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01:3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

第一篇: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

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

——全县中小学教师读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教育局办公室

暑假前,县教育局从全县中小学选取13处学校,组织专门人员对教师读书情况进行了以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的专题调研,共发放问卷759份,回收有效问卷712份。13处学校按学段分:高中2处,初中5处,小学6处(其中村小2处)。按地域分:县城4处,乡镇驻地6处,农村3处。在参与问卷调查的712名教师中,就工作年限讲:参加工作5年以下的86人,占12.1%;5—10年的60人,占8.4%;10—15年的167人,占23.5%;15年以上的399人,占56%。就职称而言:具有初级职称的265人,占37.2%;中级职称的330人,占46.3%;高级职称的115人,占16.2%。就岗位来说:有9名校长,10名副校长(含工会主席)、37名中层干部,527名专任教师和129名专(兼)职教辅人员。

一、我县中小学教师读书的主要优点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培训学习以及各类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的开展,我县中小学广大教师整体读书状况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对待读书态度端正,认识比较到位。在712份有效问卷中,有74.3%的教师表示喜欢读书,每天用1-2小时读书的占63.4%,2小时以上的占12.1%。每年读1-10本图书的教师占50.8%,读10本以上的占22.5%。个人藏书在50-100本之间的占40%,100本以上的占46.9%。平均每月用于购买书籍在30-100元的占39.3%,100元以上的达25.8%。有87.5%的教师认为读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帮助”或“有很大帮助”。在“为什么喜欢读书”问卷选项中,60.9%的教师认为读书是为了工作需要、充实自我,46.7%的教师表示读书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和困惑,还有42.4%的教师纯粹属于个人爱好。从学段上看,小学段教师更愿意像父母一样,阅读爱好倾向于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如《好妈妈胜过好教师》、《孩子你真棒》等备受追捧。中学段教师则把视野更多地放在了新课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上,如《有效教学论》、《今天怎样做教师》等较受欢迎。

2.阅读内容丰富,专业书籍和文学类作品受欢迎。调查数据显示,位列教师阅读前三位的书籍分别是教育经典类(占57.7%),新课改理论、学科教学类(占53.4%)和文学类(占40.3%)。另外,有34.2%的教师喜欢阅读励志、养生等生活类书籍,39.6%的教师喜欢科普、历史等知识类书籍。从教师所推荐的589种图书(或期刊)来看,我县广大教师的阅读面是广的,结构更趋合理,尤其更加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一是教育名家名著备受欢迎。《给教师的建议》、《论语》、《爱的教育》、《陶行知教育名篇》等古今中外教育经典成为教师案头上的必读。此外,我国当代涌现出的一些著名教育学者的书籍,如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等很受老师们的喜欢。还有李希贵、窦桂梅、张万祥、吴非、张文质、郑杰等人的教育随笔也备受老师们关注。二是关注中外经典文学名著。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文学名著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鉴赏能力和修养方面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像我国古代的《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四大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迅全集》、《瓦尔登湖》等受到老师们的普遍欢迎。三是青睐具有浓郁人文情怀的杂志。很多教师有意识地阅读一些洋溢着浓厚人文精神、人文色彩的优秀作品或时文美文,以丰富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读者》、《情感读本》、《特别关注》、《青年文摘》等杂志因其以人性、人道为出发点,以大众为中心,以传播真、善、美为宗旨而成为颇受老师们欢迎的“心灵读本”。

3.阅读方式多样,网上读书学习比重高。调查数据表明,我县广大教师的读书越来越理性化,越来越具时代性,阅读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尤其在信息化时代,读书的内涵和途径被不断扩大,不光读纸质书是读书,浏览网络、电视等媒体也是读书。在“平常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这一问卷中,有高达86.2%的教师认为自己是通过浏览网络、电视等媒体获取知识的, 74.2%的教师是通过经常阅读纸质书籍获取的,还有50.2%的教师是通过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学习获取的。而在“通过什么方式读书”这一问卷选项中,有56.3%的教师选择了“网上浏览”这一方式,通过向亲朋好友和学校图书室借书阅读的占22.2%,自己买书来读的占11.9%,向县级以上图书馆借阅的占6.2%。

4.阅读资源较丰富,读书效果较好。有83.9%的教师在读书过程中制定了较为详尽的读书计划,而且无论个人藏书还是学校藏书,图书资源都较为丰富,能够满足读书需求。从家庭藏书看,70.9%的家庭藏书与个人的业务有关,63.6%的藏书是历史文化类书籍,58%的家庭藏书则是工具类书籍。对于学校藏书,有84.9%的教师认为学校有一定数量的图书并能够满足教师的阅读需求。有73.6%的教师反映学校能以不同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在对自己读书情况的总体评价上,67.8%的教师表示“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有83.8%的教师认同通过读书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提高了个人能力,提升了精神素养。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我县教师在读书方面整体情况是好的,但尚存在下述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1.有想法,没落实,片面强调客观原因。尽管广大教师普遍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但从思想到行动的落实上,差距较大。在“您有短期或长期的读书规划吗”的调查中,有83.9%的教师表示自己有读书计划,但“不怎么执行”、“坚持不下来”,或没有读书计划的高达74.7%。此外,有25.7%的教师对读书持冷淡甚至不喜欢的态度,24.5%的教师每天一字不读,26.7%的教师一年一本书不读。在原因分析上,73%的教师反映工作忙没有时间读,50.7%教师反映琐事庞杂没有心思阅读。但数据同时显示休闲时间45.8%的教师在上网浏览一些休闲网站。这恰恰与我国目前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重物质轻精神,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相吻合。

2.读书面窄、功利性强,被动读书多。一些教师尤其是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上的教师,其阅读偏向于消遣性,喜欢阅读养生、流行类等书籍的占39.7%,还有26.7%的教师在阅读内容上仅仅局限于自己所学专业、所教学科。有38.1%的教师只读“符合自己口味”或“流行畅销”的书,并且把“符合口味”和“流行畅销”当做“好书”的评价标准。在接受调查的56名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中,能够认真阅读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哲学等书籍的仅有27人,在全部712份问卷中,也仅有94人有所涉猎。有些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的青年教师,把读书的着眼点放在了为顺利通过职称考试或为参加上级(或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上,体现出鲜明的功利性倾向。另外,从调查结果看,虽然阅读已成为教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现实中仍有不少教师处于为教学而读、为完成任务而读的状态。

3.光看不思,光读不写,读思写结合不够。不少教师在“读”的方面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功夫,但在读后反思以及读后动笔方面却存在着明显不足。在“您有记读书笔记或写读书心得的习惯吗?”的调查中,有高达39.6%教师从不做笔记,只是随便读读;仅有5.8%的教师坚持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为应付学校安排而写的达44.7%。这种阅读中不带思考,不作记录,或边读边看、读完忘完的现象值得深思。

4.读书活动成效不高。有26.4%的教师反映学校几乎没开展全校性的读书活动,尽管有些学校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仍有38.9%的教师认为过分地注重了形式,实质性的读书活动不多,效果不佳,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25.1%教师认为学校激励教师读书的措施不足而导致教师消极应付,近30%的教师认为学校图书内容陈旧也是导致读书效果不佳不可忽视的原因。另外,网络等“快餐式”阅读方式也对读书活动的实效产生不小的影响:从阅读的目的上看,不是立足自身长远发展,而是娱乐消遣;从阅读方法上,往往采取的是快速浏览甚至跳跃式选择阅读;还有网络上的各种文献资料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甚至对同一问题在论述上出现相互冲突甚至前后矛盾的观点,致使获取的信息杂乱无序、真假难辨。

三、对今后教师读书的几点建议

1.要强化教师对读书重要性的再认识。一些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表明,教师不仅是教育别人,还要自我教育,而读书是教师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一个缺乏读书的教师,是很难以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无法在思想上、精神上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苏霍姆林斯基)”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是一个天生的职业读书人、职业学习者。目前正在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首先应当是教育理念的改革,而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读书。因此,各学校及广大教师都充分抓住新课改这一契机,不断强化对读书重要性的再认识,唤醒教师的读书激情,培养读书的自觉性,围绕“专业知识、教育理论、人文视野”这三个板块,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促进专业成长,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2.要发挥校长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校长对读书的热爱,无论对教师怎样讲读书的意义,制定多少关于读书的制度和机制,都很难唤醒和激发教师读书的兴趣和热情。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灵魂,首先应当成为书的崇拜者和学校的首席读书人,不仅要多读书,还要会读书、读好书。校长只有率先当好读书带头人,才能唤醒和感召教师的读书意识和读书兴趣。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酷爱阅读教育、人文和心理方面的书籍,把读书称之为“擦亮校长的第三只眼”。此外,像“书生校长”程红兵、“全国百名最有潜力校长”李庆平、高万祥、李镇西等都是以自己的好读善学的模范行为极大地促进和带动了本校教师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提升了教师的人文素养。

3.要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光读不思,光读不写,经验也只是书本上的、报纸上的、网络上的东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消化,从自己笔下创作出新的东西,才是属于自己的。正如著名学者唐君毅所言:“直接单纯的一个思想,从来不会深的。只有对一个思想再加思想,才能使思想深。读书即是在思想古往今来的他人的思想。”有人把读书、思考和写作比作三角形的三条边,三条边越长,三角形的面积就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写作是更重要的学习。清华大学附小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写作的过程,就是反思、总结、升华自己读书和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因此,教育局和各学校要不定期开展“同读一本书”交流、“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推介活动以及优秀教育叙事、教育随笔等评选活动,真正做到以写促读、读思结合、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4.要建立读书学习的长效机制。要按照“长效激励,常态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加强读书学习的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制定出台“书香学校”、“书香个人”等评选标准,对评选出的读书典型,给予限额选购书籍的权利。要建立起长效的读书交流机制,做到“有读书必有交流”,定期开展“校长读书论坛”、“名师读书论坛”等全县性的读书交流活动。教育局有关科室和学校要及时将读书活动纳入工作考核,包括名校长、名师等的考核,并将读书情况纳入年终督导评估考核。同时要注重读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站在教师的角度来思考、设计活动内容,引导教师多读世界教育经典,引领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了解教育,让教师在自觉自愿的读书过程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和幸福,唤起教师的读书激情,激发出自觉读书的内在动力。

附件:1.教师推荐的最喜欢的教育著作(前二十名)

2.教师最喜欢的文(史)学著作等(前十五名)3.教师最喜欢的人文图书或期刊(前十名)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附件 1 教师推荐的最喜欢的教育著作(前二十名)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教育名篇》(陶行知)《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爱心与教育》(李镇西)《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肖川)《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赏识你的学生》(孟繁华主编)《爱的教育》(亚米契斯)《好教师就是好教育》(程红兵)《教育的奇迹》(朱永新主编)《论语》

《卡尔〃威特的教育》(卡尔〃威特)《多元智能》(霍华德〃加德纳)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课程与教育哲学》(张楚廷)《社会与学校〃明日之学校》(杜威)《学习的对话》(佐藤学)

《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布纳森〃考泽尔)《有效教学论》(高慎英 刘华良)

附件2 教师最喜欢的文(史)学著作等(前十五名)

《红楼梦》(曹雪芹等)《三国演义》(罗贯中)《西游记》(吴承恩)《水浒传》(施耐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史记》(司马迁)《鲁迅全集》(鲁迅)《围城》(钱钟书)

《瓦尔登湖》(亨利〃大卫〃梭罗)《资治通鉴》(司马光等)《平凡的世界》(路遥)

《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窗边的小豆豆》(黑柳车子)

《麦田的守望者》(罗姆〃大卫〃塞林格)《文化苦旅》(余秋雨)3 教师最喜欢的人文图书或期刊(前十名)

附件 《教师人文读本》(商友敬等编)

《人性的弱点》(卡耐基)

《读者》

《特别关注》 《情感读本》 《青年文摘》

《非常关注》

《世界博览》 《特别文摘》

《教师博览》

第二篇: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

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

二年级组:焦冶霞

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可见让学生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但真正让我萌发让孩子们读书的念头的不是以上这些,而是我和一位同学的谈话。一次,我和这位同学都去参加另一位同学的婚礼,参加完后,我们同乘一辆车回家。大多数同学见面,聊得一般是家庭、孩子、衣服或是回忆曾经在一起度过的时光。聊工作的不多,因为很难找到共同的话题。我俩却没聊别的,只聊工作,从东胜到康巴什,大概就是四五十分钟。因为我们两当时都代一年级语文,不同的是毕业七年,她已经完完整整地代出去一届学生,又返回来代一年级,而我却因为调动工作和生孩子,零零散散的只代过一年级和二年级。如果把小学六年比喻成一座六层的大楼,我同学已经将整栋楼参观过了,而我只到达二楼的楼梯口,我欣赏到的美景和她欣赏到的差太多了,而且站的更高,将望的更远。从她对教书经验的侃侃而谈,我得出一个结论: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好!因为当初在学校她和我差不多,甚至我比她还优秀。我决定好好教书,重点从让孩子爱上读书入手。我做了如下工作,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

一、借助绘本,培养孩子读书兴趣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低幼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第一次接触绘本是在一次外出培训,讲座的老师向大家推荐绘本,并讲了几个绘本故事,当时就非常吸引我,回来之后我就上网查了一些相关资料,再后来就是给学生在网上买绘本,给我家孩子在网上买绘本。绘本中精美的图画,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含的耐人寻味的知识和哲理。往往让孩子拿到它就爱不释手,读完它就永不忘怀。尤其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有很好的功效。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些绘本书籍。

二、调动家长,营造良好读书氛围

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家长会,我们班的主题是“以书为友,受益终身”,主要就是给家长介绍读书的重要性,怎样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给孩子买什么样的书,怎样去读以及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书等。我要求孩子们每天读半小时课外书。我们班的家长很配合,我布置的工作都做得很好,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方面家长付出了很多。并且很多家长在老师的调动下抽出时间去读书。期间我不定期地给家长打电话,了解孩子在家的读书情况。之后每次家长会,都离不开读书这个主题。

三、利用阅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我都带着孩子去阅览室上课,目的是让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读书,并在读书过程中交给孩子一些读书方法。比如一开始孩子拿到一本厚厚的书读不进去,总是爱从前往后翻,我就告诉他们读书要静下心来,要像书虫一样钻到书里,从前往后读,才能知道书中的藏有什么。还有些孩子拿到一本书,随便看两眼,觉得不好看便去换书,我告诉他们一本书不去细细品味,就不知道它的精妙

之处。就这样,孩子们渐渐地钻进去了。当我们班的刘炯恺看到有意思的地方不禁发出咯咯的笑声的时候,全班同学并没有被他的笑声吸引过来,而是徜徉在自己的书海中,我发现孩子们爱上看书了。也就是在孩子们看书的时候我也重游了朱自清笔下的《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及萧红笔下的《胡兰河》。对鲁迅笔下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了新的认识。对化小栓、祥林嫂、闰土和孔乙己更增添了几分怜悯。并正在品味着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四、建立图书目录、图书角和图书借阅记录

我在网上为学生集体购书三次,共138本。本学期“读书月”活动期间建立图书角每人至少又拿1本书,其中好几个同学拿了好几本,我班现在藏书 194本。平均每人4本书。第一次集体购的书是绘本,篇幅短小,看起来较快,我采用的方法是给书先编号,按座位蛇形排列每个学生发一本书,一个学生一天看一本书,第二天放学时进行换书,每天换书的时间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刻。第二次购的书也是先给书编号,然后每人拿一本书。老师这里放三四本多余的书。当一个学生看完自己拿的书后,就来我这里换书,而且换书的孩子还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换书后要在班级图书借阅记录上进行登记。这样我就可以很好的知道几号书,书名是什么,在哪位同学的手里,并且每个孩子看了多少本书,在借阅记录上也可以查到。并适当地提醒一些看书慢的同学要利用课外时间多看书。

五、做好“阅读存折”

在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上看过一篇文章叫《“好阅读”与“坏阅读”》,文章中说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了多少。我比较认同作者的观点,所以我鼓励孩子大量的去阅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跳过去。我决定等上了高年级让孩子读书时也不去画好词好句,更不用做读书笔记。我让学生唯一做的是“阅读存折”,就是用一个小本子,将自己读过的书名记下来。天长日久,日积月累,这将是孩子一笔多么大的精神财富。我们班里看书最多的一位同学阅读量已达到16万字。《新课程标准》规定一二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我们班的很多同学已大大超过了这个规定。读书月期间,我们二年级组组长又设计了专门的表格,并在全年级组整体运用,目的是督促孩子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就这样,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和书交上了朋友,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读书。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坚持读书,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孩子爱上读书,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让读书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第三篇: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

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

1144篇: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

——写在“4.23”世界读书日

逍遥行者

2013年4月23日今天是“4.23”世界读书日,作为一个自诩为喜欢读书的教师来说,很想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同教师朋友们聊一聊有关读书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化生活和网络技术的发达,对人们的阅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我小时候,人们接触外面世界的途径只有收音机和广播,还有几个月看不到一次的电影。那时候,人们要想增长知识和见闻,唯有通过阅读书籍。现在不同了,人们在快节奏、高负荷的工作之余,影视、网络和各种泛文化手段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功利化、实用化阅读以及数字化的“浅阅读”现象在国民阅读中较为普遍。于是,对于我们这些自小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能够静下心来读一本喜欢的书,似乎成了一种奢望。

每天都在同教师朋友们接触,也时常关注一下他们读书的事情。教师读书越来越少,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前几天看到一个数字,说权威部门组织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2年,我国18-70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这个图书阅读的数字同前几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回升。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如何统计得来的,也不怀疑这个数字的真实性。可是,据我观察,在我身边的许多教师,在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时间里,能够静下心来细读一本书的机会很少,即便是他们能够读一本书,也多半是些无用之书,对他的教育教学和思想提升不会有多大的帮助。

细思一下教师读书的现状,不外乎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知道读什么书,二是没有可读的书,三是没有时间读书,四是不知道怎样读书。

现在的教师,大多缺乏读书的动力和热情,他们每天除了上班、批作业、吃饭休息、做家务之外,不知道读什么书是很普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虽然有许多教育专家向教师们推荐过许多书,许多校长也在倡导教师们读什么书,许多报刊也在指导教师们去读什么书,可是仔细想来,这些推荐的书且不说如何去买到,单单列出的五花八门的一大堆书目,是否适合每一位教师读者的知识水平、阅读习惯和阅读爱好?一方面,不少的教师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其实好多时候他们也是在无所事事。他们的思想常常陷入迷茫之中,不知道今天做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明天将要做什么,就这样一天天地混下去。另一方面,阅读是一件个性色彩很强的事情,它涉及到个人的兴趣爱好、心情性格、日常习惯等,很难将这个人的读书方法强加给另一个人。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还要在于教师个人和学校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是教师要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树立每天读书的思想,永远保持读书的动力和激情。像有的人那样,每天不读上几页书,心里就不舒服,总觉得有一项重大任务没有完成。二是结合自己的爱好和工作实际,确定下几本必须要读的书,列好读书计划,强迫自己去阅读。三是学校要针对教师个人的特点和读书实际,作好教师对读书的选择,有针对性地作好读书的指导。如果教师认为自己的知识量不足,就可以多阅读一些增长知识的书籍;如果认为自己教育理念欠缺,就可以多阅读一些教育经典书籍;如果想要加快自己的专业发展,就要多阅读一些专业成长的书籍。总之,教师的业余时间有限,且不可把应该读书的时间白白浪费掉。

没有可书的书是大多数教师普遍遇到的问题。目前,教师阅读同社会上的阅读一样,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由于受外部环境和个人心态的影响,不少教师都是抱着随便翻翻的读书态度:手边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想读的书不一定有;有时间就读一点,没有时间就不读了。现在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不去自觉自动地买书去读,有的女教师,看到上千元的时装,只要穿着合适,眼睛也不眨一下就买下来;有的男教师,聚在一起喝一顿,就会花掉四五百元。可是他们在读书方面的投资却少得可怜,就连二三十元一本的书也舍不得去买。看看教师的办公桌上,除了教本和作业本之外,就是教参了,很少有自己可以阅读的书籍,更没有教育刊物了;再看看教师的家里,一件件的衣服堆满了衣柜衣橱,几乎绝大多数的教师没有专门的书橱。家中的藏书,几乎都是自家孩子的启蒙读物,根本没有可供大人来阅读的书籍。现在有些青年人热衷于网络阅读,认为许多名著都有网络读本,根本没有必要去购买书籍的原著再去阅读,这也是许多青年人不买书的原因之一。其实笔者并不反对网络阅读,但无论如何,网络阅读替代不了书本的阅读。因为阅读过程特别是精读过程,是一个需要慢慢品味、慢慢消化的过程,需要读者反复阅读和认真思考,必要时要用笔记下读书的感悟和体会。而网络阅读是一个转瞬即逝的过程,一般无法作读书笔记或记录读书感想。而网络阅读的流行,带来的却是越来越多的读者不求甚解,甚至造成信息的误读、误传,因此有人认为:“多媒体时代,保持和文字的亲密接触很重要。”那么,作为教师来说,如何购买自己喜欢阅读的书?根据笔者的个人经验,要经常上网浏览或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了解最近新出的书籍,选择好自己最喜欢阅读的书籍。现在购书的方式很多,除了定期到书店购买之外,现在网上购书方式非常流行,不管是新出的书,还是原来流行多年的书,都可以从网上购得,笔者常光顾的网店有当当图书网、淘宝图书网、亚马逊书店、苏宁易购图书网、孔夫子旧书网等,只要想买的书,通过这些网站都能买到,而且其价格要比到书店内购买还要优惠得多。

没有时间读书,这恐怕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教师需要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在工作之余,还要承受着来自网络、电视、交友娱乐购物等多方面的诱惑,那还有时间静下心来去悠闲地读书!其实,这些都是教师不读书的借口。怎样寻找阅读的时间,其实古人在这方面积极了许多丰富的经验,他们早有“三上”、“三余”的做法,“三上”即“枕上、厕上、马上”;“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曾国藩曾说过:“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这段话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去理解,说白了,之所以不读书或读书少,首先是因为你不想读书,而非客观条件不具备。还有人说,“要做一件事,总能找到时间和理由;不做一件事,总能找到借口。”在等待坐车的时间里,在排队购物的时间里,甚至在开会的时间里,我们都会看到一些网络手机的人员,而很少见到捧书而读的人员。其实,只要我们喜欢做一件事,就不要考虑是在什么时候、是在什么地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最好的说明。因此,谈永康老师告诫我们:“永远不要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2004年第11期《教师博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是的,是否善于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决定了他是否能够登上成功之巅。成功地研究了血小板及其他成就的加拿大医学教育家奥斯勒,为了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他为自己定下一个制度,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碌到多晚进卧室,就是清晨两三点钟,他也一定要读15分钟的书才入睡。这个制度他整整坚持了半个世纪之久,共阅读了8235万字、1098本书,他也由一位医学专家成了一位文学研究家,他善于利用业余时间的做法传为美谈。

不会读书,也是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说到这个问题,有些教师可能会问:只要识字的人就都会读书,怎能说不会读书呢?其实不然。现在的教师读书大多不讲究方法,一般都是采用随便翻翻的做法,有时间时或高兴了,就读上几页;没有时间或不高兴了,就将书丢在一边,很难想像这样读书的效果。古人读书之前,要做一番繁琐的准备工作,事先要“净手洁案”,即务必先洗手,将桌案清洁后再去阅读。据说阅读对佛经和圣人经典之前,更是沐浴焚香后,才能在清洁的书桌上阅读。对读书的态度要求也非常严格,务必要口无杂言,收视反听;还要遥恶亲善、敬字爱书,虔诚之心可见一斑。这样去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读书之前如果不扫清杂念,是很难读进去的。因而古人普遍敬畏读书者。因此,古人读书积极了很多有用实效的读书方法,诸如“不动笔墨不读书”之类。其实,直到今天,要想真正读好一本书,必须边读边进行认真思考,圈点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随时记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收获,还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阅读过的教育书籍,进行深入地思考。实践证明,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对于粗读和略读来说是可以的;但对于精读来说,不会有好的读书效果。笔者曾向教师朋友们介绍过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基本方法,大家不妨参考一下(请参考:我这样阅读苏霍姆林斯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02e6d0102dr5c.html)。现在学校内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功利性阅读,都是为了完成一种任务而进行的阅读。不妨我们舍弃一下读书的目的,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由式的阅读,即像王栋生老师倡导的舍弃功利的静养式阅读。所谓静养式阅读,就是“让老师们的心静下来,在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中,通过阅读,自觉地反思教育教学工作,反思自己的生活品质,提高个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读书人。”就像作家莫言小时候如饥似渴地阅读文学书籍一样,不要作任何的硬性规定和目的要求,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阅读,那将是一个多么忘我和处自由的境界。(请参考:我主张“静养式阅读”:tp://blog.sina.com.cn/s/blog_4de02e6d0102dzc4.html)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者,要让广大教师们知道自己应该读什么书,如何得到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能够充分利用好时间进行读书,要讲究读书的方法和效果,这将是一个十分有利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系统工程。让读书成为生命的必需,让读书成为最平常的习惯,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才能构建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第四篇:像呼吸一样自然

摘 要: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经历了长期的喧哗与躁动后,逐渐回归到语文本质上。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回到思想价值、言语运用、学生发展上。教师要用科学的思想主宰课堂教学,用精湛的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用积极的生成拓展课堂教学。努力提升语文学科品质,彰显语文学科魅力。

关键词: 思想 艺术 生成 中学语文课堂

近日,学校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优课竞赛如期举行。我作为语文学科评委参与了听课活动。各位年轻教师的课堂各具特色,课堂教学形式新了,教学方法变了,教学手段先进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令人耳目一新。然而,许多听课后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不像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一些年轻教师只顾及追求形式的新颖,而忽略语文教学的内在本质,没有正确理解新课程的精神,以致语文课上得华而不实、不伦不类。

一、用思想主宰语文课堂教学

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是凝结了民族精神源泉,渗透到了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经典作品。每一篇文章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展示,处处都彰显时代进步的精华,是时代杰出人才的心声和社会发展的烙印,是用优美的词句和深邃的思想反映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学生学习语文是要汲取精神养料,积淀人文底蕴。我们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不能只把文本当做例子教,重视作品的原生价值,让学生作为一种精神思想进行积累。同时,我们决不能对教学内容做肆意多元的解读,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确定教学内容时,要紧扣“语文”二字,评“语”嚼“文”,彰显学科魅力。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说文解字将其肢解,那样教学学生不但不能提高文学素养,反而有味同嚼蜡的感觉。在语文课程的实施目标中,除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外,还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教学观点。可是在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想的关照却非常少。教师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辨别能力,一味带领学生自由地进行“个性化”解读,得出一些肤浅的结论。雅斯贝尔斯在《教育是什么》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知的堆积。”语文教学到底给学生的灵魂里注入了什么呢?“试想,时下学生有多少时间与莎士比亚、普希金、雨果展开心与心的对话;有多少时间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展开情与情的交流;有多少时间与黑格尔、马克思展开思想与思想的晤对;有多少时间沉醉于凡?高、达?芬奇的色彩与线条之中,从而受到心灵震撼。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了诗歌、音乐、绘画和哲学,没有了精神的放牧”。

语文教学重要的是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为此,我们要用科学的思想主宰课堂教学内容,引领学生与作家对话、与作品中的人物交流,获得情感的共鸣、思维的共振、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二、用艺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是科学,科学的精神在于求真;教学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是演员,而且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导演。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认为一篇好的散文应该具有很强的质感和弹性。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具有这样的特质。语文教师要具有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导演好课堂教学。

1.具有学科驾驭的艺术,提升课堂教学品质。语文教学的核心应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北京教育学院张彬福教授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汉语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语文素养的有效提高具体在课堂教学方面,就是不仅要理解文本“说了些什么”,更要明白文本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

2.具有教学设计的艺术,增强课堂教学的张力。教学设计能力体现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得到的。

三、用“生成”拓展语文课堂教学

叶澜教授认为:要从生命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既是教师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又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语文教学的传统流程是认读生字生词,边读边串讲课文,摘抄教参中的“要点”,动笔完成书后练习。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教学过程毫无情趣。在新课改情境下,语文教师要通过方法的引导和问题的生成,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拓宽视野。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学科气质。“一个语文老师,如果从来没有过激情,没有过诗意,没有过精神高地,就不可能‘占据’学生的心灵,他的‘语文’绝不会有感染力”。要通过自身的业务修养和学术魅力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激励学生,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探究语文。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注意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现今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每堂课都会安排一些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的环节。但是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缺乏深入的了解,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避重就轻、舍本逐末的问题,导致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减效与无效。如有位年轻教师在教学《江南的冬景》一文时,用了大半堂课带领学生回顾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得不偿失。这样的环节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课外探究。

当语文教学褪去华美的外衣,喧嚣逐渐归于宁静,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语文的本质所在。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努力回到语文本身,彰显学科魅力,让语文真实的性灵之光辉映课堂,让文学的智慧之灯照亮学生的未来。

第五篇: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张静静-----2014临沂市小学数学研讨会学习感受兰陵县泉山实验学校2014年4月30日,下午,热烈而精彩的《统计与概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莒南结束了,但是思考还在路上!我们每一个有目标、有梦想的人都被这次“盛宴”深深的感染着、激荡着,一种感觉油然而生:

课堂上精彩不断,引会场内掌声雷动; 骨干群人才辈出,感于科长用心良苦。

<感动篇> 感动,深深的感动贯穿了整个的会议活动,从讲课到展示、评课,从专家领导到普通老师,从小数团队到可爱的孩子们,大家都在努力的、精心的诠释着关于爱的教育,自然的教育。

于科长和蔼可亲,宽严有济,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她从4月8号就开始准备这次活动,为了这次活动付出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她用智慧、用爱心为我们引路,从微课程,从Y图,从每次的研讨会,我们都深深的感受到她对小数事业的执着,对每一个小数人的关爱,我们唯有努力历练、共同成长才不辜负这满满的厚望。

德高望重的潘主任给了我们提出了三化:研究教材要深化,教师的语言要简化,关键的地方要细化。潘主任的谆谆教导现在还犹在耳边,潘主任对工作的热爱、对研究的态度让人敬仰,特别是潘主任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教学见解,平和的人生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

所有参与备课、上课的老师以及他们的小数团队,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用心了解孩子,为我们呈现了风格不同,却同样精彩的课。他们对教材的透彻把握,对问题的深邃思考,对孩子的细微关 注,无不体现出对课堂的热爱。

<学习篇> 有精彩的课堂生成,到位的专家点评,智慧的团队解读,同时也有普通听课老师的积极参与,一切都那么自然,如此有生机,能感觉到小数团队的蓬勃成长。无论万物,还是教育,正所谓:道法自然。

这次活动是统计教学的专题研究,统计在我们的头脑中是这样的印象:有些内容不讲,学生也会做题。那么统计教学究竟要达到怎么 样的目的,以怎样的方式教学呢?

统计的核心其实就是数据分析。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数据分析观念); ② 有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 有助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方法论的启蒙教育; ④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片段一:

郝贵芹老师在课的开始,让孩子猜这是谁的身高,这就紧紧的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并出示了3幅折线图让孩子去感知折线,我由衷佩服她的大胆而又细腻,只有精心的了解孩子才敢这么做。再让孩子们用手势比划金牌数量变化趋势,然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画,她问“想一想,怎样才能画的准确、美观?”在“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这一环节中,她让学生画图汇报交流后,很自然的总结:“在画图的时候你们就干了两件事:描点、连线。”“想一想点代表什么?线代表什么?”我想,这就是教育的“鱼”与“渔”的问题,关键看老师如何处理。郝老师的几个问题就把课串起来了,简单的话,就紧紧抓住了整节课的灵魂,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片段二:

李彬然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带有哲学味道的数学课,向我们诠释了“数学也可以这样教”。“我们的产品卖的这样好,我们要求加薪。” 接下来老师抓住这个闪光点接连几个追问:“这个其他是什么意思?”“你们觉得他说得有可能吗?”“问题出在哪里了?”孩子们被吸引住了。是的,老师要善于追问,善于等待,给孩子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且他还注意调换了孩子的角色,让他们体会老板与员工各自的不容易。这节课生动有趣,设置的情境有融入感,让每个学生都乐在其中,学以致用,真切的体会到统计存在于生活的角角落落,同时也恰当的给孩子们渗透了辩证看待问题的思想,我想这也是数学课深刻性的体现,我,也在一直实践着。

< 思考篇 >

同样因精彩的课堂生成,到位的专家点评,智慧的团队解读,普通听课老师的积极参与,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1、如何做到“小目标、大收获”

课上到什么程度是好课,要看孩子们学到什么,学会了什么?一节好课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是完美的,甚至有些还是“贪多嚼不烂”,这时候就要“舍得”,去掉一些枝叶,大树才会更茂盛。就算是一个很小的目标,只要我们做实,做细,效果也会好的出乎意料。

2、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策略数据分析观念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疑问。

3、“无为而为” 道法自然

在《众数》中,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对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理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是要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思路去考虑,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也是学生思维灵活性、开放性的一种表现。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解释结果的合理性。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方式多样的,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生活是这样,源于生活的数学也是这样,问题解决更应该这样。结束语

最后想起吴正宪老师送给所有老师的话:

1.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

2.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3.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4.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愿我们的临沂小数团队,愿我们所有的小数老师,带上小学数学独有的阳光,带着我们的梦想,展翅高飞,搏击长空!

2014.5.3

下载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读写像呼吸一样自然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让读写像呼吸一样自然》 1. 与高手对招,常一步失策,满盘皆输;但是高手下棋,眼见的残局,却可能峰回 路转,起死回生。 2. 天空高远而宁静。凝神聆听,你会突然......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摘 要:新课标对课外阅读提出新的要求,可是课外阅读的有效落实在农村小学却存在很大的缺失。旨在从两个方面介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一是多渠道......

    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

    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 ----河南省小学德育现场会感受2012年12月21日,我有幸同郭老师一起参加了由河南省德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河南省小学德育现场会。本次德育会的主题为“让......

    让诚信教育像呼吸一样自然

    让诚信教育像呼吸一样自然 一年一度的期末调研考试又开始了,这本是一项非常普通的常规工作,谁也不会去拿它做什么文章。然而,有的学校设立的诚信考场却让我浮想联翩。 “诚信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带来的故事题目是《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英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 有一个孩......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案例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姓名:张佳林 单位:新密市市直小学 联系电话:69822175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关于《角的度量》一课我的问题和困惑是:①我们让学生量了各种各样的角,学生......

    (心得体会)让教研像呼吸一样自然

    让教研像呼吸一样自然 浏览次数:37次发布时间:2016-01-23文章来源:中华资源库我要投稿 “让教研像呼吸一样自然。”这句话一入眼就再也忘不掉了。 理想中的教研是什么样? (1)课......

    让增员像呼吸一样自然

    让增员像呼吸一样自然 2008-10-25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收藏 推荐 打印 今日早会 晨会主题 竞争有利于个人成长。 经营目的 通过晨会经营让营销伙伴们意识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