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齐贤学校王静
教研组是学校教师队伍的最基层的组织和团队,加强教研组建设,是学校整体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一个教研组的成长,可以带动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整体教研组建设得到了提升,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将出现整体上升的良好局面。
我们组现共有组员6人。王静,生物组教研组长,现担任高一和初二的生命科学教学,尤其在毕业班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徐美群,学校的科技辅导员,教龄较长,现担任初中的科学教学,曾经任教过初高中生物,在教学中也有丰富的经验。邢桂娥,现担任高二生命科学的教学,她的论文在市相关刊物上发表,有较强的教学研究经验。王小云,现担任高三生物的教学。朱婷,担任初中的科学的教学工作,她们虽年轻,但刻苦上进,在信息处理方面有特长。吴福堂老师,是实验员,工作认真,踏踏实实。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舞台。作为学校,要为推进教研组课堂教学改革搭建多种平台,通过研讨课、展示课和专题研讨课,使全体教研组成员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提高对新课程内涵的认识,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和改革的积极性。另外,学校还要积极组织各教研组教师外出参加各种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参加评优课展示课活动,使组内教师感受到课程改革浓烈氛围的同时,增强自身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组的每一位老师积极参加校、区里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一个教师,只有始终处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活跃状态,整个教研组才有生机勃勃的活力。团队协作精神是教研组建设与成长的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具其现实的价值。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从备课到上课准备,从资源整合到多媒体课件制作,从试题选择到综合实践活动,从教学反思到研讨共享,都是群体性活动,都必须在全组人员共同参与、能力协作下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效果。
1、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本学期,我们组两位教师评为镇青年骨干教师,两位评为校青年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等的示范作用,上示范课,进一步提高本组教师的整体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促使更多的教师以他们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2、在上学期的几项重大教学活动(如单科视导、教学常态检查、督导、市教研室关于新教材的视导)中,我们组竭尽全力配合学校,上好课,组织好各项工作。通过上探究课、说课、教材分析等形式,让每个教师都有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从而让年轻教师尽快脱颖而出,使我校的生物教学新人辈出,充满蓬勃生机。
3、师徒结对。在我们组有两对师徒。从备课、听课、评课、命题、改作业、科研等方面传、帮、带,周密设计,分步落实,尤其是第一次任教高三的王小云老师,常向王静老师、邢桂娥老师请教,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站稳讲台,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
同时,教研组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还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
自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无不关注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21世纪的教育要求教师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而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具有终身学习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师群体。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终身受用”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能使自己终身受益。
1、重视继续教育岗位培训
我们学校的新教师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新任教师培训。我们组里的新教师也参加过。每位教师都参加了教材培训。
2、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我们组的王静与徐美群是区级骨干教师的后备人选。她们参加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使她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在骨干教师培训中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理论的学习,让她们在实践中切实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培养高水平的教师创造良好条件。
3、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内容
我们组的全体组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关注学生,真正了解学生并善于与学生交流。既能引导学生,又能与学生共同前进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与时代同行的教育工作者。
4、把校本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我们组的全体组员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在校本培训中,转变陈旧观念,树立新的培训观。使我们教研组成为一个学习化的组织,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内在动力,开发教师的潜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信息、时间和物质条件的保障。
总之,加强教研组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增强学校校本研究实施的最基础性工作,只有学校的每一个教研组都充满了改革的活力,全校的教学管理措施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全校总体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力保证。让我们共同努力,不辱使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齐贤学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和平教育再创辉煌,做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初中数学教研组的成员,我们初中数学教研组由8位教师组成,其中李志英老师是从35中反聘的老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超人的奉献精神,对人非常热心,我们数学组不论有什么事情需要李老师帮忙,李老师总是面带微笑的说“没问题”,是我们数学组每位教师学习的榜样。杨志龙老师是我们组在职教师中唯一的一位高级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了十多年的高中数学,对于高中教材非常熟悉,当然现在对于初中教材也比较熟悉,而且杨老师还会用英文讲授数学课,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杨老师的英语比数学还好。李艳玲老师,何宏老师是我们组中间力量,也是高中,初中都带过的教师,干工作都非常认真,细心。武雪云老师是刚刚加入我们团队的教师,武教师对工作也非常认真,虚心好学。刘瑞老师是我们组的大帅哥,是初中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许萍老师我们组唯一的一位硕士研究生,也是刚刚加入我们团队的教师,对工作也非常认真,虚心好学。
今天我发言的内容是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理解。
一. 加强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要组织教师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制定并实施本组教研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和贯彻落实本学科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检测评价、课外辅导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加强对本学科各年级备课组教学工作、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行为,及时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特别是在作业管理方面数学组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作业的改错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在老师发下作业后会主动改错,及时找老师复批,当然个别学生还需要老师多叮才会改,老师也会主动复批作业。还有试卷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的试卷在格式上更加规范,质量也有很多大的提高。
二.教学过程中的资源共享。
初中数学组各个年级的学案设计已经形成了数学组的一个特点。不论是新授课、习题课还是周一的分层教学,每位老师,每个备课组对于学案的设计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还有教学中老师课件的设计、各种试卷,考前的知识归纳、复习卷的整合,备课组都能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做到资源共享。利用人力资源,“接对”发展,形成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资源共享
不仅仅是同头的教师,不同年级的教师也同样资源共享。每次新学年开学,大家都会把自己整理的资料主动留给下一年的老师。年轻教师对多媒体操作相对比较熟悉,因此要多利用多媒体,利用它们信息广的特点,提取有用信息。年长的老师,多向年轻人传授教学的经验,做到“资源共享”。“老搭青”的互助模式互惠互利,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当然这些资源还需要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有选择性的应用,并不只是完全照搬,还要进一步的优化资源,使得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
三.组内教师互相学习与交流。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人仍旧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这是爱尔兰作家萧伯纳的名言。说的就是交流,多向交流也能促进教研组的建设。各施所长,各显其功。团结协作,互帮互学。我们十分重视加强组内教师团结协作、互帮互学。每一次教研活动时,也是人人参与,共同准备,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氛围,使得组内教师的业务水平得以迅速提高。尤其是在研究课的评课活动中,不摆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而是实实在在的。有优点说优点,有问题谈问题,每位教师同事之间不分彼此、勇于担当、赤诚相待、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同仁之间的关爱、帮助应该不是停留在感情层面上的消遣,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俗话说:水激石鸣,人激则进。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在同一个备课组中交流就更加重要了,在对每个学案的设计,每次的试卷的命制,每位教师都会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作一个交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还有新老初三教师的交流,每年的新学年开学,我们组也会组织新老初三教师进行交流,谈谈比较成功的经验,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方面,更多的是如何指导尖子生,辅导学困生等方面,每位教师都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大家,还有那些优秀毕业的学习经验,我们也会互相交流,以便对新初三的学生提供一些学法指导,在这里我代表数学组的每位教师对那些每次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大家的老师说一声谢谢,相信有你们的付出我们我们会越来越好。除了这些我们还很幸运,因为我们还有和专家的交流,特别是毕业年级的教师,我们每月至少有两次和专家的交流,谈谈前一段工作中的问题,下一步该做的具体工作。当然和专家的交流不仅仅是毕业年级,还有我们组的青年教师,也是经常和专家进行交流。在今年刚开学的前一天,夏老师就提前来上班,和我们的年青教师一起备课,在刚开学的第一周,学生还没有上课,我们的专家夏老师每天中午在和年青教师一起备课,真的很辛苦。这里我同样代表数学组的每位教师对我们的专家夏老师说一声谢谢,谢谢您对我们组老师真心的帮助与默默的奉献。
同样虽然有些老师已经来离开了亚太,进入新的学校,但在听到他们谈起在亚太时教研组对他们的帮助时人人仍然很清晰,我是从内心感到幸福。
四.团结协作,不分彼此
有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数学组的老师能够做到不分你我,特别是同一个备课组,经常需要做学案,出试卷,做课件等等,哪个老师有时间都会主动去做,不分彼此,不计较做多作少,辅导学生不管是不是自己教的学生都一样对待。学生也是有问题哪个老师都一样可以问。在去年我们初三组经常听到杨志龙老师说我把哪个课件做好了,你们可以拷一下,经常听到何宏老师说我把哪个学案做好了,你们看看可以吗?分层上课只要有哪个老师身体不舒服,其他老师都会主动说,今天我上吧,你不舒服,多休息会,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心里每个人都会觉得很温暖,很幸福。即使工作再忙再累,和这样的同事在一起工作,心里总是温暖的,幸福的。也就不觉得累与苦了。杨志龙老师经常开玩笑说等我女儿上大学我就该退休了,我和何宏马上就会说,那怎么行,等我们俩退了后你才能退。真的是团结协作,不分彼此会让我们走的更远更好。
“教研工作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如何从加强教研组有效建设中搭建起行之有效的教研平台与教师专业化训练的舞台,以此创建出优势学科,打造出特色教研。这是今后一个阶段需要我们进一步思索的话题”。
总之,教研组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竭力帮助教师进步和发展,朝着民主、积极、合作、共享的文化方向前进,就可在积极合作中获得双赢,开创教研组建设的新局面,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第三篇: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而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能带领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并且通过日常教学这一阵地,利用教研活动这一载体,构建为教师发展而研究的教研模式,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一、打造基于日常教学问题研究的“集体备课”模式
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单位,是教研组中的一个基本细胞。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和恰当的教学方式,解决日常教学中存在的疑难杂症。在集体备课中,要求教师们先认真钻研教材,在准备地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艺术地处理教材,科学地使用教材。并能够广泛地收集信息,利用各种资源补充教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组织备课组教师开展集体交流,让教师在讨论中拿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并指定专人形成教案,按照分工,将集体研讨的结果进行合理整合,灵活处理教学方法和过程,并教案成册。在形成教案后,要求备课组其他老师再根据各班的学情,对教案进行深入推敲,添加个性化教学细节,对教案进行进行个性化处理,形成最后的上课教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严禁抄教案现象发生。据此,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钻研教材、收集信息、集体研讨、形成教案、个性处理”五步骤集体备课法。这样的集体备课既融会了集体智慧,又张扬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益,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二、构建基于解决教学热点、难点的“课堂研究”模式
近年来,我们一直注重有效课堂的研究,即“研课”。有效课堂要求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框架,突出进行课前预习的研究,突出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参与人,有研课的主题,规范研课流程,进行研课活动。在学期初,要安排好整个学年的研课计划,可以分年级备课组开展“每周研课”活动,也可以分各科教研组进行“每月研讨”活动。此项活动,必须要按照规范的浒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初备教案。承担上课任务教师提前一周钻研教材,写出教案。(2)集体研讨。利用每周(或每月)的固定集体备课时间进行集体研讨,备课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作业的布置,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一环接一环进行可行性分析研讨。(3)完善教案。由上课人二次修改完善备课教案。(4)上课评析。在规定的时间内,同组教师进行观课,教研组进行评课。评课时,主要看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程度与思维发展情况,分析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究竟有什么收获,促使教师明确认识课堂上空间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是有效的。(5)同课多构。为了解决在评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难评课中达成的共识,进行同一堂课“二构”“三构”,逐步澄清教学中的困惑。教研组通过开展这样的“同课异构”“同课多构”活动,形成了解决课堂热点、难点的多轮课堂教学研究模式,使教师们的课堂向高效性迈进了一大步,课堂教学实效性有了很大提升。
三、创设基于推广教学经验、扩大研究成果的“网络研讨”模式 为了方便每一个教师及时回顾、参与反思,可以在学校网站设立
“教研在线”论坛,建立各科研讨专题贴。在教研组长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将每次的集体备课记录、上课教案、课堂叙事、评析记录等及时发布到论坛上,并鼓励老师们积极拟定课后反思、课堂心得、从教感言等。学校教研处和教研组长对老师们所发布的贴子进行评论、回复,让老师们在研讨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
四、营造基于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业务学习”模式
教师必须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知识结构的更新与完善依赖于不断地学习、汲取。学校应该提供各种专业书籍、杂志、报刊以及专业知识讲座,组织教师有效开展业务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各科教研组可以根据各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内容,固定一个学习时间,组织全组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一是集体学习。集体学习由教研组组织,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集体学习主要为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后要有后续的研讨活动,实践要跟进,否则理论学习无价值。一是个人外出学习。个人外出学习的机会和名额有限,所以,外出学习人员返校后,应该将所学知识以讲座或者示范课的形式传达给该组其他老师,要有一定的幅射作用。通过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业务学习模式,提高教师理论化水平,并付诸于实践,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研组是教学改革最前沿的阵地,加强教研组建设,构建为教师专业化成长而研究的教研模式,能大力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落实有效课堂,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第四篇: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网络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逐步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和律师、医生一样,有自身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需要经过专门的职业培养和训练,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水准等保障机制,并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因此,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呢?下面我就把自己在这方面的粗浅认识,与老师们分享。
一、积极的心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积极的心态,就是一份对工作的热情和热爱。就以我们国家一些教育专家或比较知名的校长为例,像魏书生、任小艾、李烈等,当然还有好多在教育方面有巨大成就的教育专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没有把教书单纯地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把教书当作一种乐趣,把工作看作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凭着对工作执着的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超乎寻常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在写工作总结时,都会这样写: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学生认真负责,工作勤勤恳恳。对学生认真负责,工作勤勤恳恳,大部分教师还是能做到的。但是如果要说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工作,我想就廖廖无几了。如果,教师能把每一节课,当成是检验自己教学能力的场所,或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原来讲课也会变得有趣起来。你就不会再抱怨:今天的课怎么这么多?你也不会再抱怨:××同学怎么这么笨?你会走近他,寻找他的长处和闪光点,选择适合他的教育方法,和他一起成长。
二、学习借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变“一桶水”为“常流水”,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
“没有时间啊!”有的教师可能会这样说。是啊,教师跟所有人一样,他也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记得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以致于听课的教师竟忘了做记录。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请教这位历史教师: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这段答话为我们开启了一个窗口,使我们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那么,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对知识的渴求。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我们也要像教育专家那样,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政治思想理论,增强自己的理论修养;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其它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以此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就像跳棋那样,双方互相利用,让自己趋于完美。除此还要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而我们的许多教师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太愿意进行教育反思,总觉得写反思是一种负担,教案中强调教师要写课后反思,但真正用心去写的不多;无论是写论文还是总结,也都是敷衍了事,总不想认真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反思的过程实际是对问题本质的追问,反思是校本研究最普遍的形式。教学反思是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可以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行为、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趋完美。
总之,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有积极的心态,有扎实的学习,有深刻的反思,我们就能达到“职业有认同感,事业有成就感,人生有幸福感”的理念境界。愿广大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矫健的步伐,让脚下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第五篇: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万隆初中
1994年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尽管我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我县“课改再启航”工程的推进和质量。
迈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社会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与进步,科技进步的重担自然就落在教育和教育人的肩上,这就要求教育人(特别是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要求教师的这一职业必须告别“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的历史,由普通职业步入“需要有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自主权、专业发展能力”的专业化时代,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全球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英国教育社会学家莱西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三个重要目标的实现:即实现教师个人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提升,实现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
一、注重教师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提升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孔子十分注重教师的为人师表的作用,他曾说过:“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使任何东西都不可取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师德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就成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充分认识教师职业,培育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师德之魂。师德修养决定一个教师的价值取向,师德修养高的教师,其敬业精神强,有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个人专业成长迅速;反之,则把其职业作为一种副业或累赘,庸庸碌碌,不思进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层层深化,人们的意思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教师的经济意思也越来越浓厚,不少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逐渐淡化甚至缺失,成为教师提升师德修养的最大绊脚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专业化发展。我认为要教师正确认识所在岗位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不为“物流”所动摇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在工作中勤奋刻苦,勇挑重担,耐心细致,诲人不倦,深钻业务,大胆实践,需从几个方面努力。
1.强化学习,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学校坚持每周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明确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要求做好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坚持督促检查,教师理论学习常态化、自觉化,使法律、规范内容入脑随心,起到时时处处惊醒教师的作用。
2、挖掘、塑造先进典型,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学校要充分利用全国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材料组织教师学习,深入挖掘身边的典型事例,努力营造良好的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氛围和舆论环境,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3、完善制度,充分发挥管理的约束作用。学校要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人为本,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用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规范教师言行,使提高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成为教师完善自我的一种需要和一种自觉行为,从而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
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一个有优秀人格魅力的教师就是优秀教师,他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
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其个人修养、文化底蕴、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态度、积极看待社会的观点。一是要为教师提供和创造学习的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激励教师自觉进行业务学习,丰富文化知识,拓宽知识面,成为有渊博知识的教师。二是要对教师的为人原则、处事方法加以引导,教育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善于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三是建立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愉悦教师心情,为教师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教师正确看待和分析社会现象,形成看待社会的积极、健康的观点。
二、注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学主体将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情境相契合的知识与能力、素质与理念的综合体现。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教师个人内在修为的提高和个人对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需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和探讨,需要加强学校行政手段的督促和引导。教学实践能力形成的形式很多, 其中最为基本的形式有: 参与集体备课→课例研究→进行教学反思的完整过程。
参与集体备课是基础,是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之间取长补短的过程。集体备课中要求参与人员必须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是中心发言人个人的意见,需要备课组长引导、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它也不仅仅是集中讨论,需要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因此,教师个人必须首先钻研、熟透教材和大纲,在参与中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最终完成对课堂教学高质量的构思和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
课例研究可以说是教师教学能力生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开展课例研究为其最佳形式。通过课例研究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转变和教
学行为的转变。但在实际工作中,课例研究重形式、走过场的较多,为此学校要扮演督察者、引导者的角色,要求参研教师应做好个人研讨的记录,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在“研”上做工夫,明确每个人在活动中的具体任务,积极主动地分担起参研者的责任,并努力将研讨建立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领上,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收获快乐,收获成功,收获经验,收获成长。
教学反思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是回顾、诊断、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适应教学实践需要,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环节。因此,自我反思应当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态度和组成部分,应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促使自己教学活动更为深刻的理解,对教学中存在的利与弊、成功与不足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缺乏自觉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意识,甚至不能把提高该项能力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还需要学校采取一定的方法加强督促、引导。学校需要完善考评制度,制定《教师专业成长方案》,认真落实《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长效机制,采取鼓励措施,激励优秀、刺激后进,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三、注重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有人把教师按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高低分为五类:A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俱低;B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高,教育科研能力低;C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都一般;D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低,教育科研能力高;E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都高。显然,E类教师是我们所期盼最高境界,也是我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所在。
教育科研有别于普通的校本教研,它源于校本教研又高于校本教研,教育科研应该是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一线教师为主体,按一定的研究程序开展的研究活动。它依赖于教师本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科研意识。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除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学校一是要为教师科研创造条件,要打破仅在校内开展教研的框框,增加校际之间的联教活动,特别要加强与名校之间的联教活动,实行走出去、请进来,开阔本校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免做井底之蛙。二是要为教师科研提供经济支持,学校可从供应经费中专门提出教育科研经费,保证教师在教育科研活动中经费开销,奖励取得教研成果的教师,激发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
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多手段对教师进行培养和督促,教师的敬业精神必将得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必将得到很大提升,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自然促成教师由教书型教师转化成专家型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