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五步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五步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八十年代以来,在国内外创立了许多种数学教学模式,如愉快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尝试教学模式、引探教学模式、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数学教育的研究领域,推动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促进了数学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学内容的改变,我们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对过去的教学模式不但要取其精华,还应有所创新,从而构建更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就结合课改的新理念及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多年来致力于“以激发兴趣、情境引入为主旨”、“以目标导控、提出问题为中心”、“以问题探究、自学指导为目标”、“以合作展示、质疑点拨为主线”、“以课堂练习、反思评价为目的”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力求课堂教学回归真实、有效。从而构建了集“激、提、学、展、练”于一身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五步教学模式,形成了个人数学课的教学特色的同时,确切地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学质量。下面结合本人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小学数学课堂五步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在该过程中,学生课前在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下进行提出问题自学,然后带着已有知识和疑问在老师的热情引导下饶有兴趣地参与课堂学习全过程,并通过测评提高练习来自我检验课堂学习的效果,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快乐和自信,使生生、师生的情感得到深刻的体验。
一、激趣引入。是指激发情感、激起兴趣。要求教师首先要充满感情,满怀激情,善于搭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其次,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坟和手段,千百万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极大地激起学生求知兴趣,从而引出新知或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亢奋的情绪下来展开学习任务。这一环节将起到把学生带入活动角色的作用。如何激趣引入呢?过去,我们经常这样开始上课:“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什么什么。”倒是简单明了,开门见山。可是却把知识的前后联系、数学自身的魅力、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心理需求统统臵于不顾,这种无情无境的,冷冰冰、硬邦邦的导入模式让学生毫无兴趣可言。而现在有不少老师生搬硬套课本中的主题图,认为这样就是创造情景,但效果往往让老师掉眼镜,学生还是很难进入学习状态。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为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甚至是冲动。因此本人在“激趣”两字上做文章。创设情境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如讲故事、做游戏、联系生活、复习旧知、问题悬思等等,但尽量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能结合生活实际最好。引出新知要巧妙,要能把前面的激趣很好的结合起来。综合我们平时的试验,主要有下面几种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悬念。
2、创设趣味性情景,引发好奇心。
3、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
4、创设生活情境,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5、创设故事情境,进入角色。
6、创设竞争情境,活跃思维。
7、创设“障碍”情境,激化认识冲突。
8、创设猜谜情景,激发学习的热情。
二、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具创新成分。它不但包含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也包含在问题解决后。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题也是教师首先解决好的一个问题,教师应加强学生策略性知识的掌握。一个好的问题应有如下某些特点:(1)有意义或实际意义;(2)具有探究性;(3)问题不一定有解或答案不一定唯一;(4)有趣味,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兴趣;(5)简明易理解;(6)难度适中。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1)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找;(2)在知识“怎么样”上找;(3)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利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小学生的内在动机,从而激发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把挖掘教学内容中能够提出的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要不断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发现问题,有提出问题的冲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合作学习评价反思。是指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学习,合作学习,学习之余反思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然后作简单的自评、互评等等,促进生生、师生的情感交流,体现民主,不断优化师生关系,使之和谐。如何让师生在这个环节中成为最佳拍档呢?(1)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知识,在反思中升华知识,增强迁移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2)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让学生在反思中提炼方法,学会学习。(3)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纠正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数学思想理解的偏差,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4)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赞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习信心,增添学习动力。
2、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就像放电影一样把各个环节的教学回放一遍,感受课堂教学、学生精彩表现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手段的成败之处等等。(1)聆听学生对其自己、对同伴、对小组或者对老师的评价,虚心听取学生的建议。(2)注意对学生的各种评价及时简单反馈,使学生真正融入教师的管理中来。
3、课堂评价的方式(1)教师评学生。评价有导向性,评价有激励性、评价有开放性、评价还有发展性。教师仍然具有评价的权利,但教师应该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同时应该评价学习的过程;应该评价知识,也同时应该评价思维、能力、情感和发展。如适当表扬和鼓励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小组,提出改进建议等,但一定要从以前的裁决模式变为六步教学中的激励模式(2)学生评学生。除教师可以评价学生以外,学生也应该学习着自评和互评,评价要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3)学生评教师。其实,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这就更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扫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创设出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四、探究展示。是指通过教师和学生精心创设探究问题,并提出具体、有效的小组评价要求,让学生小组自主探究知识,解决问题,接着把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通过这种形式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胆识、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互帮互学的作用。此环节是五步教学法的核心,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充分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有效学习的重要过程。对新知的学习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同的见解,通过生生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行知识小结,教师对重点处、难点处做点拨和强调,形成知识结构。这一环节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何探究展示呢?
1、指导探究的策略(1)实施探究学习要遵循七个原则:独立性原则、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激励性原则。(2)让学生明确探究的任务与要求。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前,明确学法指导及对小组开展探究的要求:竞赛时间、探究的分工、效果要求、竞赛结果奖励,这一环节教师要结合本人本班学生的实际先带后放的指导,使之四人小组探究过程的良好学习风气形成习惯。(3)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此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不可问题一抛出就小组合作。(4)探究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学生的个人知识),首先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5)在探究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2、学习成果展示策略(1)培训各种展示方式。需要在课前或课内、课后对全班、某小组、某位学生进行指导,让其掌握展示方法,包括如何站位、如何板书等,减少课堂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等。小组集体汇报方式:当需要板书、多媒体体时到讲台前展示。每人有不同的观点作发言,发言完毕后可互相补充。学习成果展示完毕后要听取下面同学的质疑或建议、评价。小组代表汇报方式:由一人代表小组其他成员的发言,发言完毕后小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然后听取同学或老师的质疑等。个人汇报:这种汇报形式比较简单,相当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2)教师要做好让学生汇报的预设,不同的探究问题采用不同的汇报方式,否则会降低汇报的质量。适合个人或小组代表展示的问题:A当几个问题是相关联的、前一个问题是下一个问题的基础时。B、探究的问题比较小,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问题。C、当某个或几个问题都需要老师帮助板书时。适合小组集体展示的问题:A、几个问题联系不大时。B、探究问题比较广时,并且需要同伴配合时。C、当探究的问题能让学生通过汇报配合完成板书时。另外,有些问题还可以采用多个小组展示、小组与个人相结合展示等方法进行,总之老师一定要提前预设、心中有数,不能在课堂上才慢慢想这个问题。
3、要给与展示学习成果的个人、小组恰当的评价,以表扬和激励为主,既有同学的评价,又有老师的评价。
五、练习提高。是指通过最基本的练习、综合性的练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结合有关内容适当设计一两道探究题或开放题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这一环节能有效地检查一节课的教学质量。课堂练习是一个综合环节,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练习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来衡量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我们设计的题目能做到既活又实,既重基础、又重提高,既体现“测”的功能,又体现“评”的价值。从而让我们的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得到锻炼、得到发展,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如何使练习达到最佳效果呢?
1、检测评价体现层次性要求,测试题的设臵采取低起点、多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基本成功的机会。尽量以竞赛的形式来实现,统一数量、统一时间。
2、设计不同形式的综合性测评题,如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等练习,尽量能创设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练习。
3、重视一题多解的设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观察、联想例题和习题,得到不同的解题途径。
4、测评题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有思考的时间,尽量让学生都动手去“做数学”,都主动参与到“测”的氛围中来。
5、精心设计提高练习。检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诊断教与学的开展情况,评价学生学习成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调整学习策略。评价要当堂进行,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互批、互议、互改。要及时分析统计学生答题情况,有针对性补救矫正。
构建的新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模式,其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能体现师生的民主平等,实现情感交流。同时在这个课堂教学模式中,优势生得到了充分发展,劣势生得到了充分照顾,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师生关系等方面都上升到了新的层面,真正达到了当前课堂教学提倡的真实、有效的目标。当然,“教无定法”,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五步教学模式中的五个环节并不是一定要在每一节课中都一成不变,并不是每节课都要五步教学模式,而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随时加以调整、整合,使之更优化。
第二篇:小学数学三环五步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将高效课堂与“班班通”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围绕问题导学这一条主线,将多媒体应用三个环节与高效课堂五步教学流程相融合。通过自学自研层、合作探究层、展示提升层、巩固训练层四个层级式训练,达到学生能力提升的目的,初步创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释义
“三”是“三环媒体应用”:多媒体应用三个环节:知识链接、呈现目标;媒体应用、强化重点;出示练习,训练反馈。
“五”是“五步教学模式”:第一步:导----预习展示,学法引航;第二步:学-----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第三步:论----对子帮扶、群学研讨;第四步:展----展示交流、补充质疑;第五步:练----当堂检测 总结评价。
二、“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三环”媒体运用操作流程: 第一环:知识链接、呈现目标
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知识链接,复习上节所学内容,出示课前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展示。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学法,明确要求。同时,也可用音、视频资源展现生活情景,让课堂回归生活,巧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环:媒体应用、强化重点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规律、解题思路,比语
问题;二是组内预展。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解决对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形成共识后,两名同学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其他同学生由小组长组织分工,进行预展。
第四步:展----展示交流、补充质疑(8-12分钟)对导学案上的问题进行全面讨论,重点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暴露问题,增强自信。教师在学生群学之后,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随机分配展示的问题。每个问题由一组重点展示,一组同学对该组板书及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质疑。教师适时应用语言进行评价、点拨,再加上多媒体手段对重点进行强化,对难点进行突破。在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主体地位进一步体现。
第五步:练----当堂检测 总结评价(5-8分钟)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分层设计当堂达标检测题,限时完成。较简单的问题独立完成,综合性的题目、多数学生不会的或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解决。教师要明确正确答案,及时进行引导评价、点拨纠正。了解学生当堂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加深理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
第三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五步教学模式简介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五步教学模式简介
作者:教研员 来源:小教组 点击:164 发布时间:2015-6-15
岐山县教研室 韩晓萍
高效课堂理念认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教师的智慧型指导将“学”和“导”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此理念指导下,全县小学数学教师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结合实际,形成了“创设情境、呈现目标—自主探究、感悟新知—展示交流、解决问题—当堂检测、训练拓展—总结反思、多元评价”的五段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借助学习工具单,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导、生生相导和生本联导等形式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接受新思想,积累新经验,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这一环节,教师首先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流程、学习方法、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2、自主探究、感悟新知。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体现的是学生的独学、对学、群学,即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对文本内容或工具单上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对子互学,并在小组长、学科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在组内充分交流自己的看法,提出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之间纠正错误、补充完善、解答评价,再由学科长对本组学习收获或观点进行整合,形成最终探究结果。
自主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展示汇报的前奏,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拓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巡查,最大程度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关注,让学生在小组内有序发言,轻声交流;二要把自己当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探究结果。
3、展示交流、解决问题。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思维能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等都可以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得到培养和锻炼。这一环节在教师或学术助理的组织下,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各组的探究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大胆质疑、积极补充、及时纠错。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操作、演示等形式,互相学习和借鉴,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充分展示其学习成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代表小组发言,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听讲;二要及时切入,对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进行点拨、精讲、强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三要“煽风点火”,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提问,或是直接发问,将课堂教学不断引向深入;四要对学生和小组的表现及时恰当地进行评价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4、当堂检测、训练拓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信息相互传递、转化的过程,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工具单或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适当进行拓展延伸。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提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习题要切合本课知识点和学生实际,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设计,难易程度适中,有一定地应用价值,切忌脱离教材,漫无边际地拓展延伸。
5、总结反思、多元评价。这一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用简短精炼的语言从知识、技能、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各个方面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总结收获,反思不足,取长补短,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第四篇:“五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五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新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我们学科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在调节教学和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其基本思路是: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展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其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思维得到深化、能力得到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
理论依据:诱思探究理论、调节教学理论、新课程培训精要
诱思探究理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点拨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及时多向反馈,注重智能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在“导”上下功夫,导知识、导方法、导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教学原则:主体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反馈性原则、高效性原则
适用范围: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
模式结构:
教学环节:激情导学 → 设问导读 → 自主学习→ 合作展示 → 测评巩固
模式特点:1.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稳定。
2.强调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
3.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实践应用:
在该模式实验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会相同,教学方式有所改变。在实际操作中学科老师应有模式而不惟模式,恰当应用、完善创新、灵活掌握,探索出了不同课性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是“五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成熟的做法,在此与同行教师交流,不妥之处希望提出宝贵意见。
一、“导学法”教学模式在新授课中的应用
“五步导学法”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主线,围绕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实验操作、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取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其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环节。
1、激情导学
该环节是基础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就是在这里形成的,恰当的引入非常重要。教师在进行该环节的设置之前,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到新课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中,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学兴趣,挖掘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在潜力,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看书、思考,探究问题的答案。
2、设问导读
“设问导读”是教员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精心设计阅读思考题.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读书。通过读书寻求答案,启发学习兴趣,引导积极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方法。在“褥疮的预防和护理”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试用“设问导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书取得了一定效果。
3、自主学习
该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环节,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就是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情况下,教师展示自学提纲,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阅读课本,进行自学。其中所列问题必须要有目的性、计划性,对学生有更大的启发性,所有问题必须紧扣课标和教材,由浅入深,难度适宜。在学生自学阶段,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个别同学可进行短暂的个别指导。同时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老师应给予学生时间上的绝对保证,绝不能走马观花。
4、合作展示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每组可能有着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所以要设计集体讨论交流的教学环节。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对回答较好的同学予以肯定;对回答有困难的同学予以指导,即使是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要给予鼓励,以免扑灭学生的智慧火花,阻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设问,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切不可包办代替,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充分地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5、测评巩固
为了检查学生自主学习和随堂训练的效果,给学生享受成功的机会,教师可及时设置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达标测试题,让学生限时完成。对于完成情况及时评价,对完成较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信心。针对存在的疑难问题可以作为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作为下节课的引入。达标训练是课堂练习的延伸,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层次完成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为进行下一节新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五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是以教师的“引导”为手段,以学生的“自学”为目标,提倡“以问导学,以学代讲,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五步导学法”教学活动,不仅使能课堂教学过程更科学、教学结构更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五篇:数学“体验式”五步教学模式(推荐)
数学“体验式”五步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的推广使用,我们看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断呈现出的新的生机与活力。人教版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为孩子们提供了乐于思考、乐于学习的精致素材,为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充分地体现了“以教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教材思想。但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教师个体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和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程度不同,对数学难学、难教这一现象却依然困扰着不少小学教师和学生,尤其是追求理想有效课堂的假设与常态课堂的真实状态差距太大、数学教学理论无法有效嫁接应用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应用实践,更是成为数学课程目标达成缺失和阻挠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焦点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人教版教材的优势,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必须重新审视并理解数学课程,弄清小学数学“学什么”,进而探究小学数学“如何教”,通过对现实的、有效的课堂实境进行研究,概括和描模出可供一线教师借鉴、迁移、应用的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便于被面上更多的一线教师所理解、接纳,并最终共同卷入创生新课程的实践,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样的探索与研究,对于丰富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对于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实施水平和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无疑都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我们的课题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而产生的。
二、理论支撑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所以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当代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先进的观点,比如,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这些教学理论都对构建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指导作用。现代先进的学习理论注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能力的开发,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教学参与者。我们在构建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时应充分反映这些理论的基本思想。
三、课题界定
教学模式(Model of Teaching)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提出的。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结构及其教学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我们认为,简约有效的数学课一定是遵循了教育规律,在规律支持下的某种具体表现和情景,通过这些现实的、有效的课堂实境必能概括和描模出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要既关注教师课堂中的课程实施(教的层面),又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进程中的数学发展(学的层面),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探索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学会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将新知识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精神。同时还要对数学课程的内涵、本质、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表达,因而,本项研究对于全面推进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数学素养的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概括和描模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并形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领域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2)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及操作模式的构建,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课堂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规范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丰富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形成本校的扎实、朴实、有效的课堂教学风格,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本校数学课堂教学特色。
(4)在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精神。
五、研究内容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不同学习领域的课堂教学模式。(1)“数与代数”教学模式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模式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2)新课程背景下“统计与概率”教学模式的研究。(3)新课程背景下“空间与图形”教学模式的研究。(4)新课程背景下“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具有鲜明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我们力图用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从而探索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和基本特征。
实验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进行实验研究,开展同课异构对比研究、教学展示探索研究等活动。
案例研究法:选取教师教学实例、听课记录、反思材料、论文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修正。
行动研究法:追踪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聘请教科研部门及各级领导、专家进行指导、会诊、研究、帮助,以解决研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七、研究过程
(一)分解、申报,以名教师为中坚力量,以优秀的一线教师为先锋的研究队伍,形成强有力的实验网络。围绕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分解、设定了子课题,由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研组长主持一项子课题(子子课题),所有数学教师自主选择课题参与研究,建立起课题三级管理网络,点、线、面纵横联结,有机贯通,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有效实施。
(二)培训、指导,夯实研究基础 研究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为此,我们把理论学习作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和各子课题负责人先行一步,学习《模式与方法概论》等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题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有计划、有针对、有重点地对课题组其他成员进行培训。根据可能涉及到的培训内容,学校分别购置了相关的书籍,供教师阅读。各课题组与学科教研组有机联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集中研读教育专著和新一轮课程改革方面的文献。
(三)定向、交流,强化过程管理
对实验过程的管理和调控我们主要采取“明确活动指向、落实研究环节、搭建研究平台”的过程管理策略及“自主研究,集中管理,点面结合,分享推广”的课题研究策略,使各子课题组的研究既保持自主性,又能相互交融,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课题研究,确保整个课题实验的整体性、方向性和可操作性。
(1)关注常态课,切实引导教师剖析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对研究构建学科课堂教学模式重大现实意义的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读人教版小学数学12册教材,梳理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不同学习领域的知识体系。并以课题主要成员、学科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为主体,对近年来使用人教版数学教材过程中的典型教学案例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初步概括和描模出相关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走出去,请进来”,邀请各级专家学者为我们解读教材,为课题研究把脉指点,给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断提供理论上的支撑。改进教师培训模式,推行主题式、模式化、个性化的培训方式。引导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的实践与反思过程中,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的思考、尝试及教学效果,对本课题的研究摸索出一条可行性的途径。
(四)总结、反思
积聚研究成果研究的现实土壤是实践,研究的阳光便是教师的理性反思。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在深入理解教材、研究教材和尊重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恰当地处理教材,设计学生需要的、乐于探究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活动,从而不断探索和完善的相关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觉进行反思,主动撰写课题研究随笔。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专题教育随笔、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评比。课题组专门编印了课题研究专辑,编发了课题组成员的部分总结性、反思性的文稿。
八、研究成果
“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内涵其含义是: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活动体验——情感交融——内化提升——应用实践。
(一)创设情境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曾指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真实情景)中的体验”以情境体验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将情景与体验结合起来,突出强调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置学生于丰富复杂的教学情境中,以情景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创设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环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最好在上课前,教师就要认真详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突破口,精心准备,营造民主的、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这样每位学生都有一种探究新知识的渴望、奋力向前的冲力。
(二)活动体验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互动交流中,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自己去探索解新知的途径,对获取新知的活动过程进行真实体验,发现,提出并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这个环节是每节课的关键环节,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其实是一个知识递进的过程,也就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换相互间不同的观点,最后再进行信息的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创造性、独立性、独特性、主动性都将得以发挥。
(三)情感交融
情感是体验的核心。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孩子体会成功和快乐。如“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了使学生体验到自我创造的成功感,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每一个同学都设计一幅对称图形,对学生的每一幅作品教师都给予肯定与赞赏,学生们看见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同学的赞许,一股成功感油然而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又如,在“年、月、日”一课接近尾声时,教师深情的说道:“最后老师把《三百六十五个祝福》这首歌送给大家,希望你们日日、月月、年年开心!进步!同学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你们可以畅谈上完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谢谢老师!” “情”“境”交融,这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真诚的感谢!这是师生、生生情感的一次升华。一声“谢谢”是孩子们的快乐,是对“体验式学习”最好的嘉奖!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感受、操作、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体验过程,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内化提升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价值,教师在拓展应用阶段,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围绕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目的,紧扣教学素材,联系生活实践,突出教学重点,组织设计有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练习,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
(五)应用实践
学习新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导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高质量的练习是高质量课堂的基础,此环节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巩固要活练强化,要与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总之,小学生“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在接受知识,更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在构造自己对认识客体的理解,是一种设身处地的移情,进而达到对大自然奥秘、事物固有秩序的尊重,甚至对整个物质世界的关注。因此,“体验式学习”不仅是用“脑”去学习,更是用“心”去学习,用心灵去体会,用整个身心去感受、理解。而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学习机会,同时给予适时的指导与激励的评价,让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