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万载县第二小学
林建华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利用它强大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优势,在教学中发挥了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的作用。更把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情景和过程等收集整理,重新整合,通过声光视听的多渠道刺激,让学生在变化中产生兴趣并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又为丰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美术教学 作用
美术是一门视觉为主的艺术,欣赏、实践是孩子们学习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以其高速度、数字化、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特点,成为人们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途径和资源。现代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既是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美术内容上,电脑美术作为美术领域的新成员,有着极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各种版本的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学习是相互关联的,美术教材渗透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本身也是在美术的任务驱动下开展学习的。教学手段上,美术教学的部分内容如果结合信息技术能更好的达到学习目标。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将会起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新课程强调: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乐观的学习太度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各项美术活动: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如教学《运动场上》一课时,让学生透过在屏幕上重温过去校运动会的影象资料,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学生看到人物运动的生动画面,听到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自然地进入了运动会的情境中。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在运动会中大展身手。抓住这有利时机,我和同学们进行游戏活动——猜猜运动项目。让一个同学背对大屏幕猜,其他同学根据屏幕上显示的各项运动项目做动作给提示。所有的同学都积极表现,做出相应的动作,完全融入了课堂情境,并在情境中感受不同运动美的形态以及形态特征。在欣赏运动员各种动态造型时,我选用了有鲜明动态特征的泥塑造型以及运动员运动瞬间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色彩搭配、立体造型、半立体造型等方面进行想象,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探索空间。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二、信息技术丰富了美术教学资源。
由于小学生平时生活积累不多,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而课本中资料难免以偏概全,许多学生的美术作业都有背景单一,画面内容单调的弊病。教学资料的匮乏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导致了学生绘画的单一化和模式化,无法完成美术教学的预想目标。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知识爆炸,信息成极数增长。计算机可以便捷接受外界输入的照片、图像、声音等信息,并可以编辑、存储和输出。根据计算机的这些特点,利用它的多媒体音像技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欣赏和观察这些材料,让学生受到启迪,产生创作愿望。
在讲《老鼠嫁女》这一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作业:发动同学收集有关剪纸方法、剪纸工具等资料等。那天上课前,我刚跨进教室,孩子们哗地全围了过来,他们纷纷递过来找来的资料,有图片的、有文字的,他们有的相互交流,还有的学生迫不及待的向我讲起了剪纸的故事。看着他们那快乐的神情,我知道他们这一课有许多内容说了。通过网络、图书等手段,孩子们不仅找到了有关资料,也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都跃跃欲试的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民间文化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大大丰富了美术教学资源。
《邮票设计》、《贺卡设计》、《电脑小画笔》这几节设计课,我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的优势,使之成为学生美术欣赏、获得视觉资料的得力工具。由于学生占有资料充分,吸收了当代大量的崭新信息,拓展了艺术视野,学生的设计思路开拓、思维活跃,而且学生还能在电脑上进行创作。如在电脑上设计的邮票《奇妙世界》、《奥运会》,利用电脑的特殊功能设计的重复与组合的作品《家乡》、《田野》等他们设计的作品都呈现出表现内容、手法、形势、风格的丰富与多样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孩子们的大朋友。在我的美术课堂上,最活跃的是孩子们的身影。一堂课40分钟,我留给学生创作的时间总是不少于15分钟。把大部分时间给了学生,也就给了学生足够的创作空间。制作的过程中,多媒体一边循环播放制作过程和学生作品,一边播放优美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孩子们的想象力好像插上了翅膀,创新思维的火花被一次又一次擦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主体是人,因此,各国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实践来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办法。因此美术课堂应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精神。注重培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仅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采取:语言激励、实物展示、音乐渲染、从周围的事物中提取有价值的元素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农村的孩子生活圈子比较小。接触的事物也比较少。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帮孩子们拓宽视野,拓展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怎样才能让这种创新意识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呢?我一直在探索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难题。
我尝试在孩子们制作泥塑之前,利用多媒体搜集大量的资料、图片、视频等,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孩子们。当他们看到大屏幕上那一幅幅优美的图片时,总是抑制不住地发出“哇、哇”的惊叹,所以尝试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多媒体的更直观、更清晰、更具感染力的功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利用多媒体,为美术教学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对以往的生活积累,可以激励他们运用相关的美术知识和经验去创造出充满个性和活力的作品。
传统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课题,从更深的意义上说,它需要美术教师打破旧的教学思想观念,尝试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应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尝试,交流或共享教学资料,完善课堂教学。使美术学习方式简易、新型、愉悦,给学生一个体验探索和思考研究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周岩.未来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及其观念更新[J].中国美术教育.1995年05期
[2] 丁长河.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3年7月
[4] 潘耀昌.《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
[5] 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M].成都:馥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中子小学教师
刘小梅
美术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美术这门学科也被人们所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现在的美术课程对于我们农村的教育来说: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样的难题呢?计算机和网络引入课堂教学,使广大教师有机会和条件进行一些实践和探索,从而深深感受到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具有传统美术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使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材形态、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学习方法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对促进素质教育,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解决了取材难的问题。网络资源浩如烟海,教师、学生在网上可以搜集到许多资源,使美术课堂教学突破了课本、教室的限制,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教学中的某些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询、浏览、欣赏、下载有关信息、资料,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比如欣赏课,课本往往只提供某一时期某一画家的一幅作品,学生通过上网,可以查询到同一类型,同一时期,同一画家的其他作品以及相关的资料。使他们对某一时期,某一画类和某一画家有更加详细、深入的了解,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我在教学美术第十册《学画中国画》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中国画,对中国画有初步的了解,我在网上收集了大量名人的、不同类型的中国画,让学生欣赏,初步感知中国画的韵味。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陌生,不会感到茫然。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减轻了教师教学取材难的问题。
二、解决了教师示范难的问题。美术教学,不象语文,也不象数学那样,凭借教师的语言就可以说清楚的问题,而是学生要亲自动手去做、去画、去体验。所以教师的示范尤其重要。怎样让学生看清楚教师的示范呢?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举的高高的,声音大大的讲解每一步,但效果仍然不明显,一部分学生能看见、听见,另一部分学生却茫然不知所措。例如在教学《民间艺术——剪纸》这课时,我直接利用教学录像让学生观察剪纸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一看一目了然,就不用教师大声去讲解了。同样,其它很多方面都能利用到课件演示,解决教师示范难的问题。
三、解决了教师上课难的问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接受教学,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在我们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大多是教师的说教,长此以往,枯燥的美术课使很多学生厌倦,没有兴趣。然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愿望。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通过展示生动活泼的课件,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学学融为一体了。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所见、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激发了学生探索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的兴趣。总之,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当然,这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美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美术课中的有些内容如素描、中国画、水彩画等等,运用铅笔、毛笔和颜料在纸上作画的感受和由此形成的技能、技巧是电脑无法取代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教学应该是传统美术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发展。让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让我们的美术教学更美丽,只有取长补短,才能不断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的出现,使美术课堂越来越具有可塑性,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于美术课堂恰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的出现打破了学校、课堂、教师的地域范围。对于在课堂上难以展示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能够完美的解决,并能进一步引发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地完成目标。美术的直观性、技能性及作品的审美性特点,决定了多媒体教学是美术课堂教学实现优化的手段之一。【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多媒体技术 ;美术教学 ;美术课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在美术课中,主要从那些方面进行多媒体教学开拓呢?接下来我以六年级美术课程《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的课例谈一下想法与做法。(实例教学设计):
课题: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教材版本:岭南版 授课年级:六年级 学生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六年级学生在心智成长方面已达到较成熟的阶段,他们的判断、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都适合从事艺术欣赏和评述活动。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1.介绍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动画形象——哪吒与小沉香;2.介绍外国动画片中的阿拉丁形象,便于中西文化艺术的对比;3.介绍黑白线描形式的《西游记》人物形象,说明艺术形象表现手法的多样性;4.介绍动物题材动画片中的九色鹿形象;5.作业练习。教材中先择的《哪吒闹海》、《宝莲灯》、《一千零一夜》、《西游记》、《九色鹿》等故事都是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题材,这些故事内容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故事中体现的善恶分明、乐观主义、英雄主义又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真、善、美的愿望,对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课程性质来说,本课具有浓郁的人文性质。
神话故事是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通过欣赏学习绘画作品中的神话人物形象,更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哪吒、小沉香、阿拉丁、孙悟空等神话人物造型形象生动、活泼可爱,鲜明的色彩搭配简洁的线条,采取夸张、变形、简练的漫画手法,既符合儿童的欣赏心理,又容易让学生跟随临摹学习。但神话人物不是天生的,他们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与真实生活的人物形象有何区别?这是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的。关于这一点,马克思说得有道理:是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相反。教学目标: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2)能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喜欢的神话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神话故事、神话认为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情感态度目标:辨别神话故事中的善、恶、忠、奸等角色,追求真、善、美的健康情感。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著名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教学难点:分析和描述神话艺术形象的造型特点。媒体材料:Microsoft 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中外神话故事图片资料:表现神话艺术形象的连环画、插图、漫画、影碟等。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表现神话艺术形象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声音或教师独白,让学生猜猜故事中是谁在说话。
2、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段,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猜测。
3、结合范例导赏,体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1)他在干什么呢?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2)他的本领可大了,把你知道的告诉周围的同学好吗?(3)你最喜欢他的哪些方面?为什么?
4、出示课题,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a.以声音猜测人物,设置悬念。b.安排动作模仿的小游戏,在课堂开始时就让学生情绪兴奋起来。c.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将他们的记忆激发出来。)
二、课堂发展。
1、探讨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现在进入第一轮挑战。同学们对这个课题有疑问吗?有没有不明白、想弄清楚的地方?(什么是神话?什么是艺术形象?„„)
(2)请同学们利用收集的神话资料,小组探讨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看哪个小组在第一轮挑战中捷足先登。
(3)教师给每个小组发“小锦囊”,有需要时才可以打开。小锦囊:
神话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是古代人民在自然和社会的现实基础上幻想出来的;它是许多人的创作成果,先有口头创作,后来才出现汇集而成的文学作品。神话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传!
课题所指的艺术形象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独特的造型,就像电影、电视剧中的各种角色一样。神话故事中的日恩、鬼、神、动物等等,这些都属于神话艺术形象。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设计意图:a.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习。b.准备小锦囊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同时,又可以照顾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辅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在总结时可打开小锦囊,揭开谜底。)
2、角色扮演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1)小组代表扮演教师预先指定的艺术形象,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其他组员猜演的是谁,比较一下哪个小组猜对最多。
(2)为什么我们能凭动作表情就能猜出这个艺术形象呢? 小结:每个神话艺术形象都有其独特的造型特色。(3)有时候凭动作也不能猜到是谁,为什么?
小结:神话故事人物除了表情、语言、动作之外,还有服饰、道具,综合起来,他们的形象就变得更加可爱了。
(设计意图:以角色扮演的游戏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学生了解个各个神话艺术形象的特点。
3、细节欣赏,品位艺术形象。
(1)我们该如何欣赏这些神话艺术形象呢?从哪些方面来欣赏好呢?请同学列举一下。(2)我们选一个神话人物明星来分析一下。
(3)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事迹?表现出他怎么样的性格呢?
(4)出示哪吒的图片,这是《哪吒闹海》中哪吒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如何表现出哪吒的各种特征?
(板书:动作、表情、衣服、兵器)
(5)你想象中的哪吒跟这个“哪吒”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他与我们身边的小朋友有什么区别?
(板书:造型简洁、装饰性强、有时代特点)
(6)通过分析哪吒这个神话艺术形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小结: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都有鲜明的性格和时代特色,艺术家们就是以此为想象的依据,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a.引导学生探讨欣赏艺术形象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欣赏、评述。b.通过关键词与美术语汇的板书内容,使学生认识艺术形象的主要造型要素。)
4、比较分类,扩展欣赏范围。
(1)同一个神话故事里的艺术形象是唯一的吗?你可以从哪里找到证据呢?
(2)课本第5页《西游记》的人物造型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谁能说说这些造型之间有何不同?
(3)你势能说说神话艺术形象都有些什么类型吗?(善与恶、正与邪、人、动物、神)(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课文图片的比较。认识到同一种神话形象、在不同时期的艺术表现有所不同。)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5、欣赏评述。
(1)再次观看一个学生喜欢的神话故事电影。(2)用简单的线条描绘自己喜爱的神话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加深对艺术形象的了解。)
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能在最大程度上展示作品的可感性,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也将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也能更加直观地感受艺术作品形象,加深对艺术作品的感悟。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是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本课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很多时候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往往侧重于按部就班,照着教案十几年不变,教学方法单一,但忘记了美术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它很讲究观察,理解,感受。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以教授为主,教授的特点就是容易导致教条化,什么都是按照老师的经验,依照一定的技法,这样的作品往往表现得不够生动,所有学生画出来的画都非常死板、单调、缺乏生气。
而信息技术在美术中的应用,恰恰就是弥补了教授法的缺点,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演示法得到灵活的应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让以往需要耗费很多课时的观摩和体验能在较短时间内,直观地给予学生们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同时,庞大的信息媒体库中,可以挑选到适合具体某个年龄阶层的媒体学习资料,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思维启发,联想辅助,甚至有些环节还可以利用上多媒体程序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无论是在教学效率上还是教学质量上,比起传统美术教学都有较大的提高和帮助。
总之,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美术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形象。
【参考文献】
[1] 周岩.未来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及其观念更新[J].中国美术教育.1995年05期
[2] 丁长河.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3年7月
[4] 潘耀昌.《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 [5] 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M].成都:馥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教学资料的收集、教学过程的形成、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尤以美术教学受益最大。美术是一门造型及视觉艺术,每节课都离不开具体且可视的形象,形象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审美素质及思维能力,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供了可靠且可行的物质基础。以下是自己的一些见解,供大家参考。
一、在“造型、表现”领域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要求运用形、色、机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全面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欣赏、评述”领域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把上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也持不欢迎的态度。将电脑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当你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例如在五年级《石雕艺术》一课的设计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优秀石雕艺术作品呈现给学生,启发他们在欣赏的同时把自己的发现和疑问记录下来,大家在交流表述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把自己最喜欢的和关注的石雕作品展示出来,对照实体图片发表感受,这样的发言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有的放矢的。
三、在“设计、应用”领域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美术课上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非常关键。例如《校园小记者》一课中关于手抄报的设计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设计,每个学生要在纸上设计手抄报。但尤于课时有限,这种方法设计难度大,许多学生因为制作过程时间长而失去耐心,画不出精致的作品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却能够克服上述缺点。可以在word中自由设计,自由选色,自由修改。在这种条件下的设计显得轻松和得心应手,学生容易实现预想的效果,避免由于眼高手低带来的不快,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再比如,我在设计《来信了》这一课中,搜集、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欣赏资料,每张邮票有整体和局部的欣赏,以及邮票的设计构思,每张邮票有不同的动画转换,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可以自己点击,了解邮票的历史背景。这样的美术课堂,学生自主参与,学中有乐,充分体现了美术课堂的有效性学习。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又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视野,激发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漂亮的虎头帽》教学设计
一、听音辨物,谈话导课。1、课件:播放老虎的吼声
请学生猜一猜是何种动物?[以声夺人,给学生听觉上的冲击,激发其探索的欲望]
因为有较强的声音特点,学生会很容易辨别出是老虎的吼声,由此引出课题中的“虎”字,教师粘贴本字。
2、课件:有关老虎的大量图片(其中包括布老虎、虎头帽、老虎鞋和虎装饰品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声像并貌的图片欣赏更增强了学生探索新知的信心]
教师借机提问:大家看到除了有老虎的真实图片外还有别的和老虎有关的东西吗?[锻炼学生的观察及反应能力]
学生积极抢答。由于大屏幕上清晰的图片展示学生能很快地回答出教师的提问。老虎鞋、老虎枕头、老虎帽子等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把图片定格在虎头帽上,同时拿出实物展示给学生,借而揭示、粘贴完整课题“漂亮的虎头帽”。[因生活中不常见,所以孩子们会表现的格外奇]
二、自主探究,审美体验。
1、老师把虎头帽分别发给各个小组,请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大家通过看、摸、猜的方式欣赏感受虎头帽的用途和其特殊的美。[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内部的成员之间也发扬着团队合作的精神。]
2、课件:真老虎图片特写。看图片并与各组手中虎头帽进行对比
教师提问:虎头帽中的老虎和真老虎一样吗?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透过表面去思考蕴藏在作品中的内涵,闻到审美真实的气味,触摸造型原本的色彩)[目的是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其奥秘,同时提高学生提取、总结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仔细的比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愤极其活跃。[在这里,通过师生间的双向互动,不知不觉地渗透着激发知道的丰富信息,为下一步的设计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教师总结:这种在原有形状的基础上,夸大自身的一些特征,发生一些变化的方法,叫做夸张。在我国民间艺术品中经常用到这种方法。(板书——夸张)
三、探求方法,开拓创新。
1、教师拿出几顶“特殊”的虎头帽(纸制)。问:谁想上来戴一戴?(学生争先举手)师:咱们从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试戴虎头帽,好吗?(强调纪律,稳定学生情绪。孩子们把虎头帽戴在头上,他们滑稽的模样引来其他学生的羡慕,又不时令同学们发出笑声)[此时课堂气氛又推向了一个高潮,个别学生到讲台前试戴虎头帽,以点带面,符合教学需要]
2、教师提问:这些虎头帽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启迪学生观察虎头帽的制作材料、色彩搭配及其特殊的美。
教师再次把纸制的虎头帽分发给各小组让他们仔细观察。[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制作方法,为创作环节打基础]
3、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出示课件:(视频)虎头帽的基本制作方法[大屏幕的视觉冲击使学生更清楚的观察到折叠的方法和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宣布作业内容,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工具材料创作属于自己的虎头帽。
2、教师强调创作注意事项:在制作时,先考虑做多大的帽子,可以先用纸比一比自己的头,把纸裁好,做的虎头帽一定要合适;在做五官的时候,要学会用简便方法,动动脑筋,做的又快又好;注意颜色的搭配;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卫生。[提醒创作要点并潜移默化的进行环保知识的渗透]
五、展评作品,快乐教学。
学生们把自己做的虎头帽戴在头上,集体展示,谈谈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教师总结:在设计的时候,有创意的作品会别具一格,比如造型的新颖,色彩的大胆,材料的选择都会使观众耳目一新。所以,我们设计时要多多考虑,作品要独特,有创意。[课堂延伸,鼓励学举一反三发现并主动创造生活中的“美”]
六、小结课题,结束本课。课件:播放音乐。
同学们戴着虎头帽表演小老虎,结束本课。
教师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自已的智慧和双手制作出这么多漂亮的虎头帽,可真了不起。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为生活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可爱的小老虎们,戴上你们的虎头帽,收拾好你们的工具材料,注意环境卫生。下课!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临洮县东二十铺初级中学 杜胜龙 730500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进而使学生逐渐形成以上的各种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力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更有利于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我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重要作用。
一、多媒体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国家提供设备和资源保障的形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大大地缩短了城乡孩子们在教育起跑线上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公平,让农村的教育与城市的教育“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它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学生对图形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上把握不定。
我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例如,可以使三角形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将所要平移的三角形自动地缓缓沿着移动的方向移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平行移动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加深了对平移的特征的掌握。
二、利用多媒体可启发学生理解抽象数学概念
对于几何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在黑板上通过板书、作图来传递知识,而一些动态的几何知识的教学,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学生只能再通过想象去理解,被动地接受,倍感枯燥。作为学生,只有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才能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而真正地掌握数学。
利用多媒体可以使许多难以用语言或文字阐述的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动态展示,将数与形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化传统教学中的静为动,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及学习方式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同学,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课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制作中,我适当地运用动画、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进行调节,在同学观看时,教师结合课题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复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比如初二 “探究性活动:镶嵌”,教师提供边长相等的多个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我趁机把学生的这些作品拍下来并制成幻灯片,事后播放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成就感,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不仅可以开拓了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五、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巩固练习,增加训练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够大大增加练习容量。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点、难点。也有利于生动有趣的复习,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并且,这些能力的培养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单独孤立的。也就是说,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逐渐形成以上的各种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