目了然,复习了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的课文,学生看到此教具,能清楚的回忆起本组课文中每篇课文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帮组学生再次记忆
第四篇:重视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重视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根据《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我们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废旧物品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导幼儿制作课堂活动小玩具,有效锻炼了儿童的身体、大脑和各类平衡、协调能力,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了儿童健康积极发展。
一、加强学习以课题研究为动力,做好玩教具制作工作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期是其一生中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科学研究证明,幼儿的心智与创造力大多是“玩”出来的,让幼儿玩玩具能够激发和强化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玩教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幼儿可看、可听,对于其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功能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玩教具的直观形象,则可以激发幼儿的联想活动,活跃幼儿的思维,最大限度地锻炼记忆力、想象力,发展创造力。
为了做好玩教具制作辅助教学这一工作,我们向县市教育部门申报了关于幼儿玩教具制作的研究课题,研究设置了相关的调查内容。通过向部分老师调查了解过去指导幼儿制作玩教具的情况,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反思过去在玩教具制作方面的经验与失误,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对幼儿玩教具开发使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从而为课题的实施掌握了第一手研究素材。在相关资料学习中我们认识到: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是一种教学或辅助教学的用品,它是教师根据教育需要和幼儿发展需求,对各种自然资源和材料进行收集、分类、加工、改造、组合,重新进行玩具制作的产物。对此我园开展了园本培训,通过培训,使我园教师认识到自制玩教具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
二、集思广益激发教师玩教具制作的热情
为了让教师更直观地了解自制玩教具的特点,丰富教师对玩教具制作的设计思路,拓宽教师的视野,激发教师的创作热情,我们课题组成员定期对这一工作进行研讨,邀请县教体局专家进行指导,并针对玩教具的“可玩性”、“安全性”、“创新性”、“精美耐用”、“教育功能”等方面不断反思与改进,设计能力得到了加强。例如我们制作的会用表演、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表现自己的作品,老师利用纸盒、纸片、色彩画等,直观形象地引导幼儿学习语言、开发智力,发展了幼儿的形象思维。
三、立足课堂,指导幼儿利用玩具体会乐趣
自制玩教具最终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玩教具可用于科学、语言、音乐、健康等教育领域。在一次“绘画――串糖葫芦”的活动中,我没有机械地让幼儿练习画圆,而是给幼儿带来了许多圆圆的山楂,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孩子们可有兴趣了,在看和摸的过程中,幼儿了解了圆形的特征。接着,我现场制作山楂糖葫芦,孩子们更是看得津津有味,知道把山楂一个一个串起来就成了一串糖葫芦。由于有了直观的感性经验,孩子掌握了画圆的技能,不用老师示范,有的孩子还画出了一个连一个的大小不同的圆形。在让孩子练习涂色时,我又拿来了真实的苹果,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苹果不一定都是红色的,有的苹果一半红、一半黄,有的苹果整个都是绿的,于是孩子们涂出来的苹果红红绿绿,生动极了,比老师简单的说教效果好了许多。
四、不断反思,提高玩教具使用的效果
《纲要》第三部分“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必须体现以下的原则:1.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2.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3.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妥当性以及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这些要求对我们开展课题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制作幼儿园玩教具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利用玩教具指导幼儿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教学活动中避免老师讲、孩子看。有些幼儿教学课堂虽然能够体现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较好地发挥了老师的教学特长,但要把老师所讲的知识通过各种形象化手段来呈现给幼儿,让每个幼儿玩中学、学中乐,却需要老师认真来设计和精心组织。二是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做出一模一样的东西。由于每个孩子个性特征和关注点不一样,所以他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同时,由于每个孩子的操作能力、控制能力不一样,那么得出的结果也很可能不一样。这样,即使没有体现出老师在上课前预设的教学效果,但培养了幼儿的求异思维,发展了孩子的智力,同样可以达到预期活动效果。三是注意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和操作学习方法的培养。如“踩高跷”的玩教具非常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活动,小朋友们能踩着铁罐,拉着铁罐上的尼龙绳,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安稳地站在“高跷”上,并且能够自己控制脚下的高跷往前移动。这样不但发展了幼儿的协调能力,而且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幼儿在玩中学到了知识、找到了乐趣,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其次,发扬合作精神,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在教学活动中,我能够注意吸取别人的长处,通过集体听课、评课活动,观察幼儿的活动心理,思考别人教学的亮点,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去年通过上全县评优课、园内观摩课,锻炼了自己。
自制玩教具对每个幼儿教师来说都不陌生,它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它既可以运用于教育教学,又可以对孩子进行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意识的培养。只要我们认真去做,积极探索,玩教具的使用效果一定会凸显,开发幼儿智力的目的也一定会达到。
第五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铸造班级活的灵魂
[摘要]创新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创新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一个班级的活灵魂取决于它的学生们是否有创新精神。做为新时期的班主任,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班级工作的突出位臵,才能铸造出班级的活的灵魂,为国家培养出真正有用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铸造班级灵魂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精神对于一个人、一个班级、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主要取决于他是否有创新精神。未来的社会,人的创新能力将会受到空前重视,善于创新的人将成为知识经济最主动、最积极的力量。学校肩负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中。而班级作为学校的一个基本的组成单位,更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摆在突出的位臵。在班级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和价值观,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班级工作的突出位臵。许多成功的经验证明,只要班主任能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创新的时间与空间,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点拨他们创新的思维,教给他们创新的方法,就能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我认为,班主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德育为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
首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入手,使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创新就无从谈起。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诚信、守纪、自尊、自立的优良品质,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其次,从明确学习目的性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学习的目的是应用旧知识,创造新知识。班主任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不怕失败,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学生只有生活在充满新意的环境中,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二、强化班级管理,激发创新意识
首先,要选出责任心强、有创新意识的班干部。创设民主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干部的竞选演讲,评选出的班干部,要具有竞争意识、组织能力、目标意识和极强的责任心,如果每个班干部都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配合,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问”,这样的班级活而不乱,富有发展潜力和创造性。
其次,要鼓励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思维,充分发挥每学生的智慧资源,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参与,乐于参与管理,班主任要以接纳的胸怀欢迎每一个管理环节的建设性意见。班主任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许多优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如在我们班,现在是新课堂,班里都是以小组形式坐在一起,这样座位较集中,下课时学生来回走动容易碰到凳子,甚至被绊倒,有学生建议:下课时,全体学生在起立后都把凳子放到课桌下面。这样做既使得班级显得整齐宽敞,又能使同学们有个宽阔的通道。我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对这个学生给予表扬。
再次,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把它摆出来,让大家一齐讨论,共同商量对策,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各抒已见,如:有人经常抄袭作业怎么办?值日班长遇到不服管的怎么做?劳动很认真和不认真的人该如何区别对待等等,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思考的机会,增加其主人翁意识,把创造思想渗透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管理对学生的约束、激励、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创造性思维,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从而造就具有富
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
三、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班主任要构建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既鼓励冒尖,也允许落后。改进评价方式,绝不能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要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机会和权利。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其次,要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逐步解疑,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质疑、讨论、争辩。开发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然后对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受学习创新的美。
再次,是班主任要改进评价手段,增加学生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一位哲学家说:“人类正是在不断失败中才不断进步的”。新课改理念下的班主任不应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而是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进而去创造;他们对学生不是简单地训斥与限制,而应是鼓励其发展与创造。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
创新意志是创造者自觉地确定创造目标,克服困难,以实现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班主任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除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还应“导之以行”。通过组织诸如“团队活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教育学生,磨练学生意志,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精心组织每次活动,使班级各项活动呈螺旋上升趋势,永远给学生以启迪,以智慧、以希望,使学生永不满足,勇创佳绩。
总之,创新教育,班主任任重道远。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过程中班主任还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尽可能的发挥家庭、社会的力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让我们积极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地发展,努力培养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商继宗、钱颖《创造性学习心理学》1983年3月,湖南教育出版社
戚建庄等《班主任工作艺术》1981年3月,华夏出版社
任小艾《我的班主任工作》1989年9月,光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