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制下的启蒙课后小习题
专制下的启蒙习题
1、“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
2、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 ②《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③法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已经动摇④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4、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5、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广为宣传。《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问题: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8分)
6、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问题: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10分)
第二篇:《专制下的启蒙》教学设计
人民版 高中历史 专题六 第三课
《专制下的启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教材内容
人文精神起源于希腊的智者运动,在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得以升华,在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中复苏,而启蒙运动的开展使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在人文精神发展的这条主线中,启蒙运动时一个重要的环节。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理性与自由成为了西方社会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
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第一目“呼唤民主与自由”主要讲述了启蒙运动发生的背景和目的;第二目“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启蒙”则阐述了启蒙运动初期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的主张;第三目“法国启蒙思想家”主要介绍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此外,教材还配有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和学习思考,在为学生提供了史料的同时,也引导着学生进行思考。
此外,与岳麓版和人教版只介绍伏尔泰等主要思想家的主张相比,人民版教材在《专制下的启蒙》中介绍了霍布斯和洛克的观点,显得更加全面,但同时,人民版又将启蒙运动分成两课来介绍,造成内容割裂。
【学生分析】
本课位于专题六的第三课。此时的学生已经学习过《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学生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和发展过程有一定的了解,这对学习本课来说,是一个有利条件。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不强,史料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还有待提高。此外,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内容抽象,且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寻找突破口,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分析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利用相关的视频、图片、表格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学生阅读和解读史料,让学生在阅读史料时,总结归纳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在做到论从史出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理解“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点,认识思想变革的力量。【重点难点】
重点: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难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教学方式】
引用史料,设置问题;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罗列表格,进行对比。【教学用具】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最近网上有封辞职信很火,大家知道信的内容是什么吗?没错,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那假设现在你有一次去法国看看的机会,同学们想去哪些地方呢?
生:…...师:同学们说了一些法国很著名的景点,说明大家对法国有一定的了解。在这里,老师还要给大家推荐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那就是--先贤祠。这先贤祠是安葬法国历史名人的地方。不过,想要栖身于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即便是有幸入室的伟人,通常也很难得到一个宽敞的位置。然而伏尔泰与卢梭的棺木却被安放在整个墓群最中心,最显赫的位置,并各自享有一个墓室,这可以说是极大的荣耀。那他们到底做了什么,让人们如此的崇敬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在今天的新课《人文主义三部曲之专制下的启蒙》中寻找答案。
先贤祠
17世纪的欧洲人,特别是知识分子,通过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表达对社会的愿望和设想,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启蒙运动”。这次运动持续了两百多年,可以说是欧洲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那么,它为何会在当时的欧洲出现,而不是在中国或者是其他地方发生呢?请同学先结合书上109页的第一自然段,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板书:1.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生:„„
师:早在14、15世纪,欧洲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学习必修二《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时,我们曾经讲过,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了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与此同时,资产阶级力量也随之壮大。
但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不断成长的同时,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却依然处在专制王权的统治之下。比如法国,法王路易十四就有一句名言“朕即国家”,在他执政时期,国王的权力发展到了顶峰,此外,他还用“君权神授”来为王权至上制造依据。专制王权不仅严格控制着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还对人们进行经济上的盘剥。
一边是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一边是封建专制不断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二者之间是不是会产生矛盾?
生:„„
师:没错,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想要冲破旧制度的束缚,就需要先解放人们的思想,做好舆论上准备。而除了这两个最主要的原因之外,当时还有一些有利条件。
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性的解放,使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的一生,已经不再是为追求来世幸福而进行艰难准备的一个阶段,应该摆脱宗教束缚,争取自由,造福此生。而宗教改革主张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人人都可以与上帝对话,对罗马教廷的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这些观点,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外,自然科学也取得很大的进展,如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宇宙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被人所认识,传统神学对世界的解释是不科学、不可信的。这样一来,就削弱了神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正在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启蒙之芽”才能在欧洲“茁壮成长”,并在各国开出璀璨的“理性之花”。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这里所说的理性,其实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认为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而不需要依靠神的旨意。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启蒙运动在政治、经济、宗教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首先,我们来看看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的政治启蒙。这里有一则材料,请同学们先阅读这段材,想一想,这段材料体现了霍布斯的哪种观点?
生:„„
好的,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其实,材料中已经很明确地说出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这种权利不是由人或制度所给予的,它来自天赋”。
霍布斯认为,每个人天生就有保护自己的愿望和可能,凡是对于生命有益的事情,我们就权力去做。而这种权利不是有别人所给予的,而是每个人的天赋。这就是“天赋人权”的原型。
此外,霍布斯还写了一部著作,就是《利维坦》。同学们可以看到这张图片,这是《利维坦》一书的封面,在封面之中,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个巨人,他的身体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霍布斯认为,个人的力量太弱小,于是,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就需要联合起来,并通过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利,从而创造出一个能让他们有归属感的庞然大物----利维坦,也就是政府。这种社会契约的思想对其后的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但是霍布斯认为,人们一旦出让了自己的权利,就不能再收回,也不能有不满和反抗,否则就是违反了契约。那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原则有什么弊端?
生:„„
人们将所用权利都转让了给了政府,一旦政府实行暴政,就会威胁到人们的利益,可人们却连反抗的权利都没有。这就像在一场婚姻中,女方连人带嫁妆一起嫁到了男方家,可是嫁过去之后才发现所托非人,可是这个时候,偏偏还不能离婚。
另一位英国启蒙思想洛克就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他的《政府论》一书中提出了新的观点。我们来看一段材料。请同学们在看的时候,想一想,洛克是怎样发展社会契约思想的呢?
生:„„
师:那有没有同学自愿起来说一说? 生:„„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请坐。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洛克认为人民在订立契约的时候,只是出让了一部分权利,政府也只得到这一部分权利,所以政府并没有绝对的权威,人民才是国家主权的真正拥有者,应该按照人民的意志对国家进行治理。当政府失于职守或违背人民的意志时,人民就可以起来推翻它。所以,我们将他的观点简化一下,就是“人民拥有国家权利”。
除了这个观点,洛克还提出了一种十分重要的理论。咱们还是用材料说话。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同学们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思考一下,材料中打省略号的地方应该填什么?
生:„„
师:同学们想到了吗?应该是什么理论? 生:„„
同学们说得很好。咱们来看材料,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有哪些?是不是“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联盟权亦属国王”,这样一来,就把国家的权力分成了三种,即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所以,这是一种分权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国王可以掌握一部分权利,体现了英国“光荣革命”的基本精神,也就是限制和削弱王权,而不是否定王权。但同学们想一想,洛克的三权分立的学说,有没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
生:„„
在洛克的分权学说中,行政权和联盟权都是属于国王,那事实上,是不是只有“两权分立”?所以,这种分权学说是不够完善的。
到了18世纪,启蒙运动发展到高潮,法国成为了启蒙运动的中心,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其中,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就被称为“法兰西自由三剑客”。
下面,我们就一一来了解这三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1689年,孟德斯鸠出生于法国波尔多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幼接受过良好教育。27岁就继承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一职。但非常难得的是,后来他将这一职务卖了,并将这些钱用于写作和研究,并写出了《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等著作。
我们刚才说到,洛克的分权学说是不完善的,因此,孟德斯鸠在洛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分权学说。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生:„„
师: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利,就要使各种权利既相互配合,又要相互制约。那这些权利是如何相互制约?我们来看一副示意图。这就是孟德斯鸠提出的分权与制衡模式。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必须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立法机关制定法律,并监督法律的执行。行政权应掌握在国王手中。司法权则应该由从普通人民中所选出的人员组成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来行使,并且不能由某一特定阶级或者某一特定职业所专有。
大家看了这幅示意图,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我们在必修二将《美国1787年宪法》的时候,是不是也画过类似的图。那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跟美国的政治体制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生:„„
师:没错,二者之间呢,其实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孟德斯鸠所提出的理论最早在美国得以实践,并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所以,我们说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欧洲的良心、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三剑客中有一个人集这些赞誉于一身,同学们能猜到他是谁吗?
生:„„
师:没错,就是伏尔泰。伏尔泰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在18世纪的欧洲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甚至有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那下面,我们就通过一段视频来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同学们在看视频的过程的同时,试着自己总结一下伏尔泰的主要观点。
(生看视频)师:好,那现在咱们就来检验一下大家在看视频的时候有没有认真了。左边有几段伏尔泰所说的话,右边是具体的思想主张,同学们需要把材料对应的思想主张连起来。那现在我就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应该怎样连。
好的,那同学们说,他们连对了没有? 生:„„
师:非常好。三段材料当中,第一和第二段表述比较直接,很容易理解,这里老师就不过多地阐释了。我们来看看第三段材料。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伏尔泰对人民怀有一种怎样的态度?
生:„„
师:没错,这也是伏尔泰思想的局限性。伏尔泰认为,国家和权力的主导者应是社会上的少数人即富人。并主张实行“开明专制”,希望通过“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过渡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因此,同学们应该看到,由于时代的制约,伏尔泰的思想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是,他对轰轰烈烈的法国启蒙运动的突出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歌德曾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开辟新时代的启蒙思想家——卢梭。
卢梭出生在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他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后来,他当过学徒、杂役、教师,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然而,正是因为成长中的不幸和挫折,使得他对普通百姓所遭受的痛苦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同情。并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指出:私有制是导致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
此外,卢梭的思想主张还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我们来看看下面几段有趣的对话。我找几个同学起来分别扮演这四个人,来读一读这几段对话。他们
生:„„
师:非常好,我们给他们一点掌声。从刚才这几个同学们的对话中,大家知道,卢梭和伏尔泰、孟德斯鸠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吗?
生:„„
师:卢梭与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差异就在于,前者主张主权在民,而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则主张君主立宪。而主权在民的主张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法国大革命。比如《人权宣言》中的“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就是这一主张的具体体现。
同学们,我们刚才介绍了几位启蒙思想家的主张,那现在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了:为什么说启蒙运动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呢?
生:„„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本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回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完成这个表格。
本专题的标题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前面我们讲到,西方人文精神最初是来自古希腊一些学者对人的认识,无论是普罗塔戈拉所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还是斯多亚学派提出的“人生而平等”的观点,都开始把研究的目光从神转向人,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到了14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迈出了探索人文主义精神的第二步,他们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来宣传人文精神。那同学们还记得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
生:„„
师:没错,我们前面讲过,就是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强调追求现世幸福,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这一时期,思想家们开始关注人性。
而我们今天所讲的启蒙运动,主要内容是? 生:„„
师: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批判封建特权、王权、神权。宣扬天赋人权,强调平等自由。关注的是不是更高一级的人权?
从关注人,到关注人性,再到关注人权,这是西方人文主义逐渐发展的三个层次,所以,我们说启蒙运动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设计反思】
1.利用问题串联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2.设计了启蒙思想家之间的对话,生动有趣,且易于学生理解。3.引用史料,做到论从史出;添加视频,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第三篇:六(19)专制下的启蒙说课稿
专制下的启蒙
一、教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专题课程标准: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一条主线:人文精神分别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发展情况
总体概括——第三四节的地位:古希腊的智者以人的眼光去考察一切,也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知德合一”,重视人的理性,是人文精神的升华
文艺复兴之人文主义,即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反宗教迷信和神学的专制统治并提出资产阶级要求的一个思想体系,是人文精神的复苏、发展
宗教改革蔑视权威,信仰自由使人文主义平民化
启蒙运动之理性主义,即是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使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并走向成熟 专题线索 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 人文精神的复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精神的发展成熟——启蒙运动
其中,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旧教材都有较详细的阐述,而智者运动是增加的。
学习指导意见:
1、了解启蒙运动的产生背景;
2、知道或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 等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政治主张;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体验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说明:上面的第2点把第三、四两课相关内容的学习指导意见合并处理了。教学立意:
让学生认同启蒙运动的最大价值与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体验该价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二、学生群体特点分析
①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作为重点中学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好,认知水平还可以,有一定的史料概括、辩证分析的能力,但仍须培养。有部分同学在初中学过本课,但只停留在表层。②在学习方法方面: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意识还须加强。
③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当代青年学生对自由的追求强于先辈,但是对自由的理解容易走入极端,我们应该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体验进步思想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教法学法:
1、阅读文本,个体感受。
2、师生对话,促进理解。
3、学生活动,共同体验。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假若大家都是科学家,每个人都在从事科研工作,你们说什么原则能够使各位更能产生研究成果?第一个方案是由大家选出一位大家敬佩的科学界领袖人物,由他来决定每一位应该研究的课题。第二个方案是由一位不懂科学的人来做大家的领导,由他来指定各位工作的项目。第三个方案是由各位自己决定研究的题目、自己去找材料、自己去做实验、自己找相关的同仁切磋,但这一切活动都必须在遵守普遍性与抽象性规则之内进行(包括申请研究金、发表研究成果等等)。
你选择哪个方案?请说说你的理由。
启蒙运动(17~18世纪)的历史背景(略)
伏尔泰(1694~1778)——“欧洲的良心”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孟德斯鸠(1689—1775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卢梭(1844~1910)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康德(1724~1804)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 什么是自由?如何获得自由?
如当你睡觉到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还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不会在半夜三更从你妻子的怀抱里或从你孩子的拥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堡,或流放沙漠;当你若有所思,你有权发表你的一切想法;当你被人控告,或写了闯祸的文章,只能依照法律来裁判等等。
——伏尔泰《哲学通信》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伏尔泰主张哪些方面的自由?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被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 心境的平安是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 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他的统 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思考:孟德斯鸠如何理解自由?他主张建立一个怎样的 政府才能使公民享有政治自由?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和 现实意义是什么?
人类由于社会契约而丧失的,乃是他的天然的 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企图的和所能得到的一切东西的 那种无限权利;而他所获得的,乃是社会的自由以 及对于他所享有的一切的东西的所有权。
——卢梭 思考:卢梭认为怎样才能保证公民的社会自由?
卢梭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 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 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 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康德 思考:康德认为如何才能达到自由?
小结:
1、列表归纳主要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2、概括启蒙运动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学生体验一:大声诵读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谁大胆思维,谁就有自由。
——伏尔泰
自由只能在国家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但是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 孟德斯鸠 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卢梭
当公民们发现法律有悖于他们的信仰时,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来修改立法。在任何事情方面,我们都必须以理性为最后的判官和指导。—洛克 走向哲学的第一步就是不信神。
——狄德罗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
学生体验二:探究讨论
和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有了哪些发展?
理性、信仰、政治制度宽容、尊重个性、自然——追求和实现人及人类社会的自由 学生体验三:启蒙运动的实践——泽被东西
例:透视美国革命可以看到,它因此确立起了现代政治原则和政治体制:
①1776年,为争取独立和自由,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第一次把天赋人权以宣言的形式加以表达;
②同时,美利坚民族创设了1787年制宪议会通过了宪法,规定:以共和政体为国家政体,全然否定君主专制政治体制;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坚持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原则,防止权力在行使过程中的过度扩张和腐败,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尽管未能实现体制的创新,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理念,其核心是人权,具体表现为“自由、平等、博爱”。中国、日本等
学生体验四:学生新年庆祝会能取消么?快过新年了,各个班的学生既兴奋又忙碌,都想在新年前一天好好庆祝一下。不想,学校发出通知,为了保障学校的安全,以及能够让学生们保持冷静的态度参加期末考试,决定取消今天各班的庆祝活动,任何班级不得在学校里搞庆祝活动,否则,以影响学校正常秩序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听到这个消息,学生会干部征求各班班长意见,希望约见校长就此事进行交涉。
讨论:
1、你同意学校的决定吗?你会怎样看待这件事情?
2、如果你是班长,你会参加学生会的约见活动么?为什么?
3、假设你被同学们推举参加约见校长,你能写一份与校长讨论此事的提纲么?你准备怎样说服校长呢? 结
语
2006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提到,转型期的中国应该吸收一些法国信念--“有一些法国的信念能够帮助中国继续思考,而这些信念,就是法国启蒙时期的理想和法兰西信念,它们将为中国走向民主和人权带来启迪”。
启蒙运动的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思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注重了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承和发展)教学反思
几点困惑:如何确定一节课的主题;用什么材料来组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流程施教。几点想法:
希望我的课堂能轻松一些,学生学有所乐; 希望我的课堂能理性一些,学生学有所思; 希望我的课堂能实在一些,学生学有所得。
第四篇: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第一课
背诵第1、2自然段
1、体会句子的含义:
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答: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墨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B: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答: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写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C:“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答: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第三课
背诵第12自然段
2、你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答:白杨树有三个特点:高大挺拔;适应能力强,哪里需要就能在哪里生长;坚贞不屈,任何艰难的环境都不能动摇。
3、《白杨》一课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4、体会句子含义:“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5、用“哪儿„„哪儿„„”造句
用“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第五课
背诵三首古诗及意思、注解、思想感情。
第六课
了解P30“资料袋”
第八课
6、“我”发现了什么?
答:“我”发现了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7、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请概括地说一说。
答: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的孩子。
8、体会句子含义:“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答:这句话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又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例子: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指出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结果被监禁七年后活活烧死。
第十课
默写课文及意思、注解
第十一课
写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几件事的名称
答:让晏子钻狗洞;说齐国没有人;嘲笑齐人没出息。
第十四课
体会句子含义: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答:这段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答: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第十八课
写出三个小故事的标题
答: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记住“资料袋”
第十九课
记住“资料袋”
回答问题: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答:“军令状”是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如果完不成任务,愿意接受军法处置。周瑜经过步步紧逼,使诸葛亮答应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认为终于可以加害诸葛亮了,所以周瑜很高兴。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神机妙算”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策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1、算到天气;
2、算好了受箭方法;
3、算好了人。第二十课
记住“资料袋”
第二十五课
背诵第3自然段
回答问题: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
答:“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很多,课文中德国人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二各自又看别人的花;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
人。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你是怎样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的?)答:作者是说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第二十六课
背诵课文4—6自然段
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说说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并体会加点词语的好处)
答:小艇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比喻句上:“像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写出了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
第五篇: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第一章
•如何理解中国蒙古人种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多态性? •请列举中国早期农业阶段具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考古学家是怎样归纳中国新石器文化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的? •中国早期原始聚落的演进反映出原始先民社会组织形式怎样的发展过程? •在上古人群集团划分问题上,对史前传说的研究已取得哪些成果?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考古发现从哪些方面集中反映了各地区社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演化?
•试分析中国早期文明多样性和多中心格局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 第二章
•请说明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对论证夏王朝存在的意义。•请列举商代考古已取得哪些重要成果?
•现阶段的研究成果表明,商代国家形态有怎样的特点? •请列举商代文化的几项重要表现。
•张光直先生说:“夏商周„„彼此之间的横的关系,才是了解三代关系与三代发展的关键。”根据本段的学习,谈谈你对夏商周三代关系的理解。
•如何理解西周“分封”的性质、作用以及对西周政治体制的影响? •西周时期的宗法关系对社会秩序的建立起到怎样的作用? •怎样理解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试分析西周衰亡的原因。
•请举例说明西周礼乐文明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第三章
•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春秋战国兼并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进入春秋战国之后,各地域政治、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
•试说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中层急剧变动的具体情况。
•春秋战国期间,各国是如何向集权体制转化的? •请列举战国前期各国改革的主要主持者。
•简要评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又有怎样的结果和意义? •请说明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 •请评述战国儒法道墨诸家的基本思想及其历史意义。第四章
•战国七雄中为何是秦国统一了中国?
•简析秦始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是唐代章碣的感史诗句。请结合相关史实,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秦朝何以短促而亡? •试析楚汉胜负的原因。
•比较汉初的分封与西周封建的异同。
•汉初的布衣将相之局对汉代历史乃至汉以后历史有何影响? •简述汉初的无为而治及其意义。•简析西汉的重农抑商政策。
•两汉经学对于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第五章
•简述王莽改制的因由、内容,王莽改制为何难以成功? •大族势力为何能在东汉得以迅速发展?其历史影响又是怎样? •简论东汉“党人”和太学生反宦官专权的性质和意义。•说明两汉经营西北的异同点。
•简述三国分立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西晋为何会出现“八王之乱”? •简析“九品官人法”。
•比较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的异同。•魏晋的刺史与两汉刺史有何不同? •简述东晋南朝的政治特征。•评析北魏孝文帝改革。
•简述北朝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条件及其表现。•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简要说明魏晋玄学在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第六章
•隋朝能在长期分裂后重新统一全国,有哪些主客观因素? •隋朝在政治制度上有哪些创制?对后世影响如何? •隋朝为保证赋税征收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隋朝为何短期而亡?
•唐朝的政府机构在前代基础上作了哪些改进与完善? •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有哪些具体规定?实施情况如何? •唐朝军队建置的演变情况如何? •“贞观之治”的出现可给后人哪些启示? •武则天统治时期有哪些重要举措?历史影响如何? •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如何?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如何?
•中国文化至唐代呈现出宽宏而开放的新气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七章
•五代的迅速兴替,基于哪些原因?
•宋初皇帝为巩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科举制度经隋、唐、宋三朝有何发展与变化?历史影响如何? •两宋经济的发展水平如何?经济格局有何变化? •如何看待宋朝的“重文”政策?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有何异同?失败的原因何在? •如何评析宋与辽、西夏、金的和战?
•两宋时期有何重大科技发明?其对人类历史有何影响?
•宋代理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发展经过如何?有哪些重要人物和学派?
•辽政权控制中国北方地区后,为适应境内不同的民族及其生产方式,对行政机构作了哪些调整?
•金朝取代辽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其行政制度和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八章
•简述蒙古的三次西征。
•蒙古帝国与元朝的疆域变化和行省制度。•简论元朝的双重民族政策。•元朝的政治制度与对外开放政策。•请列举元朝的主要科技成就。•简述元代的赋役制度。
•简论元代的社会阶层与种族主义。•简析元末的民变与朱元璋的兴起。•大运河与元朝的经济政策有何关系?
第九章
•胡蓝之狱与明初政治。•明朝的边患与政府应对。•明朝的对外贸易与海禁政策。•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明初的开国祖制及其影响。•明代的科举制度。•明代的粮长制度。•明代小说的主要成就。•明代中叶的宦官专权。•晚明的党争与时局。•晚明民变与社会变迁。•晚明三大案。
•倭寇之乱与中国沿海社会。•一条鞭法的推行与影响。•张居正改革及其评价。•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和意义。•南明王朝变革大势。
第十章
•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与社会变迁。•明清时期江南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清初巩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金奔巴瓶掣签制度。•清代的八旗制度。•清代的文字狱及其影响。•清代的学术与文化。
•清代的中外交流和反抗西方殖民者的斗争。•清代实行的“改土归流”措施及其意义。•清代中后期的人民反叛与社会矛盾。•雍正朝惩贪措施。•清代中枢权力机关的演变。
•台湾的统一与多民族国家的边疆政策。•摊丁入地政策述评。
•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的贸易状况。
•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对于西藏地区管理和控制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