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半日活动的组织实施与评价.(提纲)oc
幼儿园高质量半日活动的组织与评价
北师大实验幼儿园
国秀华
半日活动构成的几个部分:
一、生活活动
二、、区域活动
三、教育活动
四、户外活动
境之间相互作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
一、温馨有序的生活活动 组织与管理:
1、能将生活活动的内容与要求纳入教育计划中,对幼儿的要求符合幼儿发展水平。
2、为幼儿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常规,保教人员能够认真执行生活常规及作息制度,注意以身作则,坚持一致性、一贯性的原则。生活环节要注意几个问题:
1、环节过渡轻松、自然、有序,无不必要的等待。
2、集体活动与自主活动安排适当。(一般1:3)
3、随时观察了解全体幼儿身体健康状况、精神面貌及情绪变化,能及时恰当地给予关心和教育。
4、尊重、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对不同体质的幼儿能采取不同的有效护理措施。
5、注重利用各环节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与生活能力,将幼儿发展目标渗透于一日生活中。入园:
对每个幼儿有独特的问候,认真观察和询问每个幼儿的身体和情绪状况。盥 洗:
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教育幼儿节约用水。进餐:
营造轻松愉悦的进餐环境,能用不同方式指导不同特点幼儿进餐,能利用进餐时间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介绍食物营养知识)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鼓励幼儿自我服务。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进餐行为与习惯保证,全体幼儿按时进餐。喝水:
固定喝水与随渴随喝相结合,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饮水工具,有利于幼儿独立饮水,水桶水杯放置方便幼儿使用,提供幼儿自由喝水的时间与机会。幼儿一日生活常规: 三个水平:
高水平:
科学、有序、自主、自律。
中水平:
科学、有序,不能完全自主和自律 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常规,不够自主和自律
二、活动区活动
活动区:是幼儿自主游戏和活动的空间,是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有效教育途径。组织与实施:
(一)为幼儿创设丰富适宜的活动区
第一、空间利用巧妙
划分合理
内容丰富。第二、年龄特点突出:
(二)材料投放
第一、材料丰富、摆放有序、开放。便于选择,取放,培养秩序感。第二、有层次、有针对性。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玩与发展的需要。第三、可玩性强,能反复操作满足幼儿反复玩的需要.第四、突出目标性与整合性为幼儿建构完整的知识与经验提供立体化环境
(三)有效指导
1、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玩伴。
2、幼儿可根据自己或伙伴的意见设定和变换游戏目的、规则,布置环境,进行活动。
3、教师能够对幼儿游戏进行普遍关注与重点指导相结合。
4、能够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的进步、困难与问题,给予适时、适度不同策略的有效的指导。
5、游戏结束时有评价,能启发引导幼儿自评和互评,评价注重的是幼儿游戏的进步、专注力、创造性、克服困难的勇气、不断向自己挑战、合作等游戏水平和心理品质。
三、集体教育活动 《纲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过程。”
(一)优秀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
1、对幼儿原有经验与水平的调查与了解,保证目标制定的准确与适宜。
2、确定主题和目标。
它是开展高质量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是统领教育活动的核心。对目标的评价标准: 适宜性、可落实性。
——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目标明确、具体、准确。
全面、重点突出
目标包括: 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与技能。核心目标突出,并能有机结合相关的目标。
3、教育内容:
评价标准
一致性:
适宜性:
生活性和科学性。
4、教育教学过程: 评价标准:
适宜性: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采取适宜的教育手段,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有效性:教育形式能有效的完成活动内容,促进幼儿发展。开始环节
(1-5分钟)
创设情境,调动积极性,吸引注意力,保证幼儿积极的参与。(语言要简练准确.生动)中心环节
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
要有幼儿学习、思考、探究、解决问题主动学习的过程 要有教师的有效引导:启发性,开放性、递进性、明确 的问题。
每一个环节或每一个游戏都是支持幼儿解决某一个学习难点的支撑和进步的台阶。
4、结束环节
★一般以师生共同分享的形式进行。★怎样分享?分享什么?
★分享要仅仅围着教育目标,帮助幼儿梳理明确此次活动的收获。★可以是讨论,可以是作品。
(二)优秀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
(一)评价标准:
1、灵活性:能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灵活调整教育计划与手段 2、全体性:照顾集体的同时,关注幼儿的个别需要,使每个幼儿获得满足与功。
3、应答性:用各种方式积极、及时、有效地应答幼儿的需要。幼儿反应:
1、投入度: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用各种方式大胆表达于表现。
2、互动程度:敢于、乐于和周围的人、事、物积极的互动
3、发展性:能够运用已有经验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在活动中获得经验。
4、行为习惯:表现出良好学习、生活习惯,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
(二)活动组织实施 开始环节:
教师应精神饱满,声情并茂,具有感染力,影响力、要自然。语言要简练,生动,具体,规范幼儿听得懂。中间环节:
活动过程能围绕目标进行,结构层次清楚,有灵活的组织形式,各环节安排合
理,衔接自然、紧凑,重点、难点突出。
1、教师要善于提出启发性问题来引导幼儿探索,体验,获得答案。
2、教师 要耐心观察、倾听、等待,给幼儿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时间与过程,3、教师能够不断从幼儿的回答问题、表情中发现他们的困惑与问题,及时纳入到教育过程中,使其成为一个新的学习探究内容。
4、教师能够在照顾集体中关注个别,在指导个体中观察到集体的状态与需求。结束环节:
★紧扣目标进行小结;使幼儿明确一个结论、收获,进步,提高避免教师一言堂。
教师要在幼儿充分发言的基础上给与梳理。
避免虎头蛇尾,要画龙点睛。
★
四、户外活动
★ 是由“集体游戏”和“分散活动”两部分组成。组织与实施
1、集体游戏目标要具体明确,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2、游戏材料:
充分合理地利用场地,提供充足的玩具材料、种类多样,层次性强。
3、细致做好场地、器械及幼儿服装等方面的安全检查及教育。
4、游戏过程:
1)活动量由小—大—小,结构完整、过渡自然,突出重点。
2)老师精神饱满、口令规范、动作准确。
3)认真观察,有针对性地调整幼儿活动,注意个体差异,进行随机教育。
4)确保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运动密度、活动强度、活动数量。
5)引导幼儿建立必要常规,督促检查幼儿认真遵守常规。
第二篇: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突出地体现在:可在事件或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增强公众应对突发重大事件或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一、演练的类型
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周密性进行评估,可采用多种应急演练方法,如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等。
(一)桌面演练
桌面演练是指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的演练活动。桌面演练的主要特点是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主要目的是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
桌面演练一般仅限于有限的应急响应和内部协调活动,应急人员主要来自本地应急组织,事后一般采取口头评论形式收集参演人员的建议,并提交一份简短的书面报告,总结演练活动和提出有关改进应急响应工作的建议。桌面演练方法成本较低,主要用于为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做准备。
(二)功能演练
功能演练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功能演练一般在应急指挥中心举行,并可同时开展现场演练,调用有限的应急设备,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例如,指挥和控制功能的演练,其目的是检测、评价多个政府部门在紧急状态下实现集权式的运行和响应能力,演练地点主要集中在若干个应急指挥中心或现场指挥部举行,并开展有限的现场活动,调用有限的外部资源。
功能演练比桌面演练规模要大,需动员更多的应急人员和机构,因而协调工作的难度也随着更多应急响应组织的参与而加大。演练完成后,除采取口头评论形式外,还应向地方提交有关演练活动的书面汇报,提出改进建议。
(三)全面演练
全面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全面演练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练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人员和资源,并开展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练,以检验相互协调的应急响应能力。与功能演练类似,演练完成后,除采取口头评论、书面汇报外,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
应急演练的组织者或策划者在确定采取哪种类型的演练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应急预案和响应程序制定工作的进展情况;
2、本辖区面临风险的性质和大小;
3、本辖区现有应急响应能力;
4、应急演练成本及资金筹措状况;
5、有关政府部门对应急演练工作的态度;
6、应急组织投入的资源状况;
7、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有关应急演练的规定。
无论选择何种演练方法,应急演练方案必须与辖区重大事件或事故应急管理的需求和资源条件相适应。
二、演练的参与人员
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这五类人员在演练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演练过程中都应佩带能表明其身份的识别符。
(一)参演人员
参演人员是指在应急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并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做出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人员,相当于是通常所说的演员。参演人员所承担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
1、救助伤员或被困人员;
2、保护财产或公众健康;
3、获取并管理各类应急资源;
4、与其他应急人员协同处理重大事故或紧急事件。
(二)控制人员
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度的人员。控制人员根据演练方案及演练计划的要求,引导参演人员按响应程序行动,并不断给出情况或消息,供参演的指挥人员进行判断、提出对策。其主要任务包括:
1、确保规定的演练项目得到充分的演练,以利于评价工作的开展;
2、确保演练活动的任务量和挑战性;
3、确保演练的进度;
4、解答参演人员的疑问,解决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保障演练过程的安全。
(三)模拟人员
模拟人员是指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组织和服务部门的人员,或模拟紧急事件、事态发展的人员。其主要任务包括:
1、扮演、替代正常情况或响应实际紧急事件时应与应急指挥中心、现场应急指挥所相互作用的机构或服务部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机构或服务部门并不参与此次演练。
2、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释放烟雾、模拟气象条件、模拟泄漏等。
3、模拟受害或受影响人员。
(四)评价人员
评价人员是指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主要任务包括:
1、观察参演人员的应急行动,并记录其观察结果;
2、在不干扰参演人员工作的情况下,协助控制人员确保演练按计划进行;
(五)观摩人员
观摩人员是指来自有关部门、外部机构以及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
三、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
由于应急演练是由许多机构和组织共同参与的一系列行为和活动,因此,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或领导小组)是成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的关键。策划小组应由多种专业人员组成,包括来自消防、公安、医疗急救、应急管理、市政、学校、气象部门的人员,以及新闻媒体、企业、交通运输单位的代表等,必要时,军队、核事故应急组织或机构也可派出人员参与策划小组。为确保演练的成功,参演人员不得参与策划小组,更不能参与演练方案的设计。
综合性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三个阶段。
四、演练结果的评价
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的效果做出评价,提交演练报告,并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照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将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
(一)不足项
不足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应急准备缺陷,可能导致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组织或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护公众的安全与健康。不足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定为不足项时,策划小组负责人应对该不足项进行详细说明,并给出应采取的纠正措施和完成时限。最有可能导致不足项的应急预案编制要素包括:职责分配,应急资源,警报、通报方法与程序,通讯,事态评估,公众教育与公共信息,保护措施,应急人员安全和紧急医疗服务等。
(二)整改项
整改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整改项应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整改项可列为不足项:一是某个应急组织中存在2个以上整改项,共同作用可影响保护公众安全与健康能力的;二是某个应急组织在多次演练过程中,反复出现前次演练发现的整改项问题的。
(三)改进项
改进项指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改进项不同于不足项和整改项,它不会对人员安全与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视情况予以改进,不必一定要求予以纠正。
第三篇:活动育人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活动育人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活动育人课程建设管理与评估
1、把开发实施活动育人课程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发展规划中,安排专人负责,与学科课程同等对待。
2、编写活动育人教材,根据教材进行活动,避免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
3、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安排好活动课程,并且不断加强培训,逐步实现一专多能。
4、不断增加经费投入,添置器材设备,保证活动场地,挖掘现有活动室、图书室、电脑网络等各种资源的使用潜力,为活动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
5、配齐活动课程研究人员,开展活动育人课程的教学活动研究,不断创新内容和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活动育人课程的教学水平。
6、学生参与活动育人课程质量情况纳入学生学习的综合评价之中,考核主要侧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效果上。活动育人课程实施原则
1.教育性、趣味性原则。活动育人课程的实施中要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寓教于乐,力求形象、具体、生动、活泼。2.实践性、创造性原则。活动育人课程实施中,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他们勇于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3.导向性、自主性原则。活动育人课程实施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在确立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上,应当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时,要给予学生较多的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增长才干。4.灵活性、开放性原则。要经常不断地改进和丰富活动育人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资源和优势,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从中获取知识和教益。
活动育人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目的
l、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的需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4、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发展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及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二)评价要求
1、对学生的评价:
①注重发展,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是否能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参与活动的兴趣,重视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和对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
②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关注对综合素质的考查。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解决与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考察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
③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的评价结果整合应用有利于准确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④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题的多元化。主动参与评价,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交互过程,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学生发展需要。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⑤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关注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关注过程,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
2、对教师的评价:
①能够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持续有效的掌握学生发展的情况,并且采用有效的革新措施巩固评价成果;建立积极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赢得学生的尊敬,能激励他们超越自己。
②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活动方案。善于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趣而有效的结合。
③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资源。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及研究者。
④教师要具备基本的百科常识和生活常识,能灵活地在各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和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让学生能主动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新知。
(三)评价内容
1、学生评价
①自评内容:你是否一直对你参与的主题活动感兴趣;你是否参加过活动主题的选择。你收集信息、资料的途径有哪些?你在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本次活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对活动成果是否满意。本次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自评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学生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与评价表”或用描述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一次自评,完成后全体成员均上交一份给指导教师。
②互评内容: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你们在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或问题?你们是怎样合作克服困难的?你们认为下次活动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互评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由组长执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为主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完成后每组交一份给指导教师。
2、教师自评 ①自评内容:
过程评价。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实践参与活动?学生对活动主题的兴趣是否持久?学生获取信息、资料的方式途径有哪些?他们如何选择处理搜集的信息?小组成员能否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小组长的功能发挥的怎样?学生在活动中是否体现独创性?独创性体现在何处?
效果评价。活动成果是否实现预定的目标。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发展得怎样?哪一方面的能力最为突出?学生的情憾体验是否获得满足?满足程度怎样?活动中有无“空白点”,体现在何处,设想如何改善? 自评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按照上述内容项目,自己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一次评价,将评价意见写成书面材料。(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定性描述评价材料中要注重抓学活动中闪光点,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满足。)
3、学校评价
①评价内容:主题选择是否恰当。活动设计是否科学。活动组织是否周密。活动形式是否适合参加活动儿童特点。活动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取得了哪些新鲜经验,得到哪些新的认识? ②评价方式:审阅师生自评材料。与组织活动的教师(或教师小组)共同反思活动过程,交流讨论。召开学生座谈会。召开家长座谈会或书面征求家长意见。走访与活动有关的社区人士。
第四篇:专项调查组织实施与分析
专项调查组织实施与分析
一、专项调查的组织实施专项调查的组织实施,原则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专项调查的准备阶段、专项调查的调查阶段、专项调查的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一)专项调查的准备阶段专项调查的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确定专项调查题目、明确专项调查目的;设计专项调查方案;确定专项调查内容;确定专项调查对象和选取调查单位;确定专项调查的调查方式和方法;设计专项调查表或专项调查问卷;确定调查资料的调查时间和专项调查期限等。
1、确定专项调查题目、明确专项调查目的确定专项调查题目,明确专项调查目的是组织实施专项调查的首要问题。只有确定了专项调查题目,明确了专项调查目的,才能确定专项调查的范围、内容和方法,才能开始具体的专项调查组织实施工作。在确定专项调查题目时,必须考虑需要与可能。通常,专项调查题目的来源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由组织实施专项调查的单位自行确定。对此,一般应根据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注意选择那些党政领导关心的、决策需要的、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由上级单位指定交办。即由上级单位根据需要指定专项调查题目后,交有关单位组织实施,例如各级党政领导、各级政府指定的专项调查题目等。三是由委托单位提出。
2、设计专项调查方案确定了专项调查题目,明确了专项调查目的之后,就开始进行专项调查方案的设计工作了。专项调查方案是组织实施专项调查的依据,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和规范了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调查的组织实施、工作计划和组织形式,以及必要的附件等。通常,附件的主要内容是专项调查表或专项调查问卷及必要的指标解释等。
3、确定专项调查内容确定专项调查内容的原则是:在需要与可能的前提下,调查内容要满足调查目的。
4、确定专项调查对象和选取调查单位确定专项调查对象和选取调查单位,是解决向谁调查和由谁来具体提供资料的问题。所谓专项调查对象就是指需要调查的那些现象的总体;专项调查单位就是指组成专项调查总体的个体,也就是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或家庭、个人等。在选取调查单位时,要注意选取那些素质比较高的、代表性比较强的单位或家庭、个人等作为专项调查的调查单位。
5、确定专项调查的调查方式和方法专项调查的调查方式和方法的科学与否,在一定意义上也将决定专项调查的成败。因而,必须根据专项调查内容、专项调查对象等,科学地确定和选取具体的专项调查方式和方法。
6、设计专项调查表或专项调查问卷对此,首先要根据专项调查具体内容等确定专项调查是以调查表的形式,还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还是以其它形式。其次,根据上述确定的具体调查形式,设计专项调查表、或专项调查问卷、或专项调查提纲。
7、确定调查资料的调查时间和专项调查期限(1)确定调查资料的调查时间这里所说的调查资料的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具体有时点和时期之分。如果所要调查的是时期现象,就要明确规定所要调查的资料从何时起到何时止的资料;如果所要调查的是时点现象,就要明确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点。(2)规定专项调查期限这里所说的规定调查期限,就是规定专项调查工作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一般是指从专项调查方案设计开始、到提交专项调查报告的整个工作时间。在规定调查期限时,也应同时规定专项调查各个阶段的起始时间。为保证专项调查资料的及时性,应尽量缩短调查期限。
(二)专项调查的调查阶段专项调查的调查阶段,是在专项调查准备阶段完成之后,开始对各调查单位进行具体调查的这一阶段,其主要内容就是采集专项调查数据。专项调查数据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专项调查的成败。因此,对此阶段的工作必须过细,应尽可能多进行现场调查和具体指导,以保证数据的可靠。
(三)专项调查的资料整理分析阶段此阶段是做出并提供专项调查的最终成果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目的为:一是将专项调查取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总结、分析、研究其规律性和本质;二是对专项调查资料进行开发应用;三是撰写专项调查分析研究报告并提供给有关部门,为各级党政领导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全社会服务。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内容为:一是进行数据审核、查询;二是进行专项调查数据处理;三是确定专项调查资料分析研究方法,并进行专项调查分析。四是撰写并提供专项调查报告。如有必要,还可召开新闻发布会。
二、专项调查分析
(一)专项调查分析的概念专项调查分析,就是根据专项调查目的,应用科学的方法,对专项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所调查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用以说明现状、揭示矛盾、预测趋势、提出对策。专项调查分析的最终表现是专项调查报告。(二
)专项调查分析的目的1、实现专项调查目的任何专项调查,都是为了获取有关信息,为某一特定目的服务。为实现这一特定目的,不能仅靠表面现象的简单反映,而必须对这些表面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才能找到其内部联系、趋势及影响等深层次结论。
2、专项调查分析是专项调查的最终成果。这也就是说,只有进行专项调查分析,才能得到说明现状、揭示矛盾、预测趋势、提出对策的专项调查的最终成果。
(三)专项调查分析的方法
1、专项调查分析的要求专项调查分析,要突出专题、对准需求、找准问题、提出建议;要注重分析质量,做到有深度、有水平、出精品;要避免千篇一律、模式化。
2、专项调查分析的方法专项调查分析通常采用描述性分析、预测性分析等方法。(1)描述性分析所谓描述性分析,一般是指利用专项调查取得的调查资料,对调查的对象及现象进行描述和具体的分析研究。描述性分析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对专项调查数据的分组分析、集中趋势分析、离散程度分析和相对程度分析等几个方面。(2)预测性分析所谓预测性分析,一般是指利用专项调查资料和所搜集得到的统计、会计、核算等现有资料,对调查的对象及现象进行分析和预测。预测性分析,除用以分析现状外,还必须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预测,以揭示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
(四)撰写专项调查报告专项调查报告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其内容和具体要求如下:
1、导语即对专项调查目的、意义、性质作一简要交代。为了增加专项调查的可信度、认知度,以及使用的时效性,有时还需对调查范围、调查单位数量、调查时间、调查资料的时间范围等予以说明。导语必须简捷,切忌过长。
2、专项调查结果及分析研究结论这一部分是专项调查报告的主体,具体反映专项调查的结果及分析研究的结论。撰写专项调查报告的这一主体部份,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观点与数据的统一协调;(2)突出重点、文字简炼;(3)观点明确、概括力强;(4)紧密围绕主题和所要说明的问题;(5)文字、数据、图表的结合使用;(6)逻辑关系清楚。
3、对策建议就是根据专项调查结果及分析研究的结论,提出可行的咨询决策建议。对此,要求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通常来讲,专项调查报告篇幅不宜过长。
第五篇:幼儿园一日生活细则及半日活动组织[范文]
幼儿园一日生活细则及半日活动组织
各区教育局、市教科院:
为保证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有效实施,提高我市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经研究,决定开展2010年厦门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岗位大练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
二、内容要求
(一)一日活动各环节基本常规。掌握《厦门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要求》的基本内容,并能在实践中落实。
(二)一日活动计划文字规范要求。能根据规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制定明确可行的周、逐日计划。
三、组织实施
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岗位大练兵以幼儿园为单位组织实施,采取基于日常教育教学现场的园本研训形式进行。市、区两级教育局分阶段组织检查及指导,及时帮助幼儿园发现问题、梳理经验、解决问题,并通过组织半日活动观摩研讨、一日活动计划及实施经验交流等活动,促进我市幼儿教师实施“一日活动常规”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工作安排
(一)第一阶段:理论学习,提高认识(2010年7月)。各区教研室、各幼儿园组织教师学习《厦门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要求》,开展 “一日活动常规”理论学习与研讨,针对教师在计划、组织、实施一日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第二阶段:分层培训,明确要求(2010年8—9月)。市、区教研室根据《厦门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要求》,分别组织教研员、幼儿园业务园长、一线教师进行培训,使全体幼儿教师明确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各项要求,以及幼儿园一日活动有关文字材料的规范要求,为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奠定基础。市级培训由市教科院基教室负责,采用分区、分层次培训的方式,对各区幼教教研员、学区辅导员、公办园与民办园园长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区级培训主要对象为幼儿园一线教师,可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水平采用分层培训的方式进行。
(三)第三阶段:立足园本,实践练兵(2010年10月—2011年2月)。各幼儿园应立足实际,立足平时教育教学活动,在日常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开展“一日活动常规”岗位大练兵,边练边改,修正对策,解决问题,逐步提高教师实施一日活动常规的能力。市、区教研部门要组织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检查,进行基于
幼儿园园本实际的指导,帮助教师进一步提高有效组织与实施一日活动的能力,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四)第四阶段:考核评比,巩固技能(2011年3月)。市、区教育行政与教研部门通过组织幼儿教师一日活动常规考核、优秀活动计划评选,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教师对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掌握,提升教师执行一日活动常规的能力。
(五)第五阶段:专题研讨,推广典型(2011年4—6月)。市、区教研室应及时发现和总结一日活动常规的典型经验,组织半日活动观摩、一日活动常规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等,推广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师一日活动保教工作能力。
五、工作要求
(一)人人参与,务求实效。各区教育局、各幼儿园应做好本次岗位大练兵的宣传发动工作,立足实际,科学制订练兵细则,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升幼儿 园的保教质量。
(二)立足实际,提炼素质。各区教育局、各幼儿园应立足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教学实际,针对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运动等环节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采用理论学习与专家引领结合、观摩研讨与检查评比结合、典型交流与反思促进结合等形式,边研边练,进一步提高教师设计与实施一日活动的能力。
(三)建立制度,形成常规。各区教育局、各幼儿园应重视提炼“一日活动常规”岗位练兵过程中的典型方法、形式,形成练兵长效机制,促进“一日活动常规”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园本化、日常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