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论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级学前教育 李宝琳
【摘要】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优质的学前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形成与发展。但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在经费、师资、规模以及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整体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为进一步理清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学思路,更好地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本文提出如下相关解决对策,如:明确经费体制,改善教师队伍,扩大办园规模,提高办园质量,完善监督机制,优化教学活动等。
【关键词 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对策
一、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如何为这些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使之成长为保障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合格劳动者是关系国家前途的重要问题。学前教育阶段,主要涉及感官、语言、秩序和社会规范、阅读能力和心理发展等。
虽然遗传和基因等内在因素构成了大脑发育与复杂功能的基础,但是学习训练、环境刺激等外界因素对于大脑的发育与功能也有重要影响。儿童发展的相关研究进一步表明,1至7岁是大脑思维急剧增长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的儿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将可能导致终生难以补偿的缺陷。因此,学前教育的质量关乎儿童今后的成长与和发展。如能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将会带来很高的社会效益。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这是学前教育问题首次出现在党代会上。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关注下,学前教育事业有了持续发展,但农村地区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组织形式、办学条件、师资、教学质量等多方面都得不到保证,使得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滞后,很难满足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需要,这也让我们感受到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不实行相应的解决措施,势必会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的长远发展。
二、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前教育经费不足,使学前教育缺乏物质保证。目前,学前教育属于非
义务教育,国家不纳入财政统筹中,因此教育经费得不到保证。同时,国家只要求各级办园单位有责任对所办幼儿园给予扶持和支持,但没有统一明确规定各地区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比例,各地仅靠收费和视财力情况给予专项补助很难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需要。此外,由于各区县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收费标准不统一。有些地区收费过低,许多乡镇和村都不愿承担办学责任,再加上随着农村教育附加费被取消,更加剧了农村幼儿园经费的短缺,使得学前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2.幼师学历层次偏低。目前,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多以职业中专和职业高中学历为主,缺乏专业的训练,学习培训机会少,造成他们素质普遍偏低,教师幼儿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不够扎实,师德和责任心有待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有待提高,这种情况会影响教学质量。此外,由于农村幼师工资过低,大多数没有正式编制,且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这种情况使得近年来幼儿教师毕业生基本无人到农村幼儿园工作,严重影响了幼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幼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职称结构不合理。根据湖南省2007年教师队伍规划统计数据显示:在幼儿园的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165人,中级职称的8530人,而未评定的有20849人,其中中高级职称只占33.7%,而未评定职称的占66.3%,且这些未被评定的教师95.6%都在农村。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幼儿园中的老中青教师梯队结构不合理,农村中还有大量的民办教师,且发现很多大龄教师出现占岗现象,造成教师老龄化等问题。
4.农村办园规模不大,学前教育缺乏整体规划。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收费低、生源少、使得农村以村办园为主,因此规模难以扩大。其次,目前农村地区办园主体不明确。国家没有统一规定,各地区缺乏灵活的办学体制和监督机制,使得农村办园缺乏整体规划,从而阻碍了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再次,由于办园规模无法扩大,造成教学设备不足,办学条件普遍比较差。据调查统计,我国农村部分校舍存在房屋长久失修,漏雨、漏风、光线不足、桌椅不符合标准等问题。除此之外,农村地区80%的学前班基本没有配备室内外体育活动器材,幼儿玩具,图书、教学用的录音机风琴、幼儿卫生饮水和洗手等设备也都严重不足。
5.幼儿园管理不到位,学前教育缺乏有力监督。近年来,各种社会力量办园发展很快,但由于缺乏应有的规范,对这些幼儿园承办者的资格、办园条件、教师资格、登记注册、收费标准、办园质量与视导评估等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范。教育部门制定的管理政策,在实际的落实中存在着乡镇政府管理不力的现象,特别是城乡个体不经登记注册非法办园的比例越来越大,造成幼儿园登记工作出现走过场的现象,有的学前班不具备条件也注了册。其次,某些农村地区的学前班以盈利为目的进行乱收费,不符合收费标准,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有些收取费用根本没有用在改善办学条件上。
6.教学活动存在“小学化”倾向,学前教育缺乏质量保证。一些农村地区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前在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教育,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内容小学化,许多幼儿园直接使用小学一年级教材,以学拼音、写字、做数学题为主。并用幼儿园考试成绩来判定教师水平的高低。二是教学形式小学化,室内活动与小学上课同步进行,农村80%的幼儿园每天4~5节课,每周20~25节课,上课时间为4o分钟,阎严格、单调的授课制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三是教学方法小学化。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缺乏有效地开发智力的教学方法,且幼师教学方式偏重灌输、轻创造,忽视培养幼儿自己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解决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对策
1.明确建立稳定经费筹措机制,保证学前教育持续快速发展。要保证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活动和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固定经费作保障。发展学前教育,最好把学前教育纳入国家强制义务教育范围,必须畅通幼儿园的经费来源渠道。根据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渠道:
(1)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据教育部要求,把学前教育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国家也要从具体拨给农村教育的经费中划出一部分投入到学前教育,帮助农村地区普及学前教育。
(2)国家还可以在农村、贫困地区运用以直接拨款为主,地方政府管理的资金筹集管理模式。确保农村幼儿平等地享受公共资源。
(3)逐步提高家庭缴费在农村学前教育成本中的比例,农民自己花钱办园,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谁受益谁负担” 的模式,从而利用家庭收费来提高办园质量。
(4)政府可以通过发放家庭津贴和幼儿教育券。对贫困地区家庭进行重点扶持,还可以对符合条件的家庭进行学费减免、税收优惠等形式来保证农村地区儿童获得学前教育的机会,从而扩大教育公平。
2.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提高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
(1)加大政府投入,扩大学前师范生培养规模。政府应加大对学前师范教育的投入,制订学前师范院校的刚性拨款标准和经费使用比例及其奖励措施,从而保证办学经费,扩大学前师范生的培养规模。(2)加强在岗幼师培训机制,建 和完善幼师培训的经费保障体系。强化幼师在职培训的义务性和强制性.拓宽幼师培训渠道,可以在当地的师范院校,各区县职业中专学校开设成人幼师中专班,培养在岗幼师.提高幼师的专业水平,以改善幼师专业素质较差的现状。(3)各地政府要运用财政及政策支持来提高学前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解决农村幼师工资低的问题。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幼教工作,实现人才流动,同时,各地政府还应运用财政拨款对农村幼师进行按月补贴,为其购买商业保险,完善教师社会保障体系。
3.扩大办园规模和形式,优化学前教育的发展环境。
(1)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事业。考虑农村幼儿入学实际需要.应采取以政府办园和县村办园为主体,个人依法办园为补充,各类组织团体、公民、个人等符合规定办学条件并经所在人民政府批准,都可以开办幼儿园,并在教育部门的统一管理下实行自主办园、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使农村幼儿园办出个性,办出特色。
(2)由于农村人口密度大、且分散,农村中的大村可以独立办园,几个附近的小村可以联合办园,便于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更好地取得规模效益。对于合并村的统一幼儿园,政府要明确各村在建园和维护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适时适度调整其布局,实现各地区幼儿园的协调发展。
4.完善依法治教和规范管理,适应新形式的学前教育发展。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强主管意识,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的需要,制定出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目标和措施。各级管理成员应按
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支持配合教育部门共同制定并落实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规定。
(2)县、乡政府要派专人或兼职干部抓好学前教育工作。例如,学前班的登记注册,规范收费等问题.未登记的幼儿园要抓紧时问完成登记。对于已注册的幼儿园,监管人员要按各地教委下达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并扫除乱收费的现象,确保资金有效用于提高办园条件,购置教育资源上。
5.优化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儿童智力启蒙。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受地域和经济条件影响.农村学前教育更应注重教育活动,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遵守教学规律,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杜绝“小学化”倾向。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既是农村幼儿园集体社会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开展农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
(1)区域活动主要是通过创设活动区角,如角色游戏区、美工区、音乐区、语言区、阅读区等。为儿童提供自主选择、自由交往、大胆表达、共同合作、探索发现的机会和空间。如教师可以专门辟出一个积木区,投放一些需要儿童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游戏材料.指导和鼓励儿童共同协商、分工合作,进而培养儿童的团结合作能力。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针对儿童近阶段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开展社会新闻话题漫谈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在晨间活动或某个固定的活动时间里,正确引导幼儿围绕一个社会新闻自由谈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儿童的是非判断能力。(2)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它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和协作行为的发展.使其社会角色意识和规范得到强化。教师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社会现实需要,通过学前儿童扮演的社会角色,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社会行为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比如,扮演医生角色,学习医生对人的关爱、耐心,以及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扮演警察角色,学习警察爱憎分明、公私分明、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更好地启迪孩子智慧,还可以开展以下活动:① 记忆游戏:快乐翻牌(数字牌)、猜零食、英语文字记忆、记忆动作等。② 听力游戏:视唱(听音)、听语言重复表达等。③ 考眼力:找不同、寻找兔子等。④ 动手能力
游戏:投掷游戏、搬运、滚皮球等。⑤ 情商游戏,交往能力:卖东西、配合搬运、分苹果等。⑥平衡能力游戏:过独木桥、单脚跳等。
参考文献:
【1】王化敏.关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Ⅱ.早期教育.2003.
【2】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03,8.
【3】【4】【5】章柳英.江西省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江西教育科研.1999
【6】彭世华,皮军功.学前教育研究,2006 【7】第五界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研讨会综述
【8】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冯 芳 胡铁贵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摘 要】2010 年教育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是关键,但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问题对于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 师资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9-0034-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现阶段的重大决策,学前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奠基工程。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农村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同时,对学前师资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发展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个体早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效益,提升国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部分,因此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发展中,物的条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人的因素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村学前教育能否发展,学校硬件条件固然重要,但是作为软实力的师资力量的发展更为重要。
教师素质是幼儿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质量,关系到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二 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前教育专业师资不足,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低
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村学前教育专业师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师
资分布不均衡。由于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经济和教育基础较差的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相对缺乏。二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流失。由于幼儿教师是民办幼儿教育的主体,他们收入低且不稳定,且大多数还没有医疗和养老保险。收入和福利上的巨大差距严重影响着幼儿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另外,由于乡村幼儿园过低的经济收入,没有保障的身份地位以及单调与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抑制了学历和专业合格的年轻幼儿教师向农村流动,这也导致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整体专业素质偏低,已严重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学历参差不齐。多数为高中以下学历,根本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二是师资整体素质偏低。学历不合格的教师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幼儿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使是学历合格的教师中也有相当比例的属于二次进修或培训获得的学历,其教育教学业务知识和能力还不能适应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2.政府管理乏力,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使农民群众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途径。农村学前教育具有教育和福利双重属性,其重要地位决定了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政府的职责。但是当前不少地方的政府官员对学前教育的社会公益性、福利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管理乏力,没有按照国家相应的政策要求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也没有把学前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致使关系学前教育的各项工作无法落实,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政策上缺少了必要的政府支持。另一方面,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在数量上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比其他层次的师资少,在管理方面尚未引起各地的充分重视,尚未形成相对独立和完备的管理体系,因而管理松散无序,师资管理缺乏针对性,培养培训制度、合理流动制度等尚未完备,致使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补充和调整的随意度较大;激励和制约机制未形成,以及对教育教学的评估体系尚未建立,从而导致教师的积极性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3.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执行不到位,幼儿教师待遇偏低
我国有关法律和政策明确规定,幼儿教师享有应有的地位和合法权益。国家教育部规定幼儿园教师待遇与中小学教师是同等的,幼儿园这个教育机构也归纳到普通中小学里。可是当前幼儿教师待遇普遍较低,尤其是学前教育意识淡薄的农村地区,相应的政策法规执行
不到位,幼儿教师待遇不够好。相比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又处于更低的位置。绝大部分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在最低工资标准之下,仅比农民人均纯收入多一点。由于绝大多数幼儿园属于私立幼儿园,工资发放极不稳定,个别园还存在缓发、扣发的现象,就更加谈不上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了。较低的工资待遇不仅降低了幼儿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也降低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职业魅力,这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严重不符。
4.幼儿教师个体专业成长和整体专业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师的个体专业成长和整体专业发展需求很大程度上得不到满足,影响了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国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师资队伍不稳定,一方面无法招聘到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另一方面也使大多数教师没有上进心和工作积极性,缺乏接受继续教育和自我完善的动力。二是专业化程度不够,即正规的幼师生不多。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幼儿教师大多数由小学教师转化而来,或中师所学为其他专业,并且未接受后续的幼师专业课程培训。三是“教育教学教研”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存在偏差、教学组织方法陈旧、教研活动开展不充分等。
三 解决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幼儿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农村学前教育的长远发展。针对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笔者经过思考,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拓宽学前教师培养渠道,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提高师资的数量和质量
新世纪,我国更加重视作为起点教育的学前教育的发展。由于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新一代的历史重任,因而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应着眼于提高其全面素质。我国历来以师范教育培养师资,极大地保证了学前教师的专业训练。但以师范教育为学前教育师资的唯一培养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前教师的来源以及水平的提高。借鉴日本学前教师培养的开放制度,针对我国的实际,我国在进行学前教育改革时,应注意以师范教育培养为主,采取定向与非定向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学前教育师资的来源。但应保证非教育定向教师任用的专业考核,保证专业性与一般性的有机结合。
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地方教育部
门要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扩大幼儿园保教人员培养渠道,开展农村幼儿教师的全员培训,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的培训体系。要把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基础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划拨专项经费,保证其实施。贫困地区的幼儿教师则可实行免费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
2.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健全幼教管理机构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为儿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
地方政府方面,各省、市、县、乡镇相应教育部门分层设立主管学前教育的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人员,乡镇教育部门应配备中心园长和幼教教研员,业务上接受县市区托幼办的管理指导。同时,各部门负责人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准各方面问题的重点、难点和实质。选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师资管理问题是一项长期任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特别要结合当地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认真规划,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统一行动,上下配合。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协调,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发展。
3.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切实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依法贯彻落实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明确幼儿教师的身份和地位。坚持从依法治教的高度,出台相应的幼教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其次,农村幼儿园新进教师应当从中等幼儿教育或中等师范教育及以上学校的毕业生中择优录用,并按照《劳动法》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积极引导幼儿园教师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对于取得资格证书的优先录用,并作为工资待遇晋升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对于正式聘任的幼儿教师,应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根据工作业绩评职定级。民办幼儿园要加强注册登记和管理。推行教师工资量化考核制度,按工作实绩多劳多得。工资标准不能低于当年劳动力的平均值,并能保证足额发放。此外,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积极研究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劳动福利和养老保险问题,这是解决幼儿教师后顾之忧的根本性措施和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4.丰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途径,增强教师整体素质
在一定程度上,学前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学前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因此只有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专业发展途径和方式,才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确保学前
教育的质量。一般来说,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主要通过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培养教学反思能力。教师要善于在学习和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方式,以达到专业成长的质的飞跃;二是积极开展园本培训,通过开展专业引领、定期举行专题论坛、广泛开展课题研究等园本培训形式,来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三是合理运用教师博客。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博客也逐步被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中,并在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博客,教师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自我反思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园本教研,此外,还可以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
教师的成长是教育的力量源泉。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幼儿教师只有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并坚持不懈,才能成为一名符合现代幼儿教育需要的优秀教师,更好更快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要从多方面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各方面协调发展,才能为21 世纪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参考文献
[1]庞丽娟.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J].教育研究,2009(5):28~29 [2]贺颖.农村学前教育中政府责任的必要性探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8(2):104~105 [3]孟红艳.中日学前教育师资现状比较研究[J].日本问题研究,2000(1):48~49 [4]张莜良.新手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8(8):20~22 [5]时丽.当前我国幼教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我国农村学前教育
一.国内外现阶段学前教育状况及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差距
(一)内外国学前教育现状
在中国,一方面,中国的孩子因为多是独生子女而备受家庭的呵护、社会的关注;而另一方面,我国的学前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全国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幼儿入园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人大代表呼吁:尽快制定学前教育法.据统计,1995 2001年,全国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特别是幼儿入园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幼儿园数从1995年的180438所降至2001年的111706所,减少了38.1%;在园幼儿数从2711.2万人降至2021.8万人,减少了25.4%;特别是3 6岁幼儿入园率从41%降至34%,已低于“八五”末的水平。
而一些欧美国家对学前教育相当重视,美国、澳大利亚等都颁布了相应法律。《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将发展学前教育列在国家教育目标的首位,明确规定“所有美国儿童都要有良好的学前准备”。几年前,小布什和戈尔甚至在竞选总统时,同时打出一张牌:加强学前教育的投入。在新西兰,儿童一般从3 岁始接受2~3年的学前教育。到80年代末期,5岁以下儿童的人园率达40%以上,其中3 岁儿童的人园率在60%以上,4岁儿童的这一比例达90%以上。
与国外相比,我们的学前教育明显落后了,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更是急需我们改善。
(二)我国学龄儿童的分布
虽然我国近些年发展很快,但我们不可否认农村居民仍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一份最近的统计显示,我国农村居民占63.9%,也就是说我国有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儿童在农村,而农村却有近6成学龄儿童缺乏正规教育,(三)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分布
我国好的幼儿园大都在城市,农村极少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幼儿园,城市幼儿园不仅硬件设施好,师资力量也强,大部分毕业的高学历专业幼教人才都选择了留在城里,使城乡学前教育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我国学前教育工作严重受阻。
为此,许多从事学前教育的人士大声疾呼:尽快制定“学前教育法”,保障学前教育顺利发展。
二.造成学前教育不平衡的原因及 加强农村学前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一)学前教育状况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一面是斥资两亿元、装修得富丽堂皇的某重点幼儿园;一面是田埂边满脸泥巴的学龄前农村娃。一面是幼儿忙着进各种特长班,学习钢琴美术,一面是乡下幼儿没有正规学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城乡差距? 1.师资问题:困饶农村学前教育多年的问题.优秀教师留不住,青年教师不愿来;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这是目前我国农村中学校师资的普遍状况。
2.经费问题:幼儿学前教育的高费用,导致社会公平性严重受损。在北京,普通的一个幼儿园,平均费用每月在七八百甚至千余元已很常见,如果全托,费用还会更高。而北京市民的收入又如何呢?据权威统计,今年1月至11月,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344元,同比增长13.6%。全年收入估计可达2万元。如果是一个三口之家,只有一个人工作,则幼儿教育费用将占全家收入一半以上;如果两人皆工作,也占了四分之一。这还是收入在全市平均线以上的家庭,平均线以下的呢?农村呢?谁来帮助这些农民为孩子交高额学费? 3.家长的观念
当城市家长忙于给孩子找幼儿园,挤名牌时,农村家长还在为孩子到底进不进幼儿园犹豫,甚至都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二)加强农村学前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学前期在人一生中的作用
我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家庭和社会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在现代教育环境中,这句以前常常挂在老人嘴边的话已经渐渐被人遗忘了。幼儿教育素来被称为“向下扎根的教育”,这十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幼儿教育在人的终生发展、以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根是基础,关系全局;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才能繁花似锦,才能硕果累累。然而,根又是深藏地下的,它不如叶那样生机盎然,不如花那样烂漫芬芳,更不如果那样让人感到丰收在望。幼儿教育事业就是这样一种“根”的事业,极其重要却又容易被忽略。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学前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儿童没有得到科学的、适宜的、良好的教育,以后再来弥补,家庭和社会将付出极大的代价,而有些既
成的事实是无法挽回的。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是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第一阶段。在这一时期,婴幼儿在认识环境、与周围的人接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着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行为、性格和人格的基础,初步了解并开始接受社会规范,形成最初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前期还是人脑和认知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奠基时期。研究证明,3岁左右儿童的脑重为成人的2/3,7岁时已基本接近成人。人脑细胞的70%—80%是3岁前形成的。如果把人在17岁时所达到的智力水平定为100%,那么有50%是在0—4岁期间完成的,4—8岁期间再完成30%。学前期也是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三岁孩子的性格养成,将影响一个人的终生。若他们不能及时得到学前教育的集体温暖与呵护,不能得到来自幼儿园的同伴、老师的情感填补,他们将来会以怎样的态度看待世界和自己?
学前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只是为人的日后成长提供了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就需要社会和周围的人给儿童创造适合其发展的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环境。研究发现,丰富多彩、适宜的环境刺激是促进脑细胞迅速增长的重要条件。我们都知道,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条件再好的家庭也不可能为儿童提供全面发展和与各类人相处(特别是与同龄人一起生活游戏)充分的环境教育条件。因此,托儿所、幼儿园的建设和不断提高水平就是十分重要的社会课题了。我国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历时5年合作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证明,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让儿童的小学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大大提高他们在小学期间的成绩.
2.我国存在严重学前教育不平衡状况
"在学前教育“超前”发展的中国,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家庭,却无法让幼儿接受一年以上的学前教育,其中高价幼儿园过多、平价幼儿园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机构更加短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理事会副会长在谈到中国学前教育现状时很沉重的说.的确,在城市,好的幼儿园处处是,教师也不乏高学历着,本科生
比比皆是,甚至还有硕士博士.而在农村,好一点的幼儿园教师可能是幼儿师范毕业,而更多的是初中高中毕业的女孩子们.
“农村幼儿教师是纸饭碗,一捅就漏”。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众多农村幼儿教师的呼声。尽管《教师法》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但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幼儿教师的资格一直没有得到认可,没有登记在册,身份不确定,大多被看作临时工,随时可以被调离或辞退。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标准较低。据有关资料统计,山东省2001年共有农村户口幼儿教师68562人,月工资300元以上的有18900人,占27.57%;月工资100元以下的有10297人,占15.02%。由此可见,仍有1万余名农村户口教师月工资不足百元。她们为学前教育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可是她们的工资待遇低,退休养老无望,造成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优秀社会青年不愿意从事学前教育的局面。3.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对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在很多人看来,与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相比,0岁~6岁的教育,更专业地说是学前教育,似乎并不是很重要。对此,冯晓霞强调说:“科学研究表明,6岁前是人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口语发展、数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的奠基期,是人一生中最富有可塑性的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能使儿童更适应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我国是人口大国,0岁~6岁的婴幼儿多达1.3亿,是世界同龄儿童数量的五分之一。通过早期教育开发这些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需要,也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决定着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格局,加快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三.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缺什么 1.缺钱
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国拨经费仅占幼儿园教育经费总数的1.3%左右,在比较发达的城镇,较富裕也许会拨些经费,但在大多数农村,没有音乐体育器材。在笔者访问的几个农村幼儿园中,他们的音乐课是老师唱一句,他们跟着唱一句,没有伴奏;而体育课则是跟着老师做游戏。
2.缺保障。
占我国幼儿园教师总数70%的农村幼儿教师,至今没有解决最基本的身份与待遇问题;
3.缺公平。在农村,幼儿教师的编制、工资、医疗、培训等也缺乏应有的基本保障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将现有的公办幼儿教师排除在国家教师行列之外。而国家财政没有划拨学前教育专项事业经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即使想有作为,也苦于没有经费支。
4.缺教育观念.近年来,一方面,人们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意识到学前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端,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上仍有许多人士(包括家长、教师等)对于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还存在着不少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观念与想法。
四.如何弥补农村学前教育的缺失
(一)师资方面 1.启蒙老师的重要性
“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学生”,教师在人的成长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名师出高徒”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所以我认为,农村的教师队伍一定要建设好。而人的启蒙老师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在一个有75位诺贝尔奖得主参加的聚会中,“您哪个老师对你的帮助最大?”有记者问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幼儿园。"台下一片哗然。“幼儿园老师教会我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她给我的是在以后的几十年中都学不到的”这位学者解释。可见启蒙老师的影响之大.2.如何增强师资力量
城乡学前教师的差距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要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必须增强师资的力量.而由于农村和西部工作条件差,工资低,很多专业幼师不愿去农村工作.在笔者调查的40个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中,只有六个人表示愿意去农村工作.为了更好更快地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政府改善农村教学条件,提高农村
教师工资以及提供其他便利是十分必要的,而这些,都需要政府和百姓的共同努力。
(二)政策倾斜
农村学前教育由谁来办?这也是一个困扰农村学前教育的大问题。教育部《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中提出,“农村应以群众集体办园为主”,村民委员会应承担办园的责任。但从农村办园现状看,由于缺乏硬性措施制约,许多乡镇和村不愿意承担学前教育的责任,把幼儿园作为包袱,或投入少,或随意停办。农村学前教育办园主体的责任不明确。,导致最直接的结果是农村幼儿园经费缺乏,条件简陋,难以发展。各种社会力量办园的条件、权利和行为缺乏应有的规范,严重影响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和学前教育的质量.政府的有效介入会给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前教育提供有力的支对。如英国的良好开端计划是一项由政府发起的计划,面向0~3岁9个月的婴儿,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从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显著。瑞典几十年来一直对早期教育高额投资,l/3的教育经费投资在早期教育上。所以,瑞典的学前学校虽不是免费的,但是由于有政府的资助,价格相对较便宜。
在我国,由于学前教育缺少政府的关注,因此出现了不少不好的情况,使幼儿园“两极分化”,差距日益增大。要鼓励推动引导我们在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
我们以前也看过一个苏联的电影叫《乡村女教师》,这个印象到现在还很深,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希望到农村做一个教师呢?所以,我认为政策上要有保证、经费上要有保证。其次,要宣传教育动员有志气的青年能够到农村去从事农村工作。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雷于蓝在两会期间提交建议称,中国每年有2000万儿童出生,中国6岁前的儿童有1.2亿人,学前健康发展影响到全国数以亿计的家庭,但目前,学前教育仍然是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应该尽快出台《学前教育法》,政策应向学前方面倾斜。
(三)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建立远程教育资源开发中心
在农村,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外出学习,孩子也没机会见到外面的世界。
(四)制订优惠政策,鼓励优绣人才去农村任教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而且区级学校好于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好于村小,村小教师除了工资,没有任何奖金、福利,广大农村教师极不公平。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我们国家目前正在逐步实施优惠政策鼓励人才到农村任教,如 实行师范生免
费制度,以鼓励师范生到农村去;在天津,毕业生去农村任教,会得到3万元的津贴等等.(五)建立家长培训班,提高农村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观念
当谈及家庭教育这一话题时,有一种较强烈的反差值得人们关注:即城市(含县城所在地的城镇)许多家庭中的教育学校化或过度与广大农村地区家庭中教育的不足或放任并存——成为过与不及的“两极”。有这样一组基本数据:浙江省家长每天平均用于孩子教育(辅导)的时间约为40分钟。其中城市为57.9分/天,农村仅22.1分/天。当城市里的家长们津津乐道于早期教育、千方百计为孩子请家教之际,农村家庭中基本“没时间”教育孩子的家长竟占总数的30.6%,很少管教孩子的家长更占40%以上。当城市里的家长们为让孩子挤入 “名牌”幼儿园、小学而绞尽脑汁时,农村里的许多家长对孩子无处入托、要不要进幼儿园等似乎还放不上心头„„
是什么原因造成城乡家庭教育如此巨大的反差?首要的因素自然是受农村地区家长文化程度低下的制约。据’95年抽样调查:浙江省乡村中61.3%的父亲和75.1%的母亲,文化程度在小学文化以下,还有近1/3的母 亲是文盲!这尚是浙江这样沿海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省份,至于中西部地区,比例肯定会更高。国内外的专家研究证实,家长的文化素质高低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水平、能力等戚戚相关。有人甚至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父母的文化水平×子女的潜能=子女无形的潜在学力。家长文化程度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可见一斑.在农村,应建立父母培训班,让家长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怎样培养孩子.对孩子来说,0--3岁很重要,耽误不起.
第三篇: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就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效益,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个体早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民主文明的进步,对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它的公益性很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于切身相关,也始终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关键词:学前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关注热点
前言
近两年,我国走出忽视学前教育的低谷,开始有回暖的趋势。但是由于受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限制,其发展要想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况且它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需要也存在矛盾。当前我国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满足民生重大需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学前教育,其重要性已逐步为社会所认识,我国正采取措施完善并解决学前教育制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机构收费混乱,收费水平差异大
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造成学前教育机构收费混乱和差异
(三)教育质量不均衡
提供合格的学前教师和教师的薪酬,才能有高质量的师资,才能保证学前教育水平的高质量。民办幼儿园教师没有固定编制,工资的高低也是和学校的生源多少和办学效益相关,民办的教师的质量和待遇基本没有良好的保证,故而在学前教育民办教师通常待遇远远不如在公办幼儿园工作的教师。由于这种待遇较低,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教育机构级别不同,教育质量也就不同,有的时候差别很大。因此,总是有教学较好、质量较高的教师往待遇办学效益较好的发达地区幼儿园流动。一些落后地区和办学薄弱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往往得不到保障,城乡发展差距大,出现严重师资短缺,日常使用的教材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孩子们的监管都是很大的问题,不用提游戏娱乐了,从而根本不能保障学前教育服务供给的均等化。
二、解决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改革和完善学前教育机构收费管理体制
1.收费透明化。建立学前教育机构成本计算和公开方法,成本信息以报表的形式报告政府,向社会公开,最重要的是告知家长,让他们知道钱花哪儿了。
2.物价部门应进行成本审核。核实学前教育机构送上来的报表,确保会计新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合理性,让孩子们上有保证的学,让家长们放
儿家庭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必然存在不足,所以完全期望幼儿家长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希望经济在发展的同时,政府教育能够保证每位儿童都能得到成长所需的基本学前教育服务,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为社会的未来发展所需的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意义: 良好的学前教育对公民的终身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近些年来世界各国都开始对学前教育加大关注的力度。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 1.学前教育对个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岁之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性格雏形形成的阶段,是儿童礼貌、责任感等社会行为和人的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为未来社会输送培养大量优秀人才。2.学前教育对家庭的和睦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实施计划生育国策的背景下,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那么子女的健康发展与否就对家庭的和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若是独生子女出现意外,他的父母等众多亲人都会痛不欲生,造成的遗憾和损失恐怕一生都无法弥补。
3.学前教育对教育事业有着重大的影响
学前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开端,良好的学前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取得更好学习成
参考文献:
[1] 张志宏.现代培训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5.
[2] 吴志宏.教育行政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33. [3] 吴秀娟.成功校长的实践与研究[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4]蔡迎旗.冯晓霞.论我国幼儿教育政策的公平取向及其实现.教育与经济,2004,(2).
[5]王杰.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甘肃农村 幼儿教师为例.学前教育研究,2009,(1).
[6]教 育部等.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早期教育,2003,(4).
[7]王晓芬.义务教育的推进对贫困地区幼儿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研究,2010,(2).
第四篇: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定稿)
学校编号:10472 论文编号:05220018 中图分类号:C979 密 级:公开
新 乡 医 学 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Rural Social Securit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hina
学
号: 05220018 姓
名: 于利杰 年
级: 2005级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院
系: 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 王海燕 申请学位: 学 士 提交日期: 2009年6月5日
目 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引言.............................................1 1 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2
1.1 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内容........................................2 1.2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2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及主要问题.............3
2.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窄................................3 2.2 管理体制混乱,效率低下..........................................4 2.3 国家责任缺失,不公平性突出......................................4 2.4 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严重缺乏,筹资渠道不合理........................5 2.5 立法进程缓慢,农村社会保障无法可依..............................5 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6
3.1 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6 3.2 规范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强化监督................................6 3.3 强化政府责任,促进社会公平性....................................7 3.4 建立多元筹资渠道,完善筹资机制。................................7 3.5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使农村社会保障有法可依................8 结语............................................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有效应对农村日益严峻的社会风险和满足农民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特别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本已十分薄弱的农村社会保障雪上加霜,农村社会保障的形势不容乐观。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我们应未雨绸缪,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防止引发新的社会矛盾,酿成社会危机,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剖析了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农村社会保障管理、立法、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农村社会保障对策,指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农村社会保障“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对策 分类号:C979
I
Rural Social Securit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existing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rural areas it is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increasingly serious social risks and to meet pressing social protection of farmer's needs.In particular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so that the already weak social security worse in rural areas, rural social security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In the face of the grim situation, we should look ahea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prevent the rise to new social conflicts and lead to social crisis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This article analyzes in depth the existence of social security in rural areas put forward in the rural social security management, legislation, financ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 measures, pointed out that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rural areas to improve the rural economy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ive full play to the rural community protect the “safety net” and “stabilizer” role, and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rural areas with a view to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in rural areas and promoting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China's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provide a sound theoretical guidance.Keywords: rural social security;issues;Countermeasures CLC number: C979
II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引言
“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未来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政策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生产水平、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现实的差别,城乡的“二元结构”和不平等的“国民待遇”严重限制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农村社会保障的滞后也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瓶颈。
而目前我国国内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仍有数量庞大的农业人口,农村贫困人口有4000多万,农村的贫困问题不容忽视。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提出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当前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大量农民工返乡、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的形势下,农村社会保障的形势更加严峻。
因此,健全和完善现代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铺垫。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显得非常紧迫。
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
1.1 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内容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农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制度[1]。
实际上,我国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很低,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替代着社会保障。家庭保障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亲戚之间的相互帮助,是一种最原始的社会保障。土地保障是指农民把土地不仅作为生产资料,还作为生存保障资料,通过土地耕种的收益来维持生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规模缩小,人均可耕地减少,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的功用减弱,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项目包括农村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农村五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少数地方推广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
1.2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对于中国农村建构什么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学术界进行了很多探索,为中国农村构筑完善可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不过这些建议大都建立在解决应急问题上,虽然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缺少全盘考虑。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使中国农村公民的社会保障实现公平待遇,而且有利于实现土地流转和增加农业投入,对实现以效率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也大有帮助。学术界对公平与效率的一直处于两难选择。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对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的发展,中国社会由“行政主导型的二元结构”转变为“市场主导型二元结构”,面对固化的制度(二元结构)和市场失灵,农村公民面对着更多的生产生活风险,传统家庭保障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生产社会化使农村公民的生、老、病、残等事故已不再完全是私人性质的风险,而是一种社会风险,因此国家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适时和必然的选择。切实做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好新时期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公平性,维持农村稳定。要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我们任重而道远。因此,当前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农村社会保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目前已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离农村和农民的需要仍有很大差距,许多制度尚未成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局限性十分突出,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窄
农村社会保障除传统的社会救助、优抚保障外,其他社会保障基本全无,至今仍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民承担天灾人祸的能力难以乐观,有的甚至弱不禁风。目前农民最迫切需要的社会保障仍十分薄弱。有资料显示,30%的城镇居民享有80%的社会保障,而70%的农村居民只享有20%的社会保障。近年来,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推广实施,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与农民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农村社会保障乏力、形式相对单一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多数农民还无法享受到其他社会保障[2]。且长期在农村实行的“五保户制度”等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应保未保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一部分农民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对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我国约有2亿多农民工,但他们却被排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成为城市化的牺牲品。可以说,他们没有任何保障可言,他们干的是最险、最苦、最累的活,而人身权利、经济权利、甚至生命都得不到保障。游离于城镇社会保障
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体系之外的农民工,成了城市中最脆弱的群体,这与他们为城市所做出的贡献极不相称。当前,金融危机使农民工大量的失业返乡,农民工的处境更加艰难,亟需为其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2.2 管理体制混乱,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呈现出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城乡分割、条块分割、条块之间既无统一的管理机构,也无统一的管理办法。如优抚安置和社会救济归民政部门管理,养老保险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医疗保障归卫生部门管理,形成了“多龙治水”的管理格局。管理体制的不顺,造成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虽然不多,但具体制定政策、掌握政策和执行政策的机构却不少。由于这些部门所处地位和利益关系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工作中经常发生摩擦和矛盾。有的项目谁都争着管,从中受益;有的项目又谁都不愿意管,相互扯皮[3]。
此外,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水平的低下,还集中体现在保险基金的管理上。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保障基金的征缴、管理和使用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以保证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但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在大多数地方是征缴、管理与使用三权集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控监督,致使基金的使用及保值增值等面临诸多风险。有的将社会保障基金借给企业周转使用,有的用来搞投资、炒股票,更有甚者利用职权贪污农民缴来的“养命钱”,从而造成基金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基金的正常运转,并在农民心中造成极坏的影响。因此,亟待对农村社会保障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和监督。
2.3国家责任缺失,不公平性突出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而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国家在城镇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构建中承担的责任却相去甚远。在国家的立法推动和资金支持下,现阶段城镇已经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在农村,在生活着9亿农民的农村,国家却以财力有限、农民有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等为借口,除了提供一些最低水平的具有应急性质的社会救助外,将广大农民拒之于现代社会保障的门槛之外,这充分显现了社会公平机制的扭曲。由于政府责任的缺失,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不同社会群体的差距不断扩大,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仅仅能够解决农村保障对象的生存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公平和发展问题。
2.4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严重缺乏,筹资渠道不合理
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参保农户自己集资,二是政府的财政拨款,筹资渠道相对单一。由于农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参保的集资数目就十分有限了,主要还是要靠政府财政支持。但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基数过大,政府财力有限,仅仅靠财政拨款来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一部分社会投资,主要是来自企业单位投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本身就很困难,再鼓励他们进行当地农村社会保障的投资,这种可能性也较小。对于城市大众型企业,没有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自愿投身于这种公益事业的就更少了。资金的严重缺乏阻碍了农村社会保障的推进。我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是世界最低的。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加拿大为39%,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我国只有10%左右,而这10%的投入绝大部分给了城镇职工。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投入过低,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来源实际是依靠传统农村的集体补助和投入。但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使集体经济力量受到严重削弱,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财政能力和集体经济实力有限,已无力承担当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
2.5 立法进程缓慢,农村社会保障无法可依
我国现阶段社会处在发展变革之中,由于经济体制转型,原有的农村问题依然存在,新的社会问题如老龄化、看病难看病贵、失地农民问题、农民工问题等又日渐突出。但现有的法律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主要依靠行政规定,立法进展缓慢,国家缺少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从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状况来看,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立法层次低、立法主体混乱、立法层级无序。我国政府自1998年开始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但迄今还没有一部专门涉及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法律,在国务院已经制定的条例中,也极少涉及规范社会保障制度的法规。虽然我国过去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形成了一些法规、条例和规章,但多是单项的,功能单一,缺乏力度,没有形成有机的法规体系,而且地区不同,内容亦有所不同。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有形成法律体系,使得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境地
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
3.1 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各地的经济发展极不均衡。不同地区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经济能力悬殊。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不现实的,只能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形成各地区层次不同、标准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完善作为社会保障最后防线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那些因为疾病、灾害或缺乏劳动能力而造成生活困难的贫困人口提供帮助,以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在确定最低保障标准时,应根据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及政府和社会的承受能力制定制度化的标准。
其次,促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应该和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并实现和经济增长的同步、同比提高。使之明确、规范、制度化,可以长期保持稳定;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合作医疗方案,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质量,满足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第三,率先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民工就业。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金融危机使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给他们的带来很大的影响。为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与这一群体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当前农民工群体内部已经发生了分化,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保制度,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对完全市民化或城市归属意愿强烈或有正规和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可直接纳入城市社保体系。对回流性强的农民工,要保障其在城市的基本生存,要以较低标准和流动账户来实现回乡后的保险转换。对一般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可设计“便携式”个人账户,降低参保门槛,建立社会统筹部分随个人账户转移的制度,提高参保积极性。这些举措有利于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实现农民工城乡之间的自由流转,促进农民工就业[4]。
3.2 规范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强化监督
农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民投保的热情不高,与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规范有密切关系。因此,要使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在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制衡机制上下工夫。首先,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全国统一、权威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其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监督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系,这是农村社会保障制衡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保障的监管是指各有关方面对社会保障经办部门的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进行评审、鉴定,以达到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与目标的实现,确保各有关方面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效益。再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机构队伍建设。通过内部提高职工素质和外部引进专业人才的途径,努力塑造和培养一支适应专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管理需要的专业队伍。
3.3强化政府责任,促进社会公平性
政府在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介入社会保障领域的首要和基本的目标是进行收入再分配,追求社会公平,以维持社会可以接受的收入分配差距[5]。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和社会地位不平等是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甚至有可能是一系列不平等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只有通过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整社会经济政策,特别是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政策,才能防止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同时政府应当利用其强制权明确社会保障的权利义务关系,矫正市场失灵,并将由此造成的社会影响降至最低程度。我国国家与社会并没有完全分立,农村社会保障应当与城市社会保障一样是由具有普遍性的国家而非由特殊性的农村社会来承担的。尽管国家有时只是“虚幻的共同体形式”。但是,在普遍认可国家是民主的国家、代表的是全体劳动者利益的基本前提下,就无法放弃国家对维护社会保障的第一主体责任。
3.4 建立多元筹资渠道,完善筹资机制。
是否具备足够的资金,是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能否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各种社会保障需求的经济基础。鉴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水平,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必须贯彻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原则。从国家的角度,必须体现政府的财政责任,因为国家是农村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鉴于国家财力有限,国家承担的这部分资金可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发行国债和社会保障彩票、征收个人所得税、利息税、遗产税、证券交易税以及部分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收益,包括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部分所得中解决[6]。
由于存在地区差异,各省(市)可自行决定地方各级政府对现行个人账户提供配套资金的比例和数额。从农村集体经济的角度,集体也应承担一部分农村社
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会保障资金。集体承担的部分主要来自乡(镇)村办各种企业的利润及集体经济的积累等。对于经济发达地区,集体补助是不成问题的;而对于集体经济力量比较薄弱、乡镇企业又少的地区,集体补助还是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应克服困难,多方筹资,尽力扶持。最后,针对农户缴费难的问题,可以采取“实物换保障”的办法,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短缺的问题,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步伐。
3.5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使农村社会保障有法可依
要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走向规范化的道路,必须加快制定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但我国至今还没有出台专门的社会保障基本法,从而使社会保障工作在农村的开展极其缓慢。那些作为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法律依据的行政规章之间缺少必要协调,不能形成配套的法律体系,导致实践中有许多问题无法可依。
当前应尽快就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范围、保障对象、保障待遇和标准、参保者享受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制定完善的法律,使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监督和实施机制也是推进农村社会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7]。我国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法律监督机制薄弱,主要体现在缺乏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和运营的监督,导致保障基金的管理混乱,违规投资和违规使用基金现象在一些地区大量存在。结语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农村稳定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型农村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致谢:
在本毕业论文成稿之际,我心情十分激动,首先要衷心感谢指导老师王海燕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从论文题目的选定、论文的开题、资料的收集到后期论文的写作,都凝聚了指导老师的心血和汗水,使得本论文可以顺利完成。他从工作的百忙之中,抽出大量时间亲自指导,对本文在资料收集上、写作思路上、论文结构上都给予了很多指导,在此对指导老师提供的无私帮助表示由衷的谢意。
另外要感谢学校对我的论文写作提供的便利条件。
感谢各位同学和老师对我的帮助,还要对本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诸位作者、学者和前辈表示崇高的敬意,你们独到的见解和精辟透彻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感谢父母对我的支持,使我得以完成学业。
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 黎大有,罗寒光.关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DB/OL].http:// [5] 仵广海.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8(4):62-65 [6] 张启龙.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7(6):179-183 [7] 夏梁省,蔺 岩.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问题探索与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7(13)
第五篇:我国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
问题: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998-2005年的五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处在低水平上徘徊,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平均增长5.5%,远远低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收最慢的一个时期。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民看病难,吃药难,受教育难,上学难,社会保障难,文化享受难等等问题。
3、农民自身的问题: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低,整体素质不高,思维方式较为保守和僵化。
4、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5、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基层干部和一些党员不能起到带头作用,个别村甚至连正常办公地点都没有,成为“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支部。原因:
1、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觖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
3、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
4、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5、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对策: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力度。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要切实保护好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免费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
(2)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深入实施科技农业,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使农民在农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
(3)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在乡农民自主创业,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客观需要。要制定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就地吸收消化本地富余劳动力,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1)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
(2)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逐步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
(3)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做好农村改水工作,优先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都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
(4)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要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民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3、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抓好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要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注意调动和保护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2)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
(3)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话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4、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1)深化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要在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解决当前农村部分外出务工家庭“土地抛荒”、“胡种胡收”的现象,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全面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加大小额贷款的支农力度,积极为农民申办小额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解决农民发展生产和创业致富过程中资金不足问题。
(3)深化村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在坚持林权集体所有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农民通过招投标、竞买、租赁等方式取得林地使用权,落实林地管护责任,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改进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深入开展农村“三级联创”活动,进一 步丰富“三级联创”的内涵,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3)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进一步搞好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积极推行村务民主听证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