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行知杯”教学论文竞赛通知
二、论文选题范围
1.学习和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
2.学习陶行知崇高精神和高尚人格,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3.陶行知研究会课题研究报告;
4.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探求当前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德育改革和学校管理改革的热点问题;
5.学习《走近陶行知》两个读本的心得体会、理性思考。撰写论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体现陶行知“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等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二是指向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自己工作实际,突出应用性研究;三是要有新颖的观点,要有自己的思考,论文具有科学性、创造性。
三、参评条件
1.论文形式:专题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叙事研究、教育随笔、教育活动案例分析等均可。
2.篇幅在3000--5000字左右,提交文章一式三份。正文小四号宋体,A4纸打印。每篇加封面,封面上写清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校全称及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
3.论文前要有“摘要”(200字以内)和“关键词”(3-5个)。文中注释统一用脚注,文后附参考文献,注释和参考文献要写明作者(主编、译者)、篇名(书名)、报刊名称及日期或期次(出版社及出版年份)、页码等项。
五、参评费用及报名办法
1.本着“以活动养活动”的原则,每篇论文收取评审费50元,主要用于组织、评审、颁奖会议等。评审费和文章一并交到各市陶研会或有关单位。论文投稿截止日期:2012年5月20日。
第二篇:行知杯论文
浅谈活动单模式下的习题教学
活动单导学在我市如火如荼的开展,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和角色发生逆转。如果把课堂比作舞台,教师由台前走到台后,由主角变成配角。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地位弱化,相反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这个舞台上不仅是演员更是导演。教育大师陶行知曾说过: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浩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教师这个导演怎样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戏呢?本人结合自己在活动单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谈一谈活动单模式下数学习题课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过分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的情感与人格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学生需要的是 指导而不是传授。所以陶行知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指导的教给学生。习题课的教学更是如此。结合活动单教学模式习题课教学我采用说题法。其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说命题的意图
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业”所以审题对解决问题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让学生明确习题教学目标并达到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习题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领会揣摸习题的命题意图。通过让学生说命题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开展师生间、同学间的对话交流活动,体现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交流的课改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步说数学情景与数学过程
明确习题中创设的数学情景与数学过程,这是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条件。传统的习题教学是构建数学情景和分析数学过程,学生独立思考的少,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成果。陶行知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开发文化的宝库和宇宙之宝藏。所以这一步让学生说数学情景与数学过程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一教学环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建构物理模型,加强知识迁移,使所学数学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
第三步说数学量及相互关系
各个数学量的特征以及数学量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这是审题分析的重点,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数学习题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说数学及其相关因素这一教学环节是说题教学法的第一重要环节,在教学中予以高度和重视,不仅让学生代表说,还要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教师要适时介入。未来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应成为“学习方法的导师”或“教育的诊断专家”,因而教师适时加以评价、小结与归纳,充当好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第四步说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与解题过程
数学教学要将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大力培养学生的多种能
力、综合能力,要把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定位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
众说周知,习题教学的目的有二:一是巩固知识,二是培养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习题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点。让学生说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与难点,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一环节的教学应以学生重点发言、讨论为主。教师的启发引导、归纳小结为辅。让学生主动交流、合作、探究
五说解题心得体会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有道是“善于总结才善于提高”。让学生说解题心得体会这一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反思评价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与方法,明辨是非,扬长避短,总结提高,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也顺应了世界课改的发展趋势
第六说对习题的评价
学源与思,思源于疑,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习题教学方法中,缺少让学生评价习题的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既让学生评价命题的精妙与独到之处,还要启发引导学生在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
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其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
第七步说对习题的改编
教学法是学习认知的过程,它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学习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本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教学重点。
最后一步教师综合点评
为强化刺激调动各感官的协调,培养感知量保存教学信息。突出重点、难点知识的研究方法,还要概括性的将本节知识形成网络体系,教师的综合点评要有“点睛之笔”重在思路方法的归纳与比较。
让学生用概括的方式以及自己对习题的审题与分析、解题的方法与思路、解题的过程与体会以及对习题的评价,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学生从被动的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之中解放出来,使他们逐渐的不惟书,不惟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逐渐的树立起创新学习的意思和思维品质。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批判、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茫茫题海”,提高习题教学的效率。
教育先知陶行知曾告诫我们: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将教育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倾
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是把学生灌输成烧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情趣并且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情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还要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指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实际,为自身的学习确定目标,并努力承担学习的责任,对学习基础属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区别指导,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及其他合作学习的活动。要注意用鼓励性语言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取得的成绩予以及时认可,帮助体验成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怕失败、锲而不舍、发展并张扬学生的个性
第三篇:行知杯”优秀论文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文件
苏陶研 〔2014〕2号
关于举办第六届“行知杯”优秀论文评
选活动的通 知
各市陶研会、各专业委员会、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推进群众性的学陶师陶工作,进一步推动学习《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的活动,提高我省研究和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和谐发展,经研究决定,在成功举办前五届“行知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基础上,遵循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注重质量的原则,今年举办第六届“行知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省陶研会实验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各市陶研会会员学校的教师;省陶研会小教、学前、职教三个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的教师;以及有志于学习、研究、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特殊教育、职教教育工作者。
二、论文选题范围
1.学习和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
2.学习陶行知崇高精神和高尚人格,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3.陶行知研究会课题研究报告;
4.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探求当前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德育改革和学校管理改革的热点问题;
5.学习《走近陶行知·学生读本》和《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两个读本的心得体会。
撰写论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体现陶行知“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
等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二是指向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自己工作实际,突出应用性研究;三是要有新颖的观点,要有自己的思考,论文具有科学性、创造性。
三、参评条件
1.论文形式:专题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叙事研究、教育随笔、教育活动案例分析等均可。
2.篇幅在3000~5000字左右,提交文章一式三份。正文小五号宋体,A4纸打印。每篇加封面,封面上写清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校全称及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
3.论文前要有“摘要”(200字以内)和“关键词”(3-5个)。文中注释统一用脚注,文后附参考文献,注释和参考文献要写明作者(主编、译者)、篇名(书名)、报刊名称及日期或期次(出版社及出版年份)、页码等项。
五、评选办法
1.“行知杯”论文评选工作在省陶研会统一组织下进行,参评论文由市陶研会组织初评,并最终由省陶研会评审委员会复评和终评,分设一、二、三等奖和特等奖。
2.本次评选设立学校组织奖。凡积极组织本校教师参与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选送参评论文量多质高的学校可获该奖。
3.在评选论文的基础上,召开优秀论文颁奖暨第五届“行知伴我成长”论坛活动。
五、参评费用及报名办法
1.本着“以活动养活动”的原则,每篇论文收取评审费50元,主要用于组织、评审、颁奖会议等。评审费和文章一并交到各市陶研会或有关单位。论文投稿截止日期:2014年5月30日。
2.各市陶研会或有关单位联系人见下表:
第四篇:陶行知论文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启示
大位小学 张艳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叫“名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 我深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和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简单做一探讨和体会。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示范,要求学生做的,教师首先要做到:
一、小事做起、注重榜样的激励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榜样对学生来说虽不能称名人,但也应如此,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有目的地选择榜样,树立榜样,强化榜样的形象和作用。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榜样,如见到地上有纸屑,教师要首先拾起来,教师首先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二、抓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努力做到陶知知思想中的“捧出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 ”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五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 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个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齐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通过这一事例,学生们辨明了是非,自这次班会活动之后,班内拾物交公的学生多了。
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这个班,后进生的人数挺多。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庭与学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第五篇:陶行知论文(推荐)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陶行知创造了丰富的、有中国特色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对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师资,以及对现代的启示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必将大大有助于推动幼儿科学教育的开展和改革。幼儿教育课程改革, 常常使我们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教育思想。阅读陶行知文集, 常常引发我们对课程改革理论源头的探寻。陶行知, 是历史的, 却又是现代的、是逝去的, 却是永远的。在深人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 我们需要再读陶行知,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的课程思想,来丰富我们课程改革的理论。
关键词:儿童观、实践、生活教育观、教、学、做合一
幼儿时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幼儿时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他在《创设乡村稚园室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信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蒙台梭利毕业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稚园之效力;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的好,以后只顾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定了不易变。”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主张各种知识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十分有必要。例如,幼儿园午休结束后,幼儿在穿衣服时,表扬她得衣服漂亮,并说弄脏了就不漂亮了。在玩桌面玩具结束后,问孩子玩具是否整洁,让幼儿尝试整理的物品。在幼儿游戏活动时,可以让幼儿按照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行为要求自己,克服幼儿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这样会比传统的说教更容易唤起幼儿的共鸣。
所以,读陶行知课程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我们要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陶行知非常明确地指出“ 今日教育界责任之最重要且最紧迫者, 莫若利用教育学解决学校课程问题。该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 假使课程得有圆满解决, 则其它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由此我们可以这么演绎为幼儿设计课程, 即为幼儿设计教育, 亦为幼儿设计生活。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观点而这也是当下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这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 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核心理念,而陶行知也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 关注着社会发展中的人的发展。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一些理念与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和课程理论有某种相通之处。可以说,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启示。
我觉得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课程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陶行知的儿童观与现代的师幼观
儿童观直白地说就是我们教师如何看待儿童和对待儿童, 即如何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和如何教育儿童的观点。在对待师幼关系上,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幼儿,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幼儿,赞赏每一位幼儿的独特性、兴趣和爱好,赞赏每一位幼儿所取的成绩。陶行知说“ 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子还要小”、“ 儿童和青年, 在我们的世界里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要大。”、小孩之大,在于他们在于他们有着无限的创造潜能,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尊重幼儿, 信任幼儿, 要像陶行知那样, 与幼儿交朋友,把幼儿当做自己的老师。在课堂上我们要创设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环境。例如,有一次科学活动时,幼儿在讨论中提出,花生到底是果实还是种子的问题。当时我没有明确的告诉他们,而是请他们回家去寻找答案,可以请问爸爸妈妈,也可以去书上找。比赛谁找的答案最准确。像这样的活动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现象,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更轻松、更有兴趣、更有积极性。同时, 我们又不能只看到幼儿“ 大” 的一面, 而忽视其不成熟的一面。陶行知说“ 儿童不但有错误, 而且常常有着许多错误,因此教育者的任务,正是要根据事实, 肯定他们的错误, 从而改正他们的错误。”在教育实践中,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走过头,一味地表扬, 而放弃了引导和严格要求。陶行知的提醒是必要的。幼儿教育要回归 “ 简单”。改革不是把事情搞复杂, 同样, 课程改革也不是让课程越复杂越好。其实, 高明的教育应该追求简单。简单, 是指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 采用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把教育内容呈现给他们,而不是肤浅和简单化,其前提是教师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很多时候, 简单的也是丰富的, 朴实的也是深刻的。教师要向幼儿学习。陶行知说“ 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 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他又提出, 教师应该变成小孩子, “ 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 学校立刻成为乐园, 你立刻觉得和小孩一般儿大, 一块儿玩, 一处儿做工, 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 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师生的互动和对话, 在互动与对话中, 学生可能成了教师, 教师反而成了学生, 这种角色的互换,是新型师生关系在课改中的体现。新课程既要解放学生, 又要规范学生。怎样把握其间的“ 度” 呢?陶行知指出“ 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
他提出了儿童的六大解放观点,解放他们的头脑、解放他们的双手、解放他们的眼睛、解放他们的嘴、解放他们的空间和时间。陶行知提醒我们, 当前的课程改革, 首先是解放幼儿, 即使规范也应在解放的思想指导下规范幼儿。我们对幼儿的解放与规范应相互结合、有的放矢。幼儿的知识经验必须是建构起来的而不是灌输的,幼儿的发展必须在操作中进行。陶行知提出玩具、学具、用具、工具。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主动实践, 在“ 玩” 与“ 动” 的过程中探究、体验、感悟和提升。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
社会、自然、生活是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陶行知遵循 “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的主张, 对课程资源认识的视野极为广阔。他说“ 我们的实际生活, 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 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 “ 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 一切生活都是课程。” “ 家庭、店铺、茶馆、轮船码头, 都是课堂。” “ 您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陶行知课程视野中的课程资源观是丰富的, 是多元的, 是在生活中生成的。陶行知在教学观上有许多真知灼见, 是他课程观和教育思想中的宝贵资源。这次新课程改革强调幼儿接触生活,参加实践增进幼儿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强调学科的综合性,注重联系幼儿的自身经验和生活实际。新的课程结构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幼儿经验的整合。本次课改的亮点是重视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幼儿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从幼儿自身经验中形成问题,从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很相符合。陶行知深信生活是教育的核心,生活是第一位的。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教育紧密结合, 互为作用。“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 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能学以致用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其一,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我们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和社会, 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今年寒假回园,正好是小朋友们分别一个月,重新熟悉起来的好时候,我们把《好朋友》这一主题放在了最前面。主题中的儿歌活动《一对好朋友》,告诉幼儿每个人都有一对属于自己的好朋友,高高兴兴地说着儿歌,做做游戏,在朗朗上口的儿歌里,幼儿又重新拾起朋友之间的友谊。其二, 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往我们把课程、教本当做世界, 现在要把世界当做课程和教本。从吃的水果到自然现象到社会上的热门事,只要幼儿感兴趣的、能让幼儿得到发展的事都可以生成课程,来园第二个月正好是初春,处处鸟语花香,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我们利用大自然的风景,带着幼儿去公园里踏青,感受不同的春天的色彩,不仅在儿歌故事里感受春天,还让幼儿亲子到户外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幼儿开心极了。其三, 生活中的人们应该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向他们学习。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 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 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正如陶行知所说“ 生活教育是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 它要运用有目的有计划地生活来改造无目的无计划地生活。” 课程改革除了在“ 事实” 层面上走进生活外, 更要在“ 意义” 层面上联系生活。陶行知说“ 空谈生活教育是没有用的。” 应怎么办要发现、制造和运用生活工具。为了改造生活, 必须有工具。而与生活相联系, 则是为了摆脱书本的束缚。陶行知认为, “ 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解决。” “ ‘ 生活即教育’ , 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 从狭隘的到广阔的, 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 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课程改革的实践已充分证明, 只要我们走进生活, 教育就将变苍白为丰富,变枯竭为鲜活,变无力为充满活力。
(三)“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与新的教学观
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是指,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这一理论很有针对性,他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主要教师的教,还要注意学生的学。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幼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补充。教学不是机械灌输式的而是互动的过程。陶行知还主张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张对儿童因材施教等。陶行知说“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 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他又说“ 检讨过去, 把握现在, 创造将来。„„一切为了创造。”这是一种呼声。在新课程中我们分明听到了陶行知的呼喊声。创造教育的理念是什么?“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 这种理念基于对幼儿创造潜能的了解和信任,打破了创造教育的神秘感。
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们高兴的看到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理念与陶行知的课程思想有一定的契合,希望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在新课改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