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课改下物理的分层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物理的分层教学
事实证明:人的智力、情感、认知等方面存在个性差异现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让不同层次学生都受到关注,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正如我们爬山一样,不是爬到山顶或爬更多的山是我们唯一的目标,爬山过程中所获得的爬山的技巧、身体素质的提高、吃苦耐劳的精神、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喜悦,都是一种成功。分层教学针对学生差异悬殊的实际,实施同班教学、分层提高、共同发展、分层达标的教学策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同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兼顾班级中各不同层次的学生,物理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情感目标等不仅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疑点,恰当地划分不同内容的教学要求,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准确制定相同和不同的教学目标,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欧姆定律》一节的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制定相同和不同的目标。其共同的教学目标为在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上知道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其中两个变量间的变化关系;在实验操作上会用已设计的电路进行测量;在总结归纳上可以从测量的数据中看出两个变量间简单的定性关系;在定律利用上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其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为:学困生:能协助完成电路的连接、基本完成实验操作、如实记录实验数据,从测量数据知道两变量间有一定的相互关系;中等生:会按电路图进行线路连接、准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测量数据中分析两变量间的定性变化关系;优秀生:会进行测量电路的设计、规范进行实验操作、能从实验中归纳出正比与反比的变化关系。这种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困生能尽自己的努力学到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学有所得;使中等生有较高的学习要求,既不感到很困难,又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使优秀生有更高的学习追求,充分发掘自己的学习潜能。避免因一个标准、一种要求而产生的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优秀生吃不饱的问题。
二、课堂提问分层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教师所提问题的本身具有不同的层次,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而设置的教学提问;其二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水平与能力的差异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设置的教学提问。
教学提问本身的层次性应符合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这不仅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处理的要求。如关于力的有关知识就有这样的几个层次问题:1.力是怎样表现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是怎样表现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3.为什么必须有两个力才能产生力的作用?4.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什么影响?5.力对物体的形状改变有什么影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这样的几个层次问题的学习与讨论,就能层层深入地认识力的概念与作用效果。
针对学生的水平与能力的差异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符合教学的可接受性原理。要求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的差异进行设疑,让大家都在最近发展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学困生尽可能提出较基本、较浅显、较容易的问题;对中等生则提出适当思考即可回答、通过对比即可判断的问题;对优秀生可提出较难或较深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不同的水平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思、有所答、有所得。如《二力平衡》一节,让学困生回答什么是二力平衡?让中等生回答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让优秀生回答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这种按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提问,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主体作用得到体现,从而促进个性的发展。
三、作业批改的分层
作业批改的层次性包括批改的内容、要求、对象的层次性,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题全批全改:基本题是物理知识层次上的较低教学要求,是每一位学生所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属于保底的下限,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批改,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重点题细批细改: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不仅要求在教学中突出,还要求在练习中突出,更要求在批改中突出,这就是要细批细改,从批改过程中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缺陷,进而才能提出补缺补差的具体措施,体现出教学要求的层次性。
学困生面批面改:面批面改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具体体现,是学困生感到被尊重和被关心的感情激励;其次对学困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帮助是教学层次性的重要体现,是面向全体的教学要求;其三学困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个性问题适宜在面批面改过程中得以悄然解决,体现出教学对象的层次性。
四、课外活动的分层
物理学习除了课堂外,还应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通过兴趣小组等形式开展观察、调查、设计、制作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既在活动中学习物理,又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充实自己,提高自我。由于学生的个性、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开展课外活动应注意因势力导,让学生的个性得进一步的发展。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多进行制作,并选其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和参评;让性格内向善于思考的同学进行一些设计或构思,培育创造的萌芽;让观察力敏锐的学生进行生活及社会中的现象观察或调查,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分层次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不仅有课内与课外的互补作用,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五、辅导分层
个别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加强个别化辅导就是为了普遍提高后进生的全面素质,就是为了减轻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负担。首先,制定辅导计划,个别辅导一般采用三定,即:定时、定人、定内容。定时每天集中答疑,处理学生的共性问题。定人,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对成绩教好的同学答疑和点拨,以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后进生学习的依赖性较大,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降低问题的切入点,梯度小一点,速度慢一点。当学生作正确后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其有成功的喜悦,给其自信。定内容,主要督促检查、订正最近的练习卷、作业以及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
对于后进生的作业一般采取“面批”的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中等生可以采取“互批,面批”的方式。对于好的学生,因为他们自主性比较强,有的作业可采取“免批、抽查批或者集体批”的方式来处理的。悦快感。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他们,使他们不断得到进步。
六、评价分层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很重要。所以我们要重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的给予肯定及表扬。由于学生的习惯,智力,兴趣和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分层。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严格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赏识性评价。比如。对于后进生我们要用赏识评价法,和家长沟通好,有些进步就要共同对孩子的进步加以肯定与鼓励。中等生则是要求激励评价。比如,可以加些评语“要是再努力些一定会更棒!”;“你觉得这次背诵怎样?进步了吧?”……对于优生,我们不但要激励,而且更要严格要求。
总之,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格,习惯,智力的差异,是我们分层教学中要了解与掌握的。教授知识不但要讲究“因材施教”,而且也要讲究“量体裁衣”。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
第二篇:新课改下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曾洪云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今年的教学实践,我收获了许多,具体如下:
一、结合教材内容,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中学物理学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科学思想,教师若能很好地挖掘整理,做到为我所用,有机的渗透到物理教学活动之中,这不仅能活跃物理教学气氛,而且还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果教师不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者不同的相互补充的思考模式,必将有损于自身的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内容。如:在讲解机械运动时,我会提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到神
五、神六,杨立伟、费俊龙、聂海胜等,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生活融入物理,让学生体味物理乐趣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物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在新教材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的演示实验都是我们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我们可以从这些实际例子发现许多物理规律,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学生感受比较深。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把学到的物理规律,力求使之贴近生活,去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把物理规律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号入座。这样即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会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出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例如:在讲解重力和失重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乘坐电梯时的,问当电梯刚上升或刚下降时的感受时,学生都会有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重力和失重的理解。这样得出结论更深刻。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学生朋友相待:教师在课堂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教师。让学生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这一点,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对我们教学非常重要。所在平时要和学生多沟通,沟通向来是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催化剂。课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困难,并且能尽到最大能力来帮助他;吸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并及时的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也能使学生的心与自己的心更加贴近。此时,教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可以以学习与生活为主体,也可以以自己的特长为主体,及时的发现闪光点。
四、新的评价方式的改变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注重的是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的高低,经常是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好坏,但在新课程下,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过程发展,注重其过程评价,所以从新课改开始时,我们就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包括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其各占一半进行评价,平时的表现包括其作业完成情况、上课表现情况、学习态度等,考试成绩包括平时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最后两方面综合在一起就得出该生的单科模块结束时的成绩,这样使学生平时更注重自己的表现,过程好了,其考试结果自然就好了,这也是新课程和以往一个较大转变,所以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也就省心多。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也是一个促进。
五、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通常以示范、例题、讲解为主要方式。在客观上形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把时空留给学生,使学生研学。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它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在研学中获取知识,同时,形成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从而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2、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善学。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讨论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011年1月7日
第三篇:新课改下物理教学
新课改下物理教学
在物理新课程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课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首先,学习的热情更高了。如果说我们过去教育的一个很大不足是扼杀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信心的话,新的课改通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更爱学习了,更爱学校了!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完成教师学习任务的枯燥过程,而成了一个孩子们亲身体验、自我发现、充满乐趣的过程。其次,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平等对话、交流合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认为”“我觉得”“我的看法是”“我的建议是”等,成为课堂上学生使用频率最多口头语之一,一双双高举挥动的手臂成了课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激烈辩论场景,成了课堂中最生动的画面。任课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驾驭课堂能力的增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通过实验等方法予以讲解。
高中新课程改革即将在新疆全面展开。新课程在功能、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所形成的教学惯性和思维惯性,使得我们容易忽略对课改新鲜的理念的领会和灵活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因而教师在新课改中也面临着专业提升。
1.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为了适应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应不断调适自己,坚持不懈地谋求自我发展,改善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教师这一职业不仅要“益人”,而且还要“益己”;不仅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自身的发展”;不仅要为学生健康的身心、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社会生活服务,也应该为自身的美好生活服务,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这样,我们才会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有毅力去克服困难,攀登高峰。
2.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在新编出版的物理课程标准教材中,知识体系有了很大的变化,内容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不确定性因素也随之增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习新课程的基本要求,深入研究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教学方案,根据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宜的安排,设计好每一堂课,充分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
3.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首先,更新专业知识。新课程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描述更深入、准确,同时还增加了许多现代物理学知识:如
多普勒效应、相对论、统计学思想、熵变等。教师只有首先精通自己所学的专业,才能以此为基础对知识进行灵活迁移,进行创造性教学。而大部分教师在大学毕业后,没有再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造成教学的视野越来越狭窄,这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让我们的物理课堂成为我们的专业发展的舞台,就要提高自己对物理教育的理解,丰富物理学科的修养,得到人才培养与成绩的双赢。其次,掌握实践性知识。新课程的教学原则是“坚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中学物理教学要尽可能从生活生产中的物理现象引入课题,使学生有学习物理知识的渴求,并用所学到的知识观察生活社会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广泛的科技知识、文学知识和文体活动知识。最后,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师只有具备较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才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更好地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才能使教育真正成为孩子的/心灵归宿”。
4.改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行为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中新课程,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目前,学生学习存在着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它是以听讲和习作为基础的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它是以感受和体验为基础的学习,两者各有利弊。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掌握驾驭不同教学方式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不同智能。
5、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沟通是上好一堂课的催化剂,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理念。
总之,高中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全面学习研究高中新课程,做课程改革的引领者、带头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核心、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是物理学本身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①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③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⑷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四篇:浅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
张海霞
在国家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下,新课标所要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思想已逐步深入人心,营造充满和谐的物理课堂氛围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逐步的体现出来。
一、认识新教材的新特点
(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着手,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课程安排更加合理化,比如恒定电流一章,颠覆以前教材课程安排顺序,几乎是和旧教材倒着来得,介绍这些知识是从学生常见的用电材料身边电现象入手逐步介绍物理规律。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学习兴趣。2.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过去的教材安排中存在着一些的弊端:在图片、序言介绍的挺精彩,内容却非常枯燥,学生学习难度大,逐渐把学生兴趣伤失殆尽,现在增加演示实验和思考题,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思考题挑战了学生的思维,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改下的新的教学模式
(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几乎体现在每节课中,它是新课改的灵魂。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学习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想法、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等。
(二)将课堂教学变成一种“讨论·探究·创造”式的教学过程 讨论:将每一节课都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每一小问题提出之后,均由同学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反馈结果。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讨论——总结——讨论——总结的循环过程,形成一个个从发散到会聚的思维过程。为探究与创造建立必要条件和创建了氛围。探究:将一节课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按照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运用科学的思维程序进行探究。这是一节课的“脊柱”。创造:特指运用本节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在一节课的知识与方法探究结束之后,创建一定的物理情境,让学生运用刚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从而延伸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三、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体会:
(1)“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逐渐放手,引导学生自学,形成一种自主式的探究与学习过程。
(2)创设物理情景,自主探究,探究过程对于物理教学离不开即时性的实验,形成一种边学边实验的探究过程。如在电学实验中:给学生准备有各种电学器材,让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合理设计电路达到自己实验目的,电路出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排除故障,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注意掌握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随时控制教学活动。
教师引导他们去识别电路的连接。找几个有代表性的电路连接,分析归纳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会很清楚地看出不同电路的优缺点,那种电路对实现自己的理念更合理。
(3)不一定按教材的体系章节进行教学,可根据情况自由组合、取舍。每节探究教学的课容量不宜太大,可以为探究过程提供充足的时间,真正把学生培养为学习的主体。
(4)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传统的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组合。
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具有直观形象,生动鲜明,反馈及时等优点,是传统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在教学中应恰当地加以应用,但在教学中切忌滥用。例如:教师把一些本可以演示实验用课件演示,使实验理想化了,没有真实感和误差,与实际操作不同,实验的可信度就下降了,学生对实验过程虽然理解了,但对实验结果却持怀疑态度。教学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各展其长,相辅相成,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强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教师将知识灵活的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学会学习。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新型 人才。
浅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
高二物理组:张海霞
2007.3.16
第五篇: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学要推行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教师要面临着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转变。关键词:新课改;更新观念;教学。
山东省高中课改全面推行,处于物理教育第一线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在推进新课改之际,物理教育观念该如何改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想学,乐学。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只有积极应对物理新课改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物理新课改的实施
一、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要求物理教师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逐步适应去如何理解新教材、如何进行教学、如何兼顾教学实效。
1、以学生为本,培养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学,学生跟着教师转,从而造成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的发展。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学习是自发的、有选择的过程,强调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进而获得“自我实现”,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课改的一个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动手做实验,自由地发表意见,开展讨论。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教师的讲解主要是引导学生登堂入室,解决学生的疑难,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帮助学习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从“应试教育”到“能力教育”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使许多教师形成了难以改变的思维定势“分数至上”的偏差,分数成为唯一追求的目标,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其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自主能力等等。比如:在讲“欧姆定律”时,用实验和理论推导两种方法得出结论,学生实验探究,设计电路图,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得出实验结论;理论推导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推导,再由学生讲解推导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用实验和理论推导体会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强化动机,培养非智力因素
心理学指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虽不直接起认识作用,但却是学习认识的动力来源,对学生学好物理甚至一生都至关重要。
兴趣是指认识某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有兴趣学习时,注意力必高度集中,记忆力明显增加,思维敏捷,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导通状态。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好恶倾向,如喜、怒、哀、乐等。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非智力诸因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其相互渗透性来影响学生个体的学习进程,对于学生学好物理、勤奋攻读、坚定信心、稳定情绪、强化学习动机,始终有旺盛的斗志和自制力,将起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方面的作用。值得指出,非智力因素培养,要不断感染熏陶,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其“潜效应”和“延时效果”必在受教育者身上显示出来。
二、认识新教材的新特点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着手,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课程安排更加合理化,比如恒定电流一章,颠覆以前教材课程安排顺序,几乎是和旧教材倒着来得,介绍这些知识是从学生常见的用电材料,身边的电现象入手逐步介绍物理规律。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学习兴趣。
2、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过去的教材安排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在图片、序言介绍的挺精彩,内容却非常枯燥,学生学习难度大,逐渐把学生兴趣伤失殆尽,现在增加演示实验和思考题,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思考题挑战了学生的思维,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兴趣。
三、新课改下的新的教学模式
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几乎体现在每节课中,它是新课改的“灵魂”。
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学习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想法、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等。
将课堂教学变成一种“讨论、探究、创造”式的教学过程。讨论:将每一节课都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每一小问题提出之后,均有同学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反馈结果。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讨论---总结---讨论---总结的循环过程,形成一个个从发散到会聚的思维过程。为探究与创造建立必要条件和创建了氛围。
探究:将一节课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按照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运用科学的思维程序进行探究。这是一节课的“脊柱”。创造:特指运用本节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在一节课的知识与方法探究结束之后,创建一定的物理情景,让学生运用刚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情景中的问题,从而延伸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四、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体会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教师逐渐放手,引导学生自学,形成一种自主式的乐于探究与学习过程。
2、创设物理情景,自主探究,探究过程对于物理教学离不开即时性的实验,形成一种边学边实验的探究过程。如在电学实验中:给学生准备有各种电学器材,让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合理设计电路达到自己实验目的,电路出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排除故障,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注意掌握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随时控制教学活动。
教师引导他们去识别电路的连接。找几个有代表性的电路连接,分析归纳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会很清楚地看出不同电路的优缺点,哪种电路对实现自己的理念更合理。
3、不一定按教材的体系章节进行教学,可根据情况自由组合、取舍。每节探究教学的课容量不宜太大,可以为探究过程提供充足的时间,真正把学生培养为学习的主体。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强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教师将知识灵活的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学会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广,给物理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新的物理课程虽然在知识难度上有所降低,但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更广泛,更体现生产生活实际,同时还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综合,这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紧迫任务,必须全面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课程改革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实施过程中认真实践和研究,才能增强驾驭新课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