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思想品德与修养、毛邓三、现代史课程的感想
关于对思想品德与修养、毛邓
三、现代史课程的感想
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提升 ——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我认为,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是在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和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方面。人生的品质在于不断地净化 ——树立理想、把握人生。在《思想道德修养》课里,对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方面,我认为,要树立好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树立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好科学的世界现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最后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我认为,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高这些修养和完善人格方面,要求我们做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毛邓三这么课,我最大的感想是国家的发展要结合关注民生紧密学。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民生问题,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既要抓经济求发展,又要处理好群众的热点、难点。多深入基层,多深入实际,多深入群众。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不掩盖问题,不因循守旧。当前,要特别注意解决应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宏观政策层面的突出问题。要下大力气解决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特别是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出现的新问题。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达到共建共享、共享共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学习历史知识尤其是中国近代史知识,既可以“知古鉴今”、“以史为镜”,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又可以全面掌握国情,正确理解并自觉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在学习和研究近代史,不仅会令每个中国人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而且将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激发国人强大的凝聚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无私奉献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肆无忌惮地恃强凌弱,妄图“西化”、“分化”中国的顽固派仍然存在。因此,我们更要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篇:毛邓三感想
这部电影分上、下集,上集叫鏖战鲁西南,下集叫挺进大别山。内容主要写了:1947年春,国民党占领延安,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为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提出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为实现这一战略思想,刘邓大军南渡黄河,在鲁西南与敌鏖战,最后取到战役的胜利,接着,刘邓大军又驻扎羊山集。此时,颇感不妙的国民党当局紧急调集35万大军日府兼程扑向羊山集,并企图利用当地连降暴雨洪水猛涨之机,袭击我军。面对严惩的敌情、水情,刘邓彻夜未眠,毅然决定立即南下。我们的红军在疲惫不堪未及休整的情况下,还冒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过黄泛区,渡水河,汝河、淮河,向大别山英勇挺进,并胜利到达目的地。
小荷作文网 www.xiexiebang.com
我们如此幸福的生活的是那里来的?我们那美丽的学校是怎么来的?我的新衣服又是哪里来的?为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毛泽东、刘伯承、邓小平、还有那艰苦作战的红军,与国民党战了一次又一次,才换来的,而我们这些孩子却不懂珍惜,为了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威风,向爸爸妈妈拿钱去买一些没用的东西,那个东西最少也要一两百,如爸爸妈妈不肯就大哭大闹,直到爸爸妈妈愿意买为止。然后就拿到学校告诉同学这有多贵多贵......这是多么愚昧的表现,花那一两百就为了受到同学们的赞扬,所以我呼吁所有的小朋友、小学生,不要在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了。
总部近期举行了“看电影、学精神、争创佳绩”系列学习的活动,我们南昌分公司于 2006年11月28日晚19:00在会议室放映了第一部电影--《大转折―――鏖战鲁西南》,影片主要讲述的是:
1947年3月18日,国民党军队占领中共中央政府所在地延安,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空前规模的重点进攻,扭转战局,毛泽东从战略高度出发,提出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以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相互配合,形成“品”字形战略格局,经略中原,彻底改变敌我战略态势,为夺取全国胜利迈出了坚定而关键的一步。
为实现这一战略思想,刘邓大军南渡黄河,在鲁西南与敌人鏖战,先后取得郓城、定陶、六营集战役的胜利。接着,又攻克敌重兵把守的羊山集。此时,颇感不妙的国民党当局紧急调集35万大军日夜兼程扑向羊山集,并企图利用当地连降暴雨洪水猛涨之机,袭击我军。面对严重的敌情、水情和党中央发来的“陕北情况甚为困难”的电报,刘邓彻夜未眠,毅然决定立即南下。部队在连续作战、疲惫不堪未及休整的情况下,冒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过黄泛区,渡沙河、汝河、淮河,向大别山英勇挺进,并胜利到达目的地。
激烈的战争尽显出了老一辈革命领袖的军事才干和红军烈士的英雄气魄,整部电影所体现的热爱革命,热爱祖国,敢于牺牲奉献的精神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憾。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虽说从小就看过革命电影,在课文书上也有“董存瑞”“刘胡兰”等革命先烈的故事,但是做为一名企业员工,在公司当前的销售形势下与总部各位领导、同事们一起观看,较之以前的感受和感触是不一样的。影片有三个情节本人感触很深,一个是邓小平来看战士们,其中有位战士正在睡觉,邓小平叫那位战士当场装一挺机关枪,只见那位战士把帽沿向下一拉,只听“咔嚓咔嚓“几声,没一会儿就利索把一挺机关枪装好了,邓小平马上下令给那位战士带一个机枪队,这里显示了邓小平慧眼识英才的领导才能,让“英碓有了用武之地”,让内心消极而又有才干的战士派上了用场,后来果真这个战士在战斗中表现勇敢并受了重伤,他受重伤时一定要见邓小平,邓小平对后方医生说:“一定要好好救他!”
第二个情节是:战士们在郓城打了一个胜仗,缴获了国民党不少的战利品,邓小平吩咐战士们把一部分战利品分给了其他没有打仗的战士,他只留下那瓶洋咖啡。晚上,战士们在激烈地战斗,邓小平和刘伯承在喝咖啡熬夜并在思考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战斗。这里充分体现了将领关爱战士,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并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指挥才能。
第三个情节是:在战斗过后,战士们伤亡很大,村里的老百姓们帮忙用担架抬着受伤的战士转移到后方。当时的条件极为恶劣,天上下着大雨,脚下是厚厚的泥泞,担架队伍在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当时看到这种情形,不禁让人感动万分,就是在这种兵力和物资等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我们的战士还是打败了比我们多几倍兵力并且军力物资条件都比我们好的犹如一盘散沙的国民党军队,我们的战士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愿为革命事业奉上一切的精神。
影片塑造了毛主席,周副总理,邓小平、刘伯承等人的光辉形象,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与气魄,使我受益匪浅。我们应该齐心协力,把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愿为事业奉上一切的革命精神继续发杨下去,这才是我们看这些革命电影的真正意义所在。
后面几天陆陆续续还有九部革命电影要观看,我们真是要好好接受革命的洗礼啊!
历史晚自习看了〈挺进大别山〉,结果发现„„这是一部萌点满载腐味正浓YY无限耽美倾向相当严重的记录片啊!!“刘邓”这对CP真是大好啊大好~~~萌翻了》《
镜头一:刘同学和小平同志等人讨论由谁留在大别山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由于大别山是国民党反动派集中优势兵力想要攻破的地方,危险性很大,所以刘邓二人就都说要自己留下来,争执相当激烈。
点评:觉不觉得这很像言情剧里男女主角争着为对方献出生命时那种煽情的“我死了没关系只要你活着就好”啊?很像吧很像吧》《我怀疑编剧参考了琼瑶大妈的剧本来的XD 镜头二:争执到最后小平同志吼了一句:“我留下来!你不能有事!党需要你!人民需要你!” 点评:我看的时候特激动地希望他接下来来一句“我需要你!”来的,事实证明小平同志是个别扭受XD不过刘同学还是听出了他的潜台词的,二话没说让他留下来了。叹~小平同志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呐!》《 镜头三:刘邓二人在山脚依依惜别的时候天上正好飘着小雪,那景象要多浪漫有多浪漫~然后刘同学特感慨地来了一句:“如果有来世,我一定要„„比你晚生一轮。”囧(注:小平同志因为比刘同学小12岁所以替他扛了不少苦差事,导致刘同学很内疚)
点评:这编剧也忒不厚道了,连“如果有来世”这种言情标准句式都整出来了。我当时特激动地以为刘同学要来一句“我一定要和你永远不分离”啥的,没想到他整了一句“我一定要比你晚生一轮”„„把我郁闷的„„
镜头四:毛主席那句“刘邓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滴(的)!” 点评:„„老毛同志原来你就是传说中的同X男„„囧
镜头五:刘邓大军再次会师时是在一大片油菜地,那背景忒美丽了~然后刘邓两人就在一片油菜花里快步奔向对方。最后两人深情地„„握紧了双手囧
点评:导演也不厚道!这时的镜头还特意用了两人的特写交替重复显出一副很激动的样子,我看的也是热血沸腾的,就巴望着他俩能来个深情的拥抱来的,谁知他们来了个“同志式的握手”囧
镜头六:电影结尾的时候刘邓两人拍了一张合照,那照片样式„„是标准的结婚照囧 点评:„„导演啊你的意思太明显了我就不点破了OTL 镜头N:电影里随处可见的“刘邓大军”口号,还有那首“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歌„„ 点评:„„我就不说啥了,这分明是散布“刘邓”思想嘛,导演编剧你们的良苦用心我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囧
PS:其实还有“毛周”这对CP也是大好~~虽然我知道不该YY国家领导人而且周总理还是我偶像之一但是!老毛同志那句“恩来~~”简直就是叫自家媳妇的语气啊啊啊!!原来老毛同志你不仅是同X男而且还“躬亲”呐„„好了您的精神我领悟到了囧
最近,公司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观看了《挺进大别山》等影片,重温前辈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主义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直截了当地突出《挺进大别山》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渡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邓小平刘伯承。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解放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解放军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敌人的历史事实。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刘邓在大别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强烈激昂的演讲,他们不约而同由衷地发出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的大无畏呐喊。刘邓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是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敌人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与人民为敌的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身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革命战争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过,到今天,社会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怎样的不同,我们都不会忘记这个本,丢了这个根。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曾经成就我们事业的伟大精神动力,还将辉映着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人民,需要永远的“为顾客服务”。
公司为了增强全体员工爱国主义意识,开展的主题教育,给我以强烈的震撼,同时也引发了深深的思考。当前,国内外经营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新形势、新情况下,我们青年员工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看问题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同时也产生了种种问题,如部分员工的服务意识薄弱及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等。此次教育活动的开展,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通过集中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形式,增强了我的大局意识、组织意识、责任意识、模范意识和爱国意识,树立了战胜任何困难的信心,成为具有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的合格员工,成为执行总部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勤奋工作、刻苦学习的模范,遵纪守法、开拓创新的模范。
2006年11月28-29日,****组织全体员工电影《大转折》。影片主要讲述了国民党占领延安,中国革命处于危机关头。为粉碎国民党对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刘邓大军南渡黄河,向大别山英勇挺进。最后,刘邓大军以伤亡过半的代价,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兄弟部队创造了歼敌条件,使解放战争提前进入了战略进攻阶段。影片中几个主要战斗场面的不同诗意内涵的分析,对该片以泼墨的方式抒发的浓郁的诗情,给人以震颤心弦的视听感受。
与以往的军事片不同,由韦廉导演、卢奇等著名演员主演的《大转折》,并不采用全景式、多方位的那种正面展现历史的表现方法,而是以刘邓大军的行动为主线,刘邓为主角,以全国战场作为背景,着力于写刘邓大军在解放战争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写刘邓二人休戚与共、在艰难困苦中并肩战斗的英雄业绩,写刘邓二人伟大的人格和道德力量,从而实现了影片写史和写人高度的统一。
影片开始采用倒叙手法,以八十年代末老年邓小平稳重而有节奏感、平和而有权威的声音将观众带入1947年的夏天。与过去描写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不同,《大转折》更注重从细节中来刻画人物,以一种国画写意的方式来叙述战争。如影片中刘伯承和邓小平一边喝着缴获的咖啡,一边通过电台指挥战斗;目睹战士们在水深及腰的战壕中坚持战斗,将领们百感交集;在得知不少战士因为水土不服而生疥疮后,刘伯承和邓小平发起“澡堂子战役”,攻下被敌人占领的温泉,让战士们痛痛快快洗了一个澡;毛泽东在陕北观看晋剧《关老爷单刀赴会》时,联想到在风雪中行进的刘邓部队,不禁热泪盈眶等场景。这些丰富、生动、富有人情味的历史场景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通过电影《大转折》的观看,使全体员工感受到当年革命先辈们创业打江山时的艰辛,同时也能体会到总部领导的用心良苦,当今家电市场风云变幻,商场如战场,复杂的环境更是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结合当前**本职工作有感如下:
第三篇:毛邓三课程论文
为自己尽力,对社会负责;为今天尽力,对明天负责
[1]
摘要:生命对于每个个体都只有一次,每个人仅有一次在这历史的舞台上表演一幕短剧的机会,几乎每个人都思考过人生的价值与意义,都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每个人都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人都有权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就是这小小的一幕短剧里与你一同参演的有无数多人,你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们负责,要对这个集体,这个社会负责。当代人追寻着当代人的幸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终归是属于未来的那一群人,但是这车轮要滚向哪里是掌握在今天这群人手里的。每个时期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社会,都要承担起历史赋予它的重任,它决定了历史这车轮是驶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还是平坦的阳关大道。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不会拿历史的明天冒险,它不会选择走危险的途径。所以它应该是理智的,智慧的,应该有广博的胸怀,大爱之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不能有丝毫的偏狭与自私的索取。
关键词:人生追求 处世之道 社会责任 历史职责
一.为自己尽力,对社会负责
1.为自己尽力
生命之于每个人,每个生命体,都太宝贵了。或许自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当我们获得生命时,我们就开始了对生命,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思考与探索。懵懂的孩提时代,最初对这世界的认识是:这个世界的人或事都是和我相关的,都是为我而准备的,我就是主角。后来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陌生的几乎与我无关的人,我仅是这无数人中的一员而已,我并不是主角,世界也不是绕着我转,那么我来到这世上是为了什么呢,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呢?特别是小学六年级以及之后的一两年里关于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的思索一直困扰着我,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折磨”。巴甫洛夫,鲁迅,奥斯特若夫斯基等人给了我他们的答案,但是我以及我身边的许多人的思索始终没有结果。不过我听到了一些声音一些来自我心灵深处的声音:我不愿意碌碌无为地过一生,我不愿来过这世间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我不甘心我的生命如流星般瞬间在历史的长空里划过,却从来不曾发出流星那样闪耀的光芒。在那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自己很不普通,很不平凡,生命只有一次,我定然要有一番大作为。后来我发觉我的想法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世俗得很,因为我本就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我曾问过许多人,关于他们的追求,他们觉得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曾读到过一些同龄人关于这些问题的文字,无不引起我强烈的共鸣。有些人认为关键要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将自己的快乐与身边的人分享,让身边的人因为有你而更加幸福;有些人认为要努力壮大自己,使自己更加有力量,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有些人认为要轰轰烈烈一回,干一番大事业,不枉来世间走一遭。更多人想光耀门楣,想出名,想赚很多钱,想尽情享受人生,当然还有些人只是想平平淡淡,踏踏实实,这就是我们这些平凡人的平凡的想法。无论怎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这是他们的人生,是由他们自己来决定的,我们不可以妄言谁的选择好,谁的选择就一定不好。因为每个个体都可以有他的独特想法,有他的人生追求。生命赋予他们的意义是相同的,从某种程度上说
也都是极为短暂的,他们有权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他们应该为自己尽力。
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简单而又强烈的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罗素主张个人道主义和思想自由,他对人性的洞察是至深的。如他所言每个人都抛不开自己的渴望自己的追求,这些强烈的感情甚至支配了我们的行为,我们的人生。但是每个个体都不是独立的存在,每个人的行为都在影响着他所在集体中的其他成员,从这个角度出发一个人是否真的可以仅仅为自己尽力就可以,仅仅追求个人的自由,个人的幸福与人生价值而不用考虑其它呢?
2.对社会负责
如果有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问你为什么要有战争,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互相伤害,为什么那些顿顿山珍海味的人不施舍那些挨饿受罪的人?不知道你要怎么回答。曾经的我们,现在以及将来的孩子一定都会这么问。或许就是这些问题最先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当然年少时的思考或许是片面的天真的。现在我试着叙述曾经浮现的那些想法。
一个人对待所有人与对待自己绝对平等,甚至把他人放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我们称之为“绝对无私”。对于这样一个绝对无私的人,他勇于承担,从不逃避任何责任,甚至把别人的困难视为自己的困难;别人的快乐幸福视为自己的快乐与幸福。他宁愿自己吃亏,也绝不占别人便宜;他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帮助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受饿的人;无论受到了怎样的对待也不会怨恨报复。他工作兢兢业业,绝不偷闲,因为他不做,这些活就得被人承担,他努力了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那么现在试想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这样极为高尚,绝对无私的,这个世界将会怎样一番景象?还会有人挨饿吗?还会有犯罪吗?还会有种族高下之别,你我之别吗?还会有仇恨与报复吗?还会有侵略与战争吗?还会有压榨与剥削吗?回答全部都会是:没有。
一个人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子上,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他可以用尽一切手段谋求自己的最大收益,想方设法占据最多最好的资源,可以把快乐建立在所有人的痛苦之上,他可以有负于天下所有人,但不允许有任何一人对不起他。可以做任何事情,不考虑恶果,为了私利可以任意开采自然资源,破坏环境。我们称这样的人为“绝对自私”。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绝对自私的,那么结果很简单:整个世界将成为一个人间炼狱,自然资源的破坏,罪恶,战争与硝烟会很快毁灭人类,甚至整个地球家园。
以上是两种极端情形下的假设。真要让所有人都做到“绝对无私”是不现实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现实生活中我们这些“聪明”的人自然不会选择做这样的人。所以虽然现在在非洲还有那么多人在挨饿,而美国却因生产过剩每年要花费巨额资金用来囤积多余的粮食;所以虽然现在的中国高楼林立的大都市里有无数的豪宅与空屋,而农民工只有破落不堪的居所;所以现在虽然还有许多人还在饥寒交迫中,而我们却奢侈地追求着服饰的潮流与时尚,食品的营养和美味。当然从某种意义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到“绝对无私”,否则每个人都在做最大的牺牲,都不知道追求自己的快乐与满足,那么这么过一辈子意义又在哪呢?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自私,就可以无视现在所存在的这一切不和谐的问题。从后一个假设中我们可以看出个体对集体的不负责,人类对社会的不负责,一味遵照自己的意愿,最后将导致可怕的后果。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现实是介于以上这两种极端假设之间的,但是介于着两种极端之间的情形有无数多种,显然我们现在选择的并不是最佳的,我 们做的还不够好,甚至是令很多人极为不满的。当然也有许多人乐在其中,他们或许就是从社会中索取最多而不用负担相应责任的那一群人。
以前一直都认为我欠家人,欠父母的很多,我的所作所为要对他们负责,要发奋,要努力,不可以自己想怎样就怎样,所以我一直都是家里所谓的“乖孩子”。但是后来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祖辈甚至比我父母更加辛勤地劳作,付出了更多的汗水,虽然他们给了他们子女一样的关爱,但是物质条件是却是远远不能和现在相比的。也就是说我现在享有的这些更多更好地物质条件并不是仅仅来源于父母的劳动,而是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却是无数的劳动者,所以我享受到的是无数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这样我不仅欠我的父母,还欠整个社会一笔债。每个人在自己开始生产劳动之前,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这个时候你在向整个社会索取,你所享受的所有的物质成果都与你无关,他们是先前以及现在的劳动者创造出的。即使是参加了社会生产以后,而许多人付出的比你多,但得到的却少得可怜,那么他们本该得到的一定是被群体中的另一些人(包括你)索取了。
人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并从这个社会中索取,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了社会中的其他人,社会的美好和谐要靠所有人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考虑到以上种种,在为自己尽力的时候,是不是也要为社会尽力呢?想着自己能获得什么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想想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问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是否也该问问自己究竟该做什么呢?
力量越大,责任越大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同,理想与追求也不同,但是理想与追求对于每一个人都人都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所以人们都会为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奋力拼搏,尽力找寻幸福,尽力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之前我们说过对于个体生命而言,这样做是积极的,无可厚非的,但是每个个体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家庭中,不同人的不同追求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同的。当然在多数情况下人们自我证明的过程,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同时在客观上也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促进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作出贡献反过来又体现了一个人的自身价值。比如科学家们执着于对真理的追求,对自然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揭示了许多自然科学的规律,他们实现了自己的追求,而他们在的科学上的研究成果促进了技术的进步。这些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在历史赋予的一些契机下,我们中的一些平凡人的确做出了非凡的事,成了影响世界,改变历史的人。但记住每个人都是普通人,都是平凡的人,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无可替代的,世界没有了它就不行了。9.11恐怖袭击中,世贸中心遇难2千多人,损失了许多纽约金融业精英,但华尔街并未因此荒芜。一批精英的亡故,自然会有另一批精英顶上。从这个方面来看,每个人,无论你认为自己有多优秀,某种意义上都是微不足道的,没有你也自然会有人来完成你所做的自认为了不起的事。所以无论你是追求平平淡淡,还是想要轰轰烈烈,一个人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将是极其微小的。无论何时,无论你个人的理想是什么,追求是什么,你处在什么位子,都不可以把自己看得太高,因为你永远仅仅是这个社会群体中的一员。20世纪涌现的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人物中,希特勒这个盖世魔王是最具破坏力的一位,他鼓吹煽动起民族与民族间的矛盾,发动侵略战争,残杀无辜,来满足一己私欲。他的人生追求是偏狭,畸形,邪恶的,他以所谓的美好动机,蛊惑住了人心,他以高尚为幌子掩饰自己的不堪。当他终于获得了那股巨大的力量后,他就以这股力量疯狂地开始他邪恶,不堪的追求。他拥有了足够力量以后,不但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反而因一己
之私,给将整个世界推向火海。而在东方在中国有个革命家,“指点江上,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少年时的他就有着这样的壮志奇怀。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感召,他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从此有了终生坚信不移的伟大理想。他有着古今独步的胸襟与气魄,这位革命家追求伟大理想并为这理想奉献毕生。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3]胜利,开启了历史新纪元。二者都是上世纪影响了世界的人物,同样是追求人生理想与目标,前者极度自私,狭隘偏激,给社会带来灾难;后者心系天下,有着非凡气魄,造福人民。如果有一天,因为一个契机,你获得了很大的力量,有足够的影响力,你的所作所为甚至足以改变世人的命运时,也不代表你可以凌驾于任何人人之上,必须记住你还是这社会群体中普通的一员,你必须保持你的谦卑之心, “力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你始终要对社会负责。
或许个人的成败并没有那么重要,想做什么与该做什么是不同的,这就是责任的内涵与意义。
成败是术,大爱是道
一个多月前我参加了余秋雨先生在上海市委党校的一场讲座。他对于一个人的追求是否有利于社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能算是对社会负责,有这样一个评判的准则:看他的行为到底是增加了这世间的“爱”,还是增加了这时间的“恨”。依照这个评判准则,无论以什么样的理由,一切鼓吹煽动民族矛盾,企图分裂国家,一切侵略战争,恐怖袭击,制造社会**,破坏和平的行为都是对社会的不负责。这道理看似浅显,又有多少人真正领会。
大师对于个人对成功的追求也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并不鼓励我们一味追求个人的成功,关注的只是自身,他曾说“我的祖母告诉我,哪怕家里只有一杯开水,让隔壁有病的邻居喝。”,“中国文化不以成败论英雄,大爱才是关键。成败是术,大爱是道。现在大家过分强调成功,[4]如果满街都是成功者,很恐怖。”他说。好一个成败是术,大爱是道,正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出自《礼记》)这般崇高的理想与境界在如今这样一个物质至上的世界,是大多数人根本无法企及的高度。
我所奉行的处世之道是:我不亏待自己,也决不为难他人;为实现人生价值奋斗,对自己所作所为负责;为了一切需要自己帮助的人,有责任努力壮大自己。一如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中蕴含了无穷的人生哲理与大爱之心,这种弹性哲学恰恰体现中华民族的独有的睿智和一种广博的胸怀,我坚信这是一句关于处世之道与社会责任的至理名言。
二.为今天尽力,对明天负责
1.为今天尽力
生命太过美好,太过短暂,生命中的每个时刻都显得十分珍贵,而我们能把握的只有今天,只有此时此刻,此刻做什么,此刻的感受很重要。人这短暂的一生就是由无数片刻组成,如果这些片刻都是充满着愉悦、快乐的,那么这一生也就是美好幸福的。我们应该尽力让今
天的自己,此刻的自己获得开心,获得满足。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寓言:有一个地方的人,他们将自己一生中所有快乐的日子加起来作为自己的寿命。在人们死后,族人便将他们的“寿命”刻在墓碑上,这代表着已故之人一生中所有的幸福与快乐。或许是蒙受了太多苦难的人们创造出了这则寓言,寓言中对生命的长度做了另一种诠释,他鼓励人们追求生活的质量,追求快乐与幸福。过去人们的确蒙受了太多苦难,所以佛家祈愿国家安泰吉祥、人民生活美满如意,受到人们的推崇;佛家主张的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给信佛的人们以一种美好的“希望”拨动了受苦受难人们的心弦;普渡众
[5]生,摆脱烦恼,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自由之说能够打动人心。其它宗教也有类似之说,主张引导人们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人类社会在迅猛发展着,我们或许无法切身体会过去的人们所遭受的种种苦难,但是每一代人都有着自己的困难与艰辛,都有着自己的烦恼与不幸,每一代人都有权为创造今天的美好生活尽力。
当代人的确享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但是当“美好”与“物质”被上画等号时这就成了畸形地追求。如今人们对物质的欲望似乎是无限的,极力地追求着物质享受时,竟全然不知物极必反的道理。奉劝世人听一听这样的声音“许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也许人们是时候回归到这样一种平和的心态了。心放平了,我们会更加理智,会知道该为明天考虑,为整个民族,整个人类社会去考虑。
2.对明天负责
细数那些于指缝间流走的日子,你可以算清它的数目,但是它究竟在你的生命中镌刻了下什么或许难以说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没有昨日的积淀,就没有今天的我。没有昨日作为台阶,迈不上今天的高度。昨天与今天最终都走向了明天,没有过去与现在的努力,就不可能会有美好的将来。一个人的发展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这样。
过去的已成为了历史,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今天,但是历史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它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今天的我们应该经常回顾历史、反省自身。但是无论历史会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或沉思,我们的目光要始终对准未来。回顾和反省是为朝着新的未来和[6]干好现在。今天也终将成为明天的历史,但是今天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了明天的前程。在今天的位置上办今天的事,要对今天负责,也要对明天负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今天如果懈怠落后,明天或许就要挨打受辱。当代人可以有自己的意愿,可以尽力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但是也要为后来人着想,人类社会要为今天的发展尽力,也要为明天的发展负责。
对自己的明天负责
有些人认为:昨天的快乐也好忧伤也罢,都已经留在了昨天。明天还没有到来,它是空旷飘渺的。今天的我有今天的惆怅要惆怅,有今天的喜悦要喜悦。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今天,此刻的感觉才是最实在的,它代表我们生命的全部。应当抓住当下,纵情享乐,以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不可否认,今天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此刻唯一能够真正把握的那部分。此刻的感觉是实在的,是重要的,但不可能是生命的全部。这种将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孤立来看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而及时行乐的行为恰恰是不负责任的。如果你不思进取,虚耗了昨日的时
光,昨日的你或许落得个轻松自在,但是今天的你或许难以轻松自在了,而且必须为昨日的虚耗“买单”,必须为昨日不负责的行为“买单”。同样,今天的你要为明天的你担负起责任。不但要考虑今天想做什么,更得考虑为了明天今天该做什么。如果明白了这点,可能许多人再也不会逃课去玩游戏了,也许有更多人能够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为之不断奋斗,也许不会有那么多人最终因虚度光阴,碌碌无为而悔恨。
对民族的明天负责
中国是世界上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十四、五世纪以前的中国生产力发展长期居世界前列。从十五、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三百年,是中国的明清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东西方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其由先进到落后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明清时期执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灾难,直到近代它的阴魂还未彻底消散,影响[7]到我们民族的前进。由于骄傲自满,明清时期我们曾不思进取,将自己封闭起来,虚耗了几百年,耽误了民族前进的步伐。我们民族落后了,后人要为此“买单”,我们的民族度过了屈辱辛酸的100年。时间淡漠了悲哀,如今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我们虽然对这份“辛酸”没有切身的体味,但是我们并没有忘记历史的教训。我们知道民族今日的所作所为决定了它明天的前途与命运,我们要对民族的明天负责。所以我们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我们发展经济,我们建设国防。但是我们似乎忘了一点东西,我们似乎在继续着一个错误,一个会使得我们民族误入歧途的可怕错误。
两河流域文明和中国、埃及以及古希腊、罗马,并称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如今其它古文明早已消亡,只有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以致今日。以两河流域文明为例:一方面,外部的新兴文明如希腊和伊斯兰文明的征服和取代是其灭亡的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过度的农业开
[8]发恶化了先天不足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主要的内因。中华文明以及其它古文明都有类似的遭遇,但唯有中华文明能长存至今,这当中不无历史的偶然性,但更重要的中华文明本身的特质。我们的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孟子的[9]“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都体现了我们对自然资源用之有节,取之有度。政治上我们也曾面临内忧外患,我们是自强不息的,我们的文化是包容的,我们团结起不同的名族,我们是礼仪之邦,我们有着“中庸”这样独有的智慧。于是秦汉时我们赶跑了匈奴,北魏时鲜卑族不但没有灭亡汉文化,鲜卑族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最终成为汉族的一部分,鲜卑族文化精华与汉族文化相互交融,促进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当时的中国注入
[10]了新的活力,迎来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
台湾大学哲学硕士、东京大学中国哲学硕士、哈弗大学哲学博士被誉为韩国国师的金容沃先生著有《中国:人类最后的希望》,《中庸:人类最高的智慧》。他提出中国文明有三大纪元: 因为我们明清时的一个错误的政策,因为我们的一时疏忽,因为我们民族在一段时间内注重人文的发展,而在科学技术领域落后西方,仅仅因为如此,骄傲的我们 空前提高,人类寿命延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的发展突然跃升到了这样一个空前的高度,人类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切冲昏了头脑。自以为掌控了一切的人类开始有些肆意妄为了,不负责任的行为,使得人类遇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生存危机。这场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联合国于2005年3月发布的《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指出过去50年中,人口急剧增长,人过度开发和使用地球资源(包括湿地、森林、菜地、河流和海岸等)大量的土地转化为农田,大量使用合成化肥。目前,全球有35%的红树林消失,珊瑚礁的数目减少了27%,10%~30%哺乳动物物、鸟类及两栖动物濒临灭绝。物种灭绝的速度超出正常值100-1000倍。世界的森林原生地已有一半转为他用,按目前进度,现有森林在今后50年内将再失去1/4。水土流失的的速度大约是土壤生成速度的10-40倍。化石燃料急剧耗减,已经探明的比较有把握的石油、然气资源只能再用几十年。杀虫剂重金属等有毒化学物质成灾,全球有10多
[13]亿人缺乏安全可靠的饮用水。还有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日本本土资源匮乏,生存空间狭小,为了掠夺资源,争夺生存空间,实现殖民扩张1937年发动了侵华战争。目前世界上人有许多地区仍因为争夺资源或族际矛盾而战火不断,民不聊生。为了减少战争成本,当年侵华日军以活人做实验,研制廉价但杀伤力巨大的生物化学武器,并在中国战场上施用,中国百姓深受其害。二战后,世界各国仍十分重视生化武器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包括美国、俄罗斯、英国等主要国家在内的20至30个国家拥有使用化学武器的能力,至少有10多个国家正在研制生物武器。目前美国存有
[14]超过3万吨的一元毒气、700吨极为先进的二元毒气和VX神经毒气。世界上有200多个恐怖组织,分布范围广,组织严密,大多具备化学攻击能力,少数具备生物攻击能力,并尝
[15]试开发新型生化技术手段。除了残杀人类,荼毒生灵,我再也想不出这些生化武器的其它用途。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放了一颗原子弹,该城大部分被摧毁,数万人死亡,数十万幸存者余生受核辐射带的病痛的折磨。二战后美苏英法等国继续进行了千百次核弹的实验。1965年1月,一次相当于广岛原子弹能量10倍的地下核试验使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形成了一个宽400米、长800米的湖。数百次的地下核试验使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形成了长宽都超过5000米的湖泊。这一地区的草原受到了大面积污染,这里的地下结构和生态系统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牧民们也受到了辐射,一些人的孩子都不断出现了新的遗传疾病和生理缺陷。美苏冷战时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将人类推向了毁灭的边缘。据说目前仅美国拥有的核武器就足以将地球毁灭数百次。
核威胁、全球升温、臭氧耗竭、资源短缺、毒品泛滥、艾滋病流行„„所有这些因物质文明的畸形发展,科学技术的失控,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社会异化程度加深而突然降临的问题,[16]会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
我相信没有人会故意拿人类社会的明天冒险,将地球,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推向危险的边缘绝非人类的本意。但是在谋求自身发展,在创造本时代的幸福生活时,许多人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了自私,贪婪的劣根性,对物质对财富的追求甚至到了一种丧失理智,近乎疯狂地程度。他们没有节制的开采自然资源,不惜利用军事战争手段争夺生存空间,掠夺资源,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浪费,人类社会矛盾的激化。科学技术的失控也成为潜在的危险,时刻威胁着人类。由于人类自身行为的过失,如今我们面临着种种生存危机,人类社会的明天将何去何从,这是可以有我们共同来决定的。我们不可以继续不负责任,肆意妄为行了。我们当中的一些有识之士早已经开始行动了。我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写就《新人口论》,虽然遭到质疑与批判,但是他坚持学术真理,为国家未来的发展,人口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写就《寂静的春天》一书,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是终于唤起人类环境保护的意识;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曾坚决反对美国研制氢弹,不惜因此遭受政治迫害;罗素晚年最为关心的就是这个在拥有核武器的世界中人类的前途,罗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这些心系天下苍生,没有丝毫偏狭与自私,以自己的理智和深邃的思想思索着人类的前途与命运的贤达之士成为了我们的表率。如今轮到我们上场了,21世纪的人们请问一问自己要将人类社会引向阳光大道还是黑暗深渊?
引证文献
[1] 为今天尽力 为明天负责.中国环境报
后记
一直都想有个机会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整理一下自己散乱的思想片段,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写成文字。一个人所思考的东西是十分宽泛的,而且要将心中一些模糊感性的印象或感受用确切文字表达对我来说也比较困难。于是就想着借这次写论文的机会,整理出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感。差才不多一个月之前我就开始在我宽泛的思绪里理出一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太过零碎,没有条理,涉及到的面也太广。我必须过滤掉许多东西,这样才能形成一篇文章。我放弃了许多东西,但是发觉还是太大太泛,但是这些的确就是我的所思所想,的确就是我强烈想要表达的。我知道写文章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但是我不想为了写一篇文章,而去写一篇文章。于是我就开始随意写一些我思绪里的东西,写我个人的观点,看法,感受。这是不需要任何逻辑的,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样也是十分畅快的。后来我发现我写出来的是我对人生,对自然,对民族,对社会,对历史的一些思考。于是我就开始以一种线索将它们窜起来,写了摘要中的内容,定了写作的主题,这样总体的框架就有了。接下来就真正进入一番痛苦的写作过程了,我尽力拿捏把握,把我的想法尽量用文字表达清楚,有时需要事实论据来支持我的观点,就得查阅许多资料。由于自身写作水平的限制,我的进展很慢,算上前期的筛选准备,过程中查阅资料,以及后期的排版,修正,一共大约写了40个小时,文章约合12,000字。无论如何,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并且能与人分享,我感到很开心。
于廷润
2011年11月30日
第四篇:毛邓三课程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生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以下排序不分先后)
一、重要文选
1、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3、《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
4、《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
5、《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
6、《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7、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8、《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10、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11、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学习出版社
13、《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中宣部理论局
1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5、李瑞环:《辩证法随谈》 人民出版社
二、专题书目
1、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2、周盅德:现代化问题探索
知识出版社
1983
3、孙立平:社会现代化
华夏出版社
1988
4、钱乘旦: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5、何清莲:现代化的陷阱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7
6、逄先知等:毛泽东传(上、下)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1
7、毛
毛: 我的父亲——邓小平
人民出版社
2000
8、马立诚等:交锋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7
9、中组部:
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
10、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2
11、卫炜等: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12、中央文献室:邓小平年谱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13、柳建辉: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邓小平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4
14、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9
15、叶永烈: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
16、孟云剑、杨东晓、胡腾:共和国记忆60年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17、李翔: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18、叶永烈: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
19、宫力、周敬青、张曙:邓小平在重大历史关头
九州出版社
2012 20、高华:革命年代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0
21、萧冬连: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上、下)
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22、胡鞍钢:中国战略构想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23、金鑫等:
中国问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24、刘迎秋等:中国经济成长:格局与机理
人民出版社
1998
25、胡春力:
结构调整的原因和目标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7
26、叶裕民:
中国城市化之路
商务印书馆
2001
27、陆学艺等: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研究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1
28、刘应杰:
中国城乡关系与中国农民工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29、陈
剑:
流失的中国
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8 30、李实等:
经济转型的代价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31、刘智峰: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报告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9
32、周天勇: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33、胡鞍钢:
中国挑战腐败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34、邓伟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稳定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35、陆学艺:
当代中国十大阶层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36、陆学艺: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37、秦
晖:经济转轨与社会公正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2
38、孙立平:
转型与断裂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9、解思忠:
中国国民素质危机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4 40、中央台办:中国台湾问题
九州图书出版社
1998
41、朱听昌等: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安全战略
时事出版社
2002
42、李五一等:大国关系与未来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43、黄仁伟:中国崛起的时间和空间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2010 44 张维为:中国的震撼
世纪出版集团
2011
45、熊培云: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新星出版社
2011
46、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47、何 沁 :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认识史
中央党史出版社,2007
48、奚广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话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49、邓忠先:毛泽东话说中国
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50、郑永年:中国改革三步走
东方出版社
2012
51、郑永年:改革及其敌人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1
52、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0
三、翻译书目
1、[美]布莱克:比较现代化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
2、[美]亨亭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再探讨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3、[英]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
商务印书馆
1999
4、库
恩: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5、[美]本杰明·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经济增长理论》是阿瑟.刘易斯于1954年7月在曼彻斯特完成的。书中开创性的力图破解发展中国家如何赶上发达国家的基本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到处闪烁着作者在谙熟当时经济理论基础上的独立思索的思想的光辉。本人主要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刘易斯先生不去向马克思和亚当.斯密那样去预测不同社会制度的走向,而只探讨富裕国家在发展中所发生的变化将在多大程度上也许可望在较贫穷国家里重现。对于发达国家本身,作者认为无法预测他们下一步将走向何方。因为我们不相信人类的未来是受我们认识的或能够认识到的不变的规律支配的。书中预测的基础,要脚踏实地得多,这一点我觉得对赶超国家来说非常的重要。这也与我的经济学与政治应作适当分离的思路是一致的。
第二,刘易斯先生比较全面的论述了发展中国家现在面临的所有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书中论述了节约、经济制度、知识、资本、人口和资源、政府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连作者自己也认为这种全面论述经济增长的著作有一个世纪多没有出现了,最后一本涉及范围如此广泛的巨著是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所写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于1848年出版。
第三,作者重视经济思想史对经济研究的重要作用。书中区分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作用和区别,归纳法适合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对经济问题做长期的分析;而演绎法更多的适用于短期的经济政策的制定。我也觉得任何问题的探讨追根溯源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分析的问题才清析、透彻。太长期间的预测受太多的偶然因素的影响,可信度将大大降低。
第四、承认不同的社会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的互补性。作者认为发展中国家能够通过处理好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赶超发达国家。书中并未触及社会制度层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即只研究发展中涉及的经济问题。另外,作者还阐述了历史观,作者认为,历史并非是由事实组成的,而是由历史学家对所发生的事件及其原因的见解组成的。这一点在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对于《经济增长理论》,我认为对当代的发展经济学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当代的发展经济学虽然很好地区分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借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成熟理论,但还是没能跳出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和思路。足见《经济增长理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鉴于本人的观点,我觉得《经济增长理论》对当代《发展经济学》(特别是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影响也有较大遗憾的地方。
首先,《经济增长理论》把《发展经济学》引上了一条全面论述发展经济问题的宏观经济分析之路。实际上,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一对孪生姊妹,互相促进,不可分离。所以现代《发展经济学》在肯定工业化道路、资源禀赋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应抓住影响经济发展问题的主要因素,特别注意微观经济分析的作用。因为,我们现在的很多宏观和微观 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是缘于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分析。
第二,即使是《经济增长理论》是有关发展中国家宏观发展道路的全面论述,但是现代主流的宏观经济调控的两种措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未得到提及和论述。这在今后发展经济学宏观理论部分的论述中是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两种宏观调控措施在现代的发展中国家是已经并正在使用的有效手段。
第三,发展中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实行工业化等很多基本国情,要求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必须遵循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基本规律。比如帕累托改进,市场竞争机制,理性人的基本假设,定义良好的偏好的效用曲线等基本问题。这些问题是永远也绕不开的。我觉得,在这方面应得到加强。
第四,要加强数理分析的方法在现代发展经济学中的运用。数理的语言有助于用统一的语言来表述经济思想,而不至于引发歧义。而且,数理思想从希腊、罗马时期一直是科学发展的瑰宝。在经济学中,古典经济学家已经对此的运用普遍而成熟。包括论述市场经济效率(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瓦尔拉斯模型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运用,这应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共同知识,无可争议。但也存在一个度的问题。金志豪
读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有感
沈剑锋
近日重新看了一下“发展经济学”的课件和中外有关书籍,虽感体系已经很健全,内容也融入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些精华,比如著名的建立在凯恩斯经济理论基础上的哈罗德—多马模型及索洛模型。但是,还是隐隐感觉到有些缺憾,当代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包括中西方的)只能算作宏观的经济发展战略,而且,战略的意味更浓一些。即其只解决了发展道路和方向的问题,没有解决具体应该怎么做的问题,缺乏微观经济学的具体分析。其总体上只是说明了资本、人口、技术、外部资 源、对外贸易、环境、收入分配、农业、工业化与国家经济福利(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些综合来看,都应该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而且没能区别重点和着重考虑的财政政策和货币中策的问题。带着些许的疑问,本着逐本溯源的精神,开始了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的阅读(并在BLOG上与大家分享),总的体会就是,当代的《发展经济学》依旧遵循了刘易斯先生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
《经济增长理论》是阿瑟.刘易斯于1954年7月在曼彻斯特完成的。书中开创性的力图破解发展中国家如何赶上发达国家的基本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到处闪烁着作者在谙熟当时经济理论基础上的独立思索的思想的光辉。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刘易斯先生不去向马克思和亚当.斯密那样去预测不同社会制度的走向,而只探讨富裕国家在发展中所发生的变化将在多大程度上也许可望在较贫穷国家里重现。对于发达国家本身,作者认为无法预测他们下一步将走向何方。因为我们不相信人类的未来是受我们认识的或能够认识到的不变的规律支配的。书中预测的基础,要脚踏实地得多,这一点我觉得对赶超国家来说非常的重要。这也与我的经济学与政治应作适当分离的思路是一致的。
第二,刘易斯先生比较全面的论述了发展中国家现在面临的所有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书中论述了节约、经济制度、知识、资本、人口和资源、政府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连作者自己也认为这种全面论述经济增长的著作有一个世纪多没有出现了,最后一本涉及范围如此广泛的巨著是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所写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于1848年出版。第三,作者重视经济思想史对经济研究的重要作用。书中区分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作用和区别,归纳法适合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对经济问题做长期的分析;而演绎法更多的适用于短期的经济政策的制定。我也觉得任何问题的探讨追根溯源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分析的问题才清析、透彻。太长期间的预测受太多的偶然因素的影响,可信度将大大降低。
第四、承认不同的社会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的互补性。作者认为发展中国家能够通过处理好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赶超发达国家。书中并未触及社会制度层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即只研究发展中涉及的经济问题。另外,作者还阐述了历史观,作者认为,历史并非是由事实组成的,而是由历史学家对所发生的事件及其原因的见解组成的。这一点在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对于《经济增长理论》,我认为对当代的发展经济学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当代的发展经济学虽然很好地区分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借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成熟理论,但还是没能跳出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和思路。足见《经济增长理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鉴于本人的观点,我觉得《经济增长理论》对当代《发展经济学》(特别是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影响也有较大遗憾的地方。首先,《经济增长理论》把《发展经济学》引上了一条全面论述发展经济问题的宏观经济分析之路。实际上,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一对孪生姊妹,互相促进,不可分离。所以现代《发展经济学》在肯定工业化道路、资源禀赋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应抓住影响经济发展问题的主要因素,特别注意微观经济分析的作用。因为,我们现在的 很多宏观和微观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是缘于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分析。
第二,即使是《经济增长理论》是有关发展中国家宏观发展道路的全面论述,但是现代主流的宏观经济调控的两种措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未得到提及和论述。这在今后发展经济学宏观理论部分的论述中是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两种宏观调控措施在现代的发展中国家是已经并正在使用的有效手段。
第三,发展中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实行工业化等很多基本国情,要求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必须遵循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基本规律。比如帕累托改进,市场竞争机制,理性人的基本假设,定义良好的偏好的效用曲线等基本问题。这些问题是永远也绕不开的。我觉得,在这方面应得到加强。
第四,要加强数理分析的方法在现代发展经济学中的运用。数理的语言有助于用统一的语言来表述经济思想,而不至于引发歧义。而且,数理思想从希腊、罗马时期一直是科学发展的瑰宝。在经济学中,古典经济学家已经对此的运用普遍而成熟。包括论述市场经济效率(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瓦尔拉斯模型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运用,这应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共同知识,无可争议。但也存在一个度的问题。
以上是我对刘易斯先生《经济增长理论》和现代《发展经济学》的一些陋见。随意挥洒而已。但凡能有所共鸣和批评,一并都是我今后学习经济学的动力。永远学习在路上,迂腐吧,朋友们!!——《发展经济学》参考读物[推荐]
“1.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2.[英]A.P.瑟尔沃著:《增长与发展》(第六版,郭熙保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3.[美]德布拉吉·瑞著:《发展经济学》(陶然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4.叶静怡编著:《发展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5.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6.齐良书编著:《发展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经世书局
——首发于《经济学人》
第五篇:对毛邓“实事求是”认识论的感想
对毛邓“实事求是”认识论的感想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方法,是重要的认识论,是左倾、右倾机会主义思潮的克星。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它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的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在建党初期,我们党出现了以陈独秀、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他们不从中国革命的实情出发,不从中国阶级的现状及中国经济的特点出发,一味追求冒进,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在国内的主要阶级矛盾面前,对敌对强弱没有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一味照搬苏俄革命的经验,攻击敌人布防的城市,以致给中国革命造成“欲速而不达”的严重后果。同时,由于一味的固守,遭到敌人的围剿,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遵义会议”中确立了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正确领导,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正确的领导。
毛泽东同志确立的“中国革命广泛的动员各阶级,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政权”的革命道路是符合当时中国革命实际的,从此,中国革命以小变大,以若变强,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迅速席卷反动势力,最后终于夺取了政权,取得了胜利。
在八年的抗战中,我们党也出现过左倾、右倾主义,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及时地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式,广泛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及时地统一了我们党的认识,及时地肃清了左倾、右倾主义的危害。同时发表了《论持久战》的伟大著作,给中国的抗日战争指明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在著作中,毛泽东同志应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对当时的战争形式做出了正确的分析,并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定能取得伟大的胜利,鼓舞了广大抗日根据地人民对敌斗争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
正确的行动来自正确的思想,来自对事物客观正确的分析判断,一切都以现实为基础,脱离现实的判断是错误的判断,必将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的损失,并为之付出重大的代价,这是我们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的。
在建国初期,我们党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现状,进行了对私有化的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基础,掌握了国家的财政、经济命脉,激发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完成了“一五计划”顺利完成了对外抗美援朝,对内解放了全中国的艰巨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朝作正确的方向前进。
但是,接下来我们党又违背了经济建设发展的规律,进行了“大跃进”。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了巨大的创伤,一切不切实际的做法占据了上风,“冒进主义”抬头,空喊口号,认为社会主义“一
而就”,“一夜之间就会过度到共产主义社会”,由于过分的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人有多大胆,粮有多大产”,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社会造成了倒退。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不能说是不够深刻。由于错误的估计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社会的基本矛盾,错误的进行了“阶级斗争”的强化,导致了“以阶级斗争为钢”的错误路线,将中国的社会引入歧途,放弃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打击了我们党一大批的践行正确路线的同志,为此,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我们党的同志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不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不解决中国社会的基本的、主要的矛盾,代价不能说是不够深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终于在错误的路线中拨乱反正,将社会主义建设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向上来,我们的党能够在错误中汲取教训,是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解决了认识、方针、实践的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往开来,走上正轨,真所谓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正确应用。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对外实行改革开放,对内实现搞活经济,夯实工业基础和农业基础,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努力缩小中国城乡差距,给农民免税、增收等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措施得以见效,注重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环保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践行“三个代表”的思想;努力发展科学技术。著重改善民生,中国将不断的强大,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我们正朝着国强民富的方向发展,中国的明天将会更加的美好!
大理学院文学院三班
何谐
2010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