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江西教育》有感

时间:2019-05-13 01:1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江西教育》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江西教育》有感》。

第一篇:读《江西教育》有感

读《江西教育》有感

阅读的好处不言而喻,有诗为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阅读《江西教育》这本书一直是我的爱好,它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读了《江西教育》心中颇多体会,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没有经验,没有教学技巧,没有管理方法,这本书给了我许多这方面的知识经验,更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怎样教书育人。

爱是教师人格力量的核心,《放飞美国》的作者别出心裁,把教师分为四类:以谋生为目的,以教育为己任;以自傲为动力;以爱为根本,我想《江西教育》这本书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吧!

《江西教育》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于心正,因为这种爱成就了辉煌,任何成功背后都需要艰辛付出,从该书中我发现许多教师身上有许多值得文明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了独特人格魅力!

有人将学生比作花朵,脆弱而敏感,稍微照顾不周就会开出令人不满意的花朵,如果我们多一些关爱与细心,就会开出又大又美的花朵来,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一颗爱心,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继续着“教与学”,这获得了桃李满天下的硕果,我想作为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要想作为一名教学能手,在教学上取得的成就更让人羡慕,通过阅读《江西教育》诸多方法我体会如下:

首先 在课堂改革中,有了新的教育质量观,还需要重建新的教学评价标准,重建新的好课标准,只有这样,课堂改革才有方向。金伟局长认为:“在好的课堂上,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教师不仅仅关注教学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坚持知行统一”,“不仅关注学生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交流与合作。”要达到这一好课标准,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如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因为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交流和合作。众所周知,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基层的执行者,他们离学生最近。如果没有好的教师,课改岂不成了空中楼阁?那么,好的教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金伟局长认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课堂中的角色,切实换“师本位”为“生本位”,沉入课堂的底部,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变“师长”为“学长”,真正从学生的成长出发,为学生成长提供必需的阳光与营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彰显学生的智力,展示学生的魅力,将自身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紧密对接,这样,离好教师的距离可能会越来越小了。”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由“权威型”向“民主型”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应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授型教学”,向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互动型教学”转变。只有这样,课堂改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受到实效。

其次情感交流。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在于学生谈心时,通过观察学生的举止言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于学生谈话时要平等对话式,多点鼓励、少些责备,以便有针对性的教育他们,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应给与肯定、赞扬、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当学生犯错时,应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帮助他们制定改正的措施。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诚的热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信任和亲近,使学生对你传授的知识感兴趣!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

再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现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应指导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抛弃那种反映出“师道尊严”,尊重、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只有在平等、情感交融的情况下,才能推心置腹地沟通思想,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从而在平时的课堂中互相配合,教学相长。

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需要爱、需要尊重与理解的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相信我们的真诚和良苦用心会换来学生的进步!一个教师的胜利青春不能保持,但是它可以保持职业青春 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一边燃烧,一边生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学海无涯(读《江西教育》有感

学海无涯

——读《江西教育》有感

乐平市洪岩镇段家小学甘水良

我是从部队转业分到教育战线的一名普通教师。说句心理话,无论是从教学水平、班级管理和育人艺术方面都与正规的师范生相差甚远。但经过几十年的工作努力,我以成为我镇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多次被评为乐平市优秀教师,洪岩镇优秀班主任。这些荣誉除了我勤奋工作之外,主要归功于有一位良师益友一直伴随着我,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它就是——《江西教育》。它亲近一线,时刻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对于我的教育教学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江西教育》,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教育教学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受益匪浅。

《江西教育》介绍了很多优秀教师的好经验,优秀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案例。这些主题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的好论文,都是这些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从中可反映出我们的教师有良好的师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寓思想

教育于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厌学变为想学。通过娓娓动听的谈心,科学精辟的分析,纠正学生的偏见,解决学生的压力,鼓足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闪光点,兴趣,爱好,特长,多赞扬,多鼓励,多赏识。小学生较特殊的年龄特点是贪玩,缺乏自觉性,平时在家里被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娇生惯养。此时,我给予更多的关爱,通过找学生个别谈话,慢慢疏导,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基础上的批评,让学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从而改变一些不良习惯。

《江西教育》中的论文还有很多善于如何当好班主任,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的经典论述,对于我这个农村小学的班主任很有帮助。现在农村的学生,独生子女占20%多,留守儿童占70%多。他们缺少父母的管教和温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些心理上、性格上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让孩子们改掉这些坏习惯,这是一个全社会都应努力的大工程。作为班主任,这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阅读《江西教育》,我学会了如何把握表扬与批评的适当方式,如何使批评变得甜蜜,如何爱着批评学生。

《江西教育》“生活”栏目我十分关注。里面的故事几乎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是我想写却写不出来、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事情。通过阅读使我体会到他们的生活、工作境遇,体会到他们对教育的赤诚,对孩子的大爱,对责任的担当。我要学习他们水滴石穿的教育精神,学习他们百折不挠的教育毅力,学习他对教育执着的信仰。

《江西教育》使我开阔了视野,它抒发着教师的人文情怀。刊登

着许多优秀课堂设计,它让我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的反思中不断积累知识,也获得了自我人格的提升,从而产生了情感上的愉悦之情与收获的快乐。它使我懂得了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总结,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获得更多因教育而带来的快乐。从而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江西教育》,你是我的好老师,你让我在奋斗的青春里灿烂着自己,让我在教育这片沃土上不断茁壮成长。我永远喜欢你。

第三篇:读江西有感

读《魅力江西》有感

今天,我怀着不一样的心情阅读了学校下发的《魅力江西》知识读本,那字里行间充盈着对我们江西的赞美。孩提时候,我的老师就开始教我们唱《江西是个好地方》,那时,我为自己美丽富饶的家乡感到无比自豪,现如今又重拾书本,重新在一行行文字中感受我们江西的魅力,心中那真是像汹涌的潮水,让我始终都无法平静。

江西是个好地方,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章节义之邦,白鹤玉米之国”之美誉。历史和自然的丰厚馈赠,造就了她的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历史悠久、璀璨夺目的赣文化,更是闪耀着史诗般的灿烂光芒,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光添彩。

江西是个聚宝盆,它能为国家,能为千家万户带来无穷的财富。江西地势平坦,气候湿润,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光热条件好,自古以来就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在这里里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

江西更是块英雄的红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八一起义在南昌,革命摇篮是井冈。”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指引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这块红色的土地也因此以“红色摇篮”永载史册,闻名中外。

江西的省会城市是南昌,南昌城因为发生过八一起义而闻名遐迩。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又让人遐思南昌古代曾有的辉煌。至今发表过的毛泽东诗词中,以省会城市名称为题目的,除了《沁园春·长沙》,就只有《七律·洪都》,洪都乃南昌古称。毛主席在这首诗里赞美南昌“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着意于南昌的滔滔江水。

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在古代,正因为是江西的好山好水,养育出了一代又一代杰出人才,如王安石、汤显祖、虞集等,他们活跃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为当时的社会贡献自己了的聪明才智,抒写了自己灿烂的篇章,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一幅怎样美妙的景象,从诗中我们不难体会。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也许是个幻境,但他写的那篇《桃花源记》却是一篇不朽的佳作,他在当中描写一个理想社会的同时,也写了当时这个村子的美丽景色,那种置身其中的意境现代人是无法体会到的。而据有关学者考证,陶渊明笔下的村庄就在现在的庐山汉阳峰下。当我们在赞美古人独到的想象之外,是不是也感觉到了当时的江西那优美的风光呢?是不是也感受到了江西的山水之美呢?

国家要富强,经济要腾飞,离不开搞经济建设,江西在历史的发展大潮中腾飞。江西的“瓷文化”,景德镇是以盛产瓷器而闻名于世的,有着瓷都的美誉,“MADE IN CHINA”也正是从这里出现。而今,瓷器已成为江西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具识别性的风物之一,千年以来形成的瓷文化更可谓是江西文化里精致华美的一章。像这般江西代表企业,许多厂矿、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矗立。然而,它们给国家、给人民带来了财富,但负面效应是环境污染问题。污气、污水乱排放,大气层被破坏,气候变得异常,江河湖泊水色发黑、发臭,大量的死鱼、死虾浮于水面。看到这些景象,我们还能高兴起来吗?我们在提高经济的同时,也付出了可能连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沉重的代价。

赣文化,它是我们不可忽略的文化财富,是推动我们向高度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进军的思想动力。赣文化的核心,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与革命文化的组合。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江西将会重现旧日的风貌,让我们为江西的崛起添砖加瓦,使江西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第四篇:多读书,广集益 读《江西教育》有感

读结合是以文本为载体,从文本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以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之目的。于永正老师曾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好的读写结合训练,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范文中写作知识的提炼和借鉴,还要引导学生充分吸取文本中的人文素养。下面就让我们从三位名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中,习得一些“读写结合”的三招两式——

第一招:抓言语迁移点,模仿文本——追击效度

【案例】执教:王玲湘

师:伯牙是音乐才子,他的琴声里肯定不止有高山、流水。钟子期还会从伯牙的琴声里听出什么,又会如何赞呢?孩子们,就让我们在音乐中想一想、写一写。(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多媒体出示:志在,钟子期曰:“。”

师:孩子们,假如我就是那善鼓的伯牙,你会对我如何赞呢? 生: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感谢天,让你我相遇,我愿为你再弹——

生: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感谢地,让你我相逢,我还想弹——

生:志在白雪,钟子期曰:“善哉,皑皑兮若白雪。”

师:知我者,子期也!我还要弹——

生:志在春雨,钟子期曰:“善哉,潇潇兮若春雨。”

师:相识满天下,知音唯子期!让我为你再弹一曲——

生:志在长空,钟子期曰:“善哉,漫漫兮若长空。”

师:善哉,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正是—— 生: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赏析】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语言的必经之路。”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是读写结合训练的好形式,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好方法。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语言、精彩片断,或句式工整,或语言优美,或结构独特,承载了丰富的语言文字训练的信息。教学时,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独特之处,引领学生对教材中的典范语言进行揣摩、赏析、借鉴,然后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仿写,就能促进学生读写知识技能的转化和迁移。王老师在教学时,抓住“志在,钟子期曰:

‘。’”这一言语灼亮点,移花接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既让学生发现了文言文的句式密码;又让学生感悟到了俞伯牙的琴技之绝,以及钟子期音乐鉴赏能力之绝,从而真正地理解了“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真切地感悟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真挚友情。

第二招:抓情境空白点,充盈文本——积淀厚度

【案例】执教:罗才军

师:请你想象,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来都没人能听懂你的琴声。可是在这里,无论你弹什么,无论你寄托着怎样的志向和情怀,钟子期都能“必得之”时,你是怎样的心情,又会有怎样的感慨?拿

出课前发下的练习纸,请你顺着“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往下写。

多媒体出示: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

(生练笔,背景音乐《知音》。)

生: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世间知音唯有钟子期也。

师:真有古文的味道,寻寻觅觅原来你就在这里。“世间知音唯有钟子期也”,真妙!

生:伯牙得遇钟子期非常兴奋,感慨道:善哉,善哉,此人懂我所鼓,明我所念,知我所志,真乃知己者也。

师:真棒啊!“懂我所鼓,明我所念,知我所志”,我看你不仅是伯牙的知音,也是文言文的知音啊!谁再说说?

生: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子期也。

师:相识满天下,知音却只有这么一个呀!

生: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吾终有知音,此乃幸事,吾不再孤也!

师:以前我是欲觅知音难上难,如今我是得遇知音——

生:不再孤!

师:此时的伯牙真恨不得告诉全天下的人:我终于——

生:找到知音了!

师: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段话,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看看我们是不是心有灵犀。

(师生配合读文。首先师读伯牙部分,生读子期部分,然后交换角色。)

【赏析】“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留白”是中国画中常用的重要技巧之一。其实,很多文本都讲究“留白”的艺术,在字里行间留下了各种空白,这些空白处正是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契机。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通过探究性研读,创造性解读,引领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融。罗老师抓住了文本情境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添枝加叶”,善哉!从文本的角度看,故事对伯牙“得遇知音”时的心历路程做了“留白”的艺术处理,言虽尽而意未了,给了学生极佳的品味和想象的空间;从伯牙的角度看,“得遇知音”的巅峰情感已经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从课堂的角度看,学生换位体验,将伯牙“得遇知音”的狂喜和激动尽情倾诉,这与接下来的“子期死”形成一种巨大的情感落差,从而使教学震撼人心。

第三招:抓思维发散点,延伸文本——拓展广度

【案例】执教:闫学

师:可是,人生路漫漫,伯牙能这样一直消沉下去吗?如果此刻,你置身于春秋时期的楚国,作为伯牙的新朋友,你会如何劝慰、开导他积极乐观的面对今后的生活呢?联系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展开想象,把你想对伯牙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动笔写感受。)

生:伯牙,我同情你,你一定很寂寞,振作起来,你一定能找到新的知音!

生:伯牙,知音千年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日子总得过,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呢?我想这也是子期愿意看到的啊!

生:伯牙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你要坚强地活下去!

生:我要送伯牙一句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能不识君。敞开心扉,相信会有更多的知己等着你。

生:俗话说得好:不要把内心的大门永远关闭。人生在世,如果能遇到知音,自然要倍加珍惜。倘若不幸失去了知音,也不要过分绝望,乐观一些,抬起头,前面的路依然宽阔。

师:读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知音难觅,每个人都在苦苦寻觅知音。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世界这么大,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觅到知音……要知道,幸福在于寻寻觅觅的过程中见证人生的美好、感受人生的温暖。让我们深情地朗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赏析】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师要有“向前走一步”的意识。当学生对文本有了充分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之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强烈的震撼中领悟美好和善良,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言语表达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和谐同构。《伯

牙绝弦》是一个悲剧故事,学到课尾,很多学生都沉浸在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的惆怅和“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的绝望之中,很多老师教学至此也仅仅停留在这一情感目标上。闫老师认为“人文关怀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她推陈出新,更进一步,在课尾处抓思维发散的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将文中体会到的情感联系自身对友谊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巧妙设写——“如果此刻,你置身于春秋时期的楚国,作为伯牙的新朋友,你会如何劝慰、开导他积极乐观的面对今后的生活呢?”这样的读写结合,引导学生从这个故事中见证一种人生的美好、感受一份人生的温暖,在学生懵懂的心灵深处植下了对知音的向往、对幸福的渴求的种子。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使得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人文情怀得以滋养,人生境界得以提升。

第五篇:读教育经典有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教育理论巨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人民教育家;他怀抱崇高理想,要透过教育“救国,造国,建国”;他用心投身政治活动,是一位杰出的爱国社会活动家;他胸怀博爱,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实践着他的人生梦想;他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心地善良,真心实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位巨人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感人力量激励人们无私无畏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他就是陶行知先生!

在细细阅读了陶行知的故事后,自我被陶先生坎坷、伟大的一生深深感动,更被他身上的那些崇高精神所凝聚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一、以他“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抱负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理想

陶行知出身于平民家庭,从小深知穷人吃不饱,上不了学的痛苦,便立志“要使全国人都受到教育”。他在美国完成学习任务后,老师要他留下来继续深造,但他为了完成自我的心愿,毅然回国。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他的人生价值观更明确了,他在《自勉并勉同志》的诗中说:“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做一大事而去”。这一大事就是建设独立、富强、民主的祖国。他深深明白,旧中国最大多数是农民,最穷困,最需要文化的也是农民。所以,他发表了《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下定决心,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的目标是叫中国一个个乡村都有新的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多么远大的抱负!于是,他放下教授的优越生活,辞去大学校长的高位,脱去西装穿上草鞋,率领同志在长江边上,燕子矶旁的劳山上开辟了晓庄师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开始实践他的人生理想,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就在他病逝前不久,当时,国家内战危机迫在眉睫,他身处逆境,但陶先生仍对中国前途抱着乐观的态度,对自我的理想毫不动摇,仍要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函授大学,新闻大学„„

态度决定一切,思想的高度决定了行为的高度,一个人有无理想是决定了他是否成就事业的前提。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会做出如何大的成就,而我们的陶先生不仅仅心中有着自我的抱负,并朝着自我的理想奋斗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陶先生那种抱定理想,矢志不渝,为着理想,锲而不舍,为了理想追求一生的伟大形象是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光辉典范。

二、以他“爱满天下”的胸襟培养我们博感情操

爱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奉献,爱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爱又是一种巨大的力量,陶先生的“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是与他的普及教育理想,振兴中华的抱负,与人类的解放事业紧密结合在一齐的。他这样执着、坚定的为改革旧教育,发展人民教育而坚持不懈的工作,最本质的原因是在于他心里装着人民,装着祖国,他用自我的行动实践着自我的“爱满天下”这种伟大的胸襟,他把对人民、祖国的特殊感情表此刻博爱之中。陶先生的爱是大公无私的爱,爱憎分明的爱,是真善美合一的爱。教育、引导我们不仅仅要爱自我,还要爱长辈,爱他人,爱身边需要帮忙的人,爱自我的群众,爱家庭,爱家乡,爱和平„„引导我们努力做一名有博爱精神的人。

三、以他“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境界培养我们诚信品格

陶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这句教人更律己的话道出他的做人之道。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学做真人的一生。他在青年时期,即满腔热情地投身反清辛亥革命,美国留学回来,即开始他的教育救国实践,一心一意为改革传统旧教育而不懈努力,“九一八”事变后,亡国之祸危在旦夕,他奋不顾身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他又冒着“第三枪”的危险,坚定不移地战斗在爱国运动最前线。为了真理,为了和平,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这是真人之举。

总之,陶先生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是为了振兴中华,为了苦难的旧中国人民为了探求中国教育新路子而赤胆忠心,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一生。他在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胸怀博爱的奋斗历程中,书写了自我爱国、爱民,无私奉献、奋斗不息的壮美人生,也同样折射出了他完美、高大的人格魅力。

下载读《江西教育》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江西教育》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读《江西教育》有感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读《江西教育》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育......

    读《人民教育》后有感

    题目:读《人民教育》后有感 作者:谢仲华 任教科目:六年级语文 单位:新塘镇新墩小学 读《人民教育》后有感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得一本好书,如同结交一位......

    读教育名著有感

    读教育名著有感有人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的,圣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虽然贵重,但只要我们读好书,就会得到比黄金更贵重的东西——文化......

    读教育著作有感

    读教育著作有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这句名言当我读它的时候,不自觉自己就拥有了一种读书的欲望。书籍能给你巨大的力量。不读书的人是不会有进步的,我们要在书籍......

    读教育丛书有感

    读北京教育丛书有感 通州区玉桥小学 代金全 读《教育与人生》有感 国庆长假7天,终于有闲情逸致坐在书桌前阅读早已经放在桌子上的,由任苏民编著,朱永兴审定的叶圣陶教育论著选......

    读教育书籍有感

    读教育书籍有感 读教育书籍有感 暑假来临了,学校要求在暑假期间读一些有益的教育书籍,大量的阅读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

    读《守望教育》有感

    读《守望教育》有感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

    读教育名著有感

    读教育名著有感—《爱的教育》 李爽说起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那就是—《爱的教育》.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