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杭州市西湖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修改稿)
杭州市西湖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修改稿)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为加强学科的教学管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依据《西湖区小学教学常规》和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制定本常规。
一
备课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各项准备工作的总称。小学语文学科的备课按其过程可分以下几步:
1.明确目标体系。
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以及各年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掌握学期教学目标及各单元教学目标的分布情况,并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
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授课计划,应包括如下基本内容:(1)学期语文教学目标。(2)教材分析(重、难点)。(3)教学进度安排。(4)学生的实际水平、习惯等状况分析。(5)提高教学质量的针对性措施。
3.编制教学方案。
不备课不进课堂,提倡适当提前备课。要认真钻研教材,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紧扣目标,根据语言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作科学处理。坚持独立备课基础上适当借鉴优秀资源,不搬抄他人教案。如果学校采取集体备课形式,个人要进行二次备课。
编写教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制定。要求每篇课文有总目标和课时目标,体现三维整合、清晰具体、针对实际、便于检测。
(2)重难点确立: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学情确立教学的重点、难点。(3)媒体选用。切合实际,精当有效。
(4)教程安排。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目标的达成。提倡教学结构大气开放,细节丰满精致;有充分的预设,留生成的空间。
(5)作业设计。注意紧扣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体现科学性、针对性、综合性、实践性,突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提倡分层设计。
(6)板书设计。内容简明扼要。
二
上课
语文课要切实加强语言实践,重视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实践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多读课文。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读课文(包括朗读、默读、浏览、略读等),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段特点合理安排读的形式。一节课学生读课文的时间总量不少于10分钟。每次读应有明确要求,并体现层次。
2.精简提问。提问不琐碎,要有利于学生学好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要减少从内容到内容,从情节到情节的简单、重复的分析性提问。鼓励学生质疑,提倡结合学生的疑问展开教学。
3.活动有效。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活动精当,及时利用生成资源,体现多维有效互动。在集体交流之前,应让每个学生有个体活动的时间。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指导。
4.平等对话。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鼓励多元感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5.面向全体。要让全体学生在课内都有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一节课中,一名优等生发言的次数尽量不超过3次,教师在课堂上至少要对3—5名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关注或个别辅导。
6.适时反馈。对学生的口头答问要适时评价和反馈,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同时对典型的错误应及时加以纠正。书面作业完成后,要求学生先做自我检查,教师尽可能在课内反馈,帮助纠正。
7.安排作业。每节课要安排课堂语言实践作业,其中动笔时间总量一般在10分种左右。写字课、习作(写话)课要根据课型确保书面练习时间。教材习作一般应在课堂中完成。8.板书呈现。在合理利用现代媒体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现场板书,字迹工整、规范。
9.文明教学。教师进课堂穿戴要大方得体,教态亲切自然,精神饱满。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10.准时上下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预备铃响教师必须进课堂,提倡组织学生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自主积累的学习。不得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
三
作业与辅导
教师要科学合理安排作业,及时、经常、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内外辅导。1.控制题量。课堂作业一般当堂完成。严格控制回家作业量: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
三、四年级不超过20分钟;
五、六年级不超过30分钟。
2.精心设计。精心设计课内外作业,减少机械、单
一、重复性的作业,加强综合性、实践性。提倡分层作业,提倡组织开展课外阅读。
3.及时反馈。使用规范的批改符号和文字,认真批改作业,提倡对个别学生进行面批辅导。习作批改需有眉批或总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自批、互批的能力,教材习作反馈周期尽量不超过一周。培养学生自我检查、按时订正的习惯。对有错误的作业,指导学生及时订正并进行二次批改。提倡记录典型作业案例,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利用。
4.课外指导。积极引导开展有益的读书读报活动。组织综合性学习等,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四
考试(查)与评价
要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从语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试(查)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1.控制考试次数。
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只进行期末考试。考试命题以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目标为依据,突出基础性、科学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2.加强形成性评价。
适时进行平时考查,及时评价,反馈与矫正。考查内容一般以单元语文目标为主,同时兼顾对已学知识、已具备能力的考查。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对学生平时成绩有记录。
3.成绩评定
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要综合考试、考查结果以及平时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等进行分析而定。成绩评定采用等级制,分:优秀、良好、合格、待评四级,提倡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五.教学研究
1.理论学习
每位教师要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先进经验和方法,自觉实践教育教学理念。
2.及时反思
每单元至少围绕一个主题,撰写一两篇课后记,分析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每学期不少于8篇。
3.参加教研
认真参与各级组织的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教科研研究,主动参与互动交流。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5节,及时记录。每学期至少上年级组及以上的教研课1节。
4.撰写论文、案例等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教科研论文或案例、叙事等。
第二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
金凤区小学语文教学常规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评价等。为了更切合金凤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确保金凤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特制定本常规,对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规范性的要求,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做到严而有序,有章可循。
一、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学常规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必须从改进备课入手。
(一)制订计划
学期初,要认真学习课标,通读全册教材和配套的教师用书,掌握所教年段(级)的具体要求,了解本学期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计划内容包括:①课标中关于本年段的内容摘要;②本册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③安排教学进度,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教学具体安排,包括课外阅读、语文活动、习作安排等内容。
(二)单元备课
要在钻研、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基础,确定各单元的教学要求、重、难点。找出前后单元的知识内容与其它学科知识间纵向及横向的联系,以及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最后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来划分课时。授完一个单元之后,根据每一节课的实践体验及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写出单元教学反思,以便在下一个单元加以调整和弥补。
(三)课时备课
根据单元课时的划分,确定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及教学重、难点。备课要做到“六明确”“七备”。“六明确”:教学内容明确(包含单元和课时课题),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过程明确,板书设计明确,作业布置明确。“七备”:备教材、备学生(不同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备教法(包括教学手段及教具)、备学法(包括各种活动)、备板书、备总结归纳、备作业。
(四)具体要求及内容
1、树立单元备课教学的思想。先通读单元全部教材,了解单元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把单元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之中,要充分发挥单元内每篇课文、练习、习作等的整合作用。
2、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在单元教学基础上确定课文教学目标(全课目标和课时目标)。目标要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内容明确、具体、恰当,重点突出,难点抓准,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本课教学要求。
3、根据教学目标与课时内容,精心设计有弹性的教学方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校、班级实际,选用或制作合适的教学辅助器材、资料;教学流程层次清晰,衔接自然,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恰当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选准教学的切入点,安排好难易适宜、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合理安排课内外作业。
4、要认真书写教学方案,教龄五年内教师必须写详案。教学方案不论详简,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②课时目标;③教学重、难点;④教学准备;⑤课时安排;⑥教学过程;⑦板书设计。(口语交际课、习作课、语文园地课、综合性学习等也应按照上述几个方面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案。)
5、允许对备课进行改革和试验,手写、电子教案均可。电子备课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必须有二次设计。
6、提倡超前一周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补备。上课前要“复备”,以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做教前修改、调整,要改进的地方(二次修改)用红笔表示。准备好课堂所需教具学具。
7、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月至少集体备课2次。集体备课采取集体讨论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但应以个人思考为基础。集体备课要事先“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在集体备课时间相互探讨最优化的教学方案,重点讨论教学目标和作业设计,并对讨论后的教案作二次修改,在备课笔记上留有修改痕迹。
8、课后要善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写好教后反思及单元反思。青年教师(不满5年)必须课课有反思,其他老师每单元至少两次反思。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充分做好上课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相关教具等,提前到达教室候课,指导检查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按时上下课。在上课过程中,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做到以下要求:
1、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前要准备好小黑板、生字卡片、电教媒体等教具。教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教师一经进入课堂,不得中途出入,做到准时上课,按时下课。
2、坚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目标开展教学过程。教学重点的落实应分步到位,过程清晰,教学难点的突破应设置坡度、做好铺垫,以便分步实施,逐步达成目标。
3、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4、创造性的实施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根据收集的学生的信息反馈,充分的运用教师的教学机智,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做到以学定教。
5、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原则和课型特点。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有较为充裕的读书时间、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积极讨论、质疑问难。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重视读写结合,加强综合,突出重点,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规范教学行为。教师教态自然,仪表大方,精神饱满,富有情感,坚持讲普通话,语言准确、生动,板书合理,书写规范,能根据实际操作常见的媒体。新授讲解清晰到位,深入浅出,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其中。复习总结全面精当,有一定拓展提升。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并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不嘲讽、训斥学生,不责令学生退出课堂,严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三、作业及批改
(一)作业布置
1、要紧扣课标和教材内容,按照基础性、层次性、探究性和激励性原则来设计和布置各类作业。作业布置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和拓宽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布置课堂作业应尽量放在课堂教学内进行,家庭作业量必须按照规定严格控制。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45分钟。
2、作业要讲究实效,有典型性、思考性、针对性,突出语文实践性,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分量和难度适中,切忌“拿来主义”,增加学生负担。除巩固双基的作业外,课堂上要有探究性作业,课外要留给学生活动作业,或个体独立完成,或小组互助完成,或集体合作完成。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能在课堂完成的作业不布置到课外去做。每次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克服随意性。难易要适度,作业的难度以中等学生的水平为准,也要有利于培养优等生,适当照顾后进生,提倡因人布置弹性作业。
3、每学期大作文8篇,一般在课内完成,课外练笔一般一周一次。要安排一定的口语训练和课外阅读,还可以安排一些动口动手的实践作业,如:调查、观察等。
4、要严格规范学生作业格式。强调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独立(有的可以讨论)完成,认真检查,按时上交、及时订正。要通过反复督促落实,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严禁以罚做作业来惩罚学生。
(二)作业批改
1、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对学生作业的书写应有明确要求,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书写格式、步骤符合规范要求。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分别给以教育帮助和指导。
2、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使用的符号和语言文字要规范,书写要工整。作文批改要有批有改,可采取精批、略批、面批、学生互批等多种方法,做好批改记录。提倡采用激励性评语。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优秀个案,并给予展示和分析,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教师有针对性地弥补缺漏,做好讲评。
3、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低年级所有作业全批全改,中高年级重点作业精批细改,其他作业讲评结合;平时的小练笔的评改要圈出错别字,有修改符号画出好词佳句,简单点评;单元作文可采用合作评改方式,老师要点评突出方面,有批改记录。作业批改要有等级评定和评语及批改日期,日期一律用小写数字。
4、各年段要求批改的作业:低段(1--2)检查生字、听写、学习之友三种作业;中段(3--4)检查听写、作文、学习之友三种作业;高段(5--6)检查听写、作文、学习之友。
四、活动及辅导
1、语文实践:提倡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循环日记,认真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尽可能多组织学生编小报,适当组织课外语文兴趣小组,如文学社、记者团、诗会等,号召家长尽量为孩子购买图书,努力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课后辅导:制定培优辅差的计划,提出辅导措施,建立优生、学困生档案,做好跟踪记载。辅导要讲求实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心、耐心、有信心。要注意在夯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提高,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自学能力。要有重点地及时辅导,解决难点,严禁用早自习讲授新课。
五、教学评价
1、形成性评价:每单元教学结束后,可根据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单元测试,实现及时反馈。要根据反馈情况,编制矫正练习,指导学生查漏补缺,确保学习质量有效提升。
2、质量检测:原则只进行期中、期末质量检测。期中、期末检测属于目标检测考试。考试的内容以新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范围,主要测试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组织检测要体现公平、公正、严格的原则,以真实反应学生的学业成绩。考试成绩的评写可采用百分制。考试结束后,要认真填写语文成绩统计表和试卷分析。
3、教学总结:每学期结束,要在考查与考试的基础上,写出自己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专题总结、经验论文、调查报告等)。
六、教研科研
1、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平时自觉阅读有关教育杂志,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材教法。了解教改动向,掌握教改信息,加强教改意识。积极参与课题或专题研究,并做好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总结工作。
2、完善学科教研组,健全研修制度。教研组每周举行一次活动,活动做到“四定一有”,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有记录”,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每学期至少8次学科教研活动)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观摩(如研究课、观摩课、汇报课)活动,每次教学观摩活动后,要组织听课老师评课研讨。
4、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要有听课记录,且记录规范具体。听课记录尤其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分析,领会出其教学的特色,并找出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设想。另外,还需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作一个总体评价。
5、注意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改论文。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后记、教学叙事、教育故事、案例分析或论文,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
6、积极参与学科校本教研活动,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展开专题研究,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作好师徒结对,骨干教师每学期在本校承担一次公开课或示范课。
7、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网络教研活动。
以上小学语文教学常规是对金凤区小学语文常规教学的基本要求,于2017年8月修订,各校要根据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工作中逐条进行了解落实。
金凤区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
金凤区教研室 2017年8月修订
第三篇:常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讨论稿)
常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讨论稿)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小学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制定本常规。各辖、市、区、校可根据本常规的精神和实际情况制定细则,以利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每学期教学计划必须在期初制定好,订计划前认真学习大纲,特别要明确所教年级的教学要求,要熟悉全册教材,有可能的还要了解上下衔接年级的教材,并全面了解学生原有学习情况。确定所使用的图片、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资源。确定习作计划,准备开展的课外活动及研究性作业等。
2、所有教学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多元化,要依据大纲、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确定知识、技能及情感领域的目标。教学目标要恰当、清晰。
3、备课可以按单元进行,要把单元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之中,要充分发挥单元内每篇课文、练习、习作等的整合作用。
4、备课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和处理教材。对每篇课文要做到了解特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要准确地把握教材蕴含的思想感情,重视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备课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选准教学的切入点,要安排好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活动应要求明确,难易适宜,形式多样。
6、要认真书写教案,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清晰,重要的学习活动要精心安排,不能照搬照抄教参和他人教案。练习课、习作课等应有切实可行的教案。应适当超前备课,上课前要进一步熟悉教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必要的修改。允许对备课进行改革和试验。
7、上课前必须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准备好电教设备或其它教具及学生使用的作业本等,并检查学生的准备工作。
二、课堂教学
1、教师上课要精神饱满,积极投入,教态自然,要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力求文明规范,明白生动,书写要正确、清楚、工整。要提倡教学民主,要尊重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要热情耐心,淳淳善诱。
2、教学目标要恰当、清晰,要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整合优化,同时努力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思路要清晰,要合理安排师生活动,做到层次清楚,组块合理,力求教学过程的整合流畅。
3、认真组织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将各种学习资源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综合、处理、运用。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要合理组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要注意学生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学习活动,要加强听、说、读、写的练习,特别要重视朗读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真正让学生感悟、内化、积累。学习活动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讲究实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5、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功能。要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有关的学习资源,并恰当运用多媒体等各种课件。教师要通过表扬、激励、评价等进行恰当的调控,使课堂教学始终保持良好的氛围。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等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6、要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完成,习作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布置作业应尽量在课堂教学内进行,作业要讲求实效,富于思考。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家庭作业量必须按照规定严格控制。
三、课后教学活动
1、教学后提倡写教后摘记,将教学的得失、体会作好记录,以便总结提高。
2、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使用的符号和语言文字要规范,书写要工整。习作可采取精批、略批、面批、学生互批等多种方法。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导,督促学生纠正,并分析原因以利改进教学。
3、课后辅导要有针对性、计划性。对少数后进学生要热情关怀,耐心帮助,补课适时适量;对少数尖子学生要满足他们求知欲望,充分发展个性和特长。
4配合教学经常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调查、实验等,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并重视背诵和积累,阅读量应达到大纲的规定,背诵大纲指定的古诗文及其它诗文佳作、名言警句,激发学生情趣,拓宽知识面。
5、要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集体备课要定时、定内容、平时要经常阅读教学杂志,学习教育理论,教材教法,做到了解教改动向,掌握教改信息,加强教改意识,参与教学教改。
四、评价与测试
1、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试题内容及难度要符合大纲、教材的要求,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要加强对考试的研究,考试应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考试形式可以丰富多样。考试要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使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2、考查后要认真、及时阅卷,评分标准要严格、科学。要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对教与学作出恰当评价,并提出切实改进的意见。
3、要重视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查,应经常考察学生作业、说话、读书、习作的情况,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用科学的、发展的观点对学生作出恰当评价。
常州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了加强教学管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科学、规范,适应小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特制订本常规。各辖市、区、校可根据本常规的精神和实际情况制订细则,以利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期初应认真研读数学教学大纲,特别是本学期所任年级的教学要求。在全面熟悉本学期教材基础上,弄清本学期教材在整个小学阶段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全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本册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所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学习水平,各单元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教学进度,主要教学措施和准备开展研究的教研课题,及准备开展的课外辅助活动。
2、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学生交谈、个别辅导、家访等)了解学生的实际,除了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外,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要求、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深入了解,分析学业不良的原因,提供必需的支持与帮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3、每单元教学前,应系统钻研本单元教材,包括叙述、例题和习题。做到“四个明确”(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本单元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三不随意”(不随意拔高教学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随意加重学生的作业与思想负担)。在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列出新授知识点及能力要求,排出单元教学进度表。
4、提倡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人员、定中心发言人),“四个统一”(统一本单元教学目标;按知识划分课时,基本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统一双基训练内容及要求)。
5、认真写好分课时教案。教案应根据不同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特点设计,应含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使用的教具和学具、学生展开的学习活动,课内外练习设计以及简要的板书设计等。教案要详略得当。写清主要教学环节,并注明授课日期。一般应超周备课,提前修改。
6、教学目标要有知识教学的要求和智能发展的要求,并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知能教学渗透德育,培育和发展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
7、按照教学目标,认真组织、处理和恰当运用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应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切实掌握;对于难点,可以采用适当分散、预作准备等办法加以解决;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要舍得花时间,把基础打扎实。
8、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有层次。各层次的教学安排哪些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索活动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应清楚列出;各层次教学中的重点提问和训练内容应简要列出;如何引导学生对各层次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尝试进行恰当的归纳或小结,在教案中应有扼要说明。
9、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备好课内外练习。教师应首先把教材上的习题都做一遍,明确各个习题的作用,做到习题与教学内容相互配合,必要时可以发挥教师的创造性编制切合学生实际的练习。练习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关键,注意符合儿童生活实际,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10、要充分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要备全使用的教具、学具;课前要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有所预料,对如何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案作好思想准备。
二、课堂教学
1、上课铃响教师应及时进入教室,组织教学,认真实施已定教学方案,避免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中途不得随便离开教室,或中断讲课与其他人员谈话。
2、上课时教师要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亲切,与学生平等交往,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坚持用普通话讲课,语音清楚,表达严谨;板书整洁,字迹端正,板书布局要能体现认知过程,并且尽量做到重点突出。
3、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教学时应重视向学生揭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背景以及形成的过程。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尝试、大胆猜想、认真推理、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来获取新知。概念教学要重视直观和实际操作;计算教学要重视口算训练和算理理解;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和自觉检验等习惯,使学生在形成认知结构的同时,能力和习惯都相应地得到发展。
4、提倡启发式,反对满堂灌。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和时间;要注意适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儿童在接触客观世界的同时,和学习伙伴一起理解学习任务,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各抒已见,相互启发,交流补充;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课本的习惯和能力,指导他们看懂书上的例题、解答方法和过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5、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要简单明了,有思考价值,有适当梯度,适当注意因人而宜;提问面要宽,学生回答有困难时,要耐心启发;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不放过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和含糊之处。
6、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耐心启发,鼓励他们多问、多答,并恰当地评价他们通过努力之后取得的进步,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学好。
7、每节课都应按时上下课,要合理分配好课堂教学时间。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最佳时间,一般应在前20-25分钟完成主要教学任务,并保证有10分钟左右的学生集中练习,保证课堂作业在课内完成,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8、根据教学内容及现有条件,充分有效地运用图表、模型等教具、学具和电教手段,增加直观性,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用活用好多媒体课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9、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节教学。教学中应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以及提问、操作、练习等途径,了解学生认知的心态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及时调节教学进度与方法。学生课堂作业时,应注意巡视,适当进行个别辅导。
10、中、高年级可适当布置课外作业,但目的要明确,针对性要强,并按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
三、课后教学活动
1、每节课后应认真分析教学得失,提倡写好教后札记。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练习中的典型错例,要及时做好记录。
2、教师要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原则上是当天批改完毕。应及时讲评学生作业中带普通性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并组织订正。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对错误较多学生的作业尽量做到面批面改。批改作业要用规范划一的符号,并注明批阅时间。作业分析要有书面记录。
3、要指导学生按规定格式作业,培养学生书写整洁,独立思考,严格认真的学习习惯。
4、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与学生作业、考试等反馈的信息,经常地、及时地、有目的地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要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缺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5、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数学活动课程,或建立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形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多样活泼。每学期数学活动课程所选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时间安排等,都应列入学期教学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加强指导。
四、评价与测试
1、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数学只进行教育行政规定的考试。考试时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命题,既考双基,又考能力,试题覆盖面要大,题型要多样,题材要贴近学生实际,难度要适中。
2、考前教师要做好复习工作,指导学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考后应及时讲评,做好试卷分析。
3、重视平时成绩考查。既要重视书面考查,又要重视口试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应注意通过课堂提问、板演、作业等手段,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4、不断改进成绩评定工作。对全体学生的各项成绩要详细统计、定期分析、综合评价,及时做好成绩记载工作,并根据考试与考查所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常规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学习英语符合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要,符合多元化社会的需要,同时学习英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培养高尚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前准备
1.每学期初,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英语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教师必须了解全学期的教学总体目标和要求;认真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和能力渐进的层次;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英语学习状况及需求。2.以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订出切 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
⑴学期教学总体目标(含目的、要求、任务);
⑵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分析;
⑶各单元的总体设想、具体措施及学科活动(包括课内、课外各种形式的活动); ⑷教学进度
⑸评价的方式、内容及时间等。3.认真备好每一课,每一堂课。精心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重点和难点,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目标),设计好课堂教学流程,写出分课时教案。教案须包括:⑴教学目标。⑵教学重点和难点。⑶教学进程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活动。⑷板书设计。⑸作业。⑹教具准备。⑺时间分配。⑻教育反馈记录,要求每堂课都有。
4.必须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课书必须在个人准备的基础
上进行一次备课组活动。讲座教学的重点、难点、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计划的制订,复习、考试等问题必须共同商量。
5.实物、图片、卡片等直观教具和各种电化教具,在英语
教学中起着特别重大的作用。要注意使用的有效性。每堂课必须考虑合理使用,并在课前作好准备。
二、课堂教学
1.教师上课应当语言、举止文明,精神饱满,满腔热忱地对待教学工作,公正、公平对待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控 制”、“检测”、和“反馈”作用;要根据目标设计问题情境并将问题情境转化为活动情境师生在良好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既要按照课时计划与教案上课,又要不拘泥于教案,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教学进程灵活地展开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活动的实效性,活动的科学性;要有重点、有条理,一环扣一环地上好每堂课。3.明确英语课是语言实践课,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讲与练 的关系,切忌满堂灌,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讲解要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练的形式必须多样化,有实效。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口笔头)时间至少要占三分之二。每堂课必须有明确的训练主项,充实的内容,紧凑的环节、有效的方法,要正确把握教学的三度(深度、广度和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在这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4.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作教学流程的设计:
⑴字母与音标的教学:必须在学生听清、听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跟读,达到正确认读并能辨别的要求。字母书写要规范。⑵词汇教学:教师要在一种能够使所学的词汇的意思明了 的情景中进行示范,同时介绍它的语音。在这一步骤中,学生静听单词的发音,看教师用来表示所学词的意义的动作或图片等。在听清听准后模仿,跟读并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⑶句型教学:可运用多种教具如:图片、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创造多种情景进行教学。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并灵活运用句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把以前学过的词汇、短句等语言材料恰当地运用到这节课所教的句型中去。
⑷对话教学:对话或课文给学生提供了实际运用语言的情
景。教师利用已学内容创设情景,以对话形式引入新课,在对话中学单词、句型。学生眼看实物、动作、图片或幻灯片,同时耳听录音或教师说话,理解对话(课文)的意思,然后模仿说话,进行操练,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堂所创设的情景中去,同时,要使学生在语境中了解新语言知识的功能和意义,引导他们注意表达这一意义的语法形式,让学生在语境中进行操练,并能在新的语境中进行运用。
三、课后教学活动
1.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复习巩固已学内容。教师布置的作业可分口头、笔头两种。作业量以中等学生用十五分钟左右可以完成为宜。书面作业须全批全改。错的地方要求学生订正。批改要及时和规范。批改时应统一使用激励机制,可用星号、小红花、A、B、C、不同等级。提倡面批并做好批改记录和讲评工作。
2.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做好补缺补差工作。
辅导形式要多样,可采用个别辅导,小组辅导,集体辅导等形式,辅导要有针对性,要分层次、分专题,重点放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身上,要讲究实效,不要加班加点地进行全班性的补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3.要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各级至少每学期一次。其形式可为演讲会,唱歌、对话表演、讲故事、书法展览等。要鼓励和帮助学生成立课外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借助广播电视、英语报刊以及网络等进行自主学习,办好墙报,进行听说训练,每班都要搞好“英语角”活动。
4.每堂课后,或上完一课书后,教师要回顾上课情况,记下教学中的得失,经验或改进措施,作为以后教学的参考。要坚持互相听课,每人每学期至少听课10节。每学期上公开课一节,每学年写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一篇。
四、评价与测试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 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1.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以及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2.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力测试在学期、学生考试和结业考试中所占比例应不少于20%。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应把脱离语境的单纯辨音题作为考试内容。笔试应避免单纯语音知识题和单纯语法知识题;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
3.命题以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以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既要考查知识,更要考查能力。命题要覆盖面广,难易适度,针对性强。要注意科学性,综合性和灵活性,使学生通过考试能如实地反映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考试前要指导学生做好复习工作,帮助学生订出复习计划,检查、督促学生复习。考试后要认真及时批阅试卷,帮好分析工作,总结教学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后续教学计划进行修改。对学生作好自身纵向评价,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的信息社会,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和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课前准备
1、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师平时应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了解新课程理念,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落实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2、学习学科新知识,及时更新陈旧知识内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教学内容也更新较快,学科教师应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及时更新陈旧知识内容,熟练掌握纲要中规定的教学内容。
3、了解学生认知水平。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发展水平、思想及情感发展水平、操作技能水平等。
4、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学科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及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了解教材的编写原则,了解所授知识在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地位、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包括情感态度、认知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正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5、熟悉教学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熟悉教师演示设备、学生操作练习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熟练掌握硬件和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
6、认真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遵循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理念,以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⑴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和内容。⑶设计合理的问题和任务,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操作水平。⑷设计多种有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⑸设计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过渡自然流畅。
教学设计内容要形成电子文档,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开展过程,学生操作练习内容,板书内容。
7、制作电子板书。设计并制作美观、清晰、简明的电子板书(或课件)。
二、课堂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1、创设有效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教学过程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3、合理运用讲授法,讲授应具有启发性,坚决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4、教态亲切、自然,术语规范、正确,演示正确、熟练。
5、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操作水平。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7、教学过程应遵循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教学原则。
8、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
9、课堂教学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流畅。
10、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三、课后教学活动
1、进行课后教学反思,写出教后感。
2、检查教学设备,排除设备故障。
3、及时批改课后作业,并及时反馈。
4、进行课后辅导工作,对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开展课外活动辅导工作。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应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根据学科竞赛内容和项目进行课外辅导。
四、评价与考核
1、信息技术学科只进行期末考查,不进行期中考查。考查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2、评价与考核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和评估学生作品的方法,并以评估学生作品的方法为主。
3、不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象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第四篇:葫芦岛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了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小学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制定本常规。
教学常规既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必要制度,又是引导教师努力学习新课程新理念,自觉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重要措施。各校可根据本常规的精神和实际情况制定细则,以利实施。
一、计划与备课
(一)教学计划
1、制订计划前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所教年级的教学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和教师用书,依次把握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使之形成体系并融会贯通;确定所使用的图片、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资源,并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2、每学期初,教师在上述目标体系的正确导向下,认真制订出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于开学后两周内上交。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对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分析、教材内容体系分析(含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综合性学习等)、本学期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重要的教学活动及语文课外活动等内容。
(二)备课
1、树立单元备课教学的思想,先通读单元全部教材,了解单元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把单元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之中,要充分发挥单元内每篇课文、练习、习作等的整合作用。
2、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在单元教学基础上确定课文教学目标(全课目标和课时目标)。目标要体现三维多元,内容明确、具体、恰当,重点突出,难点抓准,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本课教学要求。
3、根据教学目标与课时内容,精心设计有弹性的教学方案。教学流程层次清晰,衔接自然,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恰当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选准教学的切入点,安排好难易适宜、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合理安排课内外作业。
4、要认真书写教学方案,教龄五年内教师必须写详案。教学方案不论详简,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②教学目标;③教学重、难点;④课时;⑤教学过程;⑥作业或活动设计;⑦板书设计。口语交际课、习作课、语文园地课、综合性学习等应有切实可行的教案。
5、允许对备课进行改革和试验,备课可参考有关资料或利用网络资源,使用电子备课的,严禁抄袭行为,应根据实际情况有必要的修改,不能照搬照抄。教案呈现方式应以纸质文稿为主。
6、应提前一周备课,上课前要进一步熟悉教案,根据教材内容及学校、班级实际,选用或制作合适的教(学)具,准备好挂图、生字卡、录音、录像等器材及学生使用的作业本。不上无教案之课。
7、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至少集体备课2次。集体备课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但应以个人思考为基础。研究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二、上课与反思
1、坚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过程。教学重点的落实应分步到位、过程清晰,教学难点的突破应设置坡度、做好铺垫,以便分步实施,逐步达成目标。
2、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与审美情趣。
3、创造性地实施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注意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充分运用教师的教学机智,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做到以学定教。
4、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原则和课型特点,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有较充裕的读书时间、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积极讨论、质疑问难。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重视读写结合,加强综合,突出重点,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并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规范教学行为。教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上课,不随意离岗,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不嘲讽、训斥学生,不责令学生退出课堂,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态自然,仪表大方,精神饱满,富有情感;坚持讲普通话,语言准确、生动,板书合理,书写规范,能根据实际操作常见的教学媒体。
7、教学后提倡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后记。客观总结教学得失,分析原因,并对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诊治措施;或结合教学实例,阐述自己的教学见解,以便总结提高。教学反思可写在教案之后,也可以写在专门的本子上。
三、作业与辅导
(一)作业布置
1、要紧扣课标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课内外作业。布置作业应尽量在课堂教学内进行,课内作业力争在课堂完成,家庭作业量必须按照规定严格控制。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45分钟。
2、作业要讲求实效,有典型性、针对性、思考性,突出语文实践性,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分量和难度适中,每学期大作文不少于7篇,一般在课内完成,课外练笔一般一周一次。要安排一定的口语训练和课外阅读,还可以安排一些动口动手的实践作业,如调查、观察等。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
(二)作业批改
1、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对学生作业的书写应有明确要求,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书写格式、步骤符合规范要求。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分别给以教育帮助和指导。
2、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使用的符号和语言文字要规范,书写要工整。作文批改要有批有改,可采取精批、略批、面批、学生互批等多种方法,做好批改记录。提倡采用激励性的评语。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优秀个案,并给予展示和分析,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教师有针对性地弥补缺漏,做好讲评。
3、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有评;低年级所有作业全批全改,单元作文有批改记录。中高年级重点作业精批细改,练习本可抽改与讲评结合;小作文的评改要圈出错别字,用修改符号画出好词佳句,简单点评;大作文可采用合作评改方式,老师要点评突出方面,有批改记录。作业批改要有评分、等级或评语及批改日期,日期一律用小写数字。
4、要注意培养学生书写整洁、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并及时检查、订正错误的习惯,作业应要求统一的格式。
(三)课外辅导活动
l、辅导学生要热心、耐心,做到因材施教,提优补差,补课适时适量。但注意不加重学生负担。
2、配合教学经常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活动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做到时间、地点、内容、形式落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兴趣,注重实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3、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课外阅读纲要》要求年级统一设计《课外阅读登记表》(读书笔记)的内容与项目,班级设图书角(或学生自带图书),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不在作业时间内)。并重视背诵和积累,阅读量应达到课标的规定,背诵课标指定的古诗文及其它诗文佳作、名言警句,激发学生情趣,拓宽知识面,定期进行阅读等级考核。
四、评价与测试
1、质量测评以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基本依据,结合教学实际,考核学科主干知识,兼顾能力、情感等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
2、要重视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查,应经常考察学生课堂提问、作业、说话、读书、习作的情况,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关注对学生的过程评价,纳入学期总评。期末测试可采用上级有关部门提供的抽测试题,切实加强测评的针对性。
3、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试题内容及难度要符合课标、教材的要求,应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测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
4、要加强对测评的研究,命题时注意试题的科学性,既考虑试题的覆盖面,又突出重点,不出现怪题、偏题,试卷题量和难度适宜,总体难度不低于0.80。试卷难度结构,易、中、难题分布比例低段为9:0.5:0.5,中段为8.5:1:0.5,高段为8:1:1。
5.考试要严密组织,严肃考纪,认真监考,杜绝作弊现象。考查后要认真、及时阅卷,评分标准要严格、科学。要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对教与学作出恰当评价,并提出切实改进的意见。每学期写出一份学生学习质量分析报告。
五、教师研修活动
1、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平时自觉阅读有关教育杂志,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材教法,了解教改动向,掌握教改信息,加强教改意识。积极参与课题或专题研究,并做好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总结工作。
2、完善学科教研组,健全研修制度。教研组每周举行一次活动,活动做到“四定一有”,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有记录”,每学期集体备课至少2次,要定时、定内容,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
3、注意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改论文。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阅读1本教育专著,上1节校级以上公开课或1次教研组内主题发言,听15节课,写1篇论文、案例或总结,力争获奖、发表。
第五篇:温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
温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备课常规——
一、制订教学计划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初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和配套的教师 用书,了解本学期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树立“大语文”课程意识,结合学生实际,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内容包括:①班级情况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习惯等;②本 册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③提高本班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④后 20% 学生的学业帮扶措施;⑤安排教学进度,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教学具 体安排,包括课外阅读、语文活动、习作安排等内容。学期教学计 划开学后两周内上交。
2.制定习作教学专题计划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习作水平制定学期习作教学专题计划,内容有:①本学期习作教学的总体要求、习作重点和教学措施;②以表格形式列出学期课内外习作训练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习作教学计划附在学期教学计划后。
3.制定课外阅读、语文活动计划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实际制定学期语文活动计划,内容有:① 本学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要求和交流形式;②本学期开展的语文活动,以表格形式呈现具体内容。课外阅读、语文活动计划附在学期教学计划后。
二、设计课时教学方案
具体课文的备课,要先做好以下工作:一读教材,了解单元学习目标,读懂课文,读出自己的感觉,理清思路,品读语言并理解 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二做练习,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和课堂作业的要求,理解编者的意图,并先做一做;三查资料,关于课文的有关参考资料,如作者、写作背景、拓展材料等;四想 过程,了解各层次学生学习本课的学情基础,关键学习活动等。在 此基础上,编写课时教学方案。
1.确定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课时目标要 明确具体,1 关注语文学科核心能力培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渗透。
(2)突出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能力,突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2.设计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逻 辑,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文学语文。具体要求:
(1)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突出年段学习目标,以学习语 言文字运用为重点,根据年段目标与教材特点,联系学情,落实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不同层级的目标。
(2)根据学情确定重点指导内容。预测学生学习课文的的兴趣点或情感触发点,选准教学的切入点,突出重点,注重主问题与关键 学习活动设计,有对难点突破的设计,预设学生的学习反应和引导方案。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不同课 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 技能训练,突出语文实践活动,设计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4)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型。有定教学经验的老师尝试在第三学段开展“1+X”群文阅读教学改革。
(5)具体课型备课要求参见上课常规。
3.设计作业和板书根据学习活动的过程和需要,合理安排课内外作业。板书设计 体现本课教与学的思路和学生参与活动的可操作性。板书设计可以 参考《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精选》(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编)。
三、其他
1.提前备课,认真写好教学方案,教龄五年内(含五年)教师 和第一次使用本册教材的教师必须写详案。精品教案还要包括课文解读、设计理念、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等,每学期至少一篇,逐步积累自己的优秀教案作品(教学设计格式参考附件 1)。
2.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至少集体备课两次。集体备课采 取个人备课2 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但应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3.教学反思篇数不少于备课数的20%,一学期上交一个详细的 教学反思课例。备课情况具体检查方式由各县(市、区)、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上课常规——
一、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合理。目标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中高年级教学培养学生 掌握语言应用规律,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应用的实际效果,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2.根据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小学 1-2 年级重点关注学 生掌握拼音、识字、朗读等基础内容;3-4 年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 力,初步学会默读、略读,乐于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5-6 年级重点 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增加优秀传统 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文学名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调 控有序,反馈评价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4.教学思路清晰。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特 点,精心预设问题。环节简化,板块清晰。教学方法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特点与基本方法,体现启发性、灵活性与操作性。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5.教学过程体现“以学为主”。让学生有较充裕的学的过程,突出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第一学段要保证每节课的写 字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其他年段每天的语文课至少安排 10 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写字。阅读课上每位学生每节课读书时间总量不少 10 分钟,读书方式多样。根据学情合理安排学生自主研读探究或合作交流。能根据年段特点合理安排课堂练习。
6.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方法的习得。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关注全员参与。重视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指 导,调动全3 体学生全程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8.注重教学生成。充分发挥师生双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 性,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
9.灵活运用教学技能。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准确,速度恰当,教态自然,有亲和力,板书合理,书写规范,能根据教 学实际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
10.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主动,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能力、方法与语言积累,情 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相应发展。
二、具体课型要求 1.拼音教学
(1)汉语拼音教学讲求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
(2)充分用好课文情景图和语境歌,在拼读和读准上下功夫。读 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常用音节,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不听写,不默写,不给汉字注音。一年级下 册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不默写。采取多种方 法化解拼音教学的难点,激发孩子学习拼音的主动性和自豪感。
(3)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时间确保一个半月,倡导在识字、阅读、生活中不断巩固汉语拼音。不提倡汉语拼音教学一结束就进 行“拼音过关”测试,建议在学期中期进行。把学习拼音和读儿歌、读韵文、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结合起来,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巩固形式要多样。
(4)对汉语拼音字母和音节写法的掌握应循序渐进。开始只要求 认读,能写的可以鼓励。不要花大量的时间用来抄写。
(5)拼音部分出现的汉字只要求认识,能认读,了解词的大概意思即可。通过多种形式,多次出现,让学生整体认记,一般不分析字形结构,不要求抄写或默写。
2.识字、写字教学
(1)准确把握现行教材中“生字表一”“生字表二”的不同要求,对只要求认的字词不提出写的要求。(2)识字教学要注重让学生在游戏、表演、比赛等活动中,在语境和情境中识字。不过早要求单个生字认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阅读和查字典等来认识生字,多采用趣味活动等方式来复现生字。
(3)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感受汉字之美,培 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组词一般要求写常用词,避免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脱离、一味求多的现象。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并把识字和学习词语、理解课文结合起来。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提高主动识字的愿望。
(4)注重写字指导,要写的字应注意音、形、义的联系,引导学 生读田字格中的字,不必过细分析字形,难写的字教师要范写,加 强对汉字的审美指导。保证写字时间,对难写的字要做针对性的范写指导,有展示和讲评的环节。
(5)充分利用田字格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来帮助书写。一次抄写生字的字数和遍数不宜太多,一般每个字写 3遍左右,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写字姿势要正确,养成良好的写 字习惯。注重面批指导,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和成功感。指导学 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日常书写中增强 练字意识,提高书写质量。
3.阅读教学
(1)教学目标恰当,教学内容简洁。教材处理能根据语文教育特 点和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取舍恰当。
(2)教学过程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学的活动。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在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上作精要点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阅 读感受。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以模式化的解 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3)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凸现语文本体。注重朗读、积累、诵读、静心默读、圈点批注、品词品句、背诵、复述等方式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累和内化语言。
(4)关注学情,注重课堂有效生成。掌握学情,激励全体学生积 极思维,踊跃发言,全程参与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5)结合学段特点进行阅读策略、学习方法等指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获5 得一定的语文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相应发展。
4.习作(写话)教学
(1)根据各学段习作目标,把握目标序列,明确指导重点。1-2 年级训练学生文字表达意思清楚、通顺规范。3-4 年级引导学生尝试 运用积累的语言素材,注重写作的条理性。5-6 年级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构建文章框架,做到较为熟练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2)习作内容要帮助学生打开习作思路,减少学生习作束缚。加强随文练笔,强化有序表达,灵活进行模仿训练。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激发写作兴趣,丰富习作形式。
(3)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唤醒生活体验,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动笔,有充裕的习作时间,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
(4)丰富习作讲评形式,注重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交流和评,在讲评中突出对习作的具体指导。一学期至少有一次对学生的作文面批。
(5)多鼓励,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多用宽容、激励的态度评价 学生的写话,培养学生学会欣赏、敢于交流、自行修改的习作习惯 和能力。
5.口语交际教学
(1)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符合学生实际,明确、合理、可操作性强。(2)口语交际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具有可交流性,使学生有话说。(3)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想说、敢说,培养学生的交际礼仪和习惯。(4)教师具有较高的语言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
(5)形成多角度的交流互动,通过插话、提问、评议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
6.语文综合性学习
(1)体现活动性。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让学生亲历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2)体现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3)体现开放性。开放学习的时间、空间、内容、形式、评价等,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实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
——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
一、作业布置 1.作业内容
(1)教师是作业设计的主体。课后习题和课堂作业本上的大部分 内容应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内完成,课外练习可以由教师精选或师生共同选择合适的内容,不随意使用教辅资料。书面作业力求少而精。课外作业要紧扣学段要求和教材内容做精心设计,具有典型性、实践性、情趣性、开放性、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有基本型作业、拓 展型作业、创造型作业、准备型作业等不同类型。不布置机械抄写、枯燥乏味和题海苦练的作业。要配合教学开展有益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参观、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作 业内容可参考《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设计精选》一书(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编)。
(2)让课外阅读成为最重要的作业。要让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最重 要的作业,根据年段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爱阅读”活动。小学 1-2 年级精选适宜的启蒙读物,采用诵读、讲述和背诵等形式重点阅读 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阅读量不少于 5 万字;3-4 年级推荐不 同文体的单篇短文、优秀传统文化读物,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 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阅读量不少于 40 万字;5-6 年级推荐并配备中、长篇文章及适宜的多体裁文学名著,在阅读的基础上强化习作、语文活动等综合性作业,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阅读量不少于 100 万字。各校要 逐步建立本校“爱阅读”阶梯书目。
2.作业的形式
作业形式要多样,从作业的时间角度考虑,可以安排即时作业 和长时性专题作业相结合;从作业承担者角度考虑,可以安排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和全班作业等不同的作业;从作业兴趣角度分 析,可以考虑把传统的单一性作业方式和趣味性、多样化作业相结合等。
二作业批改与辅导
1.作业指导。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 书写整洁、独立思考、及时检查、订正错误的习惯。对学生作业的 书写应有明确要求,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书写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养成少用或尽量不用橡皮的习惯。2.作业批改。教师应对学生语文作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作必要 的监控,培养按时保质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批改要认真、及时。批改方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重点作业精批细改。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到面批和针对性的辅导。所有作业均需进行 书写与作业质量的等级评价。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作业有困难的学 生应及时了解情况,分别给以教育帮助和指导。(见附件 2:作业内 容及批改参考要求)
3.作业讲评。作业本有发必收,有收必改。认真做好作业讲评,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 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
——评价常规——
一、评价内容与形式 1.评价内容
质量测评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体现语文课程目标 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 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1-2 年级不进行期末试题式纸笔测验,以学校进行语文学习项目的过程评价为主,对拼音、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外阅读、作业展评等学习项目进行等级评定(参考附件 3《温州市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学业质量项目评价方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3-6 年级对书写、朗读背诵、课外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作业展评等项目进行过程性考查评定,期 末测试以基础积累、阅读理解、习作表达等书面测试项目为主,也可以根据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和年级教材重点进行专题项目测试。
2.评价形式质量测评要加强针对性,采取口试与笔试结合、单项评价与综评价结合、生评与师评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 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重视学生平时学习表现的考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师生对话等方式,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并纳入学期总评。根据需要,也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和测8 评结果进行分 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成果。
二、命题要求
质量测评的笔试命题要注意试题的科学性,试题内容包括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试卷题量和难度适宜,要符合课标、教材的要求,不出现怪题、偏题,期末测验的难度系数控制在 0.85~0.9。校内阶段性检测应由本校教师命题,期末测试可采用上级有关教研部门提供的抽测试题。
三分析与反馈
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寻求对策,改 进教学。要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不能用对答 案的方法代替讲评。每学期写出一份学生学习质量分析报告,对教 与学作出恰当评价,并提出学习改进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