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与诗歌教学的整合

时间:2019-05-13 01:2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环境与诗歌教学的整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环境与诗歌教学的整合》。

第一篇:网络环境与诗歌教学的整合

网络环境与诗歌教学的整合

【摘要】 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总结了古典诗歌教学运用多媒体的一些长处与不足,提出了在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扬长避短,正确地、积极地运用多媒体这一先进教学技术的观点。

【关键词】 多媒体,情境,建构主义,主体。

古典诗歌教学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也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虽然关于诗歌教学的方法举不胜举,也有许多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但是每次考试诗歌鉴赏题往往还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题。为什么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却收效甚微呢?我认为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古典诗歌鉴赏始终是灰色的,舍本逐末,只注重了表面的方法和技巧,却忘记了学生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高。我们并没有让学生真正进入古诗,喜欢古诗,感受其魅力。那么,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兴趣和审美习惯?如何告别灰色鉴赏,开创古典诗歌教学的一片绿地呢?多媒体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增添了活力,因其文、图、声并茂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得各种教育信息的表达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学生在多媒体营造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活跃,更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多媒体的这种优点,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尤为突出。

一、它能直观形象地介绍诗歌的背景资料,克服传统手段“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局限。

古代诗歌阅读教学,需要补充介绍作者及作品的有关资料,如作者的生平、经历、作诗过程等,以帮助学生对诗句的阅读鉴赏。这些课前功夫,传统的教学准备是一块小黑板,或上课时教师临时板书和解说,既枯燥,又费时,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声音、图像、色彩、文字综合运用,既直观形象又能增加内容展示容量,且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还可起到很好的导入作用。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涉及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有关资料,以及诗人杜牧的有关经历,前者的介绍是传统的教学技术难以胜任的,而采用多媒体,可以直观展示周瑜、曹操的有关图片,可以放映赤壁之战的有关影视片断,且可以把它作为本诗阅读的导入。如曹操的《短歌行》,实验者上课前,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和新版《三国》中赤壁之战前曹操在长江上横槊赋诗的画面,立刻把学生带人三国那个动荡的历史时期,是学生对曹操有了一个形象的认识,也勾起了学习的欲望。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对毛泽东同志写作此词的时代背景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要把当时的情况介绍清楚,如果教师口头叙述,可能要花较长的时间,而且学生学的印象也不会十分深刻,如果我们运用演示文稿,将背景资料展示给学生阅读,既简洁清晰,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得更加全面彻底。

二、它能直观形象地展示诗歌画面,有助于阅读鉴赏过程中对诗歌形象的再创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有人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很早的文学评论中,就有诗画同源一说。在许多通俗的古诗词图书中,就有许多插图。教科书的插页也不少,这说明运用图片,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准确地把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因此,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以现代电子技术为手可的电化教学依靠幻灯、投影、电视、录相、电脑等多媒体技术,把诗歌内容变成鲜明可视的图片,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诗歌形象的感知,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为了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直观教学情境,而多媒体中的幻灯投影,就有这方面的功效。《山居秋暝》是王维隐居辋川时所作,作者重在表达其闲适空寂、淡泊于静的情怀。在本诗的赏析过程中对新雨之后的空山、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浣归少女、翠竹掩映下的河湾、莲花丛中荡漾的渔舟等意象的品读,是赏析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的联想来品读意象,实验者借助多媒体打出以下五幅画面:

一、初秋的傍晚,雨过山青,空气凉爽,景色美妙,令人遐想;

二、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三、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四、竹林里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她们正为了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

五、密密的荷叶丛中,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在一幅幅画面的展现,帮助再现诗人所见,增强学生感性理解,学生曾经的生活体验得以调动,生成新的意象。

中国诗往往深得画理,借助于多媒体,教师不仅可以把符合诗歌意境的画面端送到学生的面前,还可以同时进行诗歌画面的审美认知,增进学生对诗如画意境的欣赏,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字与美的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中国画是讲究清淡悠远的,而我们所学的很多诗歌正是体现了这一传统经典的审美情趣。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我们用视频影片来展示千山层峦叠嶂、万径蜿蜒纵横的远景、近景图,让学生去体味一个意境苍茫辽阔而荒寒冷漠的人物活动环境,领悟简洁凝练的诗句中所包蕴的社会悲凉与朦胧清淡的画境的高度统一,让学生欣赏国画的传统美,增进学生对诗歌艺术的多层面理解。

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实验者通过自制了Powerpoint课件,插入实验教学的视频文件,导入Flash动画插件,多媒体整合语文教学能带给学生直观的感觉。那河畔夕阳中下被镀上了一层富丽而又妩媚金色的柳条,那在柔波中招摇的绿油油的水草,那榆阴下波光潋滟的清泉,那撑着长篙向远方草色深处漫溯的诗人,如果仅用语言表达,学生怎么都只能是一种理性的认识,但运用多媒体将诗中充满视觉美的画面展现出来,学生就很容易得到感性的认识,从而把老师难以用语言表述的美感带给了学生。如戴望舒的《雨巷》实验者导入Flash动画插件,播放江南的雨巷,一位古典美女打着一把油纸伞走在雨巷中,配着悠悠的曲子,人、巷子、雨三者融为一体,学生沉浸美的氛围中,更深刻地品味诗歌的一惊。如柳永的《雨霖铃》实验者在课件中穿插了邓丽君的Flash动画歌曲,还有古筝和埙的配乐吟诵,整节课学生一直沉浸在诗情画意中。如教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时,实验者展示画家刘旦宅创作的山水画,画面上诗人登台远望,看时空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前思古人,后念来者,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可以说,这是传统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难以达到和实现的。

三、它能化静为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语言文字是静态的,计算机多媒体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古诗的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静态的板书和难免枯燥的解说,多媒体克服了这一缺点。形象的语言可以把它变成直观的画面。如杜甫的《绝句》之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黄鹂在翠柳的柔条细枝中鸣叫,怡然自得;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青天飞去。凭窗远望,西岭千秋雪好像“含”在窗口,草堂门外,停泊着远去东吴的万里之船。四句诗,一句一景,如四个不同的镜头,这悠然、闲适,充满生机,富有情趣的画面用多媒体展示最好不过了。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个“吠”字,单靠教师的机械讲解是达不到效果的,教学中我们通过视频影像向学生展示一幅深山雪夜犬吠人归的幽邃而洗净的图画,然后通过声频模拟一两声犬吠于人归时,这样静态的文字就化作了动态的声像,并使本来就荒凉、萧条的文字意味具有生气灵动的人间气息,及时调解学生沉重疲惫的学习心理,把学生从言简意深的想象中释放出来,回归到生活本象的欣赏中。

诗歌是需要朗诵的,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在朗读诗歌时,如果借助音乐伴奏来进行朗读,让无声的文字跳跃成有声的音符,抽象的感情会逐渐清晰,变得真实可感。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朗读,就会注入自己的情感,沉浸在诗歌所表达的喜怒哀乐之中。因此可以说,学生的朗读水平直接反映出学生对诗歌的感悟水平。在伴奏音乐的唤醒下,学生的朗读体验会把诗歌的情态变成学生自己的心灵体验。如在教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实验者找了一些表达深沉浓烈情感,深切倾诉的音乐来播放,让学生在这样的背景音乐声中进行朗读,那么诗人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感情,那种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就会激荡在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感受到那种荡气回肠的审美体验。

闻一多先生曾这样评价《春江花月夜》,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实验者在上课时和着悠扬的旋律,精美的画面走进《春江花月夜》,来感受一下它的艺术魅力。老师要求同学们静静的聆听,仔细体会诗歌所表现的那种意境。于是音乐声响起,教室前屏幕上开始播放春天、江水、明月和树影等组合的FLASH动画,一幅幅优美的动态画面开始在教室流淌,老师开始了朗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老师抑扬顿挫的有表情的朗诵和动态的画面把同学们带进了诗的艺术境界。朗诵完了,师生们还沉浸在诗的意境之中。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

四、通过人机交互,解决一些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是多媒体的一大优势,人机之间缺乏“友好”交往,严格来说还称不上多媒体。古诗阅读教学也与其它文体教学一样,共享着这一先进的教学技术。一是检索方便,教师或学生在诗歌阅读鉴赏过程中,有时免不了需要一些辅助资料,无论你需要哪个课件,哪一部分内容,只要一按鼠标,计算机就把你需要的内容推送到你的面前。二是控制速度。有些含意隽永的诗句,可以把它设计成画面,用慢镜头形式,也可以用反复播放的形式展示,加深印象。如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句,可以用慢镜头的形式,把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画面展示出来,学生不但因之胸怀阔朗,而且容易体会当年作者那种燃烧着的激情,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如学习选修诗歌《蛇》仅就文章中的文字表述,学生很难理解作者冷寂中的挚切追求与憧憬的心境,很难感受到作者向往的超世拔俗的心灵的美丽幻境。而在指导同学们学习时,借用多媒体用一幅幅图画并配以适合的欢快音乐,来表达作者对蛇的情怀,图画分别有蛇的全景、夜景、远景、近景、特写景。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把作者笔下的冷艳而美丽的蛇展现给学生。当学生再次回到作者那带彩的笔,着色的文字中,眼前便浮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尽情的享受着其中的美妙。只有当学生的联想力被激活,才能让其切实领会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妙意境。

音乐是最能让人产生联想与想像的,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如果语文教师在导入新课后,播放一点与诗歌内容相适应的音乐,能有效地拔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把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中去。比如在学习《蒹葭》时,实验者播放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在水一方》,优美的旋律,很容易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给课堂增添了无限趣味。其实,“诗”与“歌”本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教材中的诗歌其实就是一些歌曲的歌词,或者有许多诗歌被谱成了曲子,在生活中已经被人们在广泛传唱。比如《诗经》中的《关雎》,苏轼的《水调歌头》,岳飞的《满江红》,李煜的《虞美人》,光未然的《黄河颂》等等。如果我们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只要让学生学会唱这些曲子,其诗歌的内容、情感都可以“其义自现”了。这种教学效果是我们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与诗歌内容有关的动画,甚至有关的剪辑影片,在教学时播放给学生看,其效果也是很大的。

音频包括课文诵读、各种解说、背景音乐等。将背景音乐和意境含蓄的图片巧妙结合,在听觉和视觉的共同激发下,学生能够进入一个无限广阔的艺术天地,从而在诗的意境中体味蕴意。《琵琶行》是白居易新乐府诗的代表作。在叙事写景中融入了复杂而强烈的感情,展现出一幅幅凄冷萧瑟的画面,在双线交织的结构中刻画出一对落魄、受损害的人物形象,抒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情,构建出错落有致而又貌异神合的结构美,产生出动人心魄的艺术美感。如何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体味诗歌意境这一点上,借助声音和画面无疑是一条捷径。首先让学生在委婉哀怨的排箫《秋怨》背景乐曲中深情地诵读,并找出具体可感的写景语句,利用多媒体打出以下画面“一轮孤月悬坠,秋风清寒,浔阳江头伫立着两个神情黯然的人,他们都不忍视对方,木然地注视着浸泡在茫茫江水中的那轮寒月。”哀伤的音乐、动情的朗诵、凄美的画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了审美活动中来。诗中写景的句子还有很多,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这些句子或景中藏情,或情景并茂,都是可以让学生发掘美的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惨、空、绕、寒、黄、苦、江、、悄无言、秋月白等字词,同时还可配以寒江残月的图片,让学生在声音和图片的共同作用下对诗文进行联想感悟,去感触人物在此景下的心情,引导学生探讨“月”在文人心中乃至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意蕴,让学生在审美感受中诗的意境。

总之,多媒体能寓乐于学,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还可以播放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诗歌教学实践中,如果使用不当,也常会产生以下的不足。

(一)容易导致内容展示过多、过滥,教学重点不突出。有些教师从新课的导入、知识的传授、巩固题的出示、作业的布置等,全部采用多媒体技术,不考虑学生能否消化,也不分展示内容的主次,不分需要与否,凡是与该诗歌有关的文字、图像、声音、色彩、影片,越多越好,越齐全越好,越热闹越好。教师“一厢情愿”,殊不知适得其反。多媒体应用要讲究一个“度”,防止供大于求,产生副作用。因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虽然拥有诸多优势,但不可能成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种希望通过多媒体技术代替教师的作用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重复过多地播放画面,诗歌鉴赏课就成了观看录像课,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使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失去了应有价值。

(二)学生对诗歌语言缺乏品味的机会。宋代词人姜夔说:“语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特征,是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练性。诗歌语言富有表现力,往往以一当十,力求“一字传神”,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句为例,“绿”字将色彩和动感融为一体,诗人以此寄托浩荡的情思,把春风吹拂江南,使大地充满生机而变得绿意葱茏、景色鲜妍、风光迷人的特点生动地展示出来,使人伸展出想像的翅膀,仿佛感受到对那微妙的变化,诱人的春意。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王国维语),确实,这一“闹”字,使得繁华的春色如在目前,写得极其浑涵。读者尽可以发挥想象,去体味春意究竟怎么“闹”法,这就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而这些,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过程是在看一系列图像听一些声音中完成的,这一过程只是一个引导学生整体地被动接受过程。图像再美,背景音乐再美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语言领悟,有些执教者只顾画面的展示,忘了指导学生仔细咀嚼品味诗句,学生无法进入诗歌的美的境界,就没有想像和再创造的余地了。

(三)多媒体教学容易削弱师生的感情交流,处理不好,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课的语言、仪表、神情,学生听课的态度、神情等,师生感情交流是比较直接、密切的。学生可以依据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表演,领悟诗歌的美的境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听课的表情,判断其对课中内容理解程度,随时调整教学方法。由于多媒体的介入,教师只注意监视屏幕上的图像,学生注意的是接受屏幕上的图像,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变成了师与机、生与机的单向传送与接受,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被削弱了,教师不容易听见分歧意见,也不容易发现学生思考上的误区,把握不好,课堂中教师的不能很好地行使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

由此可见,多媒体也像任何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一样,有着其长处与不足。所以,我们在诗歌教学实践中,无论制作课件或课堂教学,我们要扬长避短,使它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五、多媒体教学的努力方向

一、要保证播放适时适量。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但必须注意适时导入,恰到好处,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过早用多媒体介入,一开始便观察画面,跳过学生的具体感知阶段,不仅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适量,就是严格根据教学需要,把握好播放的度,切不能认为越多越好,把学生当灌装知识的容器,重点不突出,所以可放可不放的就坚决不要放。

二、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第一,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第二,这种建构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的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超越所给的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而受到重新建构,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学习,必须时刻保持认知的灵活性。第三,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情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诗歌教学在运用多媒体的同时,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以对诗歌语言逐字逐句仔细咀嚼品味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嚼出诗味,嚼出诗意。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的翅膀,进入作品所创造的情境,从而获得对诗歌意蕴的深刻理解和审美感受,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完成形象的再创造。

三、要保持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操作时,要注意对整个课堂作有效的监控,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应注意用得体的教态,优美的解说吸引学生,让学生通过教师这一道感情桥梁,进入诗歌的美的境界。

有人说:多媒体课件是老师“嚼过的馍”,它是通过现代高科技的“手段”和“花样”的包装后的“教师意志”的倾泻,是一种现代化手段的“灌输”和“填鸭”。这种观点未免失之偏颇,多媒体辅助教学,虽有其不足之处,但作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其优势是任何一种传统技术手段无法比拟的。只要我们能扬其长,避其短,它将为我们的古典诗歌课堂教学奉献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所指出的,“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这些新技术正在我们眼前引起一场真正的革命,这场革命既影响着与生产和工作有关的活动,又影响着与教学和培训有关的活动”。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新课程《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进行了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我们一定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促进教学技术体系的整体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志贤等:《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摘要》(《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第2期)[2] 陶德芳:《基于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的课程整合模式》(《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五期)

[3] 张玉能:《美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九月版)[4]《语文课程新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版)

第二篇: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环境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组非常重视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资源丰富,架构合理。

一、从电子教材、电子教案、课件、教学录像到习题库、案例库、学习指南、推销资源库等相关参考资料一应俱全,方便学生学习、查阅。

二、建有健全的在线学习系统,如在线练习,在线模拟实训,网络交流平台等等,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交互式协作学习的有利条件。

三、提供了大量的演讲与口才的专业网站,以及参考书目,报刊杂志等网络资源链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有了更丰富,更为前沿的学习和提高的场所与资源。

四、在硬件建设方面,近几年来,学院加强教学设备设施建设,使我院拥有了较好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硬件建设环境能够较好的保障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转与有效共享。

1、建有97个多媒体教室,有7个多功能学术报告厅。

2、开通中国网通和校内网网线,所有机房、教室、实训室及办公楼都进行联网,开通了网络视频点播系统,实现多媒体课件共享。

3、模拟实训建设方面不仅有投影功能,还可以开展真正的应聘、公司商业活动,模拟谈判口才的情景,模拟推销口才情景,模拟求职口才等情景。

4、学院有专门的电子阅览室,长期面向师生开放使用。

5、学院有专门的网络维护人员,各系也设有专人负责网络、网页的建设,使得网络教学能够良好运行。

第三篇:多媒体网络环境与小学数学教学

多媒体网络环境与小学数学教学

21世纪是信息革命和知识暴炸的时代,以信息通讯为基础的多媒体电脑网络技术正暴风似的袭卷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称这是第五次信息革命,革命的含义是它不仅深刻的冲击人类的观念和思想,更无情的改变着国家及个人的命运。现在它正迅速的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并且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学校的教育面貌,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研究如何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启蒙教育。这一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正深刻影响和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本文从不同角度的四个方面浅论多媒体网络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特别说明:本文所指多媒体网络环境是以多媒体电脑、校园网为基础,通过DDN数据专线联结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为延伸的教学资源环境(包括软硬件)。

一、“大众数学”思想在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大众数学”思想的基本含义包括(1)人人学“有用”的数学。(2)人人掌握数学。(3)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种思想是以人的生存发展为目的的数学教育思想。多媒体网络计算机作为信息贮存和智能化学习工具,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满足不同层次需要,信息含量丰富的课堂学习材料,并通过优良的交互性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辅导和及时反馈、评价,以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便于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它能发挥个别化教学特点辅助数学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使他们达到最低要求,得到一种成功的体验,从而在学习中建立一种自信的人格,符合大众教学面向每个学生的思想。多媒体网络计算机还给对数学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可以进入互联网查寻、浏览、思考更多的数学问题。通过上网搜寻不但满足了知识吸取的需要,而且掌握了利用计算机学习和研究数学的方法,同时感受到数学是如此贴近生活,从而体现数学不但有用而且很美,可以刺激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愿望。小学生在网络中学习课外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延展和有益补充,使“大众数学”思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

二、多媒体网络环境要求数学教师更新角色,把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变为创新教育的主战场

多媒体网络环境必然支持“大众教学”教学思想的实现,但多媒体网络环境毕竟只是一种资源或教与学的先进工具。工具的效益发挥取决于教师,学生如何利用这一教育技术为教和学服务。特别取决于教师以何种观念为指导,用怎样的方式组织设计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要求教师是以新的观念去建构,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因为多媒体网络作为教学手段只有和新观念、新方法的有机结合才称得上创新的教育技术。小学数学本身包含了丰富的创新教育的元素,但创新教育的桥梁是教育技术的创新,而教育技术创新是教育创新的载体。为把多媒体网络环境作为创新教育的桥梁,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创新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必须从三方面实现角色的转变。

1、观念系统的角色更新。教师角色转变的前提是观念系统的转变。教师首

先要树立新的目标观念和对教学的评价体系,小学数学教学要体现“大众数学”的思想,更要以创新教育为目标。教学中追求全面发展与学生独特才能相结合,面向全体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并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另外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师生观念,教师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他不是权威,而是学生的学习的服务者、辅导者。在教学过程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对权威(包括教师)做出科学质疑、争辩乃至批评,允许课堂内外师生智力对抗和思维撞击,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

2、能力系统的角色更新。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要敢于创造性的重组教 学内容,将创新意识和能力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那么教师必须有以下能力:(1)设计出颇有新意、效果最佳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案的能力。(2)永远追求新知识和不懈于教育科研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更高级的根源于教育实践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①(3)及时处理信息的能力。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基础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信息丰富,瞬息万变,真伪难定,良莠不齐,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具有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是信息,选择信息,并有效使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能力。

3、方法系统角色的更新。(1)教学方法有利于教会学生学习,利于创新习和终生学习。(2)教学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3)建立新的考核评估尺度,坚持杜绝阉割创新思维的考核方法。

因而教师只有全方位更新角色,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抢占教育的制 高点,抓住进行创新教育的主动权。

三、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构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学习

环境,体现教学过程的双主模式,让学生在认识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并受到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多媒体网络计算机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提供生动形象的感知材料,有利

于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数学概念,规律、法则等。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网络环境下利用CAI课件辅助教学。(1)首先屏幕上显示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钟面、车轮、交通标志、呼啦圈等),问学生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然后点击鼠标,每个图形变成大小不同的圆,从而建立圆的表象。(2)然后屏幕展示圆形成过程的动画:一只小狗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拴在木桩上,小狗叫着,绕木桩跑一周回到起点,小狗跑动的轨迹,展示出一条封闭曲线,也就是圆,这样直观展示出圆的形成过程,过目难忘,初步建立了圆的概念。(3)电脑演示圆规画圆的过程,一脚固定,一脚旋转,然后学生尝试画图,通过手眼脑各种感官的参与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4)电脑动态展示圆各部分,圆心、直径、半径,使抽像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通过观察比较深入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让静态抽象的概念,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的融入变得生动活泼。又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借助CAI软件演示运动情况,可以让学生清楚的观察时间、地点、方向、结果这四要素的相互联系。从而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集图像、动画、声音等于一体的优势,为数学课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的感知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学习,从而准确快速的认识概念,发现规律,理解数量关系,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一套新的认识学习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建构

符合认知规律的数学学习环境,从而产生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要素,教

师的教学设计和选择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要围绕四要素服务。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积极计算时,首先建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情景,从急转弯问题出发,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借助多媒体课件声音、动画的渲染,引发学生想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欲望。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电脑,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使学生从动手操作和相互协商讨论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在学生数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采用引探教学法的模式要求学生根据思考题自学教材,(1)动手剪拼活动和操作电脑相结合,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沿平行四边形底边上高剪开可以拼成长方形,从而为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提供表象(关系表象),学生从直觉可以知道,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一过程可以归纳为个别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处于独立探索阶段,通过自我内部矛盾来调整对表象的认知。(2)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根据表象用直觉判定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然后让学生讨论它们两者有什么关系?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然后让学生在视频仪上演示不同剪拼过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从各种不同的剪拼现象中得出共同的认识,即拼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等。这一过程可看作是协商、会话阶段,它以协作式学习模式为框架。(3)根据第二、三问题自学教材,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个别化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二者交互穿插,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平台,对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进行监视和适时的个别辅导,通过遥控和个别监视实现全体同学间的协作和交流,建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正确意义。教学过程始终体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模式、方法的使用都围绕着四要素服务,所以在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指导下,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模式和方法的运用,每种模式方法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融合,互相支持,因此模式和方法的选择不是独立排斥的,而是综合运用。

3、在认知过程,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训练,从而发展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探索公式产生的过程,这本身就

是一种间接创新,让学生根据拼合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表像,直观体验两图形面积间的关系,这是一种直觉思维,在拼合过程中,要学生采用不同的剪拼方法,这是思维发散性的训练,并且借助多媒体电脑的演示,展示各种不同的剪拼思路从而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多媒体网络环境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多向开放,广泛合作,形成数学学习的社会化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并让学生从小接受终身教育的熏陶。

国际互联网的全部文化是围绕着开放的环境而建造的,在这一开放的环境中,全世界的人可以免费共享知识②。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小学数学教学必然是多向开放的,即校内开放,校与校开放(建立互联网终端,或校园网的学校),向家庭社会开放,小学数学教学与家庭、社会联系空间密切。

1、同一学校间的教学开放。以南头小学的校园网为例,教师在网上传授知

识,布置作业,学生可在网上向教师求教学或提问,教师在网上给予解答(目前可以通过校园网(“名师面对面”聊天室实现),每个学生均有机会在网上接受指导,获取知识,使学生的自我教育不断完善和充实,另外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也可以在网上互相通信息,进行交流。教师的教学打破传统班级限制,成为没有围墙的数学教学课堂。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校内最优秀教师的辅导。

2、不同学校间的教学,相互开放,高度共享。不同的学校通过Internet可

以进入对方校园网,了解信息,获取资源,开展教研,不同学校教师学生可以同步了解对方小学数学课教学情况,打破校封闭,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体化、缩小校与校间差距,有利于双方教学水平的提高。

3、不同区域间的教学。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的远程教学功能,可以将地区 与地区甚至国与国家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合作,取长补短。学生也可以进行DISCOL远程协作学习,使小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跨文化间的交流,使小学数学拓展空间,打破时间、地点限制,在高度自由开放的环境下,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我校开展与新加坡及珠江三角洲几所学校学生的远程协作学习实验,为小学数学的远程协商学习提供了样板。

4、多媒体网络环境使家庭和社会对学校小学数学教学联系更加紧密

以南小的校园网为例,数学教师可以在网上布置作业,可以用电子邮件的

方式实现家长和教师的联系,还可以通过聊天室实现互访,教师及时向家长传递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也能适时的向教师反映其孩子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家学习有疑难时可在网上向教师呼救,教师在网上跟踪辅导学生学习数学。关心小学数学教育的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可通过Internet进入某个数学教师的网页了解其教学工作情况。多向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家庭.社会都积极参与并支持学校内的课堂教学,尤其要求社会要为学校教学的延展提供资源服务,目前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要求社会为小学数学教学多提供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网络资源。

多向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使社会各界成为教学的监督者和促进者,基于

多媒体网络环境多向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也要求社会广泛参与并支持,加快小学数学学习社会化到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并受到终身教育的熏陶。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大众数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教学设计是以建构主义的认知学习理论为核心,是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多向开放的学习活动,多媒体网络环境营造了小学数学学习社会化的氛围,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四篇: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所学所有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并运用于生活实践,成了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难点,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参与性、创造性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促进学校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网络环境 实景教学 任务驱动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逐步建设,“数字化校园”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目标,同时计算机教学已开始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向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信息工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向转变;学生也从过去学习使用电脑向现在的使用电脑学习方向转变。

(一)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由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CAI)向网络教学过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问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计算机教师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教学具备如下优势:

(1)交互性: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集中于一体,采用可视化界面,窗口交互操作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网络电子教室的建立,增加了屏幕广播、网上监视功能,给交互式学习创造了条件;利用多媒体开发工具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以及集网页制作、网站管理于一身的可视化网页编辑器设计出来的跨平台、跨浏览器的充满动画的网页,更具有设计新颖、版面整洁流畅等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真正实现人机交互。

(2)实时性:计算机具备高速传输信道,老师可充分利用在线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得到及时迅速的反馈信息,大大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留言板、BBS、电子邮件等都可实现在线跨时空的信息交流。我在讲《电子邮件的申请、收发》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申请到的电子邮箱给老师发电子邮件,这样既掌握了知识点的学习,又促进了师生交流,同时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在留言板发贴子,老师实时进行点评,大大节省了时间又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

(3)开放性:开放性是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我们可以在超链接的指引下,在Internet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到达事先不可预料的地方;因为开放性,老师可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把新科技、新信息、新发明充实到教学内容上,增加课堂信息量,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知识(最起码是基础知识),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比如几何画板软件,要用它来进行学习,要知道软件本身用法及它涉及的数学、物理等学科各方面知识,这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它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新的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更具有优越性。在网络教学中,教与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关系更容易体现直接、平等、合作关系;学生的知识不仅仅来源于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进行自我构建;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控制台中断学生操作,将教学内容实时传递给每个学生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问题可向老师电子举手或通过耳麦请教老师,教师可跟不同的学生交流,一对一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新型的点对面、点对点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地位作用都发生了变化,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在宽松、平等环境中自主学习,不但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中完成学习任务,真真正正成为驾驭知识的主人。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也可创设情景,给学生提出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寻找、搜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学习,增强协同工作能力。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体会(1)研究学生、分析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学生、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素。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层次,要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及规律,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要研究如何突破课程中的重难点,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各个学校之间硬件环境差异很大,因此导致学生上中学后所掌握的知识程度有很大差异。在上初一年级第一堂课时,我没有急于上新课,而是调查学生“能用计算机为自己做些什么事情?”。通过调查,我发觉有的同学能够上网,有的会用电脑画画,更多的同学会一些游戏,也有少数插班同学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学生实际有了大致了解,我便开始研究教材,调整教学顺序。例如:我安排两个学时,学习键盘指法操作,然后学习Windows窗口基本操作。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上较难部分,我适当降低要求以增加学生学习信心;操作性强、实用性较大部分,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Word2000表格的基本操作时,我增加行列插入,表格合并、拆分以及单元格的合并拆分,表格的删除等知识点;讲文件复制时,增加了运用“拖拽法”实现文件复制这一知识点;在学习利用FrontPage2000制作生动网页时,增加在网页中插入插件,播放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源的内容。这样拓宽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激发了兴趣。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照搬书上的内容,要根据学生层次差别、兴趣爱好灵活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

(2)创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情绪、兴趣、动机都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其中最直接影响因素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热心探求未知领域。学生的兴趣大致来源两个方面:一个是本人对自己喜好的事物感兴趣,另一个是在老师等外界力量引导下产生的兴趣;试问一下,从小学到中学,没有老师教学生玩游戏,可他们却玩得轻车熟路,炉火纯青。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兴趣,他们会主动体念游戏带来的乐趣;相反,在一次课堂上,我在讲网页中调整表格的行高、列宽时,给一个同学讲了3遍,让他给同学演示一下,结果他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他根本就没听,为啥?一句话“没兴趣”。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情感机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可以实时创设教学情景。创设教学情景大致有3种模式:

A、在上课之前,实施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形式多样,我们可以总结前一节课知识点,引出本节课知识内容,也可从近期身边发生的热门话题入手等。例如:我在讲Word2000版式设计时,从平时学生喜欢办班报入手,告诉学生用计算机办班报具有方便、字体工整等特点,启发学生用计算机替代手工办班报;还有,在学习上传主页这课时,我告诉学生,这学期我们都在学习如何设计网页,网页做好了,只有少数人能欣赏到,要使做的网页在一个区域乃至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该怎么办?这样来引出上传主页这节课的课题。

B、充分利用实景教学,创设课堂情景

网络环境本身具备的优势使实景教学变得非常容易。信息技术课操作部分都可应用多媒体控制台操作演示,边讲解边操作,这样师生教与学都变得相对容易,既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又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C、创设问题情景

信息技术科学性很强,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人为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勤于动脑;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也很强,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些不可预料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适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多加鼓励,给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环境下学好每一节课。例如:在学习屏保知识时,我们提出“计算机为什么要设置屏保?”这一问题,激励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去探索该问题,教师可加以点拨,提示学生屏保特点是运动的画面,最后从显示器显示原理去讲授计算机设置屏保原因,这样可让学生加深问题的了解,又能发展个性化教育,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帮助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讲文件的基本操作中文件的删除时,可以设计出如下问题:“被删除的文件放到了回收站,文件是不是一直放在回收站?”引出了“先进先出”的原理;学习如何设置网页中滚动字幕属性时,可插入两个滚动字幕,设置不同的数量(速度),不同的滚动方向,由速度及方向的差异,类比出数学上的相遇和追击问题。

(3)“任务驱动,强化实践”

学习是为了应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转化为能力: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实践出真知”,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在练习的时候,我们不能没有目的去练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使他们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知识体系。任务驱动不仅仅运用于上机练习,同样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可忽视,根据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将所讲的内容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例如:将办班报、设计课程表作为学习Word2000的教学任务;将制作学生成绩表作为学习Excel的教学任务;将制作班级主页或个人主页作为学习Frontpage2000的教学任务;有了任务,就可以成立兴趣小组,加强合作性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四)网络环境下教学带来一些思考 创设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实践。虚拟世界里,学生可从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获取信息。作为教师更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为教学工作服务,在网络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网络本身是一个巨大的虚空间,开放性是一大显著特点,它会给网络环境下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学生上课时随意性很大,学生不可控制因素太多,不能正确对待网上垃圾信息,以致导致迷恋上网聊天、游戏、交友,分散学习精力。因此,我们绝不能忽视网络道德建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

第五篇:2015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

2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 试题及答案word版

(在考试时利用word菜单栏的“编辑-查找”功能输入关键词,迅速定位答案位置,一个人考试都很快。)

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1.(本题分值:2)1 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获取工具,主要有三个获取途径,其中只有()不属于主要获取途径。A.利用搜狐等搜索引擎 B.利用各种教育科研等网站 C.利用OICQ等通信工具 D.利用地区或学校教育资源库 :C |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可以充当的工具是()。A.资源工具 B.协作工具 C.情感激励工具 D.以上均是

标准答案:D |

3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中,让学生充分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这体现的教学策略是()。

A.多种感观参与学习策略 B.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C.寓教于乐学习策略 D.习作强化学习策略

标准答案:A |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经常提及“新型教学结构”这一术语,它指的是()。A.“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B.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 C.以“教”为主的教学结构 D.以资源整合为主的教学结构 :A |

5.(本题分值:2)iPad的教育应用不包括()A.ibooks电子书 B.教育类APP C.进行教学管理 D.游戏娱乐 D |

6.美国心理学家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了解(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这六个层次从认知的复杂性和难度上来看是()。A.依次提高的 B.平行并列的 C.依次降低的 D.线性无关的 A |

7.(本题分值:2)人们在网络中可以完全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格等的限制而自由地学习,这体现了网络学习的()。A.开放性 B.虚拟性 C.交互性 D.自主性

标准答案:A |

8.(本题分值:2)下列关于移动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移动学习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

B.移动学习不会超过网络学习C.移动学习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 D.移动学习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

标准答案:B |

9.(本题分值:2)“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了解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这主要体现的是()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标准答案:B

10.(本题分值:2)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划分为()。

A.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 B.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 C.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三种形式 D.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

标C | 11.探究型学习的侧重点在于()A.问题的解决 B.情境的创设 C.学习资源的提供 D.研究过程的进行 D

12.(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在某些要求较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学习场合(例如,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的场合)采用()学习方式更能凑效,也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A.自主学习B.接受学习C.协作学习D.掌握学习

标准答案:C |

13.(本题分值:2)()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A.呈现策略 B.管理策略 C.传递策略 D.组织策略 标准答案:D |

14.(本题分值:2)(),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A.从宏观上看 B.从中观上看 C.从微观上看 D.从性质上看

标准答案:C |

15.(本题分值:2)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B.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课件、教学游戏、网络平台等

C.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D.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标准答案:D |

16.(本题分值:2)()作为一类学习结果,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 D.情感态度 标准答案:B |

17.(本题分值:2)下面不属于知道学习目标层次可选用的动词是()。A.背诵 B.辨认 C.计算 D.回忆

标准答案:C |

18.(本题分值:2)在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下列哪项可以更详细让老师了解小组集体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A.定时给老师发小组集体讨论活动的照片 B.委派组长向老师做学习汇报情况

C.在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活动时,录制视频,发给老师看 D.小组没人轮流向老师汇报

标准答案:C |

19.(本题分值:2)根据您使用教学媒体的经验,下面有关教学媒体的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与媒体特性

B.按照作用于人的感官分类可将教学媒体分为单向传播媒体和双向传播媒体

C.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就成为教学媒体

D.教学媒体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传统课堂教学

标准答案:B |

20.(本题分值:2)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学说中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A.0至2岁 B.约2至7岁 C.约7至11岁 D.约11至15岁

标准答案:B |

21.(本题分值:2)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之间利用网络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构成了()三维互动方式。A.教师-计算机-学生 B.学生-计算机-学生 C.教师-计算机-教师 D.计算机-学生-计算机

标准答案:A |

22.(本题分值:2)以下哪种不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A.板书 B.辅助教学工具 C.绘图 D.播放

标准答案:D |

本题得分:2

23如果学生在默写生字时笔划顺序错误,教师选择哪能种方法,既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生和主动性,又可以利用现在的多媒体资源?()A.让学生对照课本上描述的笔画顺序,反复默写直到掌握为止 B.教师口述该生字的笔画顺序,让学生同时进行练习

C.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该生字,一笔一画的演示正确的笔划顺序 D.放映多媒体软件制作的动画,来演示字体笔划的正确顺序 标准答案:D |

24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有效的展示工具。A.信息加工法 B.图解法 C.卡片法 D.层级分析法 标准答案:C |

25下面的()不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的化学实验类型 A.现象不明显的演示实验 B.化学反应时间太长的实验 C.能用肉眼观察的宏观化学反应 D.毒性较大和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

标准答案:C |

2.判断题(本题总分2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总计20.0分)1.(本题分值:2)1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标准答案:true |

2使用数字资源辅助学科教学要适当合理,不能脱离实际。

标准答案:true |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方式一般有BBS论坛、网络聊天室、E-mail、ICQ等方式。

标准答案:true | 用户答案: True

4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分为客观评价、档案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报告等几个环节。

标准答案:false |

5学习是人的倾向或态度的改变,这种改变能够保持而不能把它单纯地归之于生长的过程。

标准答案:false |

6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标准答案:true |

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收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

标准答案:true |

8无论教学手段如何先进,教学媒体仍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

标准答案:true | 9学习发生的条件有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标准答案:true |

10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是需要、目标、策略和评价。

标准答案:false |

3.多选题(本题总分30.0分,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总计30.0分)1.(本题分值:3)1学习环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情境性 B.建构性 C.操作性 D.动态性 E.不可预知性 F.完整性

标准答案:ABCD | 用户答案: ABCDEF 本题得分: 0 2.(本题分值:3)2下列属于翻转课堂面授活动设计原则的是()A.学生课前学习任务是课堂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 B.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C.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精细化地设计活动,以分钟为单位规划课堂活动

E.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与特殊能力的培养 F.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

标准答案:ABCD | 用户答案: ABCDE 本题得分: 0 3.(本题分值:3)3下列对移动学习的陈述正确的是()A.移动学习是在无线移动计算设备(如移动电话、PDA、平板电脑等)的帮助下进行的学习B.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不受空间限制

C.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连技术 D.移动学习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和教师或同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 E.移动学习不利于教师对学习者的控制 F.移动学习仅是学习环境的移动 标准答案:ABCD | 用户答案: ABCD 4.(本题分值:3)移动学习的主要特征是()A.可携带性 B.无线性 C.移动性 D.高可用性 E.微型化

F.不适合正式学习

标准答案:ABCDE | 用户答案: ABCDE 5.(本题分值:3)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是()A.体现开放性思维 B.教学目标要量化 C.教学单元要短小 D.教学单元封装性要好 E.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F.参考资源丰富

标准答案:ABCDEF | 用户答案: ABCEF 6.(本题分值:3)下列关于移动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正确的是()A.移动终端只能作为PC的一种补充 B.智能化 C.微型化 D.开创新型学习模式

E.移动学习不可能成为主流模式 F.移动学习将取代传统学习模式

标准答案:BCD | 用户答案: BCD 7.(本题分值:3)国际新媒体联盟(NewMediaConsortium)提出2014年基础教育领域新兴的技术趋势主要有哪些?

A.BringYourOwnDevice自带设备 B.CloudComputing云计算 C.游戏和游戏化 D.学习分析 E.物联网 F.可穿戴技术

标准答案:ABCDEF | 用户答案: AB 8.(本题分值:3)21世纪学习框架中提到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包括以下哪几部分能力? A.信息素养 B.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C.沟通与协调能力

D.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E.创造与革新能力 F.媒体素养

标准答案:BCE | 用户答案: BCE 9.(本题分值:3)信息化教学评价常用的工具有()A.量规 B.概念地图 C.学习契约 D.电子学档 E.评估表 F.范例展示

标准答案:ABCDEF | 用户答案: ABCDEF 10.(本题分值:3)教学系统设计的四大理论基础是()A.系统论 B.学习理论 C.心理学 D.教学理论 E.传播理论 F.控制论

标准答案:ABDE | 用户答案: ABCD 本题得分: 0

下载网络环境与诗歌教学的整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环境与诗歌教学的整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环境的专题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的专题教学设计 谢幼如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 E-mail:YJSXie@public.guangzhou.gd.cn 〔摘要〕开展网络环境的专题教学研究是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精选]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本文获2006年福建省第三届“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三优联评论文类二等奖,并刊载于2007年1月《福建中学数学》) 厦门市第二外国语......

    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考试

    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考试 1、 在讲授《乌鸦喝水》一课时,下列哪项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选题,本题2分) A:在上课时,老师给同学生放映关于课文的故事情节的视频,并......

    2015作业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推荐)

    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2015年)_作业A290 1.(本题分值:2) 人们在网络中可以完全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格等的限制而自由地学习,这体现了网络学习的。 A.开放性 B.虚拟......

    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实践与反思(范文大全)

    现代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实践与反思 (456381)河南省内黄县第三高级中学 巩彦民 在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凭借黑板、粉笔、书本、挂图等媒体以口授的方式给学生讲授知识,......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推荐5篇)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与写作教学 湖南省衡山县第四中学 赵新连 (一)现状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也影响到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

    网络环境(合集五篇)

    《网络教育环境》 (一)区域性网络环境 1.校园网 校园网包括大学校园网、中小学校园网,其服务功能抽象为四大部分:信息资源服务、学校教学应用、学校管理应用,以及信息交流服务。......

    净化网络环境

    履行社会责任净化网络环境 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参与,相互共享的平台,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然而,网络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