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教师自我展示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开展教师自我展示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字体 大 中 小】 作者:杨国忠 2010-08-03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第 1 页
摘 要: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本文对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自我;展示;促进;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杨国忠,辽源市西安区实验小学。
当前,教师的评价大致由自我评价、群众评价、领导评价组成。教师自我评价和群众评价的主要形式是写个人总结,以年组为单位进行逐一听取个人总结和相互评价。这种形式可以让每位教师认真回顾以往的工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地总结经验,思考问题。也可以使年组、教研组同事之间相互了解,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但是,有些人往往不能客观地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或者是空话连篇,只谈理论,不触及实质问题。使总结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在相互评价时也只谈优点,不愿指出他人之不足,缺乏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领导评价时也往往由于教师数量较多,难于全面和准确。评价中种种条件的相互制约,使教师的评价缺乏准确性和透明度。所以,教师评价工作不能真正成为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催化剂。由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寻求和探索教师评价的新方法,让全体教师在评价自我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和激励,促进自身成长和发展。
一、教师自我展示评价的探索
教师的工作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准确、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一位教师必须从整体素质去定性、定量地分析和评价。
(一)自我展示评价的方法
每位教师把一学期以来的工作状况认真梳理,分类展示出来,让全校教师充分地相互了解,以便于教师的横向比较、客观评价。
1.自我展示的内容。包括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笔记、班主任工作日志、教案、听课笔记、教学反思材料、教学软件、教具、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科研课题材料、各级优秀课证书、各项荣誉证书;学生作业、习作、试卷、手抄报、读书笔记、读后感、班级所获得各种荣誉证书。
2.自我展示评价的形式。学校提供场地,展示教师的个人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全体教师相互观摩并做好记录,按评价标准打分,填写好赋分表格。3.自我展示评价的赋分。在自我展示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按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进行量化赋分。赋分表格由学校评价工作小组统计处理之后,作为自我评价和群众评价分数。领导小组和评价工作小组成员对所有的教师进行量化赋分。三项分数各按权重10%、30%、60%计入总分。
(二)自我展示评价的特征及作用
1.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自我展示评价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的被评价者转变为评价的主体,既要对自己负责任地总结经验,挖掘不足,又要在展示中认真地查阅他人的材料,发现他人的长处,全面地了解他人,对他人做出恰当地评价。所以,每个教师都成为了既评价别人又评价自己的评价主体
学生发展的材料是从“以学评教的角度”参与展示的。学生的发展佐证了教师的工作,学生的成绩包含着教师的辛勤劳动。所以学生也是教师评价的主体。自我、同事、领导、学生都是评价的主体,充分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自我展示评价搜集了教师文化修养、业务能力、思想品质、班级管理、德育等方面的材料,充分展示了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展示了工作业绩和成果,体现了评价的全面性。
3.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自我展示评价是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的,每一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又有学习别人的机会。打破了年级组、教研组的界限,扩大了相互了解和学习的范围。在统一评价标准的框架下,通过横向比较和综合分析。避免了相互不了解、或者情感亲疏造成的评价结果的偏失,使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4.评价价值的激励性。自我展示评价增强了评价的透明度,每个人展示的材料,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清清楚楚。面对他人的材料,每个人都会产生与自己对比的心态,这无疑是对自己是一种激励。评价的结论又是根据展示材料汇集大家的评价意见做出的,因此有极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励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在评价他人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过程中认识水平得到升华和提高。
5.评价心理的稳定性。以往个人总结式的评价方式,容易产生次序效应,对第一次听到的新信息给予好评;也容易产生从众效应,随波逐流;还会产生成见效应与定势效应,从以前的印象,或者领导态度、种种宣传效果中获取做出评价的依据,这些因素都会使评价结论缺乏准确性。自我展示评价可以尽量减少种种误差。由于评价者面对着丰富的展示材料,他们从认识材料到认识材料的主人;从评价材料到评价材料的主人;从直观到抽象地做出判断,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摆脱一些心理因素的束缚,以稳定的心理状态得出合理的评价结论。
(三)自我展示评价和其他评价方法的结合
为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价每一位教师,让他们感到评价的公平公正,我们从定性研究的角度把自我展示评价与普通评价方法密切结合起来,力求评价效果的最优化。1.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的结合。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动态过程是难以表述的。所以必须把动态的课堂教学和静态的展示材料评价结合起来。我们在自我展示评价标准的框架中,对“授课”项目的评价标准又进行了细化。结合动态评价的内容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能力、学科整合、学习方式、教学效果六个方面评价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评价中特别关注教师是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学习、如何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我们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发给每一位教师,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和掌握,使其按评价标准去备课、讲课,努力实践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在观摩别人讲课时,按评价标准去衡量。从而做出较准确的评价。在展示评价的过程中,把平时听课所获得的动态信息与展示材料结合起来进行评价赋分。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三级指标为41项,总分为一百分,以0.05的权重含在自我展示评价B-8项目指标的分数内。这样把课堂教学评价与展示评价的紧密结合,使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趋于合理。
材料内涵和外显行为评价的结合。师德修养是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集中体现,它指导和规范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可以认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表现就是师德修养的外显行为。我们从自我展示材料的分析中可以找到教师政治思想、师德修养的反映,但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些教师做的很好但没有写出来,也有些内容是文字难以表述的。怎样把言与行统一起来并准确地评价每一位教师是至关重要的。经过反复研究和探索,我们决定把展示评价和外显行为的评价结合起来,既要在教师展示的各种文字材料中寻找思想火花的闪光点,又要结合日常工作中的责任感、事业心、职业道德方面的种种表现、政治活动中的种种态度来综合评价师德修养。
3.班主任工作的评价。班主任工作涉及面广,内容较多,有些内容是自我展示评价不能包含的。所以,我们拟订了《班主任工作评价标准》,考核班级管理和建设、班风班貌、家长学校等方面的工作。评价分数汇入总分。最后的评价结果按班主任、科任二部分按70%、30%比例选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二、自我展示评价的思考
要真正发挥自我展示评价的作用必须作好几项工作:
(一)建立评价组织机构,保证评价的有序开展。
自我展示评价是教师评价工作新的探索和实践,学校领导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要由校长带头成立评价领导小组,抽调思想好、能力强的教师组成评价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展示内容、展示时间的确定、展示评价标准体系的审定、展示评价结论的认定、展示评价活动总结以及表彰的决定。展示评价工作小组负责贯彻领导小组的决定,做好评价展示的布置、评价赋分表格的制作发放、收集、整理以及赋分结果的统计等具体事宜。
(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保证评价的合理公正。
结合学校教师队伍状况,拟订恰当的展示评价指标体系是展示评价的基础工作。指标要从“量和质”二个方面做出定量和定性的要求。标准统一,便于公正合理地进行赋分。我们从教师队伍专业化总体要求入手,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努力达到简洁、清楚、明确、可量、可比。增强了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从而比较客观、标准地对每位教师做出评价。对评价指标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熟悉地掌握和运用。达到标准了解一致,赋分尺度一致。
(三)进行成果认定,保证成果的真实性。
为保证展示材料的严肃性和真实性,真正发挥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评价领导小组还要认真负责成果的审定。对于参与展示的材料进行认定。对于那些网上下载的论文、叙事研究、经验材料、心得体会一律删除;对于没有通过正常渠道、没有参加评课活动而获得的各项优秀课证书一律宣布作废。只有严格把关才能保证各类成果的真实性。才能有效调动教师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四)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把教师历次自我展示的材料装入学校统一发放的文件夹,作为教师成长档案,由自己保管。教师成长档案搜集和记录着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的课程生活;记录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历程;记录着教师五彩斑斓的人生。所以,自我展示评价必须建立在教师成长档案建设的基础之上。
(五)自我展示评价要以人为本
自我展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评价过程都要渗透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它的价值在于允许教师对自己所展示的材料质量和价值做出判断,允许对自己的成长进行反思和评价,促进教师对自己的发展负责。
1.让教师参与评价标准的拟订。评价标准是自我展示评价的核心,是检验教师行为规范的尺度。标准只有被广大教师所承认和掌握才能发挥评价的真正作用。
2.让教师自己确定展示材料。在教师对评价目的、评价方式方法、评价指标、评价过程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搜集选择展示材料。体现对被评价者主体地位的尊重。被评价者可以较全面地提供信息资料,有足够的阐述自身想法的时间和机会。同时也给评价者提供了较全面的资料,较好地避免评价的偏颇。
教师自我展示评价是在实施新课程的环境下的一次尝试,评价标准和操作过程还不够科学和规范。我们会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努力完善,使展示评价真正有利于评价教师的工作成效,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江静,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3).[2]陈玉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评价”应特别关照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5).《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2期
第二篇: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自我评价
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人们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已经总结出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既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我们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机制否完善,是否健全;而另一方面就是有赖于教师本人的努力。律师、医生等职业之所以成为专业,除了其社会地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律师、医生本身对自己以及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正确的认识,这种正确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我评价。本文旨在通过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种主要机制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教师的自我评价,并就有效开展教师的自我评价的策略,阐发一些观点,以期通过教师自我评价意识的增强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来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
从一名学生到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个体长期努力和各种促进个体从教素质提高的机制共同作用的过程。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他们都是经过了高等学校的培养,经过到学校的见习、实习,并接受一定的在职培训,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而逐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过了大学的培养机制(包括见习、实习机制)、进修单位的培训机制、校本培训机制、学校评价机制和各种奖惩机制等,经过这些机制的共同作用,再加上教师本人的主观努力,他才有可能从一名师范生或大学生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教师。在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机制中,除了制定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外,发挥着最重要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三种,一是大学尤其是师范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培养机制,二是对现任教师的培训机制,三是学校管理中的教师评价机制。
1.培养机制
教师的培养机制是指有关教育机构培养教师的各种制度以及它们间的关系的具体运作方式。在我国,承担培养教师的主要机构是师范类大学和学校,目前,由于教师地位的日益提高、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逐步实施、以及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等原因,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的从教比例也正在逐步提高。因此,教师的培养机制不仅仅涉及到师范类学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涉及到非师范类学校;同时,培养不仅仅是包括对未来教师的培养,也包括在职教师所接受的学历教育。
毋容置疑,教师培养机制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因为从成熟的专业六大特征(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自主;专业组织)来看,它是促进教师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的重要机制。近年来,我国师范教育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师范教育体制、专业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改革无不都是为了能最有效地促进未来从事教学工作的学生素质的提高。可以说,如果我们的毕业生在即将从事我们的教育工作之前,已具备了很高的教师专业素养,那么,我们的教师职业成为一门真正的专业就为时不远了。
2.培训机制
对教师的培训通常是指由于社会和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发展,现任教师应该进一步接受有关学科知识更新、业务素质提高等方面的再教育,不断“充电”,以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所谓教师的培训机制也就是有关教师进修提高的制度以及它们间相互关系的运行方式。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培养机制和培训机制一直是分开运行的,它们分别承担着培养教师和提高教师素质的职责。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人,以及教师职业专业发展理论和终身教育思想的不断影响,这种条块分割的格局正在被逐步打破,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正在逐步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一体化的改革,无疑是为了形成一种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是专业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3.教师评价机制
当我们简要地了解了教师教育的两种主要机制——培养机制和培训机制,在承认它们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具有很大作用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教师评价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从时间上来看,教师接受培养和培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与教师教学生涯伴随始终的教师评价则要比它们长得多,况且,教师的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下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是与学校的教师评价工作,伴随始终的。从这点来说,教师的自我评价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二、教师评价的核心——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而重要的活动,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和重要性使得“没有哪个领域如教师评价那样持续地成为研究的热点”。就其复杂性而言,在很大程度是田教师评价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1.教师评价的特殊性
这种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来源于:
(l)教师角色的多样性
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个多重角色的职业,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在不同的情境下,常常拥有多种身份,担任各种不同的角色。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曾把教师的心理角色归纳为三大类:教学和行政的角色(包括教员、课堂管理员等),心理定向角色(包括教育心理家、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等),自我表现的角色(包括学者、父母形象等)。也有人认为教师的角色主要有“权威者角色”:包括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执行者、家长代理人;“心理工作者”:包括朋友与知己、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者。由于人们对不同角色的不同期望,致使“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这一职业,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这就使得我们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究竟是应从多种角色出发,还是应该突出某种角色时,常常遇到不少困难。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这种复杂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高级的脑力或者精神劳动。一般来说,教师往往要在先掌握有关知识、能力和社会生活规范的情况下,才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积极学习,最终才能造就具有个性完美、德才兼备的学生;第二,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具有个性的、正在迅速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以及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的不同,教师的劳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第三,教师劳动成果的集体性和综合性。学生所取得的成功和进步,很难说是具有哪位教师的作用,每位教师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学生的变化是一种社会性的变化,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学校教师的作用也只是家庭、社会、学校所起作用的一部分;第四,教师劳动的成果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教师培养的学生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一般要等到经过社会的检验才能得出结论;另外,教师的劳动还具有时空的灵活性,劳动形式的个体性等特点。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它很大程度上说,教育科学的这些特性就体现在教师的劳动上。
由于教师劳动的这些特点,使得我们在对教师的劳动价值作出判断的时候显得困难异常。目前教师评价实践中有以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为主要依据的评价倾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会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同教师评价追求有效教学的单一性标准,教学成果的综合性、集体性与教师评价的个体性,教师劳动成果的追效性与教师评价所要求教学反馈信息的及时性之间的矛盾显得越发尖锐。
(3)教师管理的特殊性
一方面,由于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和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对教师的管理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同时,也更应注意到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在学校教育最主要因素:教师、课程、学生中,学校教育的目的只一个,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最终的目的是指向学生的,但要达到这一目的,如果离开了教师则是根本不可能的。列宁同志曾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讲授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这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一切‘监督’、一切‘领导’、一切‘教学大纲’、‘章程’等等,绝对不能改变由教学人员所决定的课业的方向。…学校的真正的性质和方向不是由地方组织的良好心愿决定的,不是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
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劳动的复杂性以及教师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任何单一性的评价主体要想对教师作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是极其困难的,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由于教师这一职业有这些特殊性,才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应该是一个专业。
2.教师评价的主体
在现实的学校教师评价活动中,为了能全面而客观地进行教师评价,一般都采用多途径、多主体来评价教师。较为常见的教师评价主体形式有:(l)领导评价,一般是指教育行政领导、学校领导(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对教师的评价。它是教师评价中对教师促进作用最大的一种外部机制。因为,在我国,领导对教师的评价,通常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教师的职务晋升、奖金的分配等激励性手段联系在一起的。领导评价能否对教师素质的提高起促进作用,同领导者本身的素质、评价水平、公正的程度具有极大的关系。(2)同行评价,是指教师与教师间的互评。由于教师评价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尤其涉及对教师学科水平、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评价时,通常需要借助专家或同行教师的评价,才能保证教师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效度。(3)学生评价,是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因为,教师劳动的成果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同时,教师工作的绝大部分工作是面向学生的工作,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学生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主要发言人。(4)社会评价,是指学生的家长,以及社会其他人士、团体对教师的评价。它常常表现为一种社会对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和总体性的看法。(5)教师自我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自我认识,进行自我分析,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过程。它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包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专业水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有所认识,尤其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缺陷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我分析能力,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才有可能找到实现自我提高的途径。
三、有效开展教师评价的策略
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可能是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者过低。为此,我们应该针对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采取一些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包括:
1.对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教育,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确实要客观地对自身作一番评价是比较困难的。自我评价的前提是自己有自我评价的要求,让教师懂得只有通过自我评价的内化,才能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做到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史蒂芬·柯维(stephencovey)的自我评价现或许对教师来说是有所启示的:“你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行动正确的人,这是持续一辈子的自我更新过程。过去错误的行动态度是‘不到破损不堪,绝不轻言修补。’现在正确的行动态度则是:‘如果没有任何破损,那是你检查不够周全的缘故”。
同时,作为教师也应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过去人们常将“教师”看成是“教书匠”,即教师只要能灌输给学生知识就可以了;而后来人们又在此基础上,将教师看作是“能师”,即不仅要传授一定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和启迪学生的智慧;而现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是一种“人师”,即他不仅是教书,而且还要育人。要以高尚的人格来塑造学生的人格。诚然,要成为“人师”是对教师的高要求,但它却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的,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所要求的。为了能够达到这种高要求,教师在进行自评时,应将自我的角色定位在“潜在的学习者角色”。因为,“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事实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这种真正的学习。”
2.研制可操作的教师自评指标体系
教师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教师自我评价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我们是否为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所作的准备。笔者曾对上海市三百多位中学教师进行过有关教师评价的问卷调查,在调查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最缺乏的是什么时?有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学校缺乏教师自评体系,同时笔者对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重点中学校长的访谈调查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指标体系是评价的依据之一,而自评的指标体系无疑是自评的依据,它为教师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有了一个参考点。为此,我们必须尽快地开发操作性强的
教师自评指标体系。
在开发教师自评指标体系时,对影响教学结果的有关因素进行评价可能比简单地评价教学的结果来得更为有效。因此,我们应将自评的指标集中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上。同时由于自评的主要目的在于改进教学,因此,一般说来这种指标不宣给权重,作出定量化处理。同时,在自我评价准则方面,除了指标体系还有“概括性问题”,如何体现出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的导向作用,也许“概括性问题”作用更大,这正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3.注重教师的自评结果
不可否认,在目前教师评价的教师自评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形成了一种似乎“为了他评而自评”的倾向,忽视了“他评”最终需“自评”的“内化”来达到评价目的的基本道理。同样在上海市三百多位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对教师自评结果的不重视:
在学校的教师综合评价中,学校是否重视你的自评结果
非常重视
7.48%
重视
31.30%
作为参考
49.66%
不重视
11.56%
如果我们将‘作为参考”算作“不太重视”的话,那么,对教师自评结果的不重视就超过了60%,这是我们的学校领导在进行教师评价时,必须加以注意的重要现象。
注重教师的自评价结果,并不是说将教师的自评结果完全同奖惩挂起钩来,而是说,当教师对自己评价后,对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后,尤其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后,作为管理者(学校领导)应及时会同有关人员,积极帮助教师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切实有效地得以落实,以使教师自评真正起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从而为改进教育服务的目的。
加强对教师自我评价机制的研究,提高教师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能够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自身评价能力的提高也会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三篇: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我们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机制否完善,是否健全;而另一方面就是有赖于教师本人的努力。通过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种主要机制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教师的自我评价,并就有效开展教师的自我评价的策略,阐发一些观点,以期通过教师自我评价意识的增强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来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
从一名学生到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个体长期努力和各种促进个体从教素质提高的机制共同作用的过程。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他们都是经过了高等学校的培养,经过到学校的实习,并接受一定的在职培训,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而逐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在这个过程中,进修单位的培训机制、校本培训机制、学校评价机制和各种奖惩机制等,经过这些机制的共同作用,再加上教师本人的主观努力,才可能从一名师范生或大学生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教师。在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机制中,除了制定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外,发挥着最重要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三种,一是对现任教师的培训机制,二是学校管理中的教师评价机制。
1、培养机制
目前,由于教师地位的日益提高、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逐步实施、以及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等原因,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的从教比例也正在逐步提高。因此,教师的培养机制不仅仅涉及到师范类学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涉及到非师范类学校;同时,培养不仅仅是包括对未来教师的培养,也包括在职教师所接受的学历教育。
2、培训机制
现任教师应该进一步接受有关学科知识更新、业务素质提高等方面的再教育,不断“充电”,以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所谓教师的培训机制也就是有关教师进修提高的制度以及它们间相互关系的运行方式。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培养机制和培训机制一直是分开运行的,它们分别承担着培养教师和提高教师素质的职责。
3、教师评价机制
从时间上来看,教师接受培养和培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与教师教学生涯伴随始终的教师评价则要比它们长得多,况且,教师的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下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是与学校的教师评价工作,伴随始终的。从这点来说,教师的自我评价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二、教师评价的核心——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而重要的活动,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和重要性使得“没有哪个领域如教师评价那样持续地成为研究的热点”。就其复杂性而言,在很大程度是田教师评价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1、教师评价的特殊性
(l)教师角色的多样性
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个多重角色的职业,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在不同的情境下,常常拥有多种身份,担任各种不同的角色。也有人认为教师的角色主要有“权威者角色”:包括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教师等;由于人们对不同角色的不同期望,致使“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这一职业,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这就使得我们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究竟是应从多种角色出发,还是应该突出某种角色时,常常遇到不少困难。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这种复杂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高级的脑力或者精神劳动。一般来说,教师往往要在先掌握有关知识、能力和社会生活规范的情况下,才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积极学习,最终才能造就具有个性完美、德才兼备的学生;第二,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具有个性的、正在迅速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第三,教师培养的学生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一般要等到经过社会的检验才能得出结论;另外,教师的劳动还具有时空的灵活性,劳动形式的个体性等特点。
(3)教师管理的特殊性
一方面,由于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和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对教师的管理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同时,也更应注意到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在学校教育最主要因素:教师、课程、学生中,学校教育的目的只一个,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最终的目的是指向学生的,但要达到这一目的,如果离开了教师则是根本不可能的。
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劳动的复杂性以及教师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任何单一性的评价主体要想对教师作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是极其困难的,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由于教师这一职业有这些特殊性,才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应该是一个专业。
2、教师评价的主体
在现实的学校教师评价活动中,为了能全面而客观地进行教师评价,一般都采用多途径、多主体来评价教师。较为常见的教师评价主体形式有:(l)领导评价,一般是指教育行政领导、学校领导(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等)对教师的评价。它是教师评价中对教师促进作用最大的一种外部机制。因为,在我国,领导对教师的评价,通常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教师的职务晋升、绩效的分配等激励性手段联系在一起的。领导评价能否对教师素质的提高起促进作用,同领导者本身的素质、评价水平、公正的程度具有极大的关系。(2)同行评价,是指教师与教师间的互评。由于教师评价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尤其涉及对教师学科水平、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评价时,通常需要借助专家或同行教师的评价,才能保证教师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效度。
(3)学生评价,是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因为,教师劳动的成果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同时,教师工作的绝大部分工作是面向学生的工作,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学生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主要发言人。
(4)社会评价,是指学生的家长,以及社会其他人士、团体对教师的评价。它常常表现为一种社会对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和总体性的看法。(5)教师自我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自我认识,进行自我分析,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过程。它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包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专业水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有所认识,尤其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缺陷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我分析能力,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才有可能找到实现自我提高的途径。
三、有效开展教师评价的策略
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可能是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者过低。为此,我们应该针对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首先要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结果,并不是说将教师的自评结果完全同奖惩挂起钩来,而是说,当教师对自己评价后,对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后,尤其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后,作为管理者(学校领导)应及时会同有关人员,积极帮助教师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切实有效地得以落实,以使教师自评真正起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从而为改进教育服务的目的。
加强对教师自我评价机制的研究,提高教师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能够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自身评价能力的提高也会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石亭小学
2010-9
第四篇: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自我评价
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人们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已经总结出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既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我们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机制否完善,是否健全;而另一方面就是有赖于教师本人的努力。律师、医生等职业之所以成为专业,除了其社会地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律师、医生本身对自己以及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正确的认识,这种正确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我评价。本文旨在通过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种主要机制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教师的自我评价,并就有效开展教师的自我评价的策略,阐发一些观点,以期通过教师自我评价意识的增强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来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
从一名学生到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个体长期努力和各种促进个体从教素质提高的机制共同作用的过程。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他们都是经过了高等学校的培养,经过到学校的见习、实习,并接受一定的在职培训,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而逐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过了大学的培养机制(包括见习、实习机制)、进修单位的培训机制、校本培训机制、学校评价机制和各种奖惩机制等,经过这些机制的共同作用,再加上教师本人的主观努力,他才有可能从一名师范生或大学生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教师。在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机制中,除了制定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外,发挥着最重要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三种,一是大学尤其是师范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培养机制,二是对现任教师的培训机制,三是学校管理中的教师评价机制。
1.培养机制
教师的培养机制是指有关教育机构培养教师的各种制度以及它们间的关系的具体运作方式。在我国,承担培养教师的主要机构是师范类大学和学校,目前,由于教师地位的日益提高、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逐步实施、以及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等原因,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的从教比例也正在逐步提高。因此,教师的培养机制不仅仅涉及到师范类学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涉及到非师范类学校;同时,培养不仅仅是包括对未来教师的培养,也包括在职教师所接受的学历教育。
毋容置疑,教师培养机制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因为从成熟的专业六大特征(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自主;专业组织)来看,它是促进教师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的重要机制。近年来,我国师范教育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师范教育体制、专业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改革无不都是为了能最有效地促进未来从事教学工作的学生素质的提高。可以说,如果我们的毕业生在即将从事我们的教育工作之前,已具备了很高的教师专业素养,那么,我们的教师职业成为一门真正的专业就为时不远了。
2.培训机制
对教师的培训通常是指由于社会和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发展,现任教师应该进一步接受有关学科知识更新、业务素质提高等方面的再教育,不断“充电”,以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所谓教师的培训机制也就是有关教师进修提高的制度以及它们间相互关系的运行方式。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培养机制和培训机制一直是分开运行的,它们分别承担着培养教师和提高教师素质的职责。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人,以及教师职业专业发展理论和终身教育思想的不断影响,这种条块分割的格局正在被逐步打破,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正在逐步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一体化的改革,无疑是为了形成一种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是专业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3.教师评价机制
当我们简要地了解了教师教育的两种主要机制——培养机制和培训机制,在承认它们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具有很大作用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教师评价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从时间上来看,教师接受培养和培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与教师教学生涯伴随始终的教师评价则要比它们长得多,况且,教师的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下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是与学校的教师评价工作,伴随始终的。从这点来说,教师的自我评价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二、教师评价的核心——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而重要的活动,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和重要性使得“没有哪个领域如教师评价那样持续地成为研究的热点”。就其复杂性而言,在很大程度是田教师评价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1.教师评价的特殊性
这种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来源于:
(l)教师角色的多样性
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个多重角色的职业,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在不同的情境下,常常拥有多种身份,担任各种不同的角色。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曾把教师的心理角色归纳为三大类:教学和行政的角色(包括教员、课堂管理员等),心理定向角色(包括教育心理家、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等),自我表现的角色(包括学者、父母形象等)。也有人认为教师的角色主要有“权威者角色”:包括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执行者、家长代理人;“心理工作者”:包括朋友与知己、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者。由于人们对不同角色的不同期望,致使“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这一职业,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这就使得我们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究竟是应从多种角色出发,还是应该突出某种角色时,常常遇到不少困难。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这种复杂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高级的脑力或者精神劳动。一般来说,教师往往要在先掌握有关知识、能力和社会生活规范的情况下,才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积极学习,最终才能造就具有个性完美、德才兼备的学生;第二,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具有个性的、正在迅速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以及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的不同,教师的劳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第三,教师劳动成果的集体性和综合性。学生所取得的成功和进步,很难说是具有哪位教师的作用,每位教师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学生的变化是一种社会性的变化,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学校教师的作用也只是家庭、社会、学校所起作用的一部分;第四,教师劳动的成果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教师培养的学生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一般要等到经过社会的检验才能得出结论;另外,教师的劳动还具有时空的灵活性,劳动形式的个体性等特点。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它很大程度上说,教育科学的这些特性就体现在教师的劳动上。
由于教师劳动的这些特点,使得我们在对教师的劳动价值作出判断的时候显得困难异常。目前教师评价实践中有以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为主要依据的评价倾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会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同教师评价追求有效教学的单一性标准,教学成果的综合性、集体性与教师评价的个体性,教师劳动成果的追效性与教师评价所要求教学反馈信息的及时性之间的矛盾显得越发尖锐。
(3)教师管理的特殊性
一方面,由于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和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对教师的管理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同时,也更应注意到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在学校教育最主要因素:教师、课程、学生中,学校教育的目的只一个,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最终的目的是指向学生的,但要达到这一目的,如果离开了教师则是根本不可能的。列宁同志曾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讲授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这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一切‘监督’、一切‘领导’、一切‘教学大纲’、‘章程’等等,绝对不能改变由教学人员所决定的课业的方向。…学校的真正的性质和方向不是由地方组织的良好心愿决定的,不是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
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劳动的复杂性以及教师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任何单一性的评价主体要想对教师作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是极其困难的,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由于教师这一职业有这些特殊性,才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应该是一个专业。
2.教师评价的主体
在现实的学校教师评价活动中,为了能全面而客观地进行教师评价,一般都采用多途径、多主体来评价教师。较为常见的教师评价主体形式有:(l)领导评价,一般是指教育行政领导、学校领导(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对教师的评价。它是教师评价中对教师促进作用最大的一种外部机制。因为,在我国,领导对教师的评价,通常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教师的职务晋升、奖金的分配等激励性手段联系在一起的。领导评价能否对教师素质的提高起促进作用,同领导者本身的素质、评价水平、公正的程度具有极大的关系。(2)同行评价,是指教师与教师间的互评。由于教师评价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尤其涉及对教师学科水平、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评价时,通常需要借助专家或同行教师的评价,才能保证教师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效度。(3)学生评价,是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因为,教师劳动的成果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同时,教师工作的绝大部分工作是面向学生的工作,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学生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主要发言人。(4)社会评价,是指学生的家长,以及社会其他人士、团体对教师的评价。它常常表现为一种社会对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和总体性的看法。(5)教师自我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自我认识,进行自我分析,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过程。它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包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专业水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有所认识,尤其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缺陷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我分析能力,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才有可能找到实现自我提高的途径。
3.教师评价的核心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是评价中的“他评”,都是教师评价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外部机制,即都是利用外部的压力、外部的要求来刺激和规范教师的行为。而教师的自我评价则不同,它是评价中的“自评”,是一种教师通过认识自己,分析自我,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内在机制。也即它是一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机制。教师自我评价对于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众所周知,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无疑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思想,其重要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而要培养具有积极自我意识的学生,则首先必须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的教师。而我们的评价中,强调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则正是培养教师本身自我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我们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将有利于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同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而最终有利于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2)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本身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当然,教师创新精神的来源,离不开本文前述的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但是我们可以说,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教师,是不会有创新精神的。因为,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自身和现实的反思,尤其是来源于对自我的不断否定。因此,自我评价在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从前面对教师劳动和教师角色、以及教师管理的特殊性分析中我们知道,教师劳动和教师角色是复杂而多样的,尤其涉及到教师知识现、学生观、人才观等教育教学观念的评价,用他评的方法,难度是显而易见的,而自我评价作为一种教师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从而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对自身的观念的更新来说,不失为一条有益的途径。
(4)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续的作用。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对于教师的发展来说,是教师专业提高的根本动力。正如哈里斯(b.m.harris)和希尔(j.hill)所指出:“只有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具有最广泛、最深刻的了解,并且通过内省和实际的教学经验,教师能够对自己的表现形式和行为作一个有效的评价”。
(5)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领导评价,还是教师同行评价,它们要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作用,最后都需要经过教师自我评价的机制,通过教师的认同、内化,最终才能起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作用。
当然,并不是在进行教师评价时,教师才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说是贯穿于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始终的,在前述的教师培养机制和培训机制中,要能发挥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真正作用,同样离不开教师的自我评价,正是在这些意义上,我们可以将教师的自我评价看成教师评价的核心。
培养教师自我评价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但就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开展教师评价的现实,在学校的教师评价中有效地开展教师的自我评价不失为一条培养教师自我评价能力的有益途径。
三、有效开展教师评价的策略
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可能是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者过低。为此,我们应该针对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采取一些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包括:
1.对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教育,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确实要客观地对自身作一番评价是比较困难的。自我评价的前提是自己有自我评价的要求,让教师懂得只有通过自我评价的内化,才能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做到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史蒂芬·柯维(stephencovey)的自我评价现或许对教师来说是有所启示的:“你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行动正确的人,这是持续一辈子的自我更新过程。过去错误的行动态度是‘不到破损不堪,绝不轻言修补。’现在正确的行动态度则是:‘如果没有任何破损,那是你检查不够周全的缘故”。
同时,作为教师也应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过去人们常将“教师”看成是“教书匠”,即教师只要能灌输给学生知识就可以了;而后来人们又在此基础上,将教师看作是“能师”,即不仅要传授一定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和启迪学生的智慧;而现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是一种“人师”,即他不仅是教书,而且还要育人。要以高尚的人格来塑造学生的人格。诚然,要成为“人师”是对教师的高要求,但它却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的,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所要求的。为了能够达到这种高要求,教师在进行自评时,应将自我的角色定位在“潜在的学习者角色”。因为,“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事实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这种真正的学习。”
2.研制可操作的教师自评指标体系
教师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教师自我评价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我们是否为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所作的准备。笔者曾对上海市三百多位中学教师进行过有关教师评价的问卷调查,在调查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最缺乏的是什么时?有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学校缺乏教师自评体系,同时笔者对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重点中学校长的访谈调查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指标体系是评价的依据之一,而自评的指标体系无疑是自评的依据,它为教师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有了一个参考点。为此,我们必须尽快地开发操作性强的 教师自评指标体系。
在开发教师自评指标体系时,对影响教学结果的有关因素进行评价可能比简单地评价教学的结果来得更为有效。因此,我们应将自评的指标集中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上。同时由于自评的主要目的在于改进教学,因此,一般说来这种指标不宣给权重,作出定量化处理。同时,在自我评价准则方面,除了指标体系还有“概括性问题”,如何体现出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的导向作用,也许“概括性问题”作用更大,这正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3.注重教师的自评结果
不可否认,在目前教师评价的教师自评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形成了一种似乎“为了他评而自评”的倾向,忽视了“他评”最终需“自评”的“内化”来达到评价目的的基本道理。同样在上海市三百多位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对教师自评结果的不重视:
在学校的教师综合评价中,学校是否重视你的自评结果
非常重视
7.48%
重视
31.30%
作为参考
49.66%
不重视
11.56%
如果我们将‘作为参考”算作“不太重视”的话,那么,对教师自评结果的不重视就超过了60%,这是我们的学校领导在进行教师评价时,必须加以注意的重要现象。
注重教师的自评价结果,并不是说将教师的自评结果完全同奖惩挂起钩来,而是说,当教师对自己评价后,对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后,尤其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后,作为管理者(学校领导)应及时会同有关人员,积极帮助教师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切实有效地得以落实,以使教师自评真正起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从而为改进教育服务的目的。
加强对教师自我评价机制的研究,提高教师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能够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自身评价能力的提高也会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于楼小学
第五篇: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自我评价
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人们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已经总结出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既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我们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机制否完善,是否健全;而另一方面就是有赖于教师本人的努力。律师、医生等职业之所以成为专业,除了其社会地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律师、医生本身对自己以及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正确的认识,这种正确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我评价。本文旨在通过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种主要机制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教师的自我评价,并就有效开展教师的自我评价的策略,阐发一些观点,以期通过教师自我评价意识的增强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来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
从一名学生到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个体长期努力和各种促进个体从教素质提高的机制共同作用的过程。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他们都是经过了高等学校的培养,经过到学校的见习、实习,并接受一定的在职培训,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而逐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过了大学的培养机制(包括见习、实习机制)、进修单位的培训机制、校本培训机制、学校评价机制和各种奖惩机制等,经过这些机制的共同作用,再加上教师本人的主观努力,他才有可能从一名师范生或大学生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教师。在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机制中,除了制定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外,发挥着最重要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三种,一是大学尤其是师范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培养机制,二是对现任教师的培训机制,三是学校管理中的教师评价机制。
.培养机制
教师的培养机制是指有关教育机构培养教师的各种制度以及它们间的关系的具体运作方式。由于人们对不同角色的不同期望,致使“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这一职业,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这就使得我们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究竟是应从多种角色出发,还是应该突出某种角色时,常常遇到不少困难。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这种复杂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高级的脑力或者精神劳动。一般来说,教师往往要在先掌握有关知识、能力和社会生活规范的情况下,才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积极学习,最终才能造就具有个性完美、德才兼备的学生;第二,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具有个性的、正在迅速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以及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的不同,教师的劳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第三,教师劳动成果的集体性和综合性。学生所取得的成功和进步,很难说是具有哪位教师的作用,每位教师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学生的变化是一种社会性的变化,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学校教师的作用也只是家庭、社会、学校所起作用的一部分;第四,教师劳动的成果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教师培养的学生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一般要等到经过社会的检验才能得出结论;另外,教师的劳动还具有时空的灵活性,劳动形式的个体性等特点。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它很大程度上说,教育科学的这些特性就体现在教师的劳动上。
由于教师劳动的这些特点,使得我们在对教师的劳动价值作出判断的时候显得困难异常。目前教师评价实践中有以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为主要依据的评价倾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会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同教师评价追求有效教学的单一性标准,教学成果的综合性、集体性与教师评价的个体性,教师劳动成果的追效性与教师评价所要求教学反馈信息的及时性之间的矛盾显得越发尖锐。
()教师管理的特殊性
一方面,由于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和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对教师的管理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同时,也更应注意到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在学校教育最主要因素:教师、课程、学生中,学校教育的目的只一个,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最终的目的是指向学生的,但要达到这一目的,如果离开了教师则是根本不可能的。列宁同志曾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讲授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这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一切‘监督’、一切‘领导’、一切‘教学大纲’、‘章程’等等,绝对不能改变由教学人员所决定的课业的方向。„学校的真正的性质和方向不是由地方组织的良好心愿决定的,不是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
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劳动的复杂性以及教师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任何单一性的评价主体要想对教师作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是极其困难的,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由于教师这一职业有这些特殊性,才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应该是一个专业。
.教师评价的主体
在现实的学校教师评价活动中,为了能全面而客观地进行教师评价,一般都采用多途径、多主体来评价教师。较为常见的教师评价主体形式有:()领导评价,一般是指教育行政领导、学校领导(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对教师的评价。它是教师评价中对教师促进作用最大的一种外部机制。因为,在我国,领导对教师的评价,通常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教师的职务晋升、奖金的分配等激励性手段联系在一起的。领导评价能否对教师素质的提高起促进作用,同领导者本身的素质、评价水平、公正的程度具有极大的关系。()同行评价,是指教师与教师间的互评。由于教师评价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尤其涉及对教师学科水平、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评价时,通常需要借助专家或同行教师的评价,才能保证教师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效度。()学生评价,是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因为,教师劳动的成果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同时,教师工作的绝大部分工作是面向学生的工作,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学生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主要发言人。()社会评价,是指学生的家长,以及社会其他人士、团体对教师的评价。它常常表现为一种社会对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和总体性的看法。()教师自我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自我认识,进行自我分析,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过程。它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包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专业水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有所认识,尤其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缺陷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我分析能力,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才有可能找到实现自我提高的途径。
.教师评价的核心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是评价中的“他评”,都是教师评价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外部机制,即都是利用外部的压力、外部的要求来刺激和规范教师的行为。而教师的自我评价则不同,它是评价中的“自评”,是一种教师通过认识自己,分析自我,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内在机制。也即它是一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机制。教师自我评价对于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众所周知,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无疑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思想,其重要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而要培养具有积极自我意识的学生,则首先必须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的教师。而我们的评价中,强调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则正是培养教师本身自我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我们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将有利于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同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而最终有利于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本身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当然,教师创新精神的来源,离不开本文前述的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但是我们可以说,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教师,是不会有创新精神的。因为,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自身和现实的反思,尤其是来源于对自我的不断否定。因此,自我评价在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