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试论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怎样才能使物理教学更加生活化是当前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而在教育界,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因此,我们在实施物理教学时更注重生活化。1物理生活化的意义 1.1物理生活化的含义
初中物理生活化主要指的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主要进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同时,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注意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体会到学习的乐趣。1.2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首先,有利于学生理解较难的概念和知识。总所周知,很多的物理概念、规律都是令人难以理解的,而如果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则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他们掌握哪些难以理解的概念。例如,家里的洗衣机、微波炉、点灯等属于并联,即使断开其中一个开关,其他电器照常可以运转。而挂在树上的小彩灯属于串联,如果其中一个坏了,其他的也不会亮。因此,从这点就可以看出,物理生活化教学对于掌握物理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物理教学中,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老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东西带入实验室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进行“浮、沉”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橡皮擦、文具等放在水中,观察其中的现象,最后便能得到结论。由此,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便可以掌握物理知识,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最后,有利于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用,因此,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后,可以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这样才能体现出学习的真正意义。2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对策分析
物理生活化其实并不难,并且具有很好的效果。还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更有兴趣。而物理生活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2.1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从生活出发
不管什么课程的学习都需要有一个导入过程。一个成功的课程导入将极大地提升课堂效果。因此,有趣的、有吸引力的课程导入将使学生对物理教学产生更大兴趣。在物理教学课程导入阶段,老师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教“压强”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首先进行一个小实验,让学生们按住钢笔的两头,问他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另外让学生演示钉钉子,一个钉子是尖的,另一个钉子是钝的,完成之后也询问学生的感觉。这些情景在生活中都是很容易见到的,而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开始主动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手接触笔尖端比较痛”,有的学生也回答:“尖的钉子比较容易钉进去”等等。以上这些现象是经常见的,但是学生并不清楚原理,所以,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对提升课堂效率有很大作用。2.2从实际生活进行教学
第一,物理教学内容要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生活中处处可见有趣的事情和现象。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从生活中引用实例。作为老师,首先自己要不断观察、发现和归类,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实例,教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兴趣度也会大大提升。
第二,将物理实验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物理教学生活化就要将实验与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在教“摩擦生电”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梳子,学生会发现,用梳子梳头会产生静电。这样一来,老师有效地将物理实验与生活联系到了一起。2.3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首先,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遇到问题时,老师就要启发学生如何利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物理老师可以引用一些成功的经验进行相关讲解,让学生多借鉴别人的方法。例如如何鉴定材料,如何搬运重物等等。
其次,拓展学生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安排一些物理竞赛、课题讨论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比如,当学完像原理之后,老师可以组织摄影比赛。在学完电路以后让学生安装一些简单的照明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更有信心。
最后,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对物理概念进行透彻理解。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可以穿插各种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实践可以让学生们对物理概念更加了解,比如,老师让学生们自己对家中的电气功率进行调查,然后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或者让学生们自己去测量物理的密度等。所以,社会实践活动非常有利于学生学好物理知识。2.4在课堂中进行探究性活动
物理教学源于生活自然也要回归生活,老师应该创造一定的探究机会给学生。比如让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东西进行探究,这样可以让他们将物理和生活有效联系在一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物理的真实性。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比较常见的、同时具有物理意义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领会物理的真谛。
另一方面,物理教学实验可以利用到很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这些材料很容易得到,也不需要花费昂贵费用准备,例如,塑料瓶、铁块、植物等等,利用这些材料可以进行很多物理实验,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变废为宝”的目的。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对物理教学有更加有兴趣,所以,对物理生活化教学来说,联系生活是一大关键。
总而言之,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就是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用物理理论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而这也正是物理价值的所在。在生活中遇到的物理问题其实更加具有趣味性,所以更容易吸引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实践和探究。在生活中实践物理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美好,然后他们更加具有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更大的动力。
第二篇: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创新策略初探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创新策略初探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速率的不断加快,教学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进行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应及时更新自身的观点与思路,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本文简要探讨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教学基本模式,分析了优化教学的四个环节,并论述了创新策略的核心问题,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有效性
初中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及发散性思维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初中物理老师,应认识到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及方法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下简要针对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的内容进行探讨,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物理教学的有效教学基本模式
在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物理教学形式一般可以被划分成两类:其一,淘汰、分化类。此种类别的教学形式过分追求物理成绩及升学率,从而降低了学生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其二,填鸭类。此种类别的教学形式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禁锢了学生的自由,局限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及发散性思维,从而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造成相应影响。想要转变此种局面,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就需要更新教学思路,应用基础教学模式,具体流程为:设定问题、实验观察、探究知识、总结归纳、应用知识。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其实质在于完成二次物理知识转变,第一次为将已知的物理知识变成学生们了解的物理内容,第二次为将学生们了解的物理内容变成自身的物理能力。所以,在进行课程讲解期间,教师应重点强调突出实验、观察、应用等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水平,完善自身发展。
二、优化教学的四个环节
(一)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优化
因为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成长环境等都存在较大的不同,所以其接受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别,此种差别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却可以改变。在进行课程讲解期间,教职人员不可以以部分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学目标而忽略所有学生的发展,就很容易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的情况。作为初中物理老师,应结合学生们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制定分层学习目标。例如:教师在讲解“声现象”物理知识点时,就可以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为不同的小组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果小组学生整体的物理水平较高、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则制定的教学目标以拓展为主;如果小组学生整体的物理水平一般,则制定的教学目标应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果小组学生整体的物理水平较低,则制定的教学目标以基础为主,帮助学生巩固基础,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对物理导入教学进行优化
物理课程是初中二年级新开设的内容,当学生开始接触此学科时,会感觉十分新鲜,学习兴趣较高。所以,教师就需要针对学生这一特点,为学生合理设定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与发散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导入新知识点期间,应注意以下内容:其一,设定的问题应保证趣味性。教师在利用疑问的方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时,应保证设定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应注意问题的难度也不应过高,让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获取答案,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其二,注意创建引导“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对物理提问进行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物理提问进行深入研究,不断优化,以问题的趣味性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增强学生们的物理思维才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般来讲,问题的设计种类大概包含:实用性、创新性、开放性等。
(四)对课堂练习进行优化
在进行课程讲解期间,教师应对物理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进行优化,并利用物理习题练习的方法巩固学生记忆。练习需要符合以下要求:其一,具备较强的目的性,练习需要由教学目标出发,为巩固物理知识提供服务;其二,具备较强的整体性,练习需要由教材整体的角度进行内容设计;其三,具备较强的多样性,连续需要保证结构多样化、角度多面化;其四,具备较强的典型性,学生进行物理练习需要适量,并且细致分析习题的内容,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其五,具备较强的针对性,练习内容需要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关联在一起,同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吻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新策略的核心问题
想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教师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并结合物理课程内容,学生们的真实水平等设定教学任务,切忌教学任务大并且空泛。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需要对物理课本内容及学生进行细致分析,找寻合理、科学、适合的教学措施及方法,遵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设定各个教学环节。
教师应尽量常识自行设定教学内容,从而创建具备自身特色的教学形式,并不断改进并完善课堂教学标准。应在练习题、家庭作业等方面的设计上进行努力,每一堂课程尽量添加一至两道拓展类的习题,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另外,在布置物理练习题过程中,内容应尽可能同学生们的真实生活关联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能够灵活运用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处理现实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在设计物理课堂期间,还需要为学生适当留存思考、探讨的空间,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旁发挥好引导、启发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进行变更。作为初中物理老师,想要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导入、提问、练习进行优化,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参考文献:
[1]泥立辉.如何在物理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3).
[2]梁振君.建立教育信息化校园,促进物理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7).
[3]汤爱萍.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4]顾德刚.物理课堂中学生智能培养的探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
第三篇: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九点”尝试
上传: 梁斌
更新时间:2012-5-19 0:12:56 1.“味”—— 物理课堂应“五味”俱全,让学生感觉津津有味。
物理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一节成功的物理课,应有哪些“味”呢?最好是“五味”俱全,譬如:新闻味、生活味、文学味、人文味、臻美味。
(1)新闻味——捕捉新鲜资讯,关心科技前沿,解析物理原理,拓展知识空间。
(2)生活味——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关注社会,见物思理、识物悟理。
(3)文学味——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光辉,而且蕴涵一定的科学道理。如讲述“光的传播”时,可引用白居易的《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来刻画光的反射、折射等物理现象。正所谓:“文学与科学,犹如他与她。”
(4)人文味——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物理课堂应成为师生交流,心灵对话的舞台。无论是牛顿晚年的拜金主义、痴迷神学,还是爱因斯坦一生的唯美追求、非凡成就;无论是发现“宇称不守恒”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还是放弃国外优厚待遇,献身祖国国防事业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无论是考入北大的郑琴,还是晋级清华的李冰……都是渗透人文教育的好素材。
(5)臻美味——我心中的物理是“呈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我心中的教学企求这样的境界:求真、向善、臻美。物理的课堂可以有诗情,应该有画意,来激发学生爱美、好奇的天性,以进入感受美、感悟自然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怀美而教”(物理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统一美……),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透过自然之物探寻美的真谛,借助自然之理体会美的丰富,激发学生的美感并产生共鸣,使物理课堂美味飘逸。
2.“爱”—— 注重情感激励,充分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努力达成“爱屋及乌”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能带来疲劳。”诚如大师所言,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十分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信息沟通,注重情感激励,充分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努力达成“爱屋及乌”效应。过去我们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我们说,老师要不断“充电”,必须是常流水,常换常新的水。这样你的课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你知识渊博,彰显魅力,让学生五体投地;你爱岗敬业,博爱平等,富有亲和力。你带着爱心、带着激情、带着微笑,如春风拂面,你的学生自然敬爱你,自然喜欢你,自然爱上你的学科,此所谓“爱屋及乌”。你可以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一种稳定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如果有一天,学生对你说:“我要让学习成为我的欲望”,那你就成功了。3.“内”—— 注重课堂内化,追求课堂效率最大化。
物理新授课要注意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前人“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古训中得到启发。认真处理好以下三个环节:①过程与结论的平衡;②探究与接受的协调;③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过程与结论在教学中是辩证统一的,如果说结论是物理课的“肉体”,那么过程就是物理课的“灵魂”。只有过程与结论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出物理的整体思想和内涵。所以,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应坚持“经历过程与记取结论同样重要”的教学理念,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切实把它落到实处。
在什么情境下采用探究式学习,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接受式学习是老师们备课中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策略运用得当将会使预设与生成同样精彩。在物理课堂中,我们要协调好探究与接受的关系,力求两者和谐统一、相得益彰,让探究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意义的探究,让接受成为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有意义的接受。余文森教授说过,“预设与生成既有对立性,也有统一性,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我们只有让预设与生成在新课堂教学中和谐共舞,才能使课堂生成别样精彩;才能让师生共筑生命历程。巧于预设,妙于生成,我们一定能与精彩有约,我们的物理课堂一定会充满科学精神的光辉、一定会充满人文精神的温馨。物理复习课要注意什么呢?要避免单
一、机械的知识扫描(因其缺乏吸引力)。复习课应特别重视以典型例题为载体,以科学方法为引导的实际应用。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强化习题教学和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教师要站在科学方法论的高度,认真研究题型,分析归类,精选典型例题和习题,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局部思维与整体思维、类比思维与联想思维等专项训练,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挖掘运用科学方法,开拓思维,提高素质。
要寄希望于课堂,注重课内训练与反馈矫正(基础训练要限时;提高变式要分层;错题纠正要补偿;习题讲解要归纳。练前抓选题,练中抓细节,练后抓反思)。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好、用活课内个别提问,高度关注课堂内化情况。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教学容量与课堂内化发生矛盾时,要学会忍痛割爱,本着“内化优先”的原则,追求课堂效率最大化。
4.“矫”—— 注重单元检测与评讲矫正,提高学习质量。
记得1997年我参加了“福州市初中物理单元优化过关”教改实验,学生成绩大面积提高。我认为“单元检测与评讲矫正”是既古老又最具实效的提高学生成绩的手段,其查缺补漏,改进教学,提高学习质量的功能无可替代,对学生的激励或警示作用无可替代。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考试制度存在,它就是最佳武器。为此,老师要呕心沥血,耗费大量的精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验老师的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教学艺术,值得各位老师深入研究。
5.“疑”—— 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鼓励学生质疑“挑刺”,反对迷信与盲从。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没有对托勒密宇宙体系的批判,哪有哥白尼带来的天文学革命?没有对亚里士多德物理理论的怀疑,又哪来伽利略在运动学上的重大变革?没有对牛顿经典力学的超越,又怎么会有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总之,没有批判、质疑,就没有创新、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挑刺”,反对迷信权威,反对人云亦云。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充分发挥学科“小先生”的聪明才智,悉心捕捉课内学生智慧的“火花”,达成教学相长,常思常新。6.“合”—— 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成功的团队没有失败者,失败的团队没有成功者。”因此我们要多做有利于团结的事,多说有利于团结的话。互相理解,互相谅解,取长补短,宽容友善。走出“小我”,形成“大我”,直至“忘我”。要发挥集体教研的优势,群策群力,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己任,既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又考虑学生的现实要求,克服学科本位心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和谐课堂和校园文化。可以这样形容:“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7.“势”—— 研究中考命题趋势,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要根据全国中考命题改革趋势,着重研究本地区本学科的中考命题特点和规律。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中考信息,悉心研究,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根据近几年福州市中考物理命题特点和规律,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1)研究试卷导向,编写模拟试题(精选习题);(2)重视双基训练,渗透科学方法(测试矫正);(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关注热点);(4)强化物理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准确到位);(5)强化审题训练,提高分析能力(找关键词);(6)引导获取信息,提高处理能力(灵活应用);(7)强化计算题训练,提高解计算题的能力(依据规范)。
8.“管”—— 有效地控制课堂,让学生课堂的表现行为能够恰到好处。
一位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智慧与教学智慧,但未必能上一堂好课,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智慧。所谓管理智慧即教师能有效地控制课堂,让学生课堂的表现行为能够恰到好处。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内心感受,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科学地处理问题,使学生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为人处世,并从中学会做人做事。宜赏识为主,惩戒为辅,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进而树立老师的威信,使学生能够“不令而行”。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不用扬鞭自奋蹄”,每个学生都有活力。
9.“导”—— 善于给学生指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如果只会读讲稿,不适合当教师。
如果只会讲书本上的知识,是低水平的合格教师。
如果他同时又能在方法上给学生一定的指导,他是好教师,能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
善于给学生指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实践、总结,能够使学生超过自己,甚至对自己所不擅长或不会的东西也能够在方法上给学生引路,是优秀的教师。
如果又是人格、情感、意志、潜能、个性的和谐发展,人生目标、人格魅力的指引,这是杰出的教师。让我们记住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第四篇: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课堂应该发挥其有效性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所以有效教学成为众多教师都积极探索的目标。我认为,有效教学即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发展而创造性的综合利用一切合乎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来优化教学缓解,改进教学过程。
一、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实施有效教学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促使学生思考,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有效教学。
(1)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丰富学生的经验和知识,离不开实验,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途径。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设计演示实验。教师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做成样品,进行演示实验。当学生看到这些现象的时候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意愿,而且还可以让他们相信这些物理规律的存在,例如“瓶吞鸡蛋”实验,模拟马德堡半球试验。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习兴趣
正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会连带着喜欢这位老师教的这门课,这就是爱的迁移。当学生喜爱的老师走进课堂的时候,学生会由于对这位老师的喜爱而使自己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要和蔼而严肃,不能随便批评学生; 教师不管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应该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亲近学生,增加师生情感交流,积极主动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对物理课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
2、合理运用多媒体
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料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在生活中或凭肉眼不能看到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软件提升学习效果。
二、准备充分,实施有效教学
1.做好预习工作,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上课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知道老师上课时要讲的内容,对此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对自己认识到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形成明确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课堂重点和难点有初步的把握,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1)明确目标
教师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情况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合理有效地确立三维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教师要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 在过程方法方面,教师要突出本节课的科学方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的体验和经验的交流,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制定计划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定时间和有具体教学内容的活动,所以在初中物
理教学之前必须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有一个统筹计划。根据整体的长期计划制定单元计划,将每一章节的内容进度安排好,最后细化到每节课,制定课时计划,对每个知识点的内容教学有明确的安排。
三、安排有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1.注意教学技能,实施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1)教学语言技能
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物理课堂上的语言应该是幽默风趣的,这种幽默风趣不是滑稽而是一种智慧,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的表现。这种幽默可以让学生多一份轻松感,少一份紧张感,课堂气氛;物理课堂上的语言应该符合物理学科专业术语的要求,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物理课堂上的语言应该有很强的启发性,具有积极的作用;物理课堂上的语言应该与表情、目光、动作等体态语言有机结合,能够起到强化的作用。
(2)课堂提问技能
课堂上提问量与提问技能对有效教学起一定的作用。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剖析,一步一步提出问题,一环扣住一环,体现连惯性。在设计问题时,实例最好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此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体现目标性、清晰性、科学性、启发性,而且难度要适当,不能因为太难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2.注意教学方法,实施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标下,有效实施教学也必须按照这些理念进行。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使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使之终身受用。
四、注重评价反思,实施有效教学
反思对于教师的实践、研究、专业成长和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评价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教学和促进教学有效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通过学生的自学情况、上课情况、作业情况和考试情况,多角度地观察和评价学生,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面谈和实验的操作,来评价学生在此教学方法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精益求精,达到有效教学。
第五篇: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永泰县青云中学汪晓声
【摘 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学过程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
【关键词】教师、学生、毛坯、实验、兴趣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 “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有效教学” 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那么什么是有效的教学设计呢?通过这几年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设计研究的实践和反思,我觉得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设计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内心体验。物理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物理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方法,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不论怎样设计,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从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尤其是要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前学习已经“走”到了哪里,这样才会使设计与学生的最近发展互相吻合,使学生的发展更加高效。
例如从“测量电功率”教学新课导入,上课前出示安装好的一个电能表与灯座示教板,并提问学生:如何测出家用白炽灯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学生讨论后会发现:利用电能表与秒表,测出白炽灯泡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然后根据电功率定义式P=W/t,即可求得。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对于实验室所用小灯泡,我们能利用电能表与秒表测量它某段时间内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吗?如果不行,是否还有其它测量电功率的方法呢?通过相互交流,大家都觉得实验室用小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太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极少,用电能表很难测出其某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那就必须另辟溪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计算电功率,除了依
据定义式外,是否还有其它的计算式呢?学生很自然就想到电功率最常用的计算式P=UI,即利用电压表与电流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再根据电功率最常用计算式P=UI,即可求得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那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公式P=UI来设计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教学导入, 它既承接了上一节课的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对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两种方法都能较好地掌握,但没能体现出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新课程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在新课程的导入时,应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在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事物、现象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所以在新课的导入时应改变过去以课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供有探究价值的现象、实验及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加入到科学探究中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最好开端。通过这次的教学设计、反思、再设计,我深刻体会教学设计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内心体验,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
二、坚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性,便于学生的操作。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而新课程提倡“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这是符合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因为观察和实验既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例如《16.1磁是什么》这一环节教学设计,由于直接让学生认识磁场和磁感线有困难。于是设计让学生做两个小游戏,游戏一:让小磁针动起来(生)可能采用的方式:用手拨、用嘴吹、用磁体去靠近小磁针。用手拨手使小磁针动(看得见的),且手与小磁针接触;用嘴吹,空气使小磁针动(可感知的),且空气与小磁针接触。可见,要有物质(物体)直接接触小磁针并产生作用时,小磁针才会动起来,磁体靠近小磁针时,能使小磁针动,说明磁体与磁针间存在着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叫“磁场”,它是由磁体产生。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
以利用实验去感知它,包括感知它的某些特性。游戏二:让几只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感知磁体周围的磁场具有方向性。再让很多的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让学生用曲线画出小磁针排队路线。这时,教师指出,你们在无意之中已经找到了一种形象化地描述磁场的方法,你所画的曲线在物理学中叫做“磁感线”。不过,磁感线只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这是课前设计的,上完课后发现实际教学和预设几乎完全一样,磁场这个难点就在学生的活动中化解了,学生对磁感线和磁场理解的很好。
因此运用观察和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精心选择的、简化和纯化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物理事实、现象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同时由于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另外,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操作欲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因而这一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只要我们本着这个原则去设计每一堂课,那这一定是一个有意义的课堂。
三、坚持“毛坯思想、启迪学生思维”,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对知识内涵进行把握。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能力,而设计实验的能力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这项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就要有“毛坯思想”。所谓“毛坯”原指还没加工的原料,也可指成品未完成前的那一部分。在教学设计中的“毛坯思想”主要是指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选择相关的仪器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实验中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具体实验方法的教学思想。例如在“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教学设计中:
师:同学们已经确定了采取控制变量的科学探究方法,那么在实验前应该准备哪些器材?又如何来设计实验呢?
生:实验要探究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即必须准备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还要有电源,开关和导线。(毛坯)
师:下图提供的电路图是否合理,是否可行?是否方便?能否优化?
生:可以通过改变电池组中电池的节数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也可以使用学生电源,改变电源电压的取值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
生:还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
师:使用滑动变阻器来也是一个好方法。与上述方法相比,它有什么优点呢?生讨论后:使用滑动变阻器除了可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还可以观察到电压连续变化的过程。另外,还能保护电路。
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最初的毛坯设计通过评价逐步逼近目标,最后得到最佳答案。坚持这样的教学设计理念,肯定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这一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坚持“建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用实物、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物理课程的改革,很多地方的物理课时也随着调整,那要如何让学生在这短而少的45分钟内掌握好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完成练习,而能够调动初中学生积极性的就是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便是创造良好的物理情境氛围。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可分为两种:实物情境和故事情境。
实物情境又可分为实验情境与多媒体情境。新教材与旧教材想比,实验的项目和数量都有所增加。教师要精心设计小实验、小制作及课外小实验,直观、形象、有趣的小实验能收到比任何语言描述都到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播放出来的课件在物理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课件营造了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生机盎然的物理教学情境,为学生提高丰富的直观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故事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设计时,把握知识点,选取相关资料做“活化剂”,在上课发生或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引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备课时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挖掘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实际联系。(2)了解物理知识的发展过程及科学家相关的轶闻趣事。(3)联系所学知识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讲:在很久很久以前,北风刺骨,千里冰封,一个卖油郎沿冰过河,一不小心,“啪”一声摔倒了,这可惨了,油流了一地,更惨的是他怎么也爬不起来了,一起一摔,这时河岸上一只狗“汪、汪”地叫起来,卖油郎气不打一处来,捡起身边的空油桶向狗砸去,呵,奇迹出现了,(戛然而止,扫视学生),接着说:“他滑到了岸边,爬上了岸。”学生笑了,教师问:“这里涉及了多少学过的物理知识?下课后找出来。”一节课余味未尽,轻松愉快,印象深刻。
五、坚持“有效地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常态化的教学”,使教学设计更具有实
效性。
有效地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常态化的教学。公开课在展示、传播某种教育教学理念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对于一些有欣赏价值的教学内容的设计研究可以说较为充分了,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不是靠那几节公开课,而是要靠平时持续的常态化课堂。因此我们应当多去探究常态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这些教学设计能够服务于常态化的教学,使教学设计更具有实效性。
最后介绍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常用备课方法与大家共勉,具体是一节课备三次: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备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如果我们都能这样进行教学设计,我们的教学一定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有效教学》,陈厚德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2]《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3]《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肖川,北师大教育学院.