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时间:2019-05-13 01:3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评一致”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评一致”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第一篇:“教、学、评一致”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教、学、评一致”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崔允?t教授认为,教学、学习、评价逐渐被看作是三位一体的关系,评价与教学、学习紧密地绞缠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学、学习应当是“数据驱动”的,而数据就来自评价;评价持续地镶嵌在教学、学习的过程中,而不只在教学、学习终结之后实施;教学、学习、评价三者共享目标。①

余文森教授认为:围绕着三维目标,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有三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②

这三条规律中虽然也提倡边教边学,但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需要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这三条规律还是重在阐述学生的学,将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准则。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学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所以这些关系可表示为: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预学中了解学情,先确定学习目标,再设计教学评价的量规,以收集、关注达成目标的证据,最后安排教学活动。在此设计中,目标是核心,评价是导向,教学是载体。

一、彰显目标的统帅

作为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准确解决三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己能够解决什么?”因此,在课前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提问,让他们对学习有个初步消化和感知的过程。有预习导学,就要有检查;有预习导学,就要有反馈。只有这样的预习,才是有效的预习,它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学为中心”“以学定教”这些理念。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学生已懂的,少讲甚至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利用学生的资源及教师的教学帮助他们搞懂;学生不懂的,我们就想方设法作重点讲授,让学生弄明白学懂。这样的教学更需要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确立目标,学习目标的确立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理解课标要求。学习目标需要课程标准的引领。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分年段的。教师要明确本年段的学生在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要求,要了然于胸,这是设计学习目标的依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将课文内容理解为教学内容,于是在人文意义上拔高要求,变语文课为思品课,忽视了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即生活”,课文内容并非完全是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达成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设定的学习目标,为了学习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将教材作取舍,从而设定出既符合教学内容,又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目标。

2.明确教材特点。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特点,教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尤其是对语文课文的相关背景要熟悉,要明确通过课文的学习将学生带到何处。通过文心读人心,感悟字里行间的情感。教师要善于从教材的特点角度去思考与切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3.掌握学生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终极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的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设置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学情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起点。在教学前,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已有的知识,也就是学生“已知”“已会”,以便避免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复,使教学重难点的重新确立。其次要考虑的是差异发展。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差异,学生学习的能力也有差异,所以在教学后要考虑不同的学生提升的同一高度,也就是学生“应知”“应会”。最后要考虑的是对学习差异学生的评价。为了达到学生的“应知”“应会”,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设计对学习差异学生的评价。让每位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拥有求知欲,一课有一得。

如:《湖心亭看雪》一文学习目标的确定始于学生预习后的感受:

1.在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之时出来赏景,可见其痴。另在亭上巧遇知音,正印证了美景无穷的魅力。可是大雪三日之后西湖的雪景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

2.湖上冬天银装素裹,上下一白,让我领略到西湖雪景的美,而在此地客居的人,热情好客,与作者同饮,让我感受到了寒冷中的温暖。那舟子为什么在结尾要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张岱究竟“痴”在何处?

这两个问题很典型。基于《湖心亭看雪》一文是山水小品文,所以教学中采用品读、赏析、悟情是本课的教学环节。从文本的特质和学生的疑惑两个角度,确定本文的学习目标:

1.通过品读描写雪景的语言,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重点)

2.感悟作者之“痴”情,理解作者对“故国”的怀思。(难点)

从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学情三点依据确定学习目标,教师的角色只是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习目标不再是预设,而是基于实际出发的。

学习目标确立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彰显其统率功能,让学习目标的实现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事实上,因为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的体验与感悟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适时的评价以促成学习目标的实现。有名师在讲授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作品《父母的心》一文时,整节课设计为猜读法教学,在猜读曲折的情节中,让学生一次次地体验深陷生活困境的父母对孩子的真情,体会难以割舍的“爱”。第一次猜读“孩子要不要送给财主夫人,送哪个孩子合适”时,学生讨论、发言异常激烈,有理有据。这时有个孩子发言说:“我质疑文章,那么穷的父母明知道自己养不活孩子,为什么要生那么多呢?”授课老师一愣,然后解释说:“是日本那个时候的风俗。”孩子似乎被说服了,课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小说结尾“财主夫人被感动了,把孩子归还了父母,送给他们的钱是作为对父母心的酬谢,一家六人团聚了”。这个结尾很美好,在老师一路引领的层层铺垫下,让学生们感受到人性的善良与父母的爱心,猜写结尾是比较容易的。可是学生们各抒己见,还有的学生依然在“送”与“不送”中纠结。教学效果与教师预设的有些偏差,大部分学生能体验到父母的爱,可还有部分学生纠结于“送”与“不送”,先前学生质疑的“为什么要生这么多孩子”这个问题显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教师对学生的解释不能让孩子满意。教师虽然对学生的观点有很多评价,但对于小说情节安排哪种更合理,小说作者的安排这样的安排,没有做出更令人信服的评价,以至于学生的学习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因为教学中缺乏适度的评价,所以学习目标的达成有所欠缺。课后特级教师点评:一位温和的老师遇上了一批理智的学生,在学生质疑“为什么要生那么多孩子”时,教师就要摆出明确的态度来评价学生,在“送”与“不送”时更应该有明确的评价。所以适时、适度的评价能引导着学生一直走向学习目标,与此同时,目标又彰显了教、学、评的统帅作用。

二、注重评价的导向

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即评价是教与学过程的一部分,评价的价值在于学习的增值,即“为学习的评价”。这种观念下的评价指向学习的过程,它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建构的过程,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所以,评价也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或者说,教学即评价,评价信息即教学信息③。

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后,学生能否完成学习目标,应该是教师关注的重点。这就是说教师要设计好评价,即使课堂中有学生的突发(教师未预设的)质疑,教师也要及时调整、设置评价。教师要注重评价功能,以便调整方式,促成学习目标的达成。

1.思考学习目标的合理性。在教学前,再好的学习目标都是预设的,虽然对学生的学情、教材、课标做足了功课,但教学实践是动态的、生成的过程。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源于自己的生活阅历及其理解,对文本的理解会游离于还原性阅读的意义。当同一问题经过很多同学提出后,它的存在就非常合理,有必要将它定为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应适时调整学习目标。例如在《台阶》一文的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父亲造台阶不值得,理由是父亲是一个虚荣心极强的人,为了面子造有九级台阶的房子,付出了身体的健康,快速衰老。这与作者本意刻画的勤劳、有追求、坚持、有毅力、谦卑、低眉顺眼的农民形象大相径庭。这是读者阅读文本与作者创作文本意图的差异性。甚至,在研读文本时,有老师提出这是地域文化,她以自己成长的经历否认在东北不存在这样的父亲。所以对父亲形象的品读仍是学习的重点,对塑造父亲形象的意义仍确立为学习的难点。品读的语言是一致的,但是体会的情感不同。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品、悟,正因为有分歧,学生的截然相反,所以很有必要出示作者自己的解说,以此作为教师的评价,让学生回归到目标上来。投影作者李森祥这段话,“关于小说的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作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房,或为儿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所以可以理解:《台阶》中塑造父亲的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伟大的父亲,为家人,为了理想,为改变命运一直默默努力、执着、永不放弃的父亲。这样,读者领悟了作者的创作本意。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目标。

2.注重评价的层次性。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认知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用相同的标准来衡量是不科学的,应该让每一位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向前迈一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评价。特级教师吴丹青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思想的力量》时,首先让学生阅读材料《竖块木牌》,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给学生一个话题:如果你是迪梅普莱,会写上什么?写给谁看?目的是什么?你写的比管家写的提示语好在哪里?学生先自己写,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每组推选一名学生上黑板展示。这一环节的设计,使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可写,可展示。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有自己的观点,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思想(至于上黑板全班做交流展示的是由每个组推选出来的认为写得最好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全都激发出来了,并且继续保持下去。因为老师给予了每个学生发表观点的权利。层次低的,组内;水平高的,班级。课中又有一环节让人过目不忘。教师投影原文的提示语:请注意,如果在园林中被蛇咬,距此最近的医院有30多公里,驾车也要半个多小时。老师让学生思考:游人会怎么想?怎样做?你怎样评价他的提示语?有的学生觉得原文提示语写得很好,有得同学认为原文提示语写得很差。老师让认为写得不好的学生集体站着。老师说:“说说理由。理由不同的站着,相同的坐下去。”站着的学生接二连三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兴趣很浓厚,理由阐述得很充分。接着另一批持相反意见的学生也站起来阐述理由,有理有据,观点鲜明。这个环节的设计几乎让全班同学参与表达、参与聆听、参与辨析、参与评价。话筒在同学间传递:常规的理由层次低的同学能说,语气、语言得体层次高的学生能说,而且以补充的形式展开,避免了发言的重复性。老师一步步引导着学生向善、向美,体验美好的情感,始终贯穿着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教师的评价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融合一起,引领着学生走向学习目标。

3.设置课堂评价机制。评价表的设置可以面对每位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可以是面对小组间竞赛的评价。

在课堂学习中,这些评价信息的具体指标可以是人数、对象(学优生、中档生、学困生)、时间、说的状态(流利有观点、流利观点欠缺、不流利)、写的状态(乐于表达有文采、乐于表达稍有条理、努力表达)、读的状态(有感情地读、读得流利、读准确)。

以评促学,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掂量轻重、抉择取舍。教师针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不同体验、不同思考决不能漠然视之,要用相应的对策,创设良好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切切实实还“学”于学生,真正实现扎实有效地生本课堂。

三、设计教学的精细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很多老师大凡会认为教学设计是老师的事,与学生无关。其实,所有的教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学,教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学会学习。所以,精心设计教学很关键,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想学什么,学生如何学得轻松,学生学前和学后有哪些困惑。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教学设计的精细呢?

1.重视学生的自主质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主体的作用发挥充分了,他们的求知欲被激发了,学习主体达到目标的距离才会缩短,学习才会轻松。教师只要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需求,就能准确把握和策划学习活动,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学生学习的增长点,教学设计就更趋科学。在阅读经典作品《背影》后,有七位同学质疑:文章不美,为什么有这样的魅力?是的,少年时代的学生何以能理解《背影》中蕴含的深情,而《背影》一文的魅力,就是素朴中蕴真情。随着岁月的推移,阅历的增加,这篇文章产生的共鸣才会更多。所以,就以学生的问题为教学的难点,补充了朱自清父亲介绍、朱自清父子的紧张关系、朱自清的父亲读《背影》、2007年“父亲节”时的点击率、当时月台的高度等拓展材料。通过朗读爬月台片段、品析四次背影、三次流泪来体验父子情深。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应该成为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要精心捕捉。

2.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地连接起来。选择契合学生心理特征,又能与教材的特点相吻合,以及兼顾教师自身素质的教学方法,就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教学是艺术中的艺术”。小说教学是以情节的复述还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就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七年级学生喜欢活动,喜欢活泼的课堂,所以有的老师会把记叙文《羚羊木雕》设计成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九年级的学生比较沉稳,有思辨的色彩,有的老师上《杨修之死》就设计成复述故事,不仅要绘声绘色,还要选用语气词“哼、啊、嘿、唉、呸”发表对杨修的评论。教学方法的使用能使学生更好地学,更快地达成学习目标。

3.与教师的评价有机地融合。评价嵌入教学过程之中,评价不单单是评价结果,更应注重学习目标的达成,尤其要注重与教学过程相对应的过程性评价。语文学科的过程性评价设置相对来说比较难,所以无论是教师设计还是教师评课时一般不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几乎不考虑评价,反映在课堂教学上,评价表现得非常随意。老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往往让学生读,学生评。但怎样算是有感情,常常很模糊。学生在指导前怎么读,指导后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又该怎么读,也是很模糊。朗读水平比较差的学生的提升与水平好的学生的提升是什么,又很模糊。一般是总体评价一下,但不够精准。这样看来,过程性的评价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领作用,它可以让学生明白怎么做才能更好。因此,教学设计要与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一体化,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通过评价提升学生学习的效度。

在追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今天,所有的教学都是为了达成学习目标,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有效率、有效益、有效度,这样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学习目标统帅下的教、学、评相一致的课堂教学,能让我们的教学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①崔允?t、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涵义》,《中小学管理》,2013年第1期。

②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③崔允?t、沈毅、吴江林:《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2008年11月版。

[作者通联: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

第二篇: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文本,吃透教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虽执教语文多年,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灵活择取。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2、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如:创设游戏情境,注意观察比较,组织汇报讨论,开展课外实践等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在教学《太阳》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精选)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鸦滩中心学校语文课题研究组

一、课题背景

1、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在新课程下的新理念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课堂教学不单是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学业优异的“高才生”,最关键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要努力培养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

(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着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3)、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追动刑和创造性„ „”,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对有效语文课堂进行研究。此外,教育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也为广大教学进行语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2、本课题研究是改革目前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状况的需要。

在我们对我校《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的分析(具体分析附后)中,我们发现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标的精神。(1)有的整堂课在教师的安排下“忙碌”地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很难看见学生静静地思考。(2)有的整堂课教师淡化出场,一切学生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高级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说哪一段就说哪一段,想知道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把自主等同于放任自流,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3)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各组成员在合作的目标和任务的分工上不明确,乱哄哄一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看似热闹,实质空洞。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有一种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课堂平淡,气愤压抑沉闷,缺乏情感、单调枯燥,教学过程中过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职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尤其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空泛,低质、缺乏策略的。课堂上只有严肃的单一对话,只有单调的文本剖析,学生昏昏欲睡,个性得不到张扬,思维得不到开放。因此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学效益低下。鉴于以上几种现状,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3、本课题研究是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需要。

新课程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型教师,这是应该引起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

通过校本教研,我校的教师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主动探索、主动反思方面还不是很理想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课题研究来大溜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使每个老师都成为学习型的几哦爱护司,做反思型教师,做合作型教师,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1、研究意义

(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边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生系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任,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2)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2、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将不断促进“教学策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实践价值

本研究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有效策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从而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研究

(2)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3)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

(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

(5)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训练的策略研究

(6)小学语文课堂辅助教学方式的策略研究

2、研究方法:

本课题需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答、个案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成果。

(1)前期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方位、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高效的教学策略。

(3)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形成研究报告。

四、研究步骤

1、课题申报:2008年4月,制订课题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2、课题开题:2008年6月,完成课题开题报告,送市、区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3、课题实施: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进行课题中期研究,预计2009年进行中期研究情况评估汇报。

4、课题总结:2009年9月—12月,完成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与结题。

五、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集、影像制品、相关资料、案例集

2、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着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3、我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及语文素养得到增强;参研语文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我校的办学品位得到提升,学校特色得到增强。

六、基本保障

1、组织保障

课题组织机构:

组长:何结华

副组长:檀长红 徐小红 帅 菁

成员:郝结莲 郝玉珍 陈杏芳 李 燕郝国珍

课题工作组分工:

姓 名职 称具 体 任 务备 注

何结华小学一级教师负责对该课题的确立及研究的监控与调节,既是该课题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案的提出者、设计者,同时也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科学现象或改革方案的发现者、阐释者,承担或参与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协调课题组成员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展开,提供完成课题所需时间、人员,培训实验队伍,解决实验过程中重大疑难问题,加强与各级部门的联系,申请并组织成果鉴定,宣传推广研究成果等。学校教导主任、县教学能手

檀长红小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训练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辅助教学方式的策略研究省优秀教师、市骨干教师

徐小红小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市骨干教师

帅 菁小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县教学能手、学校综合教研组组长

郝结莲小学一级教师进行相关年级的实证研究县优秀教师、高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一线教师

郝玉珍小学一级教师进行相关年级的实证研究中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一线教师

郝国珍小学一级教师进行相关年级的实证研究一线教师

陈杏芳小学一级教师进行相关年级的实证研究一线教师

李 燕小学一级教师进行相关年级的实证研究一线教师

2、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1)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

(2)建立和完善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会议制度。

(3)建立教师反思性学习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意识,规范教学反思行为。(4)专家指导制度。

3、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投入专款用于教育科研(包括课题研究),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大龙潭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在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今天,我们通过对我校语文、数学教育教学的调查研究发现,我校当前的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缺乏人文性、创造性和个性。教师的教法陈旧,学生的学法单

一、被动,教师机械搬运教材、教学设计、教案的现象普遍存在,因而学科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为此,我们认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学科建设的模式,以鼓励和帮助我校小学语文、数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语文学科素养、数学能力、语文数学教学教研水平,从而促进我校小学语文、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大面积地提高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质量。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 “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和有关语文、数学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提升小学语文、数学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为重点,引导教师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入手,探索促进语文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发展的策略和方法,探索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效渠道,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共同发展。

(二)理论依据

1、依据《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发展性教学理论

5、皮亚杰的教育理论

6、有效教学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依据《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和现行小学语文、数学教材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大龙潭小学探究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把语文、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研究(问题探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教师培训、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相结合,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形成“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课堂模式。

四、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有效教学研究有影响的国外以赫斯特为代表,他认为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国内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教授的观点主要有:“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师要有全能的观点”,“教师要有时间和效益的观点”,“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近年来,国内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还是比较多的。为了达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目标,课题组决定立足农村学校特点,以科学理论为支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五、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组织、实施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探索小学语文、数学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引领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是: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二)基本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为辅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行动研究法:在实验研究中,根据研究实际情况调整研究内容、方法、程序等。

3、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4、经验总结法:把研究中的实践经验形成报告论文,使研究成果具有真实性和实效性。

5、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分析,探索学科发展的内涵,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三)实验时间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从2012.12——2015.7,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1、课题申报阶段(2012年11-12月)

(1)确立课题,构建子课题,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2)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职责。

2、前期的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1)建立、健全理论学习交流制度。

(2)制定课题方案和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2、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4年12月)

(1)第一阶段(2013年4—5月)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理论资料,对课题的内涵进一步界定,了解科研现状,为全面进行有效策略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2)第二阶段(2013年6月——2014年12月)

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各子课题分工进行相关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中期汇报。

(3)第三阶段(2015年1——3月)

结合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计划,进行推广式和补救式相结合的研究,积累研究资料,为结题做好原始的材料准备,准备结题的相关成果材料。

3.总结阶段(2015年4——7月)

(1)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2)结题。

(3)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七、成立《大龙潭小学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领导小组 课题研究组组长:李会林

课题研究组副组长:房常富、李智龙 课题主持人:李洪光

负责课题的实施和管理,负责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制定课题研究阶段计划,定期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和开展研究活动、收集相关研究材料等。语文学科总负责人:李洪光

数学学科总负责人:赵仕学

领导小组其他成员:施兴德、方伟、穆洪伟、魏正良、施惠琴、施琼珍 语文学科研究组任务分工:

李洪光:撰写《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

申丽芬(组长)、矣琼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的分析研究。朱永英(组长)、李茹芳、徐增兰:小学语文语音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张红军(组长)、王琴:小学作文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

施惠琴(组长)、普丽芬、: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

施惠琴(组长)、普丽芬、王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李红林(组长)、施美香: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情境设计的研究。

徐宝顺(组长)、普江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

语文学科组其他成员: 朱建萍、冯学英、李兰玉、施文谊、林成生、、龙美凤、李宏武、普建飞、李进新

数学学科组研究任务分工:

房常富(组长)、赵仕学:撰写《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陈春荣(组长)、李红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的分析研究。

施琼珍(组长)、沈祥舜: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段其林(组长)、谭世兰、普立武:小学数学预习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

施琼珍(组长)、沈祥舜:关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

李增贵(组长)、赵琳、普娅玫: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情境设计的研究。

李莲华(组长)、戍云荣、普光旺:加强小学数学基本计算能力培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

数学学科课题组其他成员: 施金丽、普青松、朱明珍、普文富、普艳丽、施富仁、普云华、朱光宇、李红兰、杜国武、陈文兴

八、课题成果:

1、研究报告

2、各小组研究结果材料(组长负主要任务责任)

2、相关论文、案例集

3、课堂教学实录2—3节

九、课题研究的相关保障条件

1、主要参与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本课题研究人员李会林、房常富、李智龙、赵仕学、李洪光、施惠琴、施琼珍等团队成员,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管理能力,都有参与县市级以上课题研究的经历,课题组成员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兴趣。

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以大龙潭小学教师为依托,以学校科研领导小组为主要保障并获得必要的科研经费支持,以峨山县教育局教科所为支撑,在峨山县教育局教科所小学研究室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合作研究,形成优势互补的研究队伍。研究是以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总结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参与人员和时间都有保障。全体团队成员将按计划行动,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课题。

《大龙潭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总课题组

2012年12月3日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有效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从有了班级授课以后,人们就在追求有效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有效教学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纵观这一切教学变革,或者着重于改革课程体系,或者着重于改变授课的方式,或者着重于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无论怎么改革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内容,最快、最好地造就人才。

一、有效教学概念的界定

这一概念包括如下四方面的含义:(1)有效教学是基于预设方案的教学。(2)有效教学是重视教学情境和教学过程的教学。(3)有效教学是追求教学效果,富有成效的教学。(4)有效教学是重视对教学经验进行不断反思的教学。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阶段的儿童求知欲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我们目前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一个个小孩子都成了一个个小老头,语言表达不完整,认识事物不全面,书写能力不健全,出现很严重的厌学情绪。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不够全面,他们一味追求效率,而忘记了教学的有效策略。

三、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策略一:改进“听”的方式

“听”在现实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听范读课文、听背景音乐、听情境音效,但是,听应该是较好地让学生积累语言、词汇、表达方式的途径。“听”由于看不到文字,就必须聚精会神,要听懂文字、要听明白,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把听到的内容表达出来,这就是“再现”知识的过程,更是“创新并变为自我语言的过程”,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一个章节,一段文字,再进行回答问题,复述文章,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策略二:改变“说”的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的习惯用语多,导入语不够精练,有时,教师操之过急,不给学生充足的思维时间,学生思维的阀门还没有打开,教师就自己问自己答,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跑,没有个人观点和主见,不能很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个性差异,如果教师改变“说”的方式,用多种形式进行提问,挖掘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让学生自我调整,认真积极地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

策略三:丰富“读”的形式

朗读形式的多样性,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起着的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但是指导的不明确,层次的不提升,则是低效与费时的,教师往往在指导时,让学生读,“你来读”“他来读”读来读去,技巧、方法、情感的确立与落实都不明确,教师应该在读之前,提出合理的要求,清晰的问题,用范读引领,学生议读,使朗读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手段,理解语文的桥梁,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四、实施有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实施有效教学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形式,效果得不到保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课堂上看似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其实很多缺乏有效引领。老师提供讨论的话题是否值得讨论;为合作而合作,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只是场面的热闹。

2.对学困生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

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老师需要关注的很多,小组合作时如何指导成了话题。往往课堂成了优生发挥的舞台,学困生很难有开口的机会。导致优生更优,学困生更差。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对课堂进行了微调:

事先按照学习情况对孩子进行分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合理科学地搭配进一组。调整座位,将小组座位调整成三角形,方便孩子们讨论交流。课前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特别是需要小组讨论的问题,避免问题多而杂,孩子无从下手。然后,我们请优生组织每次的交流活动,形成固定的模式。比如说优生像个小主持人一样主持:我们来讨论,请你先说,我来总结一下等等。让学困生先说,接着中等生说,最后优等生说。说的过程中其他成员可以给予帮忙补充。这样每个人都必须说,就避免了学困生怕开口的坏毛病,也让他们得到了发展。我们的小组也不是固定的,得到发展的进步大的学生随时调整座位,调整发言的顺序。孩子们在活动中没有感到被忽视,为自己的点滴进步而高兴。在孩子们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对于合作的方法方式给予指导;对于孩子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促进他们更快地发展。汇报学习时,方式也多样。我们除了让孩子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也分类汇报,比如简单的读词读句,我们请学困生回答。为了让孩子们没有“标签”感,我们通常会这样说:“请左边的先回答。”

总之,打造有效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改变自己,敢于掀开有效教学的神秘面纱,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正视课堂。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才能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让教师在成功中体验幸福。

参考文献:

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编辑 温雪莲

下载“教、学、评一致”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评一致”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论文

    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课堂教......

    浅析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优秀范文五篇)

    浅析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桑镇第二初级中学张海峰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共5则范文)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鸦滩中心学校语文课题研究组一、课题背景 1、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在新课程下的新理念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实验方案(转贴) (2008-01-03 19:19:56)标签:杂分类:他山之石 谈 新乡市长垣县樊相镇中心校语文课题组一、课题名称 《农村初中语文......

    物理复课中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物理复课中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高考复课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是否学会了解题的方法;是否掌握了应试的技巧;是否对练过的题(或题型)能够灵......

    小学语文古诗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小学语文古诗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摘 要】传诵至今的古诗文,成其为经典,必有其因。有对比才有辨别,白因黑的存在而显其白,明因暗烘托方显其明。在古诗文教学,为突破悟诗情的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效教学策略 内容提要:只有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发展良好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语文课堂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师勤于学习、转变观念是实现......

    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 王小锋 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本书分析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